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意义
“红头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正确认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正确认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意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正确认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意义
正确认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意义
经济体制的转换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想和观念也随之更新。经过几十年不懈的摸索和尝试,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巨大作用后,企业界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现代企业必须重视管理,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但在目前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财务管理中心作用的发挥。因此,实际工作中应该提高对以下问题的认识。
(一)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
企业都设有财会部门,专司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之职。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不同的职能。会计管理为财务管理服务,对企业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映,其原始单据的收集、整理、记录、登帐和编表等都有一个固定模式,方法上差别也不大。财务管理则不然,它目标明确但方法不拘一格,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其价值管理的观念要深入企业各个职能部门。所以说,财务管理虽然是从会计管理中分离出来的,但其意义比会计管理要深远得多。
(二)财务管理迫求的不是帐面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财务管理是从资金角度进行管理,它强调的是在资金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资金的增值。人们评价企业经营的好坏也越来越多地从企业资金运转状况来考虑。高额的帐面利润可能掩盖了企业资金周转下灵的实情。例如,大量逾期应收帐款的.存在,一方面导致成为坏帐的风险,一方面又使企业帐面利润可观,但并无资金可用,投资者分不到红利,债权人到期收不回本息。又如,追求眼前利润则易于产生短期行为,使企业战略决策缺乏前瞻性,盲目生产、盲目投资,造成产品积压,虽帐上表现为可观的流动资产,但投资得不到回收,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所以说,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是帐面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是企业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利润,并且能同时带来现金净流量。
(三)财务管理不能简单地强调降低成本。费用和支出。
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一,传统意义上的成本管理即为节约成本,减少支出。不错,降低成本必然能增加利润,但成本增加并不意味着利润一定减少。市场经济强调的是市场,在市场机制的调控下,物价有变动,产品升级换代周期缩短,这一切使得不同时期的产品成本具有很多不可比因素。如果只简单强调降低成本而使企业生产技术固步不前,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因缺乏竞争力而与市场失之交臂,从战略上动摇企业的生存基础。因此,财务意义上的成本管理是成本效益管理,是要节约那些效率不高的成本,控制那些管理不善的费用,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支出。而对那些能够给企业带来结构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还有那些虽然眼前增加了负担但从长远看能使企业持续经营和蓬勃发展的费用支出,则必须给予保证。
[1] [2] [3]
篇2: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在社会范畴中,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组织。在经济组织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什么经济成份组建的企业,不论从事何种行业的企业,除高度重视市场,重视产品的CI形象外,还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管理,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中心位置上,并对其进行再认识。
如何加强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促进集团公司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市场经济条件下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作粗浅的探讨。笔者认为,加强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重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一个突变,其中包含着许多观念的转变。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首先需要企业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在观念上有一个转变。具体包括:
风险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使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利益具有不确定性,存在着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要自负盈亏,因此必须增加销售、降低成本,在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为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集团公司领导和财务人员必须树立风险观念,合理投资,同时要加强对子公司的收入、成本、利润的考核。
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观念。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和商誉、信息等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它是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企业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的观念。
现金流量观念。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经营质量的重要标准,在许多情况下,现金流量指标比利润指标更加重要。一个企业即使有良好的经营业绩,但由于现金流量不足造成财务状况恶化,照样会使企业破产。集团公司应该特别重视现金流量的控制,加强对子公司现金收支的管理。
利润最大化观念。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财务管理必须树立利润最大化观念。集团公司为了实现利润目标,必须加强对各子公司收入、成本、费用、资金等指标的控制,加强对各个子公司利润的考核,确保子公司利润目标的实现和集团公司利润最大化。
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要确保利润最大化,必须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这也是由财务管理工作的
[1] [2] [3] [4]
篇3:CRM中“以客户为中心”的意义
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企业营销理念不断变革,深化发展的过程,从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企业的营销理念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重视市场以市场为中心成为前一时期企业经营理念的经典。但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品日益丰富,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的性质由卖方市场迅速向买方市场转化,市场竞争急剧升级,日趋激烈、残酷。无数事实告诉人们:自然界中适者生存的定律在市场中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真谛!
