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生物复习
“zhhp50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初一下学期生物复习,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一下学期生物复习,方便大家学习。
篇1:初一下学期生物复习
初一下学期生物复习
1) 1665年,英国人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研制出能够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
2) 一般地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3)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擦、滴、撕、展、盖、染、吸。
4) 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他们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cell membrane)、细胞质(cytoplasm)和细胞核(nucleus)三部分。
5) 液泡里充满着细胞液。我们切西瓜和削水果时,会有许多汁液流出来,这些汁液通常就是细胞液。
6) 在生物的细胞中,与遗传有关的物质叫做遗传物质。现代生物科学研究表明,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DNA。在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染色体。
7) 细胞分裂通常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数目和形态相同的两份。并随着细胞的分裂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通过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新细胞,与原来的细胞的染色体是一样的,这就保证了遗传物质在细胞的前后代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8) 细胞经过分化形成了许多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全叫做组织(tissue)。
9) 根尖的组织:疏导组织:能够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机械组织:具有支持作用。基本组织:能够储藏营养物质。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10)人体的组织:神经组织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指挥部”。肌肉组织主要具有收缩、舒张等作用――运动离
不开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结缔组织具有支持、保护等作用――骨骼是人体的支架。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皮肤是身体表面的一道保护屏障。
11)人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12)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衣藻等都是单细胞生物。
13)人体内有八大系统,它们是: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
14)我们把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叫做种子植物(spermatophyte)。在种子植物中,有的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叫做被子植物第一文库网(angiosperm)。有的植物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叫做裸子植物(gymnosperm)。
15)绝大多数的被子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也有少数种类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例如菟丝子。
16)苔藓植物具有茎、叶,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细丝状的`假根,假根主要起固着植物体的作用。
17)能源物质煤是由古代蕨类植物长期埋在地层中形成的。
18)鱼类是一类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鳍运动,用鳃呼吸的动物。大多数鱼类的体型为纺锤形,身体表面有一层鳞片,能分泌黏液,保持身体的滑润,有利于在水中游泳。
19)软体动物都有柔软的身体,大多数用鳃进行呼吸。
20)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大部分藻类植物体内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1)海洋中的藻类植物释放的氧气,年总产量可达360亿吨,占地球大气含氧量的70%。
22)鸟的身体具有适应飞行的结构,身体呈流线型并附改羽毛,前肢变成翼,
骨骼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有的中空,使身体异常轻盈;发达的胸肌可以驱动双翼上下扇动。鸟类有着较完善的血液循环系统,因此它和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恒定的体温增强了他们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
23)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和1个口器。胸部有3对足和2对翅。
24)人们把球形的细菌叫做球菌,杆形的细菌叫做杆菌,螺旋形的细菌叫做螺旋菌。
25)细菌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型的细胞核、鞭毛。
26)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27)真菌的菌体没有根、茎、叶,大多数种类是多细胞个体;细胞里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进行腐生或寄生的生活,依靠孢子进行繁殖。真菌是一类低等的生物。
28)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Linnaeus)提出了一种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名。学名都用斜体的拉丁文字。
29)目前采用的生物分类系统主要有7个阶层。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30)科学家把地球上的动物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叫做脊椎动物;另一类是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叫做无脊椎动物。根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一些特征,又可以将它们分成许多不同的类群。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类群。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类群。
篇2:初一下学期生物复习题有哪些
初一下学期生物复习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选出后写到第Ⅱ卷答题处。本题包括40个小题,1—30小题每小题1分,3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
A、长臂猿 B、猕猴 C、猩猩 D、森林古猿
2.母爱是伟大的。母亲在怀孕期间,身体负担明显加重。她要为胎儿提供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气,排出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母亲与胎儿之间进行的物质和气体的交换发生在( )
A、胎盘 B、子宫内膜 C、脐带 D、卵黄
3.下列有关人类生殖与发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男性和女性的性腺分别是睾丸和卵巢 B、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
C、子宫是女性维持女性特征的主要性器官 D、月经来潮与卵巢及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4. 下列哪项是青春期发育的显著特点 ( )
A、身高突增 B、心脏功能明显增强 C、神经系统功能增强 D、肺的功能增强
5. 下列有关青春期的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男女同学应保持良好的交往 B、青春期每天应获得合理、充足的营养
C、青春期是学知识、长才干是关键时期 D、女孩子应禁食含脂肪的食物以保持良好的体型
6. 学生营养餐每天都配有牛奶或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这是因为蛋白质是( )
A.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B.不需要经过消化就能吸收
C.在人体内不会分解 D.溶解养分的物质
7. 由于小李经常偏食,导致他的皮肤干燥,而且还出现了牙龈出血现象,这可能是由于他体内缺乏( )
A、维生素A、维生素B1 B、维生素A、维生素C
C、维生素C、维生素D D、维生素C、维生素B1
8.在“测定某种事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中,小明提出的问题是“花生仁与核桃仁哪个含能量多”,在他制定的计划中不正确的是( )
A、取一个花生仁和一个核桃仁作为实验材料,燃烧后比较水温升高的差异
B、在锥形瓶内加入同样多的水,并插入温度计
C、实验前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量水温
D、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进行比较
