佛经看破红尘精选经典语录
“自由行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佛经看破红尘精选经典语录,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佛经看破红尘精选经典语录,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佛经看破红尘精选经典语录
1、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2、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3、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4、佛法的修学是: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
5、在日常生活里面,分别、执着要淡薄,看得淡薄就是看破。
6、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7、缘起即灭,缘生已空。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8、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9、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0、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1、觉悟人生如过客,世间如旅舍,是真正的福报,真正的清凉自在!
12、人生就象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13、见思烦恼是执著;尘沙烦恼是分别;根本无明是妄想。
14、放下一切,菩提心就现前;放下一切,才能见到事实真相。
15、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16、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17、觉悟人生是无常、无我、苦、空,你就会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18、大乘以“自度度他”为本,“自度度他”以六度为本;佛法讲“自度度他”,放下是“自度度他”。
19、学佛,要从“放下”开始;先放下见思烦恼,再放下尘沙烦恼,最后放下根本无明。
20、所谓顺其自然,并非代表你可以不努力,而是努力之后你有勇气接受一切的成败 。
21、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这一切。
22、看破红尘天地宽。名不贪婪,利不贪婪。真诚清净悟真禅,平等慈悲,普度人间。
23、历尽劫波始豁然。佛法无边,向上心欢。念佛醒悟绽芳莲,放下执着,自在随缘。
24、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5、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26、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拓展:
古今经典禅语
佛家禅语: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于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
佛家禅语:跳蚤生活在狗身上,嗅到膻味跳上羊皮,却被厚厚的羊绒闷得无法喘气,最后被饿死。禅师:下决心前要对事物深入研究。
佛家禅语: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佛家禅语:禅院附近的鹿病了,众多同伴去看望,吃光了附近的草,鹿病好后,因找不到草而饿死。禅师:过多结交酒肉朋友有害无益。
佛家禅语:在隋唐之间,在宗教地位上,出家僧众始终以师道相待,他们对帝王,可以长揖问讯而不跪拜,这个传统后来一直延续到清末。
佛家禅语: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欢欢喜喜,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卜问卦,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做主。
佛家禅语:食物是用来吃的;东西是用来用的;音乐是用来听的;经典是用来实践的。凡是错用经典,便是辱没了经典神圣。
佛家禅语:马教育孩子不驮别人东西。驴讥笑:又没驮,说这些干嘛?马说:等它驮了别人东西再说就迟了。禅师赞赏:防患于未然!
《佛经看破红尘精选经典语录》
篇2:佛经看破红尘的句子
佛经看破红尘的句子
佛说: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可放不下别人,看不清自己,怎么看破红尘。
1、佛说: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2、佛说;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3、佛说: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浑忘世间一切烦恼。风声,雨声,一世的相思。涅磐,顿悟,一世的禅锋。
4、佛说: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5、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6、佛说:人有108劫你才几劫?
7、佛曰——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中。皈依佛门。
8、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9、佛曰:心在俗世中,不动不伤。人曰:心在俗世外,不动即亡。
10、佛说: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11、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2、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13、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14、佛说:轮回中,心若一动,便已千年。既然我再也无法感受到心动的感觉,我的心已平静有如目水,不如斩断情丝,阪依我佛。
15、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6、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17、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8、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9、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20、佛曰——为何不必?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21、佛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22、佛曰:出口即错。人曰:说错即对。
23、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24、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25、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26、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27、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8、佛曰: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人曰:人在莲台上,不动即佛。
29、佛言——人随情欲,求於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30、佛说:前生500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我愿用千万次回眸,换得今生与你相遇!
