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孟浩然之广陵

2024-05-26 08:17:5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胡子真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送孟浩然之广陵,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孟浩然之广陵

篇1: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船起锚了,它箭一般地向扬州驶去。

我伫立在黄鹤楼上,默默无语地目送着远去的船,目送着站在船头的孟浩然,习习的江风撩乱了我的头发,我全然不顾,心潮就像友人船后那股浪花一样,滚滚不息,流动着,流动着,仿佛流动的不是浪花。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山欢水笑,春光明媚。我和隐居襄阳的孟浩然游历了荆江一线,静卧长江两岸的龟山蛇山,仙人驾鹤的黄鹤楼,汉阳树绿,鹦鹉草芳,长江浩荡,早已经冲刷了我们二人心中的忧痕愁迹,每游一回胜迹就像喝醉了一回酒,游的地方越多就醉得越加厉害。人醉了,心醉了,古国山河就像一杯喝不完的美酒,游子焉能不醉。

可是,浩然再也不能陪我了,他一人独自到扬州去了。如今,一对形影不离的人儿,一个往东,一个留西,茵茵的汉阳树下,萋萋的鹦鹉洲上,今后就我一个人在哪儿高吟低唱,举杯独酌了。这叫我的心绪怎能够平静呢,何况,我们的分别又在这鸟语花香的三月呢!

三月的扬州也许更加美丽吧,那里的长江更加宽阔吧,春鸟的鸣叫更加悦耳吧,春花开得更加艳丽吧,市面更加繁华吧,要不是事务缠身,我何不与友人执手同游呢?

浩然去了,他乘坐的船儿就像箭一样向扬州驶去!那条碧绿的带子随着三月的春风飘向扬州,飘向东方的天边。我站在黄鹤楼上,目尽东方,无限惆怅。

篇2: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传世名篇之一,李白十分敬爱孟浩然,此番送别,情自依依。然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原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t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竣工于1985年。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一作“碧山尽”。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诗意】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

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古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既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因此,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李白与孟浩然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篇3: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1)解释词语:故人:_____辞:_____烟花:_____碧空:_____唯:_____

(2)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_ ;送别的时间:_____;故人的去向:_____ ;以及送别的场景:_____ (最后一个填空用自己的语言)。

(3)后人评说此诗是:千古丽诗。请结合诗歌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篇4: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1)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告别、指暮春橄艳的景色、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

(2)黄鹤楼、烟花三月、扬州、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3)送别的地点是名胜黄鹤楼;送别的时间是“烟花三月”的春天;朋友的去向是东南形胜的“扬州”;送别的场景是孤帆、碧空、长江……诗以绚丽的春色和浩渺的长江为送别的背景,渲染、描绘出了一幅情丝不绝、色彩明快的送别画。

篇5:送孟浩然之广陵读后感

送孟浩然之广陵读后感

【读后感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几句诗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没错,这首诗正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我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还不到11岁。每当我读到这首诗,眼前总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在如花似锦、春光灿烂的三月,诗人和他的老朋友辞别在黄鹤楼,老朋友坐在木头做的小船顺流直往扬州驶去。船越走越远,渐渐地消失在远方澄净的天空中,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向天边奔流。

这一首诗抒写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无限依恋之情,同时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最后两句表面是写景,却写出了惜别之情。世人目送老朋友的那条孤船远去时的`专注眼神,这是蕴含着多么深挚的友谊啊!

当我的老朋友要离去的时候,我总会把她送到车站,当她上车之后,我还会时不时地向她挥挥手,祝她一路平安,这时候,心里总是还有许多话想要对她说,但是却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挥手祝福。只有这样,心里才会好受一些。看,这是我们俩多么深厚的友谊啊!

读书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读的东西越多,知识就越多,当你不能用某种事物来表述自己的情感时,书就是我们最佳的表达方式,可以用它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悲伤、愤怒、忧愁等,让人可以更加了解自己。

【读后感二】

唐玄宗开元(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个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的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的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此诗堪称送别佳作。

孟浩然长李白12岁。在李白青年时期,孟浩然就已经是名满天下的著名诗人了,他是李白成名之前的举荐人。

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之首,相传有一道士在此跨鹤升天,故而崔颢曾题诗曰: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临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提笔正要写诗,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成为佳话。

诗歌前两句叙事,讲述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着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那只孤单的小船越走越远,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可是作者还久久站在江边远眺,不肯离去。

他心里一定有恨。在这繁花柳絮如烟的美好春天,本应和老朋友饮酒赏春,却不得不忍受离别之苦。他心里一定对孟浩然有无限仰慕之情,羡慕友人像古人跨鹤飞天一样青云直上,但自己却不能同游,只能孤单地留在这凡间。没有老朋友相伴,纵有无限春光,又有何快乐可言!他心里一定有无限的不舍之情。这不舍之情,就像那滚滚江水,连绵不绝,没有尽头。

篇6: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为人豪爽,结交了许多朋友。每日饮酒作诗,生活相当洒脱。故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之说。而李白本人也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之名句流传后世。

对待朋友,他可以说得上是一百一。大家还记得在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桃花潭,李白送好友汪伦的名句吧:“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请。”可见友谊在李白心中的地位。

这一天,好朋友孟浩然邀李白到黄鹤楼饮酒。席间,孟浩然说:“李兄,我的老母生病了,前日朋友捎信来,让我回去照顾老母!”李白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趁你现在正在放假,不如及早动身,尽尽孝心吧!”孟浩然说:“我在这里也没什么行李,不如今天就动身┅┅”李白捋捋自己的胡须道:“可以,今天我作东,就算给你送别。”他举起酒壶斟满了两杯酒说:“孟老弟,旅途愉快,喝下这杯酒吧!”

