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什么是基数和序数

什么是基数和序数

2024-09-18 07:35:5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yhkgh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什么是基数和序数,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什么是基数和序数,希望大家喜欢!

什么是基数和序数

篇1:什么是基数和序数

序数概念是建立在良序集概念之上的,而良序集又是偏序集、全序集的特殊情形。

两者区别

运算规则不同,这些是公理集论的`内容,序数的定义一下说不完,你得去看书。简单点说,序数是一种特殊的集,一个非零序数恰包含它前面所有的序数。

最小的序数是空集φ,也记为0。按上述递归定义,下一个序数就是{φ},记为1;再下一个就是{0,1},记为2;再下个就是{0,1,2},记为3;如此下去,先得到所有的有限序数------自然数。然后,按上述定义自然数集N也是序数,这是第一个无穷序数,集论中专用ω来记它。ω的下一个序数是ω+1,通俗地写作{0,1,2,…,ω}。

篇2:基数与序数幼儿园教案

活动目标:

1、在帮妈妈找纽扣的情境中,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尝试看标记图钉纽扣,感受数量的序列。

2、能够遵守操作规则,正确使用操作材料,清楚讲述操作过程与结果。

二、活动准备:

教学材料:妈妈图片一张标记等若干幼儿操作材料:无纽扣的服装人手一件,有红黄蓝绿颜色特征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纽扣若干,上面有4——8不等的纽孔,上面有标记的小筐人手一个、固体胶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活动,引发兴趣——妈妈做了许多的衣服,想开一个服装店,但是她一个人还来不及完成,想和你们合作完成,愿意吗?

(二)帮妈妈找纽扣(按两个特征标记分类)

1、巩固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

——先来找找看,妈妈做的衣服上面还缺什么?(纽扣)——真的,衣服上还没有纽扣呢!各种各样的纽扣混在一起,妈妈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出示红色和圆形标志):不过,妈妈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谁能看懂妈妈要找什么样的纽扣?红色的什么形状的纽扣?这个可以吗?为什么?

——小结:对!看到这两个标志就是要找红色的圆形的纽扣,两个特征要求都找对才能放进去。

2、第一次操作:按两个特征找纽扣。

——等会,请你先拿起你的小篮子仔细看看、轻轻说说“妈妈让你帮忙找怎样的纽扣?”然后轻轻再边找边说:“我找到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纽扣?”最后数一数你找到了几颗纽扣?(妈妈的年纪大了,声音太大了她会受不了,我们不要吵到妈妈哦!)——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孩子边操作边讲述。

——幼儿将小盆子拿好放到椅子下面,然后开始集中交流:你找到了几颗什么样的纽扣?怎样找才不会错不会遗漏?(仔细地看看……)个别关注:你找的是不是红色的三角形纽扣呀?看清楚颜色、形状,都一样才能放进自己小框。不要把别人的纽扣拿走哦!这是你要找的纽扣吗?)

(三)第二次操作:按量的多少进行正逆排序。

1、手口一致点数。

——咦!你们的纽扣上有什么?(圆点)——哎呀!看得真仔细,这圆点是纽扣穿线的洞洞,拿一颗出来数数上面有几个洞洞啊?

再数一数其他纽扣吧!

把洞洞最多的纽扣,找出来!拿最少的让我看看?

2、帮妈妈钉纽扣(正逆排序)。

——你们帮妈妈找到纽扣了,她可真高兴!愿意帮她把纽扣订到衣服上吗?从哪里开始钉?怎样订纽扣呢?妈妈说,这个问题有点难,只有听清楚、想明白的宝宝,才会知道。

篇3:中班数学教案:区分基数和序数

中班数学教案:区分基数和序数模板

活动目标:

1、区分基数和序数,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感知序数的方向性。

2、对序数和基数现象感兴趣,初步建立良好的秩序感。

活动准备:

1、有若干车厢的小火车背景图一幅,小动物图片,轻音乐。

2、幼儿操作纸、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数车厢(教师指导操作)“呜……一列长长的火车开来了,小朋友,谁来帮我数一数这辆火车一共有几节车厢?”(8节车厢用数字8表示)你是从哪里开始数的?(引导幼儿从火车头开始数起,并做好箭头标记)

2、数动物

“看小动物们都来车站集合,准备去春游啦!数一数站台上一共来了多少只小动物?”

