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耕作学实习心得
“你好哇魏东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关于耕作学实习心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关于耕作学实习心得,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关于耕作学实习心得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校科技园种植制度方案的设计和规划,使学生认识到耕作制度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在国家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农业生产中种植制度如何适应市场发展和人们的需要。
2、巩固所学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理论和其它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为所用,学用结合。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之初步掌握一个生产单位种植制度规划的技能,为毕业后独立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5月19日到5月23日
三、实习报告
(一) 实验站基本情况介绍:
1、气候条件:气候湿润温和,日照充足,一年中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年平均气温17℃-17.7℃,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15.2℃。年降雨量1600—1700毫米,降水日为147-157天,年平均暴雨日5.6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5%。年日照时间1723-1820小时,日照率为40%。年平均风速2.3米/秒。年无霜期251-272天。适合植物、花卉生长。
2、土壤水分条件:红壤土,比较贫瘠偏酸性,易板结,土性较粘,钾、钠、钙、镁积存少,而铁、铝的氧化物较丰富。土壤消耗较大,有机肥补充少,养地作物种植少。江西雨水充足,本实验站灌溉条件设施良好,大部分是旱涝保收,只有少部分地势低洼的地方难排水而常年有积水。
3、社会经济条件:由于实验站大部分属于实验基地,不主要是为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为实验教学,科研项目之用。只有小部分是农民承包用来种植蔬菜、水稻、油菜等作物。属于小农经济,产品主要是自给自足和销售给农大师生和附近地区,效益比较低。
4、科学技术水平:整体科学技术比较低,属于传统农业,实验教学用地机械水平一般,人工居多。栽培种植技术有传统的也有老师科研方法,主要是为了科研而采取特定的技术。
5、科技园实验站面积及种植作物: 农业科技园示范区总面积约154亩,包括试验田、庭院区、边界区,试验田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庭院区主要养殖鱼类,鸭,边界区主要是附近农民种植蔬菜、苗木等.
(二)对实验站目前资源利用情况及种植制度现状进行评价:
目前实验站土地资源大部分被利用,但有一少部分条件差的没有利用,冬闲情况严重。以种植水稻、棉花、烟草、蔬菜、油菜等为主。种植制度相对单一,多数是水稻连作,有一小部分冬天会种植紫云英或油菜。蔬菜品种多而杂,而且规模小。土壤消耗严重,有机肥使用太少,主要是化肥和农药。秸秆返田情况较差,有些被直接焚烧了。解决方法有:试验田区动不了,受科研影响。庭院区实现专业化,规模化,一户一品,交替轮作。冬天多种植绿肥作物和饲料作物。开发荒地,实现资源最大有效利用,合理布局。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发展可持续农业。
(三)实验站种植制度的设计方案:
1
(1)作物种类布局:作物主要种植在实验田(4区、5区、6区、7区、8区、9区)和边界区(10区、12区、13区、14区);庭院及鱼塘区(1区、2区、3区、11区)见上图标注所示。
① 实验田:4区甘薯、5区玉米、6区油菜、7区棉花、8区水稻、9区烟草
② 边界区:作物种类较杂且种植面积不大,没有什么主要作物;种植的作物有:10区茭白、12区绿肥、13区茄子、14区四季豆、15区青椒。
③ 庭院区:鱼塘养鱼、种藕等,养鸭;各种时令蔬菜和瓜果。1区葡萄、2区西瓜(网室内种植水稻盆栽)、3区养殖草鱼和鲤鱼、11区种植荷花和鸭子。
(2)作物品种布局
水稻:早稻、晚稻早(稻金优458、晚稻荣优225)。棉花:中棉所29号棉花。烟草:C-98烟草。玉米:玉农晶糯玉米。油菜:浙50油菜等。
(3)作物熟制布局:一年两熟制为主,一年一熟制、一年三熟制为辅;
28区稻—稻—紫云英、8区一季稻、7区一季棉、5区玉米—大豆、6区油菜—大豆、13区茄子—包菜、15区青椒—包菜、14区四季豆—绿肥。
3(1)年间进行的单一作物的'轮作:棉花→棉花→棉花。
(2)复种轮作:
早稻—晚稻—紫云英→早稻—晚稻—紫云英→早稻—晚稻—紫云英;
玉米—大豆→玉米—大豆;青椒—包菜→青椒—包菜→青椒—包菜;
油菜—大豆→油菜—大豆。
4、庭院经济规划:池塘养鱼(草鱼、鲤鱼)、养鸡养鸭;搭种葡萄;周围种瓜果。
(四)全年实验站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的预测:
实验田:共94.5亩
1、早稻—晚稻—紫云英:共种5亩+3.1亩+2亩=10.1亩;
早稻总产量:10.1亩×500公斤/亩=5050公斤
早稻总产值: 5050×2斤×1.8元/斤=18180元;
