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听致良知四合院主题论坛演讲的听后感心得

听致良知四合院主题论坛演讲的听后感心得

2022-11-16 08:49:5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阿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听致良知四合院主题论坛演讲的听后感心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听致良知四合院主题论坛演讲的听后感心得,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听致良知四合院主题论坛演讲的听后感心得

篇1:听致良知四合院主题论坛演讲的听后感心得

如何学习?学习哪些内容,才能建设心灵,进而改变命运呢?

心是生命的主宰;改变生命,从根本上要改变自己这颗心。不管命好不好,只要心灵开始变得美好,都可以让生命变得越来越美好。

心是身之主宰,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心体现在起心动念上。当你想到了儿女、家人、工作,想到与你有矛盾的人,就会有各种起心动念,包括好的念头与不好的念头。

起心动念有好有坏、有大有小、有高有低,起心动念代表着一个人的格局和境界,相当于“道”。起心动念决定了意识、语言、身行,而语言、意识、身行相当于“德”。语言、意识、行为就决定了所做事情的高低、优劣、好坏、大小,所有的“事”汇集起来,就是人生画卷。

因而,中华文化真正的精髓,也是每个生命焕然一新的奥妙之所在,就是“心-道-德-事”四部曲。具体而言,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德是事的根源,厚德才能载物。心决定道,道决定德,德决定事。

所以,人生是“富贵直到老”,还是“富贵天天少”,或者是“幸福早晚到”,都是由自己的起心动念,并且通过语言、意识、身行,再变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最后汇集而成一幅人生画卷。可以说,每个人的生命画卷都是自己亲手绘制!

因而,心才是一切事事物物的源泉之源泉,在心上下功夫,明心净心,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篇2:致良知四合院主题论坛学习心得精选

人生的重大秘密,到底是什么?

形形色色的人物故事告诉我们,生命并非一张白纸!每个人与生俱来拥有不同的“生命底色”。

生命底色不同,因而人们就呈现出千差万别的不同——比如有的人天生就是“孩子王”,有的人天生就喜欢读书学习,有的人生来就很勇敢,有的人从小就很胆小,有的人从小就很自私……有的人“命”好,生于豪门且天生丽质;有人的“命”不够好,出身寒门且资质平平。

每个人生而不同,我们要正视人生起点的天差地别。然而,这并非人生真相,也不是人生本质。

根据圣贤的教诲,如今我们明白,在这一人生表象背后,有一个惊天的秘密。那就是,一切民众,生而平等,每个人心中都拥有无尽的宝藏!

我们生命中所呈现出来的生命底色的差别,只是冰山一角,或者说是大海上的几个气泡。但相对于大海而言,这些差别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大海般的宝藏,才是我们的生命本质。

每个人心中都拥有无尽的宝藏。这是人生重大的秘密,鲜有人知,少有人得,明白且体证这一人生秘密的,更是寥寥无几!

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之后指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建设心灵品质从而开发心灵宝藏主宰行为作用,因而在今天成就的基础上,将格局境界提升百倍、千倍乃至于万倍。

如果能够开发更多的心灵宝藏,每个人的人生成就都可以若干若干倍地增长!

或许你已经功成名就,你的心中仍然有万亩良田有待开垦。或许你的事业还不尽如意,同样你的心中也有万亩良田值得开垦。

圣贤为我们揭示的这个人生秘密,让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如此充满希望!

篇3:致良知四合院主题论坛学习心得精选

阳明先生“岩中花树”的经典故事耐人寻味、历久弥新。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段对话寓意很深。简单地讲,如同法国艺术家罗丹所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理,工作中处处有花树,只是缺少发现花树的心灵。

价值观就是用来衡量人生和事业价值的标准。

由于价值观不同,也就是价值衡量标准不同,同样一份工作,对不同的人,就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这就是阳明先生所阐述的“心即理”——你有怎样的心,就能感知到怎样的真理和价值。

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单位中承担着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如果以有形价值为衡量标准,他就会觉得百无聊赖。但如果他志存高远,那么,扫地打水这些琐事都成为了磨炼自己的一个机会。

