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故宫的导游词
“无锡阳山桃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介绍故宫的导游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介绍故宫的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故宫介绍导游词
故宫介绍导游词1000字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下面是故宫介绍导游词。
(进午门之后)进了故宫,大家首先看见的就是人……为什么这么多人来到这里呢?因为明朝永乐年间,一百万劳工花了十四年的时间修筑起来的故宫是世界是最大的宫殿,非常有名,每天都有数万名游客来这里观光。
故宫的面积约是天-安-门广场的两倍,比凡尔赛宫殿还大,是日本平安神宫的十倍左右。故宫的历史开始于570年前,请大家把思绪拉回到570年前来游览故宫吧!
这个建筑是故宫朝南的正门,叫作午门。午是正晌午时的午,是位于正中的意思。午门的下面,有五个拱门,正中间的门只有皇帝才能出入,即使地位很高的大臣,也只能使用两侧的门;地方上的诸候只能使用最两端的小门。这些都是根据身份,等级来严格规定的。过去,只有皇后在结婚的时候,才能从午门进入一次,其它女性一律禁止出入午门。当然现在是谁都可以进啦。过去对皇帝的心腹都是这样严厉,一般百姓就更不用提啦。连靠近故宫都不行。所以,这个故宫又被称作紫禁城。紫是紫色的紫。过去有天帝之子,老子住的地方当然也得是紫色的宫殿才中!于是,用了个紫字。禁就是禁止入内的禁字,也就是禁止随便进放的意思。
这正中的路是皇帝专用的。这条但是故宫的中轴线,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主要建筑大多都沿着这个中轴线而建,两边的建筑也多是对称的。皇帝的宫殿位于这中轴线的中间,显示着”普天之下,唯我独尊”。这条路是用大理石铺成的。请看,这大理石路比两边的路高出一块儿来。当皇帝将走这段路时,还要在上面铺上地毯之类的东西,这样就高了。所以纵然皇帝身材短小,在这上面一走,也显得高大伟岸!
皇帝是了不起的”爷们儿”,这中间的门也是了不起的”爷门儿”。每当皇帝经过这中间的门时,都要敲响大钟、大鼓伴奏才行。皇帝就这样迈着步子: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真戳威严无比!皇帝打心眼儿里感觉到:看!还是老子伟大!下面,我们大家也假装当回皇帝,体会一下皇帝走路的感觉吧!
(在太和门前)这个建筑叫太和门,是故宫里最大的木制大门。在这个大门的前面,放有一对狮子,这是明代用青铜的。狮子强悍,吼声震天,使百兽惧怕,放在这里,代表着皇帝的威严。那里有个石头做的像邮筒似的东西,那是大臣,诸候求皇帝时,要写申请书放在里边,由皇帝的仆人转达给皇帝:”万岁,此人求见,可以吗?””好。””是,遵命。”就可以有进了。如果皇帝狱:”不行!”那求见的人就会被撵走。和它相对称的那边,还有一个石头做成的东西,它的形状像一个大印,象征着皇帝的权力。也就是说:老子的权力坚如磐石,不管世间有何变动,老子的权力永远不变!
(经过太和门之后)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是故宫内最大的建筑物,并且是过去北京城最高的建筑物。皇帝下令:任何人的房子也不能高出老子的房子。所以京城只好建了平房,北京过去曾被称为”平房之都”,
下边的广场是太和殿广场,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广场呢?如果不建这个广场或是建个小广场,那么,人们就不会感觉到太和殿的雄伟壮观。只有建这么大的广场,站在这里向对面看去:蓝天之下,黄瓦生辉。再加上下面白色的石台,给人以豪华绚烂之感。举行大典的时候,皇帝坐在太和殿正中的御座;文武百官跪伏在广常那时还要往石台上的大鼎里放入绿叶松枝燃烧,弄得烟雾缭绕,太和殿直就像云中楼阁一样,文武百官仰望着云中楼阁呼万岁,坐在御座上的皇帝感觉是多么良好,就可想而知啦。
(在太和殿广场)尽管故宫周围有十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皇帝还是担心有人挖地道钻进故宫暗杀他,吓得睡不好觉,,绞尽脑汁想了个办法,就是把广场用十五层砖横、竖交叉地铺严实了,才终于放下心来。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权力斗争是何等激烈!当然在大典时,文武百官三呼万岁,但皇帝还是怀有戒心:这里面,这家伙,那家伙,说不定哪个家伙想暗杀老子,不注意哪行!这广场的砖层大约有三、四米深。
(在太和殿的`石台上)这个由石头做成的东西叫嘉量,嘉量是当时的标准度量衡,表示皇帝公平处事,谁半斤,谁八两,心里自然有数。对面还有一个石头做成的东西,叫作日晷。发音和日记一样,但不是日记,是用来看时间的石头表。皇帝的意思是:重量和时间的基准都在老子这里。
那边有鹤和龟,”千年仙鹤,万年龟”,是长寿的象征。不过,中国和日本不同,是颠倒过来说的,叫作”万年仙鹤,千年龟”。为什么说法不一样呢?大概是过去日本的留学生在中国学了词句之后,乘船归国途中,由于船的颠簸使头脑产生混乱,记颠倒了。还有许多例子,如:日本讲良妻贤母,中国讲贤妻良母;日本讲平和,中国讲和平;日本讲-法政大学,而在中国叫作政法大学。文章的意思完全一样,但只是顺序不同,大概就是乘船颠簸所致。那鹤和龟不单是一种装饰物,也是一种香炉。它们的背都盖着盖儿,每当大典时,就把盖掀起来,放入檀香燃烧,那烟就从它们的嘴里缓缓溢出,就好像它们都在吞云吐雾一样。
请大家从石台上回头看广常我们进了故宫之后还没有看见过树。为什么在这么宽阔的地方连一树都不种呢?……不是为了防止暗杀,而是为了制造气氛。如果种了树,郁郁葱葱一片绿,鸟儿在上面又唱又叫的,就会呈现出生活的气息。如果不种绎,就会产生庄严的气氛。我们来想像一下:过去大臣、诸候要见皇帝时,全都得从天-安-门走着进来,走在宽阔的路上看着高大的建筑,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大臣、诸候就会越走越感到压力沉重,当走到皇帝面前时,就会自然地双腿打着哆嗦跪下来了。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三岁时当上皇帝的,他即位时的御座就在太和殿的正中。现在开始五分钟自由活动,五分钟后在那凉快的地方集合。请。
篇2: 介绍故宫导游词
故宫始建于明朝初年,也就是14。当时建成故宫后,明朝的首都马上就从南京移动到了北京。从明朝初年到清朝末年,一共有24位皇帝住在这里,其中14个在明朝,10个在清朝。在6的时光中,故宫见证了许多的变化在明清时期。1911革命之后,清朝被推翻,末代皇帝浦仪也被赶出了故宫。1925年,
故宫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后来被称为故宫博物馆。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在中国古代时期,一般的建筑正门都是南门,午门是专门为皇帝通过的门,主要用于皇帝去天坛祭天等。午门的命名是皇帝认为它的宫殿建在子午线上,是宇宙的中心。门前的小广场是皇帝颁布新年历法的地方在每年的十月初一,当将军从战场回来时候,献俘大典也在这里举行。 走进午门就进入了故宫,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宫殿建筑群。据民间的传说,故宫有9999.5间房子,它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为政务区,内廷为皇帝的生活区。太和门是外朝的入口,门前内金水河流过,它的主要功能是防火,而五座石桥跨于内金水河之上,代表着孔子所提倡的五德:仁、义、礼、智、信。孔子就是中国最著名的`哲学家,生于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7世纪。五座石桥中,中间的是皇帝专用的。它的栏杆雕刻是龙,而其他的石桥的栏杆雕刻是荷花。龙是一种想象中的动物,说到龙这个词,中国人马上就可以想到一个巨大的牛头,鹿角,虾眼,鹰爪,蛇身和狮尾,整个身子被鱼鳞覆盖的动物。在中国的传统中,龙被认为是权力的象征,凤凰被认为是幸运的象征。在封建社会,皇帝就是龙的化身,而皇后则是凤凰的化身。因为龙生活在水中,龙可以控制水,所以在中国有水的地方,人们都会修建一座龙王庙来祈求平安。在故宫中你可以看到数百万只龙,它们分布在彩绘、雕刻、服装、装饰中,你可以自己去寻找它们在故宫内。