31、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32、佛说: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
33、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34、佛说: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35、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6、佛曰: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37、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38、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39、佛说: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40、佛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41、佛说: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42、佛说: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43、佛说: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44、佛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45、佛说: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46、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47、佛说: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
篇3:经典佛经语录精选
1) 对境心常不起,举足皆是道场。
2) 佛与众生不二,众生自作分张。
3) 法性本来空寂,不为生死所绊。
4) 烦恼即是菩提。
5) 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无住。
6) 迷现量则惑苦纷然,悟真性则空明廓 徹 。 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广能深,非有非空,不生不灭,求之不得,弃之不离。
7) 透水月华,虚而可见;无心镜像,照而常空。 虽即心即佛,唯证者方知。然有证有知,则慧日沉没于有地;若无照无悟,则昏云掩蔽于空门。
8) 但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知。然迷悟更依真妄相持。若求真去妄,如避影以劳形,若体妄即真,似处阴而影灭。若无心妄照,则万累都捐,若任运寂知,则众圆起。
9) 语默不失玄微,动静岂离法界。
10) 悟寂无寂,真知无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融之中道。无住无着,莫摄莫收,是非两忘,能所双绝,斯绝亦绝,般若现前。
11) 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来具足。
12) 迷则人随于法,法法万差,而人不同;悟则法随于人,人人一致,而融万境。
13) 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认真,无一尘而非佛国。
14) 言穷虑绝,何果何因;体本寂寥,孰同孰异。唯忘怀虚朗,消息冲融。
15) 但识自心,恒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
16)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17) 妄身临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因心故有,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18) 马祖云:「悟自本性,一悟永悟,不复更迷,如日出时,不合于暗,智慧日出,不与烦恼暗俱,一心境界,妄想即除即是无生。法性本有,有不假修,禅不属坐,坐即有着,若见此理,真正合道,随缘度日,坐起相随,戒行增薰,积于善业,但能如是,何处不通。」
19) 证此(本性)之时,万象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俱备。
20) 佛法在日用处,行住坐卧处,吃(喝)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所作所为处。
21) 闭目不见色,内心动虑多,幻识假成用,起名终不过,知色不关心,心亦不关人,随行有相转,鸟去空中真。
22) 嗔心暴烈,不发则已,发则虽尽反以前所为,亦不暇顾及。
23) 俗眼既认一切对待者为实事,分别计较遂致牢不可破,此所以有贪嗔也。
24) 世间万事莫非对待,于此中,看破其莫非彼此相形而有,既皆相形之事,则是一切虚幻不实,有即非有矣;然而不无幻显现,非有而有也。顾既超乎其表,是为不着,不如是不能证绝对之性体,此大智也;随顺其中是为不坏,不如是不能救轮回之众生,此大悲也。
25) 当令心如虚空,超然尘表。虚如空者,不住相是也。 施不住相,福如虚空。
26) 不着能行所行之相,是即我法双空,并空亦空。由凡夫至究竟觉,其功行唯一离相而已。
27) 万缘俱绝者,一切法性空,一切处无心。
28) 舍一切烦恼是布施,与诸法无所起是持戒,与诸法无所念是忍辱,与诸法离相是精进,与诸法无所住是禅定,与诸法无戏论是智慧。
29) 清净无染是戒;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净时不生清净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是名为慧。
30) 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
31) 佛性不可思量测度见到,当下便见,拟思则差。
32) 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33) 高峰禅:「修行人如一人与万人敌,又如逆水行舟。」
34) 沩山禅师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佛性本来是真如,不须再求真。
35) 妄本无体性,如人作梦,梦时非无,醒来了不可得。
36) 心本无作,道常无念。
37) 参禅人须下大疑情,心中有不决了处,须力争不可少存情面。
38) 赵州:「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自性无名,心佛众生,皆是假名。」
39) 司空本净禅师:「佛是虚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实,总是假名。」
40) 真性空寂,本自不生,今则不灭。
41) 古德云:「将山河大地转归自己,能如此,便有独立自由份,生死轮回,皆不相干。」
42) 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43)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44) 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