“谁排第一?你是从哪里开始数的?”

3、乘火车

“这么多小动物要乘车,谁应该第一个上车?为什么?”(小猴排在第一个)“排在第一个的小猴子第一个上车,他说我的座位在从火车头开始数第四节车厢,谁来帮小猴子送到他的车厢里?”(送到后和小朋友一起检查有没有送对)“接下来轮到谁上车了?熊猫说我的座位在从前往后数第2节车厢,谁来帮熊猫送到他的车厢里?”

“轮到小猫上车了,小猫告诉我它的`座位在熊猫和小猴中间,谁知道它坐在第几节车厢?”

“现在火车上有几只小动物?他们分别坐在哪节车厢?”

4、小结:再次巩固序数和基数的不同。

二、幼儿自由操作

1、分散操作

“还有小动物也想赶快上车呢,请小朋友按照顺序帮所有的的小动物都送上车,帮他们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轻音乐)

2、集体检查

“现在所有的小动物都上车啦,我们来看一看小动物都坐在第几节车厢。”(引导幼儿运用语句:“xx动物坐在第x车厢”)“现在谁能说一说,第五节车厢坐了谁?(“x号车厢里坐着xx动物”)

3、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在哪个车厢,可以数一数,从火车头开始数,数到几,就是第几节车厢。

三、逛公园(操作游戏)

“小动物们都上车了,火车开动了,呜……咔嚓咔嚓,公园到了!春天的公园真美呀!美丽的花朵都开了,好漂亮呀!这里一共有几盆花?”(个别数、集体数)“小猴说我要买一点花打扮我的家,看看小猴伸出了几根手指?它要买几盆花?”

“小猴买了三盆美丽的花,他说我还要买1个水壶,我喜欢从箭头开始数第3个水壶,请小朋友帮小猴想买的水壶圈出来。”

“哎!小动物玩累了,他们来到了蛋糕店买甜甜圈和饮料,猜猜看小兔需要买些什么?”(5个甜甜圈和第5瓶饮料)“请小朋友帮小猴和小兔选出他们需要的东西,数第几个的时候一定要从箭头开始数起,数到几就是第几个。”

四、讲评操作部分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师幼共同验证,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

五、结束部分

小动物们春游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花朵,品尝到了美味的食物,现在他们要乘火车回家了,呜……呜……火车又要开动啦!(音乐响起,全体幼儿听音乐玩开火车出活动室。)

篇4:“基数和序数”的教学反思

“基数和序数”的教学反思

一、取材于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由老师出示学生所喜欢的许多玩具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生动而又自然;通过数一数娃娃排在第几个,猜一猜、算一算一共有几个玩具,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基数”与“序数”,感性而又亲切;通过一首儿歌—“数鸡鸭”,来巩固对算理的理解,形象且具实效;以“帮助班级美化环境—摆花盆、观看电影-发电影票”作为课后延伸,既获得实践又巩固了新知。整节课从引入到展开、到巩固,再到课外的.延伸,所有的素材均来源于实际的生活、取材于学生的身边,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数学与自然、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数”与“序数”的理解,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实践中学习,使学生乐学而又易学。

“基数”与“序数”是两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充分感知、理解这两个概念,既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这节课的难点。老师化抽象为形象,通过让学生观察投影,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排排队,等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基数”与“序数”,整个认识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手、脑和眼、耳、口等多种感官协同运动。这样做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变难学为易学、乐学。而课后的延伸——“摆花盆、发电影票”,不仅给学生创造了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巩固数学知识的机会,又在不经意间强化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老师的课中可以看到,只要我们平时注意多动动脑筋、多思考,那么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并“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其实也并不是一件什么难事。

篇5:基数与序数教学反思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并“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对于每一位数学教师来说,理解这一些并不难,但真正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却不是一件易事。

