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的
“德隆望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县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的,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县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的,欢迎大家分享。
篇1:县文化局工作总结
一、文化事业建设获新成果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县文化事业建设紧紧围绕“构建底蕴深厚的文化高地”目标,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丰富群文活动,进行文艺精品创作,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文化遗产及文物保护力度,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努力构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体系,为推动浦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环境。
1、百场文艺演出遍及城乡。举办“平安浦城”公益演出巡回城乡50余场次。每月在县赣剧团推出“文化浦城好戏惠民”系列公益演出1-2场。举办了新年音乐会小提琴专场演出、迎新春丹桂元宵灯会、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非遗专场演出”、第二届社区之声文艺演出、“长富牛奶杯”浦城好声音总决赛。十月份还举办了全县广场舞大赛,全县50多支广场舞队伍分组分片进行选拔赛,20支队伍进入县总决赛,吸引数千人参与和观赏。
2、十项书画展览引人入胜。举办‘60 60’ 余明慧、周联合、胡迈儿、吴卫东四人画展、浦城传统剪纸作品展、福建新四军抗战图片展、非遗集萃—浦城县非遗项展、《刘志德老照片展》等一系列展览活动,并开展了全民阅读和“你选书、我买单”读书惠民活动。
3、五次省市展演影响广泛。参加省第十二届少儿故事大赛,获得高年级组二、三等奖各1名。参加市第五届社区文化艺术周,歌手赛获一等奖,美术作品获二三等奖各1名。参加第一届“经典百折”福建省戏曲折子戏展演,在省芳华越剧团演出《游园惊梦》折子戏。在福州三坊七巷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举办浦城民间剪纸展,共展出浦城剪纸优秀作品122幅。参加在厦门举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文博会,浦城剪纸、闽派古琴、大口窑青白瓷、竹剪纸参加展出。
4、三个国保单位有序修缮。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猫耳山遗址、浦城土墩墓群、云峰寺大殿)立项报告已完成并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云峰寺大殿已获修缮经费150多万元,即将开展部分修复工作。请来福建省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浦城土墩墓群的考古调查和规划编制工作。加大我县朱子文化的保护研究力度,目前已申报5处有关朱子文化的文物遗存为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浦城闽派古琴”申报为国家级非遗的前期工作和“浦城包酒酿制技艺”申报省级非遗的跟进工作,以及周冬梅申报为国家级剪纸技艺传承人的申报工作。
5、六项公益培训连续举办。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开展了剪纸、闽派古琴、传子木偶、书法、围棋、舞蹈等六类共十一期公益培训班。举办了年剪纸骨干创作培训班,邀请内蒙古剪纸学会副主席、内蒙古科技大学王红川教授对我县39名剪纸创作骨干在县职业技术学校进行集中培训。
6、多个乡镇村站荣获评级。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取得新成效。在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中,富岭镇文化站评为一级站,仙阳镇、临江镇、河滨街道文化站和官路乡、古楼乡文化站分别被评为二、三级站。富岭镇、仙阳镇获评为第一届南平市“先进文化乡镇”;富岭镇双同村等9个村获评为第一届南平市“文化明星村”。
7、四大专项行动纯洁市场。建立了文化市场监管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对全县的网吧、歌舞娱乐、游戏游艺、印刷等场所的安全进行大检查。全力开展“清源”、“净网”、“护苗”、“秋风”及网吧、娱乐场所、侵权盗版等专项整治行动,维护了文化市场稳定繁荣。
二、体育健身活动掀新热潮
年,我县积极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群众参与热情不断高涨。举办全民健身“碧洋春杯”、“武夷山杯”象棋比赛、“步行街乔士杯”台球比赛、“休闲杯”钓鱼比赛、“羽中漫步杯”羽毛球比赛、“体彩杯”围棋比赛及游泳、康姿百德健身操、气排球、乒乓球、老年人门球、太极拳等比赛。
竞技体育成绩不断攀升,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参加市的田径、跆拳道等八项比赛获12枚金牌。年组织参加市第三届运动会,组队186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田径、游泳、举重等9个项目赛事,共获得14枚金牌,女子游泳获市运会第一枚“金牌”,浦城田径比赛项目获得全市总分第2 ,团体总分全市第8。在匡山双同村举办了浦城首届全国非专业自行车爬坡赛,来自河南、江苏、广东、浙江、江西和福建等6个省市131名运动员参赛。
三.文体项目建设获新进展
1、完成永晖商业中心建设。商业楼于年1月19日开业,有永辉超市、肯德基、屈臣氏等一线品牌入驻,主体工程也于近期竣工验收,年底完成整体SOHO交付,永晖商业中心已成为浦城新地标。
2、浦城县体育中心建设。目前正在进行电子监控安装、田径场草皮铺设、跑道塑胶铺设、雕塑二次深化设计等事宜,预计年底可基本完工投入使用。
3、“五馆一中心”建设。已完成项目征地、用地规划审批、项目立项审批、项目环评、维稳行政审批、项目总招投标、项目工程初步方案设计等工作。目前,文体新局负责的二馆一院中,博物馆已出图,正在进行造价预算,其它一馆一院正抓紧图纸设计中。
4、“文化一条街”建设。目前立面装修改造工程已开始施工,82个店面租赁合同已签完,预计12月可开业。
四、绩效考评奖惩获新机制
1、乡镇文化站考评机制。加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制定《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考核方案》,对其阵地建设、文体活动开展、业务工作、村级文化工作等内容进行量化考核,考核成绩作为年终下拨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及表彰奖励的直接依据。同时建设了临江水东村史馆、永兴龙下文化小广场等示范点,大力推进莲塘镇九秋村等14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村建设。
2、乡村文体活动奖励机制。我们制定方案对乡镇举办文化活动进行奖励补贴,以推动各个文化站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民众文体生活。首批31个活动项目的奖励补助已下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动作用。
篇2:县文化局年终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__年岳西县广电中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制播能力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舆论宣传水平,推进事业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现总结如下:
一、20__年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1、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服务全县工作大局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心,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宣传阵地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做好重大活动宣传 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省、市、县党代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脱贫攻坚、文明创建工作、映山红旅游文化月等重大主题,推出专栏、专题和系列报道,营造了全县高举旗帜、科学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做好发展战略宣传 围绕 “四个示范县”和“四个岳西” 建设发展战略,开办专题、专栏,推出了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全民创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发展生态经济等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的宣传,展示城乡发展新面貌、发挥了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助推发展的良好作用。
做好抗灾救灾宣传 面对低温雨雪冰冻、山洪等严重自然灾害,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宣传预案,及时将宣传重点调整到抗灾、救灾及灾后重建上来,我中心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用镜头全面、准确、及时地展示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群众防灾抗灾的斗志和风貌,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打造广播电视精品名牌 坚持创新争优,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广播电台共有栏目11个,年播新闻3600多分钟。20__年广播电台首次改版,新增《鲜影时刻》、《文迪陪你读书》等栏目,并对栏目内容进行重新设置,使之更加科学化,增加了自办栏目时长,减少了转播时长,受到广大听众的好评。电视台开设新闻专栏15个、播发专题72期,年播发新闻时长3000多分钟,计1800余条,开办专题栏目6个,年制作专题1400分钟。开展了映山红旅游文化月开幕式、新春文艺汇演等几十场电视直播,在全省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扩大对外宣传影响力 加强选题策划,拓展宣传途径,着力宣传好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成绩,扩大岳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__年,央视用稿10条,安徽省台用稿108条,市台267条,县内供稿1712条。今年我中心选送参加省级电视节目大赛的4个节目,3个在全省广电系统获得金帆奖一等奖,1个获得三等奖,创历史新高。配合凤凰卫视《承诺》节目组录制专题“走进安徽—岳西县扶贫倒计时”。
该节目聚焦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绩,扩大了岳西县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增强了我县决战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由我中心出品、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团队创作的“两学一做”微电影《烛摇红》也已正式上线,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扩大我县对外宣传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坚持扩大延伸覆盖,扎实推进广播影视惠民工程
一年来,在国家广电总局、省、市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我县广播影视工作扎实推进,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传播手段,组织实施广播影视五大惠民工程,保障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影电视的基本权益。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中央无线覆盖工程 全面升级中央、省级电视台的无线覆盖工程。升级花果山无线电视转播台机房、配电等配套完善,每天开机18个小时,发射总功率3.2千瓦。(其中调频1千瓦、电视2.2千瓦),完整转播中一、中七、安徽卫视、岳西新闻综合等广播电视节目,有效提升了中央、省、市、县广播电视的综合覆盖。
促进“三网融合”,推进智慧岳西建设 为积极应对“三网融合”,拓展广播电视服务空间,提升市场竞争力,延伸服务领域,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由“看到”向“看好”的高收视需求,今年我中心开通了“岳西电视台”、“电视广播电台”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除工作日外每天向公众发布最近资讯,促进了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发展,推进智慧岳西建设。
加强保障,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传输安全生产 随着广播电视环网及延长工程的实施,全县广播电视光缆主、支干传输线路延伸到村进组,维护任务急剧加大,加之火灾、车挂、倒杆、水打沙压、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导致断缆事件经常发生,一年来,县中心在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累计出动抢修抢险车辆57台次,紧急抢修主干光缆31处,修复广电支干线148处,熔接光缆2247芯,及时确保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20__年,确保了无一起重大安全播出、安全传输重大生产事故的发生,较好的完成了安全生产任务。
硬件设施全面升级 广电大楼及无线台发电机组投入使用,花果山无线台附属楼工程已全部竣工,无线数字全覆盖项目已如期进行,电视直播车受安徽电视台邀请共同助力20__池州环平天湖国际半程马拉松的直播工作,采、编、录、传、播设备整体升级,并逐步向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推进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 全省率先实施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完成近9000户工程建设任务,全省直播卫星“户户通”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我县召开,我中心作为先进代表在会上介绍相关工作经验。
继续推进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转换”的思路,全面推进农村有线数字电视数字化整转,青天、五河、河图、白帽等乡镇已全面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全县大部分乡镇正在实施关停模拟信号,全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4.68万户,质效不断得到提高。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20__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由广电中心负责监管。我中心抽调专人负责电影放映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14支农村数字化专业电影队,深入基层一线,服务范围覆盖全县182个行政村和6个社居委,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有效解决了农民观影需求。截止10月中旬已完成2202.83场次,完成比例100.86%,超额完成全年2184场放映任务。
无线调频广播工程 岳西人民广播电台FM104播出安全无故障,今年又升级了发射机组和天线馈线系统,对发射塔进行了加固和保养。
3、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各项管理,提高行业监管能力
坚持依法、科学、有效地履行广播影视行政管理职责,强化宣传、社管、安全播出等管理措施,为维护广播影视正常秩序、促进广播影视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4、坚持改革创新,优化管理机制,增强活力激发创造力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在理顺关系、整合资源、转换职能、提高效能上下功夫。
以绩效激励为目标,推行分配机制改革。实行宣传从业人员稿酬制、经营创收人员效益工资制、行管技术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通过工资活化和绩效挂钩,增强了创优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调动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以创新创优为目标,推行宣传机制改革。整合广告资源,加强栏目的宣传策划,提高自办节目整体质量,推动栏目和节目向专业化、本土化、特色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以人才适用为目标,推行用人机制改革。优化岗位设置,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公开选拨、引进储备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重点培养一批事业心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优秀年轻干部,发展活力切实增强。
5、县广电中心在抓好中心工作的同时,还着力推进安全生产、生态建设、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风廉政建设、扶贫开发、招商引资、美好乡村建设、统一战线、双拥、党建等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其中,中心机关党支部获得“学习型党组织”的荣誉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总之,20__年,我县广播影视工作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这是我中心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也存在如下不足,如缺乏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发展意识,管理还不够严格、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意识在基层还较淡薄等等。
三、20广播影视工作安排
1、新闻宣传
坚持新闻立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时代主旋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不断提高广播电台、电视台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坚持“三贴近”,进一步改进、创新宣传方法和手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更好地宣传党的政策、弘扬社会正气、传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提升亲和力、感染力和公信力。
打造精品名牌,提升广播影视核心竞争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按照“频率(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的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推进频率频道和节(栏)目的专业化、品牌化建设,不断增强贴近性、服务性和吸引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打造一批广播电视精品频率、频道和节(栏)目,繁荣精品创作,力争广播影视作品获全省、全国大奖取得新突破。
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岳西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新闻策划,创新外宣理念和机制,创新外宣手段,加强选题策划和上送,在用大稿、用重稿、上头条上狠下功夫,着力宣传好我县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经验成绩,努力提升岳西知名度、扩大岳西影响力。继续保持我县广播电视外宣综合用稿在全省领先的位置。
2、事业建设
(1)构建广播影视数字化传播体系。按照传输快捷、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统筹协调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构建广播影视数字化传播体系。积极利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发展新兴媒体,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切实提高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是推进广播电视台内数字化、网络化。进一步加快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应用,加快摄、录、编、播设备的更新换代,积极推进高清节目制播网络建设,建立面向多种播出平台、面向多种终端用户、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全面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摄录制播能力。
