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干部下基层民情的日记

干部下基层民情的日记

2024-06-21 07:48: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Huangerche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干部下基层民情的日记,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干部下基层民情的日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干部下基层民情的日记

篇1:干部下基层民情日记

1月15日,星期二。

近期多次接访都有石槽集乡龚寨行政村群众反映该村村干部的问题,为彻底摸清情况、解决问题,今天我到该村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呼声。

村民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村党支部书记勾结黑恶势力打人;二是村干部垄断工程;三是公用用地补偿款发放不及时、不透明;四是行政村账目混乱,公开不到位;五是村干部未经选举产生。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方案后经集体研究形成如下意见:一是成立工作组进驻该村协调工作。二是石槽集乡党委立即召开会议研究派驻该村第一书记人选,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暂停工作,配合调查。三是工作组必须限时办结,并按法定程序移交公安、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办理。

群众的事无小事,解决群众问题需要各级干部沉下身子、下到基层才能了解事情真相,只有群众满意才是我们做领导干部的工作目的。

1月30日,星期三。

今天到联系点商水县姚集乡大李庄村,与干部群众座谈,并看望困难户。

大李庄行政村辖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200多口人,2280多亩耕地,有党员32人、五保户23户、低保户79户、困难户69户,其中特困户3户。该村以农业种植为主,有几家板材加工企业,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该村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能引进些项目,使村民致富的路子更广一些。

当日,我们对3户困难群众进行了慰问。针对该村存在的问题,将向局里作专题汇报研究,拿出一套帮扶方案,不走过场,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通过与该村干部群众座谈、到几户特困户家中走访慰问,使我感到当前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基础还很薄弱,一些群众还很贫穷,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必须加大力度落实。同时,应当出台更多惠民政策和社会保障措施,切实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困境。

4月26日,星期五。

今天我再次到秣陵镇西陈行政村走访,主要是看看西陈村文化广场建设情况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了解群众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前期工作,西陈村文化广场建设已经结束,新安装篮球架2个、乒乓球台2个,添置图书500册。当看到部分群众或在广场上打球锻炼身体、或在图书馆内看书、或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深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农民素质和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性。

针对西陈村从事建筑行业的传统,我与村“三委”干部酝酿,提出“成立协会、能人带动、规范发展、共同致富”的思路;针对西陈村群众民间文艺活跃的特点,要求有关部门加大文化资金、器材等投入力度,深入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通过此次调研,我深切感受到干部下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了解群众所需,才能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用实际行动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感受温暖,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篇2:干部下基层民情日记精选

1月15日,星期二。

近期多次接访都有石槽集乡龚寨行政村群众反映该村村干部的问题,为彻底摸清情况、解决问题,今天我到该村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呼声。

村民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村党支部书记勾结黑恶势力打人;二是村干部垄断工程;三是公用用地补偿款发放不及时、不透明;四是行政村账目混乱,公开不到位;五是村干部未经选举产生。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方案后经集体研究形成如下意见:一是成立工作组进驻该村协调工作。二是石槽集乡党委立即召开会议研究派驻该村第一书记人选,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暂停工作,配合调查。三是工作组必须限时办结,并按法定程序移交公安、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办理。

群众的事无小事,解决群众问题需要各级干部沉下身子、下到基层才能了解事情真相,只有群众满意才是我们做领导干部的工作目的。

篇3:干部下基层民情日记精选

1月30日,星期三。

今天到联系点商水县姚集乡大李庄村,与干部群众座谈,并看望困难户。

大李庄行政村辖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200多口人,2280多亩耕地,有党员32人、五保户23户、低保户79户、困难户69户,其中特困户3户。该村以农业种植为主,有几家板材加工企业,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该村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能引进些项目,使村民致富的路子更广一些。

当日,我们对3户困难群众进行了慰问。针对该村存在的问题,将向局里作专题汇报研究,拿出一套帮扶方案,不走过场,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通过与该村干部群众座谈、到几户特困户家中走访慰问,使我感到当前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基础还很薄弱,一些群众还很贫穷,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必须加大力度落实。同时,应当出台更多惠民政策和社会保障措施,切实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困境。

