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纳凉往事的杂文随笔

纳凉往事的杂文随笔

2024-02-09 08:46:1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xiaoxinxing1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纳凉往事的杂文随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纳凉往事的杂文随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纳凉往事的杂文随笔

篇1:纳凉往事的杂文随笔

纳凉往事的杂文随笔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这一首诗道尽了纳凉的意趣。夏日纳凉,离不开的是星星,是月亮,是凉瓜,是清凉的井水,是更久远的故事……

记忆中的孩童时代,人与人总靠的很近的。即便是炎热的夏天,也总是群聚在里弄,在巷口,在天井,在各家的院子里,三五成群,讲一些东家长,西家短,讲一些久远时期的神话,讲一些眼晴看不到的地方的故事。

我家就在巷子口,风大凉爽,正是纳凉的好地方。在傍晚的时候,就把竹椅,竹床,竹桌,竹凳摆到了巷子口上,点上蚊香,大人和小孩围坐在一起,还有邻居们也聚在一起,大人们摇着大蒲扇,在暗下来的星河月夜里,讲着古老的故事。每个人都好似变成了博学的才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即便是闲话家常,也能聊出历史的质感。那些难耐的夏日,因为有了这些故事,似乎变得有了清凉。

想起了儿时记忆里的纳凉,也总少不了月亮的。圆圆的月亮把银辉洒下大地,把屋檐的样子投射在地上,把我们的身影拉的老长,我们这些顽童会互相追逐影子去踩,月亮走,我也走,于是乎,喧闹声此起彼伏,开心的笑容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

邻居的大哥大姐们趁纳凉之机,月色静好,拉起了二胡,吹起了笛子,唱起了小曲,那是多么欢快和谐的景象啊!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久久难忘。

“纳凉玩月,到处有之。”纳凉总是和月亮有关的。有月亮的.夏夜,看着遥远的夜空,大人们回忆很久以前的故事,孩童却在畅想很久以后的末来。

夏日里,在有井水的地方,井水便是天然的清凉剂。浮瓜沉李,自在清凉。儿时的家乡,虽然在县城,但居民家中也没有自来水,要去井里挑水。离家不远有一口井,叫南门井,是县城最好的井水,清凉爽口。就是井深水少,读高小的我肩负挑水的重担。

我把长长的绳子拴在木桶上,然后站在窄窄的井沿上,放下木桶和绳子,当木桶接近井水面时,把绳子使劲一甩,浮在水上的木桶就进了水,再把木桶提起来,上下使劲抖动一下,水桶就满了。把水桶一把一把提上来,挑回家。一路上,路边住的大娘,大妈们喜欢用刚打上来的井水加上米酒做清凉剂,所以拿着木勺等着舀我们桶里的水,一到家里,只剩大半桶水了。刚打的井水配上米酒确实又凉又甜又香,把西瓜泡在冰凉的井水中,就着黄昏时天色,破开来,红色的瓜瓤晶莹地沁着冰冰的水珠,不消说吃上一片,便是看上一眼,已很是清凉。

“遥想纳凉清夜永,窗前微月照汪汪。”

纳凉,这件很小的事,记录着光阴长河里,一些细碎的美好,一些古老的故事,这些美好,这些故事,在静默里守着日子,随风飘动。

因为纳凉,纳的是一身清凉,更是一心清凉,是在俗世的喧嚣里,找到一种属于你的惬意与静默。

篇2:一些往事杂文随笔

一些往事杂文随笔

我与她,相遇于一五年的春天,相识的过程老套而狗血,无非是相看两相厌再到惺惺相惜,后来再提起,谁都红着脸摆手算是年少不更事莫要再提,很相熟了,相熟的像是能触碰到的,近在咫尺的朋友。

这三年,我知道她的所有,细化到她每日吃了几顿饭,又吃了些什么,半夜在几时突然惊醒,又是为了什么而惊醒,我们更像是每日对坐着进餐,相拥着入梦,活进对方身子里的一对挚友,掌握彼此的秘密,分享喜怒哀乐。

可现如今再想想,我好像只知道,她叫简之。

简之她是一个有趣的人,也许只是我觉得她有趣,有一日与我聊着聊着她人突然消失了,两个多小时之后才回来,我自是以为她忙了些十分重要的事情,她却与我说只是花了两个小时坐在洗手间的地砖上,解开她缠成一团糟的项链,这也许并不有趣,还有些无礼,可我却依旧爆笑了很久,也没有生气。

