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偶见阅读答案

偶见阅读答案

2024-04-30 07:51: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ydsz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偶见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偶见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偶见阅读答案

篇1:偶见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偶见

徐祯卿

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

可奈玉鞭①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

①玉鞭:马鞭

1.诗中“留不住”指留不住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留不住”指留不住落日,留不住匆匆而逝的时光。行进在曲折的深山小路上,孤独寂寞,偶见路旁灼灼的桃花,不禁春兴大起,惊喜异常。本应驻足留恋,无奈天色将晚,红日西斜,手中的马鞭也奈落日不得,只能催马匆匆行路,空留美景于身后。全诗表现了诗人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心情。

2.春恨。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不禁引发诗人对春天的怅恨之情,引发对人生缺憾的悲慨,落日留不住,美景留不住,韶华易逝。而漂泊天涯的游子,又不知经历过多少回的离愁别恨。“春恨”二字,将旅途偶见的感触升华,扩大了诗的内涵。

篇2:《偶见》阅读答案及赏析

《偶见》阅读答案及赏析

徐祯卿

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

可奈玉鞭①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

①玉鞭:马鞭

1.诗中“留不住”指留不住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留不住”指留不住落日,留不住匆匆而逝的时光。行进在曲折的深山小路上,孤独寂寞,偶见路旁灼灼的桃花,不禁春兴大起,惊喜异常。本应驻足留恋,无奈天色将晚,红日西斜,手中的马鞭也奈落日不得,只能催马匆匆行路,空留美景于身后。全诗表现了诗人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心情。

2.春恨。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不禁引发诗人对春天的怅恨之情,引发对人生缺憾的悲慨,落日留不住,美景留不住,韶华易逝。而漂泊天涯的游子,又不知经历过多少回的离愁别恨。“春恨”二字,将旅途偶见的.感触升华,扩大了诗的内涵。

赏析:

徐祯卿的自然山水诗善于捕捉微妙的自然景象,擅长在发现美的瞬间表现自己的心灵感受。正如这首《偶见》诗题所示,这是诗人在风尘仆仆的旅途中赶路时,由眼前景物所触发的一时感兴。

诗人跋涉在山间,在山回路转时,鲜艳的桃花忽然映入眼帘。看着那灿烂的花朵,似乎也忘记了行旅的劳苦,其喜悦之情可想而知。然而,马上匆匆,太阳也快下山了,来不及仔细欣赏又要赶路了。诗人不禁感慨自己不能挽留太阳的脚步,即使策马扬鞭也追不上飞逝的时光。当然,“留不住”不仅指落日,也指曲路的桃花,甚至是广义的春色。这时的春恨就不仅仅是伤春之情,而且还包含了一种无可名状的人生感慨,是对人生缺憾的宣泄。这个“衔”字用得妙,因为“衔”字本来是指用嘴叼着,这里却是指含在心里,可谓此诗的诗眼。诗人带着对人生的某种遗憾奔走在世间,怎奈人生苦短年华易逝,正不知何处是归路何处是归宿。

徐祯卿的诗总是在最小处着眼,但诗味最浓,最为含蓄委婉。其诗对明代后期的诗歌创作和清代的神韵派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篇3:徐祯卿《偶见》阅读训练附答案

徐祯卿《偶见》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偶见

徐祯卿

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

可奈玉鞭①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

【注释】:①玉鞭:马鞭

【翻译】:行进在曲折的深山小路上,孤独寂寞,偶见路旁灼灼的桃花。本应驻足留恋,无奈天色将晚,红日西斜,手中的马鞭也奈落日不得,只能催马匆匆行路,空留美景于身后,带着对春天的遗憾去远方。

【赏析】:徐祯卿的自然山水诗善于捕捉微妙的自然景象,擅长在发现美的瞬间表现自己的心灵感受。正如这首《偶见》诗题所示,这是诗人在风尘仆仆的'旅途中赶路时,由眼前景物所触发的一时感兴。