二是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双向化改造,加强集约化经营、本地化服务,大力开发视频点播、高清电视、付费电视、电子政务、生活信息等多种业务和信息服务,真正使有线数字电视成为进入千家万户的多媒体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有线电视网络由小网向大网、由模拟向数字、由单向向双向、由用户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的目标。
三是推进无线地面数字电视发展。依据国家广电总局地面数字电视发展规划,实施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
(2)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事业建设的重点在覆盖、覆盖的重点在农村”的方针,按照覆盖城乡、经济可行、安全可靠、保证长效的总体要求,构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以社会主义新农村、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切实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好、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一是推进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巩固和完善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体系,构建覆盖全县城乡的农村数字化电影发行放映网络。积极培育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电影放映队,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保障机制,规范院线管理、抓好县级影院建设。确保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公益目标。
二是建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长效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受惠”的原则,解决公共服务和事业发展的矛盾,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加强技术维护,提高服务质量,为村村通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强化县、乡(镇)广播影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以县为中心、乡(镇)为依托、面向农户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3、产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按照充满活力、调控有力、有序竞争、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市场需求为动力,构建广播影视市场服务体系,解放和发展广播影视生产力,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巩固提高广告传播业。通过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率、收听率和覆盖率,扩大媒体的影响力和广告附着力,整合广告资源,调整经营战略,挖掘经营潜力,持续发展广播电视广告业。
二是推进网络经营服务产业。以发展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为重点,以适应产业发展为目标,构建完善有线数字电视运营新体系和产业体系。
三是发展电影发行放映产业。加快实施城区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以“商业地产与影院项目捆绑发展”的模式,通过引进资金或股权投资的方式,在县中心城区建设多厅高品质数字化专业影院,在人口密集社区建设小型数字影院,构建覆盖全县的电影数字化发行放映网络体系,基本满足城乡居民电影消费需求。
四是大力发展新媒体新业态。大力推动移动多媒体、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和高清电视、IP电视、交互电视、数字广播等新业态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高清电视,抓好推广普及,带动高清电视产业发展。建成岳西网络电视台,积极开发网络视听节目市场,实现多种媒体、多种终端融合发展。整合手机电视、车载电视等新媒体资源,构建覆盖全县的防汛救灾、紧急救援等突发事件应急通讯宣传体系。
(四)重点项目(工程)
广播影视民生工程建设。巩固扩大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成果,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后期管养,确保广播电视村村通持久通,优质通。强化公益电影放映网络建设,确保一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公益目标。
无线影视发射中心工程建设。完成无线发射台配套电源、办公、生活用房建设,继续完善天馈线系统建设,确保调频、电视等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传播。
农村公共应急广播工程建设。采用有线、无线互补的覆盖手段,全面建设覆盖县、乡(镇)、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完善公共信息应急发布。
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县乡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立足主营业务,积极开展付费频道、VOD点播、交互电视、高清电视等融合业务。
广播影视栏(节)目精品建设。完善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创新宣传手段,提升节目制作能力和品牌形象,提升电视台、广播电台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美誉度、竞争力,打造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广播电视精品频率、频道和栏目。
篇3:县文化局年终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在来宾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的关心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目标任务,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巩固提升工作为契机,突出精准扶贫工作重点,创新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文化项目建设工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取得良好成效。
一、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的完善及提升工作。
一是成立了由县委、宣传部长、副县长为工作组长的工作领导机构,强化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将试点工作纳入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整合基层工作资源,从物力、财力、人力等方面给予倾斜,与农村工作同部署,同督查,加大对试点工作的保障。
三是将试点纳入对乡镇、县直单位的年度绩效考评目标范畴,促进试点措施落到实处。
四是印发《加快构建__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明确县、乡、村示范点的建设任务和标准,确保试点工作指导到位取得成效。结合县情,我们将试点工作做到了“六纳入”,即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纳入县、乡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绩效考评范畴;纳入评先评优管理;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
特别是在建设经费方面,市级每个点8万元,县级每个点3万元的经费保障能及时全部到位,并做到专款专用。由于措施及时有力,目前,公共文化基础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设施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今年,我县有24个示范点,按照来宾市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标准建设,标准,对打造示范点所需要软硬件材料进行信息采集,评估筛选,通过评估,我县确立了遂意乡遂意村(堡流屯)、马泗乡马泗村(果达屯)、大塘镇寨南村(三寨屯)等3个市级示范点和城关镇隆光村等21个县级示范点。
3个示范点的创建工作结合实际,各具特色:遂意乡遂意村充分利用村级文化服务中心为教育奖励基金会提供活动平台,20__年,遂意村教育奖励基金会奖励给高考学生资金达5万多元,在我县起到很大的示范作用,对当学子求学真起到激励作用,拓展了文化示范点的功能。马泗乡马泗村曾经是都宜忻游击队根据地,以此为基础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实现了文化的宣传教化功能。大塘镇寨南村位于三寨屯寨南村,那里环境优美,目前已经建有游泳池,饭店等休闲娱乐场所,依托现有的基础设施打造文化旅游,增加当地群众收入。县级示范点也正在对照标准,查漏补缺,有序推进。
二、切实抓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点建设工作。20__年自治区文化厅下达我县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为9个点,分别是:安东乡桃源村拉朝屯、城关镇黄金村白沙屯、大塘镇寨北村、大塘镇寨东村拉光屯、果遂乡北丹村北丹屯、红渡镇六碟村黑山屯、城关镇板河村、欧洞乡里苗村。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全力推进20__年度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目前, 9个建设点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城关镇黄金村、板河村、红渡镇六碟村、欧洞乡里苗村、安东拉朝屯、果遂北丹村6个建设点第二层已封顶,其它5个建设点第一层已封顶。我局已对该项目进行督查2次。预计12月底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篇4:县文化局年终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文新广体主管部门关心指导下,__县文新广体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真抓实干,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显著成效。现将20__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__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1.荣获国家版权局20__年度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一等奖。
2.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3.荣获20__年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发行先进奖;
4.荣获20__年度全区“中国体育彩票”销售突破千万元先进单位;
5.荣获全区20__年维护播出机构电视剧播出秩序先进单位;
6.荣获广西第四届县级篮球赛第三名;
7.荣获南宁市20__年度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单位;
8.县体育学校被评为自治区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9.荣获20__年南宁第七届乡村和谐文艺大展优秀组织奖;
10.荣获__县-20__年度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工作先进单位。
11.荣获广西书法之乡;广西特色文艺之乡(炮龙艺术、陶瓷艺术);
二、20__年主要工作亮点
20__年,我局切实抓好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和体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并呈现出了一批工作亮点:
1.精心打造品牌赛事,引领健康生活新理念。一是积极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系列文体活动,全面落实“周周有赛事”,“月月有演出”,“年年出楷模”的办赛理念,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净化文化土壤,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全年举办1000人以上文化体育比赛达30多场次,参加活动人数3万多人次。二是实施体育场馆设施免费、低收费开放。全年免费开放时间累计达330多天,3960小时以上,参加锻炼人数达30万人次以上,累计投入经费100多万元,有效地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特别是为青少年在假期提供了一个好场所好平台,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点赞。
2.加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助推精准脱贫奔小康。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并结合我县实际,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我局千方百计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扶持资金,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助力全县精准脱贫攻坚工作。20__年我局不断加大贫困村文体项目资金定向扶持力度,累计投入120多万元,先后在宾州镇、甘棠镇、思陇镇等12个镇19个贫困村分别建设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3个、戏台10个,篮球场16个,体育健身路径9条;投入400多万元实施“村村通”工程,惠及9个贫困村512户,解决了贫困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和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3.实施“体育+”战略,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近年来,我县把体育彩票销售作为体育部门“生命线”来抓,努力争取自治区、南宁市在我县新网点的布点机会,20__年,全县共有体育彩票销售点26家。同时,积极通过大型赛事、群众健身活动、新闻媒体等各种有效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树立诚信体彩良好形象,积极创新体育彩票销售管理办法,促进体育彩票销售额稳定增长。截止20__年11月,全县体彩累计销售量达1630万元,预计全年体彩销售达万元以上,名列全区县级体彩销售前茅,实现我县连续三年体彩销售超千万元目标,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三、20__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党的建设工作
一是以活动为抓手,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学习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系列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中心组理论学习和“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工作作风明显改进;二是狠抓廉洁自律和机关效能建设。实施“建一创十强百助千带万”清廉工程,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正风肃纪、行政权力依法公开运行平台建设等工作,工作务实高效,全年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的案件,政风行风呈现出新的面貌。三是成立县文新广体局机关党委。根据县直属机关工委的要求,我局按照有关程序成立了中共__县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和体育局机关委员会,进一步健全了党的机构,促进了党建发展。
(二)顺利完成自治区、南宁市及我县为民办实事项目
一是完成自治区、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6个;二是完成综合示范村绿留村服务中心建设任务;三是完成市级扶持16支文艺队演出450场任务,完成“送戏下乡”19场;完成儿童剧目进校园10场;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316场,四是继续实施文化“双百”工程,扶持百支村屯文艺队、百支体育健身队;五是完成村级篮球场10个、体育健身路径22条;六是完成78家农家书屋更新书籍26208册。
(三)文化工作
1.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1)积极开展节庆文化活动。组织举办20__年“炮龙之夜”大型炮龙晚会、迎新春文艺晚会、乡镇文艺汇演等系列文艺演出活动,组织开展第七届乡村和谐文艺大展演、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绿城歌台”__歌台大型文艺演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文艺晚会、20__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__县第七届乡村和谐社区文艺大展演颁奖晚会等大型文艺晚会等活动60多场次;“送戏下乡”113场次,承办、协办各类文艺演出和“千团万场”系列群众文化活动1400场次,累计受益群众达102万人次。
(2)狠抓文艺创作。20__年,积极组织开展文艺创作活动,把好作品数量和质量关,认真做好作品的筛选和选送工作。在南宁市第七届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决赛活动“身边的感动”“美丽南方”活动中,我县选送的小品《探亲》《一个好人——韦曰坚》、舞蹈《瓷魂》《笔润迎魁》、原声态壮族歌舞《三叉江欢歌》等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认真做好文化产业企业结对帮扶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千方百计为文化企业排忧解难;20__年,我县李寿牛角梳工艺有限公司获得南宁市第六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授牌。
2、扎实努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我县普查办按照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要求,顺利完成我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共有可移动文物119件(套)通过上级普查办审核认定。
(2)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和申报工作活动。一是积极开展文保巡查。全年开展文物保护巡查162人次,发现文物保护单位存在安全隐患2处,立案查处违规修缮文保单位2件;二是开展文物宣传活动16次,制作宣传展板8块,悬挂横幅16条,发放《文物保护法》、《博物馆管理条例》等各类宣传资料500O多份;三是完成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思恩府试院”及4家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守抗战万人坟”、“秀风塔”、 “回风塔”、“陈氏宗堂”的日常维护及修理整饬工作;四是积极争取县财政经费支持维修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南桥”,预计初可动工维修。
(3)非遗工作。一是完成__邹圩陶器制作技艺、甘棠关公诞、吴门农氏婆祈福祭典等3个非遗项目入选自治区级非遗名录工作;二是积极做好全国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共计普查16个镇,44支文艺队伍、涉及人数625名,已完成第一阶段实地普查任务;三是开展20__年全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册35000册(张);举办我县地方戏曲丝弦戏等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活动9期;四是开展“一馆一品”建设工作。重点扶持、培训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丝弦戏,全年组织专场演出10多场次。
(4)民俗民居及村史室建设工作。一是积极配合各镇开展村史室建设,县财政划拨专款196万元建设193个村史室,计划在年底前全部完成;二是配合县“乡村办”做好民俗民居建设项目工程,对陈平镇六洋村、甘棠镇那宁村、武陵镇高荣村、黎塘镇梁村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并组织评审专家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武陵磨家大院”、“蔡氏古宅”二期维修设计方案进行评审,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二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成绩显著。