45) 众生界即诸佛界。
46) 因迷而为众生。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与众生,其犹影像。涅 槃 生死,俱是强名。
47) 四大如坏幻,六尘如空华。自心为佛心,本性即法性。
48) 知心无住,即是修行,无住而知,即为法昧。住着于法,斯为动念,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无所住,不染不着,如人有目及日光明,见种种法。
49)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50)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
篇4:经典佛经语录
经典佛经语录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1、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4、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5、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7、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8、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9、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10、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11、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13、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15、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16、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17、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18、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1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20、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21、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22、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2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4、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2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26、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27、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2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29、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3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3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3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3、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34、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35、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36、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37、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38、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39、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4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41、缘起法身偈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2、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43、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44、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45、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46、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47、拘那含牟尼佛偈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48、毗婆尸佛偈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49、七佛通诫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50、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篇5:佛经经典名句语录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造塔功德经》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卷50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卷6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佛说八大人觉经>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杂阿含经卷二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阿弥陀经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般若心经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
篇6:佛经智慧语录
1. 不管路有多遠、自己的能力有多少,都能隨分隨力盡量去達成目標,此即「毅力」。
2. 苦幹象徵毅力和耐力,要成就大業,必須擁有苦幹的精神。
3. 人所以缺乏力、勇氣,是因為好逸惡勞、玩物喪志。
4. 恆心、毅力能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難與阻礙都能突破。
5. 人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
6. 有力量去愛心 或被愛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7. 人生在世,不能无所事事、慒慒懂懂而虚度一生,应发挥我们的良知良能,造福人群。
8. 人一旦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精神就会萎靡不振,生命也就失去意义。
9. 我們要安分守己,守住清淨無為的心,讓心時時寂靜。
10. 人應時時「居安思危」,莫等「危時方思安」
12. 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开口动舌、举手投足无不是罪。
13. 只要缘深,不怕缘来得属;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遥远。
14. 有愿放在心里,没有身体力行,正如耕田而不播种,皆是空过因缘。
15. 死是生的开头,生是死的起点。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本来就在一个循环中。
16. 要把握做好事的因缘,一旦因缘消逝,想做就来不及了!
17. 寧靜最美,安定最樂。
18. 以媽媽心愛天下的眾生,以菩薩的智慧教育子女。
19. 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粒種子開始。
20.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21. 美滿的人生,不在物質、權勢、名利及地位,而在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情誼。
22. 所謂看開人生,不是悲觀,而是積極樂觀;不是看破,而是看透。
23. 所謂看開人生,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能及時行善;也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什麼都知足
24. 人生幾十年的成就,都是由每一天的言行累積而成。所以,要照顧好每一天的言行。
25. 要培養一分清淨無染的愛。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回收,就不會有煩惱。
26. 有所求的愛,是無法永久存在的。能夠永久存在的,是那分無形、無染且無求的愛。
27. 愛要濃淡合宜,像清茶淡香;若是太濃,則苦得喝不下。
28. 與人相處要去除我執,擴大心胸,客客氣氣,互讓互愛。
29. 人生多病!身體四大不調是病,家人吵嚷不和是病,社會動盪不安也是病。
30. 想要家庭吉祥、和睦,就應該常常起歡喜心,天天為自己的家祝福。
31. 社會型態源自於家庭教育,家庭熱育源自於個人修養。
32.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不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
33. 千里之路,必須從第一步開始;聖人的境域,也是自凡夫起步。
34. 要提起就完全提起,要放下就全心放下。
篇7: 看破红尘
谁都遇到过这样一种状况:有些东西你虽不想去拥有,可你又不得不去争。
这是一个难以调解的矛盾。可我却经常处在这两种矛盾之间。我作出了某种自己认为是正确且贴合自己理想的决定后虽也会得意一时,可很快它又被证实是不现实且远离自己所深深敬爱的人的意愿的。虽都是意料中之事,我却无法割舍,也无从去逃避。我一次次地去调和,可心的天平却轮番地失衡,就像一片叶子在风中飘荡,却找不到自己熟悉的根……我想,就让它随风飘荡吧,它爱飘向哪里就哪里吧,反正方向也不是我所能决定的。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它就那样毫无目的地游荡着,像只无线的纸飞机,像个无所牵挂每一天只是静赏潮涨潮落的渔翁,也像个享过了悲欢离合后的只是闲坐看云卷云舒的闲云野鹤。这种畅意无争的生活是洒脱像飘逸在空中的云朵,令人钦羡却不敢去苟同。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凡是有气力和独立思想的人,有一部分,为了生活在日日夜夜地奔波着,而另一部分,为了他们的梦想,在不分昼夜地拼搏着。没人能毫无愧意地闲着。最痛苦的莫过于是虽有梦想却只能按照别人的意志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吧。
我也曾追过自己的梦,梦破碎后,也曾像旁观人那样冷眼地看待周围发生一切:曾坚信,只要发奋,我的梦想终会变成现实的,可也曾痛心疾首地狠骂过现实的诸多的不合理;也曾信任过公正平等的存在,也曾怀疑公正平等是否真有它存在的理由。
对于生活,我思索过,矛盾过,挣扎过;笑过,哭过;仰望过,平视过,鄙夷过;坚信过,怀疑过,冷嘲过,热讽过;期望过,平淡过,绝望过;得到过,拥有过,失去过;尝试过,追求过,放下过;爱过,恨过;甜蜜过,感伤过,悲苦过;享受过,劳累过;敬过,畏过……
曾看过一段令我无比震惊的话:在一场电影中,主人公奥斯卡3岁生日那天,妈妈送他一个铁皮鼓,他十分珍爱地整天挂着。有一次奥斯卡在桌子底下玩儿,却无意发现妈妈和他舅舅的私情。奥斯卡觉得成人的世界充满邪恶和虚伪,再也不想长大,就从楼上跳了下来……无疑,奥斯卡是不幸的,他只看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的可怕,却没机会感受这世界的许许多多的完美。
用现代的目光来看吧,邪恶和虚伪广泛存在着,如果每个人都像奥斯卡那样,那么似乎没有人有活下去的理由了……
人性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尽的谜。它困扰过无数的人,也一向令我百思而不得其解。曾有一段时刻,我觉得人生的种种现象我遇见过了,种种味道我也尝过了。似乎,到这世界走了这一遭也就这样了,没有什么是我想再去追求的,也没有什么是我能失去的了。每一天活得就像那温开水,不热也不冷。看待周围的人,有的在为着一点点的利益而争得面红耳赤,我也依然如故地做着自己手头上正在做的事,不为任何一方说理,也不做任何的评论。每一天,也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虽然或只是些修心养性的锻炼,不感兴趣的也不管它对像我这样的人有着多大的现实好处,我也从不想去争取了。在那许多的事情里,容易与困难几乎都是掺半吧。我也不想再去和许多人竞争,也不想再去挑战自我了。不是怕自己失败,也不是害怕去应对困难,只是觉得即使我争到了,那也不是我喜爱做的,对我本身也没什么个性的好处。
那段日子,我苦苦冥思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态度,然后给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下了一个自以为颇为恰当的结论:看破红尘。
此刻想想,在程度上,这个词还是用得太过分了点,用个轻点的词吧,就是:淡薄名利。可也只能是在心理上的淡薄。正因,我不能只为自己而活。
当然,我能够淡薄名利,但是,淡薄名利的也要生存,也要尽自己的义务和职责。为此,我就要生活得更好,为了让我所敬爱的人生活得更好,至少也要我所敬爱的人不必日夜为我而操心。在这个层面上说,看破红尘?我没资格!