晚稻总产量:10.1亩×550公斤/亩=5555公斤
晚稻总产值:5555×2斤×2元/斤=22220元;
2、.一季稻—油菜:共种23.7亩
一季稻总产量:23.7亩×650公斤/亩=15405公斤
一季稻总产值: 15405×2斤×1.8元/斤=27729元;
油菜总产量:23.7亩×168公斤/亩=3981.6公斤
油菜总产值:3981.6公斤×4.6元/公斤=18315.36元
3、玉米—大豆共12.6亩
玉米总产量:12.6亩×1288公斤/亩= 16228.8公斤
玉米总产值:16228.8公斤×2.1元/公斤=34080.48元
大豆总产量:12.6亩×170公斤=2124公斤
大豆总产值:2124公斤×4.2元/公斤=8996.4元
4、烟草:共种14亩;
烟草总产量:14亩×170公斤/亩=2380公斤
烟草总产值:2380×2斤×7.9元/斤=37604元
5、棉花:共种8.8亩;
棉花总产量:8.8亩×100公斤/亩=880公斤
棉花总产值:棉花总产量×棉花单价=880×2斤×5.2元/斤=9152元;
6、茭白:共种7.4亩
茭白总产量:1500公斤/亩×7.4亩=11100公斤
茭白总产值:11100公斤×8元/公斤=88800元
7、甘薯:共种12.6亩
甘薯总产量:公斤/亩×12.6亩=25200公斤
甘薯总产值:25200公斤×2.0元/公斤=50400元
边界区:共25.34亩,其中种青椒4.47亩、包菜3亩、茄子1.9亩、绿肥2.93亩、四
季豆13.04亩。
1、青椒—包菜:共种6.47亩
青椒总产量:3000公斤/亩×6.47亩=19410公斤
青椒总产值:19410公斤×3.0元/公斤=58230元
包菜总产量:4000公斤/亩×6.47亩=25880公斤
篇2:关于耕作学实习心得
一 、实习目的:通过对莱阳某农村的种植制度以及养地制度调查访问,即对莱阳校区实习基地的调查了解,进一步学习种植制度以及养地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技术。
二 、实习时间:10月27日
三、实习地点: 莱阳市某农村莱阳校区实习基地
四、实习内容
此次实习首先回顾了课堂相关知识,进而在老师指导下对照的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进行了参观调查,由于实习时间为十月份,因此我们观察到有些土地是刚刚收获上一茬作物但还没有种植下茬作物的。
进而在老师指导下,对当地农民进行了采访,采访内容主要有:
1、自然条件
莱阳市地处位于胶东半岛腹地,东北与烟台市接壤,西南与青岛市毗邻,南临黄海,是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度为64.3%,属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风多易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年平均气温11.2°,全市平均无霜期173天。全市总面积17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万亩。境内土壤划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土、风砂土6个土类,11个土壤亚类,18个土属,137个土种。
2、作物种植概况
莱阳农学院实验基地及附近农户土地地势为平坦,紧邻咸河,雨水充足,少量来自农户家庭生活用水,水质较好,不含对作物有害的污染物。基地灌溉条件设施良好,大部分是旱涝保收,只有少部分地势低洼的地方难排水而常年有积水。
从整体上来看,实验田主要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很少。
(1)光照、热量、水对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利于状况较好,但仍有可改进
的地方,可以充分利于季节增种一季生育期较短的作物。
(2)熟制主要是一年两熟,少数一年一熟,全年冬季为的休闲期,部分农户利用自有土地发展大棚种植项目,一年多季轮作,效益良好。
(3)土地整体上利用状况较好,但有少部分边缘地区具有长年撂荒的情况。 (4)种植业与畜牧业发展不协调,在保证种植业的基础上可适当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5)轮作方式有复种轮作、间作等,少部分实验土地为连作种植方式,用来作对照试验。
3、农户作物产值及经济效益
3亩大棚蔬菜:番茄,苔菜,豆角等全年轮作种植,以豆角为例,全年大约施用12袋氮肥,两袋复合肥,8方农家肥(鸡粪为主)。大棚种植,生长时间长,产量较高,且延长上市时间,故价格较高,效益良好,豆角单季收入为11000元左右。
1亩露天蔬菜:黄秋葵,大白菜轮作,套种花菜,施用2袋氮肥,半袋复合肥,3方农家肥(鸡粪),一般当季上市,价格较低,效益较差。
4、实验基地主要作物及耕地养地制度
1、玉米 :本区玉米种植方式多种多样,间套复种并存。其中小麦、玉米两茬套种占60%以上。
小麦玉米两茬复种 :两茬复种的优点是适合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保全苗,田间植株分布均匀,群体结构合理。缺点是易受旱涝低温灾害,稳产性较差,目前缺乏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所以种植面积受到限制。 小麦玉米两茬套种 :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土地空间,能够复种中晚熟玉米品种,使产量水平明显提高,而且不影响下一季冬小麦正常播种,因而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占很大比例,主要有以下几种套种形式:
(1)平播套种。其特点是小麦密播,不专门预留套种行,或只留30厘米的窄行。通常麦收前7-10天套种玉米。