(1)图书馆业务不断开拓,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年新增馆藏2850册,订阅报纸、杂志400种;累计发放借书证3000多个;年书、刊总流通13万多人次30万多册次,其中图书外借4万多人次10万多册次;累计建立书刊流通服务点(站)13个;建立馆藏参考资料数据10万多条,其中地方文献1000条。开展各项读者活动共25场次,总计参加活动读者20000人次,送发科技资料21000份,送书下乡1000多册。配合我县有关单位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乡镇网点正常运作。
(2)文化馆(文化站)“文化惠民”活动有序开展。全年举办了民族舞蹈、丝弦戏、贵贤戏、师公戏、民族器乐、舞蹈编导、健身操等各类文体培训班24期(场);举办文化学习班、文艺理论研讨会等各类群众艺术培训60期,培训人员1600多人次,全县16个文化站举办文化知识讲座、文艺辅导、趣味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类文化活动达6430多场次,受益群众达60.3万人次。
(3)规范农家书屋管理。20__年,我县配合南宁市完成78家农家书屋图书更新配送工作,共计更新图书刊物26208本(册),价值64万元。全年农家书屋开展免费阅读活动,累计接待群众借阅图书、报刊、杂志等刊物27.6万人(本)次。
(四)文化市场工作
1.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文化市场监管及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严厉查处各种文化经营违法违规行为,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3890人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925家次,案件办理26件,其中:当场处罚1件、立案查处25件,纳入黑名单管理制度名单1家。
2.顺利迎接全国文化市场交叉执法检查
10月14日,全国文化市场交叉执法检查组到我县开展全国文化市场交叉执法检查,检查组一行就相关工作台账进行了认真对照检查。还实地检查歌朝KTV、游龙网咖等文化经营场所对我县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3. “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硕果累累。 按照南宁市“扫黄打非”工作小组要求,认真开展了“扫黄打非·清源·净化·秋风·固边·护苗”五大行动,检查全县印刷厂、复印打打印店352家次,检查各类书报亭254家次,依法收缴各类非法图书、六合彩资料3260张(本),非法音像制品1620张,有效净化了我县文化市场和出版物市场。
4.“扫黄打非”进基层效果显著。一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我县各镇进驻机构,确保人员调整及时到位,责任到人,做到进驻机构有牌匾、制度上墙;开展宣传活动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200多册(张),真正做到了“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好基层。
5.规范行政许可工作,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一是全面梳理和规范了行政审批工作,其中行政许可事项15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进驻率达100%。二是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以及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做到监管有措施,有方法,有成效,提升了管理能力和管控水平;三是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全年接待群众来访及电话咨询约223人次,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共18项,受理办结其他行政权力事项107件,便民服务事项共13件,办结率达100%。未出现超时办结、越权审批和被投诉现象,群众对我局行政审批工作满意率达到100%。
(五)体育工作
1.加强对城乡体育活动的指导、辅导、督促和检查。组织开展全国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完成总监测样板360人;完成全民健身状况调查360份,举办社会指导员培训班、篮球裁判员培训班6期、开展体育下乡活动8次。
2.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年举办(协办)了村级篮球赛、春节体育竞赛活动、“三·八”妇女运动会、“五一”职工气排球比赛、县篮球赛、五人制足球赛等各种大型体育竞赛活动36次,以及组织开展20__年广西体育节__县全民健身日系列体育活动,全年参加各类健身活动的群众达500多万人(次)。
3.加强体育工作管理,积极组织参加各级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认真抓好南宁市重点布局项目各项工作,精选体育苗子确保体育人才输送效果。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荣获国家级奖牌4枚(金牌1枚,铜牌3枚),区级比赛奖牌57枚(金牌25枚,银牌14枚,铜牌13枚),市级比赛二等奖1个;向区体工队输送了运动员3人。
4.体育彩票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年新增体彩销售网点6个。截止11月30日,全县累计完成体彩销售1594万元,全年体彩销售总额达2000万元。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文化新闻广播电视和体育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尤其是新闻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编辑及文化艺术专业创作人员力量仍较为薄弱,需进一步加强和充实。
2.文化新闻广播和体育事业投入经费不足,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
3.如何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文体赛事,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服务水平。
五、20工作思路和计划
年,我局将围绕打造“活力__”、“实业__”、“诚信__”、“生态__”、“宜居__”、“幸福__”,以建设“文化强县”为目标,推动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维护文化市场的繁荣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搞好各项工作。重点搞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抓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点推进__县群艺馆项目、__电影院、县级体育场项目、思陇镇电影院重建工程建设,实施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工作,加快__县体育园规划和建设工作。
2.打造民族体育精品工程。重点推进__县骑行基地、龙胆江体育休闲基地、户外露营基地建设,打造__县威风龙鼓、舞炮龙、仙马彩凤健身表演、武术比赛等民族体育项目
3.开展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迎新春文艺演出、第十一届炮龙节,承办“绿城歌台”__县文艺活动、社区演出、国庆文艺晚会、广场文化活动月月演、周周演以及和谐乡村文艺大展演送戏下乡等活动。
4.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开展春节篮球赛、“三·八、五·一”职工气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活动、“体育下乡”、__县篮球赛以及广西体育节系列体育活动等各类文体活动,进一步繁荣活跃城乡文体活动。
5.抓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二馆一站”免费开放,组织开展扶持文艺队、“送戏下乡”、“送书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继续实施文化“双百”工程,提高县图书馆硬件和软件等设施设备功能,迎接国家一级馆检查验收。
2021年,我局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以文化创新为主题,以提升水平为主线,进一步构建文化体育服务大平台,不断增强先进文化的传播力、辐射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篇5:县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的
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化局和县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我局按照年初目标管理内容,着力发展先进文化,各项工作平稳发展,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
一、XX年工作回顾
(一)群众文化异彩纷呈
全县文化工作者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把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作为第一工作目标,大力繁荣群众文化。一是繁荣文艺创作,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XX年共生产各类艺术作品221件,其中摄影97件,文学曲艺37件,美术46件,音乐、舞蹈43件。**渔鼓已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于在渔鼓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上的杰出表现,我县被评为全国曲艺之乡。二是广泛开展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工程。我县群众文化活动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特别是在丰富全县人民文化生活的普及活动――欢乐广场月月演已成为我县群众文化的一项经典活动。今年的广场活动一共举办了7场,分别是:①元月1日举办的**县迎新年大型广场文艺晚会;②4月30日在人民广场举办的庆五一大众激情演唱会;③6月20日在体育广场举办“湖南省步步高升商业广场大型文艺晚会;④6月26日在体育广场举办禁毒宣传及有奖征文颁奖晚会;⑤6月30日在体育广场举办迎七一大型文艺晚会;⑥10月15日在人民广场举行万人就业招聘文艺演唱会;⑦11月22日在鼎山广场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晚会。县城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农村文化也不甘落后,为丰富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各乡镇文化站以各种节假日为契机,利用自身文化阵地和艺术队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营造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局里也精心组建送文化下乡演出团,在全县各乡镇开展巡回免费送文化活动,今年共下乡演出20常三是加大投入,夯实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党的xx大精神,改善民生,维护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内容。我局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重点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农家书屋建设。目前,蒋家桥镇综合文化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另有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已全部完成;今年计划建设的74家农家书屋,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二)祁剧事业走向辉煌
在全国戏剧事业普遍滑波的大背景下,县祁剧团全体员工上下齐心协力,迎难而上,一边抓演出,一边抓剧目创作,祁剧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今年挖掘移植优秀剧目5台,
并组织创作《乞丐状元》参加全市专业剧团新剧巡回汇演,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剧团全年共演出239场,观众达20万人次,演出收入25.6万元,演出质量、收入、演出场次均列全市各专业剧团首位。
(三)电影市场进一步拓展
县电影公司创新举措,开辟影源,拓展生存空间。一是狠抓农村(社区)公益电影放映。今年共放映电影10416场,观众人数达324万人次,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新丰电影队被评为全国先进放映单位,公司经理王平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二是采取影企联姻,上门服务,抓好红白喜事电影放映,共放映商业性电影400余场;三是积极引进外地剧团来院演出,接纳外地剧团近20个演出60余常创造了14万余元收入。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经营,较好地改善了公司的生存环境。
(四)图书工作跃上新台阶
一是加大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积极争取各级领导重视,共投入72万余元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分中心建设已基本完工。与此同时,投资近8万元对馆舍进行全面改造;二是提高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今年新办、续办借书证130个,接待读者5万人次,信息咨询550条,读者满意率达90%以上;三是大力推进文献资源建设。今年共收集了5种地方特色文献,5种音频资料,并上报文化共享工程省中心;四是积极参加全省少年儿童读书竞赛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获省级团体银奖1个,个人银奖5个,市级团体金奖1个,个人金奖5个,市十佳选手6人。
(五)文物工作健康发展
县文物所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尤其是文物库房通宵值班制度,确保馆藏文物安全。同时,对全县所有文保单位进行全面安全隐患大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实现了又一个文物安全年;完成了对县城至归阳高速公路连接线旁的几座东汉残墓的清理工作,共清理出10余件文物;征集了近三十件反映改革开放30年成果的代表性文物,丰富了馆藏文物种类。
(六)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我县文化市场工作贯彻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方针,努力为全县人民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一年来,针对全社会反映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问题,适时开展了“扫黄”、“打非”、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校园周边文化环境、盗版教辅教材、印刷企业等集中行动或专项整治工作,有力地打击了各类违规违法经营活动,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据统计,今年共组织“零点行动”25次,出动车辆105辆(次),出动人员11980人(次),受理群众举报8起;查处违规网吧167家次,行政立案80起,结案80起,查处违规电游16家,查处无证照书摊店5个,没收非法出版物1050册,收缴盗版光碟5400余张。
二、存在的问题
过去的一年,我局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基层文化建设仍然薄弱,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相对贫乏;文化市场的管理有待规范,市场的监管手段和能力有待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知名品牌不多;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比较严峻,执法工作有待加强。以上种种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三、XX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是抓好农村文化。要乘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股东风,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局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下决心抓出成效。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资金,在XX年内完成5个文化站的建设工作,并在全县每个乡镇扶持一户热心文化的农户组建一个以上藏书规范上档次的农家书屋。
二是狠抓产业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我们应以“时不我待”“与时俱进”的精神,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文化部门的优惠政策,挖掘文化替力,发挥自有优势,加强对外联系,千方百计开辟创收门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弥补文化经费不足,盘活文化资产,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采取文企联姻或其它方式,举办内容健康、质量较高、影响良好、群众欢迎的文艺活动,以先进文化占领文化阵地。
四是从重整治文化市常一是整治网吧和电游;二是整顿演出市场;三是整治印刷书刊市常杜绝违法违规行为滋生,巩固和深化专项整治成果,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的**文化形象。
五是抓好文物保护工作,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
篇6:县文化局工作规划
县文化局工作规划
一、业务工作2、积极探索以市场运作的方式,组织好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和消夏纳凉文化月活动,重点抓好政府指令性各类文化艺术活动。
3、充分发挥文艺社团的积极作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络与合作,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办文化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不断丰富农村和基层文化生活。
4、积极组织文艺作品参加各级文艺赛事活动,举办好监利县首届戏曲大奖赛和第二届社区健身舞大赛,组织编排文艺节目两台,进一步修改独幕花鼓戏《渔婆、渔妹、红军哥》,力争参加全国戏剧大赛并取得好成绩。
5、抓好艺术考级活动。
6、加强课本发行渠道的管理。确保征订到位,确保教材安全,确保课前到书,坚决打击盗版教材及非法经营行为。
7、配合“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主题教育,组织好读书征文竞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
8、充分发挥全国爱教基地周老纪念馆和县博物馆爱教基地功能作用,组织好参观和浏览活动。
9、图书馆进一步落实图书呈缴本制度,完善地方文献资料,搞好藏书建设。加快“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步伐。抓好全民读书月活动。
10、抓好演出剧目的生产,年内力争新编、改编、移植剧目(含折子戏)15至20个,全年演出场次达到800场。
二、设施建设
1、对县博物馆陈列室、周老嘴纪念馆进行维修改造,更新展览版面。
2、新华书店“图书发行综合大楼”投入使用。
3、继续争取在新城区修建“宣传文化中心大楼”。
4、抓紧实施“红色旅游”景区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文物本体保护、环境治理等工程。
5、改善局机关办公条件,争取在新城区修建文化行政大楼。
三、新闻出版、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依法行政,不断规范和完善行政许可制度和行政处罚程序。努力创新管理模式,为文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2、深入持久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大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力度。以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为重点,不断净化出版物市场,维护社会和政治稳定。
3、抓好复制业、图书音像市场、教材教辅资料征订发行秩序和校园周边环境的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
4、加强行业自律,成立印刷行业协会。
5、继续保持网吧整治的高压态势,提高准入门槛,压缩市场总量,严厉打击网吧经营场所接纳未成年人和超时经营的违法行为,促进网吧市场经营场所秩序的'根本好转。
6、认真贯彻新的《演出管理条例》,健全演出市场机制,加大对文化娱乐场所的日常管理,坚决查禁“黄、赌、毒”等违法行为。
四、文物工作
1、加强馆藏文物的管理,建立科学的文物保管资料库,
实行文物微机管理,做到管理有序,使用方便。
2、继续做好“国保单位、省保单位”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3、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红色旅游”后续项目的申报和跟踪管理工作。
4、继续做好文物征集、革命旧址群整体保护规划、周老嘴省政府旧址的维修以及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项目的后续跟踪工作。
5、强化地上地下文物法制管理,加大文物调查勘探工作力度,争创两个效益。
五、内部管理