我所敬爱的人无怨无悔地为我而奉献了几十年,如果说以前的付出是他(她)们的义务,那么到此刻,在法律上,他(她)们已不再有这种义务。相反,这种义务早已落到了我的肩上。撇开义务,还有更重要的当然亲情了。但是,到这时,我却要说:“我看破了红尘,功名利禄对我而言已没有任何吸引力了,我什么也不想要了!”听了这样的话,我想很多的人都会很气愤吧,包括我自己在内。
没有资格看破红尘了,到了这时,我还能怎样呢?只会是以用心的姿态重回到红尘中,同着千千万万的人,又去经历那一次又一次的得与失、喜与悲的轮回……
精选阅读(二):
篇8: 看破红尘
看破红尘本是贬义词,过去是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此刻是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我明白看破红尘的真正好处应当是知道、明了、体悟世间的实相。正因佛教认为我们是不可能在世间满足自己的追求与欲望的,而看破红尘是洞悉与体悟到世间的本质,要追求永恒的悦乐则务必看破红尘,否则就必须会生出许多烦恼,伤身折寿。当然看破红尘不是冷漠无情,六亲不认,也不是混吃等死,虚度一生,更不是为所欲为,无恶不做,而是宽容大度,与人为善,淡泊名利,助人为乐。
所谓红尘,其实就是世间,世间其实就是两个字:“名利”。至于感情也都附属于名利,正因择偶的标准都离不开那两个字。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间不知有多少人为名利朝思暮想,挖空心思,削尖脑袋,争的你死我活,更不知牺牲了多少人生快乐,甚至不知有多少人因追逐名利而断送了前程,甚至丢了卿卿性命。
我十分明白那些没有看破红尘的人因名利望眼欲穿,为名利贪得无厌,争名利勾心斗角,图名利欲壑难填。当然他们一心想得到名利也是人之本性,人之常情,但是他们不清楚那些虚名浮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争来争去的结果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正如《红楼梦》里“好了歌”唱的那样: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我何尝不是也很想得到更多名利的人,但是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确把名利看的很淡。
六岁上小学一年级,一报到就被老师任命为班长,从此就一向当学生干部。上班后不到一年多就当了团干部,之后就一向是党员干部,也所谓是人上人,对此我真的不以为然,我认为当官有权有利但是更有弊,如今当官的有几位不遭人唾弃,要想当个好官似乎是没啥期望的,到头来众叛亲离,连个真正的朋友都没有,真是得不偿失。任何名位对我来说都是虚无飘渺的东西,我真的没有一点心思去争半点名位,主动让贤,让那些没有看破红尘的人操心费力去吧。
金钱是好东西,虽然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而我的原则是只要衣食无忧,我就知足常乐。小时候,我从来不乱花一分零花钱,父母给我的零花钱都是放进储蓄箱里,到过年时拿出来给父母买点礼物。上班后,我把全部工资一分不差都如数交给父母,我需要什么东西,都是父母为我买好。我深知父母养育我们子女不容易,我们长大了,挣钱了,要想方设法帮忙父母减轻生活负担。结婚后,我和妻子还每月都拿出部分工资交给父母填补生活费用。父亲去世前把全部家产都亲手交给了我,我把帐目全部公开,自己不偷摸留下一分钱,正因兄弟姐妹都是我的亲人,我绝不能有任何贪占行为。在单位,我管过许多财物,从不私自动用,更不揣进自己的腰包。我坚信一点,那就是看破红尘,无欲则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凡事,但求心安,不因捉虱子而烧了棉袄。
徐志摩有句名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朱军说过:“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这正是真正好处上的看破红尘。我深知做人就做坦坦荡荡的人,不做物欲的奴隶,不做名利的牺牲品。正因任何名利都是暂时的,最终都是别人的,当撒手而去时才了破红尘,才后悔当初不该争名夺利,岂不是悔之晚矣。
世间名利,过眼云烟;
篇9: 看破红尘
夜凄凉,人凄凉,独自饮悲伤,
爱也好,恨也罢,不好放心上;
缘来过,缘尽了,一切随风去,
惜今生,爱自己,看破红尘缘!
