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山水的危机阅读答案

山水的危机阅读答案

2024-06-02 07:40: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偶与仔”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山水的危机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山水的危机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水的危机阅读答案

篇1:山水的危机阅读答案

山水的危机阅读答案

山水画家所欲完成的自然是造化世界,不是由各种绘画图式构成的山川。中国画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但是“师法造化”与培根的“阅读大自然之书”全然不同,造化并非一山一水,亦非万物之集合。造化是大衍运行、生成化育,是创造和变化。造化有道却无定法,师法造化就是得万物生成变化之机枢,所以中国文人画家与世界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关系不是模仿,而是起兴。起兴是在时机之中由一物一景引发的感怀兴致,世界与人的共在关系由此情激荡而出。所以此时所说的世界,既非寻常实证科学家所欲观察的自然世界,亦非知识论者所谓的认知对象,而是“造化”,是浑然天地,当是时,万物皆备于我而有我在焉。山水者,本是天地之假名,山水画或者更宽广的山水艺术,承栽的是我们的世界经验,用古人的话说——自有沟通天地之工。这是一门最能够体现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艺术。在现代性的进程中,无论从视觉上还是思想上说,文人所表述的山水世界已经被彻底扰乱以至于粉碎了。山水画成为一种特定的题材,一种风格

样式,一种艺术史上的现成品,因而它也就彻底丧失了其“世界观意义”。在这种境遇中,山水画早已经被抛掷到一种不及物状态,深深地陷入其表述与本体的危机。

山水画是一种回忆,作画是回忆,观画也是回忆,一种使回忆可视化,另外一种则令回忆现实化;前者将造化拢聚于图画,后者却沿着图画回返造化。古人观画,画卷是追想山水之中介,后人观画,则是以真山水之经验为中介以求对画意之了然。而今日艺术家,则无时不以艺术创作自律,动辄以笔墨技巧与视觉冲击自诩,距山水之道远矣。

山水,是一门世界观的艺术,它能够发显造化之秘,皆因其终极原则是“道法自然”。道以自然为法,“法”就超出了西方自然法语境中的最根本之契约,也超出了法令、制度之范畴。“法”之为法,通达于自然。“自然之法”恰是中国山水经验之精神所系。山水画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此“造化”绝非一山一水,而是生成变化;此“心源”也绝非主体的精神,是天地之心。天地不仁,天地本无心,画者欲取造化之无尽藏,继而为“天地立心”。这正是中国山水画之“不二心法”。明清以来,画者自囚于书斋之内,流连于古人之法,此自然心法寥落已久,此不惟画者之疾,亦为思者之憾。

近世之“山水危机”绝不只是山水画的危机。在百年后看来,山水之危机实是中国现代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不仅意味着传统自然观的失落,也意味着历史观的破碎。在二十世纪的山水画面上所呈现的是文明冲突中山河的破碎与扰乱,是一个符号与意象的乱世。

山水经验与我们的感受力虽然已日渐衰微,却并非不可挽回。要在当下重新点亮山水之世界经验,并非于滔滔逝水中寻找记忆的刻度,我们得在当下的处境中重新学习,重新发掘,在与现成经验的斗争中重新发现。

(摘编自高士明《山水的危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要“师法造化”,但与培根的“阅读大自然之书”完全不同,这里的造化指的是创造和变化,而不是一山一水和万物之集合。

B、中国文人画家在创作中与世界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关系是起兴,因为造化有道却没有定法,师法造化就是求得万物生成变化的关键。

C、中国文人画家眼中的世界不是寻常实证科学家所欲观察的自然世界,也不是知识论者所谓的认知对象,而是“造化”,是浑然天地。

D、山水画或者更宽广的山水艺术,是沟通天地的技艺,承载的是我们的世界经验,是最能够体现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艺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山水画和观山水画都是一种回忆。前者使回忆可视化,将造化拢聚于图画;后者令回忆现实化,沿着图画回返造化。

B、古人观画,中介是画卷和真山水的.经验;今日艺术家则以艺术创作自律,以笔墨技巧与视觉冲击自夸,远离山水之道。

C、“自然之法”恰是中国山水经验之精神所系。中国山水画家所想完成的不是由各种绘画图式构成的山川,而是造化世界。

D、山水遵循的终极原则“道法自然”中的“法”,超出了西方自然法语境中的最根本之契约和法令、制度的范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性的进程中,山水画彻底丧失了其“世界观意义”,因而山水画成为一种特定的题材,一种风格样式,一种艺术史上的现成品。