无数企业为了适应适者生存的定律,不得不进行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的变革。旧的市场营销的理念正在逐步推出市场,取而代之是新的客户关系管理的营销理念。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市场的各个领域伸展。以客户为中心成为目前市场营销的新思想、新潮流,成为企业追逐的新星。可见以客户为中心对企业经营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以客户为中心是企业营销理念上的一大飞跃
诚然,以往以市场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有过它辉煌的历史。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了企业为了使产品能够顺利地进入市场,必须从自身产品出发,以市场为中心进行市场细分、市场定位等。企业的营销理念浓缩成为:生产以产品为中心、产品以质量为中心、质量以市场为中心、市场以用户为中心。企业的宗旨与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企业提供的产品能满足别人的需求,企业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市场为中心而展开的。
时过境迁,经济发展的潮流推动着企业经营理念的变革,以客户为中心正在代替以市场为中心成为企业新型的营销理念,
其一、它不再以自身的产品为出发点来看待市场,不再把客户作为自己的销售对象,而是以客户为中心把客户作为企业的资源。企业将通过对客户的深入分析来寻找客户的需求,并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不断地挖掘客户的价值,不断地完善的客户服务,确保实现客户的终生价值。
其二、客户满意的营销指导思想成为是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纲领。要以顾客满意为指针,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非自身的观点来分析、考虑消费者的需求成为企业的行动指南。
二、以客户为中心使企业的经营手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在以市场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指导下,企业是4P(产品、价格、促销、渠道)以产品寻找市场,即:优质的产品通过优惠的价格、灵活多样的促销、畅通的渠道作为经营手段。尤其是通过优惠的价格与灵活多样的促销方式更是企业常用的经营手段。
在以客户为中心 的经营理念指导下,企业经营手段的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其一、从原来的产品导向转变到顾客导向,做到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从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研究产品的设计、开发,以确保产品符合顾客的需求。尽可能地从源头来预先把顾客的不满意从产品本身(包括设计、制造和供应过程)去除。一切顺应顾客的需求趋势,预先在产品本身上创造顾客的满意。
其二、优惠的价格与灵活多样的促销方式不再是主要的经营手段,它通过企业的优质服务作为主要的经营手段。企业把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运用各种服务方式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服务渗透到售前、售中、售后,甚至延伸产品本身之外,企业出售的不再是简单的产品是服务。
其三、人性化的服务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以客户为中心导致企业不再把客户当作抽象的群体,而把它看成一个个具有个性特色的个体,将这些的个性化资料进行信息分析,并强化跟踪服务,建立和维护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一对一关系,实行量体裁衣一对一人性化的特殊服务,提供更快捷和更周到的优质服务、以提高客户满意度、达到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
三、以客户为中心使企业经营理念最终目的发生了质变
在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指导下,企业经营理念的最终目是浅层次的,即希望顾客不断地来购买自己的产品。我们之所以说它是浅层次,因为它是被动地满足客户需求,其目的只要客户愿意购买他的产品就算完成使命。至于客户下次来不来购买不是它考虑的主要问题,就是考虑也仅仅是希望而已。
而以客户为中心 的经营理念却不同,它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客户的一次购买,而是通过企业对客户的优质服务来增强客户满意度。旅客满意不再是企业的一种装饰,旅客满意成为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企业清楚地知道,没有旅客的满意就没有旅客的忠诚,没有旅客的忠诚留住旅客成为一纸空文,以客户为中心必然付诸东流。所以客户满意不仅是企业出发点而且也是企业的归宿点。增强客户满意度,提高忠诚度,最终达到留住客户,挖掘客户的终身价值!一句话,服务好今天的客户就等于创造明天的市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经营从以市场为中心转化到以客户为中心这不能不说是企业经营理念上的巨大的飞跃,它不仅改变了企业经营理念,而且也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手段,改变了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使企业真正实现脱胎换骨,走想自由王国。
3、论以客户为中心中的客户
客户关系管理是航空市场竞争的结果,它起源于80年代初期美国民航业的常旅客服务,到90年代初则演变成为包括电话服务中心、客户资料的分析、客户服务、培养忠诚度等等,最终形成一套以客户为中心为核心的理论体系。
