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臆想美文
“卡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独处臆想美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独处臆想美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 独处臆想美文
独处臆想美文
人们往往喜欢热闹,找寻着人多喧闹灯红酒绿的地方。我却恰恰相反,喜欢山野的寂寥空旷,林荫小道的孤独简单,还有独处一室的简易。
以前,我就这样刻意找着,觉得在这里,听不到噪杂的喧嚣,一切都是那么安静,静得像雪花落的'声音。没有纷扰的日子,心儿像含羞草般绽放。晨起的雨露,叫露珠,终于凝成。那晶莹剔透的闪耀,仿佛凝结了多年的冰泪,每一颗都浓缩着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大概是这样,多少的风飘花飞,鸟迁蛙闭,数年后的今天,一起去看你,你在那边赏风景。
我站在花下凝足了眼神,打着一天最好的精神,以为你,会赶着清晨里的雀鸣,披着朝阳里的霞衣,款款而来。一直等到朝成了夕,黑成了白,直成了驼,唇厚了须,你还是没有来。
你是无意的,而车轮却是无私的,每一丛年轮,每一次潮汐,每一回顾盼,笑意都会落下深深的沟,永久的是善意的眼眸。
如果想记起,那么选择去喜欢,如果想忘记,那么选择去游戏。
我宛如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张牙舞爪的跳进河里,像个兴奋的孩子,挥舞着双臂,可是脚下没有底。那浮华的淤泥,不如漂游的水草,尚可承载我无助的力。
游泳就是用这样一种方式告诉我,世间的帮助不是表象,有助是运气,无助是气运!一切努力靠自己,学会游泳,才是真谛。
风已起,雪欲舞,汽笛长鸣哪知意?欲前行,行囊需准备,最好有酒一壶,增添脚力!
回眸的那一刻,你已牵缰拍马扬蹄跃起,任身后挥舞的雪悄悄地掩埋着远去的痕迹。
篇2:独处美文
1、
独自一人
漫步在林间小路
不问路向
不知归途
2、
抑或在穷山僻壤
抑或在闹市小屋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3、
如果想独处
那就做一棵树
即便树欲静则风不止
也绝不迈开自己的脚步
4、
独处,静其心
不孤也不独
静心,养其智
不独也不孤
5、
可贵在独处
可畏还在独处
若能做到慎独
则濯清而不污
6、
摘一朵花吧
来一个孤芳自赏
顺便采一枚绿叶吧
在执着中顿悟
7、
夜幕
回归了的孤独
与书文共舞
就会走出孤独
篇3:独处美文
有多远的路呢?相见不得见,山一程水一程。有多久的思念?时间不依不饶,无始无终,不给我们答案。
每天行色匆匆,步履沉重,在尘世里忙碌,挤公交、开会、加班、赶材料,“慢”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我几乎无暇停住脚步去看一朵开得心动的花,无法对一本心仪的书投入专心致志的阅读。数一数苏东坡的“赏心十六事”:行舟夜话,濯足看山,闲行微笑,闻钟吹箫,晨兴茗香,午倦藤枕;乞花开,闻禽语,汲泉烹茶,抚琴知音……这些乐事绝美脱俗,如梦如幻,令人身未动、心已远,却很难于现实中不期而遇。
生活是什么?是七天一周的轮回,还是四季更迭的流转;是衣食住行的循环,还是生老病死的.牵绊。格物致知,便是立明本心,为善去恶,知行合一。我们能够独坐寂寂一隅,也可以行走千山万水,静动相宜汇成人生的图景。春花秋月、高山流水,看万物轮回会逢,天涯转瞬咫尺。
现代人的江湖是手机与网络的拼接,寸步接天,光影约心,耐力与秒杀红包的网速同步。看选秀竞技节目,仿佛一个人的运气就在几个达人手心里攥着。识人用材,真的是在几米舞台,花十几分钟,用两道测试就可以搞得定吗?还是某位知名教授不玩假,他说成功的最大因素是机遇,没有机遇,再怎样都不行。
孤独,像高不可攀的艺术品,不可碰触。每天找点时间独处,让沉潜于心的各类想法海阔天空地游牧,是一种删减欲望、极简人生的心理疗法。慎独,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养心。孤者,愿意单独与各型各色的生命相处,在最隐蔽最微小的私下里坦荡心安,于不忘初心做到与时光厮磨始终如一,坚守自律的清规而并不感到寂寞。
莫言曾说,一个作家最好的状态就是独往独来。“只有独往独来,才有可能冷眼旁观。只有冷眼旁观,才有可能洞察世态人情。只有洞察世态人情,才有可能创造出好的小说或者别的艺术作品”。虽然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探求真理之路,要一步步历经柳暗花明山重水复的艰难疑虑,才能得到“又一村”所愿的明亮豁达。“说他人不如说自己,写人事不如写心情”。沈从文后期不再写作而去研究文物,是为了少些是非,是无可奈何的孤独。
“与尚未写成的书单独相处,就是仍然处在人类的最初睡眠中。就是这样。也是与仍然荒芜的写作单独相处。”在杜拉斯描述的《写作》中,孤独好比写作一样,永远没有参照,它仿佛刚出世的婴孩,独特得让人不可思议。
独处,已然为思想造设了大境界,有万千的气象。
篇4: 论独处经典美文
论独处经典美文
有人喜欢交往,有人喜欢独处。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比交往更为重要的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独处这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是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想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使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归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所以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呢?
