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寓意的民间故事
“思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有深寓意的民间故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有深寓意的民间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有深寓意的民间故事
多少年了,村人一直都在村头供奉着那块观音石。
村人认定这块石头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除了它和观音有些形似之外,还和一个美丽的传说有关。据说多少年前的一个风雨之夜,村前的东江涨水,一艘渔船在风浪里不辨方向,危难之时忽然发现前方有东西发光。立即划船向前,结果顺利靠岸回家。第二天船老大到江边寻找,结果发现了这块石头。他越看这石头越像观音菩萨,就把它恭恭敬敬放在村头的大榕树下,逢年过节,定来祭拜。
初时,信的人也不是特别多。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使得全村人几乎都信了。原来每年春节,信奉者都要去广州为观音请戏。而戏的内容则要通过在观音石前扔贝壳来决定。他们拿出一个剧目名单,每念一个,就抛一次贝壳,贝壳朝上,则为观音认可。结果他们定了10出戏,第二天就派人从东江乘船前往广州。来到剧团,人家说你们已经有人来过了,定了剧目,只是没有交钱。拿出那人说的剧目一看,和他们定的一模一样。又问来人长相,说是挺富态的一个人,似乎是女扮男装。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回家一宣传,从此观音石前香火日盛。
话说到了““””时代,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造反的人晚上决定第二天就去砸烂观音石,可是早上一看,观音石却神秘地失踪了。找遍村角旮旯,前河后山,就是找不到。人们就在私底下说,这是观音生气隐身了。
**终于结束,一切都在恢复,村人便又想起了观音石。谁都没有想到,这天竟然是黄傻子抱着观音石出现在众人面前。后面跟着的,是他的哑巴老豆。傻子嘿嘿地笑着,口水顺着嘴角往下流,他的脸上写满骄傲。人们一下子围过来,哑巴啊哇哇一阵比划,大家这才知道,原来观音石当年是哑巴藏下的,就埋在他家的荔枝树下。一时间村人都感动极了,说聋哑之人比咱还“醒目”哩!于是就把哑巴和傻子当英雄拥戴。观音石也就归了原位,人们开始重新顶礼膜拜。
就这样又过了许多年。忽然有一天,观音石又不见了。
那时正要过春节,生活日益富足的人们,都攒着劲准备去拜观音,许许多多的活动都在筹备之中。可是观音忽然不见了,这让大家似乎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了。于是就开始上天入地地找。村角旮旯,前河后山都找过了,但是观音石依然没有找到。最后,大家的目光便集中在黄傻子身上。
黄傻子现在已经成了老傻子了。他的哑巴老豆早已去世,就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开始那些年,人们念他父子保护观音石有功,还记得照料他。可是渐渐地,就把他给忘了。他呢,似乎也知道村人对他不好,便不怎么在村里待,整天去镇上城里跑。饿了,就去饭店和垃圾箱里找吃的,困了,便随便往哪里一躺。他有时也回村里看看,人们看见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臭气熏天,便都躲着他,小孩子甚至还追打他。有人就叹息说这傻子怎么还不死啊!
现在,族长等一行人找到了傻子,看着他破败的房子,狗窝一样的住处,唏嘘之余便开始做他的工作。
傻子傻子,是不是你又把观音石藏起来了?
嘿嘿嘿……
傻子傻子,你要把观音石拿出来,就给你修房子,娶老婆。
嘿嘿嘿嘿……
傻子傻子,你要说出观音石的下落,全村人就把你当神仙供着。
嘿嘿嘿嘿嘿……
不管怎么问,回答都是嘿嘿嘿;把他家里外挖地三尺,依然不见踪影。
大家就不耐烦了,骂骂咧咧拂袖而去。之后便召开会议,决定集资,修建菩萨庙,重塑菩萨像。
别看集资办公益人们很少买账,一说集资建庙,却是人人争先。正月还没过完,一座很气派的菩萨庙已在大榕树下拔地而起,一尊一人高的白瓷观音像也请回来了。人们给她蒙上红布,就等高僧前来开光。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庙前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醒狮起舞,但是当高僧把红布揭开的那一瞬间,全场的人却都傻掉了:只见请回的那尊观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黄傻子。他怀里抱着观音石,兀自站在那里嘿嘿嘿地笑。
篇2:有深寓意的民间故事
明正统二年,锦州备御都指挥李真奉太监王彦之命,重修锦州北普陀山观音洞普陀寺。
王彦命李真选一位有道高僧当北普陀山观音洞普陀寺住持。当时,锦州地藏寺的住持福坚老和尚幼年出家,十五岁受戒,佛教经、律、论三藏造诣颇深,并且通晓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医卜星相无所不精。所以李真“三顾茅庐”请出福坚老和尚做了北普陀山观音洞普陀寺住持。
明成化十二年,左军督佥事、骠骑将军、都指挥王锴拓建锦州城墙,常去北普陀山观音洞普陀寺游玩。王锴是个有名的棋迷,常常自诩“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一般的人他从不放在眼里。
有一次,王锴游北普陀山观音洞普陀寺,在禅房喝茶时,看见一幅字画,字迹潇洒遒劲,上书“书仙画狂棋圣;琴心剑胆诗魂”。再看署名,赫然写着:北普陀山观音洞山僧福坚。王锴看罢,手捻长须,微微一声冷笑。
王锴踱到房外,手扶石栏,心中暗想:“我三次来游北普陀山观音洞,这个福坚始终不迎不见……李真多次请他,这才出山,看来此人绝不是等闲之辈。观其书法,是一个有道高僧,我倒要会一会这世外高僧!”
