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
“永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战略全局,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为新发展阶段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连日来,我省文化战线认真学习领会,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徽风皖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加快建设美好安徽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全会提出,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来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邵德明介绍,该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设立“红黄榜”、兴办“大讲堂”、绘制“文化墙”、创新“微课堂”、举办“大舞台”、倡导“志愿帮”,不断探索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方式方法,激发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全面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入人心,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和百姓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新提高。 ”
“全会提出,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并感到责任重大。 ”界首市文化馆馆长王海涛说,文化馆全年免费开放,长年开设书法、美术、古筝、渔鼓等15个非遗类公益培训班,面向青少年、中老年群体开展免费艺术普及培训,成为深受城乡居民欢迎的“文化会客厅”。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始终是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依托市乡村三级公共文体场所,举办高频率、多层级的文化活动;通过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不断延伸文化活动链条;加强文化志愿辅导服务,把文化种子种入广大乡村,让城乡居民共享文化福利。 ”
徽剧《小宴》亮相北京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徽剧《徽班》参加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近日,省徽京剧院携经典剧目频频登上全国重要展演舞台,让各地观众感受到徽剧的艺术风采。省徽京剧院院长赵纯钢说:“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离不开传统戏曲弘扬振兴。今年恰逢徽班进京230周年,徽剧《包公出山》首次尝试线上付费观看,徽剧《小店春来早》《借靴》首次成功拍摄微电影,我们努力推动徽剧创新传承发展,让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
近日,中宣部文改办公布“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入选作品名单,安徽时代漫游文化传媒股份公司推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绘本《神话起源》榜上有名。“自以来,我们公司推出的作品已经连续6年7次入选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 ”时代漫游公司董事长温泉介绍,《神话起源》包括绘本、App电子书和裸眼3D玩具,针对儿童阅读经验进行创新改编,用多样的画风、绚丽的色彩,描述盘古开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10个传说故事,为儿童展现一幅中华人文的美丽画卷。
篇2: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也是当代中国最为内在的精神信仰与价值认同。它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准则和公民价值规范有机融合在了一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道德价值的准绳,扎牢了理想信念的根基。只有将它落实到社会发展的每一步,落实到公民道德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深入人心,从而推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新提高。当然,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不仅意味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更意味着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显著提升。从根本上来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要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以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带动人民身心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一个崇德向上、尊重科学、文明和谐的社会,是新时代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必然要求,也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的迫切要求。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更要看其发展是否能够惠及全体人民。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即将完成,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事业部门所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这势必要求我们不断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因此,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必须建立起一个更加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它不仅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素养,更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文化产业肩负着生产文化产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的任务。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还应当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的新发展,打造一个更为健全的文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只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丰富立体的精神文化生活产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篇3: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
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一、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路径。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同时要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着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将道德教育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为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提供重要路径。
二、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措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健全志愿服务体系”作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新方法,“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上,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要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注重激励更多人崇德向善,壮大志愿服务力量,激发整个社会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让志愿服务成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基石。
三、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一方面要全面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弘扬诚信文化,让诚信成为社会的最美底色,助力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要畅通相关公众参与、社会参与诚信建设机制的渠道,让社会舆论、公众有渠道参与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培养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既要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也不能落下网络中的社会文明建设。要进一步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营造科学健康、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我们要充分认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对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重大意义,努力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篇4: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
“十四五”时期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能否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深刻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
规划《建议》从六个“新”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提到,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笔者认为,社会文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基础指标。它不仅要看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更要看一个社会在价值领域、思想领域、道德领域、文化领域的发展水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历史节点上,设定社会文明程度新提高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未来中国文明发展方向的战略思考,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未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一目标应贯穿国家、社会与公众这三个层面。从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提升公共文明素养等方面综合发力,切实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它不仅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发展方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前提基础。这一宏阔的文明视野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价值和文化理想。
篇5: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增长势头强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文化产业已成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王学斌这样认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数字文化产业一直是近些年文化产业中一个亮点,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王学斌认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关键在创新。在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延伸文化产业链的同时,要集聚大量创新人才,从而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文化产业不仅应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应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型人才蓄水池。
2020年4月,故宫博物院在600岁的紫禁城里进行2020年的首次网上直播。此外,莫高窟推出“云旅游”,优秀的传统文化突破了地域的障碍,文物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活”了起来。
“传统的文化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解决我国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时能够对大众科普起到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还可以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与素养。”王学斌说。
“随着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才能持续输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也是值得全社会深入思考的问题。”王学斌强调,文化供给不能有“数量”少“质量”,更重要的是多出精品。
“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王学斌指出,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双重属性,要做到双重属性的统一,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须处理好三对关系:
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文化产业具有市场属性和产业属性,但更要发挥其启迪思想、温润心灵、引领社会风尚、成风化人的作用。如果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即使取得了一时的市场效益,但做不到可持续性发展,最终也会影响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处理好实和虚的关系。目前,不可否认文化产业存量中有一定的“泡沫”成分,扭曲了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利于文化市场的长远发展。这种现象提醒我们,要端正思路、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以一种更加务实、理智的姿态上路,这样才能让文化产业走得更快、更稳。
处理好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重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协同一致发展,一方面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能培育人民群众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潜力,从而反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发展完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是大势所趋。”王学斌表示,“要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最终以文化的繁荣兴盛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