进了太和门,这里可以看到游览图,在古代中国,所有的建筑都有中轴线,最好最重要的建筑都是沿着中轴线而建的。今天我们的主要游览也是沿着中轴线来参观的,我们将参观皇帝的典礼所、办公室、卧室和花园等。
穿过太和门,你将看到中国最大的宫殿,它叫太和殿,它是用来举行大的仪式的地方。例如,皇帝生日、皇帝大婚,战争胜利,召见外国使节等。当仪式开始后,所有的文武百官都要跪在地上扮演三拜九叩。
另外,你可以看到屋顶的琉璃瓦都是黄颜色的,在中国,屋顶的颜色有三个等级,最高的为蓝色,象征蓝天,只有在天坛才可以看到;第二等是黄色,象征皇帝,这可以在一些皇家建筑中看到,比如故宫或明陵等;第三等是绿色,象征大臣,是大臣家允许用的颜色。而普通人家的屋顶只允许用灰色瓦,如果使
用其他颜色,就是犯罪,会被杀死的。
在太和殿下面的石台基,我们把它叫做须弥山。这名字来源于佛教,在佛经里说,须弥山是宇宙最高的山。所以这里叫须弥山是为了说明上面的太和殿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台基上拜摆放的是香炉,当大典开始时候,会烧一些松柏,制造出烟雾,下面的人看到太和殿在云雾之中,好象天上的宫殿,给人以庄严
的感觉。
篇3: 介绍故宫导游词
介绍故宫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在今天下午参观我们中国最大的宫殿群――故宫。我叫何朝振,今天就有我陪您度过下午的美妙旅程。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故宫始建于公元14,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 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大家注意了,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故宫的最北边――神武门。走进神武门,穿过顺贞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副很大的壁画,这就是由集福门、延和门、承光门围合的牌楼坊门,而它的后面,也就是南面,就是我们著名的`御花园。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始建,十八年建成,名为“宫后苑”。清雍正朝起,称“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北端。园墙内东西宽135米,南北深89米,占地 1平方米。园内建筑采取了中轴对称的布局。东西两路建筑基本对称,园内建筑多倚围墙,只以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立于园中,空间舒广。
园内遍植古柏老槐,罗列奇石玉座、金麟铜像、盆花桩景,增添了园内景象的变化,丰富了园景的层次。御花园地面的各色卵石也很奇特,它们可以镶拼成福、禄、寿象征性图案,丰富多彩。御花园内共有十几棵连理树,多由松、柏培育而成,在天一门有一棵园里最著名的连理树。该树由两棵柏树主干连结一起,长得十分粗壮繁茂。
关于连理树,还有一个会传说。相传战国时期,宋国君康王,霸占舍人韩平的爱妻合氏为妃,并强迫韩平去筑青陵台;台筑成后康王又杀韩平。合氏闻讯痛不欲生。当参加韩平的葬礼时,她毅然跳入墓中撞棺而亡。残暴的康王出于嫉妒恶意,便把韩平、合氏夫妻尸首分别埋于青陵台的左右两侧,不让将他们合葬一起。但第二年于韩平、合氏的坟头上,慢慢长出两棵参天大树,树干中部合在一起,紧紧连结着。于是后人便称此种合抱树为“连理树”,比喻夫妻之间坚贞不屈的纯洁爱情。好,我们接着先前走。前面就是坤宁宫。原先是皇后的寝宫。到了清朝,就改为了祭神和皇帝结婚的地方。
看,在坤宁宫的左边,有一个类似大饼的石头,上面有一根针,这就是“日晷”,也就是古代的钟表。它的原理就是以太阳照射针的影子来辨别时间。再往北,就是交泰殿和乾清宫,它们和刚刚路过的坤宁宫合称“后三宫”。绕过乾清宫,穿过乾清门,就是一个很大的中央广场。它就像分界地带,把紫禁城分为了前后两个部分。
大家如果累了,可以在广场周围的椅子上休息一下。对了,大家还记不记得,咱们这一路上,有很多铜制的大缸,你们知道它是干什么的吗?(互动)据考证,故宫内的殿宇楼阁均为砖木结构,很容易着火。一旦发生火灾,如果不能及时扑救,火势就会迅速蔓延,把这座价值连城的辉煌建筑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为此,紫禁城的建设者们对防火特别重视,在宫殿前设置了这些大缸,称之为“门海”。门海即门前的“大海”,门前有了“大海”,以水克火,砖木结构的故宫就不怕火灾了。因此,这些大缸又被称作吉祥缸。可想而知,我们的祖先还是很聪明的。大家休息好了吗?我们继续向前走。看好了,这就是故宫最著名的,最富丽堂皇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因为咱们是由南向北走,所以先看到是保和殿和中和殿。到现在,周围已经比刚刚辽阔多了,这也说明了紫荆城“前三殿”和“后三殿”的差距。凡事都要观察细节,大家看看脚底的台阶,是用大理石制成的,而它的图案可是非常的漂亮。这些图案以祥云为主,四周还点缀着几只小龙,它们的样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篇4: 故宫介绍导游词
故宫始建于明朝初年,也就是14。当时建成故宫后,明朝的首都马上就从南京移动到了北京。从明朝初年到清朝末年,一共有24位皇帝住在这里,其中14个在明朝,10个在清朝。
在6的时光中,故宫见证了许多的变化在明清时期。1911革命之后,清朝被推翻,末代皇帝浦仪也被赶出了故宫。1925年,故宫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后来被称为故宫博物馆。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在中国古代时期,一般的建筑正门都是南门,午门是专门为皇帝通过的门,主要用于皇帝去天坛祭天等。午门的命名是皇帝认为它的宫殿建在子午线上,是宇宙的中心。门前的小广场是皇帝颁布新年历法的地方在每年的十月初一,当将军从战场回来时候,献俘大典也在这里举行。走进午门就进入了故宫,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宫殿建筑群。
篇5:介绍故宫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星星导游社的导游王景瑶,也能够叫我小王。我们这天游览地方是故宫,期望能够和大家度过完善的一天。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堪称当今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许多人慕名来到故宫,就是为了观赏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与帝王的奢华。
故宫始建于14,1420年竣工。这片堪称世界最雄伟的宫殿建筑群,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建筑面积有15.5万平方米,内有大小院落九十多座,房屋980间。都是用上等木材、琉璃瓦顶、青白的石座与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画交相辉映,尽显出故宫的富贵荣华。故宫很大,它的浩大往往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范畴。
东华门,午门、西华门、神武门分守故宫东南西北4个方向。故宫内部可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皇帝与后妃的住宅。后人不远千里迢迢来到这座红色城池前瞻仰、游览、触摸、感怀……
好了,这天我的导游就到那里结束了,下面请大家自己欣赏这秀丽的风景吧!但是大家必需要记住,请大家不要乱扔果皮,感谢协作。445分钟后,请大家来那里集合,愿你们快乐欢乐。
篇6:介绍故宫导游词
大家好,我叫吴xx,大家叫我吴导吧!现在我们要游览举世无双的北京故宫。
你们看,我们来到了雄伟的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们国家最大的古建筑群。它使建于明永乐,才完工呢,有24位皇帝在此登基。好了,我们现在准备去大殿里,请游客朋友们跟上队伍,千万别掉队,否则走丢了,就找不到我们了!