在国内行业中我们民航业是较早引进与接受这一理论,业内许多报刊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以客户为中心、客户关系管理或CRM、常旅客服务等等,但我们发现其效果不尽人意。与此相反,国内其他行业在我们后面接受这一理论。如:银行、电讯等,现在他们不仅对客户的管理、对客户的服务做的比我们强,而且还有许多创新,两者相比形成很大的差异。笔者认为,造成这一差异的除了民航现有体制上的原因以外,很大程度上业内对CRM的核心问题认识不清,理解不深,尤其是对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的认识。为此,本文就正确理解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这一问题作探讨。
一、必须明确以客户为中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民航企业必须与时俱进
无数事实证明,今天的航空市场已经今非昔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不是要不要以客户为中心而是怎样更好地进行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不仅成为市场竞争的真谛,而且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基础,
综观市场发展与企业的经营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对客户的认识,从以产品、质量、销售为中心,逐步发展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过程。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与经营理念中,客户不是企业内部的资产,只有厂房、设备、现金、股票、债券等才是企业的资产,客户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忽略不计的地位。在这一历史条件下,企业对客户认识,仅仅视为自己产品的使用者,我产生什么你就用什么。这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的第一个台阶。由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的质量,只有质量好的产品才有市场。企业的经营理念转到注重产品的质量,进入第二个台阶。随着科技与市场的发展,技术不再是企业竞争的壁垒,大量的新产品不断涌现,供求关系发生质的变化,供大于求,产品销售不出去已经严重威胁企业的生存,企业不得不重视销售,企业的经营理念开始以销售为中心,进入第三个台阶。由于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出现,尤其到了20世纪后期,知识与经济融为一体,知识经济的浪潮与服务经济的出现,市场竞争的透明度越来越清晰,竞争手段与营销方法成为公开的秘密,企业的经营理念再一次发生质的变化,发现市场上最重要的、最关键的人物还是客户,企业开始重视客户,从满足客户(顾客)需求,到争取和留住顾客;从追求顾客的满意度到追求忠诚度;从注重顾客的消费到追求顾客的终身价值,逐步形成一整套全面完善的服务理念和服务体系。以客户为中心不仅成为一种企业经验理念、而且成为企业成功的经验。
面对市场的发展,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应该深刻反思自己的经营理念,反思我们怎样理解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怎样对待旅客的?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有紧迫感,尤其在服务经济的今天,更应该与时俱进,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把客户当作生产要素是民航企业的生存之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服务经济的出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必须摈弃过去那种对旅客陈旧的认识,不能再把旅客作为销售对象或者消费对象,而是站在更高的层次来认识客户,即旅客(客户)看作是一种生产要素。尤其在服务经济的今天,客户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民航的服务过程中,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旅客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无论在生产的组合、生产的过程与生产的结果中,他都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整个生产的过程。从生产的组合上看,没有旅客的参与,我们的生产活动不成其生产,旅客成为现实的生产的要素;从生产过程中看,在现实的服务过程中,旅客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不再是过去那种我服务你接受被动式的服务,他是作为积极的参与者,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服务过程,他参与的程度还会影响生产过程能否顺利地进行;从生产的结果来看,无论是服务质量的好坏,都是由于旅客作为生产要素的参与的结果。旅客的个性差异、旅客与服务人员配合的程度等等,成为服务质量的因果关系。因此,我们应该站在企业生存之本与企业管理的高度来看待客户,我们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就是把旅客作为自己生产的要素,作为自己的生存之本,真正确立旅客在企业与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三、把客户当作企业的一种资源是民航企业发展的基础
