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什么要发压岁钱
“xiaoyix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春节为什么要发压岁钱,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春节为什么要发压岁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春节为什么要发压岁钱
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胜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儿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
不过最早的压岁钱的“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专门铸成钱币的吉利品或避邪品,是小儿身上带的护身符。因为“祟”与岁谐音,所以压岁钱有“厌胜鬼祟”的巫术作用。 宋代以来,人们用现实流通钱币作为压岁钱,明清时代广泛流行。明清时代的压岁钱,由长辈用红线将铜钱串起来,吃过年夜饭后直接给予晚辈,或者在晚辈睡下后放置在床脚或枕边。如果贪睡的小孩已入梦乡,长辈则要留一份,压在其枕边底下。第二天早上,孩子起床后从枕下翻出,一番惊喜。
使用钞票后,家长们则喜欢选用号码相连(相联)的新钞票,因为“联”与“连”谐音,预兆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生”。而红纸包钞票,这种压岁钱称为“吉利红包”压岁不仅用钱,跟压岁有关的还有压岁盘,压岁果子等。
压岁钱数多少不一,但能给小儿带来自主消费的喜悦。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数量与日俱增,通常视家庭经济情况而论,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几千。
这一方面给儿童带来了年节的欢喜,但同时也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压岁钱越来越多,儿童本身不能理性支配如此大数目的钱财,应该怎样合理的利用呢?有的年轻人一味追求钱的多少,互相攀比。如果对压岁钱管理不当,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
总之,不论压岁钱采用何种形式,压岁钱都是喜庆的贺岁之礼,也是长辈给予晚辈以保护的力量。直到今天人们仍保持着给压岁钱这一传统。
压岁钱的传说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至于“压岁钱”的作用,就连《资治通鉴》这样的正史也给“证明”。书的第二十六卷中说到杨贵妃生子时,就谓“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赐给儿子一道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从史料看,从汉代到清末,长辈在过年期间给晚辈包压岁钱的主要目的跟唐玄宗“喜赐洗儿钱”一样,就是避邪去魔。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秦始皇,他铸造的铜钱“孔方兄”独领风骚两千年。之所以铜钱“孔方兄”广受欢迎,跟其“天圆地方”的造型很有关系,而天圆地方则是从《易经》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来的。这说明“钱”从开始到衍变都被赋予了“神魅”色彩和“神奇”力量。如此看来,老百姓用此物“避邪去病驱魔”等就是情理中的事了。
篇2:新年春节小知识 为什么要发压岁钱
新年春节小知识 为什么要发压岁钱
1、过年为什么要出去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流动,是到亲朋挚友家和邻里祝贺新春,称为拜年。我国拜年的习俗已经传承很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祝贺新年如意等内容。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预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脸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利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挚友亦相互登门拜年。
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电子邮件拜年,短信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2、过年为什么要发压岁钱?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烧。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儿。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与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