简之简之,她的生活却从不化繁为简。

三年里她谈过很多个女朋友,可我至今也不敢确信她究竟是如何取向,因为她活得实在太过像是一个冷血动物,有泛着寒光的鳞片做盔甲,有着窄成一道线的吓人的眼睛,那样的不近人情,我大约算是他为数不多的关系清白的同性朋友,也真是不知道,我们是如何在漫长的三年里,忍住一切不去亵渎两人之间的革命友谊。

我曾一度羡慕她在感情生活的果断,可她又理性到让人后脊梁发凉的地步,她绿过别人,也当然被人绿过,可我几乎没有见过失恋的她,她好像从不会恸哭,甚至也不会难过,我只知道她一定不是个没心没肺的人,可能是过分坚强了。

大概是性格的缘故,又加上她无疑是一个心理学方面的非专业专家,她太懂得如何抓住别人的心,这使得她身边从不缺少追求者,孤独的姑娘们围绕在身边,我便总是嘲讽她招蜂引蝶,老混蛋一个,对,她是个混蛋。

她丝毫不在意的'接受来自那些个女孩们的喜欢,她与我说,她是个善人,既然渡落水者一程,多多益善,她甚至很直白的告诉那些丫头们自己有不止一个,坦率又残忍,可她还说,来一个宠一个,而她也确实做到了,除了不单独一份的感情,她一定是一个完美的爱人,可她偏偏不给感情,所以,她依旧是个混蛋。

我还以为她不会爱呢。

我从没见过她那样,深夜里给我来了电话,醉的不像个人,嗓音沙哑成锯着枯朽的木头,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她这块大冰坨子,也会哭啊,我突然想到她之前说她几乎做好了公之于众的准备,甚至只消一句话便可以去遥远的地方与对方结婚,我那时候想,大概这一次,是真的很喜欢了,可只一个夜晚,她又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一样,继续过她的悠闲日子。

她开始过的比过去更加无所在意,除了染上很重的烟瘾,她常与我聊着电话突然叼上一支烟点起,然后眯着眼睛继续与我商量该买什么才能讨姑娘开心,我世俗的想,她的家境一定不错,一定比我好上许多,这才随意的大手笔的给她的那些姑娘们时不时送上惊喜,而她过的更没有心了,只有深夜噩梦醒来时与我表示颤巍巍的胆怯,才像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一个人。

可网友终究只是网友,简之的死讯来的突然又没有预兆,她身边的人用他的账号发来消息,说是交通事故,抢救无效死亡,我倒是觉得,也许只是累了,逃避了,终于想做一个凡人了。

这些日子,我实在想念她,便写了这些有的没的,算是纪念这个旧友,又祈望简之她尚在人世,即使忘却,也要活着。

篇3:往事记的杂文随笔

往事记的杂文随笔

红墙绿草,声音嘈杂,蚂蚁成队从墙根爬出,带回饭粒和碎饼干。

操场上是打闹的孩子,一串七七八八的脚印总是频繁的出现在某个教室的后门和窗台上。一条被踩平了的草地小径绕过了操场的外围,延伸到一颗橡树底下。那个时候,时常会有五六张被压得皱巴巴的旧试卷铺在那橡树下的水泥台上。时不时也会有一些打着卷的铅笔屑留在那里。

再后来,红色教学楼上落下了熙熙攘攘的碎纸片,像雪。那雪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铅笔。

橡树下的水泥台上,除了皱皱巴巴的旧试卷,也出现了皱巴巴的,写满文字的练习本,那扉页还写着“某某某(著)”,还写着“序章”,还写着“目录”。只是很快,这些练习本也不再在这里出现了,只有一张皱巴巴的试卷还停在那里。

那年冬天,有一群麻雀跟随燕子去了南方,而只有一只留了下来,住在了橡树的枝丛里,后来再也没有人见过它了。

春天到的时候,教室的后门和窗台上再也没有脚印了,操场外围被压倒的草皮也渐渐恢复了过来。再也没有人再踩倒这块草坪,这是好事。橡树下的'试卷被风吹走了,挺可惜的,它的主人以前不在乎它,现在却不得不在乎它了。