因此,“价值观”决定一个人对工作的“价值感”。

当你喜欢草,草就有了价值;当你喜欢花,花就有了价值。一个人喜欢清闲,“钱多事少离家近”就是价值。一个人立志厚德载物自强不息,“996”就是价值。

心灵品质越高,格局境界就越高,在工作中发现的价值就越大。

对于士人,秉持脚踏实地忠于职责的价值观,感知人心就是工作的价值所在。

对于能人,秉持德才兼备志存高远的价值观,链接人心就是价值。

对于君子,秉持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价值观,利益人心就是价值。

篇4:致良知四合院主题论坛学习心得精选

什么是小我?

不爱祖国是小我。讲善意谎言是小我,表现自己是小我,好为人师是小我,胆小懦弱是小我,闻誉而喜是小我,闻毁而怒是小我,傲慢自大是小我,让人看不起的品质是小我等等。

问问自己,以下这些“小我”,自己真的没有吗?

不信圣贤、不孝父母、指责抱怨、投机取巧……

叨天之功、掩人之善、袭下之能……

厌恶、嫉妒、攀援、说谎、贪污、贿赂……

傲慢、恭维、懈怠、狡诈偷刻、忧患、郁闷、苦闷……

“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真正明白每个人心中都拥有无尽的宝藏,就要从当下开始,下明心净心之功,克除小我。

致良知四合院主题论坛学习心得范文精选四

何为“仁爱之心”?阳明心学说让我们放下私欲,便能生起一份仁爱。白老师在回答中说:“要拥有这份仁爱,要有这么一份担当,和报效祖国的能量。”我的理解是,要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担当、崇高感、洞察力三者缺一不可。早在多年以前,任正非的著名语录已经广为流传:“华为没有院士,只有院土。”因为担当,因为崇高的使命感,华为才得以快速发展壮大,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回归初心,回归仁爱之心,才能洞察发声者的诉求。

何为“无声的呼唤”?因为无声,所以这种呼唤是细妙的、微妙的,很难被觉察到,尽管很难被察觉,但是它却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如何塑造以客户为导向的思维。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以一颗仁爱之心,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感知别人感知不到的东西,才能洞察什么是“无声的呼唤”,才能实现与“无声的呼唤”进行无缝链接。

今天的品牌该如何定位?像慈母一样感知自己孩子的所思所求,以一颗仁爱之心倾听消费者的“无声的呼唤”。

篇5:致良知四合院主题论坛学习心得精选

在大多数人眼中,工作是工作,修行是修行。工作不过为了糊口、讨碗饭吃,俗气的很,但不得不为;而修行显得“高大上”,远离尘俗,普通人即使想为却不能也。

但这种修行方式在王阳明看来就是“着相”了,矫揉造作,为修行而修行。他认为,工作和修行是一体的,工作情境是标榜进取精神的儒家最好的修行之地,正如知行合一一样,也正如事上磨练的心学基础一样,修行无体,以工作为体,以生活为体。离了工作和生活,修行就变得毫无意义。

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王阳明

比如刷牙。

天理正道,是每次要刷三分钟。

那么每次刷牙,刷够三分钟,就是致良知。

很多人都会偷懒,上刷下刷,草草收场;那就是良知被遮蔽了。

比如不要乱扔垃圾。

天理正道,是不能扔到马路上,而是要扔到垃圾桶里。

你走在马路上,吃了一个橘子。有橘子皮。你随手一扔,扔到草丛中。

那就是良知被遮蔽了。

比如在公共场合说话。

天理正道,是不能太过大声。

你很激动,或者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于是大喊大叫。路人侧目,或者影响他人;这个时候,你的良知被遮蔽了。