诗人跋涉在山间,在山回路转时,鲜艳的桃花忽然映入眼帘。看着那灿烂的花朵,似乎也忘记了行旅的劳苦,其喜悦之情可想而知。然而,马上匆匆,太阳也快下山了,来不及仔细欣赏又要赶路了。诗人不禁感慨自己不能挽留太阳的脚步,即使策马扬鞭也追不上飞逝的时光。当然,“留不住”不仅指落日,也指曲路的桃花,甚至是广义的春色。这时的春恨就不仅仅是伤春之情,而且还包含了一种无可名状的人生感慨,是对人生缺憾的宣泄。这个“衔”字用得妙,因为“衔”字本来是指用嘴叼着,这里却是指含在心里,可谓此诗的诗眼。诗人带着对人生的某种遗憾奔走在世间,怎奈人生苦短年华易逝,正不知何处是归路何处是归宿。

徐祯卿的诗总是在最小处着眼,但诗味最浓,最为含蓄委婉。其诗对明代后期的诗歌创作和清代的神韵派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阅读答案】:

1.诗中“留不住”指留不住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留不住”指留不住落日,留不住匆匆而逝的时光。行进在曲折的深山小路上,孤独寂寞,偶见路旁灼灼的桃花,不禁春兴大起,惊喜异常。本应驻足留恋,无奈天色将晚,红日西斜,手中的马鞭也奈落日不得,只能催马匆匆行路,空留美景于身后。全诗表现了诗人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心情。

2.春恨。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不禁引发诗人对春天的怅恨之情,引发对人生缺憾的悲慨,落日留不住,美景留不住,韶华易逝。而漂泊天涯的游子,又不知经历过多少回的离愁别恨。“春恨”二字,将旅途偶见的感触升华,扩大了诗的内涵。

篇4:《偶见》《点绛唇》阅读练习答案及对比赏析

《偶见》《点绛唇》阅读练习答案及对比赏析

偶见

(唐)韩偓

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①索一尊。

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②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①醍醐:古时称从牛乳中逐次提炼出的精粹部分,也以代指美酒。②袜刬:袜子松脱。

1.韩诗和李词在刻画女子形象时都主要运用了____ 和______ 的手法。(2分)

2.清人贺裳曾言:“‘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直用‘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二语演之耳。”请结合具体词句,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谈谈二者的不同。(5分)

参考答案:

1.白描 细节描写(2分)

2.“袜刬金钗溜”写出了女子的惊慌;韩诗“和笑走”显轻薄,李词“和羞走”现矜持;韩诗“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表现的是刻意掩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回首”一笔,多情少女窥人之态更是宛在眼前。(3分,任意三点即可)李词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较韩诗更加真实可感。(2分)

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云:“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对照韩偓这首绝句,可见,李词化用了韩诗。联系二人的其他作品,也可看出,李清照对韩偓非常欣赏,她受韩的艺术影响多方而深刻。

一个打秋千的姑娘,在尽情玩乐之后,感到好不困倦慵懒,便放情地解下罗裙,只剩下一点短衣。同时她又有些口喝,便向侍者招呼索取饮料。“醍醐(tíhú),古时称从牛乳中逐次提炼出的精粹部分,也以代指美酒,“尊”是古代酒器,中部较粗,口径较大。“一尊”犹言一杯。诗的前半通过两个简单的细节,刻画出少女一种天然淡泊的美。

诗的后半忽作转折。正在姑娘悠闲品饮的时候,突然见有客人来家,姑娘自知有失雅观,不好意思,便起身躲避。“走”即跑,当然这里只是小跑,不是百米竞赛。“和笑”二字传神,既可以看出姑娘的羞怯,又可以见出她的活泼。有趣的是,姑娘并未一走了事,末句别出心裁,又是一转。当她走到中门时,却突然停下,尔后回身,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手里搓弄着一颗顺势采摘的'梅子,似乎本来就在那里玩耍似的,一副聪慧调皮的样子,十分可爱。“手搓梅子”是一种儿戏动作,李白《长干行》诗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之句。“映”,意同遮蔽。“中门”,指门的中央。古代门中设木为限,“横界于门下者为阈,直竖于门中者为梱”(《说文通训定声》)门的二梱中间称中门。《周礼·曲礼上》说:“立不中门。”但这姑娘偏就无邪显眼地站在中门,可知她心中礼法观念淡薄,而这恰是诗人所津津乐道的事情。