去年冬天又下了雪,那块水泥地跟新的大楼融为了一体,操场的草因为无人踩踏,已经长得到处都是,连跑道上都被它们占据了。

红墙绿草,人声罕至,蚂蚁成队从烂瓦中爬出,它们今天真走运,捡到了一直冻僵的蜘蛛,。它花费那么多年编制的蛛网,就那么弃之不顾了,真是可悲。

篇4:经年往事的杂文随笔

经年往事的杂文随笔

喧闹的餐桌上

人们大声谈话

每一句话

都那么无趣

干净的玻璃杯

沾上带着淡淡果香的`唇印

我的思绪如蝴蝶

飞回了童年

趣事,一桩桩,一件件

惹人发笑

大人的谈论声再次传来

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茫然地望望四周

童年,早已过去

杯中的果汁还未喝完

而未来的路早已铺好

往事上,已覆盖了许多灰尘

(女儿四年级写)

1117-第47天

“妈妈,你看我的手,可以到处画东西了哦!”站在床边的小家伙大声地叫着我。 我抬头一看,原来小家伙用头绳把一支笔绑在了手上,手一挥舞,笔就能随处可画了。为了不让他画在墙上,我赶紧说只能画在本子上。 “我不会乱画,我这是绑着玩的。”自从小家伙发明硬币手表之后,老喜欢在手上绑着绑...

向着太阳奔跑的石头

我怕来不及,我要抱着你

在真正答应跟木木在一起之前,我盲目地以为我们以后会有很多的时间。所以我在那个关系确立之前,那个必不可少的互相试探的阶段极尽地拖延,你来了要过好长一段时间我才会有往,很多时候木木跟我发出约会邀请的时候,心里即使是真的很想去,也要故作矜持地推三阻四一番。这可害苦了没有多少恋爱经...

篇5:七月唤起往事杂文随笔

七月唤起往事杂文随笔

走过农业中的六月,转眼之间,又到秋收之际,金色的阳光,高高地肆无忌惮地挂在桂树枝头。

晒坝场,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与妇女们的嬉笑怒骂依稀着旧历的画面,暮然回首,往事如风,如烟,如画,轻悄悄地,叠影着七月的朝露晚霞,叠影着田庄那一片青黄相间的谷蕙……

那年,那月,我们一群带着红领巾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挎着篮子,背着背篓,或分成小组,去每村每户,帮助收割。

而总是有一群不懂规矩的孩子,逢到田边土脚有果树的地方,帮忖收获那只不过是打幌子的事。相对来说,带去的篮子亦或背篓,里面装的东西那就是狸猫换太子……

谁交出的粮食多,老师都会给予鼓励,亦或在集合的时间,给予表扬,而我,总是顽皮地从家中将粮食放进书包里,多多少少交个差。其实也不止我一人这样做,多数同学都如此……

时过境迁,那年,那月,那事,都随流云而去,记得的不记得的,都会重叠在脑海中,犹如七月八月中的麻雀,犹如,一边织毛衣,一边打鞋底,一边晒着太阳的妇女们。都会叠印成银幕中的故事,在记忆中梳理。

七八月里,粮站的院坝经常性的,铺满金色的谷子,玉米,亦或黄豆,而有一种声音,清清脆脆,那是哈鼓耙(专晒粮食的工具)在太阳下来来回回的声音,仿佛有音乐的节奏在为丰谷奏曲。同时那群叽叽喳喳来觅食的麻雀,此时,安静地,晒着太阳,远远的看着,不敢造次。

而,小孩学着大人们的样子,肆意地摇着木质的风播(专用的工具),叽咕叽咕的'声音,常常招来大人们的吆喝与责骂。而责骂的声音总是带着一脸的笑。

院坝有时很拥挤,通常天没亮,就被别人占用了,遇到和气的人家,他会让出一快空地,遇到不讲理的人家,只有等待别人晒干了在晒。

这不,就在晒场中,闹出了笑话。常言道“人有旦夕祸福,月有月缺月圆”。天,连下几天绵绵雨,而这家人,害怕没地方晒谷子,就顺便扯起油布给它盖上,由于天气,时雨时晴。也懒得去理会,就那样捂着,一个晒坝都占据完了。