B、取造化的宝藏为“天地立心”是中国山水画唯一法则,而明清以来的山水画家,自闭于书斋,流连于古人之法,这是画家的大忌。

C、要挽救山水危机,重新使山水的经验闪光,不是从传统中去挖掘经验,而是在当下的处境中重新学习,重新发掘,重新发现。

D、近世之“山水危机”意味着传统自然观的失落和历史观的破碎,二十世纪的山水画呈现出文明冲突中山河的破碎与扰乱就是例证。

参考答案

1. C(“中国文人画家眼中的世界”表述不严密,应是“中国文人画家在创作中,起兴时的世界”)

2. B("占一人观画,中介是画卷和真山水的经验”理解错误,以真山水的经验为中介的应是“后人”,即现代人)

3. A(因果关系颠倒)

篇2:危机阅读及答案解析

危机阅读及答案解析

①宁静的小区道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可谁也没有想到,平时停得好好的车,竟惨遭毒手,被利器划得伤痕累累。粗略估计,仅修理这些划痕,就需要四五万元。车主们都愤怒了,有人报了警,他们发誓要揪出恶意划车的人,重加惩罚。

②小区的监控被调了出来。从监控录像上可以看出,是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干的。大一点的像个小学生,脚下还踩着滑板,小的估计才上幼儿园。他们一路走,一路划。这是谁家的孩子?胆子也太大了!太没教养了!但监控看不太清,没人能认出这两个孩子。

③警方开始调查。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都报道了这件事。第二天下午,一位妇女给派出所打电话,说划伤汽车的是她的孩子。

④她也住在那个小区。她是第二天才从网上看到了小区车辆被划伤的帖子的。帖子中描述的两个孩子,大的很像她的孩子,小的应该是她同学的孩子。当时,两个孩子下楼去玩。时间、地点、两个孩子的特征都吻合。她也去过小区物业处,调看了监控录像,果然是她的孩子。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冷静下来后,她是这样处理的——

⑤给派出所打电话,毫不犹豫地告诉民警:“车是我的孩子划的,我们将承担全部责任。”

⑥晚上,儿子放学回家。她问儿子:“是不是你干的?”儿子低头不说话。她对儿子说:“你是男子汉,是你做的,就要敢于承认。”儿子承认是他干的。她又问他:“如果你的折叠车被人划伤了,你心不心疼?”儿子说:“心疼。”她说:“你的折叠车几百元就可以买到,而人家的车,一二十万,有的甚至上百万,你说人家会不会心疼?”儿子说:“妈妈,我错了!”

⑦她打印了一份致歉信,向所有车被划伤的车主表达歉意,并表示承担全部责任和修理费用。她复印了几十份致歉信,和孩子一起把它们张贴在小区所有的出入口和楼梯口。

⑧她联系了一家信誉很好的汽车修理厂,负责修理所有被孩子划伤的汽车。

⑨儿子在课余折叠了很多纸船,上面都醒目地写着“对不起”三个大字,他要将这些船作为礼物,送给车主们。第二天、第三天,连续两个晚上,等儿子做完作业,她领着孩子,挨家挨户登门道歉。她要求,门铃都由儿子自己来摁。每到一家,孩子一进门就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划车的后果这么严重,请你们原谅我。”车主们笑着接受了孩子的纸船和道歉。

⑩一场危机,被这位母亲成功地化解了。(选自《读者》第9期,有删改)

1.概括相关情节,填写在空格内(字数与所给空格数相同)。

2.小说题为“危机”,根据全文内容分析:这位母亲面临的“危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录文中与划线句内容相照应的一句话,并简析这两句话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育需要智慧。“母亲”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有益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发表你的见解。(80—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示例:“处理”,教子认错、贴致歉信、领儿道歉

2.示例:这位母亲面临的“危机”一是车主们因车被划伤而愤怒(地要重惩划车人),二是自己孩子犯了错却不能认识这是犯错。

3.与划线句相照应的一句话是“车主们笑着接受了孩子的纸船和道歉”。这两句话对表现主题的作用是:车主们一“怒”一“笑”,前后照应,形成对比,表明划车事件因得到赔偿和孩子认错而圆满解决,侧面烘托母亲对危机处理的智慧。