以客户为中心不仅要求我们把旅客作为生产的一种要素来看待,而且要求我们把客户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源。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国外,93%的公司首席执行官认为顾客资源是企业成功与竞争力强否的最重要的因素。事实上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许多企业已经把旅客(客户)作为自己的资源。作为资源,顾名思义是资财的来源。这与过去把旅客视为销售对象或者消费对象无疑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之所以把客户当作企业的一种资源,其一,旅客作为企业的资源,他本人可以多次乘座我们的飞机,多次的消费,无疑是我们利润的来源;其二,旅客(顾客)的传播是最好的广告,他可以吸引其他旅客(顾客)来消费,是企业的再生资源。这就要求我们民航所有的人员不能简单地把旅客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必须把旅客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即把旅客看作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他是企业的资源与资财的来源。不断地挖掘客户的价值,不断地完善的客户服务,确保实现客户的终生价值,为企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以客户为中心就是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
以客户为中心这个中心是什么?就是客户的需求,以客户为中心企业将通过对客户的深入分析来寻找客户的需求,并通过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但这一前提是客户的需求。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一切心理活动以及行为都是由心理需要引起的。毫无疑问,旅客的需要是其认识和行为的动因,也是其购买与使用的动因。因此,以客户为中心首先是我们应该明确,我们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旅客与货主的需求,旅客乘飞机不是因为我们有飞机,而是我们的飞机与服务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换句话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必须围拢满足旅客的需求来进行。其次,当满足旅客需求成为我们产品的代名词时,旅客需求就显得更为重要,它成为是企业进行市场细分的依据。再次,旅客的需求是企业进行市场定位的基础。一个企业怎样立足市场?准备做什么?将要做什么?等等都取决企业自身的市场的定位。市场定位必须是建立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石上,只有这样企业才有生存的基础以客户为中心才能落实到实处。
五、以客户为中心就是以满足旅客心理需求为核心
以客户为中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留住旅客,培养旅客的忠诚。而到达留住旅客、培养旅客的忠诚,首先是我们的服务。什么叫服务?服务就是满足旅客心理需求。以客户为中心就是以优质的服务满足旅客心理需求作为自己的核心,这是服务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服务不能满足旅客的心理需求,服务没有任何意义,以客户为中心也就无从谈起。其次,以客户为中心要求我们的服务不仅要满足旅客的心理需求,而且还须提高旅客满意度。所谓提高旅客满意度是指我们在满足旅客的基本需求上,继续给旅客增添附加的服务,这是服务的深化与延伸。诸如客运中的送票服务;货运中的门对门服务等。都是为了提高旅客的满意度。再次,以客户为中心 最终是为了留住旅客,培养旅客的忠诚。这给民航企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必须真正做到一切以客户(旅客)为中心,而中心的中心就是要把旅客的满意放在第一位,只有不断提高旅客满意度,才有旅客的忠诚度。国际上一些有权威的研究机构,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后分别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旅客只有对产品或航空公司产生信赖,才会有重复购买的欲望。旅客的忠诚实际上是旅客购买行为的持续性,旅客这种购买行为的持续性还带有很强的排它性。如果把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五个百分点,其结果使企业的利润增加一倍;一个非常满意的客户其购买意愿比一个满意客户高出六倍。由此可见,以客户为中心的中心就是要把旅客的满意放在第一位,只有不断提高旅客满意度,才有旅客的忠诚度。毫无疑问,满足旅客的需求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客户为中心决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是有其深刻的内容。反思我们民航企业同样实行以客户为中心为什么效果不尽人意?关键还是在于没有正确地认识客户。为此我们强调,正确的认识是行为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正确地认识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才能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篇4:以卢梭为中心的喜歌剧之争的美学意义初探论文
以卢梭为中心的喜歌剧之争的美学意义初探论文
【摘要】西方音乐美学史上有三次关于歌剧问题的争论,产生影响最为深远、意义最为深刻的当属第一次以卢梭为中心的“喜歌剧之争”。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乃至整个西方音乐史中主导的音乐体裁―_歌剧的产生,导致了歌剧美学的产生,它所涉及的课题是:各种歌剧题材的研究、歌唱家的演唱艺术、歌剧的戏剧性的布局还有歌剧音乐的民族性风格等等研究。17世纪在以卢梭为中心的“喜歌剧之争”中初具规模,在歌剧美学意义的探讨方面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影响。
【关键词】喜歌剧之争;卢梭;歌剧美学