1、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到位,狠抓岗位责任目标管理。
2、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结合文化单位实际,做好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推动事业单位的全员养老保险工作。
3、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年内配合事业单位改革,对基层领导班子和局机关中层干部全面进行考核、调整,力求队伍精干、高效、有较强的战斗力。
4、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和跟踪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专业人才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5、继续抓好剧场改制工作,在改制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尽快恢复其正常工作运转。
5、做好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6、加强法制、社会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档案、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努力创建和谐机关、文明机关。
篇7:县文化局工作汇报
县文化局工作汇报模板
我县文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文化局的正确指导下,高举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年初工作目标,抓住机遇,明确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力推动了我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汇报如下:
一、艺术创作精品迭出
县艺术团将艺术精品生产纳入了目标管理中,今年创作了戏剧、歌剧、小品等文艺精品10个。这些艺术作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此外,还创作排练了二台以新农村建设、十大体系建设为主题的文艺节目,截止到目前,已送戏下乡达21场,观众达84900人次。同时,积极组织县艺术团参加全市“新农村、新风貌”小戏小品调演活动,目前,正在排练已创作《蛮固与二嫂》话剧小品。
二、群众活动丰富多彩
我局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举办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1、举办了赣、皖、苏、沪四省市书法美术展,共收到作品500余幅,展出作品200幅,是我县历史以来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一次画展。
2、承办了全省老年人气排球赛文艺晚会和党的.代会文艺晚会节目精彩,尤其是石城灯彩节目,深受观众的欢迎,得到领导和观众的好评。
3、为展示我县通天寨旅游胜境,我局面向全县发出了征集通天寨及文保单位民间传说(故事)的通知,同时组织了文学摄影采风活动,收集整理民间故事26篇,拍摄景点照片500余张,并在7月初进行了公开展览,群众反响强烈。
三、文博事业稳定推进
认真落实文物保护“七纳入”和“四有”工作。
1、认真组织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6.10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和宝福院塔晋升“国保”的宣传活动,在宝福院内举办了全县29处国家、省、县级文物保护图片展览,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的签名活动。
2、对20XX年核定公布的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调查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3、为配合县城总体规划,我局邀请了省古建保护中心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实地察看了古城墙并提出了维修建议,我局制定了古城墙维修保护建设方案,并上报县政府。
4、开展了对桂花屋有关情况调查工作,为征收工作打下基础。
5、积极筹集争取资金,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宝福院防洪墙、值班用房进行了维修。
四、文化市场发展有序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以“规范、培育、繁荣”为主题,以控制青少年进入网吧、游戏室及集中打击盗版音像和计算机软件为重点,分别制定了《关于在全县开展网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文化市场集中执法委行动的工作方案》、《开展“反盗版百日行动”实施方案》。
1、抓好“网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治理整顿工作。从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电信相关部门抽调15名干部组成了整治督查工作组,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开展突击检查,发现问题从严处理。在整治阶段,共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7起,涉及7家网吧,停业整顿网吧1家;查处网吧超时经营3起,查处具有赌博内容游戏电路板5块,取缔无证经营游戏室3家。
2、狠抓音像制品、书刊市场管理,查处各类非法出版218册,zou私及盗版音像制品262余盘。
3、积极配合消防部门,抓好各类娱乐场所的安全检查工作,截止到目前,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4、培育壮大文化市场。认真开展业务培训、法律咨询、政策宣传等活动8次,有效提高文化市场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同时尽可能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正当的经营行为,促进了全县文化市场体系的健全和繁荣发展。
五、电影企业不断发展
我县电影企业围绕生存和发展,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认真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放映工作,县城学校放映达100%,农村学校放映达80%。
2、县电影公司认真抓好农村电影放映,累计在各乡镇行政村放映优秀影片300多场,观众达116708人次。
3、县电影院积极引进外地文艺表演团体表演,既满足了县城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又增加了单位经济效益,确保了职工工资按时发放。
六、文化下乡有的放矢
我县以新村建设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活动。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将“文化下乡”和创建“百、千、万”文化工程活动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文化骨干的培育和构建镇、村、户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上,使文化真正融入农民群众的生活之中。据统计,全县共组织送戏下乡60场,送图书523册,送电影下乡430场,培训农村文艺骨干120人次。
七、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根据省、市和县的实际,今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成立了领导小组,抽调了专门工作人员,筹措了启动了经费。
篇8:县文化局信访工作总结
根据石信联办[]2号文件精神,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开展了进京非政策上访集中整治和处理好部分军队退役进京上访问题专项行动及局领导干部集中“下访月”活动。确保了我系统信访稳工作,进一步维护了全系统稳定,确保了全系统各项文化工作顺利开展,县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考,提高认识,为专项行动形成合力
为贯彻落实全县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事件工作会议精神,我局在6月23日上午召开了专题会议,参加会议有:县直文化系统主要负责人,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组织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及传达了全县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事件工作会议精神。会议要求,各文化单位要高度重视信访突出问题及事件的处理工作,要求各单位要对本单位干部职工思想进行一次全面地排查,真正把信访稳定工作落到实处,严格落实“五包”措施(包情况掌握、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理),扎实做好每一个干部职工思想工作,制定了措施,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责,提高了认识,形成了合力。
二、健全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专项行动工作顺利进行
1、落实领导干部集中“下访月”措施。我局把领导干部集中下访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我系统实际,及时召开局务会认真分析研究,统一部署安排,进一步明确包案责任,确保下访工作到位。集体划分了集中下访的单位,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组织协调,其他领导地负其责,秘书股具体组织实施,负责掌握自己情况的格局。
2、落实责任。按单位设立专项行动工作负责人,负责人要对本单位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全面了解和掌握,同时也要对本单位干部思想动态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做到不放过一个问题,不留一个“死角”,将一切隐患及时消灭在萌芽之中。
3、认真检查,我局采取现场听、查、看、访的方式,逐一排查信访隐患问题,逐一检查信访维稳制度落实情况。真正做到心里有数。
4、突出重点,针对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及其他信访维稳不稳定因素,重点加强县电影院职工思想教育,县文化馆、县博物馆主要存在拖欠工程款的问题。
三、严抓重管,为全系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一是对所有在家职工和外出职工,建立档案,及时全面地掌握了他们思想动态,二是通过抓“人防、物防、技防”,做到“三防”结合,建立和落实预防处理稳控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的长效机制,形成解决非正常上访问题的强大合力,在全系统干部职工未发生赴省进京非正常的上访的现象。
四、坚持学习,不断加强管理,使集中整治和专项行动开展顺利
加强政策,法规学习,是我局从来未忽略的一项工作,从局机关到各文化单位一直坚持学习制度,通过学习,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地位观、利益观,提高干部职工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意识,确保了全系统的各方面稳定的局面,确保了集中整治和专项行动顺利开展。
篇9:文化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系统干部职工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5中、6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县上建设“旅游大县、科教名县、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不断强化舆论宣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物保护,净化文化市场。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艰苦创业,求真务实,系统呈现出队伍稳定,舆论导向正确,文物安全无恙,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硕果累累,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新气象。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抓重大节日文化活动,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今年元宵节,我们策划和组织全县群众自觉投入到庆祝传统节日活动中来。各乡镇群众根据各自特点,组织起秧歌、社火、锣鼓等游演活动来活跃节日气氛;文化馆利用自身优势组织了第二届社区文艺调演,社区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热情高涨,主动参与,纷纷展示了各自拿手绝活;该项活动的开展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才华的艺术平台,也为以后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县级各企事业单位门前张灯结彩,为节日增添了浓厚气氛。县电影公司还举办了春节电影放映专场,共放映电影200多场。今年4月份,在市上举办的新秧歌大赛活动中,许多村组和社区主动请缨,要求承担该项比赛任务,有的群众为了争到任务,不远数十里路赶到县文化馆自己掏钱住宿吃饭学习新秧歌,这种场面着实让人感动;横渠土岭来了100多人,是历年来乡下群众自愿参与学习人数最多的一次,参赛结果获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中秋节,在县文化馆举办了“中秋唱团圆”大家乐专场文艺晚会,这台晚会为小县城增加了浓厚的传统节日气氛,让整天忙碌的人们渡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为了促进我县书画艺术的蓬勃开展,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展出五次。4月中旬,我们在县政府门前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大型书画展览,展出作品200余幅,观看人数5万余人,此次展览观看人数之多创历年来历史之最。在市上举办的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活动书画展中,我们先后选出二十余幅作品参赛。“三八”妇女节前后,县文化馆与县妇联合作成功举行了为期4天的民间工艺品美术展,征集作品6000余件,精选出300多件展出,参观人数逾万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国庆期间在宝鸡火车站举办的“走进太白山,展示新眉县”摄影作品展在宝鸡产生了强烈反响,这是全市各县区在市区举办的首次摄影作品展,市文化局领导参加了开展仪式,并给予高度评价;除此之外,还举办了“牛文玉个人书法展”、“省艺术馆专业人员创作精品展”及展现我县改革开放成果的优秀作品展等。
二、抓文艺创作和民间优秀文化产品的挖掘整理,繁荣文艺舞台。
我局文化馆干部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展出、获奖各类作品26件,联合出版专著一部。其中,程亦工同志的曲作《天下黄河富宁夏》入围中华民族歌曲创演大赛;陈满良的国画作品、杨永安同志的书法作品分别获湖南省文联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银奖,陈满良的另一幅国画参加宝鸡市美协成立20周年展出;罗万存同志的摄影作品《眉县手工艺品展览》和《急人之难》分别在《宝鸡文化报》发表;胡晓媚同志的《眉县手工艺品随笔》和《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由眉县文化广场的勃兴想开去》等在《宝鸡文化报》发表;图书组4名同志均在《西部图书》中发表两篇论文,获奖论文三篇。刘怀君同志参与整理的宝中铁路建设考古发掘科研成果,年初被文物出版社以《陇县塬子头》一书出版发行,在文物考古界得到了好评。县文化馆今年被宝鸡文化报社评为通讯工作先进单位,严惠婵同志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为了加快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步伐,今年以来,我们克服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组织专业人员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民间戏曲-下河寨道情、民间工艺品-石头画的申报、制作工作。
三、抓文化下乡活动,促进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
今年以来,面对戏剧和电影市场的持续滑坡,县剧团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抓市场,跑点线,截止11月底,演出点线已达30余处,演出350余场,创收28万元。与此同时,县剧团结合演职队伍状况,适当调整演员角色,充分发挥在职演员的特长,补排本戏5本,大大的充实了演出阵容,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县电影公司抢抓机遇,尽早动手,努力拓宽农村电影市场。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重点抓了爱教影片的放映活动,如《回家》、《孔繁森》、《郑培民》等教育性很强的先进党员、模范人物影片,通过县乡两级巡回演出,有力的推动了我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据统计,截止11月底,共放映电影1900多场,吸引观众2万余人,收入5万余元,为全县电影“2131”工程的有效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县电影公司今年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电影放映先进集体,“女子放映队”队长曹雅丽同志被评为国家文化部“送电影下乡”优秀放映员。
为了推动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我们通过多方努力,争取省财政厅文化建设试点资金50万元,在县文化馆、青化乡文化站、齐镇文化站三个单位进行了试点。通过试点,上述三个单位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同-
时,文化活动也开展的有声有色,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和肯定。出现了“人气旺了,活动多了,职工干劲足了,社会评价高了”的可喜局面。
四、制定强硬措施,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确保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我们遵照整顿与繁荣并举的方针,不断加强执法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执法水平,今年上半年,先后举办了3期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法人培训班,受训人数100余人次。年初我们针对网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以下措施,切实加强管理:一是建立网吧义务监督员制度。为了建立对网吧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我们分别从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青、妇、关工委及城区各中小学校聘请了14名责任心强的同志作为网吧义务监督员。在此期间,我们召开了网吧义务监督员培训学习会,会上明确了网吧义务监督员的职责和义务,并为他们颁发了上岗证书。二是结合网吧经营实际状况,适时调整了稽查人员作息时间,每周一、二为公休日,周内上午除留一人值班外,其余休假,下午和晚上正常上班(晚上上班时间为8:00-12:00)。三是严管重罚。在对全县网吧的集中整治中,共组织突击检查、联合检查11次,对7家网吧进行了处理,7家处以罚款,罚款起点为5000元,责令停业整顿4家,有力地净化了我县的育人环境。四是协调召开联席会议,明确各协管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强大的整治合力。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网吧超时营业的问题,在我们的努力下,11月底对城区网吧全部实行了“零”点切断。是全省首家实施“零”点切断的县区。通过集中整治,全县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五、强化防范措施,做好文物各项工作。
1、大力开展文物法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文物法制意识。在文物法宣传中,我们采取举办电视专题讲座、召开群众座谈会、散发传单、张贴标语,集中开展文物法规宣传、咨询活动。
2、充分发挥馆藏文物的资源优势,参加宝鸡市青铜器馆举办的专题陈列展和市文物局组织的“三峡展”等文物外展活动,展出文物18件。
3、对横渠苏家坡村、姜眉路等文物遗址进行重点考古调查,完成了我县杨家村遗址待批国保文物单位的档案资料整理工作。
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播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宣传形式灵活多样。
1、狠抓职工岗位教育,全面提高业务素质。通过聘请专业人员举行业务知识培训、选派骨干外出学习、以及召开评稿(节目)会、考试、技术比武等活动,收到了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效果。据统计,今年共举办培训班16期,培训人员500多人次,1名同志在北广续读研究生。为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不断提升奠定了基础。
2、转播节目质量不断提高。今年以来,按照优质、安全、完整的原则,共转播上级台节目1960小时。设备完好率100,停播率在2分钟/百小时以内。