月上东山,福坚老和尚在殿前舞刀,忽见一人影,福坚老和尚笑道:“莫非是王将军吗?若是王将军,请到禅房一叙。”
王锴大惊,心想,这老和尚怎知是我!事已至此,只好走出来,双手合十道:“法师,下官这厢有礼了。”
福坚老和尚也双手合十道:“老僧失礼了,望将军恕罪!请将军禅房一叙。”
二人边说边进了禅房。王锴坐下后忙问:“法师和下官从未见过面,怎知是下官?”
福坚法师笑道:“将军拓建城墙,常于广顺门外观其砖瓦石料,又常在永安门外观其施工,所以老僧曾得以拜识将军尊颜。”
王锴又问:“法师,我三次游观音洞,您不迎不见、不会不送,真乃是不染凡尘的有道高僧啊!”
福坚法师道:“阿弥陀佛!将军三次来观音洞,都是微服游山,老僧如迎出山门,岂不是哗众取宠。将军本无意会见老僧,老僧若贸然拜见将军,岂不是攀龙附凤!将军既是微服游山,又不会见老僧,老僧怎能再送将军下山?故而老僧宁可让将军不悦,也不迎不见、不会不送将军!”
福坚法师几句话,说得王锴无言以对。福坚法师为打破僵局,笑着说:“将军星夜不归,定爱这洞天古木,寒潭夜色,老僧想留将军山中过夜,不知将军可愿屈尊僧房?”
王锴听福坚法师一席话,倍觉福坚法师名不虚传,暗道:“这福坚法师真是得道高僧,能与这样德高望重的高僧为友,真是三生有幸啊!”忙说:“学生愿在山房过夜,聆听法师教诲!”
福坚法师非常高兴地说:“不敢!”
福坚法师与王锴从周文王谈到洪武帝;从汉乐府谈到元曲;从孙子兵法谈到少林拳法;从琴棋谈到医卜……真是海阔天空,无所不至。不知不觉中东方发白,二人却仍无倦意。王锴道:“法师不但是位高僧,而且是位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的学者呀!”福坚法师忙说:“将军过奖了!”
从此,二人成了好朋友。两三日不见,就像相隔数年,不是福坚法师下山拜访王锴,就是王锴上山拜见福坚法师。
这一日,王锴上山拜见福坚法师,执意要和福坚法师对弈。福坚法师笑道:“难道将军要学苏东坡把玉带输给佛印吗?”
王锴笑道:“恐怕法师要学松泉老和尚把问心寺输给司马光吧?”
福坚闻言,淡然一笑,道:“老僧若输给将军,情愿把北普陀山观音洞普陀寺双手奉上。若将军输给老僧,就请将军把拓建城墙剩下的砖瓦石料在大广济寺塔南为老僧修一小庙,可敢应承?”
王锴听了,暗自思忖,我若赢了,能赢你一座大庙;我若输了,拓建城墙的砖瓦石料根本也剩不了多少。再者一说,大广济寺塔南乃是大广济寺之地,怕你何来!于是,他握住福坚法师的双手笑道:“学生谨遵法师之命,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决不反悔!”
说话间,小和尚已将棋盘摆好。福坚法师满面含笑,镇定自若。王锴虽然有几分傲气,但此刻也不敢掉以轻心,双手抚膝,全神贯注。
结果令王锴瞠目结舌。他怎么也没想到,仅仅三壶水的工夫,福坚法师就连下三城。王锴输得心服口服,双手合十向福坚法师深深一揖道:“法师真是弈秋,当代棋圣!学生折服。只是拓建城墙的砖瓦石料恐剩不多,至于大广济寺塔南……”
未等王锴说完,福坚法师便笑道:“老僧虽不谙数学,但用目测、步测得出,砖瓦石料拓建城墙后,尚能剩余二百多方,建一小庙足够。至于大广济寺塔南之地,我已和大广济寺玉舟法师说妥,将军只输一句话而已!”