前言西方音乐美学史上有三次关于歌剧问题的争论,产生影响最为深远、意义最为深刻的当属第一次以卢梭为中心的“喜歌剧之争”。文艺复兴时期在音乐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歌剧的产生。尤其是当时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主旨,即是人文主义艺术理想就是恢复古希腊综合性的完美艺术,真实生动地表现人和生活、思想感情、人的形象等等,为歌剧的产生准备了美学上的和思想内涵上的条件。如果将这种文艺复兴思潮的主旨体现在音乐中,最突出的就是恢复古希腊简约的音乐风格,抛弃繁琐复杂的对位手法,使诗歌和音乐紧密相联,使所有的艺术融会贯通,从而产生类似于希腊悲剧那样具有巨大效果的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乃至整个西方音乐史中主导的音乐体裁――歌剧的产生,导致了歌剧美学的产生,它所涉及的课题是:各种歌剧题材的研究、歌唱家的演唱艺术、歌剧的戏剧性的布局还有歌剧音乐的民族性风格等等研究,17世纪在以卢梭为中心的“喜歌剧之争”中初具规模,在歌剧的美学意义的探讨方面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影响,所以到了l8世纪以及以后的音乐时代中才获得更为全面以及更为激烈的探讨和争论。歌剧的美学意义之争中,以诗歌为主还是以音乐为主,二者是什么关系?在歌剧的产生、发展这个过程中,就已酝酿着什么是歌剧、谁从属于谁等歌剧美学中的基本问题,并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一、以卢梭为中心的“喜歌剧之争”1733年意大利作曲家佩尔格莱西的喜歌剧《管家女仆》(La Serva Padrona)在那不勒斯首演,并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引起了轰动。这本来是他的正歌剧《高贵的囚徒》演出时的幕间剧,但是却因为这一小小幕间剧的演出,压倒了正剧,后来便从整个歌剧中抽离出来单独上演。起初,1746年《管家女仆》来到巴黎上演并未引起强烈的反响和轰动。然而时隔多年后的1752年,当意大利巴姆比尼(Bambini)喜歌剧团来到巴黎再次演出《管家女仆》却引起了人们对这种体裁的强烈兴趣和注意,于是在巴黎乃至整个法国掀起了轩然大波,从而展开了一场“喜歌剧之争”,或称“丑角之战”。
其实,“喜歌剧之争”的出现也未能够越过它所处于的时代给予的限制。当时在音乐论和实践中逐渐兴起的主调音乐风格,特别是“数字低音”的创立和使用,为歌剧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土壤。在具体的音乐内容和音乐手法方面,简约风格的抛弃对位的繁复手法使诗歌和音乐紧密相联,使所有的艺术融会贯通,从而产生一种像古希腊悲剧那样单纯又震撼人心的伟大艺术作品。在音乐的创作中歌剧体裁开辟了新的领域,从而促成了歌剧美学产生了蜕变。
况且,在卢梭进行“喜歌剧之争”之前,与他志同道合的一些前辈们为他这条“歌剧之争”的道路作出了很多铺垫性的付出和贡献。例如,“弗洛伦萨之家”的歌剧创作,那种企图恢复古希腊戏剧的带有音乐、舞蹈穿插期间的诗剧、歌、舞、乐合一的艺术形式。就像尤丽狄西中新的歌唱方式“宣叙方式”,比说话要高雅考究,并没有歌唱中单纯旋律工整,又介乎于两者之间的音乐形式。还有只用一台音量微弱的古钢琴即兴演奏数字低音,为朗诵者的“宣叙”增加重音和韵律,…在卢梭后期进行的喜歌剧改革中似乎都能找到这些影子。蒙特威尔第在声乐作品中强调的旋律线与歌词意义的配合、吕利强调的宣叙调旋律符合法语朗诵的自然重音及起伏音韵以及后来拉莫倡导的歌剧中华丽的舞蹈场面等等都对后来的以卢梭为中心的“喜歌剧之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52年,当意大利巴姆比尼(Bambini)喜歌剧团来到巴黎再次演出《管家女仆》却引起了人们对这种体裁的强烈兴趣和注意,于是在巴黎乃至整个法国掀起了轩然大波,从而展开了一场“喜歌剧之争”,或称“丑角之战”。《管家女仆》在音乐的内容以及音乐的创作中开辟了新的歌剧表现手法以及新的美学理念,从而促成了歌剧美学的蜕变。
在题材上,这出戏剧一改往日歌剧只表现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的戏剧传统,而是表现市民、仆人,反映了接近现实生活的剧情。这在当时实为难能可贵的。而且剧中刻画的劳动者,聪明伶俐本领高超,完全可以与“商贵”的贵族们平起平坐,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强烈的时代气息。在当时大的社会背景中,找到了很多拥有共鸣的'观众。
在音乐内容方面出发,富有生活气息、风格清新明快,人物富有个性,手法精练。那个时期的喜歌剧曲调往往相互挪用,而这个歌剧音乐却只能配合本剧的剧情,无法随意挪动。
正如丽莎所评价的“为什么那不勒斯乐派的好几百部歌剧会被人遗忘呢?因为它们未能燃起作者的情感,因为这些歌剧是根据一些言之无物的,公式化的剧本改变而成的,那些剧本所描述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为什么佩尔格莱西的《管家女仆》却不会被人遗忘呢?那不仅是因为它属于当时民主的歌剧体裁这一进步的潮流,而且直到今天,人们还能从它的人物以及从它具有民主性的主角所唱的小咏叹调里一再感受到作曲家内心对这一内容具有直接的感应和共鸣。”_1启蒙学者们在意大利喜歌剧中得到了对他们的启蒙艺术的理想的启发。“丑角之战”,使得卢梭、狄德罗、霍尔巴赫、格里姆等积极投入,支持论战中比较民主的流派,对启蒙思想在艺术领域、美学领域的胜利准备了条件。而另一派,国王和他的情妇,著名的蓬巴杜尔夫人以及王公贵族们,包括以皇家音乐研究院为代表的那些宫廷美学观念的人,竭力维护僵化了、程式化了的法国宫廷歌剧,反对喜歌剧这种新体裁。巴黎音乐界、社交界中的保守分子,从剧场到社会,从沙龙到街头,从宫廷到商店,到处兴风作浪。改革派针锋相对,迎头痛击。这场争论持续了两年,当时发行的小册子有六十多种。直到i754年3月国王下令,意大利歌剧团被迫离开巴黎。虽然“丑角被赶走了”,但是争论还在继续,一直持续到了l8世纪70年代,在歌剧美学史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卢梭的歌剧美学思想之分析
在这场激烈的“喜歌剧”之争中,卢梭竭力维护的是歌颂仆人聪明机智的意大利喜歌剧《管家女仆》。他在作词作曲的《乡村卜师》中,表现的正是淳朴善良的农民和乡村占卜师的智慧和热诚,从而表明了他的信念:普通人民的自然本性是最符合高尚道德的。他终身喜爱的小曲是小牛向牧童诉说纯洁爱情的歌;他在意大利和法国收集的在船夫、乡民和市民们中间流传的歌曲。正是基于这种深刻的认识,卢梭笔下的平民和贵族的对比才如此的鲜明生动。法国评论家圣・勃夫指出:“没有一个作家像卢梭这样善于把穷人表现得卓越不凡。”从审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卢梭基于“返回自然”的乌托邦理想,反对贵族和宫廷的艺术体裁及风格中不自然的一面,主张表现平民精神世界的美。反映在音乐的题材内容上,很容易看出卢梭着力表现平民精神世界的美,而且在音乐语言、音乐风格上力求单纯、朴实、自然、清新。例如,在他亲自创作的《乡村占卜师》中,音乐既没有繁难的复调对位技术,又没有浓重的和声,在独具特色的伴奏音乐陪衬下,充分发挥旋律的魅力,整个音乐朴实无华而又生气勃勃。在歌曲中更是如此,例如《难过的这一天匆匆而去》中,仅用了三个音,来回变化,意趣横生,人们称之为“三音咏叹调”,在欧洲十分盛行。