而没地方晒的,都收拾好放在比较通风的地方,晾着,等待他家晒干了在去晒。天了!等到太阳出来,油布下面的谷子,长出伢子来了……

后来,不知是哪家开始,在自己的院子里开始用水泥坎地,干干净净,亮亮堂堂,有钱的没钱的,都效仿着,根本不用再去拥挤,当然,也很难见到大娘大婶们搓麻绳的姿态,她们会露出白白净净腿,将粗糙的麻,拎捻成细小均匀的线,用在千层底的鞋垫上,那个手艺啊,现在无人能比。

远了,一切都成记忆中的画面,粮站的坝子依然空着,七八月的田园却没有了当初生气,当然,坝子再也找不出麻雀叽喳影子,更别说听到它叽喳的声音。

◎族谱的内涵

传承文明,追踪先辈的足迹,也在追踪几千年的优秀历史。

当悠悠清风徐来,我们怀揣着对先辈的尊重,对先辈怀念,怀揣对族人血浓于水的情感,我们有幸在茫茫人海,将一条友爱的绳索连接成一股力量。

织锦成一个快乐的家园,织补羊肠小路,织编荒山野岭的荒芜,让山岭清秀,让道路宽敞,让我们的祖宗荒芜的墓地得以修复。

一种情愫,涌泉心间,涌泉眼帘,那就是,将古老的文明,传承一代又一代,将先辈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承转于我们的后背,传承祖先的优良传统,将祖先的遗训铭记于心。

通过网络,通过亲情的血脉,通过五指连心的情感,将五湖四海的安氏族亲,聚集一起,汇聚成一个整体,就像日月星辰,围绕地球,展现出一个集体的壮观,一个大家园的和谐。

修建祖墓,祭拜祖宗,不单单是为了祖宗荫蔽子孙,福佑后人,他的亮点,是借鉴先人的优良传统,善待再生父母,善待亲人,当然也善待自己。

以勤俭持家的理念,以艰苦朴素的精神面貌,在祖先的遗风中得以升华,墨笺章篇,刻以碑文,篆书寄语,主观臆断,就是弘扬老一辈的精神,传承老一辈的风骨!

篇6:诗人之死荆楚往事杂文随笔

诗人之死荆楚往事杂文随笔

据说那条河很小,临近洞庭湖才听得见渔歌晚唱。可它的容量实在惊人,浅浅清流,容纳了一个绝大的身影,粼粼波纹,驻扎了一个不屈的灵魂,汨汨水声,传扬了一个泣血的故事。两千多年前,屈原在汨罗江怀沙沉水,渔民们获讯赶来营救,诗人已经不见踪影了。悲痛的人们一面继续打捞,一面撒下自己当做口粮的粽子,以免鱼虾损坏诗人的遗体。诗人死去,爱国主义从此滋生,潜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

在屈原之前的几千年里,有没有爱国主义呢?

试想一下,千百个小国旋生即灭,叫人怎么去爱?小国寡民,说爱国,莫若说爱乡更确切。那时,只要天子发话,老弟,你带几个人到东海建一个国家,于是一个新国家就出现了。没有天子发话也行,只要你拉一个或者几个三姑四姨,去向天子进贡,你也有了一个国家。楚人是华夏族南迁的一支,和当地土著融合而成,与周天子没有血缘关系,其头领去镐京进贡了几把茅草,也得到五十里封地自成一国。小国灭亡更简单,一个武士就可以扬言,老大,给我一百人,我去灭了某国。于是某国就不存在了。晋献公担心虞国、虢国联合抗晋,假途灭虢,好玩一样就吃掉这两国。

幸而还有一个天下共主,还有兴灭国、继绝世的传统,分封制才能大体无忧地延续下来。不过,这种优雅的贵族礼仪不可能时时奏效,国家利益总是排在天下利益的前面。一些大国,通常都是滚雪球滚大的,吞并小国不过是吃开胃小菜,大国争雄才是正餐。楚国灭随国,就是看中其境内的铜绿山,铜是当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打败随国,收其为附庸国还感到取铜不方便,不多久干脆划进楚国版图内。