4.示例一:母亲以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为前提教育孩子。孩子犯了错,她没有雷霆大怒,没有严厉呵斥,没有粗暴指责,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切身感受到错误的严重性,心灵上也没有留下阴影。

示例二:母亲能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懂得承担责任。“但监控看不太清,没人能认出这两个孩子”,表明她本可以逃避责任,但她主动担当,给孩子树立了勇于承担责任的好榜样,引导孩子的心灵趋向纯真。

示例三:母亲让孩子亲身体验改正错误的感受。她让孩子亲手做认错的事,亲口说道歉的话,这是让儿子能正视自己的错误,懂得知错即改就能获得别人的谅解的道理,教育孩子不逃避责任,学会担当。

示例四:母亲采用符合儿童心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她以儿子的折叠车和人家的私家车比较,让孩子设身处地地认识错误;有些父母信奉“打骂出孝子”,用责罚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目的,还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或逆反心理。

篇3:《山水贵州》阅读答案

《山水贵州》阅读答案

①贵州简称“黔”或“贵”,位于我国西南部。贵州地貌属于高原山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山,是贵州刚毅的轮廓;水,是贵州温柔的肌肤。

②贵州的山,不仅多,而且奇。境内山脉众多,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斜贯北境,中南部苗岭横亘,东部武陵山巍峨屹立,西部乌蒙山高耸入云。

③在层峦叠嶂间,遍布着喀斯特溶洞,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据统计,贵州的喀斯特地貌面积达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因此,贵州又有“喀斯特王国”之称。

④ 贵州的水依附于山,资源丰富。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苗岭以北属长江流域,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潕阳河、锦江等。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

⑤贵州多数河流的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中游河谷束放相间,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据统计,贵州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占全国总量的4.4%,特别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⑥ 贵州山水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使整个贵州组成了一个迷人的“天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奇丽多姿。荔波喀斯特水上森林和赤水丹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闻名世界的黄果树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璨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本文略有删改)

1.认真阅读本文后,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下面表格内A、B、C、D、E、F、G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7分)

标题

说明文的类型

说明文的结构

文章段落

说明对象及特征

画线句的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

A(按说明对象划分)

B

段①

G

C

段②

D

段③

段④

E

段⑤

总写

段⑥

山水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F

2.贵州山水美不胜收,人文风情绚丽多彩。请你主要运用说明或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一段介绍贵州人文风情的文字。(可从历史、习俗、建筑、服饰等一个或多个角度写。字数:120字左右)(5分)

答:

参考答案:

1.(7分)A.事物性说明文B.总写C.分写D.贵州山多而奇E.贵州的水依附于山,资源丰富。F.打比方G.逻辑顺序

2. (5分)参考示例: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贵州除汉族外,还居住着48个民族,各族人民能歌善舞、粗犷豪放、热情好客,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醉美的茅台酒令人心醉,每年的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达到1000多个。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成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侗家鼓楼和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石头寨;精湛的银饰花带、绮丽的挑花蜡染、多彩的民族服装;八音坐唱、侗族大歌、傩戏歌舞、芦笙铜鼓;壮观的斗牛大赛,惊险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啧啧称赞,心仪不已。(可从面或点上着笔,但内容要写贵州的,要以描写或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要注意字数的规定)

篇4:危机的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危机

孙道荣

①宁静的小区道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可谁也没有想到,平时停得好好的车,竟惨遭毒手,被利器划得伤痕累累。粗略估计,仅修理这些划痕,就需要四五万元。车主们都愤怒了,有人报了警,他们发誓要揪出恶意划车的人,重加惩罚。

②小区的监控被调了出来。从监控录像上可以看出,是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干的。大一点的像个小学生,脚下还踩着滑板,小的估计才上幼儿园。他们一路走,一路划。这是谁家的孩子?胆子也太大了!太没教养了!但监控看不太清,没人能认出这两个孩子。

③警方开始调查。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都报道了这件事。第二天下午,一位妇女给派出所打电话,说划伤汽车的是她的孩子。

④她也住在那个小区。她是第二天才从网上看到了小区车辆被划伤的帖子的。帖子中描述的两个孩子,大的很像她的孩子,小的应该是她同学的孩子。当时,两个孩子下楼去玩。时间、地点、两个孩子的特征都吻合。她也去过小区物业处,调看了监控录像,果然是她的孩子。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冷静下来后,她是这样处理的

⑤给派出所打电话,毫不犹豫地告诉民警:车是我的孩子划的,我们将承担全部责任。

⑥晚上,儿子放学回家。她问儿子:是不是你干的?儿子低头不说话。她对儿子说:你是男子汉,是你做的,就要敢于承认。儿子承认是他干的。她又问他:如果你的折叠车被人划伤了,你心不心疼?儿子说:心疼。她说:你的折叠车几百元就可以买到,而人家的车,一二十万,有的甚至上百万,你说人家会不会心疼?儿子说:妈妈,我错了!