9.有些人吃饭狼吞虎咽,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饮食习惯,会影响食物的消化。这里主要会影响食物中哪类物质的消化?( )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10.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需要多种营养物质 下面是四位同学选择的早餐,其中营养最合理的是( )
A、牛奶、鸡蛋、馒头、水果、蔬菜 B、饼干、饮料、方便面
C、肉丝面、火腿肠、咸菜 D、稀饭、鸡腿、油条
11. 对下图的叙述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2能消化蛋白质 B.分泌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的只有3
C.1分泌的消化液参与脂肪的消化 D.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是为了避免对2的刺激
12.小雨同学的早点是油条和豆浆,那么它们被消化后的主要产物是( )
①葡萄糖 ②氨基酸 ③甘油 ④脂肪酸 ⑤无机盐 ⑥维生素 ⑦水
A、④②⑥ B、①②③④ C、⑤②⑦ D、④⑤⑥
13.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14.消化系统中不与食物接触的消化器官是( )
A.胃 B.咽 C.小肠 D.肝脏
15.我们在咀嚼馒头时会觉得有甜味,这是因为( )
A.馒头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葡萄糖 B.馒头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
C.馒头中包有白糖D.馒头和唾液混合产生了葡萄糖
16.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搬动的作用是( )
A、过滤空气 B、温暖冷空气 C、将细菌和灰尘推向喉部 D、食物和气体的通道
17.外界的空气寒冷、干燥并混有灰尘和细菌,通过鼻腔后变得温暖、湿润、清洁,鼻腔中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是( )
①鼻毛 ②鼻腔黏膜 ③鼻腔黏膜中的嗅细胞 ④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
A、④②① B、②①③ C、④②③ D、①③④
15.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 )
A.喉和气管 B.鼻腔和气管 C.呼吸道和肺 D.支气管和鼻腔
16.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顺序是( )
①鼻腔 ②支气管 ③喉 ④咽 ⑤气管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③⑤②
C.①③②⑤④ D.①⑤③②④
17.人的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 )
A.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增加肺泡的数量 D.组织细胞与血液的物质交换
18.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道对空气的作用( )
A.清洁空气 B.温暖空气
C.湿润空气 D.杀死空气中的细菌
19.人受凉感冒时,鼻腔常常被阻塞,这是因为 ( )
A.扁桃体发炎 B.气管发炎 C.鼻腔黏膜充血 D.鼻腔黏膜分泌过多
20.呼吸系统的哪一个结构特点与进行气体交换无关( )
A、胚泡比很薄 B、毛细血管壁很薄 C、气管比较长 D、肺泡数量多
21.给病人输液时,常用橡皮带扎紧病人的前臂,发现手上“青筋”隆起,这些青筋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动脉与静脉
22.下列人体血液的成分中,能运输氧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糖
23.人体内能进行物质交换 的血管是( )
A主动脉 B肺静脉 C上腔静脉 D毛细血管
24.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对于贫血患者、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流不止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
A.血小板、红细胞、血浆 B.红细胞、血小板、血浆
C.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D.血浆、红细胞、血小板
25.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
A.管壁较厚 B.管腔较大 C.血液流向心脏 D.管中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26.右图为小肠绒毛内的血管示意图,其中表示动脉的是( )
A.① B.②
C.③ D.无法判断
27.下列有关人体内瓣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静脉内有静脉瓣 B.动脉内有动脉瓣
C.心脏的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 D.瓣膜的作用是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28.当血液通过肺部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化,下列能正确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29.人在进食吞咽的食物,一般不会进入气管的原因是( )
A.悬雍垂的阻当 B.会厌软骨盖住了喉 C.声门裂缩小 D.环状软骨缩小
30.用手接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 )
A.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B.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扩大
C.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缩小 D.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
31.呼吸运动是指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呼吸运动的完成依赖于( )
A.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B.肺泡的弹性
C.气体分子的扩散 D.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32.右图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 表述正确的是( )
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
B.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33.右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则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 B.乙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
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 D.乙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
34.呼吸道不具有的功能是( )
A.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C.温暖进入肺的空气
B.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D.湿润进入肺的空气
35.含细菌和灰尘的痰液产生于 ( )
A.鼻 腔黏膜 B.食道黏膜
C.喉腔侧壁 D.气管和支气管黏膜
36.右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分析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和膈肌所处的状态是 ( )
A.肋间肌舒张,膈肌收缩
B.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
C.肋间肌和膈肌都舒张
D.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
37.你的身体时刻都在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你呼出的气体在组成成分上的变化是 ( )
A.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38.花生,民间又称“长生果”,其营养价值很高。花生红衣能促进血小板新生,对多种出血性疾病都有很好的止血功效。但是,患有下列哪种病的人不适合于多吃花生?( )
A.冠心病 B.胆囊炎 C.糖尿病 D.白血病
39.病人在不能正常进食的情况下,往往要点滴葡萄糖,这是因为( )
A.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无机盐
B.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蛋白质 D.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水
40.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 一次献血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初一生物学习方法
1. 以俗语“导”,具有趣味性