(2)窄带套种。麦田做成1.5米宽的畦状,内种6-8行小麦,占地约1米,预留0.5米的畦埂,麦收前一个月套种2行晚熟玉米。麦收以后,玉米成为宽窄行分布。
(3)中带套种。两米宽的畦内机播8-9行小麦,预留约70厘米套种两行玉米。一般麦收前30-40天套种晚熟玉米。
3.玉米豆类间作 以玉米和大豆间作为主,也有与小豆、绿豆间作混种者。原则上是玉米不减产,适当增收豆类。通常采用6:2或4:2间作,实现粮豆双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调剂生活。
2、小麦
一熟平作主要在长城沿线以北的春麦区和北部冬麦区。春麦区的春小麦一般种在冬闲地上,春季播种,夏季或初秋收获,实行春小麦连作或与大豆,高粱、豌豆、大麦等轮作,形成一年一熟的种植方式。
两熟平作主要分布在黄淮平原与西南冬麦区,其中黄推冬麦区是中国的主要产麦区。全区年积温4000~5000℃,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热量资源可满足小麦、玉米或小麦、水稻两熟需要。
两熟套种间作混种为了充分利用热量资源,集约利用土地,延长作物生长季节,以提高全年总产量,中国各地采取了小麦与其他作物多种形式的套种和间、混作。
小麦与玉米套种为北方冬麦区较广泛的种植方式。冬小麦采用宽窄行或小畦种植.麦收前将玉米套种到麦田顶留宽行或畦埂上,使两茬作物的主要生育期错开,实现一年两熟。两熟套种可以解决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生长季节不足的矛盾;
可以延长玉米生长期,改早熟品种为中、晚熟品种以提高产量。 小麦与豆类作物间作、混种长江流域有在小麦厢沟两侧间作蚕豆或豌豆的,麦豆收获后复种水稻。黄淮平原部分地区有将冬小麦和秋播豌豆混种,两种作物共生互养,麦豆同时收获,然后再复种玉米等夏播作物。此外,在中国南方雨水较充足的早坡地,有三熟平作或套种的。
5、生产条件分析
本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作物面积占50%以上。平均产量每公顷5.3吨,大面积高产田达到7.5-9吨,小面积高产记录15吨。对多数地区来说,增产潜力很大。本地区发展小麦玉米生产的策略是稳定面积,提高产量。
6、提高产量的措施
1、目前推广使用的品种产量潜力和抗病性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且品质较差,抗病性也不如人意。今后需要高产、抗病、抗倒伏、耐密植和生育期适中的优良品种。
2、增加化肥投入,侧重发展平衡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要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才能采用较晚熟的品种,充分利用夏播玉米生长期间的光热资源,进一步提高产量。
3、推广麦田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尽量把作物的有效灌浆期安排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提高小麦籽粒饱满度和商品玉米的品质。一般套种玉米比直播复种玉米增产14%左右。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可试验推广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以提高产量和降低劳动强度。
五、实习心得
在农村调查实习中通过对当地农民进行了询问以及对地里种植作物调查,我们发现当地种植的粮食作物很少。地里主要是以果树为主,周围散种一些蔬菜。在果树的管理模式上多数以粗放管理为主,其他的一部分对果树的管理比较正规例如在大棚中种植樱桃。这说明中国农业正在快速度的发展。通过此次实习,我们更加了解到农民是如何种植作物的当然也体会到他们的辛苦劳动和艰辛。我们也从另一层次掌握了什么是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而不是拘于以课本上的概念。总而言之此次实习我让我受益匪浅。他让我从中学习到很多我从课本上学不到东西,让我在有关农业的学习中更进一步。
篇3:耕作
犁铧尖长耕地深,
锄头平宽铲草根。
镰刀窄小割稻谷,
难说谁卑与谁尊。
篇4:耕作如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大概就是对土地地热爱和耕作地辛劳与期望最经典的写照了。
关于土地,我最早的记忆是七十年代初生产队时期,每家每户按人口多少都分有菜园地,有很多菜园地都是相连在一起的。然而,就为这一分、两分极少的菜园地,邻里们往往争得不可开交。你翻地过界了,他多占了一脚,经常听到乡亲们为土地的争吵。那时,只觉得乡亲们很无聊,并未感受到土地的重要,更未感知他们都是在保护属于自己的土地。
春天到来,家乡正月初五六就开始出工动土了。生产队的汉子们拿着镰刀锄头,挑着箢子、箩筐,喊着号子、唱着山歌,女的打打闹闹,成群结队的去上工。这种大集体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到现在还保持着那时的优良传统,每块地边都修沟排洪,砌岸堵土,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因为是大山区,石质多,土地非常珍贵,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更本,所以,人们特别珍惜和爱护土地。
后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土地到户,人们更加爱惜土地,重划菜园、重分土地、分划自留山自留地。每家每户都使劲争抢,寸土不让,可见土地的重要性。