⑦她打印了一份致歉信,向所有车被划伤的车主表达歉意,并表示承担全部责任和修理费用。她复印了几十份致歉信,和孩子一起把它们张贴在小区所有的出入口和楼梯口。

⑧她联系了一家信誉很好的汽车修理厂,负责修理所有被孩子划伤的汽车。

⑨儿子在课余折叠了很多纸船,上面都醒目地写着对不起三个大字,他要将这些船作为礼物,送给车主们。第二天、第三天,连续两个晚上,等儿子做完作业,她领着孩子,挨家挨户登门道歉。她要求,门铃都由儿子自己来摁。每到一家,孩子一进门就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划车的.后果这么严重,请你们原谅我。车主们笑着接受了孩子的纸船和道歉。

⑩一场危机,被这位母亲成功地化解了。

篇5:危机的阅读理解答案

1.概括相关情节,填写在空格内(字数与所给空格数相同)。2.小说题为危机,根据全文内容分析:这位母亲面临的危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录文中与划线句内容相照应的一句话,并简析这两句话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育需要智慧。母亲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有益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发表你的见解。(80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危机的阅读理解答案

1.示例:处理,教子认错、贴致歉信、领儿道歉

2.示例:这位母亲面临的危机一是车主们因车被划伤而愤怒(地要重惩划车人),二是自己孩子犯了错却不能认识这是犯错。

3.与划线句相照应的一句话是车主们笑着接受了孩子的纸船和道歉。这两句话对表现主题的作用是:车主们一怒一笑,前后照应,形成对比,表明划车事件因得到赔偿和孩子认错而圆满解决,侧面烘托母亲对危机处理的智慧。

4.示例一:母亲以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为前提教育孩子。孩子犯了错,她没有雷霆大怒,没有严厉呵斥,没有粗暴指责,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切身感受到错误的严重性,心灵上也没有留下阴影。

示例二:母亲能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懂得承担责任。但监控看不太清,没人能认出这两个孩子,表明她本可以逃避责任,但她主动担当,给孩子树立了勇于承担责任的好榜样,引导孩子的心灵趋向纯真。

示例三:母亲让孩子亲身体验改正错误的感受。她让孩子亲手做认错的事,亲口说道歉的话,这是让儿子能正视自己的错误,懂得知错即改就能获得别人的谅解的道理,教育孩子不逃避责任,学会担当。

示例四:母亲采用符合儿童心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她以儿子的折叠车和人家的私家车比较,让孩子设身处地地认识错误;有些父母信奉打骂出孝子,用责罚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目的,还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或逆反心理。

篇7:《书籍面临着危机》阅读答案

《书籍面临着危机》阅读答案

书籍面临着危机。据估计,美国各图书馆中有近二分之一图书的纸张已严重老化。美国国会图书馆普通类和法律类的1200万卷藏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书籍已脆到不能翻阅。1850年后出版的书籍,平均保存寿命为50至1,有些书籍只能保存25年便化为尘土。已经查明造成这一恶果的主要原因并非时间,而在于现代造纸过程中所添加的化学物质。

当今,造纸主要取自木质原料,要使木块分解成纤浆,再将其漂白、浓缩,必须添加一些酸性剂。这种酸性剂残留在纸张上,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起着“焚书”的作用。目前虽已生产出一些无酸纸,但由于产量低、价格贵,经济上并不可取。

电子存储技术的`问世和化学技术的革新给人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途径。美国国会图书馆已研制出一种“抗酸化”流程,将书籍放在真空室进行千燥处理后,再将该室充以汽化乙锌,这样处理4至5天,书籍的保存寿命便可从100年延长到500至600年。

电子存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一个数字激光存储器可存储相当于两万页的文字内容。这在经济上远较微缩胶卷合算,而且使用也较灵便。一旦读者需要时则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阅读。人们相信,随着技术geming的发展,更加合理的保护书籍的新途径一定会找到。