那时的爱国主义在哪儿呢?除了战争中死人,没有人为灭亡的国家殉节。国君死社稷一说,属于贵族礼仪的范畴,是国君应有的担当。虽然有一个共拥的朝代,却虚化成了天下。在大家眼里,只有超越了列国的天下,才值得去爱,才值得去捍卫。这也属于礼仪的范畴。一旦游牧民族入侵,诸侯之间的战事就立刻停下,同仇敌忾,共同保卫华夏衣冠。当这个民族接受了华夏礼仪,再来侵犯,就成了诸夏的争霸之战。除了当事国,谁也不会操这个淡心了。

这是爱家乡,也是爱天下。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他有一只脚滑进了战国,所以他可以站在道义的高度,鸟瞰已经逝去的时代。这是人所站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视觉偏差。鸟瞰历史,会觉得众山矮小。如果是仰望历史,又会觉得乌云压顶。尊王攘夷的春秋之战被他视为不义,灭国如炒豆的战国兼并战争,在他眼里可能更为不堪。温文尔雅过时,丛林法则降临。可惜孟夫子看不到,更可惜的是屈原不仅看到,而且亲历这一段刀山血海的炼狱。最后难以忍受痛彻肺腑的折磨,提前离开了人世。

一种思想的诞生,首先要在先驱头脑里滋生,然后由知识阶层的推崇,最后才被大众所接受。古代的.知识阶层叫做士,士人的觉悟才是民族觉悟的先声。

那时的士人在干什么呢?

在先秦,楚才晋用非常普遍。作为掌握思想武器的知识阶层,毕生都在寻找施展个人才华的平台,哪个国家能用他,他就骑着毛驴屁颠颠往那里赶去。一代兵圣孙武是齐国人,在吴国找到用武之地;另一个与孙武齐名的兵家吴起是卫国人,一生任职鲁、魏、楚三国。改革家商鞅也是卫国人,在秦国大显身手;谋略家伍子胥是楚国人,率领吴国军队差点灭了楚国。最著名的孔子,出生于鲁国,在鲁国政坛上不得志,就带着一众弟子去周游列国,说服各国君主,以推销自己的仁政学说。老子更出格,骑青牛出函关,跑到天下之外去寻道了。

不要以现代目光看待此事,他们的胸襟其实都很开阔。诸子百家,没有一家是为一家一姓服务的,他们的眼里只有天下和苍生。天下即文明开化之地,苍生指所有的华夏子民。他们的祖国,也不因他们曾经为敌国效劳而另眼相待。比如纵横家张仪,在秦国为相,破坏了魏国和其它五国合纵抗秦的方略,晚年回到家乡,魏国国君仍然请他担任国相。即使在苛刻的后人眼里,对此也没有大惊小怪,反而认同他们的观念。比如伍子胥,出生于楚国贵族之家,因受冤逃到吴国,带吴国军队攻打楚国,并且挖开楚平王陵墓鞭尸。如是行为,宛如后世的汉奸。司马迁也对此不满,却又认为伍子胥不拘小节,能忍受屈辱,最终为父兄报仇雪恨,是真正的英雄。

爱天下的士不爱国,因为国字是四面围墙,堵住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只有屈原是个另类,忧国忧民,最终却被自己深爱的祖国抛弃了。

鲁迅认为屈原是贾府的焦大,他在《言论自由的界限》中说,“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不过说主奴如此,贾府就要弄不下去了。然而得到的报酬是马粪。所以这焦大,实在是贾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我想,恐怕也会有一篇《离骚》之类。”鲁迅到了生命的晚年,在《从帮忙到扯淡》中又说,“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不得帮忙的不平”。

这评论有点刻薄,对后世景仰的诗人不很公正,却道出了屈原爱国的苦情:即使受到再大的冤屈,也对生养自己的国家不弃不离。爱国主义不是在聊天室里高谈阔论,而是一种掏心挖肝的悲情剧目。如苏武,在冰天冻地的北海牧羊,十九年没有放下使节杖。如张自忠,顶着汉奸的骂名,依然冲杀在抗日的最前线。闻一多的诗揭示悲情更透彻:有句话说出就是祸,有句话说出点得着火……咱们的中国!哎,爱国,在很多时候是有罪的。

作为爱国主义的萌芽,为什么偏偏产生在屈原身上?