篇4:干部下基层民情日记

3月29日,周四,晴

上午厅(委)中心学习组举行集中学习研讨会,霍健康厅长总结了今年第一季度的成绩,安排了第二季度的重点工作,强调要按照省委的要求,继续做好“四帮四促”等活动。

按照厅(委)安排,去年“四帮四促”活动,我重点帮扶黔南州独山县。自去年4月活动启动以来,先后到独山县3次,停留10余天,深入教育一线,调查了解情况,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部分问题。一是督促配合县教育局,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按时保质完成省“十大民生工程”中300所公办乡镇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独山县3所幼儿园如期建成,并于9月顺利招生。二是推动独山县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搬迁。县委县政府划拨了百余亩土地,拟采用BT模式融资上亿元,引进沿海大型企业与学校合作,打造新的独山职校,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帮助独山县提前1年完成“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工作考核验收”,使独山成为全省惟一一个主动要求提前验收并顺利通过的县。

今年,厅(委)安排我继续帮扶独山县。现在已是季末,争取月底下去一趟,了解基层困难,帮助解决问题。

3月30日,周五,阴

明天拟去独山县开展“四帮四促”活动,今天作了四项准备。

一是学习相关精神。霍健康厅长近期要求学习省委栗战书书记的文章《群众工作九法》,作为深入基层,做好群众工作的指导。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只有心里装着群众,遇事想着群众,服务为了群众,办事方便群众,才能践行宗旨,服务为民。同时,学习了长顺县敦操乡“背篼干部”的“背篼精神”,要以“背篼干部”为榜样,学习他们“扎根基层、为民服务,背来民心、背走贫困”的“背篼精神”。

二是准备学习资料。到相关处室收集《厅(委)工作要点(60条)》等学习宣传资料60册,拟到独山与教育系统干部共同学习国发[]2号文件、“十二五”时期贵州教育发展“12345”主要工作思路、贵州教育精神、贵州教师誓词等内容。

三是对接建设项目。到厅项目办了解独山县在建项目情况和今年待批项目情况。去年获批的“4+2项目”中,独山职中、独山民中、独山职校、独山特校等建设项目要于今明两年完工,明天下去要到实地去检查工程进度。电话联系独山县教育局,请县局将今年申报待批的建设项目资料传来,好与厅项目办对接,掌握了解情况。

四是复核业务工作。认真复核独山县“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填报情况,发现个别问题。明天到县里要向县教育局通报,提醒重视,最好能够现场指导业务人员如何做好该项业务工作。

省委要求,下基层要轻车简从,节约经费,决定乘火车去独山。

篇5:干部下基层民情的日记

1月15日,星期二。

近期多次接访都有石槽集乡龚寨行政村群众反映该村村干部的问题,为彻底摸清情况、解决问题,今天我到该村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呼声。 村民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村党支部书记勾结黑恶势力打人;二是村干部垄断工程;三是公用用地补偿款发放不及时、不透明;四是行政村账目混乱,公开不到位;五是村干部未经选举产生。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方案后经集体研究形成如下意见:一是成立工作组进驻该村协调工作。二是石槽集乡党委立即召开会议研究派驻该村第一书记人选,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暂停工作,配合调查。三是工作组必须限时办结,并按法定程序移交公安、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办理。 群众的事无小事,解决群众问题需要各级干部沉下身子、下到基层才能了解事情真相,只有群众满意才是我们做领导干部的工作目的。

1月30日,星期三。

今天到联系点商水县姚集乡大李庄村,与干部群众座谈,并看望困难户。 大李庄行政村辖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200多口人,2280多亩耕地,有党员32人、五保户23户、低保户79户、困难户69户,其中特困户3户。该村以农业种植为主,有几家板材加工企业,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该村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能引进些项目,使村民致富的路子更广一些。

当日,我们对3户困难群众进行了慰问。针对该村存在的问题,将向局里作专题汇报研究,拿出一套帮扶方案,不走过场,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通过与该村干部群众座谈、到几户特困户家中走访慰问,使我感到当前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基础还很薄弱,一些群众还很贫穷,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必须加大力度落实。同时,应当出台更多惠民政策和社会保障措施,切实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困境。

[]

篇6:组工干部下基层民情日记

为了积极参与“全省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月”活动,今天,部机关组织干职工到仙溪镇山樟村开展下基层活动,每人联系一户特困群众开展“一+一”结对帮扶。