人们生活的激情高涨,在土地上大做文章,以不同的方式增创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就我们家,清楚地记得,包产到户第一年下来,就够吃了。从此,也不再饿肚子了。农民的生活就像进入了历史性的转折和飞跃。
放眼熟悉的山野,一片片,一洼洼,一川川,一畈畈,绝非大集体时的千篇 一律,而是,各式各样,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好一派新气象。土地上的自然面貌本身就富有超强的画意,而人们的耕作更富有时代的诗情。解决温饱的人们,生活也真正的诗情画意起来。
但是,开放初期,人们为了多创收益,存在开荒种地的现象,对自然山水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耕地增多,植被减少,引起了很多领导的关注和能人雅士的担忧。还好,九十年代初,政府“退耕还林”的政策,强有力的改变了这一不良现象,有效地遏制了恶果的发生。不几年,就恢复了大自然的美丽,我的家乡又变得魅力无限了。
土地,我也“躬耕”过。它深刻而内涵,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人类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就像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懂得土地,耕作,和生活的作者才会写出内核鲜明,暗含真谛,撼动人心的佳作。
俄国著名诗人列宾就非常热爱土地、热爱耕作,所以,他的作品才富有激荡灵魂的震撼。土地就像他的稿纸一样,鉄犁就像他的笔一样,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对于他来讲,在土地上的耕作和在稿纸上的创作一样的有趣和意义,一样的热爱和重要。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看来,土地,并非农民专有,是人,都会热衷土地,爱护土地。
很多时候看到人们以各种不同的姿势在天地间耕作,创造出不同的耕作视觉和收获,你不难发现他们怎样匍匐到土地上,田园里,特别是和孩子、妇女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做一切耕作劳动,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研究土地翻新,如何保水,播种的深浅,锄草的时机,防虫治害,抗涝抗旱,收割回仓。这些,就像一位位伟大的诗人在土地上转动文字的魔方,创造一首耕种的杰作一样,绝妙而精细,也是一个自然而然、须从客观的过程,他们只能如此,融化在耕作的过程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如干年后,当他们不舍的走到生命的终点,仍然不忘在山坡上、树林中、花丛旁安静地躺在土地里,披一撮泥土,永久的守望着这座山,这片土地,这个村子,守望着一代代老去一代代新生的家园故土。
那是他们最后的归宿:安静的树林、坟墓,都在默默昭示着什么,复述一个朴实而伟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不可能属于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仅有一个角落,埋葬着一个耕作的“诗人”。
然而,他们个个都是土地上的托尔斯泰,在土地上创作了一日日,一年年,一生生的生命的杰作。尽管他们大多都不是贵族,却都离不开土地。于是,他们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般的农民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最更本的重要工作。
仅凭一时、一份的好奇和喜悦,是种不好耕地的。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耕种的艺术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远离纤弱和虚假,耕作出极品佳作。
一个人只有热爱你的土地,懂得爱护你的土地,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大千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非凡的发现,才有可能激荡灵魂和灵感、思想的升华,捕捉到什么,而后深深的感悟。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土地热情、辛勤劳作的愿望和撼动人心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才会有心的、灵的飞跃和升腾。
大家都知道水稻专家袁农平,相信他和托尔斯泰的鼻孔一样,都是嗅满了青草和泥土的气息,两耳惯于倾听鸟雀以及树木的喧哗,牛的喷嚏,还有其他四蹄动物在草丛里、耕地上、水田中……奔走的声音:黎明的空气中隐隐传来了田野的气息,空中连夜赶路的鸟儿发出悄然叹息,还有远山的号子、山歌、妇女的呼唤、打鱼人令人费解的长叫……
他们满怀对大地的热爱,眺望遥远的田野,苍茫中费力地辨识着农庄里走来的那那群黑黢黢的汉子们,还有他身旁的人:那个孩子、那个妇人,那个老者。晨雾中,淡淡的光影里闪出了一头牛、一只狗、一群欢跳的麻雀。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在爱的土地上踩出、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在爱的稿纸上研究,论证,创作了不朽的作品……
看着碧绿的原野、美丽的家园,茂密的庄稼地,满山遍野金黄的秋收之景,我想起了袁农平的优良品种,想起了托尔斯泰动人的诗歌,想起了那些汗流浃背,风雨雪霜下农民的身影,这一刻,我脚下的土地,向我们诠释了诗人一样的农民情画意的人生,是多么崇敬而崇高、伟大而不朽!