王锴听后连连赞道:“法师真乃神人也!城池修好,所剩余料任凭法师修建庙宇。”
锦州拓建城墙竣工后,砖瓦石料果然剩余二百余方。王锴命兵士、民夫等,把所剩砖瓦料运往大广济寺塔南,并亲自到大广济寺拜访玉舟法师,恳请玉舟法师赐地为福坚法师修建庙宇。玉舟法师慨然应允。
明成化十三年春,观音阁竣工。从此,大广济寺里多了一座庙宇,也流传下来一段美丽的传说。
篇3:有深寓意的民间故事
有深寓意的民间故事篇三
故事发生在她和我父亲婚后第二年的夏天,他们去科西嘉岛度假。一个熟人借给他们一所海边的房子。在那里的第一天清晨,阴云密布,狂风呼啸,从卧室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地中海少见的回头浪正冲刷着砾石滩。母亲不但没有泄气,反而一路小跑,蹦蹦跳跳地跃进海中游泳。父亲则拿着一本书躺进岸边的一个吊床里。
她迎着海浪嬉戏。浪头退回时,会把她脚下的沙砾掏空,让她的脚陷入沙中,直没到脚踝。沙砾呜呜响着攀上她的腿,在她的下背部不停地轻轻弹动,好似那里藏着一个共振箱。她享受着海浪的冲击,直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大浪扑来,让她失去平衡摔倒在水中。浮出水面后,她发现一侧肩膀和一个膝盖在沙砾上擦伤了,火辣辣地痛。但让她慌张的事并不是这个。她用舌尖探了探牙齿,发现齿间有一个洞。
她的一个上门齿戴了牙套。那是在她15岁时,有一次从自行车上摔下来,那颗牙齿几乎从根部断了。海浪把那个牙套打掉了。
她一路诅咒着自己的坏运气回到岸边,给了我父亲一个滑稽的微笑。那个小黑洞令人无法视而不见。他在询问发生了什么事之前,先欣赏了一会儿她丑丑的新外貌。他一直不知道她戴着牙套。
他们在科西嘉岛人生地不熟,没人能给他们推荐一个不错的牙医。母亲也不信任岛上的专家,她宁愿等到回家,但是微笑时露出的那个一点也不迷人的黑洞令她感到很不舒服。她突然失去了对假期的憧憬。父亲试着安慰她,说会有办法的,肯定会有的。
那所房子里有一支硕大的蜡烛,很像圣周六复活蜡烛。它占据着客厅的一角,安放在一个铁质底座上,颜色像新鲜象牙。
第二天清晨,父亲很早就起床了,剩下母亲一人睡在床上。他去了客厅,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来一块榛子大小的蜡,然后坐到一张灯光明亮的桌子旁,仅凭双手和那把小刀开始制作一颗牙齿的模型。第一次尝试他不满意,于是继续努力。当觉得那块蜡不能再用了,他就再切一块。母亲起床时,父亲已经完成了一颗还算可以接受的牙齿。
张开嘴,他对她说,把那颗假牙举到牙洞前比大小。
你打算把这个安到我嘴里?
暂时也许能用,父亲一边回答,一边专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当认为完成了,他就把那颗牙齿包在一张餐巾里,放进冰箱让它变硬。吃完早餐,母亲怀疑地在一把椅子上坐下,嘴巴大张着,他开始安装那颗牙齿。牙齿底部有一个小洞,好嵌入原来的门牙剩下的那一部分,两侧的形状也和旁边的牙齿契合。
父亲后退一步,仔细看结果。蜡的颜色和真牙齿几乎没有区别。
你照照镜子。
她从正面欣赏了一下,又左右转头
篇4:有寓意的民间故事
有寓意的民间故事篇一
这是耿介来榆中县任县令的第三个除夕夜了。前几天,家中夫人偕同仆从回江苏老家探亲了,要到明年冰雪消融时才回来,留下耿县令茕茕一人自饮自酌,好不冷清。衙役值班房内,炉火熊熊,温暖如春,几个衙役正吆三喝四,围炉斗牌,寂寞的耿县令忍不住想过去凑个热闹。
外面朔风凛冽,大雪纷飞,耿县令穿好皮袍、戴好皮帽,正要穿过走廊向值班房走去,忽然从大门口走进来一个衣衫单薄的瘦小女孩,边哭边喊着要找娘。耿介上前关切地问:“你是谁家的小孩?家住在哪里?快进屋暖和一下,有话慢慢说!”说着,上前拉着小女孩冰凉的小手进了屋。冻得面色发青的小女孩一走进暖烘烘的屋里,禁不住连连打了几个寒颤,她怯生生地对耿县令说:“您就是衙门里的老爷吧,我叫翠柳,家住孔庙附近离西城门不远的一个小胡同里。我爹爹叫刘福,是个卖馄饨的。”耿县令低头问她:“你爹爹现在哪里去了?”“我也不知道。今天爹爹回来凶得很,跟娘大吵大闹,好像是因为娘没有准备好年夜饭,爹爹骂娘,还要动手打娘,让娘到当铺找罗掌柜去。娘哭了,我躲在一边,望着凶巴巴的爹也不敢上前去劝,我想爹是饿疯了吧。我便跑到肉店里,想赊一斤肉,没想到肉店关门了,我便空着手回了家。回家后,我吓呆了,家里满地都是血,爹和娘都不知去向……”小女孩说着,呜呜大哭起来。耿县令听罢一惊,赶忙说:“走,快带我到你家去看看!”一边说着一边脱下自己的皮袍裹在冻得瑟瑟发抖的小女孩身上,带了几个捕快匆匆上路了。
耿县令等人随小女孩行至一处陋巷,小女孩指着一扇虚掩的木门道:“老爷,这就是我家。”耿县令进得门来,只见室内非常简陋,污黑的墙壁破败不堪,没有炉火,只有一盏昏黄的残烛在屋角的一个小木几上摇曳。可是小屋的楼上却是灯火通明,笑语哗然。耿县令问小女孩:“翠柳,这楼上难道不是你家吗?”小女孩回答:“楼上住着李裁缝,我家只是楼下这间小屋。”耿县令低声吩咐衙役道:“把小女孩带上楼,让李裁缝下来见我,不要惊动其他宾客。”几个衙役领命上楼。耿县令四处打量这间小屋,只见屋子中央放着一张单薄的木桌,桌上只摆着三只粗瓷碗,一个小盆和一把菜刀。刀上涂满殷红的鲜血,桌面上的血正沿着桌腿涔涔地往石板地上流着,让人禁不住毛骨悚然。