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种缺陷,而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
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最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失去自我,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篇5:鲍家湖臆想美文
鲍家湖臆想美文
谁都知道,湖北是千湖之省。作为湖北下辖的潜江市理所当然的拥有众多湖泊,现存的就有借粮湖、运粮湖、白露湖、返湾湖等等。当然,还有许多早已消失的湖泊。
在高石碑镇西北角,兴隆大坝西望可见,同沙洋县董场交界的一个地方,叫鲍家湖(也称鲍湖),是属于后者。现在被自然铺陈得没有了一点褶皺,不见了一丝波纹,只有千年不变的湿润,成了实实在在的平原,当年鱼虾水草生活的环境成了五谷生长的乐园,当年的碧疲荡漾成了如今稻菽丰收的千层浪。鲍家湖,再也找不到湖的珠丝蚂迹了,但我固执地认为,这个地方在若干年前,肯定是有望不到边的粼粼波光,有蓝天白云的倒映,有各种水鸟的翔鸣,有鱼帆点点的忙碌。这一点,从它周边那些被水浸润的地名中可以得到佐证:何家泓、鲁家泓、银匠淌、甲渊、油壶子坑。。。。。。没有湖的养育和包容,何来泓、何来淌、何来渊!连坑都谈不上了!
有资料说,在近50年内,全国消失了的湖泊有287个,我想肯定不包括鲍家湖。因为在共和国的版图上,鲍家湖太小,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它同人们再见的时间太久太远,久远得在文字上没有留下一点足迹,久远得只留下人们口头传承的符号。但是这些,都不足以影响我对它的怀念和臆想!
既然是湖,肯定有湖的韵致,有水的风光,有人的唱和。
春风轻拂,浩荡的芦苇和昌莆环卫辽濶的水面,宋词中的野鸭和不知名的水鸟争相鸣唱春江水暖的歌谣,乡村的日子在歌谣中越来越温暖,越来越热闹;夏日,映日荷花别样红,采莲的小船载一色裁的荷叶罗裙,惊看不远处水中突然冒出托起嫩藕的双手和口含鲜鱼的笑脸,目光相碰,湖水映出传情的涟漪;秋阳下,满湖的菱角芡实莲藕撑得满湖潮涨。船儿去撒网,回来鱼满仓成为渔歌唱晚的主题。冬日里,捣衣的棒槌声此起彼伏,湖沿的薄冰闪着亮色,那是少妇双颊的腓红。在大雪弥漫的日子里,一袭斗笠蓑衣翁独钓寒江雪的风景分外抢眼!
有人说,山是水的源,湖是河的湾。我原以为,鲍家湖是汉江到长江途中小憩的港湾,不曾想,它是大堤溃口后汉江流下的一颗忏侮的泪滴。凭“上老堤”、“下老堤”这些现存的地名和紧邻汉江的事实,我丝毫不怀疑它是汉江的无意“杰作”,只过是没在意罢了。青山不老,汉水长流。多少年来,这里的人们在回不去的那一汪水边听汉江里船工的号子、看如云的白帆,过平静的生活。对过往没有怨忿,对现实多有感恩。
鲍家湖的富有和美丽,至今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湖边的人们平时下到锅里鱼虾都是活蹦乱跳的,蒸、煮、煎、炸,心到味到!平时捞个鳝鱼泥鳅就像到自家地里扯根大葱拔俩萝卜那么容易。鲍家湖的阳光有钙,强壮了男人的体魄,鲍家湖的湖水有情,女人才出落得水样的风韵。每当晚霞褪尽,湖面渐起的白雾,散成一片轻柔的薄纱,同暮色一起挽起茅草屋顶的炊烟,展一幅水墨画卷,献给明天的灿烂!