好,现在跟随我进入大殿,故宫有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大殿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的琼宫仙阙。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上举行大典的地方,这座殿高28米,东西63米,西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沥粉金漆的潘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上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宫城世称紫禁城。在皇城里,南北长约960米,东西约760米,矩形平面。宫城四周是用砖头砌的`城墙,死角还有美丽的角楼,城墙也是四面开门的。东——东华门;西——西华门;北——神武门;南——午门。午门建在高俊雄伟的城座上,下面是午门了,气象威猛森严,是颁诏的地方。
紫禁城里,大致分内延和外朝两个区。外朝是皇帝处理国事的地方,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个大殿。每个都筑在洁白的白玉台基上,可想而知,有多么珍贵呀!
整个宫城最北一区是皇家花园——颐花园。园中有钦安殿。这里有苍松翠柏,名花异草,怪石伏立,泉水喷珠,是故宫中最亲切自然之处。故宫的美景多得很!我说也说不尽,还是请大家自己细细游览吧!
篇7:介绍故宫的导游词
你好,我是阳光旅行社的导游员,我来自东莞,我姓江,名雪莹。现在我带大家去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故宫,一路上我会为大家讲解,同时也希望您能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好,现在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游览行程吧。
北京故宫到了,大家请看,故宫的规模多么宏大,它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寿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兴,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相呼应。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心殿,其后即为姘妃居住的东西六宫。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建筑的外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角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她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六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三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四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四座角楼,角楼有三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大家请跟我来,这里就是故宫的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故宫“三大殿”之首,建立在五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着雕龙石柱。这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殿高36米,宽63米,面积为2380平方米。大殿正中两米高的台子上是金漆雕龙宝座,宝座背后是高雅的屏风,还有沥粉金漆的龙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富丽堂皇。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诞辰以及春节、冬至等庆典,均在此举行。
好,我们到中和殿了,中和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该殿是一座单檐攒尖顶的方形殿。每边21米,各三间,走廊列柱20根,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内阁、礼部及侍卫等的朝拜,每逢各种大礼的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阅览奏章和祝辞。
我们现在来到了故宫的养心殿,养心殿为工字形殿,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36m,进深三间,通进深12m。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明间、西次间接卷棚抱厦。前檐檐柱位,每间各加方柱两根,外观似九间。
各位游客,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了,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如果下次去旅游的话,记得来阳光旅行社找我哦,愿我们将来再次相会,谢谢!
篇8:北京故宫导游词介绍
各位朋友,穿过午门,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故宫中这进院落就是太和门广场。首先我们看到是内金水河,它自西向东蜿蜒流过太和门广场,上边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就是内金水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
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内金水河从紫禁城西北角筒子河涵道引入紫禁城,沿紫禁城内西侧南流,至武英殿东向,经武英殿门前,再东经涵道至太和门前。又经涵道东出至文渊阁前水池,从文渊阁东出经三座门前石桥,后流入午门东侧筒子河,全长2100米。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宫中营造用水和灭火的主要水源,同时还起到了分隔空间、点缀景观的作用,使太和门广场在雄浑中不失秀美。
跨过金水桥,这片广场曾经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何谓“御门听政”呢?这“御门”即指太和门,即前朝的正门,初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叫奉天门,明嘉靖年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年后改称太和门。“听政”是指听取政事。明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不到百日,三大殿被大火烧毁,朱棣曾在此御门听政,处理国家朝政。清朝人关后,清世祖福临的登基典礼、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等活动都是在太和门举行的。
太和门东庑中间的门叫协和门,西庑中间的门叫熙和门。太和门、协和门、熙和门加上前朝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称为“六和”。在太和门两旁还有两道门,分别为昭德门和贞度门。
过了太和门我们就来到了故宫中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太和殿广场基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中间御路铺以青石,两侧青砖墁地。北有太和殿,南为太和门,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整座紫禁城面积的1/24。整个广场可容纳近7万人。在每年的元旦、冬至以及皇帝登基、大婚、万寿这些重大活动的时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广场举行隆重的大朝礼。