因为,他有作品。

因为,他的作品有思想。

因为,他的作品有忧国忧民的思想。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以文人面目出现,并在作品里淋漓尽致表达出爱国情操的诗人,屈原憎恨楚怀王听信小人谗言,损害楚国的利益,这是他难以忍受的。于是诗人的感情犹如火山爆发,迸射而出,铸就出积忿幽深、摧人肝胆的长篇诗作《离骚》。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字里行间,充满忠怨之情。最使他感到难受的,是他目睹祖国的日趋危亡,而自己却被剥夺了报国的机会。做为一个“忠而被谤”,爱国获罪,眼看时局糜烂而又救国无门的人,该是怎样的激怨。

然而,这还不是爱国主义产生的关键。

关键在于,是时代的需要。在屈原2之后,发祥于楚地的汉帝国推出了屈原、推出了楚辞、推出了忠君爱国的思想。爱家乡、爱天下的传统转变成爱国主义,此时才有了合适的土壤。士大夫眼里的天下观虽然没有消失,但经过残酷的兼并战争以及汉朝取代秦朝,天下已经变为一家一姓的领地,皇帝也成了天下万民之主。知识阶层学成文武艺,不卖给他卖给谁,卖家很多,可买家只有一个。不卖他,难道卖给天下之外的戎狄蛮夷?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知识阶层的天下观,加上华夏一统的现实,相互激荡融合,才产生出以忠君为核心的爱国主义。

须知,屈原第一次出现在后人的记忆,不是在浩如烟海的先秦文献里,而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战国策》里有六个字“臣,郢之登徒也”,据说指的就是屈原,但至今未得确认。楚国是春秋战国时的大国,他任掌管王室芈姓屈、景、昭三氏的三闾大夫,先秦的文献将其遗漏,不得不令人产生怀疑,是不是真有其人?按《说文解字》解释,吃粽子的习俗也与屈原无关,可以追溯到屈原的老祖宗楚武王时代,早于屈原400多年。

不过,历史还真经不起推敲。唐代杨良瑶出使黑衣大食,因新旧唐史均无记载,只有“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这一孤证,从而成为悬案。战国是汉代的近邻,只隔一个短命的秦王朝,司马迁时代距屈原时代还不到200年,相信有不少公室的文牍躲过战火留传下来。民间的典故和传说,偏离真相和事实也不会太远。汉帝国天下一统,又起源于楚地,需要更合乎时代的思想和文化,以加强全民族的凝聚力。除了在政治上独尊儒术,在文化上也大力推崇楚辞。忧国忧民的屈原应运而生,成为忠君爱国的代表,出现在司马迁的视野里,也就毫不奇怪了。

屈原担得起这个荣誉。

按《史记》记载,屈原出生于贵族之家,家世并不如他本人所说的那么显赫。他祖上没有随楚王东迁到郢都,而是留在楚国故都丹阳,说明了这点。他从小生活在普通人中间,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由于他聪明好学,声名远播。楚怀王爱才,又是同宗,任其为左徒。此时,正是战国七雄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的时代。屈原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他的抱负得到一定程度的舒展。继吴起改革之后,他成为楚国又一位发愤图强的改革家。

史料缺乏,后人不能确知他有哪些具体的改革内容。作为一个文人从政,书生意气,可能在政治上毫无建树,对楚国民生也不一定作出什么实质性贡献。但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他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不变法图强,就将面临亡国的后果。他不安于既得利益,坚持改革,振兴楚国,希望由楚国来统一华夏。改革难免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屈原与公子兰为首的旧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矛盾,因此,屈原屡遭公子兰等人诬陷,以致楚王疏远,多次被流放。流放途中,坎坷的命运与壮丽的山河相碰,迸发出来灿烂的思想火花。屈原用他的生命,写出了代表他艺术创作最高成就的诗篇《九歌》。

以祖先功德和英雄业绩为诗;以山川神祇和自然风物为诗;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与“荡志而愉乐”,“聊以舒吾忧心”,“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吟咏情性,以风其上”的心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坚持理想的情怀。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占领了楚国的首都郢城。 噩耗辗转传到湘地,屈原陷入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状况里不能自拔。他真不该死,凭他的才华,学学当时的士们,随便投奔哪一国,都会以上卿相待。然而,这不是他的追求,他不会选择忍辱偷生。