有人问,此湖为何冠以鲍,而不是其他?几年前,我从故纸堆里找到了答案。那一年我受族人之托参与续谱,认识了一位纶巾宽袖的男人,600多年前他从古都南京走来。从此,这位对明朝开国有功的姓鲍名功勋的参军,就带领家眷在这里沿湖造田、垦荒种地、繁衍子孙,这汪无名湖理所当然成了远近闻名的鲍家湖。它湖面广濶,湖水丰饶,周围数十里之内原有的大湖小湖在它面前不得不腑首称臣。可见,鲍家湖的历史在明朝开国之前,鲍家湖的开发和兴旺是鲍氏族人卓绝努力的结果。从鲍氏先祖功勋算起,至今在鲍家湖生活的鲍姓族人已有了一十八代了。
朱元璋用武力征服了对手,得了天下。跟随其南征北战的功勋在和平时期也没有忘记崇文尚武的传统。他在这里办私塾开武馆,将后代们培养成能文善武的人才。这里的人们用鲍家湖的水研墨,借鲍家湖的水练艺。农忙时抢种抢收,农闲时读书习武。虽没听说这里有出类的文人,但习武的传说倒有一串串:一子头顶八仙桌风车似地旋转,四方数人向其泼水,稍倾桌停,泼水人气喘吁吁浑身湿透,顶桌人竟神情气定身无湿处;又传:一子幼时怀抱水牛犊沿湖疾走,一天数次。牛犊长重量,其子长力气。待牛能耕地拉磨,其子仍能抱牛行走如飞。传说归传说 ,但湖水滋润养育了鲍姓一支确是事实。
鲍家湖的湖水充沛,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都是水汽弥漫而显湿漉!
在没有湖水的日子里,彭姓、许姓、董姓、杨姓的乡亲们同鲍姓族人共同撑起了鲍家湖的繁荣。鲍家湖的鲍姓一族尤如一棵大树,蓊郁蓬勃,它的枝丫伸向了大地的四面八方,成为了襄阳的谷城、沙洋的石灰桥、天门的`多宝等地的鲍姓后裔的水之源树之根。
当年的鲍家湖,虽然没有洞庭湖的浩渺,没有西湖的婉约,没有泸沽湖的神秘,没有洪湖的传奇,但它有自己的风姿,有它独有的情愫。不知是大自然沧海桑田还是人类的刻意所为,当年的湖光潋滟不在,鲍家湖早已空有其名。它的离去,使潜江的湖群里少了一位成员。我不知道它是经历了怎样的憔悴、枯萎和痛苦,还经历了怎样的不甘和无可奈何!对于后人,可以肯定的说,是一种遗憾和悲凉,还有一种无以言说的惆怅!这里的人们,再不能通过湖水想象红日出海的璀璨,湖水赐予的鲜味、湖水滋养的风景成了不能复制的过往,人们做梦也少了一张温柔的大床!就环保而言,大地母亲子女再多,少一个,她也会痛彻心肺!
湖北在思考,少一个湖都不能称其“千”;潜江在警醒,现存的湖泊决不能做鲍家湖第二!
鲍家湖,原来荡漾在永久公社永胜大队身上,现在长在了高石碑镇老堤村人的心里。
臆想鲍家湖,一次深情的回望,一回绿色的思索,一段浪漫的旅行!