“基数”与“序数”是两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充分感知、理解这两个概念,既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这节课的难点。老师化抽象为形象,通过让学生观察投影,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排排队,等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基数”与“序数”,整个认识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手、脑和眼、耳、口等多种感官协同运动。 这样做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变难学为易学、乐学。而课后的延伸--“摆花盆、发电影票”,不仅给学生创造了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巩固数学知识的机会,又在不经意间强化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篇6:《基数和序数》的课后教学反思

《基数和序数》的课后教学反思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并“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对于每一位数学教师来说,理解这一些并不难,但真正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却不是一件易事。

一、取材于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由老师出示学生所喜欢的许多玩具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生动而又自然;通过数一数娃娃排在第几个,猜一猜、算一算一共有几个玩具,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基数”与“序数”,感性而又亲切;通过一首儿歌—“数鸡鸭”, 来巩固对算理的理解,形象且具实效;以“帮助班级美化环境—摆花盆、观看电影-发电影票”作为课后延伸,既获得实践又巩固了新知。整节课从引入到展开、到巩固,再到课外的延伸,所有的素材均于实际的生活、取材于学生的身边,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数学与自然、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数”与“序数”的理解,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实践中学习,使学生乐学而又易学。

“基数”与“序数”是两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充分感知、理解这两个概念,既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这节课的难点。老师化抽象为形象,通过让学生观察投影,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排排队,等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基数”与“序数”,整个认识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手、脑和眼、耳、口等多种感官协同运动。这样做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变难学为易学、乐学。而课后的延伸——“摆花盆、发电影票”,不仅给学生创造了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巩固数学知识的机会,又在不经意间强化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老师的课中可以看到,只要我们平时注意多动动脑筋、多思考,那么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并“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其实也并不是一件什么难事。

篇7:关于社保基数是如何确定的

每年的社保缴费基数都是根统计部门公布的职工平均工资联动的。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008元,20XX年调至3322元,20XX年为3726元,20XX年至4037元,20XX年为4201元。社保月缴费基数也相应每年的职工月平均工资进行调整。

这里,我们要提到一个概念:职工平均工资。职工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计算公式为: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根据现行统计制度,工资总额是本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不论是否计入成本,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均包括在内。需要提醒的是,工资总额统计的是个人税前工资,并且包括个人交纳的养老、医疗、住房等个人账户的基金,这与打到工资卡里的工资有一定的区别。

收入“中等”按去年月平工资缴费

根据市人力社保局确定缴费年度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工资基数:凡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的,其缴费工资基数确定为4201元;凡是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超过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其缴费工资基数为12603元,较之去年的12111元,提高了492元;凡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作为缴费基数的,其缴费工资基数为1680元,较之去年的1615元,提高了65元。

这意味着,月工资低于1680元的人员,将以1680元为基数缴纳养老保险;月收入高于12603元者,将以12603元为基数缴纳养老保险。而对于月收入在1680元―12603元之间的“中间层”职工来说,是按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如果

某人去年实际收入为月均5000元,那么他的社保月缴费基数同样为5000元。

养老保险农民工最低缴费基数1680元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农民工按照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确定缴费基数。其中,缴费基数上限按照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确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农民工缴费基数下限按照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确定,即1680元;参加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农民工缴费基数下限按照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确定,即2521元。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按照1%缴费的农民工,按照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确定缴费基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按照12%缴费的农村劳动力参照城镇职工标准进行缴费。

存档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确定

此外,个人委托存档的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月缴费金额为: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的,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840.2元、失业保险费50.41元。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的,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504.2元、失业保险费30.25元。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作为缴费基数的,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336元、失业保险费20.16元。

不享受医疗保险补贴个人委托存档的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医疗保险月缴费金额为:个人月缴费为205.88元,其中基本统筹191.17元、大额互助14.71元。享受医疗保险补贴人员:个人月缴费为29.42元,其中基本统筹14.71元、大额互助14.71元。

[关于社保基数是如何确定的]