大家请看,远处正前方是一片汉白玉雕砌的三层高台基,呈“土”字形,俗称“三台”。台基高8.13米,台边缘高7.12米,三层台基间,分列着18尊鼎式香炉。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很多小龙头,那些小龙的名字叫“螭”,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这些小龙头实际上是大殿的排水系统。如果仔细看会发现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非常壮观,为宫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三重台基承托着雄伟的三大殿,这就是故宫的中
心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位于“土”字形须弥座的南部,各位可以先在这里留个影,然后我们就去参观太和殿。好!现在我们面前这座高台上的宏伟建筑就是太和殿,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金銮宝殿”。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正殿,被视为皇权的象征。
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奉天殿,嘉靖年间重建后改称皇极殿。清初顺治年间改称太和殿,康熙年间又两次大规模改造,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乾·彖辞传》中的“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太”即大,“和”即和谐。意思是在天道的主宰下,阴阳和合,太和元气常运不息,万物和谐共存。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殿高35.05米,面积约2377平方米。它是紫禁城乃至全国现存的、、尊贵的宫殿,也是现存的中国宫殿建筑中规模的一座。太和殿在明清两代是举行大朝礼的地方。
每逢元旦、冬至、万寿,即皇帝生日这三大节及皇帝登基、大婚、命将出征、金殿传胪等重大活动都要在太和殿举行隆重的庆典。此外,冬至圜丘坛大祀、孟春圜丘坛常雩礼、孟春祁谷坛前一日,皇帝也都要在太和殿阅视祭祀祝版。大家请抬头看太和殿的屋顶,太和殿屋顶是采用古建筑中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屋顶正脊上两头的这两大琉璃构件叫大吻,吻上的龙形有镇火的意思。除了装饰性,它的实用功能是密合殿顶正脊和垂脊的交会处,以防风雨侵蚀。
这两个大吻高3.4米,宽2.68米,重4.3吨,由13块琉璃构件组成,是现存古建中的吻。太和殿殿顶四面坡的筒子瓦上镶有琉璃帽钉两排,垂脊上还有10个垂脊兽,分别是龙、凤、狮、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脊兽前是骑凤仙人。脊兽和帽钉既有装饰性又有实用性,它们起着固定屋顶琉璃瓦的作用。在我国古代,脊兽的数量依照建筑物的等级高低而不同,数量越多,代表了殿宇等级越高。太和殿的脊兽共有10只,全国只有故宫的太和殿是这样。此外,太和殿装饰用的彩绘也是等级的金龙和玺。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一起登上高台来看看太和殿的内部陈设。太和殿由72根巨柱支撑,其中66根大红漆柱分布两侧,6根沥粉贴金蟠龙金柱分列宝座两旁。大殿内的地上是“金砖漫地”,这种金砖主要产于江苏省苏州,是专门为皇宫烧造的细料方砖。之所以叫金砖,是因为这种砖烧制时间130天,质地细密,敲之有金石之声。太和殿内的主要陈设是皇帝的宝座。宝座位于二米高的须弥式地平床上,通体雕以金龙,椅子后面是雕龙金漆的七扇屏风。金銮宝座是明代的遗物,清朝的皇帝继续使用。在袁世凯复辟的时候,曾经将它换成了一个西式靠背坐椅。解放以后,专家们在库房内发现了宝座的残件,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整修,终于恢复了宝座原貌。
现在请大家抬头看,宝座的上方是蟠龙藻井,上圆下方,深1.8米,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下层是方井,中层为八角形,上部为圆形。井内蟠龙俯首向下,龙口衔一个铜胎中空的水银球。这个球被称为轩辕镜,寓意下面宝座上的皇帝是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人。藻井的设置一方面是烘托帝王的尊严,另一方面还有镇火的含义。
好,再来看宝座前方,大家可以看到宝座前设有脚踏、香筒、角端、仙鹤、宝象等。香筒是皇帝上朝的时候用于放置檀香的,通过燃烧着的袅袅的香烟,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气氛。再来看象,身上驼着宝瓶,里面放有五谷,寓意天下太平,吉庆有余。而象身四脚立地,稳如泰山,则象征社会和政权的稳固,称为太平有象。角端,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当今皇帝是圣明之君。仙鹤被古人看作是一种长寿鸟,象征着江山长存。
看完了太和殿内景,现在,让我们转过头来再来看看殿外的陈设。在太和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只龙头乌龟和一只铜鹤。龟鹤都是祥瑞长寿的动物,摆在这里有千秋万代的含义。再仔细观察一下,大家可能会发现,龟鹤实际上是香炉,龟鹤背上有一块可以开启的盖子,里面可以放香料,上大朝时燃香用,届时香烟从龟鹤口中逸出,烘托了一种神秘庄严的气氛。此外,在太和殿丹陛的东南角还设有日晷。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器,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针从晷盘中心垂直穿过。自古以来,皇帝就有向天下颁布历书的责任,所以日晷的设置是国家的重器之一。太和殿西南角设有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放置在这里象征国家的统一和强盛。这两件陈设象征皇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公正无私的,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此外,在太和殿外东西两侧还各有鎏金青铜太平缸两口,每口重约2吨。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据说这么大的太平缸需要用黄金100两。不幸的是,上面的黄金却被八国联军用军刀刮走了。现在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缸身上留下的刀刮痕迹。太平缸的主要用途是储水,以备日常洒扫庭院、防火之用。据记载明朝时有热水处太监在每年的小雪节令,便给缸加盖,缸座底下加铁屉,用来生火,以防止缸内的水结冰,清朝时也是如此。紫禁城内现在共有明清两朝遗留下来的铜质及铁质太平缸308口,其中鎏金铜缸18口。
以上就是太和殿的情况。我刚才说了,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在古代,举行各种大典都要选良辰吉时,那么皇帝在何处等待这历史性时刻的来临呢?就是太和殿后面的中和殿,那我们现在就去看看!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正处于“土”字形须弥座的中部。殿为方形,四角攒尖,鎏金宝顶。中和殿在明朝初年称为华盖殿,嘉靖年间改称中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