旧时讲究“女德”、“闺范”,妇女要受种种束缚、禁锢,诗与文学中出现的女性形象也多是贞女烈妇,往往起着宣传社会道德、箝制妇女的作用。韩偓这里却摈去陈规,自出机杼,表现了新审美情趣,这与当时的时代风气有关。唐末战乱频仍,人命危浅,盛唐时代的豪情壮志和中唐时期的慷慨情怀消失殆尽,百姓看不到期望和前景,转而产生了一种对人生意义本身的深沉反思。一股人道主义的潮流应运而起,表现在边塞诗中,就是以无限的同情大量描写惨死的士兵;表现在内地诗中,一方面是以悲愤的态度大量描写官府的黑暗和生民的痛苦,另一方面则是以清丽的笔调大量描写人的自然本性和享乐追求。这后一种倾向从杜牧、温庭筠、李商隐时期即已轩然而起,至韦庄、司空图、韩偓更是激流扬波。

篇5:《材料》阅读答案

①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高分子化合物。我们吃的米、面、水果、蔬菜、鱼、肉;穿的棉、麻、丝、毛等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而用的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则都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②高分子的特点是个头大,每个分子由几万、几十万个原子组成,分子量可达几千、几万甚至几百万。而一般的低分子化合物,如水、盐、酒精等,分子量却不过几十、几百。怪不得人们称高分子化合物是微观世界的“巨人”呢!

③相比于低分子,高分子的结构要复杂得多。它们由许许多多结构相同的所谓“单体”构成。这些‘单体’手拉手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蜷曲的长链,有的长链之间连着短链,有的还有支链。

④人造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面对太阳的一面温度很高,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很低,怎样才能保证不因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而影响卫星内部仪器的工作呢?科学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即依靠一种特种高分子来帮忙,用它做成“温控涂料”涂在卫星表面。

⑤当卫星面向太阳时,高分子涂料可以助其散发热量,背对太阳时还能起到绝热保温作用,这样就能保证卫星仪器的正常工作,使其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收集和提供情报。

⑥此外,导弹、飞船重返大气层时也碰到了难题:当飞行速度高达音速的20倍时,空气的剧烈摩擦可使导弹、飞船表面的温度升高到5000℃以上。要知道 普通钢温度达1000多度会溶化成液体,合金钢最多只能耐℃的温度,用什么材料来做它们的保护层和隔热罩呢?

⑦科学家找到了一种高分子烧蚀材料,将它涂在导弹、飞船的表面,但它燃烧汽化成小分子时会带走大量的热,尽管外面烈火熊熊,里面却安然无恙,这就起到了保护层和隔热罩的作用。

⑧电子工业已经进入了黄金时代,几乎没有一样现代科学和工业技术少得了它。但是,当我们津津乐道电子工业的赫赫战果时,却不能忘掉高分子在此领域立下的汗马功劳。

⑨作为绝缘材料,高分子的独到之处是具有良好的高频和超高频绝缘性能,陶瓷、云母之类都远远赶不上它。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遥控、遥测、雷达、卫星通讯等都要用到频率极高的微波,所以也就少不了优质的高频、超高频绝缘材料。可以说,没有高分子材料就没有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

篇6:《材料》阅读答案

高分子体态苗条,彼此纠缠在一起,吸引力大,不易分开,即使加热也不会一下子变成液体,所以具有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

但是,化学家们还不满足,他们甚至干涉高分子的“内政”:或改变链的结构形式,或在链上加几个特殊的“基团”,结果新的高分子就具备了耐高温、抗低温、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

18.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是两个材料主要说明内容的一项。( )(2分)

A.高分子材料具有个头大,结构复杂,有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的特点。

B.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功能特殊。

C.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广泛。

D.高分子材料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19.选出涂在卫星表面的“温控材料”是利用了特种高分子的什么功能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耐高温、抗低温