耿县令用手试了试菜刀上的锋刃,发现上面的血迹未干。他又朝西面一个门口走去,由此直通厨房。厨房内冷冷清清,没有一点儿动火的痕迹。耿县令摇摇头,转身走回小屋。忽然,他发现炕角小桌边有一块精致的白色绢帕,上面绣着一株艳红耀目的梅花,旁边还绣了一个漂亮的“罗”字。“一定是那刘福的妻子与罗掌柜有奸情,饥寒交加的刘福回到家后见妻子没有准备年夜饭,又见了这方不明不白的绢帕,一时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一怒之下,抡起菜刀杀了他的妻子。此刻定是去掩埋她的尸身了。”耿县令正猜度着,一名衙役已拉着一个瘦小的中年人走下楼来。那中年人已喝得酩酊大醉,走起路来摇摇晃晃,满嘴喷着酒气,朝着耿县令傻笑着。耿县令料想他就是李裁缝,便问:“李裁缝,此处发生命案,你可听到什么动静?”中年人眯着小眼睛,舌根有些生硬地回答:“回老爷话,小人虽与刘福只隔一层楼板,但是今夜家中摆宴,宾客很多,吵吵嚷嚷,加上贱妻手脚不灵活,踩翻一只大木盆,又擦地,又收拾,忙得不可开交,哪里注意到楼下的动静。不过,那刘福的妻子张氏整日打扮得花枝招展,东游西逛,能有什么好事?那刘福和我一样是个穷小子,女人有几个不嫌贫爱富的?恐怕那张氏早就与那当铺罗掌柜有一手了。下午我还见那罗掌柜来过呢。”耿县令皱皱眉又问:“酒宴间有谁中途离去?”“没有人愿意中途退席。王屠夫为我们杀了一头肥猪,大家都等着吃烤肉呢,哪里肯轻易走开。我忙里忙外,偏偏火盆没人照顾又灭了,我不得不重新生火,弄得满屋都是烟,开窗放烟时,看见刘福的老婆奔出门去。”耿县令继续问道:“你看见那女人朝哪个方向奔去了?”“小人见她独自朝西门方向奔去。哼,还不是去找那罗掌柜去了。”李裁缝冷笑道。耿县令望着地上纵横流淌的血迹,双眉紧蹙,他对李裁缝说:“请你嘱众宾客照常吃酒,暂不要离席。”李裁缝连连答应着,由一名衙役押送着上楼了。
耿县令留下一名衙役道:“你在此守候,一旦刘福回来,立即捕获。大概是刘福发现妻子张氏与罗掌柜有奸情,一怒之下杀了罗掌柜,才吓跑了张氏。”于是,耿县令出了刘家,快马加鞭,一路疾驰,迎着砭人肌骨的寒风,直奔张氏跑的方向而去,他心急如火:“杀死一个已经够不幸的了,不能再出第二条人命!”
到了西门,耿县令隐隐看见高高的城楼上站着一个被狂风刮得头发零乱的女子,正打算往下跳。耿县令猜想这必是张氏。他飞速攀上城楼,顾不得男女之别,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抓住那女子的臂膀,大声呼喊:“张氏且慢!”张氏一惊,清醒了许多,转过头上下打量了一番耿县令,问道:“先生如何知晓我的事情,难道你是衙门里的老爷?我丈夫真的把他杀了吗?都怪我啊!”那张氏一边说着,一边又呜呜大哭起来。“被杀死的是当铺里的罗掌柜吗?”耿县令问道。那张氏还未开口,已是泪流满面,她嘤嘤咽咽地说道:“是啊,我太蠢了,害死了罗掌柜,其实我与罗掌柜之间无丝毫不轨之举。只因我接了罗掌柜一套绣花绢帕的订货。这些绢帕是他送给妻妾的新年礼物。这事我一直瞒着丈夫,只想等年终结账后拿了工钱给丈夫一个惊喜。今天傍晚,还剩最后一方绢帕未完成。丈夫早归,发现绢帕上绣有‘罗’字,心生疑惑,问我是怎么回事,我戏谑说是送给罗掌柜的。没想到他竟信以为真,二话不说就操起菜刀要杀了我和罗掌柜。我逃了出去,想到西门里姐姐家暂避一时,不料姐姐随姐夫回婆家去了,没办法只得回家向丈夫解释。可是一进门却见血流满地,没有人影,我想一定是罗掌柜来取货时,被我丈夫杀了。一句戏言酿此大祸,该如何收场?我真想一死了之!”说着泪如泉涌。
耿县令安慰了张氏一番,劝她先随自己回家,于是二人一起回到了张氏家中。耿县令命人送张氏上楼在李裁缝家稍坐,自己和两个衙役在楼下静候刘福。不久,门开了,从外面闯进来一个背阔腰圆的壮汉子。耿县令厉声问道:“来人可是刘福?”那汉子看了看耿县令等人,愣愣地应声说是。于是几个衙役一拥而上,用铁锁套了那汉子,按倒在耿县令面前。一个纸包从汉子怀中掉出来,白面洒了一地。那汉子怒吼道:“你们这是干什么?凭什么随便抓人?”耿县令也不回答他,见他右手指上有血迹,就问:“刘福,你手上的血迹是怎么回事?”刘福看自己的右手,呆愣愣地半晌不说一句话,忽然,他仰起脸焦灼地问:“我妻子在哪里?我女儿在哪里?”耿县令冷冷地喝道:“本官问话,快从实讲来,不要答非所问。”刘福望了望地上的一摊血,突然眼里闪过一丝异样的惊恐,他发疯般地跳起来,号啕呜咽着说:“难道她寻了短见?”耿县令从刘福的那些表现中觉得事情有些蹊跷,他稳了稳神,和颜悦色地问道:“今夜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请你如实细细讲来。”刘福痛苦地回答:“小人只因一时糊涂,看到家中有方绣有‘罗’字的绢帕,便以为妻子与罗掌柜有私情,心中怒气难消,要杀了二人。妻子见我凶神恶煞的样子,吓得仓皇逃走了。我料她也逃不远,就想操刀先去收拾罗掌柜,顺手去拿那方绢帕,也好有个证据。谁想绢帕上一枚针扎进我手指,流了些血。这一针使我猛然记起爱妻平日为富户人家做些针线活计以贴补家用,也许这手帕是她揽的生意。小人怕错怪了妻子,急忙到西门里姐姐家寻找,见门上上了锁,又踅向罗掌柜家去寻个究竟。罗掌柜见了我,笑呵呵地迎上来,说他曾向拙妻订了十方梅花绢帕,今天下午已拿回九方,只剩一方不必着急,还提前支付了工酬给我,旁边几个妻妾还连声赞叹拙妻的绣艺高超。小人接过铜钱,知道错怪了妻子,后悔莫及,万分惭愧,就匆匆到米铺买了白面,回家向妻子认错。还为她买了一枚簪子,表明对她的歉意。小人句句属实,只求老爷告诉小人,我的妻子现在何处?”