这三件,都不是大事。

这三个错误,都是大家容易犯的,或者大家都犯过的。

格物致知,格的就是平时大家最容易犯的、也最容易改的念头。

生活小事,就是致良知。

再又比如,花草枯萎,没有精神。是需要浇水了。那我们就浇水。

花草不够茂盛,缺乏养分。是需要施肥了。那我们就施肥。

农田里的稗草太长,影响水稻的生长了。那么我们就除草。

头皮发痒,头发脏了。那么我们就洗头。

该浇水时,浇水,该施肥时,施肥,该除草时,除草,该洗头时,洗头。

顺应天道天理,就是致良知。

做好当下的一切,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就是致良知。

篇6:致良知四合院听后感学后感精选

王阳明,大明帝国时期诞生的一位著名的心学家,而在当时以朱熹理学为主流的明朝,也足以体现出王阳明的艰辛以及心学发展受到的阻碍。

王阳明的心学,讲究的是人人平等,讲究的是光明良知,讲究的是内心的平静。朱熹主张去心外格物,而王阳明则认为物就在己心,只要良知是光明的,就能得到其中的真谛,现在所做的事不过是对心学悟道的践行而已。自龙场悟道以来,王阳明的仕途就变得光明起来,南赣剿匪以及平定宁王都是他心学的运用。我认为在他的心学中有心理学的应用,似乎他的心学可以运用到任何领域,而王阳明则解释为这都是良知的作用。

王阳明的心学看似与理学背道而驰;但无论是心学还是理学,讲求的都是“存天理,去人欲”。人的心可以分为性与情,但朱熹理学却硬要将“情”从心中分割,而要去寻找外物来填补心中的空洞。王阳明心学则认为:人都有七情六欲,去除了七情六欲与佛家的枯坐亦没有什么区别,最重要的是如何把七情六欲控制在一个度内。按照他的学说,良知自然也成为了这个控制的度。

天地间的心是人,而人的中心则是良知,只要良知光明,便可所向披靡。但现如今的我们使自己的良知蒙上了一层污秽:对名与利的向往,私欲的产生,使我们不能正确听从良知发出的命令。而我个人也认为,生活在现在的时代里,除了名与利,除了自己的私欲外,还有什么会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即使会有心怀天下的人的出现,但毕竟我们大多数都为普通人,这些无疑成为了我们所能追求的目标。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如何使这些追求控制在一个度内。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古人也曾提出过“知行”,但却是分开提出的,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对那些只知道实践却不知道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只知道学理论知识而不去实践的人提出的建议。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则认为,当我们有了知就会有行的出现。

看了这本书,其实对自己也有很大的触动。以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自己折磨自己,并且会钻牛角尖,会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如果王阳明在世的话,他一定会对我说:这一切都是你的私欲在作祟,你需要的只是光明你的良知,你的这些私欲就会被控制,而你自己也会活的更加自在。光明良知的学业是一步步跟进的,不可一蹴而就。在光明良知的路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听从第一感觉,这第一感觉往往便是良知发出的声音,它会指导你走向正确的道路。

我所理解的心说:不可固执自己的成见,要敢于改变自己,敢于提出质疑,敢于付诸行动。如果知行不合一,再多的知也托不起一个完整的人,人生道路上有苦难不怕,怕的是苦难到来时将自己打倒,未爬起来就先认输。

篇7:致良知四合院学后感听后感精选

1.给私欲做减法,极大的突破自己,是对自己的担当。

2.人格=比例,利他和利己的比例,孰重孰轻。这是对标准的担当。

3.心力资源,是企业的重大资源,只有得到团队的心,企业才能做大做强。这是对员工的担当。

4.心里装的别人,才更有力量。这是对客户的担当。

5.有多少担当的能力,就有多大价值。

6.团队分享很有收获。学习圣贤,运用心的力量,不论在过去,今天,和未来,同样有效。

学习圣贤,运用心的力量,不论在哪个行业,不论年龄,不论岗位级别,也都同样有效。

愿你我同行,用心的力量,一起走向自己的人生高峰。

【听致良知四合院主题论坛演讲的听后感心得】相关文章:

1.致良知四合院演讲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

2.《致良知》读后感心得

3.《致良知》学习心得

4.《感恩励志演讲》听后感

5.初中生励志演讲听后感

6.读《致良知》有感

7.致良知励志的句子

8.淘宝论坛卖家心得

9.听语文课心得

10.文明礼仪主题演讲

下载word文档
《听致良知四合院主题论坛演讲的听后感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