篇10:文化局工作总结
1、做好文化课题调研,编制文化发展规划。做好我市历史文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召集对我市历史文化有一定研究的有关人员召开我市历史文化研讨会,畅谈我市历史文化主题。拟定了10个与古道文化相关的调研课题,由有关人员担任课题调研,并制订相应的.奖励措施。做好申遗相关工作,积极向省文物局争取将仙霞古道申遗项目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做好仙霞古道历史遗迹的普查和保护工作,做好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邀请清华大学教授来江指导申遗工作,与福建浦城交流申遗工作经验和相关资料整合,做好申遗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为申遗工作营造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做好《文化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挖掘、梳理、整合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塑造我市文化特色,打造我市文化品牌。积极探索文化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文化融入我市城市建设,文化融入我市旅游发展之路。全面建设和发展我市文化。做好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组织专业干部和全市乡镇文化站干部深入到农村家家户户普查、登记和整理民间艺术资源。
2、抓好重大文化项目建设。继续抓好大剧院建设,完成大剧院的景观设计,并着手扩初设计。完成市博物馆技术防范工程的设计和安装并试运行。启动市图书馆业务自动化建设,完成设备、软件采购和人员培训等工作。启动坛石、风林、须江等乡镇的省东海明珠工程、xx金走廊工程和特色文化村建设。
3、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我市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卿口碗厂、峡口大公殿、茅坂兰坞祠堂、大陈汪氏祠堂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完善省保单位三卿口碗厂的“四有”工作,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清湖镇古街区进行调查和资料整理,制订保护方案,向省文物局申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完成黄衢南高速公路我市段沿线的文保点调查和勘察工作。对廿八都文昌宫维修工程进行检查验收。指导督促上余大夫第、礼贤城隍庙等文物维修工程。制订凤林塔、王氏宗祠等文保点的维修方案。
4、举办和承办下列重大文化活动。与市委宣传部成功承办了五彩我市·20xx元宵大型巡游活动。本次活动由大型巡游、焰火晚会、灯展三部分组成。其中,“万众一心、兴工强市”、深入实施“六六”产业工程为主题的大型巡游活动,共制作了9辆彩车,组织了17支民间传统艺术和现代文体表演队伍。有1500名演职人员参加巡游,观众达10万余人。巡游结束后,彩车在鹿溪广场展览了一个星期,共有1万多人观看了展出;与市纪委监察局组织婺剧高腔新编廉政教育历史剧《我市本色》公演活动,在市电影院公演了14场,观众1万多人;组织市婺剧团外出演出了33场,演出收入达18万元;引进了海陆野生动物、恐龙科普知识展览,共接待观众1.2万人次;创作、排练音乐、舞蹈、小品等五个节目参加xx市“钱江源之春”群众文艺会演,并获金奖4个、银奖4个;参加xx建市20周年文艺晚会演出;配合全市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好主旋律影片《郑培民》和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影片的放映工作。抓好中国(我市)蜜蜂文化节暨“兴工强市”广场文化活动周、第20届三山艺术节等文化活动的筹备工作。
5、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继续实施24小时受理举报电话,面向社会推行举报奖励制度,发挥网吧监控平台和网吧义务监督员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成立文化经营行业协会印刷行业、音像制品、歌舞娱乐分会。制订并实施文化市场星级管理制度。同时加大节日期间文化市场稽查力度,共查处了8家网吧的违规行为。
6、完成下列几项重点工作:按照市委要求,完成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00多万元;制订了局机关工作人员及下属单位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奖励办法;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制度;制订了20xx年公益性文化活动、文物维修项目推介方案;做好第四届政府文艺奖评选的准备工作。
篇11:文化局工作总结
文化局工作总结
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化局文化工作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市九次 精神,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狠抓艺术创作与生产,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抓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组织了春节文艺晚会、元宵戏曲晚会等80余项春节文化活动,在各县(市、区)演出100余场,观众8.7万人次。开展了XX年“三下乡”活动和“欢乐中原”广场文化活动。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安阳县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汤阴县跑帏子等3项内容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并公布了第一批安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群艺馆再次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群艺馆”。龙安区成功举办了“中国安阳蜡梅文化旅游节”。内黄县继续举办了颛顼帝喾陵祭祖节和红枣文化节。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市图书馆博物馆综合大楼建成开放,大型铜雕“商颂”建设正在进行,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林州市新三馆已经开工建设。
艺术创作与生产成绩显著。组织安阳市豫剧团、安阳县豫剧团联合排演了大型现代豫剧《大爱无言》,参加河南省第十一届戏剧大赛,荣获河南文华大奖,并被选调赴郑展演。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第五届舞台剧本征集评比活动和“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等。创作演出了小戏《一把雨伞》,创作了50集电视剧《清明上河录》,出版剧作集《两棵树》。市豫剧团排演了现代豫剧《二进洞房》等剧目,全年演出225场。安阳文化艺术学校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在全省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技能大赛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林州市创作完成了音乐舞蹈剧《林虑风流》。
文化市场管理扎实有效。加强对全市网吧、娱乐场所、演出市场和音像市场的管理,销毁违法音像制品35000张,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再清理,开展了公共娱乐场所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年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29627人次,检查场所28178家次,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明显好转,市文化局被评为全省文化行政执法先进集体。举办了文化行政执法人员和经营业主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依法行政和合法经营意识。积极推进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工作,在全市3243个行政村放映公益电影38916场。安阳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先进单位”,内黄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被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北关区开展多场以关爱农民工为主题的公益电影放映活动。
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新成绩。争取国家、省、市投资1.3亿元,启动殷墟国家大遗址公园建设,积极开展殷墟保护规划修编工作。全力推进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征集与文物布展工作。组织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我市大运河申遗前期准备工作。跃进渠、岳飞先茔等19处文物成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举办了殷墟考古发掘80周年纪念活动。推进文物机构改革,加强全市文物管理。全年完成钻探面积40余万平方米,发掘各类墓葬180余座。南水北调工程安阳段文物巡护工作成效显著,全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市博物馆、市民间艺术博物馆、市古建所等先后举办《殷商社会生活史》、《鼠年民间剪纸作品展》等20多个陈列展览。内黄三杨庄汉代遗址2号坑保护展示馆主体工程完工,积极组织编制总体保护规划。汤阴县对h里城和岳飞庙服务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殷都区积极引导扶持殷墟保护区内的农村居民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统筹解决遗址保护与居民发展问题。
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稳步推进。积极开展以东方红影剧院为试点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对影剧院的资产、人员、债务等情况进行了核实。与新华富投资集团协商,拟定了转企改制职工安置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修改了土地用地规划,办理了土地证,进行了资产审计、评估等工作。组织推荐凯瑞数码有限公司、司母戊文化传播公司等单位的文化产业项目,参加河南省文化产业成果展示会和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取得优异成绩。内黄县大力实施“画乡名片”工程,初步形成了一个集创作、培训、展示和销售为一体的农民画产业基地,为该县农民画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找差距、转变作风促发展”活动、“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在全系统党员中开展了“党风党纪”集中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转变了工作作风。局机关党总支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先进党组织。汶川地震后,文化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及离退休老干部慷慨解囊,共为灾区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105880元。积极开展新“四创”工作,市文化局被评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先进单位,安阳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集体二等功。同时,新农村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消防安全、人事教育、计划财务、爱国卫生、信访稳定、计划生育等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仍然偏低,无法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文艺创作和表演的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文艺创作精品不多;文化市场管理力量不足、难度较大、经营活动有待进一步规范;文物保护任务艰巨,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发展尚需进一步加强;影剧院、电影公司生存困难,文化体制改革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难度较大;文化产业规模偏小,整体实力不强,文化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文化系统干部职工队伍尚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提高素质,一些同志习惯于陈旧的工作思路和观念,照搬过去的模式和做法,不能适应新时期工作要求等等。这些问题有待于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篇12:文化局工作总结
文化局工作总结 -总结
即将过去,今天借此机会,我们对的工作做个小结,1、做好文化课题调研,编制文化发展规划。做好我市历史文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召集对我市历史文化有一定研究的有关人员召开我市历史文化研讨会,畅...
年即将过去,今天借此机会,我们对09年的工作做个总结。
1、做好文化课题调研,编制文化发展规划。做好我市历史文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召集对我市历史文化有一定研究的有关人员召开我市历史文化研讨会,畅谈我市历史文化主题。拟定了10个与古道文化相关的调研课题,由有关人员担任课题调研,并制订相应的奖励措施。做好申遗相关工作,积极向省文物局争取将仙霞古道申遗项目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做好仙霞古道历史遗迹的普查和保护工作,做好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邀请清华大学教授来江指导申遗工作,与福建浦城交流申遗工作经验和相关资料整合,做好申遗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为申遗工作营造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做好《文化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挖掘、梳理、整合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塑造我市文化特色,打造我市文化品牌。积极探索文化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文化融入我市城市建设,文化融入我市旅游发展之路。全面建设和发展我市文化。做好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组织专业干部和全市乡镇文化站干部深入到农村家家户户普查、登记和整理民间艺术资源。
2、抓好重大文化项目建设。继续抓好大剧院建设,完成大剧院的景观设计,并着手扩初设计。完成市博物馆技术防范工程的`设计和安装并试运行。启动市图书馆业务自动化建设,完成设备、软件采购和人员培训等工作。启动坛石、风林、须江等乡镇的省东海明珠工程、xx金走廊工程和特色文化村建设。
3、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我市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卿口碗厂、峡口大公殿、茅坂兰坞祠堂、大陈汪氏祠堂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总结
进一步完善省保单位三卿口碗厂的“四有”工作,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清湖镇古街区进行调查和资料整理,制订保护方案,向省文物局申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完成黄衢南高速公路我市段沿线的文保点调查和勘察工作。对廿八都文昌宫维修工程进行检查验收。指导督促上余大夫第、礼贤城隍庙等文物维修工程。制订凤林塔、王氏宗祠等文保点的维修方案。
4、举办和承办下列重大文化活动。与市委宣传部成功承办了五彩我市・2009元宵大型巡游活动。本次活动由大型巡游、焰火晚会、灯展三部分组成。其中,“万众一心、兴工强市”、深入实施“六六”产业工程为主题的大型巡游活动,共制作了9辆彩车,组织了17支民间传统艺术和现代文体表演队伍。有1500名演职人员参加巡游,观众达10万余人。巡游结束后,彩车在鹿溪广场展览了一个星期,共有1万多人观看了展出;与市纪委监察局组织婺剧高腔新编廉政教育历史剧《我市本色》公演活动,在市电影院公演了14场,观众1万多人;组织市婺剧团外出演出了33场,演出收入达18万元;引进了海陆野生动物、恐龙科普知识展览,共接待观众1.2万人次;创作、排练音乐、舞蹈、小品等五个节目参加xx市“钱江源之春”群众文艺会演,并获金奖4个、银奖4个;参加xx建市20周年文艺晚会演出;配合全市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好主旋律影片《郑培民》和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影片的放映工作。抓好中国(我市)蜜蜂文化节暨“兴工强市”广场文化活动周、第20届三山艺术节等文化活动的筹备工作。
5、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继续实施24小时受理举报电话,面向社会推行举报奖励制度,发挥网吧监控平台和网吧义务监督员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成立文化经营行业协会印刷行业、音像制品、歌舞娱乐分会。制订并实施文化市场星级管理制度。同时加大节日期间文化市场稽查力度,共查处了8家网吧的违规行为。
6、完成下列几项重点工作:按照市委要求,完成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00多万元;制订了局机关工作人员及下属单位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奖励办法;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制度;制订了2009年公益性文化活动、文物维修项目推介方案;做好第四届政府文艺奖评选的准备工作
篇13:文化局工作总结
文化局工作总结 -总结
2009年即将过去,今天借此机会,我们对09年的工作做个小结,
1、做好文化课题调研,编制文化发展规划。做好我市历史文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召集对我市历史文化有一定研究的有关人员召开我市历史文化研讨会,畅谈我市历史文化主题。拟定了10个与古道文化相关的调研课题,由有关人员担任课题调研,并制订相应的奖励措施。做好申遗相关工作,积极向省文物局争取将仙霞古道申遗项目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做好仙霞古道历史遗迹的普查和保护工作,做好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邀请清华大学教授来江指导申遗工作,与福建浦城交流申遗工作经验和相关资料整合,做好申遗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为申遗工作营造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做好《文化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挖掘、梳理、整合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塑造我市文化特色,打造我市文化品牌。积极探索文化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文化融入我市城市建设,文化融入我市旅游发展之路。全面建设和发展我市文化。做好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组织专业干部和全市乡镇文化站干部深入到农村家家户户普查、登记和整理民间艺术资源。
2、抓好重大文化项目建设。继续抓好大剧院建设,完成大剧院的景观设计,并着手扩初设计。完成市博物馆技术防范工程的设计和安装并试运行。启动市图书馆业务自动化建设,完成设备、软件采购和人员培训等工作。启动坛石、风林、须江等乡镇的省东海明珠工程、xx金走廊工程和特色文化村建设。
3、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我市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卿口碗厂、峡口大公殿、茅坂兰坞祠堂、大陈汪氏祠堂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完善省保单位三卿口碗厂的“四有”工作,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清湖镇古街区进行调查和资料整理,制订保护方案,向省文物局申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完成黄衢南高速公路我市段沿线的文保点调查和勘察工作。对廿八都文昌宫维修工程进行检查验收。指导督促上余大夫第、礼贤城隍庙等文物维修工程。制订凤林塔、王氏宗祠等文保点的维修方案。
4、举办和承办下列重大文化活动。与市委宣传部成功承办了五彩我市·2009元宵大型巡游活动。本次活动由大型巡游、焰火晚会、灯展三部分组成,
总结