衙役们听得一头雾水,正要责骂刘福。耿县令却捋着他长长的须髯,频频点头:“刘福,把簪子拿来我看看。”刘福连忙从怀里取出一支银制的小簪,虽不是十分华贵,却也玲珑别致。耿县令接过来看了,沉默不语。忽听得楼上众宾客们一阵狂笑,头顶上的天花板被踩得“噔噔”作响。耿县令下意识地抬头向天花板望去,忽然,他慧黠地笑了。然后他命令把张氏和其女儿翠柳带下楼来。刘福一见妻子和女儿,两眼闪出喜悦的泪花,呆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张氏跪在刘福面前,惭愧地说:“都是我不好,我玩笑开得太大,令你信以为真,杀了人。今后我母女何以为生!”说着,已是泣不成声。
耿县令长呼一口气,大声道:“都起来吧。去掉刘福枷锁,根本没有什么人命案。不过今夜险些出了大祸。刘福,你有如此贤妻和懂事的女儿,真是一大福气,以后再也不要如此鲁莽轻率。好了,起灶生火,准备包饺子,辞旧迎新吧!”耿县令带着两名衙役正要出门,张氏走上前疑惑地问:“老爷,那罗掌柜的案子如何处置?”耿县令笑道:“罗掌柜此时在家中正与妻妾欣赏你绣的梅花帕呢。刘福根本没有杀他。这血是楼上李裁缝的妻子不小心踩翻盛猪血的大盆,从天花板缝里渗下来的,不过是一场虚惊罢了!”刘福夫妻抬头看去,果然见污黑破败的天花板上有鲜红的血迹,不禁又惊又喜,长长舒了一口气。一家三口笑吟吟地望着耿县令,眼里充满由衷的感激之情。
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耿县令哈哈大笑,带着衙役大步流星而去。
篇5:有寓意的民间故事
有寓意的民间故事篇二
1。露水姻缘
衡水县有个秀才叫赵志远,一连数次春闱落第,自觉无颜回乡,索性在城郊租下了一间小屋埋头苦读,准备来年再试。
这一月,他写八股文写得头昏眼花,便出门走走。哪知没走多远,就在溪涧边上见到了位美貌佳人。那女子不过双十年华,明眸善睐,赵志远只一眼,便痴了。等到回过神来,溪涧边上哪里还有什么佳人。他耐不住心头痒,便凭着记忆将那日所见画了下来,刚落笔,就叫来收房租的房东刘婶给撞见了。赵志远羞愧不已,胡乱想拿东西遮掩。刘婶抚掌大笑:“你这是做什么?男大当婚,有了意中人是好事啊!”
赵志远期期艾艾,将那日的偶遇说了。刘婶笑道:“这胡家小娘子我是认得的,是县太爷亲自送了牌匾的节妇。你若有心,我便帮你去说说。”
赵志远连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这胡家娘子既是节妇,又有县太爷亲自立下的贞节牌坊,学生哪能孟浪?”刘婶“呸”了一声,冷笑:“这胡家娘子花一样的年华,非得硬生生熬到灯尽油枯?你莫多言,老身且去替你探探口风,此事未必没有转圜余地。这胡家娘子闺名婉娘,你且写首诗做见面礼去。”
赵志远又惊又喜,连忙就画题诗递给刘婶,忐忑不安地坐在小屋里头等消息。刘婶直到天黑才回来,朝着赵志远一扬手中香囊:“老身幸不辱命,这鹊桥啊,给牛郎织女算是搭上了。喏,这是胡家小娘子送与你的信物。”
赵志远欣喜若狂,接过香囊欢喜得不知如何是好。他赶紧以香囊为题材作了新诗,又将贴身的一枚玉佩解下递给刘婶转交婉娘。如此诗词唱和半月有余,两人定下相会之期,每月单日便由刘婶悄悄带着婉娘趁夜色过来私会。
暮色已深,赵志远焦灼地在屋里踱来踱去。直到子夜时分,窗外才响起刘婶的低语:“老身把人给你带来了。”而后传来女子宛若黄莺出谷的声音:“先生,小女子失礼了。”刘婶轻笑:“春宵一刻值千金,老身就不打扰了。”
月色朦胧,赵志远一把抱住婀娜而来的苗条身影,那淡淡的花香萦绕在鼻端,让他血脉贲张。倾诉相思之苦,共享鱼水之欢。待到鸡鸣,婉娘起身穿戴好悄然离去。刘婶又轻敲窗户:“先生且歇息,老身送罢小娘子便回来做饭。”
这一下子,赵志远一头栽进了温柔乡,白天写诗作画,入夜鸳鸯情深,早将那圣人之言丢到了九霄云外。倒是刘婶见他无心向学,狠狠发了一通火,甚至放话若是赵相公当真不知轻重,这媒人她决计是不会再当了。夜间欢好之际,婉娘也在他身下婉言相劝。赵志远得了佳人良言,这才将书本重新拾起。
眼看春闱将至,临行之夜,赵志远搂着婉娘百般欢好,只恨春宵苦短。待到云消雨散,婉娘幽幽道:“公子此去高中,便是举人老爷。小女子再想得见,恐怕千难万难。”赵志远一时语塞,只好安慰道:“你我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你放心,我定会娶你过门。” 婉娘不语,半晌方道:“公子不必忧愁,婉娘还等公子高中。”
2。诡奇命案
谁知没等赵志远踏上赴考之路,县衙就来人将他押了去。
原来竟是刘婶死了!她衣衫不整地被人掐死在床上,屋里洗劫一空。现场发现了一枚玉佩。
赵志远见了玉佩大吃一惊,这是他让刘婶转交婉娘的啊。他是秀才,按律见县令无需磕头,只一拱手:“启禀大人,这玉佩的确原为学生之物,但月前已请刘婶送与他人,此刻学生也不知为何会落在命案现场。”县令一拍惊堂木,冷笑道:“好你个秀才,枉读圣贤书。你倒说说,这玉佩是送与何人?”