在明清两代,凡遇到三大节举行庆典前,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内阁、内大臣、都察院、翰林院官员及侍卫人员的朝贺。如果遇到皇帝亲自参加方泽、太庙、社稷及历代帝王庙、先师孔子、朝日、夕月等重大祭典的时候,皇帝还要提前一天在中和殿阅览祝文以表示恭敬谨慎。每年仲春时节皇帝在去先农坛行耕礼时,也会亲自到中和殿阅览祝文,检查种子和农具。
过了中和殿,我们就来到了保和殿,它位于“土”字形须弥座的后部,为重檐歇山顶。明初永乐年间这里叫做谨身殿,嘉靖时改为建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保和殿名称来源与太和殿相同,意思是统治者应该保持天人合一,维护万物的平衡。
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的时候,在举行册立大典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内更衣。在年底,还要在此宴请文武百官。在清朝时,每逢除夕,皇帝在这里举行宴会,宴请外藩王公。公主下嫁的宴请活动也在这里举行。到了乾隆皇帝以后,保和殿又多了一个用途,成为科举考试中殿试的地方。
大家随我往后走,大家看,在保和殿后的台阶上的这块石雕丹陛,是艾叶青石雕刻而成的,石雕四周都是卷草纹,下端是海水江牙纹,中央是飞云簇拥的九条蛟龙。制作非常精美,是难得的石雕珍品。这块丹陛石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00多吨,这是紫禁城内的一块石雕丹陛,采自北京房山境内的大石窝。
好啦!故宫的前三殿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作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篇9:北京故宫导游词介绍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宁寿全宫。明朝时这里是一个面积很大的空旷区域,只零星分布着几组供养已经去世皇帝的妃嫔的宫殿。清朝时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初是康熙皇帝为了给皇太后养老,把这里改建成了比较完备的宫殿区。乾隆年间,清高宗弘历为了归政后有个地方养老,又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增建了宁寿宫等建筑。但乾隆归政后并没有过来居住,此后,这组宫殿空置了百余年。直到光绪年间,为了给慈禧养老,花了60万两白银对宁寿全宫进行了修缮。慈禧晚年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这里。宁寿全宫这组建筑实际上就是微缩的紫禁城。皇极殿、宁寿宫为前朝;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为后廷;宁寿宫花园为御花园。而且,宁寿全宫的东路有紫禁城内的戏台——畅音阁。
九龙壁位于皇极门前,是宁寿全宫的照壁。这座九龙壁宽29.4米,通高3.9米,由270块各色琉璃拼接成的九条巨龙,跃海腾波、形态各异。从东面数第三条白龙腹部的一块构件是用木头钉上去的,据说这块琉璃当时烧坏了,工匠想出了这种补救办法瞒过了检查的官员,避免了一场灾祸。现在国内共有3座明清时期遗留的九龙壁,另外两座分别在山西大同和北海公园,而皇极门前的这座是三座中精美的。
穿过皇极门,我们就来到了皇极殿。皇极殿始建于康熙年间,初名“宁寿宫”。乾隆年间仿乾清宫规制改建,并改名为“皇极殿”。这里是乾隆皇帝准备等自己当太上皇时,接受百官朝贺或举行典礼的地方。乾隆六十一年,即嘉庆元年,在这里举行了的一次,也是后一次千叟宴。当时乾隆已经退位,实为嘉庆元年,但在紫禁城内仍习惯用乾隆的年号,直到乾隆去世。清代前后共举行过4次千叟宴。次是在康熙五十二年,清圣祖玄烨60大寿,地点在畅春园;第二次是康熙六十一年,地点在乾清宫;第三次是乾隆五十年,地点在乾清宫;第四次是乾隆六十一年,地点在皇极殿。
皇极殿后面是宁寿宫,建于明代,康熙年间修葺,乾隆年间仿坤宁宫重建。
宁寿宫再往北是养性殿。养性殿建于乾隆年间,是仿照养心殿建造的。现在是展示各种礼器的地方,其中主要的是玉磬和编钟。
养性殿后是乐寿堂。乐寿堂原设计为乾隆的寝宫,但乾隆一天也没在这里住过。现在这里是珍宝馆展示馆藏艺术品多的地方,主要展品有:寿山和福海玉雕、大禹治水玉山和象牙席。
寿山和福海玉雕是用两块巨大的和田青玉雕成的。寿山名“丹台春晓”,玉山上刻青松云峰、瑞兽出没,下以铜座承托,象征“寿比南山不老松”。福海名“青玉云龙玉瓮”,缸形,雕以九条游龙升腾于波涛云雾之间,下以海水铜座承托,象征“福如东海长流水”。
大禹治水玉山是我国现存的古代玉雕作品,高224厘米,重达5吨。材质为和田青玉,由扬州玉工雕琢而成,历时。内容以大禹治水的故事为背景进行创作,人物场景,形态各异。玉山背面刻有乾隆皇帝的御题诗文。
象牙席是用象牙为材料编成的凉席,工艺水平极高。这种席是选用上好的象牙劈成宽3毫米、厚1毫米的象牙条编织而成的。席长216厘米,宽139厘米,原有5件,现在还剩下3件。
乐寿堂之后是颐和轩,里面有清宫留下来的重的金塔。金塔是乾隆皇帝为了纪念其母亲而制作的,塔高147厘米,采用藏传佛教中覆钵式塔的建制,眼光门内有一尊金佛,原来金佛手中捧着一个金盒,里面放着乾隆母亲生前梳头时落下的头发,故称“金发塔”。此塔共用3440两黄金,塔身用翡翠、宝石、祖母绿装饰,塔顶的太阳用红珊瑚制成,底下的月亮用绿松石制成。
宁寿宫花园又叫乾隆花园,位于宁寿宫西侧,园中有古华轩、倦勤斋等建筑。乾隆当年常在这里赐宴、听曲。其中倦勤斋,“倦勤”二字为倦怠于勤政之意,反映乾隆准备退位后不再过问朝政之事。而实际上,乾隆退位后仍然把持朝政,直到乾隆去世,嘉庆才真正开始管理这个国家。
畅音阁位于养性殿东侧,是紫禁城内的戏楼。戏楼分为上中下三层,被称为福禄寿三台。它与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颐和园的德和园并称清代三大戏楼。
珍妃井位于宁寿全宫的北端,因井内淹死珍妃,故名。珍妃是光绪皇帝的宠妃,因同情并支持光绪皇帝变法维新的主张,被慈禧打入冷宫。19庚子国变,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西逃前命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推入此井中淹死。第二年清廷与八国联军议和,慈禧派崔玉贵先行回京将珍妃打捞上来,装殓入棺。后来瑾妃在井边房屋内设立了灵堂用于祭祀珍妃,房屋取名“怀远堂”。
后我们介绍一下神武门。神武门明朝时叫玄武门,清初为避圣祖玄烨名讳,改称神武门。清代选秀女时进出此门。门楼上设钟鼓以报时,皇帝不在宫中,神武门上报时,起更击钟108响,以后每更击鼓,第二天早时再鸣钟。皇帝如果在宫内,只击鼓不鸣钟。
篇10:北京故宫导游词介绍
故宫的前朝部分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筑有太和门广场、太和门、太和殿广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我们穿过午门,眼前的就是太和门广场。北面是太和门,东面是协和门,西面是熙和门。太和门、协和门、熙和门加上前朝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称为“六和”。皇城的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称为“六安”。内外相应为“六和六安”,寓意内和外安,天下太平。在广场中部有一条自西北流向东南的河,相对于流经天安门前的金水河,称作内金水河。河上跨汉白玉石桥五座。内金水河的作用主要有:宣泄宫内的雨水、防止火灾汲水灭火、满足宫廷营造用水、风水中设计的需要、美化环境装饰景观。
走过汉白玉石桥,面前是太和门。太和门为前朝正门,初建于明永乐年间,时称“奉天门”。明嘉靖年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年间改称“太和门”。太和门为重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坐落在一层汉白玉台基上。明成祖朱棣曾在这里御门听政;清世祖福临的登基典礼、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等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太和门前有一对青铜狮子,东侧的是雄狮,雄狮旁有一个汉白玉的石佛龛,人称“空庙无神”,雌狮旁有一汉白玉石匣,人称“空匣无玺”,石匣内曾发现过五谷杂粮。但这两件陈设究竟有何寓意,已经无人知晓了。