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发出一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跑“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由于“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3、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非常凶猛的怪兽叫“年”,本来它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每逢新年之际,便出来糟踏壮稼,伤害人和动物们,人们非常痛苦。
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子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狼狈而逃。于是人们知道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于是每到新年时,人们就在家门口贴上红对联、放鞭炮、挂灯笼,院子里烧柴火、用刀剁肉,发出声音来把“年”吓跑。
4、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食物,深受人们的欢迎,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佳肴。
(1)三国时期,记载那时就有像月牙一样的食物,叫做“馄饨”,和现在的饺子外形差不多。
(2)到南北朝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有些地方的人们吃饺子时,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3)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经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到半夜时吃,吃饺子有“喜庆团聚”和“吉详如意”的意思。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物,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利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经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蜜,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篇3:春节为什么发压岁钱
压岁钱是汉族的传统年俗,一般在岁尾之时由长辈将钱装在红包内赠予晚辈,有保平安的美好含意。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汉代,当时也叫压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些钱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种佩戴的钱币形状的辟邪品。“压岁钱”有两个寓意,一种为压“祟”。“祟”是传说中的小妖,传说有人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放在孩子枕边,用来保护小孩免受到“祟”的伤害,因此得名为“压祟钱”。
还有另一种说法为“压惊”。传说古代有一种凶兽叫“年”,每隔365日之后就会在夜里出现为祸人间。人们最开始用食品来安慰在驱赶“年”时受到惊吓的孩子,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朝便有了“压惊钱”一说。然后压岁钱最开始并不是真的给钱,而是给像钱一样的象征性东西,以起震慑作用,随着长辈在过年时包一块大洋给子女的情形出现,压岁钱的寓意开始发生了转变。从此以后,压岁钱辟邪驱魔的说法逐渐演变成了希望晚辈步步高升等美好励志的寓意,希望晚辈在新的一年里面能够平安顺遂,万事如意。
压岁钱的寓意和来历
1、压岁钱的来历
传说很早以前,有种叫“祟”的小妖怪,除夕深夜出来,喜欢用手摸睡得正香的孩子头,孩子往往被吓得哭起来。到了第二日,不是头疼发高热,就是变成呆子,弄得民间有孩子的人家不敢睡觉,灯点到日亮,叫做“守祟”。
有户人家夫妇俩,五十多岁才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八仙路过此地,算到这家孩子有难。八仙于是变成八枚铜钱,守在孩子身边。孩子入睡后,夫妇俩用红纸把铜钱一包,放在孩子枕头旁边,并吹灭灯上了床。
半夜,“祟”出来,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发出一道道闪闪金光,吓得“祟”慌忙逃命而去。次日老夫妻把用红纸包铜钱的事,告诉了左邻右舍。以后家家效仿,逐渐就演变为“压岁钱”。
2、压岁钱的寓意
传统的年俗给压岁钱是希望能镇恶驱邪。因为古时候的人们认为孩子最容易受到鬼祟的侵袭,所以要用压岁钱来帮助压祟,“岁”与“祟”谐音,希望得到压岁钱的孩子能平平安安的度过一年。
自从压岁钱变成了真正的货币之后,压岁钱的意义也发生了改变。压岁钱“避邪去魔”的功能逐渐结束,而其新担负的“一本万利”、“财源茂盛”、“步步高升”等“励志”作用应运而生。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也是最为常见的,即由长辈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关于压岁钱的传说
1、压岁钱传说一
传说古时候每到年三十的时候就有野兽趁着大人睡觉的时候把家里的孩子叼走吃了,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年三十晚上不睡觉的习俗,但是有一次一个母亲把一枚铜钱装 在红色的袋子里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结果发现野兽就不敢靠近孩子了,所以从此以后每到年三十大人都会给孩子或者晚辈压岁钱。那个“岁”据说就是野兽的名称——红包的由来。