其中,“万众一心、兴工强市”、深入实施“六六”产业工程为主题的大型巡游活动,共制作了9辆彩车,组织了17支民间传统艺术和现代文体表演队伍。有1500名演职人员参加巡游,观众达10万余人。巡游结束后,彩车在鹿溪广场展览了一个星期,共有1万多人观看了展出;与市纪委监察局组织婺剧高腔新编廉政教育历史剧《我市本色》公演活动,在市电影院公演了14场,观众1万多人;组织市婺剧团外出演出了33场,演出收入达18万元;引进了海陆野生动物、恐龙科普知识展览,共接待观众1.2万人次;创作、排练音乐、舞蹈、小品等五个节目参加xx市“钱江源之春”群众文艺会演,并获金奖4个、银奖4个;参加xx建市20周年文艺晚会演出;配合全市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好主旋律影片《郑培民》和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影片的放映工作。抓好中国(我市)蜜蜂文化节暨“兴工强市”广场文化活动周、第20届三山艺术节等文化活动的筹备工作。
5、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继续实施24小时受理举报电话,面向社会推行举报奖励制度,发挥网吧监控平台和网吧义务监督员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成立文化经营行业协会印刷行业、音像制品、歌舞娱乐分会。制订并实施文化市场星级管理制度。同时加大节日期间文化市场稽查力度,共查处了8家网吧的违规行为。
6、完成下列几项重点工作:按照市委要求,完成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00多万元;制订了局机关工作人员及下属单位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奖励办法;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制度;制订了2009年公益性文化活动、文物维修项目推介方案;做好第四届政府文艺奖评选的准备工作。
【文化局2009年工作总结】相关:
县志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 镇组织工作2009年年终总结 都江堰市环境保护局2009年双拥工作总结 国资股2009年工作总结 全省乡镇企业科博会参展总结 市发改局中小企业科2009年半年工作总结 市发改局中小企业科2009年工作总结 企业科工作总结到
行政后勤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篇14:文化局工作总结
。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专项治理情况 (一)、“扫黄打非”专项行动。 6月30日,省、市“扫黄打非”暨网吧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迅速开展了“扫黄打非”暨网吧专项整治行动。市里研究制定了全市XX年“扫黄打非”工作方案。重点清查各种教材教辅读物、各类考试辅导资料、各类工具书,严厉打击盗版印刷团伙,有效截堵非法发行渠道加强了对教材、教辅读物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召开了XX年秋季盗版教材教辅读物专项治理行动专题会议,以市“扫黄办”的名义下发了《关于依法取缔非法游商和对出版物零售店摊点开展专项治理的通知》和《关于转发新闻出版署等六部门〈关于开展XX年秋季盗版教材教辅读物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的通知》,并对专项治理行动的开展进行周密部署。全市各县(市、区)立即行动,各机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迅速进行宣传发动,成立了领导班子,健全组织机构,形成了浓厚的整治氛围。 在这次专项治理行动中,我们着重突出了对印刷厂、车站、书店、学校的监管,注重从印刷、流通、销售、使用四个环节入手构建市场监管的立体格局,一是加强对印刷企业的监管,严把印刷关;二是加强对车站码头的检查,严把流通关;三是加强对出版物市场的整顿,把紧销售关;四是加强对学校的清查,把紧使用关。这次专项治理行动共出动车辆150车次,人员1120人次,收缴非法教辅读物16078册,非法教辅光盘13056盘,查处盗版教辅案件30起。 根据十六次、十七次全国、全省“扫黄打非”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们对郴州市XX年“扫黄打非”行动方案的落实,依法查处非法出版活动,及时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对有关责任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查处,对依法暂扣的出版物能及时、准确地作出鉴定并出具鉴定书,全年共鉴定非法出版物184册(盒),对涉嫌内容有政治问题、淫秽、色情、宣扬迷信伪科学和凶杀暴力的,及时上报省局鉴定,全年上报省局鉴定的非法出版物有4100册(盒),
总结
4月5日,接群众举报,市城区马家坪王某暗地出售非法音像制品,市新闻出版局(文化局)文化市场稽查支队立即对其营业场所进行突击检查,当场查获非法音像制品17件,200余种,8506张,经抽样送省局鉴定,其中有《艳女大行动》、《午夜情人》、《赤欲情花》等淫秽、色情性的非法音像制品4000余张。此案由于情节严重,数量巨大,已触犯刑律,已移交公安机关,当事人王某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7月5日,对山东梁山神州书业有限公司违规向安仁县一中家长委员会销售《金版新学案》、《高才金航线》等教辅读物,被我市新闻出版局一举查获,依法收缴了价值8万余元的教辅书籍,给予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对宜章县佳美印刷厂非法印刷图书的行为进行了处罚。11月3日,根据群众举报,市新闻出版局(文化局)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在北湖区公安分局和当地派出所的大力配合下,一举查获了一地下非法光盘生产窝点,缴获光盘生产线2套,光盘成品约4万多张,10万余张半成品碟,116张母盘,5吨制作光盘的原料,据悉,这是我省查处的首宗非法生产线案件。 据统计今年全市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56次,出动检查人员8900人次,检查各种出版物经营场所2030家次,取缔关闭23家,行政处罚465家,刑事拘留1人,收缴各种非法出版物448556件(盒),其中:政治性非法出版物3500册(盒),淫秽色情出版物4456册(盒),侵权盗版出版物440600(盒、件)。 (二)、网吧专项整治行动成果丰硕。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地通过加强舆论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实施社会监督,营造了专项整治工作的强大声势。这次网吧专项治理行动,我们十分注重宣传工作,经常召开市城区网吧经营业主会议、网吧联组组长会议、网吧联组会议,向经营户反复宣传法律法规和治理精神,指出存在的问题。每次大的.集中行动和零点行动,特别是市领导参加的集中治理行动,都要请电视台、报社的记者参加,及时报道治理工作。如7月19日和8月2日晚,市委副书记张万才、宣传部长刘广明、副市长王贤国等领导参加的治理行动,都有记者进行了详细报道,取得了较好的宣传作用。7月初,稽查支队在《郴州日报》和市电视台发表了一封《致家长们的一封公开信》,引起了社会的较大共鸣。 2、高度重视,部署周密,行动迅速。今年3月份,我省开展了网吧专项治理行动。6月30日,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第十七次网吧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在暑假期间要进一步做好网吧专项治理工作,这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是湖南省承诺的今年要办的6件实事之一。市文化局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充分认识到网吧的治理是一件大事,是一件合民心的实事,集中主要力量,投入主要精力,认真、迅速地开展网吧专项治理工作。分别召开市城区网吧经营业主会议,向他们宣传网吧专项治理的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他们整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切实守法经营,召开各相关职能部门协调会,明确分工,加强合作;召开各县(市、区)文化稽查大队负责人会议,部署治理工作。制定了网吧日常监管制度,将市城区网吧分成12个联组,每位文化市场稽查队员负责一联组的日常监管工作,坚持一星期巡查两次,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及时向支队反映,进行重点检查,对不认真开展网吧督查工作的稽查队员将进行责任追究。篇15:文化局工作总结
**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文化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全会,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推进大会精神和“实现新跨越、再造新天桥”的工作目标,以迎办“十艺节”为契机,突出重点,强化落实,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区文化局被评为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打击非法“网络共享”网站及设备产品专项治理行动先进单位,并连续六年保持“济南市文明机关”、连续五年保持天桥区科学发展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切实把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作为迎办十艺节的重点,大力加强阵地建设。一是不断提高区文化馆、图书馆服务能力。通过更新充实乐器、戏曲服装、图书,增强“两馆”业务能力。并投入50余万元建设完成市区首家区级少儿馆。少儿馆集中了**以来最新出版的、适合各个年龄段,涵盖文学、科普等各大类的优秀少儿读物,内容丰富、品种齐全,是即“两馆”建设实现突破的又一次创新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延伸。二是规范发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根据**市下达的建设目标任务,在去年完成3个街道综合文化站、26个社区文化中心、20个农村文化大院的基础上,今年又进一步加强督导,按照标准,提前建设完成了4个综合文化站、**个社区文化中心、15个农村文化大院的目标任务,并全部通过市里的'检查验收。三是积极协调,扶持资金落实到位。相继为基层争取并配送价值50多万元的设备、图书以及基层文化设施以奖代补资金**万元。在5月**日召开的十艺节济南筹委会第三次会议上,我区作为典型进行表态发言。
(二)群众艺术创作取得新成绩
以十艺节和群星奖评选为契机,广泛动员,圆满完成社会文化艺术和美术创作任务。创作了舞蹈《鼓韵》、《齐鲁花棍秧歌》等文艺类作品12件以及诗集《小清河之歌》、《名泉文化丛书》、《<**泉古诗>注释》。其中,吕剧《搬家》、舞蹈《鼓韵》、女生独唱《小清河呦好地方》等参加了济南市新创作节目调演;舞蹈《喜迎春》、《最炫民族风》等参加了全市“喜迎十艺节・备战群星奖”广场舞大赛,分别获得金奖、银奖;山东梆子《年关》经选拔参加市纪委廉政建设文艺调演;《一块手表》通过文化部、省、市三级专家审查,将作为济南市重点打造的11个戏剧类作品冲击群星奖。创作的17幅美术作品参加了十艺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预选作品选拔活动,国画工笔《画红旗》、油画《希望之路》等作品参加全省选拔活动。
(三)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
继续推进免费开放,搞好文化进基层、免费艺术辅导培训、电影放映、广场文化活动等。一是广泛发动,广场文化活动贯穿全年。紧紧围绕“喜迎十八大・办好十艺节”主题,以天桥文体中心广场为主,以街镇、社区文化广场为辅,创新戏曲周等广场文化活动形式及内容,在全区开展了主题广场文化活动。对社会公示72场,实际组织举办民俗展演、广场舞大赛、新创作节目文艺汇演、“非遗展演”、爱国歌曲大家唱、“关爱生命・文明出行”等演出160多场,参与演出的演职人员达7000余人,观众10万余人。在济南市第三届齐鲁民间艺术展演中,我区6支文艺队伍获得金奖2个、银奖3个、铜奖1个。“第二故乡情”文艺演出荣获济南市十佳宣传文化品牌。二是立足阵地,免费开放常规化。**年,共举办书画展览11期,展出书画作品1200多幅;举办艺术培训班8期,辅导培训8000人次;开展送戏曲进老年公寓和社区活动30场。在搞好文献借阅的同时,以全民学习节为抓手,以社区电影巡映、讲座等为载体,推动全民阅读。为基层配发学习讲座500多盘,举办专题讲座8场,为城乡群众放映公益电影1600多场次。同时,加强群众自发性文化活动点的指导、培训和扶持,纬北老年大学、五龙潭公园、南村西社区等5个活动点被确定为市级示范点,无影潭社区广场参评“全省十佳社区文化广场”。三是有效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以文物安全检查为抓手,全面检查辖区内33处省市区级不可移动文物,推荐黄河铁路大桥申报全国不可移动文物,公布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目录和第三批区级非遗项目,葡萄软月、甜沫唐等5项非遗列入济南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在青岛全国“金凤凰奖”评选中获得金奖。
(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提升综合执法水平,优化发展环境,为迎接十八大创造和谐环境。一是创新市场管理。严格网络、娱乐、演出、印刷、图书等市场的审批程序,不断拓宽思路,创造性地开展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大力推进网吧连锁化和正版软件使用工作,按期完成网吧连锁化和党政机关软件正版化目标任务。二是加强规范化建设。统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标识、车辆、服装、证件、文书。在现有网吧监控平台基础上,建设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平台,建立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功能支撑系统、文化市场实时监控系统、文化市场监管基础数据库系统,实现了文化市场管理网上执法办公办案、网上市场动态监控和网上基础数据查询。三是加大执法力度。明确重点,围绕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等形势,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先后开展了网吧市场、动漫市场、侵权盗版教材教辅、印刷复制发行、卫星电视和网络共享接收设备等专项检查活动。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5000多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多家次,查出违规经营网吧23家,无证娱乐场所14家、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300多套,配合有关部门取缔黑网吧6家、非法游戏厅2家、非法编辑部1处、非法出版物仓库1处、非法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3户,收缴非法出版物2000多册、盗版音像制品2000余盘,处理举报78次,有力打击了各类违法经营行为。
(五)文化产业取得新进展
切实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有力抓手,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组的领导下,以推动药圣天成、滨河天成、D17银座天成、国贸天成和鹊山龙湖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为重点,积极培育扶持。药圣天成,济南古玩城三期工程建设完成,1100多家商户入驻,全部开业运营。并在周末古玩大集的基础上,成功举办全国古玩交易大会和全国奇石博览交易会;D17文化产业园,进一步开发推广休闲娱乐、餐饮服务、啤酒品鉴等项目。古堡酒店、顺风大舞台、绿色工业观光区常态发展,新引进浅深水疗馆以及公共区域配套建设已接近尾声;滨河天成,引进的新儒集团投入1亿元建设的集购物大世界、旅游主题休闲会所、景区展示和游客集散中心、旅游策划与旅行社发展、旅游产业创意工社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项目--滨河天成智汇园,目前已完成内部装修;国贸天成招商全部完成,商务会所、银座汽贸、咖啡厅、酒店已经开业,酒吧、商业街正在装修,已形成特色餐饮一条街;鹊山龙湖,展示中心项目基本建设完成。
(六)旅游工作创新开展
以加强行业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强化旅游管理。一是景区建设优化。百里黄河风景区、达仁农场、鹊山都市观光示范园等完成百合、莲藕种植以及内部配套设施的改造升级,鹊山都市观光示范园通过“省级农业示范点”验收。二是旅游服务水平提升。立足基础,积极做好旅行社、导游员、星级酒店、景区的年审、统计、复核等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培训和旅游安全管理检查,切实把“两大五小”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期间作为重点时段,抓牢抓实,确保节日旅游安全。三是主题活动灵活多样。全面推进好客山东贺年会、休闲汇和节事旅游活动,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推介。相继举办了“泉城泉水。魅力天桥”休闲汇专场演出等主题活动15场(次),并成功举办第一届天桥达仁百合节、首届益康粽子节、百里黄河啤酒节、美食节等。
二、**年工作目标措施
以**为主线,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并重,文化繁荣与市场管理齐抓,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并举,以十艺节统筹各项工作,带动全区文化旅游工作整体推进。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继续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载体平台和物质基础。加强业务指导和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支持,更新基层阵地文化服务设备、图书。同时,以全区“文化建设基金”为保障,采取以奖代补政策,扩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范化规模和比率,保持持续发展势头。力争完成剩余6个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并扶持部分有条件的社区、农村开展规范化建设。
(二)大力组织实施文化惠民行动。深入推进文化馆、图书馆、街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免费开放以及农村电影放映、免费艺术辅导培训等惠民活动。()突出特色,以区级大型活动为龙头,以街镇、社区、农村等中小型活动为依托,广泛开展主题广场文化活动,为十艺节举办营造良好氛围。确保组织完成大型演出30场次,书画展览10期,电影放映1440场次,使广场文化与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紧密联系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同时,继续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工作,重点挖掘整理“张守义刻纸”等5项。
(三)努力打造群众艺术精品。发挥文学、美术、戏曲、曲艺等文艺队伍的积极性,实现创作、编排、演出、推广等公共文化产品生产服务一条龙。组织创作山东快书《好想北京看升旗》、《清河絮语》等,并以广场为平台展示创作成果。同时,汇集相关专家意见建议,从剧情、表演、动态背景等方面,进一步加工,提升《一块手表》质量和水平,力争冲击群星奖。
(四)继续做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完善与相关部门工作协调、信息通报和联合行动机制。坚持以执法促规范,以管理助繁荣,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有效运用网上办案系统和网络技术监管系统,加强对网吧、演出娱乐市场、印刷图书、音像市场、卫星接收设备以及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鼓励网吧品牌连锁企业收购兼并单体网吧,实现网吧连锁化100%。
(五)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全区发展实体经济为契机,支持鼓励文化企业扩大规模,并借助现有5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基础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协调力度,加快推进滨河天成智汇园、“山东交通科技园”以及D17银座天成书画艺术创作及交易、创业设计制作区、特色餐饮区、培训中心、商住中心及附属配套设施等建设,进一步推动药圣天成、国贸天成等良性发展。
(六)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和服务。深化旅游发展观念,围绕迎办“泉水节”、“十艺节”等节事活动,推动贺年会、休闲汇活动开展。做好旅游休闲、文化休闲、重点项目等深度开发,采取以奖代补措施,大力发展农家乐、星级酒店,提升旅游景区承载能力。继续扶持新儒集团建设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合力打造山东大型旅游产业综合体。
篇16:文化局工作总结
3、狠抓自办节目质量提高,规范采编播程序。为确保节目质量,重新修订了编播、奖惩等制度,坚持“三级审片”和“好稿(节目)评选”制度不间断,明确采编人员,部室主任,主管领导的职责范围。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还在节目形式上大做文章,增加新闻节目主持人上镜,改变了节目播出时段。全年编播《眉县新闻》94期1037条,《社会万象》38期210条,《生活与健康》38期230条。
4、争创名牌栏目,加大上送稿件力度。在抓好《眉县新闻》、《社会万象》、《生活与健康》等现有栏目的同时,我们还狠抓了名牌栏目创办和向上级新闻单位投送稿件的力度。《记者观察》栏目在强化舆论监督,弘扬社会正气,贬斥不良现象方面,已成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电视栏目之一。据统计,截止目前共播出专题40期。向市级以上新闻媒体选送优秀节目稿件156篇(件),被采用103篇(件)。
