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辞千金阅读题及答案
“q9978110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晏子辞千金阅读题及答案,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晏子辞千金阅读题及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晏子辞千金阅读题及答案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①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②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注释】
①致:送去。②宰藏:蓄积财物。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景公使使者至( )( )
(2)分食食之( )( )
(3)使吏致千金与市租( )
(4)是臣代君君民也(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从文中看,晏子辞千金的主要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由此可看出晏子具有 的品格。
答案
1、(1)派;使臣 (2)食物;吃 (3)税款(4)君主;统治
2、(1)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2)有一身粗衣穿,有一口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3、晏子认为,君主赏赐自己已经很丰厚了;只要做到有衣穿,有饭吃,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了。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为君主着想,知足明理。
篇2:晏子辞千金阅读答案及译文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方食 方:正 B、终再拜而辞曰 再拜:拜两次
C、进取于君 进:前进 D、以振百姓 振:同赈,救济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分食食之 ②食之不以其道
B、①使吏致千金与市租 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C、①寡人不知 ②孰谓汝多知乎
D、①忠臣不为也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14、翻译下列句子(9分)
1、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2、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参考答案:
12、答案:C、、朝中为官
13、A 孰谓汝多知乎: 谁说你聪明呢?
14、翻译下列句子(4题中任选3题,每题3分,9分)
1、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
2、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
3、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味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4、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译文: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晏子没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再次拜谢而不能接。
篇3:晏子辞千金文言文练习题答案及译文
晏子辞千金文言文练习题答案及译文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方食 方:正 B、终再拜而辞曰 再拜:拜两次
C、进取于君 进:前进 D、以振百姓 振:同赈,救济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分食食之 ②食之不以其道
B、①使吏致千金与市租 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C、①寡人不知 ②孰谓汝多知乎
D、①忠臣不为也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14、翻译下列句子(9分)
1、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2、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参考答案:
12、答案:C、、朝中为官
13、A 孰谓汝多知乎: “谁说你聪明呢?”
14、翻译下列句子(4题中任选3题,每题3分,9分)
1、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
2、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
3、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味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4、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译文: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晏子没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再次拜谢而不能接。”
篇4:晏子使楚与晏子辞千金比较阅读试题
晏子使楚与晏子辞千金比较阅读试题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坐盗( ) (2)其实味不同( )
(3)生于淮北则为枳( ) (4)使者反( )
1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齐人固善盗乎?
译文:
(2)景公使使者至。
译文:
1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
篇5:《晏子辞赐驾》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晏子辞赐驾》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晏子辞赐驾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之辂车④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⑤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 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⑥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注释】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二十五》有改动)
【试题】
1、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①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 朝:上朝 ( )
②臣得暖衣饱食 食:吃 ( )
③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遗:遗留 ( )
④公不说,趣召晏子 说:通“悦”,高兴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是( )
A、夫子之禄寡耶? 辍耕之垄上
B、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无从致书以观
C、于臣足矣 皆以美于徐公
D、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 朝而往,暮而归
3、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4、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1、⑴√⑵√⑶×⑷√
2、B
3、我节制自己吃饭穿衣(方面)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
4、节俭;以身作则(或:能做表率)
【译文】
晏子入朝的时候,每每乘坐破旧的车子,用劣马拉车。齐景公发现了这种情况,惊讶又自责地说:“哎呀!先生的俸禄太少了吗?为什么乘坐这么破旧不堪的车子呢?”晏子回答说:“倚仗国君的恩赐,我得以保全父、母及妻三族的衣食,还能周济国内的游士,使他们得以生存。国家给我的.俸禄很多啊,我能够穿暖吃饱、还有车马可以自己用,我已经很满足了。”