篇6:美文:与自己独处
最新美文:与自己独处
忙碌的生活里,我们总是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的忙,渐渐地忘记了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朋友——我们自己,是的,就是我们自己。
在失业的那段时间,我总是一个人发呆,我总是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到底怎样才算满足。我感谢那段失业的时光,是那段昏暗的岁月让我从忙碌的.、木偶般的生活中跳了出来,与自己交朋友,至少我更清晰的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也越来越能明白书中的那句话:平静的时刻越多,幸福感和成就感也会越多。
所以,我现在所投身的工作中,已经很少去跟人争论一些浮生屁事了,也不会去与人计较高低贵贱,在团队中,我热情奔放,努力配合完成工作,工作之外,我更喜欢一个人看书,喝茶,听音乐,发呆也无所谓。
偶尔,我也会写一些文章、字句,尽管拿不上台面,也只当记录心情。在文学中,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在没有成功的时候能够读到书中主人公的成功喜悦,在不孤独的时候读到书中她的孤独感受,读懂了书中主人公的每一次犹豫,我都能在下一个十字路口处更加坚定。
这世界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读书是最好的与自己相处的方式,他不至于会让你发呆,也可以建立审美意识,拓展知识体系。
与自己独处的时间越多,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前进的脚步也会更加坚定!
篇7:乐在独处美文
乐在独处美文
如果有人冒冒失失地问你:你最喜欢什么?也许一时半会儿你会说不上来。
但是,当一个朋友这样问我时,我竟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最喜欢独处!”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那是他们的事情,与我无关。
我的世界是,“读点书籍,美丽自己的云朵”;“忙完尘世的琐事,去过神仙的日子”。所以,这些年,不知不觉中,自己养成了独处的习惯。
“那些热闹和纷扰,与你有关吗”?“给自己留一个梦,然后努力去寻找”。所以,选择独处,不是选择逃避,也不是选择孤独与寂寞,而是去寻找自己心中的那片乐土。
独处是自我调整,自我放松,自我思考,自我对话,自我学习,自我升华。独处也是一种习惯,一种爱好。能够坚持独处,还是一种能力和艺术。
与人相处,往往要说一些多余的话,事实上,那些语言自己都觉得过于苍白;同时,彼此也还要伪装一下,而最终,得到的是什么呢?山也朦胧,月也朦胧。
而独处就不存在这些。
班固曰:“君子独处,守正不挠。”独处时,我们没有杂念,没有纷扰,没有保留,没有伪装。因而,这时候,人是最纯正的,最宁静的.,最坦荡的,最真实的。
独处时,还可以作画,可以写诗,可以放歌,可以跃马扬鞭,可以获得灵感,可以放飞梦想,可以勃发出无穷无尽的智慧、力量和光芒。
独处时,那片天地完全属于你,你是自由的,高傲的,无惧无畏的,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走近自己,走近自然,走近神灵,甚至还可以与他们无拘无束地相处,谈笑风生,爽朗大笑。
柳宗元诗曰:“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忘迹世所逐。”这样的独处,岂不美哉?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愿这样的独处,能够伴我终老。
篇8: 独处的冥想美文
独处的冥想美文
有时候,自己一个人默默的独处,比什么都要好。
我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为什么那么的不招人喜欢,我不敢说“那怕”,我现在的心总是一团糟,为什么我做什么都是错的,连我什么都没做,那都是错的。人生像一级一级的好台阶,有的人有的'如踏筋斗直上云霄,毫不费劲;有的人有能力,却不想费那劲;有的人没能力却拼命的爬,最终他还是被摔死了;有的人有能力又想爬,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爬不上,一级,两级,三级最后又掉下来了。
一片片落叶,一树的枯枝,春天似乎只来了一年,树只开了一年的花。坐在树下,冥想。乡下的孩子,插不上翅膀,连笨鸟先飞的机会都没有。
清晨的露水阿,太阳出来了,你该往哪里去?家在哪里,没有指南针的小船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走入了山林,当初的标记被雨水冲散了。一栋栋高楼大厦,找遍四周却找不到通往楼梯的入口。
听着车轮滚滚的声音,我的心不由得慢了下来。我坐在窗边,看着路途后退的风景,我多么期望时光过得慢点,再慢点……车里的人慢慢的多了,我还在沉醉,窗外的风带着微微的燥热扑倒脸上,耳机里早已闻不到歌声,似乎是被风吹走了,偶尔还是可以捕捉都些许偶像――许嵩的牵动人心的嗓音的歌声……
篇9:学会与自己独处美文
学会与自己独处美文