5、作好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今年,我们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抓好中心工作的宣传报道。首先制定宣传报道方案;其次是成立以主管领导亲自负责的宣传报道班子,保证报道质量。第三是内容丰富,节目形式多样。今年,我们成功的宣传报道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央一号文件,县人代会、政协会,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建设项目,优秀拔尖人才等内容。同时举办了1台综合文艺晚会和“瀛海杯”群众秦腔大赛,全程录制了全县职工演讲、城西村招商引资文艺演唱会及眉县公务员综合素质大赛等。
6、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年我们在事业建设中把事业投入作为突破口,通过设备更新改造,提高信号质量,确保完成宣传任务。5月份投资3万元购置了2部数字摄像机,6月份投资2000元为播出机房购置了2台DVD播放机。7月份投资1万元对2CH发射机天线进行了大修,8月份投资1万元对我台RT2500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11月份投资10万元对6CH发射机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全年事业投入共计18万元左右。二是狠抓广电传输网建设。今年以来,网络支公司共投资250多万元,共栽杆2565根,新建杆路90公里,架设光缆160公里,架设电缆182公里,新建光接点114个,网络覆盖113个自然村,发展入网用户2600多户。开通了广电宽带网和数字电视业务。同时,我们还协助市广电局完成了眉县境内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情况的测试工作,为编制全市广播电视覆盖图提供了数字依据。
7、加强行业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为严防邪教分子的破坏,首先是及时制订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防范预案。其次是与有关单位签订了安全播出责任书。第三是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不间断。从今年春节至今,县局始终坚持24小时值班和向市广电局、县610办报告不间断、持之以恒地24小时值班制度受到了市广电局的肯定。第四是继续抓好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的专项治理工作。我们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日常检查与联合执法相结合保证了工作的日常开展。第五是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县局有关执法人员参加了全市的培训班,全面提高了执法水平。第六是广播电视广告管理工作严管细抓,没有出现任何违规现象。首先是加强对广电总局17号令的学习,全面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将17号令进行了翻印,广告从业人员人手一册。同时,健全了《广告监听监看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成立了监听监看领导小组,设立了举报投诉箱和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七、抓班子带队伍,全面提高干部职工整体素质。
1、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首先是抓好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今年以来,我们组织班子成员,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班子成员的认识水平。其次是抓班子作风建设。通过班子成员互相谈心、沟通,增进了理解,注重充分发挥班子每个成员的作用,全方位调动其积极性。经过半年来的努力,一个有为有位,敢闯敢干,勇于进取的班子形成了,为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结合系统干部队伍的实际,按照县上安排,组织干部职工重点学习了《公务员法》、《纪律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行政许可法》等内容。通过学习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为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深入开展“创佳评差”竞赛活动。按照上级要求,结合行业特点,继续在全系统开展了以“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我为荧屏添光彩”、“讲文明、树新风”和“岗位优质服务标兵”为主要内容的“创佳评差”竞赛活动,并与各基层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县文化馆春节前义务为广大群众书写春联1000余幅,义务为读者送书上门,方便读者阅读。在全县开展为灾区、贫困群体捐款活动后,全系统干部职工纷纷慷慨解囊,共捐款1578元,衣服276件。其中县剧团、电影公司、电影院在干部职工工资发放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不忘为困难群众献上一片爱心。
同时,我们还狠抓了系统内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信访、双拥、计生等工作,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大检查督促考核力度,使这些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今年以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广电体制改革后形成沉重的债务负担和六起债务官司,随时面临着法院的强制执行,这些已严重地影响了我局的日常工作。二是经费极度拮据,影响各项活动正常开展;三是系统内遗留问题给稳定形势造成了影响。
今后,我们决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创新务实,与时俱进,不断增强事业发展后劲,为实现我县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工作的腾飞而努力奋斗。
篇17:文化局工作总结
一、 工作总结
20XX区文体旅游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市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年文化体育旅游工作的主要亮点是:经济指标:引进6个招商项目,累计注册资本金10500万元。争取到中央、省级资金21048.4万元。完成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36亿元。截至2016年10月,XX区旅游累计接待人数(含空港区经济区、大板桥片区)2196.55万人次,同比增长12.19%,完成目标任务2497.5万人次的87.95%;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含空港区经济区、大板桥片区)245.92亿元,同比增长26.53%,完成目标任务283.5亿元的86.74%。
1-9月住宿业营业额完成同比增长9.1%;1-9月份旅行社营业收入增长11.4%。1—10月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速为11.5%,已完成任务。上缴非税收入175.645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07%。XX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建设财政共安排预算资金为617.2038万元,区财政拨付620万元,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经费拨付率达到100%;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考核指标完成率达100%。
文化工作:举办“中国梦•春舞大地”2016年春城文化节 “春风送暖、夏日激情、阅动金秋、冬日热舞”四个篇章活动;组织XX韵交响音乐协会乐团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机关演出活动;举办庆祝建党95周年“魅力春城 幸福XX 红歌献给党”歌咏比赛、XX区庆祝建区六十周年“魅力春城幸福XX”文艺演出、广场舞比赛;参加昆明地区“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选拔赛获二等奖、三等奖各一个;与省文化厅、市文广体局联合主办的“工匠精神·手工造—中国(昆明)XX第六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
成立XX区文化志愿者协会,在册文化志愿者500余人,组织志愿者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各项公益活动中;参加昆明市“笑咪乐呵”小戏小品大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暨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六进社区”系列活动30余场,XX区“两委”换届文艺宣传演出系列活动22场;深入街道社区组织开展基层公共文化培训,包括非遗传承项目、舞蹈、戏曲、声乐、民间绘画、摄影、器乐等培训班52期,受益者达5000余人。
全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演出活动150余场次,观众超过20余万人;开展“非遗进校园”、“群众性广场舞蹈大家乐活动”、“文艺创作”、“公益电影放映”、“流动书车”、“云秀讲坛”、“全民阅读”等活动,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考核指标完成率100%。完成太和街道文化站基层文化站室建设。建设完成矣六街道云翔社区、矣六街道映华社区、XX街道季官社区3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完成市级考核指标。在全省率先建立“十馆十基地”非遗公益设施;全年免费开放文化馆、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加大文艺精品创作,2016年原创作品荣获省市奖项18个。
体育工作:围绕全面构建“15分钟健康圈”的要求,2016投入17.9999万元在9个街道新建11条全民健身路径,建成金马街道建工社区建工三村、小板桥街道小板桥社区四组、小板桥街道中闸赵家村3个文体活动广场。实施《体育惠民一本通》,推广体育惠民工作,将惠民工作真正惠及社区群众,实现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的目的。组织参加云南省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在26个代表队中,XX区获得22枚金牌、18枚银牌、24枚铜牌,位居奖牌榜第三名、奖牌总数第二的好成绩。向市级体育部门输送了9名优秀体育运动员。代表昆明市组队参加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锦标赛陀螺项目比赛、云南省第九届农民运动会舞龙、陀螺项目比赛。
组织参加昆明市中小学生游泳比赛,获团体第三名;组织参加昆明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高中组、甲组、乙组三个组别的团体第一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的优异成绩;组织参加昆明市中小学生自行车比赛,获团体第六名、3个单项第一、2个单项第二;组织参加昆明市中小学生射箭比赛,我区射箭网点学校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以81分的团体总分名列第二,获反曲弓组男子团体全能排名赛金牌等3枚金牌;董家湾小学第一次参加射箭比赛取得直拉弓团体排名赛金牌。举加XX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中、XX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积极组织老年体育活动,全年参加省、市及举办各类比赛、培训、参观展演活动达32次。
“全民健身日”开展青少年体育公益培训,免费培训篮球、羽毛球、足球、网球、跆拳道、拉丁舞六个,共有231名青少年参加培训。体育场馆全年累计承办和接待各级各类运动会和大型活动17次(省级比赛4次;市级比赛3次,区级比赛6次,企业及其他比赛4次),接待人数约25万/人次。旅游及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工作:完成XX区旅游行业用工合同突出问题专项检查; 指导做好XX古镇、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两个4A级旅游景区标识标牌导视系统的制作、安装和服务质量提升工作。
圆满完成国家旅游局“2016年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专项联合督查工作”,按照国家AAA级旅游厕所标准,推进云南天文台、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旅游厕所的建设工作;摸清全区产业基础数据,截止2016年12月,全区共有文化产业单位687家,体育产业单位67家,旅游产业单位 444 家,住宿业企业2461家;着重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引进昆明泡露达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培育凉亭轧钢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推介乌铜走银、云子围棋厂、滇派内画院和云南云健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文产项目分别参加第四届南博会和创意云南2016文化产业博览会参展活动。文体旅游市场管理工作:全年完成行政审批项目101件,管理服务项目65件,办结率100%。
通过ISO9001全面质量管理内部审核,迎接国务院“放管服”工作督查组的检查,未出现超时审批的情况。成立XX区180家网吧加入的网吧协会。规范细化行政处罚自由量裁权标准,全年办理行政案件40起。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联合多部门开展整治活动,对违规违法企业停业整顿8家次,处罚违规企业6家次。查获一起涉及宗教出版物案件,收缴宗教类非法出版物1583册,该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开展建立文化企业一户一档工作。
全年出动执法人员6126人次,检查文化、旅游经营户余家次,对存在安全隐患的45家经营单位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即刻整改,整改率100%。联合市场监管局、公安、街道办事处取缔黑网吧45家、收缴侵权盗版非法音像制品1800多张(盘),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对收缴的22000余张非法出版物和音像制品进行了集中销毁。安全生产:紧紧围绕省、市、区安全生产的中心工作,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与辖区600余家娱乐场所经营户、200余家旅游企业、38家文保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予以落实;加强对辖区内旅游景点、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网吧、歌舞娱乐场所等公共密集性场所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专项排查整治,对各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知识进行宣传和培训12次。
开展2016年“春节”和“两会”期间及“南博会”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黄金周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开展防汛减灾工作;电气火灾防范整治工作。将安全生产网格化创建与日常检查整治工作相结合,通过执法检查、专项治理、隐患排查、宣传教育等措施,督查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存在安全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及时查处、整治;对重大安全隐患,坚决依法处罚取缔;对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及时报送上级监管责任人,协助做好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和善后工作保证安全、和谐、稳定的市场秩序。
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局属8个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学习计划表,明确每月自学篇目和具体要求;利用每周五政治学习时间,开展集中理论学习,做到有读书笔记、有思想见解、有心得体会;开展党章党规知识测试、知识竞赛,营造学党章、遵党规、守党纪的浓厚氛围,教育引导党员尊崇党章、严明纪律,争做“忠诚干净担当”好党员;紧扣主题,讲授党课,讲清楚怎样做合格党员、怎样争当优秀党员,使讲党课的过程成为强化学习、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激发自觉的过程。
严格落实 “三会一课”制度;抓好组织关系排查,理顺党员组织关系;推进“共建联评”,局领导带队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扶贫活动,完成首轮遍访贫困户工作;做好党政干部人才、民俗民间文化人才、青少年优秀体育人才的培养和服务工作;开展建党95周年系列活动,提升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纳入了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与下属部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认真抓组织落实;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融入到党的生活和各项业务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在重点工程立项及招投标、大额资金使用、政府采购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守纪律;找准廉政风险防范与业务工作相紧密结合的切入点,查找出关键环节上的廉政风险点;完善廉政谈话制度,每季度局主要领导亲自约谈班子成员和重点岗位的负责人,分管领导约谈局属单位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掌握干部队伍在思想政治、廉洁自律、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 2016年突出亮点工作
1. 成功承办庆祝建党95周年‘魅力春城 幸福XX 红歌献给党’歌咏比赛和举办XX区庆祝建区六十周年‘魅力春城 幸福XX’文艺演出。用主旋律,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全区干部群众始终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激情,投身到XX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潮中;以庆祝建区60周年为主题,浓缩XX区近来的精品文艺节目,突显“XX特色、区域资源、多元韵味”,展示XX区将以建区60周年为起点,凝心聚力、扬帆远航、再创辉煌。
2. 羊甫头考古发掘取得可喜成果。羊甫头考古发掘是XX区文物工作中的重大工程,2016年会同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对羊甫头考古勘探,证明该区域存在早期墓葬。在XX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考古发掘工作于2016年7月展开,发掘面积1975平方米,发现各类墓葬53座,出土各类器物313件(套)。53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大部分墓葬都出土有随葬品。根据出土随葬品,可分为青铜时代和明清时期墓葬,其中青铜时代墓葬45座,明清时期墓葬8座。少数墓葬是叠葬,最多的达四层,目前,正在开展对发掘文物清理、修复和编撰考古发掘报告等后续工作。
3. 成立昆明市首家花灯传承基地。滇剧花灯在XX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矣六街道办事处五腊村的花灯滇剧省级传承人郭利辉、市级传承人李翠仙,前五代人都从事唱花灯、滇剧表演,一代代参与花灯滇剧演出活动,至今,演出骨干达30多人。我局经过认真调研,五腊村花灯会承具备各项申报条件,挂牌成立昆明市首家花灯传承基地——五腊花灯传承基地。
4. 成立XX区文化志愿者协会。XX区现有业余文艺队伍228支,总人数8477,XX区文体旅游局有效整合各类文化人才,构建文化人才库,收录专家型文化人才47人,传承人才48人,文化志愿者达500余人,形成以高级人才骨干为引领,中级人才培养为中坚,初级人才发展为基础的阶梯式人才队伍。XX区文化志愿者协会涵盖舞蹈、美术、滇剧、花灯、小戏小品等多个文艺领域,文化馆动员组织志愿者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各项公益活动中,如“两委”换届宣传演出、城市社区卫生清理、进社区业余团队业务培训等,志愿者协助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公民道德和科学知识,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吸引群众的参与,使得社区文化建设蓬勃发展,文化治理已取得初步成效。2016年文化志愿者参与演出及公益活动80余场。
篇18:文化局工作总结
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在市、区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和支持下,我街文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具体概括如下:
一是积极扶持正面引导与加强业务培训并重2016年4月28 日,在迎宾社区召开了中市街道社区文化工作(培训)会议,邀请三位专家,集中对社区文化工作干部、社团业务骨干等60余人进行业务培训辅导。同时,加强对活跃在我街的金皖西艺术团、皋艺剧社、枫叶联谊剧社、小南海剧社、迎宾剧社、映山红剧社、大别山合唱团、康乐京剧社等九个社团的正面引导,引领社区文化活动的发展方向。这是我街重视文化工作的创新举措,也是全区、全市关于社区文化工作的首创,受到市、区主管局充分肯定和赞扬!