穿过太和门,就是太和殿广场了。广场东侧是体仁阁,清朝前期,这里是用来招揽科举考试之外的人才的地方。西侧是弘义阁,在清朝,这里是收藏珠宝的地方。广场两侧扇形排列着汉白玉方砖,它是举行大朝礼时仪仗队的站班位置,叫仪仗墩。广场中央是御路,在御路两侧明清两代设有品级山,它是文武百官在举行大朝礼时站班用的。文武官员上大朝时就按品级在相应的位置上站班行礼。
广场的北侧就是前朝三大殿了。紫禁城前朝三大殿坐落在高高的“土”字形汉白玉须弥座上。玉阶三层,南向,五出陛。须弥座四周有汉白玉栏板和龙凤云纹望柱,望柱下有排水螭首1142只。据说下雨时1142只螭首会形成“大雨如练,小雨如注,千龙吐水”的奇观。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由南向北依次坐落在须弥座上。太和殿前三层台阶间列鼎式香炉18只,象征清朝的18个省,是上大朝礼时燃香用的。太和殿前东南角,有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工具;西南角,有嘉量,是古代的计量工具。日晷和嘉量的北侧,各有一只铜龟和一只铜鹤。鹤在南,龟在北,龟鹤都是长寿的象征,摆在这里有千秋万代,江山永存的含义。而实际上,龟、鹤也是香炉,在龟鹤的背上有一块可开启的盖儿,内置香料,当大朝礼燃香的时候,香烟从龟鹤口中溢出,显得神秘而庄严。太和殿山墙两侧,各有鎏金青铜太平缸2口,寓意“金瓯无缺”,象征国家领土完整。每口太平缸需用黄金100两,这几口太平缸上布满刀的刮痕,是八国联军占领紫禁城前朝时所为。它的实际用途是储水,以备日常打扫和防火之用。
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奉天殿,明嘉靖年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年间称太和殿。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是现存中国宫殿建筑中的一座。重檐庑殿顶,黄色琉璃瓦.是宫殿建筑等级的建筑形式。太和殿正脊上两头的琉璃构件叫大吻,也叫正吻、鸱吻、龙吻,吻上的龙形有镇火之意。太和殿的大吻是现存古建中的。另外,太和殿的垂脊上装有垂脊兽10只,是一一个10种垂脊兽全班上阵的建筑,显示出太和殿等级之高。10只垂脊兽分别是:龙、凤、狮、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脊兽前是骑凤仙人。骑凤仙人是一个手执玉圭的王者骑着凤的形象。传说战国时期,齐闵王兵败济水。正在走投无路时,天降一只凤将齐闵王驮过济水。骑凤仙人被安置在飞檐前端有天不绝人、遇难呈祥之意。10种脊兽跟在骑凤仙人之后,寓意“圣天子百神护佑”。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太和”二字出自《周易》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大和乃利贞。”“太”即大,“和”即和谐。意思是在天道的主宰下,阴阳平衡,气息运转,万物和谐。
太和殿在明清两代是举行大朝礼的地方,每逢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的生日)三大节及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活动时,都要在太和殿举行隆重的庆典,称为“大朝礼”。另外,金殿传胪也在太和殿举行,仪制等级和大朝礼相同。还有就是皇帝到天坛祭祀前,要到太和殿阅视祝版。
太和殿内中央放置着地平床,正南三出陛,东西各一出陛。地平床中央放置着皇帝的宝座,宝座通体雕饰金龙。宝座后面是一个雕龙金漆七扇屏风。宝座前有香筒、甪端、仙鹤、宝象。地平床两侧有6根沥粉贴金的盘龙柱。殿顶安置藻井,井内中心雕蟠龙俯首下视,龙口衔宝珠,称轩辕镜,以示下面宝座上的皇帝是轩辕子孙正统嫡脉。殿内金砖墁地,金砖的质地细密,敲击有金石之声,所以称作“金砖”。金砖主要产于苏州,要经过选料、练泥、制坯、阴干、烧制5个阶段,其中烧制就需要130天。烧制出来的金砖叩之有声、断之无空,极其珍贵。后在铺好的金砖上浸以生桐油才算完工。
太和殿正前方悬挂乾隆御笔“建极绥猷”,匾额,大意是皇上要上承天意,下体民情,建立宏大中正之道。
在太和殿后是中和殿,殿为方形,四角攒尖式,鎏金宝顶。“中和”二字出自《礼记 中庸》“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中和殿内正中设有宝座,宝座上方有乾隆御笔“允执厥中”匾额。意思是要精诚恳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治理国家。这里是三大节在太和殿举行典礼之前皇帝休息的地方。另外,皇帝去祭祀前一天,除了去天坛 ,要到这里阅视祝版。皇帝亲耕前也要到这里阅视祝版,检查农具和放种子的青箱。
在中和殿后是保和殿。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采用了“减柱造”的建筑方法。保和殿内设有地平床,上有宝座,宝座上方是乾隆御笔“皇建有极”匾额,语义与“建极绥猷”相同。这里是皇帝每逢除夕宴请外藩王公的地方,公主下嫁的宴请活动也在这里举行。清乾隆以后,这里成为殿试的固定场所。“保和”二字出处与“太和”相同,意思是保持天人和谐,维护万物平衡。
保和殿后的台阶上有一块紫禁城内的石雕丹陛,雕工精美,重达200多吨,采自房山大石窝。
篇11:北京故宫导游词介绍
故宫又名紫禁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是中国保存完整、规模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明建文帝削藩引起燕王朱棣不满,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定都南京。因北京是朱棣的龙兴之地,亲信、势力都集中在北京,而且,北京地处北方咽喉要地,有利于抗击北元残余势力的南犯。所以,永乐皇帝下令迁都北京。明永乐四年,明成祖朱棣下诏,正式启动北京宫城的建设。此间动用工匠23万、民夫百万,至永乐十八年竣工。永乐十九年元旦吉日,明成祖朱棣御奉天殿受朝贺,紫禁城正式启用。
明朝自成祖朱棣到思宗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在紫禁城内生活起居、治理国家。
清朝定都北京后继续沿用明朝的宫殿,并对部分区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如:文渊阁、宁寿全宫、南三所、西五所、斋宫、毓庆宫等。另外,清朝特别重视防火,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对建筑进行了防火结构的改造;建立火班(消防队);配备消防器材等。
清朝自世祖福临到逊帝溥仪,共有10位皇帝在紫禁城内生活起居、治理国家。
清宣统三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根据民国政府所答应的“关于清帝逊位后优待之条件”,清廷皇室成员仍可居住在紫禁城内廷。直至民国十三年,冯玉祥发动“北平政变”,要求溥仪“即日移出宫禁”,溥仪才搬出紫禁城。此间仍有人使用过紫禁城,那就是民国二年十月十日,袁世凯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了大总统就职典礼。为此,袁世凯下令撤掉了皇帝宝座,换成西式靠椅,并取消了紫禁城前朝匾额上的满文。1925年10月10日,紫禁城改称“故宫博物院”,正式对社会开放。
解放以后,我国政府花费巨资对紫禁城进行了维护和修缮,使紫禁城再次焕发青春。
紫禁城这个名字是根据天象取的。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体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居天体中央,北极星又是紫微垣的中心,为天帝所居,称“紫宫”。人间的皇宫是应天象而建的,故取“紫”字。“禁”是指皇家禁地,万民莫入,故称“紫禁城”。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其建筑布局突出了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主要建筑都在其上。红砖墙、黄色琉璃瓦、青白石基座体现出了皇家的气势,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紫禁城以乾清门前的小广场为界,南面是前朝部分,北面是后廷部分。