他倒下了,爱国主义旗帜飘起来了。

篇7:往事已过去的随笔杂文

往事已过去的随笔杂文

缘分变幻,总是看不到真情实感;世态炎凉,总是读不懂人情冷暖你见过这样淡定的人吗?就是没事从来不会给男朋友发短信打电话,什么都尽量不去麻烦他,后来才知道,他若不忙,就会和我联系,他若正在忙,我打扰他干什么,他若不忙,也不和我联系,那我联系他干啥,都说女人是水,你用零度遇见我,我即刻成冰,你用一百度来爱我,我才会立即沸腾,你用五十度来对我,我便不冷不热。

人生会遇见这样的四个人:第一个,是你爱,但ta不爱你的人,第二个,是爱你,但你不爱的人,第三个,是你爱的也爱你的,但不能在一起的,第四个,未必是爱你的,但最后却在一起的。

你现在遇见了第几个有多少女人嫁给了爱情,却败给了现实,有多少女人心死在怀孕后的月子里有多少女人为了孩子在挣扎在将就曾经以为,你能为我遮风挡雨,后来发现风雨都是你给的我还是很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我还是很喜欢你,像雨洒落在热带与极地,不远万里我还是很喜欢你,像柳动蝉鸣日落潮汐,不能自己我还是很喜欢你,像云漂泊几万里,不曾停息我还是很喜欢你,像日落前洒下的.余晖,不忍离去我还是很喜欢你,像日月星辰,经久不息感情淡了,我们就去培养,无话可说我们就去找话题,觉得腻了,我们就重新认识,世界那么大,遇见你真的不容易。

一起走了两年,放弃了,真的很可惜心里有个人放在那里,是件收藏,这样才填充了生命的空白,太阳尚远,但必有太阳我可以去见你吗?我已经没笑了,我都忘了这是第几次说放弃你了,要发多大的脾气,你才知道我在吃醋,你还打算回来吗,别人的手我不想牵他没有很忙,只是不想理你真正的放弃,是无声无息的,我不删除你好友,不拖你进黑名单,不会删除电话,看到你过得好,点个赞,即便路上碰见也可以恰到好处的微笑,只是你心里都很清楚,我们不会再热络地聊到深夜,不会因为你,矫情到死阴晴不定,当初的那么喜欢,现在那么释然,没有犹豫,这段路,只能陪你到这里了,我们分开变成陌生人,想要再见都已不可能,再没有见面的身份,现实它多么残忍嗯,就陪到这里吧,再多了就是对彼此的折磨,分开了,希望你会过得好,正如你希望我过得好一样。

我只求你别等我后来成熟了,长大了,懂事了,你却去别人身上寻找我最初的样子你若敢在我身上赌,我拼了命也不会让你输,我愿意做个小丑,也愿意为你付出所有,如果全世界背叛了你,我也会站在你身后背叛全世界,你走,我不送你,你来,不管多大风雨我都会去接你,原来,“you jump,i jump”最好的翻译是生死相随如今,我学会了一个人,往事不再提,余生不再将就。

篇8:谁把谁的往事重提杂文随笔

谁把谁的往事重提杂文随笔

一辈子没红过脸的皮兆荣和王德升吵架了。起因很搞笑,后果很严重。

下午睡起觉,外面响晴万里,小孙子皮皮闹着要出去,老伴儿要蒸馒头,老皮头就自告奋勇抱着孙子出来了。

小公园健身器材那儿永远坐着一溜老头老太太,跟检阅部队似的盯着来来往往的人。老皮头自己从不往那里面坐,他特鄙视地叫那帮人:等死队。

小孙子皮皮看见这帮人明显很兴奋,嗷嗷叫着扑着身子指引他走过去。皮皮是个自来熟的性格,从过了百天抱出来就不怕人,很愿意和陌生人打交道,谁抱都跟,见谁都乐,咧着没牙的小嘴儿征服了这队人马。

老几位都说这个皮皮一点不随他那个犟驴一样的爷,老皮为此还特得意地说:随不随他都姓我们老皮家的姓儿。老皮、老皮他爹、老皮他爷都是独子,可想而知皮皮在老皮心中的地位那是至高无上的。