赵志远一愣,心中清楚不能将婉娘牵扯进来。节妇与人私通,这是要浸猪笼的。他期期艾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县令老爷呵斥道:“你既然说不清楚,本官替你说了。你蒙刘婶恩惠照顾,却生淫邪之心,强行不轨之事,后又杀人灭口,将屋子伪装成杀人越货强盗行事,却不料被刘婶扯了玉佩。”
赵志远腿一软,顷刻跪地磕头如捣蒜:“大人明鉴,这实在非学生所为。学生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他想了想,还是将与胡家娘子私会一事说出,并道,当夜自己也与她在一处,她可作证。
县令忙叫人去提证人。衙役跑了一趟带回了保长,附在县令耳边汇报一番。县令大怒:“好你个赵志远,竟然信口雌黄,本县柳家庄哪有姓胡人家!”说罢,命人狠狠打了赵志远十大板。
还好县令夜下思前想后,但觉此案疑点重重。且不说这赵志远春闱将至不该此刻这般糊涂,就说他要编谎言也不至于这般漏洞百出。第二日提审,他命人给赵志远备下纸笔,道:“你既然坚持有这么位胡家娘子,那就将此人形貌画下,本官差人寻找。”
赵志远哆哆嗦嗦依据记忆画了人像。县令命人去查找,果然找来了画像中的女子。这小娘子跪在堂下磕头:“民妇张闵氏叩见大人。”赵志远连忙道:“婉娘,救救我。”女子吃了一惊:“你是谁,怎么知道我的小字?”
原来这女子闺名为红玉,婉娘是青梅竹马的表哥年少时为她取的小字,除了贴身寥寥数人,外人并不知晓。红玉和表哥订婚后,表哥却先她而去,红玉立志守节,婉娘这名字便再无人叫。
赵志远急了,质问红玉:“我且不管你究竟是何名,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你怎可见死不救?你我诗词唱和多日,夫妻之实也有两月。我行囊中还留着你的信物跟诗篇,你岂可翻脸不认人?”
县令差人将一干物件呈上,交给红玉查看。红玉大吃一惊:“这些物件确实出自我手,但这些都给了我丈夫,怎么会在你手上?”
这一下可真是奇了。红玉的丈夫乃张家独子,去年开春过世,这都快一年了。红玉泪流满面,说自从丈夫去后,她执意守节,饱受思念之苦。刘婶原是丈夫的乳母,她悄悄告知红玉,她丈夫当日染病并非暴毙,而是毁了形貌,人不人鬼不鬼,无颜面对众人,便谎称过世,实则隐居了起来。红玉一听,心想丈夫不管变成什么样她都不会嫌弃,执意相见。
刘婶捎来丈夫的答话,相见无益,但诗词往来尚可,还附上了自己为她作的画像,上面题了诗。两人便这般诗词唱和下去,像是回到了年少时光。
红玉在县衙大堂泣诉:“表哥连相见都不愿,又何来夫妻之实一说。求大人明鉴。”赵志远忙辩解:“大人明察,这诗词唱和真是小生所为,托的就是刘婶。夫妻之实也非小生信口雌黄,命案当日,小生确与婉娘在一处。”
“住口!”红玉面色惨白,“婉娘岂是你可叫,妾身只是表哥一人婉娘。大人如若不信,还请医官验身,红玉是清白的。”
原来这红玉不是一般节妇,而是新寡。所谓新寡者,乃未婚夫过世。所以她实际上还是黄花闺女。医官验罢,红玉果真清白之身。
赵志远傻了眼,那么多日夜的欢好,难不成都是春梦?