其次,卢梭认为“音乐模仿自然,旋律模仿语言声调和语气”。但是值得深思的是,卢梭这里指的不仅仅是自然界,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人类的本性。人的本性又是指自然的人的本性,是没有经过文明社会勿扰的人的天真、质朴、自然的热情。音乐对自然的模仿就是模仿人的单纯自然的热情。在卢梭看来,‘自然’不是一个抽象的观念,一个哲学范畴,而是活生生的实物,充满了一切可以用感官享受的富有,它是灵感的源泉,是人的知己”。…卢梭认为,音乐首先必须模仿自然才能成为艺术,“绘画绝不是配合颜色构成悦目的形象的艺术,同样,音乐也绝不是用声音结合成的悦耳效果的艺术。如果其中任何其他因素都没有,那么绘画和音乐就属于自然科学之类,而不是艺术了。
只是对自然的模仿,才把它们提高到了艺术的地位。”1753年在致达兰贝尔的信中,他写道:“我认为您对占乐模仿的看法既很确切又很新鲜,事实上,除绝少数例外,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模仿,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被描述的)对象的直接模仿,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被描述的)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他在i767年出版的《音乐辞典》中重申:音乐“并不直接再现事物,而是在我们的心中唤起当时看到这一事物时体验过的情感”。显然卢梭已经意识到音乐模仿自然,表达情感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间接性。
在歌剧的音乐与语言的关系上,卢梭对古希腊戏剧的推崇表现在喜歌剧中,更多的是他所主张的宣叙调在歌剧音乐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他认为宣叙调与咏叹调相对,宣叙调模仿语言的声调,语气更加直接,更能连贯贯通戏剧情节。
他曾说过“咏叹调、合唱、管弦乐队和任何花哨诱人等的曲调”都是“为了迎合人的听觉享乐需要才产生的”。可见,在他看来,真正打动人心的离不开诗歌的朗诵形式。歌剧中语言、口语、诗歌是第一位的,音乐是为了清晰地表达诗歌,因此服从于诗歌朗诵的需要,是第二位的。宣叙调因此是最重要的。在整个的音乐中,无论是宣叙调、咏叹调、器乐、乐队伴奏、和声织体等等,都是为展开剧情以及传达歌词的含义服务的。
三、结语
在这场以卢梭为中心的喜歌剧之争中,首先是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歌剧中内容的民族化问题,在这一点意义上,卢梭一派是胜利的,这次争论在历史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从社会审美意识问题上看,大大提高了平民们精神世界的美的艺术地位和价值。
从美学意义上看,更多的涉及音乐与语言的关系。从歌剧本身的特性来说,美学的意义不是十分的明确,强调宣叙调的问题比较多,而在音乐实践方面没有过多地展开。但是在此后的歌剧美学争论中却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这些问题在此后的歌剧美学争论中得到了更加成熟的发展。
在歌剧这种综合的题材中,戏剧和音乐究竟是什么关系?究竟什么是歌剧的形式?什么是歌剧的特殊性?这是歌剧美学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歌剧创作过程中戏剧家和音乐家争执不下的问题。
在笔者论述的这篇“喜歌剧之争”中,我们也清晰地看到在这场尖锐的争论中,歌剧美学所要解决的这些核心fu]题也并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这使笔者进一步清楚了美学这门学科的意义:思辨的目的不在于争论的结果,而在于争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何乾三.西方音乐美学史稿.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0月,第1版.
[2】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里斯卡(美).西方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4月,第5版.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7月,第三版.
篇5:以设备管理为中心的流程型企业管理需求点及关键点
流程型行业的生产过程是从原材料到产成品、副产品生产,是一个整体且不间断的连续工艺处理过程,是一个全封闭或半封闭流程化生产。生产的过程中主要控制点为物料的工艺状态,如温度、重量、溶压、溶温等工艺参数。控制这些参数的反映实体是设备以及状态检测工具和手段。所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设备管理就变的异常重要了。因为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影响到整个生产是否能继续进行。
流程型行业从其制造方式上讲,有着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对ERP软件功能的特殊要求。与传统的离散制造比较突出特点如下:
1、以设备管理为中心的流程行业BOM结构特点
传统的离散制造企业用的是树状层次型结构BOM,它是一种静态、固定的产品结构。而流程型行业产品BOM一般称之为配方,是种链状配比型结构BOM。特点为:产品配方多;结构层次少。由于物料反应机理、设备、环境、操作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流程型制造过程的波动性较大,所以配方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做动态调整。比如在生产流程转换过程中当检测设备检测温度、压力、状态等达到一定的值后在加入一些物料。这就是建立以设备管理为中心的流程型生产BOM结构特点。
从物料的状态变化方面,流程行业的BOM则需要用链式结构(单链式或多链式)来表示,即将产品制造全过程所需经过的生产路线定义为一个流程规格,每个流程规格有各个生产阶段(为逻辑阶段),阶段的粗细可根据企业的具体生产情况、管理需求、计量统计手段而定。一个生产阶段可同时对应多个阶段,也可以多个阶段对应一个阶段。