16.书籍面临着什么危机?(从第一段中找出恰当词语,回答不起过8个字)(1分)

17.本文介绍了哪两项保护书籍的新技术?这两项新技术分别有什么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划线的语句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19.“据估计,美国各图书馆中有近二分之一图书的纸张已严重老化”中“近”是否能去掉,为什么?(2分)

答:

参考答案:

16、纸张严重老化(或书籍化为尘土等,意思相符,不超过字数即可)。

17、①电子存储技术;②“抗酸化”流程。电子存储技术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 “抗酸化”流程可延长书籍的保存寿命。

18、举例子、列数字。具体说明图书纸张老化的严重程度。

19、不能去掉,因为“近”说明不到二分之一,如果去掉就不符合事实。

篇8:《饮用水安全危机》阅读答案

《饮用水安全危机》阅读答案

生活饮用水,作为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其安全直接关乎生命健康。然而近日,国家发改委相关报告称,1/4的居民没有清洁饮用水。《中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则显示,中国1073个重点城市地表饮用水源地有25%的水质不达标;地下水源地问题同样严重,115个地下水源地中,有35%不合格。

卫生部的一份检测报告称,根据现有的检测技术,发现水中有2221种有机化合物,在饮用水中发现有756种,其中有20种致癌物,23种可疑致癌物,18种促癌物和56种致突变物,严重威胁国人的身体健康。

水污染隐患令人担忧。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而造成的。另据专家透露,目前我国每年因饮用水不安全引发疾病的情况多有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当年GDP的1%。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我国绝大多数水厂却难以应对。现在国内的水厂,主要采用高锰酸钾消毒。这种传统的工艺,只能去除水源中的泥沙、胶体杂质、微生物,以及20%~30%的天然有机污染物,主要针对的是受轻度污染的水质。而近几年我国水污染事故频发,有1/3的水源是不合格的,水中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传统工艺很难将其去除。

如果水源不合格,要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水厂就应采取深度处理的方法。所谓深度处理,就是在传统的工艺上,增加臭氧活性炭。活性炭可以吸附容易吸附的有机物,而臭氧可以将大分子量的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从而更加有利于活性炭吸附。经过臭氧活性炭处理的饮用水,可以解决20%~30%有机污染物的问题,使出厂的水质达到饮用标准。

日本的供水系统,目前正普及一种新的过滤技术膜工艺。膜的孔径只有O.01微米,可去除残留在水中的污染物及细菌等小分子杂质。与传统的工艺相比,膜工艺可以提高1倍的过滤量,出厂的水质比较优良。

水厂做深度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采用臭氧活性炭的加工工艺,1吨水1天要花费300元。膜处理工艺更加贵,1吨水1天要花费400元。采用这些工艺,势必要增加水厂的运行成本。而目前的.现状是,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区县城镇的供水公司,常年处于亏损状态,根本无法对工艺、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同时,,虽然技术上可净化污水,但是保证生活饮用水的安全,首先要做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保证水源的安全。

5.以下不属于造成我国饮用水安全危机原因的一项是

A.我国1/4的居民没有清洁饮用水,这威胁着国人的身体健康。

B.我国很多城市的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不达标情况。

C.我国绝大多数的水厂采用的是传统工艺,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

D.我国绝大多数水厂缺乏资金,无法采用新工艺,不能对水进行深度处理。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运用现有的检测技术,我们在饮用水中发现了756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有机化合物。

B.目前我国每年因饮用水不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当年GDP的1%。

C.先进的水处理工艺能让人们喝上放心水,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饮用水安全危机。

D.膜处理工艺先进,和传统工艺相比,水的过滤量可提高1倍,出水更快。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要使出厂的水质达到饮用标准,水厂就需采用臭氧活性炭、膜工艺等深度处理的方法。

B.全世界多数疾病是由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而造成的,所以,我们少饮水就会少生病。

C.日本的供水系统正在普及膜工艺,这表明日本也面临着较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D.在水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传统工艺很难全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被淘汰势在必然。

参考答案:

5.A(答非所问。该项表述的是我国饮用水安全危机的现状和危害,而非成因)

6.C(A项表述不准确,756种有机化合物中只有部分有机化合物会威胁人类健康;B项表述扩大了范围,从原文可以看出,经济损失是指因饮用水不安全引发疾病而造成的损失,而饮用水不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包括购买净水设备、瓶装水等费用;D项张冠李戴,文中过滤量是指去除杂质的量,而非出水的速度)