美国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科技的发展早已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自身。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需要别的东西来分散悲伤或胡思乱想,科技产品挖出的陷阱,无形中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影响到我们和自己的联结——独处。
为此,心理学家提出:现在,看似人们联系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却把自己隔绝了起来。思绪总会被他人的话语而波动,无法看清自己的内心。而导致隔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能培养独处的能力,一种与外界隔离、集中自己思想的能力,这恰恰是时下很多人的症结所在。
我们在一起独处
“我经常一个人呆着。”李晶不以为然地说道,“比如,一个人泡咖啡馆,一个人去吃饭,独自逛街买家具等。”生活中,大多时候他都是独自一人,但是眼睛和手指却一直没闲着。QQ连线,刷微信,就连在餐厅等着上菜的工夫,都已经上传了数张餐厅照片,并在朋友圈里往来若干信息了。
以前,我们有一个新想法会赶紧打电话告诉别人;现在我们有一个新想法,则会马上发信息告诉别人。如果中断了和别人的联系,感觉就不再是自己了,甚至几乎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这是一个“我分享故我在”的时代。虽然独自一人,却是在和一大堆人一起独处。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起独处的价值在于:隔着某种技术或科技产品来交流,可以避免一些人际冲突,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具有可进可退的操控性,这对很多人来说很重要。因为很多人容易在直接的关系中受伤或者伤人,但在高科技制造的远距离在一起的关系中,他们变得很从容。在一起独处,又让很多人远离了孤独这个最具杀伤力的状态。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渴望呆在一起,同时又利用科技产品心处别处,连线到他们想去的任何不同的地方。人们想要定制自己的生活,想在不同的地点和场合间切换,因为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的就是控制和分配自己的精力。结果,微小、简短的片段式在线交流填补了生活中的每个空隙,每个人都开始抱怨时间不够用,没时间看书,甚至没有整块时间来好好想问题。
丧失的自我感
人们的内心变得日渐脆弱,对技术的期望越来越多,对彼此的`期望却越来越少。“当我们缺乏独处的能力时,我们联系别人仅仅是为了减少焦虑感或为了感觉自己还活着。这时候,我们不能真正地去欣赏别人,而是把别人当作消除我们脆弱的自我的备用零件。我们简单地认为只要和别人保持联系就不会孤单,但这种认识是有风险的。因为事实恰好相反,如果我们不能够独处,我们会变得更加孤单。”雪莉·特克特别强调。
当我社交生活几乎降为零时,我在朋友眼中就被视为古怪、缺乏交际能力的人。所以,一些人只要是自己待着,无论是在上班路上,还是银行里排队,都在翻找通讯录,想想又该跟谁联络聊聊天了。
在心理学看来,人之所以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青春期,每个人都要完成三方面的整合:生理我、心理我和社会我,还有统一性的认知。这时就需要一个人能静下来思考自己、感受自己,和自己相处,这是比较关键的能力。更好的人格发展状态是既能高朋满座,又能独享清福,在二者间自如转换,而没有太多的痛苦。只能独处的人,会经常郁闷。
给自己空间
很多时候,独处是一种反省自我,让自己成长的状态,当人们和自己的关系和谐时,就可以独处;冲突时,则需要面对他人以缓解痛苦。而和谐的自我关系,来自早年的关系。无痛苦的独处,是心灵健康的标志。当一个人能够无痛苦地独处时,就有可能拥有好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想要在关系中确定存在感、自我价值,然后不可避免地过度操控,导致关系破裂,最后被逼无奈地回到独处中。
主动地为自己争取时间和空间,静下来,和自己呆在一起,感受自己,并且意识到这段时间有可能发生什么,这就是积极主动有建设性的独处。
和自己在一起的形式和方法有很多种,并不是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就是独处。照镜子,独自走在路上,想想自己的感觉,就是和自我紧紧在一起,不是非要有时间地点和行为。雪莉·特克说:“每个人所处的年龄阶段和需求对独处的感受是不同的。在独处时不要强迫自己,也不要为难自己。有不好的反应和感受都无需害怕,也不用特别处理。在有限的生命里,愉悦自己,也愉悦他人,不管你是独处,还是在一起独处时。”
【独处臆想美文】相关文章:
1.臆想现代诗歌
2.独处的散文
3.独处的句子
4.独处的名言
5.独处_初三作文
6.独处作文900字
7.享受独处散文
8.独处_高中作文
10.独处的滋味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