晏子出宫后,景公派大夫梁丘据给晏子送去四匹马拉的豪华大车,结果来回送了好多次,晏子都不肯接受。景公很不高兴,立即召见晏子。晏子到后,景公说:“先生不接受我的馈赠,那我也不乘车了。”晏子回答说:“国君派我管理百官,我应该节省衣食,朴素勤俭,给百官和百姓作个榜样。我努力的廉洁节俭,还恐怕他们奢侈浪费而不顾自己的品行。现在,国君在上乘豪华大车,我在下也乘豪华大车,这样,我就没有理由去禁止百姓不讲礼义、追求奢华、铺张浪费的行为了。”最后,晏子还是辞谢了景公的好意,没有接受豪华的车马。
篇6:晏子辞千金的原文阅读及翻译
晏子辞千金的原文阅读及翻译
原文阅读: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翻译译文或注释: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晏子没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再次拜谢而不能接。”
篇7:《归去来兮辞·序》阅读题及答案
1: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C.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D.“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参考答案:
1:C ①用来 连词 ②把 介词 ③因 介词 ④用来 连词
2:C“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的意思是,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二:
1.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生:维持。
B.脱然有怀——脱然: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寻找。
D.非矫厉所得——矫厉:造作勉强。
2.下列有关“以”字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语句不能分别表现陶渊明“想做官”而又“想辞官”的一项是( )
A.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B.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②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C.①公田之利,足以为酒②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D.①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②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参考答案
1.C
2.B
3.B
4.(1)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谋职,)于是(我)被委派到小县做官。
(2)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
参考译文
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剩余的粮食,赖以维持生计的本领我还没有找到。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处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心情激动不平,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看到这一茬庄稼成熟,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篇8:卢简辞的阅读题答案
卢简辞
卢简辞,字子策,范阳人。父纶,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奉亲避地于鄱阳,与郡人吉中孚为林泉之友。大历初,还京师,宰相王缙奏为秘书省校书郎。王缙兄弟有诗名于世,缙既官重,凡所延辟,皆辞人名士,以纶能诗,礼待逾厚。会缙得罪,坐累。久之,调陕府户曹。朱泚之乱,咸宁王浑瑊充京城西面副元帅,乃拔纶为元帅判官。贞元中,吉中孚为户部侍郎,典邦赋,荐纶于朝。会丁家艰,而中孚卒。太府卿韦渠牟得幸于德宗,纶即渠牟之甥也,数称纶之才。德宗召之内殿,令和御制诗,超拜户部郎中。方欲委之掌诰,居无何,卒。初,大历中,诗人李端、钱起、韩翃辈能为五言诗;而辞情捷丽,纶作尤工。至贞元末,钱、李诸公凋落,纶尝为《怀旧诗》五十韵,叙其事曰:“吾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李校书端,风尘追游,向三十载。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荣耀,未几,俱沉下泉。伤悼之际,常畅博士追感前事,赋诗五十韵。”纶之才思,皆此类也。文宗好文,尤重纶诗,尝问侍臣曰:“《卢纶集》几卷?有子弟否?”李德裕对曰:“纶有四男,皆登进士第,今侍御史简辞是也。”
简辞,元和六年登第,三辟诸侯府。长庆末,入朝为监察,转侍御史。文雅之余,尤精法律,历朝簿籍,靡不经怀。宝历中,故京兆尹黎干男煟诣台治父叶县旧业,台司莫知本末。简辞曰:“干坐鱼朝恩党诛,田产籍没。大历已来,多少赦岂有雪朝恩、黎干节文?况其田产分给百姓,将及百年,而煟恃中助而冒论耶!”又福建盐铁院官卢昂坐赃三十万,简辞按之,于其家得金床、瑟瑟枕大如斗。昭愍见之曰:“此宫中所无,而卢昂为吏可知也!”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转户部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节选自《旧唐书?卢简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衙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恃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B.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内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C.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D.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衙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泉”本指山林与泉石,后借指文人雅士的隐居之地。林泉之友即隐居时的朋友。
B.“丁家艰”即丁艰,也就是丁忧,指遗逢父母丧事。古时官员父母去世须辞职守丧。
C.“司空郎中曙”中“司空”是官名,“郎中曙’是人名。这是一种官职姓名的合称。
D.“京兆尹”为三辅之一。三辅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此外有左冯翊和右扶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纶才名甚高,颇受知遇。他虽因战乱未能登第,却受到不少人的举荐以及皇上的赏识,因而踏上仕途后一帆风顺。
B.卢纶才思敏捷,擅长作诗。大历诸诗人的五言诗辞情捷丽,卢纶诗作尤其精工,他曾经创作五十韵长诗怀念已故旧友。
C.卢纶教子有方,门庭兴旺,他的四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其中卢简辞更是担任了侍御史、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官职。
D.卢简辞富有文才,精通法律。他对历朝的官府文书都有所留意,也曾据理驳斥黎炳的非分要求,还查办卢昂贪污的案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缙既官重,凡所延辟,皆辞人名士,以纶能诗,礼待逾厚。
(2)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蒙耀,未几,俱沉下泉。
答案:
1.(3分)C(结合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时间、事件以及表示年号的关键词判断。标点如下: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2.(3分)C(“‘司空’是官名,‘郎中曙’是人名”错误。“郎中”是官名,“司空曙”是人名。)
3.(3分)A(“踏上仕途后一帆风顺”不正确。王缙获罪,他也受到牵连。)
4.(10分)
(1)王缙担任重要官职后,凡是他所延请征用的,都是文人名士,因为卢纶擅长作诗,所以礼遇更加优厚。
(译出大意给2分;“延辟”“能”“逾”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这几个人都享有当时的盛名和荣耀,没过多久,他们都命归黄泉了。
(译出大大意给2分;“负”“未几”“下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晏子辞千金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阅读题及答案
7.掌声阅读题及答案
8.雨中阅读题及答案
10.《定**》阅读题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