如:“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不干不净,吃了得病”等日常俗语导出相关的人体消化系统方面的内容。例如在讲解不定根的定义时,不定根是指从茎叶上生出的根,(1)从茎上生出的根叫不定根,如甘蔗,我们在吃甘蔗时,经常会发现在基部的节上生长有许多条根,这些根就叫做不定根;再如柳树,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为什么“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主要是在柳树的枝条的下端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出的不定根,形成了一个新的柳树。(2)从叶上生出的根也叫不定根,“落叶生根”同学们都听说过了,比如说“秋海棠”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植物,它的树叶落到地上就能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出许多条不定根,而形成许多个新的植物体。
2、以比拟“导”,具有形象性
生物学知识大都是抽象的,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恰当运用比拟法,使知识形象化,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 如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把细胞比作“国家”,学生受此启发,把细胞膜比为国家的“防线”,控制内外物质的“进出”。
3、以成语“导”,具有简炼性
许多成语撇开引申义,只看本义,包含着特定的生物学知识。如“肝胆相照”道明了动物的肝脏与胆囊的结构和功能联系;“飞蛾扑火”、“蜻蜓点水”揭示了非条件反射现象;“华而不实”说明了硼对植物的特殊作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望梅止渴”、“移花接木”都具有丰富的生物学意义。
4.以古诗“导”,具有生动性
在“心脏”的导入中,恰当运用南唐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生动形象引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生动描绘出生物的保护色现象 还有器官移植,基因工程,“生物导弹”,试管婴儿,仿生学,转基因食品等等,一开始就调动了学生的很大兴趣,也就想努力要而且也一定能学好生物这门学科。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这就为学生学好初一生物知识夯实了基础。
初中生物期末复习的建议
1、通览课本(建议使用复习提纲)知识点,留有映像即可。
2、把课本的练习题、平时的作业以及单元测验等已有试卷中的每道练习题的知识点吃透,弄懂原来做错的题目,并将相关知识点标注上去。
3、养成发散思考的习惯,在研究每一道题的时候,尽力把本学期或者是往期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既可以拓宽解题思路,也可以反复强化,巩固记忆效果。这样一题胜多题,可以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4、在生活中回忆。初中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就可以在随时随地学习。一棵树、一片树叶、一顿饭、一只狗、一个生物现象都是生物研究的范畴,因此都可以成为生物学习的引子。比如:复习植物叶的结构时,拿着一片树叶看两眼,要比拿着资料背一个小时印象更深刻。再如:吃饭的时候联想体验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器官、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等,一天起码可以复习3次。因此,强烈建议家长们重视并引导子女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而不是安静做题的习惯。
篇3:初一年级下学期生物复习提纲要点
初一年级下学期生物复习提纲要点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 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篇4:初一下学期生物计划
本人将担任七年级4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为了出色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必将认真地做好教学工作。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七年级下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1)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1)正确使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进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 (3)利用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与所生存的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 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
人的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心脏的结构及血液循环的途径;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神经系统的组成等内容。
三、教学难点
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过程等内容。
四、课时分配
本册书需要36课时。第一章人的由来需要5课时,第二章人体的营养6课时,第三章人体的呼吸3课时,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需7课时,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课时,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8课时,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5课时。
五、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于对人体生理和性问题产生好奇的青春期阶段,对于本学期生物学学习内容兴趣比较浓厚,但学生生性较害羞,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健康度过青春期。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教材分析
在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被列为10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
其中第5主题,还把第7主题“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中的人的生殖和发育和第10主题中的“健康地度过青春期”。整合于本单元,使“生物圈中的人”的学习主题更为完整。
七、教改措施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设计好导学案,抓好教学落实,每学完一章进行测试,每节课有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按大纲要求全面系统地学习学科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八、奋斗目标
这学期在开学初制定好教学计划,同时培养学生制定好学期计划,在这学期从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高效的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期末做好复习计划,带领同学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篇5:初一生物下学期教学计划
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刚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可能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也有能较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劲头十足,因此学生差异较大。
尽管如此,生物是新学科,从基础而言,可以说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生物的信心,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好比一张崭新的白纸,最容易设计最精美的画面,对于我们正在推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是很好的机会,孩子们收获多多,我们很有信心。
教材内容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
本学期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一、认识生物,包括奇妙的生命现象、严整的生命结构和生物的生活环境,共三章;二、形形色色的生物世界,主要内容是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1、加强集体备课与教研,把握课标与教材,摸清学情,有的放矢,高效备课。
2、改进教法,用好“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构建高效课堂。
3、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课堂的一切活动围绕学生的学展开。
4、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严禁抄作业现象。
5、努力限度地组织课堂“兵教兵”,更好地发挥集体的力量,以达到培优补差。
6、把好“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单元测试关。单元测试后要及时讲评、补偿,以保证后续知识的学习。
【初一下学期生物复习】相关文章:
8.初一生物复习资料
9.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10.初一生物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