2、压岁钱传说二
另有一说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孩子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炮竹驱赶“年”,用食品安 慰孩子,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下,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习俗意义
压岁钱,年节习俗之一,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压岁钱”的感情成分、感恩意识和祝福意识逐渐淡化,很多人将压岁钱的多寡当做一种相互攀比的工具。不是对孩子的深情祝福,而是不良的物质教化和铜臭熏染,这应该及时纠正的。
随着红包越来越厚,压岁钱已成了不少家庭的负担。压岁钱更多的是一种祝福,包含着特殊的心意,应回归压岁钱的本质。很多孩子也将“拿到更多压岁钱”当做重要目标,没有感恩和感谢意识。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篇4:春节为什么发压岁钱
20春节发压岁钱的原因
关于压岁钱的来历,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就会拿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年春节拜年的注意事项
1、选择正确的时间
去亲朋好友家拜年的时间也有讲究,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一样,有些地方年初一是不去拜年的,有些地方年初二才开始拜年,根据当地的风俗而定,另外去之前最好用电话联系一下,以免去到对方不在家就不好了,特别是一些路途遥远的朋友。
2、要精心的打扮一翻
平时我们出门都要打扮,更何况是过新年,而且是去亲朋好友家拜年,所以出门之前,一定要精心的打扮一翻,换上漂亮的新衣服。注意衣服尽量穿喜庆一点的,大过年的,要衬托过年的气氛。千万不要穿那些颜色低沉的,让人感觉很煞风景。
3、去拜年要准备好礼物和红包
每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送的礼物也不一样,礼品主要是孝敬长辈,红包主要是派给小朋友和没有结婚的年轻人。
4、注意拜年要多说一些好话
大过年的,只要是祝好的话都可以说,赞美、夸奖、祝愿的等等,见到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要说声:“新年好!恭喜发财!" 礼多人不怪嘛,多讲一些客套的话。
5、拜年餐桌上的讲究
吃饭的时候,要夸主人家的饭菜做得好吃、美味,主人夹菜,要把碗端起来去接住,敬酒的时候,要双手举杯,要多说一点好听话:比如感谢主人的美酒佳肴。
6、拜完年后的讲究
吃过饭准备走的时候,要再次感谢亲朋好友的盛情款待,要多恭祝一些来年更好的话语,并且邀请亲朋友好友去你自己的家里做客,让新朋好友能感到你的的情和义。
春节吉利红包
1.68、16.8、168——一路发
1.78、17.8、178——一起发
1.88、18.8、188——一直发发发
0.66、6.6、6.66、66.6、66.66——顺顺顺顺、一帆风顺
0.88、8.8、8.88、88.8、88.88——发发发
0.99、9.9、9.99、99.9、99.99——意思是你和朋友的友谊天长地久
20.99、21.88、29.98、29.99、20.09——两人友谊长长久久
2.88——花开富贵
3.69——事业生活一帆风顺
0.01——未来会更有钱
1001——千里挑一
100.1——百里挑一
13.14——一生一世
131.4、15.88、158.8——图的就是一辈子我
1.66、16.6、16.66、166、166.6——人生一路顺风
1.99、19.99,199.9,——一辈子长久
5.20、520——我爱你
2.58、25.8、258——爱我吧
春节关于辞旧迎新的诗句
1、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江南流萤《新年》
2、人生轮回几开端,当惜岁首元月天。雪泥若想留鸿爪,年年日记始新篇!——踏雪飞鸿《题新年扉页诗》
3、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尚颜《除夜》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5、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6、漫步空间又一年,唱吟赋和友情绵。迎新辞旧抒胸臆,共谱诗坛锦绣篇。——漫岗秋叶《新年寄语》
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8、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罗隐《岁除夜》
9、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孔尚任《甲午元旦》
10、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11、万炮齐鸣震九天,金龙彩凤舞翩然。神州共庆无眠夜,举盏吟诗踢踏旋!——巴松灵风《贺新年》
篇5:春节发压岁钱的意义
春节的由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发压岁钱的意义