7.C(A项扩大了推断的条件,原文为如果水源不合格采取深度处理的方法,当水源合格时,就不需要深度处理的方法了;B项推断不严密,应为少饮用不清洁的水就少生病;D项传统工艺被淘汰势在必然这一推断绝对,深度处理是在传统工艺之上进行的)

篇9:《危机处理》阅读附答案

①星期天。一个名叫山水人家的小区。宁静的小区道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谁也没有想到,平时停得好好的车,瞬间惨遭毒手,被利器划得伤痕累累。停在路边的几十辆小车,无一幸免。粗略估计,仅这些划伤的修理费,就需要四五万元。有人报警。愤怒的车主们发誓要揪出恶意划车的人。

②小区的监控被调了出来,从监控录像上可以看出,是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干的。大一点的像个小学生,脚下还踩着滑板,小的估计才上幼儿园。他们一路走,一路划。这是谁家的孩子?胆子也忒大了!太没教养了!但监控看不太清,没人认识这两个孩子。

③警方开始调查。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报道了这件事。

④第二天下午,一位妇女给派出所打电话说,划伤汽车的是她的孩子。

⑤她也住在那个小区。她是第二天才从网上看到了小区车辆被划伤的帖子,帖子中描述的两个孩子,大的很像她的孩子,而小的是她同学的孩子。当时,两个孩子下楼去玩。时间、地点、两个孩子的特征都吻合。她赶紧跑到小区物业处,调看了监控录像。果然是她的孩子。

⑥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冷静下来后,她是这样处理的——

⑦给派出所打电话,毫不犹豫地告诉民警,车是自己的孩子划的,她们将承担全部责任。

⑧晚上,儿子放学回家。她问儿子,是不是你干的?儿子低头不说话。她对儿子说,你是男子汉,是你做的,就要勇于担当。儿子承认,是他干的。又问他,如果你的折叠车被人划伤了,你心不心疼?儿子说,心疼。她说,你的折叠车几百元就可以买到,而人家的车,一二十万,有的甚至上百万,你说会不会心疼?儿子向她连鞠了几个躬,说,妈妈,我错了!

⑨打印了一份致歉信,向所有被划伤的车主表达歉意,并表示承担全部责任和修理费用。致歉信复印了几十份,张贴在小区所有的出入口和楼梯口。

⑩联系了一家信誉很好的汽车修理厂,负责修理所有被孩子划伤的汽车。

第二天、第三天,连续两个晚上,等儿子做完作业,她领着孩子,挨家挨户登门道歉。她要求,门铃都由儿子自己来摁。这是让儿子面对错误的第一步。儿子在课余折叠了很多张纸船,上面都醒目地写着“对不起”三个大字,他要将这只船作为礼物,送给车主们。每到一家,孩子一进门就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划车的后果这么严重,请你们原谅我。”所有的车主都表示,原谅孩子。

她对儿子说,叔叔阿姨都很包容,原谅了你,但是,你要记住,千万不要把别人的包容当成自己犯错的借口,你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

一场危机,被这位母亲成功地化解了。剑拔弩张的人们,怒气消去;一张张冰冷失望的脸,露出了笑容。而作为犯错孩子的母亲,自始至终,她没有推卸责任,没有逃避,也没有雷霆大怒。事情圆满解决,车主都很满意,更重要的是,孩子认识了错误。我想,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次教训,但也不会在心灵上留下难以弥补的阴影。

1.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文章的相关情节。

孩子划车警方调查——______________——母子带子登门道歉——______________

2.事件发生后,母亲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化解了危机。请结合文章内容,从细节上分析 “儿子”在整个事件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⑧段母子间的'对话中,反映出了母亲怎样的教育方式?联系事件的全过程,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⑩段说“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次教训,但也不会在心灵上留下难以弥补的阴影。”请结合加黑词语,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人生旅途中,家人的行为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他们带给你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母亲认责,孩子认错;化解矛盾,教子负责。

2.一开始划车,是出于孩子的顽劣天性。母亲询问时,开始“低头不说话”存有侥幸心理。儿子鞠躬,意识到自己错误。面对母亲张贴致歉信并承担所有责任,内心受到触动。挨门挨户,摁门铃道歉,并赠送纸船,真诚致歉。