紫禁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宫殿房舍8704间,周围是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紫禁城的四角是由“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构成的精美的角楼。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因其位于紫禁城的午位,即古代罗盘上的正南方,故称午门。鸟瞰午门,平面呈“凹”字形。午门通高35米,城台上正中是重檐庑殿顶、黄色琉璃瓦的城楼,九五开间。两阙上建有连檐通脊明廊各13间,明廊南北各有一座镏金宝顶的四角攒尖顶崇楼,加上午门正中的城楼,一气呵成,俗称“五凤楼”。另外,从午门正南方看,两阙犹如一只巨鸟展开的翅膀,所以,午门又称“雁翅楼”。午门面南,正门三间,两阙下东西侧另开左掖门、右掖门,东西向。午门南面正门三间,背面则为大门五间,人称这种规制为“明三暗五”。
午门中间正门专供皇帝出入,另外,只有皇后大婚时可以由此门进入。还有就是殿试中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可以从午门正门出宫,以示褒奖。举行大朝礼或随皇帝出行时,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出入东门,宗室王公出入西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上大朝时三品以下官按文东武西由掖门出入。殿试时,考生按考试的名次,单数走东掖门,双数走西掖门。传胪大典时,进士也是按照名次,分别从东西掖门出入。
午门前是逢年过节官民同乐举行各种活动的地方。明朝时,这里曾经处罚过大臣,称为“廷杖”,处罚地点在御路西边的空地。廷杖,就是打屁股,是明代的著名特产。但这个打屁股可不简单,那是个技术工种。明代的廷杖其实是一种非常严酷的刑罚,跟在家挨打可不一样。执行廷杖的人基本上都是锦衣卫,本身就都身强力壮。为了掌握廷杖的力度,又进行了艰苦的训练,确保能够一打就死,或者百打不死。训练的时候找一块砖头,在上面铺一张宣纸,用棍子猛击宣纸,如果宣纸破裂,则重新开始。如此这般不断练习,以宣纸不破,而砖头尽碎为层次。如果送过钱,就按打宣纸的力度打,打得皮开肉绽,实际上都是软组织损伤,涂点药就没事了。要是既无关照又有私仇的,那就按打砖头的力度打,一棍下去表皮完整,内部大出血,就此丧命那是绝不奇怪。
在明朝,有时被打屁股是十分光荣的,因为那是敢于直言进谏的象征。明万历年间,一个叫赵用贤的小官,因弹劾张居正夺情被打了屁股。赵用贤是个胖子,由于打得太狠,屁股上被打掉了不少肉。打完之后,赵用贤的老婆在这些被打掉的肉中找到了一块的,用特制方法风干后,做成了腊肉,从此挂在了家里,成了对子孙进行光荣教育的纪念品。
到了清朝,就没有廷杖这种制度了。在午门主要就是举行献俘礼和颁朔礼。献俘礼就是将军打了胜仗向皇帝进献俘虏的仪式,颁朔礼就是皇帝每年十月初一向全国颁布历书的仪式。
除午门之外,午门广场周边共设有5个门。正南为端门。午门两阙南侧东西各有朝房3间,是王公们的朝房,现为故宫售票处。朝房南侧,东为阙左门,西为阙右门。阙左门、阙右门之南为连檐通脊朝房各42间。东朝房南侧为太庙右门,西朝房南侧为社稷坛左门。两门之南另各有朝房5间,两门南北朝房为六科廊。
篇12: 介绍故宫的导游词
大家好!很欢迎大家前来游玩!我是佟铭熙,大家可以叫我佟导。故宫清洁卫生有大家保持,请大家“高抬贵手”,不要乱扔果皮纸屑等垃圾。一会儿下车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记住车牌号。
各位朋友、女士、先生和父老乡亲们,过一会我们将要参观故宫博物馆,我先为各位做的简介。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范围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也叫紫禁城,“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宫殿的颜色,那么,人间的帝王当然要与“紫”字沾边。“禁”是指当时那里守卫森严,不要说是普通老百姓,即使是一品大员没有皇帝的召见也不能私自入城,否则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故宫的整个院落分为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后寝”是皇帝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秦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除此之外、故宫内还有很多其他各式各样用途不一的大小宫殿。据说当年紫禁城共有宫殿九千九百九十九半间,够多吧?打个比方说吧,如果一个婴儿从哇哇坠地开始每晚住不一样的房间、而且不重复,等他全部住遍后,就是个27岁的小伙啦!
好了,我先为各位介绍到这里,待会我再为各位做详细补充。
篇13:介绍故宫的导游词
各位朋友,过一会儿我们将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我先为大家作个简单介绍。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又叫紫禁城。“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宫殿的颜色,那么人间的帝王当然要与紫字沾边。“禁”是指当时那里守卫森严,不要说是普通老百姓,即使是高-官大员没有皇帝的召见也不能私自入城,否则就会引来杀身之祸,是皇家“禁”地,所以又称紫禁城,整座城池建成于公元1420xx年,位于天-安-门广场北侧。
故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全面积72万平方米。整座紫禁城被宽52米的护城河所环绕,城墙高10米,可谓是“城高池宽”。在故宫城楼的四周各有一座被称为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精美角楼。故宫开四门,座北朝南,南门为午门,即正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整个院落分为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除此之外,故宫内还有很多其它各式各样、用途不一的大小宫殿。据说当年紫禁城共有宫殿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够多吧!打个比方说吧,如果一个婴儿从哇哇坠地开始每晚住不同的房间,等他住遍所有房间后已经是一个27岁的年轻人啦!
如此大规模的建筑群,所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可想而知的,故宫自1420xx年开始筹建,至1420xx年完工,历时十余年。施工中征集全国著名工匠10多万名,民夫100万,所用的材料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自故宫建成后先后有明清24位皇帝在此执政。
1920xx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1920xx年清帝退位。1920xx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首次对外开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多次对故宫进行修缮,使它更加壮丽辉煌。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好,先介绍到这里,呆会儿我再为大家做详细讲解。
篇14:介绍故宫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林导,大家可千万不要叫我领导哦!我只是姓林的`导游,哈哈!
我们今天要前往名胜古迹――故宫。在路程中,我就先简单介绍下故宫吧!