县令冷笑:“不是梦,只是那婉娘就是刘婶。刘婶哄骗了你,李代桃僵。夜间相会,你看不清来人相貌,就当作是美貌女子。结果那一夜恰逢春雷,估计是闪电之下,你认出了她的身份,恼羞成怒,就将人给掐死了。”
赵志远磕头如捣蒜,涕泪齐下:“大人明鉴,学生真没做过那伤天害理之事。再说学生虽不曾在夜间见过婉娘相貌,声音却还是认得的,那女子真的不是刘婶。”
“那你是不知刘婶既往营生 。”县令说。
原来这刘婶年轻时曾做过杂耍艺人,最擅长口技,模仿旁人说话惟妙惟肖。在夜色掩护下,她一人分饰两角,糊弄住只对婉娘有一面之缘的赵志远不在话下。
县令又对婉娘道:“你这小娘子也是,人死如灯灭,胡乱弄几首诗词,你就真当死而复生了。白白被人当了棋子。”红玉哭得梨花带雨:“大人明察。表哥过世后,时常托梦于民妇,口吐鲜血,形容哀切。待刘婶帮我二人传递诗词后,梦中表哥才展笑颜。民妇思夫心切,纵使有疑虑,也不愿多想。”
县令叹了口气:“也罢。本官就动一次灵柩,叫你死心。”
3。真相大白
张家主母一听县令要动坟,坚决反对。她不反对才好,一反对县令就更坚持了。县令请了高僧作法,而后动土,挖出了张少爷的棺材。尸体早已露出骨骸,仵作一验,又是一桩命案。张家少爷死于砒霜中毒。张家主母当场瘫软在地,管家也是冷汗淋漓。
县令冷笑,将两人请去了县衙。没费多少工夫,两人就招供了一切。张家老爷过世后,续弦的主母跟管家有了私情,却不料被张家少爷撞破。两人怕被浸猪笼,恶从胆边生,趁着少爷受寒病倒之际,在药里下了砒霜,对外宣称少爷寒气入肺,得了咯血之症,暴病而亡。
真相大白,县令直接叫两人签字画押送去了监牢。倒是这出命案的源头嫌疑人赵志远,始终喊冤,无论如何也不肯认罪。县令哪里肯再理会他,直接将人收监,就等着跟张家夫人管家一道秋后问斩。
眼看春闱一天天逼近,赵志远的心也沉到了湖底。谁知就在这时,案子竟然有了转机,真凶落网了,赵志远被当堂判为无罪释放。
原来,县令仔细盘问赵志远后发现,他与“婉娘”相会都在自己屋中,而刘婶却是死在她自己房内。尸体也并无挪动痕迹,况且刘婶屋里被翻箱倒柜,失窃了不少财物。而搜遍赵志远处也没任何相关财物。县令就考虑到了另有他凶的可能。只是凶案当夜大雨,现场周围没有留下可供勘查的痕迹。于是他故意放风凶手落网,暗地里却叫人留意城内各家当铺。果不其然,真凶以为找到了替死鬼,便大摇大摆拿着首饰去典当,被抓了个正着。
这凶手乃猎户。自从无意间看到红玉后便色与魂授,央求着常出入张家的刘婶帮忙牵线。刘婶见他身子健壮,起了馋心,弄了一出暗度陈仓。猎户不明所以,还时常拿些野味来感激她。
本来两方日子岔开不碰头,哪知命案当夜恰逢闰月,白白多出一天。这猎户跑来相会之际,刘婶刚从赵志远床上起身回屋给他准备盘缠。听到窗外约好的猫叫声,她慌忙吹灭了灯,想叫猎户先回去。奈何情急之下她用的是红玉的假声。美色当前,人都来了,猎户哪里肯饿着走。于是半推半就,两人又行了周公之礼。
而后与县令推测一致,明亮的闪电下,猎户看清了刘婶的脸。大怒之下,两人一番争执,猎户失手掐死了对方。待到要逃命时,他见到了桌上备好的盘缠,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房中财物洗劫一空,装出强盗行窃失败杀人灭口的假象。
盘缠是纹银十两,猎户想留着娶媳妇尚未花费。装银两的袋子里头是一封信,大意是叮嘱赵志远安心赶考,万事勿念。令人惊讶的是竟然是红玉的笔迹。红玉自是否认,待师爷仔细甄别之后,发现信上的字迹虽然酷似,但却是描摹后的结果。从刘婶的遗物中查找也证实了这个论断。这寥寥数十字,刘婶模仿了厚厚的一沓纸。
师爷叹气:“此妇虽性淫,却对赵志远用情颇深。”
县令征询赵志远与红玉的意思,如若两人有情,他可判红玉另嫁。红玉磕头谢绝:“大人好意,民妇心领。实则民妇心中只有表哥一人,无论生死,此生不悔。”
是年春试,赵志远榜上有名,被外放做了县丞。而后官运亨通,一度任了知府。
师爷听说后感慨:“这红玉不知是否反悔,白白跑了良婿。”
县令却冷笑道:“我倒觉得这红玉聪慧有远见,赵志远那般自私凉薄的性子,就是鸿运也有限。”
数年之后,赵志远官至巡抚,而后被人弹劾结党营私,下狱病死。这一年,刘婶坟头已被青草掩盖见不到身。
篇6:有寓意的民间故事
有寓意的民间故事篇三
在一千七百年前,西晋永嘉年间,京城洛阳有一个不起眼的酿酒作坊。这天午后,作坊来了一个风尘仆仆的买酒汉子。汉子手拿一条口袋,里面装满了呼啦乱响的铜钱,他说风闻这里酒香,老远的赶过来,就是想要多买一些的。
汉子一边絮絮叨叨地说,一边往里硬闯,老板拦了几次都拦不住。蒸酒房里,一个白净的酒工正在细心地拌着酒曲,听见喧闹,不禁皱着眉抬起头来。汉子盯着酒工仔细端详了片刻,突然,他抛开了手中的钱袋,亮出了一把锋利的短剑,剑尖指向酒工,飞身扑了上去。老板见此情景,大惊失色,禁不住尖叫起来:“哎呀,有刺客!”