篇19:文化局工作总结
二是积极落实“社区一家亲 文化进万家”活动
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红色主线,把握时代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结合街情实际,制定《中市街道2016年度社区文化工作要点》和《中市街道“社区一家亲 文化进万家”活动方案》,统一指导全街文化工作和社区文化活动,努力把“2106年打造成中市街道社区文化工作的红色之年”。6月22日,在红街,与迎宾社区联办了“社区一家亲 铭记党恩”文艺演出;6月27日,在魁星阁花园,与前进社区联办了“红色文化进社区”文艺演出;8月22日,在阳光威尼斯广场,人民新村社区联办了“社区一家亲”社区达人秀文艺演出活动;9月17日,小南海社联办了“社区一家亲 民族共繁荣”演艺演出。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按照市“社区一家亲 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部署,9月23日,由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共同承办了“社区一家亲 文化进万家”文艺演出,这是全市“社区一家亲 文化进万家”活动的收场,市区文广新局领导和区委宣传部领导等亲临现传观赏指导!这几场文艺演出活动,把“2016年中市街道社区文化活动红色之年”推向高潮。
9月17日,迎宾社区和皖西路小学联办了 “青少年红色书法比赛”。
三是积极参加市区主办的文化活动
我街选送的《梨园俏娃娃》(红天艺舞蹈学校)、《中国少年》(人民路小学)、《乘着梦想飞翔》(人民路小学)、《草原小骏马》(天天舞蹈)、《海之梦》(皖西路小学)、《超级玛丽》(传宗舞蹈学校)等五个节目,参加金安区庆“六一”少儿文艺展演,其中《梨园俏娃娃》和《乘着梦想飞翔》代表金安区参加六安市首届“小小传承人”少儿文艺展演,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
6月5日,我街积极组织了20人代表队,参加了首届“六安城区健康走”活动;7月16日,我街积极组织方队,参加了国际网球金安公开赛的开幕式。
作为“社区一家亲 文化进万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8月21 日金安区民族器乐选拔赛,9月10 日六安市民族器乐大赛,我街推选两个选手参加大赛,少年组陈载誉的扬琴《旱天雷》荣获区“二等奖”;青年组方玉冰的琵琶《阳春白雪》、《春到湘江》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为创建文明城市暨文明城区,由市区委宣传部主办,区文广新局承办,7月22日晚,在红街中环大世界,采用“快闪”形式,成功拍摄了微电影《用歌声传递爱》,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影响很大。9月11日,在皋城广场,拍摄社区文化活动的专题宣传片和“寻找六安最美笑容”。
10月8日晚,参加“我们的节日-重阳”文艺演出活动,这是由省委宣传部主办、市委宣传部承办、省市电视台协办、区局朱卫东人总导演的首次跨省市的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
四是继续中市街道第四届社区暑期读书节 迎宾社区、前进社区和小南海社区分别举办了别开生面、丰富多彩的“读书演讲比赛”活动。加强文化资产管理,狠抓社区图书室正常免费开放。督促九墩塘社区和前进社区“电子阅览室”正常开放。。
五是积极配合全街创建以文明城市为核心的“五城同创”活动,切实履行职责,
当然,我街社区文化工作中还存在“缺乏阵地、缺乏人才、经费不足、举办文化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不够高”等缺点或薄弱环节,努力在今后工作中克服!
文化局工作总结范文【三】
(一)以标准化、均等化为重点,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1、加快在手重点文化项目建设进度。一是积极推进科举博物馆布展工作,按时建成开放并精心组织好第十四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二是实施区新图书馆、文化馆新增面积装修工程,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今年新建3家分馆,其余9家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完成。三是跟踪南部新城文化艺术中心及其它文化阵地建设方案。四是推进企事业单位公共文化阵地有条件向社会开放,全区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400平方米。
2、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一是完善标准化服务推进机制与考核办法,统筹建设25个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社区教育、科技普及、图书阅览、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二是发挥街道文化站综合职能,打造“一街一品”特色文化品牌,朝天宫街道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街道。三是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者和社区文化活动团队的培训和辅导,区文化馆文化志愿者每周为街道文化站、团队等提供专业指导服务。
3、提升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一是推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对图书馆网站进行改版,建立数字化服务管理模式,积极对接省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实现文化资源数字化后的联网联通;在建立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点的基础上,预计年底前为街道市民服务中心等配备共15台电子书借阅机,为移动读者客户端提供APP服务,为群众提供图书免费借阅和数字阅读服务。二是推进 “秦淮文化”、“南京市秦淮区图书馆公众微信号”等交流展示平台建设。
4、努力实现文化服务均等化。一是坚持需求导向,推动文化园区、文化街区、文化景区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形成春季“和谐大戏园”——文艺团队、夏季“秦淮之夏”社区文化艺术节——社区居民、秋季“都市文化节”——园区企业、冬季“秦淮灯会”——景区游客活动格局。二是注重文化服务对象的均等化,2016年组织举办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1774场,其中演出进校园300余场,进军营10场,进养老院10场;送图书进军营、进残联活动各一次,分别送出精品书籍300册。
5、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途径。一是联系省、市、区各类优质文化团队,采用政府采购长期合作机制,开展订单式服务。二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地区文化事业建设。先锋书店、大众书局、南京出版集团等企业参与到我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中来。三是建立文化团队合作渠道,充分发挥区文化馆30余支馆属团队的带动作用,推动文艺团队活动市场化。
6、发挥好文联各协会和文艺团队作用。一是围绕中心工作,组织文联各协会和文化团体开展创作活动,全年共创作各类文学艺术作品600余件,部分作品在市级以上评比和表演中获奖。二是不断加强文联队伍建设,与省、市摄影家协会共同开展“金陵摄影公益大讲堂”活动,受到广大会员的好评;组织了秦淮区机关干部兴趣爱好培训班。
(二)改进文物保护工作机制,提高文化资源的梳理、开发和利用水平。
1、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信息平台。一是利用文物巡查保护三级网络责任机制,加强文物保护巡查工作。二是完成为期三年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前期工作,完成可移动文物的认定、核查以及数据的上传,建立相关文物信息档案;完成我区水文化遗产试点调查工作。三是结合《秦淮区“十三五”老城保护更新实施方案》,认真梳理全区各文物点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西五华里改造、太平南路复兴等相关工作及时提供依据材料。四是启动不可移动文物解读工程,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地图》,出版发行《秦淮区历史文化资源图录》。
2、做好文物修缮与展示利用工作。一是在日常巡查的基础上,加强汛期文物巡查,全面排查文物安全隐患,截止10月底,对全区各级文保单位及不可移动文物共巡查2220人次。二是制定秦淮区文物保护维修服务单,明确维修程序,以法律规定推进文物保护维修,现已完成糖坊廊河房、古四眼井、李鸿章祠堂、张佩纶宅等省市文物的抢险维修工作,正在积极开展程先甲故居的抢险加固工程。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参与西白菜园、大油坊巷等历史风貌区保护,做好城市拆迁、老城改造、环境整治中的文保服务工作。四是结合“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加强文物保护法规及历史城区保护条例宣传,做好重大项目建设中考古服务工作。
(三)实施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工程,全面提升文创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贡献度。
1、按序完成文化产业相关指标。按年初区委区政府下达的目标责任,截止11月份,全区文化企业税收5.4亿,公共预算收入2.76亿,规模文化企业营业收入204.8亿元。完成秦淮区“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推动文化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一是启动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工作;广电越界园正式开园运营,63家文化创意类企业入驻;国创园创成第二批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争创首批省级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园。建立高校文化产业实习基地,增强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企业与高校的联动。
3、大力扶持重点文化项目和文化企业。
一是科举博物馆、门西B地块、1865文化艺术街区等七个项目入选全市文化产业“七个一批”重点项目库。二是共有11个项目获得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1330万元,其中5个项目获得(文化综合类)省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620万,6个项目获得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710万,扶持项目数、扶持金额均列全市各区第一。三是主动服务企业发展壮大,牵头协调省文交所搬迁事宜,永银文化入选民营文化企业10强,艾米江苏等四家企业入选“文化创意企业10佳”,2015海峡两岸(苏台)元宵灯会等7个项目入选“文化产业创新奖”;南京洛可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民国文化”主题系列产品入选“文化创意设计奖”。
(四)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充分释放非遗魅力与活力。
1、全面开展各类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活动。精心组织策划“秦淮灯会”30周年系列活动;完成胡家花园开园仪式及专项展活动,与西藏墨竹工卡县文化局合作组织开展唐卡专项展;积极参与市文广新局 “金陵传颂工匠精神”—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年华活动;组织2016年南京市民间艺术展演系列活动,用白局、古琴、木偶等非遗技艺展示老南京市井民俗;组织全国曲艺“牡丹奖”曲艺非遗项目专场演出。
2、深入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一是积极组织第四批区级非遗项目申报、第三批市级传承人申报以及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二是开展非遗传承普及进校园活动,组织20余位优秀传承人走进考棚小学、武定新村小学、盲人学校、以及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25个大中小学组织开展南京白局、古琴金陵琴派、秦淮灯彩等10多个项目传承普及长期固定教学;下半年与区教育局联合组织各门类40余位优秀传承人到我区20余所小学进行非遗项目普及教学。三是组织第三届“传承与弘扬·状元杯”南京市民间工艺技能大赛,对优秀传承人授予“秦淮工匠”奖牌,推动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五)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确保文化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1、扎实开展文化市场管理各项工作。截至目前(2016年11月底)共完成行政许可80件,组织企业人员培训680人次。综合执法共出动5002人次,检查场所2501家次。检查网吧1106家次,娱乐场所325家次,电子游戏机室204家次,印刷企业190家次,出版物市场305家次。取缔摊点游商2个,收缴非法出版物1202本。文保单位巡查276家次。行政处罚共26件,罚款55000元。受理举报19件。严格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完成上报公开区审改办“四单一图一机制”,及时发布文化市场的法规政策、办事程序、工作动态以及审批信息。
2、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认真做好元旦、春节、国庆和两会期间文化市场管理,扎实开展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专项整治行动、校园周边网吧专项整治、暑期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清源2016”、“护苗2016”等专项整治行动。
3、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夏季消防安全大检查、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及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安全整治行动,多次召开文化经营场所安全生产会议,开展安全教育。
【县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的】相关文章:
6.县团委工作总结
8.县组织部工作总结
9.县委办工作总结
10.县职业教育工作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