古代故宫叫做紫禁城,因是清明两代的皇宫,所以十分高大雄伟,占地面积约有72万平方米。体质弱的客人们,可能没办法把故宫游完哦,希望大家能在车上多休息,争取游遍这72万平方米的故宫。
以前,故宫里住了很多人,有将军、战士、侍女……需要成千上万间房子,而且古代科技不发达,不像我们几十户人家只需一栋高楼大厦,他们只好建9000多间房子装下那么多人啦。
皇帝是需要保护的,这故宫里的战士夜晚是需要睡觉的,无法保护。所以聪明的皇帝就在故宫周围建筑了52米宽的长长的护城河,敌人坐船也难过这条护城河。
故宫已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名录里。有许多外国游客,他们是不会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的。希望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对不文明行为说“不”,为我们祖国争光吧!准备下车……
篇15:故宫导游词_故宫景区介绍
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它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72万平方米,共有宫室9999间。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位皇帝。故宫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永乐皇帝朱棣于14开始修建的。仅就建筑工艺而言,如果你看惯了如今各地的仿古建筑,再看故宫,那你就能立刻领会什么叫“云泥之别”。
故宫宫殿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贯穿了整个北京旧城,故宫在这条中轴线上占有1/3的长度。用于建筑上的严格的对仗使故宫形成了一种丝毫不为左右的威势,并拥有自身独特且无法仿造的节奏感。
故宫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南为政治活动区,即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内廷。外朝的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是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内廷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你会发现皇帝后妃的居处比不上苏杭园林那般惬意,但这里确实演绎过中国历史上最高级别的“阴谋与爱情”
故宫博物馆院内陈列有我国各个朝代的珍贵艺术品,据统计达上百万件之多,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以上,其中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故宫与凡尔赛宫、白金汉宫、白宫、克里姆林宫一道被并称为世界五大宫,当然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1.故宫导游词
2.北京故宫导游词400字
3.中国著名景点导游词
4.北京故宫导游词作文350字作文怎么写
5.关于北京颐和园导游词
篇16:介绍故宫的导游词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沈阳,我是你们的导游,沈梦,大家可以叫我沈导游,也可以叫我梦导,我更喜欢你们加我梦导,好了,先简答给大家介绍一下,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依建筑时间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今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首先参观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义小说中俗称的“午朝门”。大清门的屋顶满铺黄琉璃瓦并衬以绿色剪边,既保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深厚眷念。从而形成了区别北京故宫的一个特点——宫殿顶覆以黄琉璃瓦镶以绿色剪边。
穿过大清门,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清太宗皇太极举行日常朝会的地方。
各位朋友,古代宫殿建筑布局讲究“前朝后寝”。
篇17:介绍故宫的导游词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故宫平面图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14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始建。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房子,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东、西六宫、斋宫,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
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故宫历时,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
故宫建成后,经历了明、清两个王朝,到19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1年,国务院宣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五六十年代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
1988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现辟为“故宫博物院”。
故宫四门 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宏伟壮丽,俗称五凤楼。
东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
有1组建筑。
正中有重楼,是9间面宽的大殿, 是中国古代大门中最高级的形式。
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
午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 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
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后门“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
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东华门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
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城台上建有城楼 ,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
三大殿 太和门内,在3万多平方米开阔的庭院中,是外朝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明朝称: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嘉靖时改名: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现名为清朝时名称)。
这3座大殿是故宫中的主要建筑,它们高矮造型不同,屋顶形式也不同,显得丰富多样而不呆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内廷乾清宫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内廷宫殿的大门——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门里是后三宫。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坤宁宫 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
坤宁宫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
清代改为祭神场所。
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
文物收藏 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的文物。
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万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
截至12月31日,中国文物系统文物收藏单位馆藏一级文物的总数已达109197件,现已全部在国家文物局建档备案。
在全国保存一级文物的1330个收藏单位中,故宫博物院以8273件(套)高居榜首,并收有很多绝无仅有的国宝。
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
故宫大事记 * 14(永乐十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
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 1440年(正统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20,北京故宫开始进行为期的大修。
旅游指南 游览故宫,可以从天安门进,也可以由后门----神武门进。
由天安门进入,穿过一片青砖铺地的广场,便到达紫禁城的正门----午门。
穿过午门,又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有一金水桥。
过桥经太和门便是雄伟的太和殿。
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乾清门,便进入内廷,内廷分中路、东路和西路三条路线。
如果是半日游,这三条路线只能游一条,一般可走中路。
走中路可看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嫔妃所住的地方和御花园。
一般来说,用半天时间游故宫,比较吃力。
以安排一日游为佳。
如有时间,又想看得细些,则可安排二日游。
故宫旅游路线:(1)最理想的参观路线是从午门进入紫禁城,然后沿着中轴线依次参观内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
(2)参观完御花园,可以通过御花园左侧的门进入西六宫依次参观储秀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然后出内右门回到乾清门广场,东行进入内左门,可依次参观东六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乘乾宫、钟粹宫。
参观完东六宫可沿东长安街再回到乾清门广场,向东穿过景运门进入锡庆门,然后再进入皇极门,可以参观皇极殿、宁寿宫、扮戏楼、畅音阁、养性殿、乾隆花园、贞妃井,最后出贞顺门西行出神武门离开故宫。
故宫博物院全年开放 门票价格: 淡季(每年11月1日至来年3月31日)40元,旺季(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60元;学生凭证20元(中学生免费)。
珍宝馆和钟表馆门票各10元。
售票时间: 4月1日—10月31日 8:30—16:00 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8:30—15:30 开馆时间: 4月1日—10月31日 8:30—17:00 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8:30—16:30 停止入馆时间: 4月1日—10月31日 16:10 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15:40
篇18:介绍故宫的导游词精选
女士们、先生们: 我叫王xx,大家叫我小王就行了。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参观,我感到很高兴。 这里就是闻名世界的故宫博物馆,简称为故宫,就是昔日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为“紫禁城”(历代宫殿都象“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 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历经有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 故宫规模宏大,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仄殿、坤宁宫)。 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春宫,和以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寿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 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建筑的处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周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故宫御花园,原名宫后苑,今俗称御花园,占地一万二千平方米。 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 殿东北的堆秀山,为太湖石叠砌而成,上筑御景亭,每年重阳节帝后在北登高。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 朋友们,因为时间仓促,这次对故宫的介绍就到此结束。 下次有机会再带大家详细的参观。 谢谢合作! 介绍故宫的导游词3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故宫的建筑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 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建筑造型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庭院深邃,建筑紧凑,自成一体,秩序井然。 介绍故宫的导游词4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沈蕾,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沈导,在这里首先祝你们旅游愉快!下车时,请大家小心阶梯。 下面我给你们介绍介绍故宫吧!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它是明朝皇帝朱棣征调无数能工巧匠,用了14年时间建成的宏伟建筑。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共有房屋9000多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宫殿沿着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布局严整。故宫外沿还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外朝最引人注意的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我也不细细介绍了,过一会儿你们可以自由游赏。 绕过三大殿,我们到了故宫的后半部分,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侧有东六宫和西六宫,主要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与外朝建筑的雄伟壮丽不同,内廷非常富有生活气息。其中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坤宁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走完了坤宁宫,我们到了后面的御花园,这里是专供皇帝和后妃休息、游玩的场所,园内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和玲珑别致山石。 好了,我的介绍到这儿结束了,你们可以随意游赏,17:30分后从东门的东华门出来集合。请注意不要在园内乱扔垃圾、随意刻写,祝你们旅途愉快! 介绍故宫的导游词5
游客们,大家好!我们要游览的是闻名中外的古代建筑——故宫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的五大宫之一,也称为“紫禁城。”这里本有过二十多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朝的朱棣皇帝,最后一位是溥仪皇帝。 故宫是中国最完整的古老建筑,有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在这条中轴线上。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位于故宫前方。
篇19:沈阳故宫介绍导游词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心,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沈阳故宫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
清朝迁都北京后,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格局面貌。 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在宫廷遗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宫廷艺术品。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中路和西路。东路包括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场所。西路则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
1961年,国务院将沈阳故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7年,沈阳故宫博物院成功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
【介绍故宫的导游词】相关文章:
3.故宫导游词
4.导游词故宫作文
5.沈阳故宫导游词
6.故宫导游词英文
7.故宫导游词经典
8.游故宫导游词
9.北京故宫导游词
10.故宫的导游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