在离散制造的BOM中,物料的加工走向是固定的,也就是说BOM中的父子项是固定的,而在流程行业的配方中,物料的加工走向不能事先完全固定,有些物料可能要从后阶段向前阶段重新循环再加工。有的已经发生了质或量的变化,这种现象我们成为回流。
2、以设备管理为中心的流程行业产成品特点
从总体上讲,离散制造的最终产品是唯一的(也有等级之分),而在流程行业,生产的中间过程或最后阶段的产出可能有多个,我们称为联产品和副产品。精确地确定联产品或副产品的产出量是复杂的,如何做到准确、及时和事前计划这些产品的产出量和比例是流程行业生产计划管理中的一个难点。
而这些联产品或副产品生产后存储、运输、计量等都是需要一定特殊装置设备。有些产成品最后通过模具成型的,前面的生产流程以及物料配比都是相同的,但是最后成型的时候随模具不同而产出不同的产品。
流程行业产成品的特殊性还表现为:有些产品还有等级的区分;批号的记录;时效期的限制;浓度、发气量的不同;纯度的区别等等。这些产成品、联产品或副产品等级的区分有些是来自设备状态的控制,在不同的温度、压力控制下生产出不同的产品,所以流程行业的产品要考虑以设备管理为中心的产品方案。
3、以设备管理为中心的流程行业生产过程的特点
在流程行业,其生产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产出量、物料特性、甚至物料的加工路线都会受到原材料成分、人工操作技能、加工温度和压力、设备效率等因素的波动影响,并且具有不可预知性。也就是说物料配方和工艺参数的控制程度将影响产出率,相同的配方或原材料可以在设备、工艺不同控制下产出不同产量的产品,原材料消耗比例可变,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出一定的回收物和废料,生产计划很难做到事前准确及时地计划具体品种的产量和回收物和废料的比例。为此,流程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有很大弹性来处理实时跟踪、控制纠偏、动态调整等问题。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控制设备和跟踪调整状态对流程行业有重要的作用。
4、以设备管理为中心的流程行业计量转换的特点
流程型行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计量转换关系极为复杂,在物料的储运和加工过程中,即在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计量单位,而且要求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可以转换。如进货时用加仑,储存时用吨,出货时用桶,生产时用升,消耗时用盎司等等。每一批次物料的转换与物料的特性有关,转换率关系较为复杂。在这些计量转换过程中设备装置以及装置的计量准确性显的很重要,控制好这些设备装置关键点也就能控制好计量转换之间的关系。
5、以设备管理为中心的流程行业供应链的特点
流程型行业供应链特点为:原材料和产品通常是液体、气体、粉状等。因此,存储通常采用罐、箱、柜、桶等进行存储。并且多数存储的数量可以用能转变为电信号的传感器进行计量。流程行业的运输量和运输费用占有较大比重,而且运输的方式呈多样化(公路、铁路、水运),合理地安排商品的发运和装车,优化运输计划,同时加强货物的发运监控,也是流程行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流程行业的质量管理不仅是对原材料、产成品的质量检验,更重要的是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流程行业的工艺或环境影响到产品质量,需严格控制每个工艺步骤。重视过程质量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化验分析是防止生产中产生较多的等级品,甚至废品的重要的控制手段。另外,流程行业的质量标准和工艺有着严格的要求,国家有专门的法规对包装、标签、工艺、配方比例等进行严格的质量认证。
流程行业设备管理最重要的是设备的备品备件的供应管理,影响到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和生产是否正常运行,流程行业的设备自动化程度都非常高,大部分采用整套国外设备,备品备件的采购也有可能采用齐套采购的模式,即联系整套设备供应商从供应商那里提供备件,所以要求采购周期比较长,也要做好供应商和存货的对应关系。
6、以设备管理为中心的流程行业成本核算的特点
流程型行业的利润是来自物料不间断连续的生产过程。组织原料配方、生产过程、产成品(联产品、副产品)、计量转换等特点决定了成本核算的复杂性。硫酸厂、电化厂等流程行业都需要根据其产品的特殊性,制定特殊的成本核算方法。如有些产品需要换算成100%的浓度或者纯度来计算产量和标准成本;有些需要考虑联产品、副产品等;而有些原料的投入需要根据产品产量来计算原料投入量;有些管道中的产品或者其它不容易计量的物料,需要根据预先设定的比例来分摊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设备投资金额在固定资产中的比重高达80――90%以上,尽快收回固定资产投资将成为流程行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准确地了解各级能耗对象(部门、设备)的能耗(水、电、汽等)数据,这些基于设备管理的成本核算是流程行业十分重要的特点,也为对流程型行业加强能源管理,节约能源,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降低产品成本十分重要。
二、以设备管理为中心的流程行业生产管理关键点
对于离散制造企业而言,单台设备的故障和停机并不影响整个生产过程;但对连续性生产的流程行业来说,设备的故障和停机将会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
设备管理应做到保证设备和生产线的稳定运行和满负荷地生产,保障设备在生产期间完全正常运行,设备管理要求具有实时性。实时反映设备运行在流程型行业控制生产活动的主要影响点。
流程工业的产品比较固定,而且一生产就是十几年、几十年不变,而机械制造等行业的产品寿命相对要小得多。因此,体现在生产设备上,流程企业的设备是一条固定的生产线,设备投资比较大,工艺流程固定。生产能力有一定的限制,生产线上的设备维护特别重要,不能发生故障。只要一发生故障,就损失严重。