篇5:农机局耕作情况调查报告论文
农机局耕作情况调查报告论文
2012年市农机局按照省办要求,继续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借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有利时机,立足实际,加强领导,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宣传引导农民购置保护性耕作新机具,极大地促进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推广、大普及,使我市保护性耕作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市各类保护性耕作机械达到2383台,保护性耕作面积达8万亩,新增4.8万亩。全市小麦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198台,实施作业面积达8万亩;玉米秸秆还田面积28.4万亩,新增7.5万亩;其它保护性耕作机具781台(套),新增46台(套)。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7次,召开现场会9次,在每个乡镇都建立了保护性耕作示范点,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一、主要做法
一是明确目标,加强领导。为切实做好我市保护性耕作,市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的意见》,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管理科、推广站等业务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保护性耕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保护性耕作工作的组织领导。召开由乡镇农机站长、区局业务局长、市区两级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业务工作会议,对我市保护性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工作责任,做到工作到位,责任到人,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各级农机部门一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宣传报道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优越性。二是积极印发宣传册、明白纸,制作光盘,通过赶科技大集、召开现场会、演示会、培训班等形式进行宣传。先后印制宣传册、明白纸60000余份,出动宣传车30多天,扩大了宣传范围,提高了认识,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是搞好技术培训,促进技术推广。利用办培训班、送技术下乡、现场观摩示范区小麦长势、测产对比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活动,激发农民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培训使各类农机人员全面了解掌握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容、好处和意义,更新了观念,增强了信心,为我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年共举办保护性耕作培训班7期,培训各类人员3000多人次。
四是抓好示范演示,发挥示范带动。一方面抓好现场演示推广会。三夏三秋分别在2012区张家洼、口镇、镇等乡镇多次举办保护性耕作现场演示会,各区和部分乡镇村也都相应举办了保护性耕作演示推介会,组织农机大户,调集各种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通过厂家现场讲解,让农民对这项新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今年,全市共组织召开不同形式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现场演示推广会12场次。另一方面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
五是争取优惠政策,优先补贴。继续把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为购置补贴的重点,对购置保护性耕作机具的农户实行“四优先”。即优先报名、优先确定补贴资格,优先签定补贴合同,优先缴款供机。另外,积极争取市财政购机补贴资金20万元,全部用于补贴玉米联合收获机和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规定除享受国家补贴的基础上,每购买一台玉米联合收获机,自走式补贴1万元,背负式补贴0.6万元,每购买一台免耕播种机补贴0.2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市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认识不足。受传统观念和耕作习惯的影响,农民在没有看到保护性耕作明显效果的情况下,还没有彻底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还需要进行长期广泛地宣传。
2.种植结构问题。我市生姜大蒜等经济作物较多,再加上一家一户的零星种植模式,严重制约影响了我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3.农机与农艺不配套。农机与农艺不配套瓶颈,制约了农艺要求的.适时适量播种,造成农业投入多,粮食减产,影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实施。
(二)相关建议
1.政府高度重视。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需要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要切实把该项工作列入到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作为促进农业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
2.加大扶持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一方面不断加大对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科研攻关、技术培训等的资金扶持,另一方面要增加作业补贴数额,调动农民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普及。
3.坚持多方合作,共同促进。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发挥农机、栽培、土肥和植保等领域专家和机构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关于耕作学实习心得】相关文章:
1.学农心得
2.学车心得
3.实习心得
4.学数学体会心得
5.读《学记》心得
6.李银河性学心得
8.学党史心得感悟
10.育种学实习报告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