3.循循善诱,耐心细致,以理服人;冷静明智,诚信负责,善于为他人着想,教子有方。

4.这次“划车”事件让孩子学会了面对错误勇于负责的人生道理,必将对他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但因为母亲处理方式得当,孩子的心灵受到了保护,没有留下任何心灵创伤。

5.围绕生活中“家人的教育行动”和“对我的积极影响”来谈即可。

篇10:《环境危机》的阅读答案

《环境危机》的阅读答案

①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对环境危机的发现。这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转折,从畏惧自然对征服自然,在付出沉重代价后,人类才终于懂得了必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和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地球臭氧层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科学家们研究发现,20世纪,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6摄氏度,而21世纪将加快上升。此外,我们还面临着另一些危机,比如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左右耗尽,而利用太阳能发电预计到2030年也只达到世界电子供应的10%。

③在此背景下,摈弃20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④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经济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它的基础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它的目标是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它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

⑤诚然,“发展是硬道理”,但今天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诚然“市场经济是看不见的手”,但今天我们必须认识到要有一个“绿色大拇指”。最近召开的中国低碳经济论坛,研究和展望了中国及全球低碳声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分享了国际低碳产业专家及企业家的思想和经验,我们相信如果我们有光明的`未来,遥远的子孙在说说“千秋功罪”时,一定会把高效率应对这场环境危机的制度誉为最好的社会制度,会把引领人类从“大道多歧”中走出环境危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尊为真正具备雄才大略的历史英雄。

(根据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18、阅读文章第二小节,概括人类面临的危机。(4分)

答:

19、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给“低碳经济”下一个定义。(3分)

答:

20、第②段加点词“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21、某机构想就“低碳经济与生活”为话题作一个问卷调查,请你根据文章对“低碳”的解释,帮助完成下面这个问题的设计。(4分)

您愿意用哪些行为支持低碳生活行动?□1、使用节能电器、环保车辆。□2、交换、捐赠、改造多余废旧品,将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3、生活用水循环用,家用电器不待机。□4、□5、□6、其他

参考答案:

18、(1)灾难性气候频发(2分)(2)能源告竭(2分)

第一点写出气候反常、灾难性气候、温室效应等给2分。

第二点写出能源危机、能源短缺、能源告竭等给2分。

19、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为目标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有下定义格式,3分)

20、不能,“左右”表示约数,如果删去显得绝对,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科学。(2分)

21、开放题,只要符合环保节能低碳的要求,均可。(4分)

[示例]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出行方式,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走路。

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

每月少开一天车,节能省油靠自觉。

不用塑料袋,自备购物袋。等等。

篇11:山水豆花阅读理解及答案

山水豆花阅读理解及答案

山水豆花

迟子建

①我对香港美食的记忆,不是尖沙咀酒楼中的生猛海鲜,亦不是铜锣湾烧味店里被熏制得流蜜似的肉食,而是寻常的山水豆花。

②原以为香港是个缺乏野趣的地方,其实不然。

③从九龙的钻石山出发,乘坐一个小时的大巴车,便摆脱了都市的喧嚣,到了清幽的西贡渔港。从这里再乘半小时的计程车,便到了山脚下。这个地方叫大浪湾,是个有山有海的地方。

④当一座座山横在你面前,且看不见人烟的时候,这些山就是一本被风掀开了书页的大书,撩起了人阅读的欲望。

⑤走走停停,疲惫不堪的一个半小时后,第一座山终于被甩在身后,我们看到了人烟,一座依山傍海的客栈。远远地,就听见了主人殷勤的招唤声。我们散坐在凉棚下歇脚,点了客栈的招牌吃食,山水豆花。

⑥它们被装在方方正正的硬塑料盒里,储藏在冰箱中。店主人把它们拿到桌子上时,其身上的冷气与热气在刹那间融合,产生了一层细密的水珠,覆盖在山水豆花的薄膜上。揭开薄膜,随着水珠滑落,你看到的就是雨过天晴的情景:一块又白又嫩的豆花,像一朵初绽的白玉兰,鲜润明媚地看着你!豆花的原料是黄豆,它是由盐卤点化豆浆而成的半固体,细腻、柔软。用一次性的塑料调羹轻轻一挖,一块豆花就荡进调羹,看上去莹白如玉。豆花凉爽滑腻,入口即化。细细品来,它的清香不完全是豆子被研磨后迸出的香气,它还沾染了山中草木的气息,因而那清香是别致的。一份豆花落肚,疲劳感一扫而空,说不出的惬意和滋润。我实在爱极了这吃食,又叫了一份,这次不是原汁原味地吃,而是像别人一样,佐以含糖的姜汁。这份豆花虽然也好吃,但是淋了姜汁的豆花,味道还是俗了些。