篇8:医保缴费基数是几多

综合医疗保险参保人,均匀人为尺度调解为4918元后,从业住民的综合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下限”为2950 .8元,较原本的2757元上涨了193 .8元。而缴费“上限”则调解为14754元。

深户本身购置综合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不得低于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均匀人为的40%,即1967.2元。

(综合医保缴费计较法例:以本人月人为总额为缴费基数,月人为总额高出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均匀人为300%的,按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均匀人为的300%为缴费基数,月人为总额低于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均匀人为60%的,按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均匀人为60%为缴费基数。)

住院医疗保险(含少儿医保、大门生医保)的缴费基数同一调解为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均匀人为4918元。

响应的,7月1日起,参保人小我私人账户蕴蓄额到达4918元的(原为4595元),其高出部门才可用于付出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自付的根基医疗用度、处所增补医疗用度,或在定点零售药店购置根基医疗保险药品目次和处所增补医疗保险药品目次范畴内的非处方药品用度,也可用于付出康健体检、提防接种用度和其已介入少年儿童住院及大病门诊医疗保险的后世的门诊医疗用度。

[医保缴费基数是几多]

篇9: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大雁往北飞(区分基数与序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自然数中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方位感知序数,初步感知序数的可变性。

活动准备:大雁卡片,教学动画,幼儿操作色卡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

1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丢沙包的游戏。

游戏玩法:

教师将事先在地上画好方格,让幼儿将沙包投在任意方格内,再说一说沙包的具体位置。

2 教师出示故事动画,看完动画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大雁在什么季节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南方飞回了北方?”

“一共飞回了几只大雁?第十只大雁说了什么?”

二,集体活动:

教师出示10只大雁的卡片,引导幼儿辨别基数与序数。

教师:“今天大雁也到我们班做客了!”

1教师引导幼儿从左边开始辨别序数。

教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从左边开始数第三只大雁是哪一只?”

“第四只大雁是哪一只,请小朋友们指出来。”

2.教师引导幼儿从右边开始辨别序数。

教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从右边开始数第八只大雁是哪一只?”

“第六只大雁是哪一只。”

3.教师引导幼儿感知基数与序数的不同。

教师:请小朋友拿第五只大雁给老师,

请小朋友拿五只大雁给老师

请小朋友说一说,五只和第五只一样吗?五只多,还是第五只多?

4.教师引导幼儿排队当大雁宝宝,教师是大雁妈妈,请大雁宝宝听妈妈的口令找妈妈。妈妈随机请幼儿找妈妈,并区分序数和基数。

三.操作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将色卡进行纵向排列,并说一说有几张色卡,从上或者从下数各种颜色的分别是排在第几。

课后反思:

首先是通过“投沙包”的游戏导入活动,初步让幼儿产生对序数的兴趣。我请了两组幼儿投掷沙包,第一组幼儿听清了我的要求,第二组幼儿在玩游戏之前我没有再强调游戏要求。以至于幼儿没有将沙包投到方格里,这就需要老师要为每一组幼儿说清玩法,以更好的使幼儿配合老师的课堂效率。

中班的幼儿对于左和右的方位感还不是很明确,这就需要老师在引导幼儿区分左右时要以幼儿为主。在这方面我疏忽了孩子的认知能力。以至于在后面的环节中寻找序数时幼儿把左右混淆了,在处理细节中我作的还不是很完善。

还有在幼儿感知基数与序数时幼儿对“5个”和“第5个”谁多谁少分不清,我就设计了大雁宝宝找妈妈的游戏环节。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序数和基数的不同,直观又简单的方法让幼儿明白了是序数多还是基数多的道理,使目标也达到了。

感谢这次学习的机会,我深刻的体会到数学课的细节很重要,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要准确到位。在今后的课堂学习中我会贯彻《纲要》,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什么是基数和序数】相关文章:

1.认识序数数学教案

2.宁波社保基数

3.有序数对说课稿

4.小班教案《认识序数》

5.《有序数对》说课稿

6.济宁市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7.广东佛山社保基数

8.认识序数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9.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序数幼儿园中班教案

10.广州社保缴费基数标准

下载word文档
《什么是基数和序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