压岁钱有很好的寓意,通常认为有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汉代,当时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些钱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种佩戴的钱币形状的避邪品。压岁钱的的来历有两个寓意,一种为压“祟”。祟是传说中的小妖,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熟睡的孩子,传说有人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放在孩子的枕边,以此助孩子把祟吓退,因此得名为“压祟钱”。
自从压岁钱变成了真正的货币之后,压岁钱的意义也发生了改变。压岁钱“避邪去魔”的功能逐渐结束,而其新担负的“一本万利”、“财源茂盛”、“步步高升”等“励志”作用应运而生。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也是最为常见的,即由长辈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春节的传说
有一年,世上大乱。玉帝得知后,降下御旨:要派一位大神去管理人间的衣食住行。可是,没有神仙肯接旨。
这时候,南天门外传来一声吆喝:“这差事我干啦!”抬头看时,是光头顶、胖乎乎、笑哈哈的弥勒佛。却说这弥勒佛来到人间,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们过一个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他还要大家把各路神仙都请到,香箔纸锞,准备齐全。到了初一,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
这样又过了几天,到了初五,天刚蒙蒙亮,忽然传来一阵吵闹声。吵闹者是姜太公的老婆(专管茅房、粪土的脏神),正在跟弥勒佛吵架呢。原来,人们请神仙时把她给忘了。弥勒佛只好说:“这样吧!今儿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这就是“破五”的来历。
不想这几声炮响传到天宫,玉帝以为人间又出了什么事,便派财神去察看。财神来到人间一看,到处都是香箔纸锞,高兴得就忘了回去。
玉帝等啊等,财神还是没有回来,便亲自到人间察看。他一看,人们啥活都不干,非常生气,召来弥勒佛喝道:“你怎么尽让人们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
弥勒佛笑嘻嘻地说:“你要我管人们的衣食住行,可并没有叫我让人们干活呀!”玉帝一想,也对,既然已经这么办了,那一年只能有此一次,开春以后就要下地干活。
从那以后便留下了旧例,一年有一次春节。
压岁钱怎么给
1、给孩子压岁钱,心意到了就行,没有必要为了攀比,非得给孩子大数额的压岁钱。对于孩子来讲,他们还没有理财的概念,所以,一般情况下,给200元以下,就足够了。而如果是其他人家的孩子,100元象征一下就够了,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当然最好是银行换成新钱。
2、给压岁钱的时候最好是把钱装在红包里,以前都是用红纸包起来,现在有现成的红包,上面还印有各式各样的图案,这样不仅好看,而且也很有面子,小孩子也有兴趣。
3、一般情况下,女方娘家的孩子的压岁钱,由男方来给。而婆家的孩子的压岁钱,则有女方来给。但好些地方为了正式,一般,都是由男士给孩子压岁钱。实际上,男士给压岁钱,太过于严肃和庄重了。还是建议女性给,比较亲切。
4、给孩子给压岁钱的时候,如果是自己家的孩子,也最好是在大家都在一起的时候给,这样,孩子脸上也有光。如果是别人家的孩子,则一定要当着孩子家长的面给红包,这样,家长能看到,也不至于孩子把钱花了,而孩子的家长却一无所知。
5、中国给压岁钱,讲究年轻一辈向长辈们下跪磕头的。这其实是一种礼节礼仪的体现。但现在,这种礼节和礼仪,已经不存在了。但我个人还是建议用这种方式来让后辈们感觉得责任,感觉到亲情,尊敬和并重。
篇6:春节发压岁钱的原因
春节发压岁钱的原因
关于压岁钱的来历,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春节给压岁钱的意义
传统的年俗给压岁钱是希望能镇恶驱邪。因为古时候的人们认为孩子最容易受到鬼祟的侵袭,所以要用压岁钱来帮助压祟,“岁”与“祟”谐音,希望得到压岁钱的孩子能平平安安的度过一年。
自从压岁钱变成了真正的货币之后,压岁钱的意义也发生了改变。压岁钱“避邪去魔”的功能逐渐结束,而其新担负的“一本万利”、“财源茂盛”、“步步高升”等“励志”作用应运而生。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也是最为常见的,即由长辈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的金额发法
12岁以下的孩子
他们一般都会把压岁钱全部上交给家长,你需要做的就是记得在红包上写上名字,以免小孩儿给父母汇报时分不清哪个红包是谁给的,这样包的多的就亏大了。
12-16岁的孩子
他们处在叛逆高峰期且初步意识到了钱的价值,有个别孩子为了获得压岁钱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可能会私自截留,不向父母如实汇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切记要在孩子父母在场的时候给压岁钱。
16岁以上的孩子
他们基本有了一定的财商,而且懂得了人情世故,会向父母如实汇报压岁钱来源,所以发压岁钱的方式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春节为什么要发压岁钱】相关文章:
2.春节收压岁钱作文
3.压岁钱的春节作文
4.要发日短信
6.以压岁钱为题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