早晨6:30半起床,阴沉的天空下着淅沥的小雨,吃过早餐,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山樟村的地界。刚到村口,坑洼泥泞的简易乡村公路就给我们来了一个“下马威”,我们乘坐的中巴车的速度一下子从80码减到了20码,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摇醒了熟睡的同志,摇歪了端坐的我。车窗外一晃而过的落后基础设施、几座破烂的小木屋、还有车下高低不平的泥巴路,让我的心就象这阴沉的天气,霎时变得有点沉重。

然而,对于我这样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人来说,远离了喧嚣、拥挤、散发着钢筋水泥混凝土气味的城镇,来到这大山深处的小山村,还是有些许激动,无论是山上、田间精心劳作的农民,还是山间别致的农家小屋,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亲切;无论是带有泥土和农家气味的清新空气,还是萦绕在耳边的鸡叫和狗鸣,也给我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山樟村地处仙溪镇的南部,由原来的山樟、山茶和山江三村合一为山樟村,有600多户, 2000多人,2008年全村人平纯收入只有800多元,全村人平负债120元,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小山村。

我们的到来,打破了山村的宁静,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早已等候多时的村支书率领一帮群众拉起了大红横幅了,放起了鞭炮,打好了香喷喷的擂茶,有几位村民还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握着村民们一双双粗糙的手、望着他们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我从中读懂了他们对脱贫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时候,我真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哪怕是一点点。这个时候,对于一向将功名利禄看得非常淡泊的我,竟然也有了一点非份之想:如果我是一名大领导多好,就可以大笔一挥,改变整个村的面貌;如果我是一名富翁多好,就可以给他们每个人一些钱,让他们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但我既不是领导也不是富翁,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我唯有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工作,来抚慰我那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

经过简短的见面仪式,我们部机关19人都找到了自己结对帮扶的对象,大多数的对象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家庭,他们或因病致穷,或因经营失误而致穷,或因子女赡养不起而自己又年老丧失劳动力而致穷……

和我结对的是一位75岁高龄的老人,叫周在山,支气管炎、肾结石、胃病......,一身的病,特别是内风湿性关节炎,使手和脚都变了型,平时靠一双拐杖行走,发病时几个月起不了床,靠药维持生命,每月的医药费至少在一百块钱以上,老伴一年喂一只猪,平时种点花生、黄豆卖掉做医药费。老婆蒋淑娥,74岁,身体也不好,是一个典型的因病致穷户。家中二间半房,儿女倒是有四个,但都比较困难,仅仅能勉强保证两个老人有饭呷。

在和周老的交谈中,我发现他还是一个比较乐观的老头,他对自己的态度是在世一天就过好每一天;他对家庭的态度是尽量帮老伴减少一点负担;他对儿女的态度是希望他们过得比自己要好;他对村上的态度是渴望通过建设扶贫尽快改变面貌;他对党和政府的态度是自己还不村上最穷的,不增加麻烦,能关照一点就关照一点......。

多朴实的话语,多好的老人,和周老交谈的二个多小时我除了同情更多的是感动,为他的为人,为他的乐观,为他的那股人穷志不穷的志气。

当我离开周老家的时候,正好碰上他女儿一家提着棕子回来陪老人过节,在得知我的来意后,她向我保证:王主任,你和我爹结成了对子,请放心,我们会照顾好他老人家的。

看着周老一家团聚的喜悦,看着周老抱着小外孙高兴的神情,我的心情也由同情变成了羡慕。是啊,这就是我们农村老人的典型代表,有病自己诊,有困难自己克服,一家团聚,一家安康,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我想,这也就是“吃得亏,霸得蛮”的梅山文化的具体内涵吧。

这次的下基层活动,对于我这样一名在机关工作的干部来说,与其说是来搞民情调查的,还不如说是来受教育的。这次下基层活动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农民是纯朴的,但他们生活的条件是艰苦的,建设扶贫、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作为机关干部,不要忘了本,忘了我们的衣食父母,忘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要多下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和他们交朋友;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要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

初夏齐进山樟村,组工干部下基层。调查民情谋发展,结对帮扶显真情。当我们离开山樟村的时候,淅沥的小雨已经停止,太阳透过阴云将几缕金色的阳光洒向大地……

【干部下基层民情的日记】相关文章:

1.下基层民情日记

2.挂职干部民情日记两篇

3.社区干部民情日记范文

4.乡镇人社干部民情日记

5.干部下基层活动总结

6.社区民情日记

7.民情日记心得体会

8.民情日记600字

9.小学教师民情日记

10.干部下基层动员会上的讲话

下载word文档
《干部下基层民情的日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