篇10:看破红尘的经典佛语语录
1、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2、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3、佛说:皮囊好恶,原是无常。
4、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5、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6、佛说:让我普渡芸芸众生。
7、佛说: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8、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9、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
10、佛说: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11、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12、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13、佛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4、佛说:前生500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我愿用千万次回眸,换得今生与你相遇!
15、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16、佛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17、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18、佛说:人有108劫你才几劫?
19、佛说: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20、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21、佛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22、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23、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24、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5、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26、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27、佛曰:心在俗世中,不动不伤。人曰:心在俗世外,不动即亡。
28、佛说: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29、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30、佛说:道是修行,魔是心魔。
31、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32、佛说: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33、佛说:轮回中,心若一动,便已千年。既然我再也无法感受到心动的感觉,我的心已平静有如目水,不如斩断情丝,阪依我佛。
34、佛说: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35、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36、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37、佛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38、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9、佛说: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40、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41、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42、佛说: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43、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44、佛说: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45、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46、佛曰:“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实在有违做人之道。
47、佛说: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48、佛说: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49、佛曰——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瞬间的痛苦,永恒的幸福,无法抵挡的诱惑
50、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篇11:看破红尘的伤感语录
1.我轻快地飞过高山, 悠闲地穿过树林, 偶尔在电线上歇歇足, 静听大自然和-谐的声音。 我常同白云嬉戏, 同小溪吟唱。 我浪漫的找寻白雪公主的故乡, 忧伤地听望帝化鹃的传说。 我为诺亚衔过橄榄枝, 我曾献身为毕加索。 胸中有伟大的爱情, 处处有我欢乐的歌
2.所有与文字有染的岁月,注定是一场忧伤,还是因为忧伤惹上了文字?终日的敲打,冷冷落落的断章颤抖指尖,幽幽戚戚的旋律拨弄心扉,思绪的苍凉遮掩不了抵死的缠绵,用尽最后的一丝气力,只求到极致,痛,殇,爱,美!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大海愿意收留你的情思,你的哀愁,你的沉默。一个人的大海是寂寞的,是孤独的,但你喜欢,对着涌动的海面流泪,哭泣,把自己所有的不开心与忧伤融入海水里,一起带走。呆坐在沙滩,任由浪头亲吻你的脚丫,望着远处的海平面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静静的倾听大海的声音,海会对你微笑,伸出宽大的臂膀紧紧地将你拥入怀中,对你唱歌,说着不远处的动人故事,他是否告诉过你有一个身处异城的男孩依然深深的爱着你,痴痴地等着你,就算过去几万个潮涨潮落,花开花谢,永远不会改变。他每天也和你一样眺望着大海的方向,想着你微笑时的样子,想着你们曾经同窗的幸福往事,在那一刻他是幸福的,是快乐的!
5.你听!雨掉在屋面上嘀塔嘀嗒,就像奏着打击乐。雨下到水塘里丁丁丁地唱起来,水面上还溅起一朵朵小水花,又似水花姑娘在轻盈地舞蹈
6.一个人的孤单,一个人的寂寞。习惯了一个人懒懒地听着那忧伤的旋律,习惯一个人默默地看着那伤感的文字。总觉得天那么蓝,蓝的让人有点忧郁;夜那么静,静的让人有点想哭;生活那么苍白,苍白得让人有点无力。
7.我要把这爱情繁荣的景象尘封在眼眶。
8.那双近视眼,如今已没有了一点灵气,仿佛里面藏着过多的忧伤,深不可测。
9.爱,是每个人的心灵寄托。爱,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情感依赖。爱,是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爱,是生命历程的阳光,能温暖你的寂寞!照亮你的忧伤!
10.总有一天都会面目全非,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
11.经不住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
【佛经看破红尘精选经典语录】相关文章:
2.佛经名句
3.看破红尘的句子
5.佛经精彩禅语
6.佛经经典语录感悟
8.佛经书籍免费阅读
9.关于佛经简短好句
10.佛经经典名句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