正巧碰上王德升也领着他家的外孙女在那儿玩,小姑娘已经能走能跑的,后面跟着的老王头体力明显有点不济。看见老皮头祖孙二人,老王头指指皮皮说:“妞妞,看弟弟来了,我们跟弟弟玩吧。”

老皮头和别人都犯倔唯独和老王头客客气气。这里面还有一段往事。当初他们俩一起分到变电站,就一个留城的指标,老皮头他爸找到当时的站长老王头的爸说自己三代单传,去了那个山旮儿孩子还能找上媳妇儿吗?后来还是老王头打了铺盖卷儿去了。

你说这么大的恩情,老皮头怎么能不领着?更何况人家老王头还摔了那一跤,所以平时老皮头跟老王头见面自带三分笑,老哥俩还真没大小声说过话。

皮皮才刚学走路,摇摇晃晃站着,看着妞妞直乐,妞妞看见他就跟来了个新玩具似的,高兴极了,蹦蹦哒哒喊着:妹妹!

老王头年轻时在山里有次巡线,没看准一脚踏空掉进了沟里,腿脚因此落下了毛病,再加上年纪大了血压也高了,这会儿喘着粗气坐下直捶腿,老皮带了笑指指皮皮和妞妞解释说:这是弟弟。

妞妞不知是逆反还是觉得好玩依旧脆生生叫:妹妹!

老皮头心的话:我们多难才有这么个宝贝儿,怎么就能是妹妹呢?抬高了声:弟弟。

妹妹!

弟弟!

妹妹!

弟弟!

妞妞听老皮头一声高似一声,一撇嘴哭了饶是这样还叫:妹妹......

老王头见外孙女哭了,和稀泥说:“好、好、好,是妹妹。”

老皮头心想小孩儿不懂事,你老家儿还能跟着指鹿为马?索性说清楚,别给我们皮皮留下后患:“老王,咱一码归一码,皮皮是弟弟就是弟弟,怎么还能成了妹妹?我们老皮家四代单传,容易吗?”

不提这几代单传还好,触动了老王的心事,我这腿、我这一身的毛病都跟哪来的?得了便宜就别卖乖,再说一个小孩儿,你这么老了还跟她一般见识,怎么?我这辈儿让了你,到我妞妞这儿你还不依不饶的?瞧把孩子都吓哭了:“老皮头,别动不动就扯你家几代单传,人家毛主席的孩子还抗美援朝呢,你家那皮能大过天儿去?又不是有什么特殊才能、特殊贡献的人家,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老皮头一下上了头,扯开大嗓门冲着那爷孙俩叫唤,老王头本来就瘦小体弱,哪能经的`住人高马大的老皮头咋呼啊,眼瞅着嘴唇发了白,脸上出了汗,旁边儿的妞妞和皮皮吓得哇哇大哭,见心爱的孙子哭了,老皮头抱起来骂骂咧咧走了,身后的老王头一个跟头无声地栽倒了。

回了家,老皮头冷静下来可有点不得劲儿了,自己是有点急躁了,这么多年的交情就这么完了?要不打电话跟老王头低个头?正寻思着,防盗门被人拍得山响,老伴儿才说着:别敲了,门都塌了,刚开就被撞到一边,老王头那个黑铁塔似的女婿进屋不由分说薅了老皮头的脖领:“老皮头,我爸被你气住院了,拿钱跟我走,没事算你命大,但凡有个三长两短,你就甭回来了。”

老皮头的老伴儿把儿子叫回来,儿子撸着袖子拿菜刀要上医院拼命,儿媳妇儿还算明白人,按住他,拿手机给老皮头打电话,老皮头那头支支吾吾也算说了个大概,放了电话,儿子也傻眼了看着自己的妈说:“妈您说有我爸这样的吗?叫个妹妹咋了?还把人骂倒了。”

唉!老皮头在车上彻底耷拉了头。

【纳凉往事的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1.角色扮演杂文随笔

2.踏雪寻梅杂文随笔

3.玫瑰杂文随笔

4.乡愁杂文随笔

5.大海杂文随笔

6.冬去春来杂文随笔

7.狼来了杂文随笔

8.永生随笔杂文随笔

9.深思杂文随笔

10.兰花指杂文随笔

下载word文档
《纳凉往事的杂文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