酒工也惊呼一声,把手中盛酒曲的大箩筐砸向刺客,刺客一拳打飞箩筐,酒曲像雨点一样扑扑腾腾地落下来,弄的满地都是。与此同时,刺客冲上两步逼近了酒工,酒工躲到了蒸房的角落里,已经没有了退路。刺客用剑指着酒工的胸膛,狞笑一声:“司马炽,受死吧!”这个酒工司马炽,竟然是当今的永嘉皇上。
西晋孝怀帝司马炽,年号永嘉,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也就是路人皆知的司马昭的孙子。司马炽初封豫章王,他没别的嗜好,偏偏喜欢品酒、藏酒,尤喜酿酒。正是他这个胸无大志的嗜好,才让有野心的东海王司马越,在毒死司马炽的哥哥后,选择他坐上了皇位,这样一来,司马越好继续独揽朝政。果然,司马炽做了皇上后,秉性不改,还时常微服跑到宫外的酿酒作坊里,亲手酿制美酒。还别说,皇上亲自酿的酒,因为配方独特,工艺严格,端的是芬芳馥郁、口味绵长,酒香能飘出十里开外。本来这是皇宫大内的机密事,谁知道怎么走漏了消息,今天竟然引来了刺客。
刺客的短剑闪着寒光,像一条毒蛇一样窜向怀帝,眼看就要一剑刺穿皇上的心脏,只听“当啷”一声,短剑在皇上的胸前,被及时挡开了,不知何时,刺客的身边多了一个白衣侠客,这个白衣侠客及时仗剑救下了皇上。刺客一愣的当口,“嗖”的一声,作坊老板又飞来一只酒坛,刺客躲闪不及,被酒坛重重砸在了头上,酒坛裂成了无数的碎片,刺客也头破血流,晃了几下晕倒了。
侠客一脚踏上刺客胸膛,长剑指着刺客的咽喉,转脸单手给皇上一抱拳:“草民北宫纯,救驾来迟。”
司马炽简单点了点头,指着地下的刺客说:“快弄醒他,问问他是谁?又是谁派他来的?”
作坊老板连忙舀了一碗酒,喝了一口含在嘴里,噗噗喷了刺客一脸。刺客慢慢醒了,北宫纯厉声问道:“说,你是谁?又是谁派你来的?”
刺客躺在地上冷笑一声,喘着气说:“告诉你们也无所谓,我汉国皇帝早晚要了你们的命!”
司马炽一惊:“匈奴刘聪?”
刺客哼了一声算是回答,然后大喊道:“有辱君命,无颜苟活!”话音未落,手中的短剑一挥,割破了自己的喉咙。鲜血“唰”的一下喷出一人多高,一下染红了北宫纯雪白的长袍。
刺客死了,北宫纯重又给皇上行了大礼,告诉司马炽:“臣偶尔打听到一个传说,说北方匈奴要刺杀皇上,就星夜兼程、急忙赶来,经过几天观察,发现此人形迹可疑,臣悄悄跟了良久,没想到果然是刺客。”
司马炽神色凝重地说:“匈奴刘聪,自称汉国,觊觎我河山良久,前些日子让使者带来书信,说是要亲临京都品尝我的御酒,没想到今日竟如此下作!我大晋上下,万不能在此小国寡民面前失了锐气!这个刺客,多少也算条汉子,朕打算将其首级送还匈奴,交给他的家人安葬吧。”
北宫纯一拱手,恳切地说:“臣愿为皇上效劳!”
司马炽沉吟片刻,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随后,他让太监到宫里取来一只碧玉的酒瓶,酒瓶一尺来高,碧绿碧绿的,晶莹剔透,里面满满地装了一瓶酒,吩咐北宫纯:“把这瓶御酒赐给刘聪,告诉他这是朕亲手酿的,如果他还想喝的话,那就只管到中原来吧!”
北宫纯辞别了司马炽,带着刺客的人头和那瓶御酒,义无反顾地向北去了。
匈奴刘聪听说行刺失败,大为恼怒,叫嚣着要挖出北宫纯的人心,祭奠他的刺客。北宫纯微微一笑,面不改色,亲手在刘聪的面前,一一呈上了刺客的人头和那瓶御酒,并高声传递了司马炽要他转告刘聪的话。北宫纯的话还没说完,刘聪的大臣们就炸开了锅,一个个乌里哇啦的,恨不得当场生吞了北宫纯,而后挥师南下,和晋军决一死战。刘聪摆手制止了手下,然后傲慢地问北宫纯:“这位壮士,难道你一点也不怕我的这些虎狼之师吗?”
北宫纯淡淡一笑:“人头和御酒都已亲手呈到了您的面前,大晋皇帝的善意我也完整地转达给了陛下,北宫纯不辱君命,何惧之有?”
刘聪恶狠狠地盯着北宫纯
【有深寓意的民间故事】相关文章:
1.有寓意的爱情故事
2.有寓意的寓言故事
3.有寓意的童话故事
4.俄罗斯民间故事
5.民间故事英语版
6.陕北民间故事
7.东北民间故事
8.中国传统民间故事
9.优秀民间故事
10.爱尔兰民间故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