流程行业行业的生产过程的重要特征是:连续性和实时性。为此,流程行业的生产管理不仅仅是要求对生产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它还需要实时地采集以下数据以满足动态生产管理的需要。自动采集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达到分析、控制工艺参数,保证产品质量;自动采集车间和设备的水、电、汽等动力能源消耗,为成本核算提供基础数据;自动取得底层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状态数据,为预测性维护和预防性维修提供科学依据。所有ERP软件要和流程型行业的设备实施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无缝集成,采集实时信息管理系统将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实时数据上传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和控制一体化,以满足流程行业对生产管理实时控制的特殊需要。
设备物资的计划:技改项目设备采购:此类设备属于固定资产其投入的采购资金不计入生产成本。
备品备件的采购:此类物资属于机器设备在正常运转过程中所需的易耗品,当设备进行检修、维护时产生采购需求,其采购资金将计入产生成本。
设备检修:当按照设备处制订的年度检修计划提出对指定设备的检修请求时,设备处在对请求进行必要性确认后安排相应的资源对设备进行检修,并在检修完毕后对此次维修的费用进行统计。
设备运行、维护情况的统计:完成对所有设备的编码、并建立相应的设备文档后,需要全面的统计各设备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维护、检修情况,主要包括设备的停机时间、事故等级等,以报表的形式定期产生相关设备的统计报告与故障报告。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即从提交设备采购计划开始、直至设备到货验收、安装调试、日常运行、交接班设备状况、以及设备维修与设备润滑等过程均应有完整的记录和管理,同时还应准确记录设备的折旧、移装、封存等情况。
设备的周期标定管理,要求自动生成设备的维修计划和维护计划,以提醒设备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设备的维修、维护、润滑、点检等。
具有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的定期校验和标定检验提示功能,以保证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设备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要求对设备的预测性维护和预防性维修。由于ERP软件本身并不能提供设备运行的实时信息,所以流程行业要想真正做到对设备的实时动态管理,还必须结合实时信息管理系统。
流程工业企业采用大规模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技术成熟,控制生产的工艺条件的自动化设备比较成熟,例如,DCS、PlC,因此,生产过程多数是自动化,生产车间的人员主要是管理、监视和设备检修。通过建立在线设备诊断专家系统,提高在线设备的监测水平,保证设备按计划正常运行,通过设备维修系统,减少非计划检修,提高设备作业率和完好率,降低设备故障停机时间,降低维修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维修安全的目标;通过建立设备台账和设备履历档案管理,实现所有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的设备管理;通过设备实物管理系统,管理好设备资产。
流程式生产企业备件供应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单位时间缺货成本较高,这个特点决定了缺货备件的供应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然而,由于许多备件的消耗无法准确预测,备件管理常常困扰着企业的管理者。国外学者对备件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库存领域,但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单个流程式生产企业来说实际意义不大。此外,我国流程式生产企业的设备主要依靠进口、生产规模整体比较小。国外学者对备件物流的研究视角定位在供应商或制造商上,但作者在项目实践和调研中发现我国流程式生产企业普遍备件积压、报废问题惊人。因此,研究我国流程式生产企业的备件供应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关于备件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的基础上,从流程式生产企业的视角系统地研究了库存理论对备件管理的适应性,以及从备件物流发展趋势的组织视角研究了提高备件供应的运作效率。
三、以设备管理为中心的流程行业ERP选择
流程型行业在实施ERP前一定要搞清自身的需求,即要做好企业的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工作,以掌握企业对管理信息化的具体要求;要充分了解软件的功能和体现的管理思想能否满足企业特定的行业特点和个性化需求。企业只有十分清楚自身的需求,明确自身的实施目标,才能正确地选择适用于企业的ERP软件。这是企业实施ERP系统,选择ERP软件的基本原则,也是很多成功企业或是失败企业的经验教训。分析企业的需求首先应分析企业所属的行业特点,然后再是分析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并不一定是完全合理的,对于一些不合理的需求应该通过企业的业务流程整合来实现。当然,特定的软件也可能由于自身的原因,不一定能够全部满足企业的特殊需求,需要进行一定的补充开发,但企业一定要寻求最接近自己需求的ERP软件。
在软件的适应性与企业的个性化存在着非对立性的矛盾时,也可通过“双向位移”的方式来解决,即软件的功能向企业的管理流程位移;同时企业的管理流程向软件的功能位移,这是很多实施ERP企业一条有效的成功经验。
【正确认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意义】相关文章:
10.以生命的意义为题演讲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