窗外,阳光灿烂,万木竟春,迷蒙的江面上泛起点点白烟儿。千帆在江,气势磅礴。在这烟花三月,孟浩然将到扬州探母。哥俩酒已过三巡,菜过五味。两个相揖作别。

老朋友孟浩然已经登上了客船,李白回着手喊着:“再见,再见!”声音穿越江面。孟浩然也挥着手,真有执手相看泪眼之势。李白的手挥累了。他已经定格在挥手之间的姿势。这时,长江之上,只有孟浩然的.一艘小船,船渐渐地远去了,都快看不见影子了,李白望眼欲穿。渐渐地,船已经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只听见哗哗的流水声,震耳欲聋,滔滔江水向天际流去。

李白呆立在江边不动,像一尊雕塑。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抹了一把眼泪,惆怅地回到酒店,取出笔砚纸墨挥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篇7:《送孟浩然之广陵》作文

在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的三月,大地上到处都是生机勃勃,到处充满着诗情画意。五颜六色的鲜花散发出令人陶醉的阵阵花香。在温暖、柔和的春光下,大地完全地苏醒过来。

孟浩然即将从黄鹤楼出发去扬州。李白陪伴着自己即将离去的好友孟浩然,感到无比的不舍。

李白和孟浩然在花从中漫步而来,一直走到黄鹤楼,两人凝视着对方,眼中充满着依依惜别之情,李白叹了一口气,“师兄,你即将去扬州,我孟俩不知何年才会再次相见,我送你一支毛笔,祝愿你写出更好的诗来。”孟浩然接过这支毛笔,也从胸前拿出一幅画,画上画的是一颗粗壮挺拔的青松,他说,“师弟,这幅青松送给你,希望我们之间的友谊万古长青。”说完,他们各自收好礼物,紧握在手中。

李白倒了一杯美酒,递给好友孟浩然说,“最后我祝师兄一路顺风,”孟浩然接过美酒一饮而尽。随后,两人紧紧拥抱在了一起。在船夫的催促下,孟浩然不情愿地上了船,船慢慢地前驶着,李白挥着手,大声对在船上的孟浩然说“师兄倒了扬州给我来个信儿。”孟浩然也对李白说“我会来信的,咱们后会有期。

看着朋友的帆船渐渐远去,消失在茫茫的长江水中,只看见汹涌的江水向天边奔流,李白感到万分伤感。不由脱口而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篇8: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

在一个春风和煦的天,李白应孟浩然之约来到了黄鹤楼。在楼上,他们俩举杯对饮。孟浩然对李白深表遗憾地说:“今天下午我就要走了,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李白望着外面的美景,柳树上的柳絮被风吹散了,离开了柳树,再也回不来了。李白两眼泪汪汪,举杯猛地饮下一杯酒!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黄昏美得让人心疼,落日也恋恋不舍地沉下地平线。孟浩然默默地注视着老朋友,在船工的再三催促下,缓缓站起了身,依依不舍地往船边走去,时不时回头看着老朋友。黄鹤楼前,空中绚丽的烟花炸响,仿佛是一只凌厉的凶狼,把天空疯狂地撕咬着。此时,李白也想大喊着,让孟浩然留下来,可却什么都说不出,只漠然地淡淡说了句:“一路保重,盼来信。”

孟浩然上了船,在这湖水中,倒映着皎洁的月光,水在李白的眼中看来,是那么的浑浊,他看着船上朋友的身影渐渐模糊,只看见一只小小的帆船独漂江面。月亮被几片云覆盖,江上笼罩着一层白雾,看不见任何东西,李白的心中就如同这江面,空虚而冷清,他也被融化在了这无尽的夜色里。

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流到了天边。水天相吻之际,是几片越来越小的如同落叶般的小舟。李白低下头,回忆起往日与孟兄饮酒赋诗、畅游谈笑等等美好的情景,只得一声长叹:“不知何时才能再见这位知己啊!”说完,一群白鹤在江面上划过,溅起一朵朵水花。

李白在这岸边,杨树旁、柳树下驻足,在夜色的衬托下,那样的一个身影是多么的单薄、弱小,他摇了摇头,轻轻地捋了捋胡须,不禁诗兴大发,深情地吟诵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相关文章:

1.《送孟浩然之广陵》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

4.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5.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6.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10.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赏析

下载word文档
《送孟浩然之广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