B.耐高温、耐腐蚀

C.弹性、塑性和强度

D.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

20.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1.选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4分)

22..如果要将两则材料组合成一篇文章,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你认为材料二放在材料一的哪个位置合适?请选择 。(2分)

A.第②段之后 B.第③段之后

C.第④段之后 D.第⑨段之后

问题二:请你在材料二后写一句话,使组合后的文章思路清晰,衔接自然。(2分)

(三)18.C 19.A 20.列数字、作比较。具体突出的说明了高分子个头大的特点。21.(1)生动形象。本文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如“这些‘单体’手拉手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蜷曲的长链,有的长链之间连着短链,有的还有支链”中将“单体”连接在一起的方式形象的说成是“手拉手”,从而说明了高分子的结构复杂的特点。(2) 准确严密。本文多处运用数字说明。如“当飞行速度高达音速的20倍时,空气的剧烈摩擦可使导弹、飞船表面的温度升高到5000℃以上。”通过列数字准确说明了高分子具有耐高温的功能。22.问题一C,问题二 这类高分子已被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各项尖端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篇7:阅读答案参考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 (2)杂然而前陈者( ) (3)猛浪若奔(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至于负者歌于途”中“于”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贤于材人远矣

C.胡不见我于王   D.皆朝于齐

小题4:甲乙文的内容,完成下表。(2分)

选段

主要内容

语言特色

思想感情

甲文

(1)

骈散相间,语言优美

热爱自然、鄙弃利禄

乙文

游人之乐

多用骈偶,多用虚词

(2)

篇8:阅读答案参考

小题1:①.通”返” ②.陈设,摆放 ③.飞奔的.马

小题2:(2分)脸色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的太守。

小题3:(2分A

小题4:(3分)(1)山水之美 (2)与民同乐

小题1:试题分析:“反”,通假字,通“返”;“陈”,一词多义,陈设;“奔”,古今异义词,飞奔的马。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颜”(脸色)、“颓然”(醉醺醺的样子)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3:试题分析:“至于负者歌于途”中“于”字是介词,在的意思。A.在;B.比;C.给;D.面对。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4:试题分析:甲文主要写的是富春江山水的美丽,“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乙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

篇9:《马上》阅读答案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马上

(宋)陆游

残年流转似萍根,马上伤春易断魂。烘暖花无经日蕊,涨深水过去年痕。

迷行每问樵夫路,投宿时敲竹寺门。不信太平元有象,牛羊点点散烟村。

注:此诗乾道八年春(1172年)作于梁山至邻山(今四川渠县)道中。象,标志。

19.颔联写景,选取“花”“水”意象,抒发了诗人 之情。(2分)

20.尾联化用苏轼《山村五绝》(其一)的 “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请结合诗句,

从手法运用、思想内容角度分析两诗的异同点。(6分)

答案:

19.时光流逝,年岁渐老,颠簸流离的愁苦。(2分)

【评分标准】写出“时光流逝,年岁渐老”意思给1分,写出“颠簸游离”意思给1分。

20.(6 分)相同点:(1)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手法,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2)直抒胸臆,议论中抒情,“不信太平元有象”“无象太平还有象”表达了对社会太平的标志的看法。(3)都认为国家太平标志是百姓安居乐业。

【评分标准】(1)(2)涉及手法,答出任意一点给 2 分,第(3)点给 2 分不同点:陆诗否定了“太平有固定标志”的说法,意含讽刺之意,讽刺统治者用各种方法粉饰太平的做法;苏诗则用肯定句式,直接告诉人们百姓安居乐业就是太平的标志。

【评分标准】2 分,两小点,每小点 1 分。

【偶见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偶见》《点绛唇》阅读练习答案及对比赏析

2.偶见徐祯卿翻译

3.《绿》阅读答案

4.海燕阅读答案

5.《想念》阅读答案

6.乡愁阅读答案

7.海啸阅读答案

8.大鼠阅读答案

9.《洗脚》阅读答案

10.百衲衣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偶见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