⑦两份豆花,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力气。再次上路时,脚步就轻快了。开始时是尾随着行进在最前面的人,后来与他们渐渐拉开一段距离,为的是独行的那份快乐。好像人一有了力气,胆量也大了,我不再惧怕山中会跳出什么劫匪。我在溪畔驻足,观赏水中的游鱼;我在半山腰那白色的茶花和红色的扶桑前放慢脚步,看大团大团的花朵如何含着阳光绽放。直到下得山来,到了海边,也没有疲惫的感觉。

⑧十月的最后一天,我们乘船去了大屿山的一个小海岛。

⑨这个小岛居住的都是打鱼人,他们是香港原住民的后代。他们住的房屋很有特点,一座座灰色的棚屋就建在水上,支撑棚屋的水泥石柱裹着海草,很多棚屋上落着鹭鸶。住在棚屋的人,出门乘船,归家也乘船。晚上,他们是枕着海涛入梦的。香港政府为渔民盖了新房子,可他们还是喜欢老式的棚屋,不肯迁出。我站在石拱桥上,看归来的渔船。有的渔船是大丰收,鱼儿满舱;有的则收获平平,不过几斤小杂鱼。打鱼人站在船头,都黑瘦黑瘦的。不管收获大小,他们脸上的表情都是平和的。

⑩我们在小岛的石街中闲逛,看形形色色晒干了的海产品。不知谁说,这里的山水豆花很好吃,于是一行人踅进一家小店。女主人很热情地推荐她店里的其他小吃,可我对山水豆花情有独钟,只点了它。它上来了,仍然是那么的凉爽滑腻,那么入口。不同的是它有着微微的咸腥气,好像它是一艘白轮船,刚刚出海归来。

11直到此时,我才恍然明白山水豆花中“山水”的含义。这是一种与大自然最有亲和力的`食物,在西贡的山中,我品尝的豆花中有山的气息;而在大屿山的小岛上,它则裹挟着海水的气息。这样浸润着山水精华的食物,无疑是有魂灵的。谁又能忘怀有魂灵的食物呢!

(选自《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专刊)

19.“山水豆花”指的各是哪里的豆花?各有什么特点?(4分)

20.谈谈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2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①理解“用一次性的塑料调羹轻轻一挖,一块豆花就荡进调羹,看上去莹白如玉”中加点字的含义。(2分)

②赏析第④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

③理解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22.本文意蕴深刻,请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

参考答案

19、大西贡的山中(山中)的豆花,大屿山的小岛(小岛)上的豆花。大西贡的山中(山中)的豆花的特点是沾染了山中草木的气息(有山的气息),大屿山的小岛(小岛)上的豆花的特点是有着微微的咸腥气(裹着海水的气息)。各1分。

20、点出文章要写的主要内容,引起读者的兴趣,引起下文。答出其中两个要点即可。

21、①“荡”是摇动的意思,写出莹白如玉,凉爽油腻、又白又嫩的山中豆花的动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山中豆花的喜爱之情(1分)。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比作书(1分),表达出作者急于想看喧嚣都市外山景的迫切心情(1分)。③含义是:不论在什么样的建设中,要依据各自特点因地制宜,不然就没有了特色和灵魂(1分),不然就象淋了姜汁的豆花一样,味道就俗了些(1分)。

22、不仅是豆花,就是城市和景区的规划和建设,都要留有自己的特点;最吸引人的、生命最长久的是事物的特点和灵魂;要加强特色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真正的生活之趣在自然,不在喧嚣的城市生活,取于自然,融于自然,才是真正的生活之趣。每答出一个要点给1分,共3分。其他只要符合原文之意亦可。

【山水的危机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书籍面临着危机》阅读答案

2.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阅读答案

3.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阅读附答案

4.《自然山水文学审美意境论》阅读答案

5.中国人的山水观阅读题及答案

6.气候危机全球变暖对中国的影响阅读训练及答案

7.山水诗词

8.山水诗歌

9.美文:山水

10.王质《游东林山水记》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下载word文档
《山水的危机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