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勤奋成功的故事

勤奋成功的故事

2023-12-30 08:38: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ZJMM”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勤奋成功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勤奋成功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勤奋成功的故事

篇1:勤奋成功的故事

2月25日上午11时,吉林省体管中心内热闹非常。有关领导、自发来的市民、众多记者和周洋的父母一起见证了长春姑娘周洋的又一个奇迹:她和王濛、孙琳琳、张会一起在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以4分06秒610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勇夺桂冠

就在4天前,18岁的周洋在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的决赛中,孤身一人粉碎了韩国三人的前后夹击和美国名将的撞击夺得冠军,2分16秒993的成绩也打破了该项目的冬奥会纪录,并实现中国短道速滑项目30年来在冬奥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也为长春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希望能有一双好冰鞋的坚强女孩

“大宝太不容易了,她能有今天,是创造了奇迹!”父亲周继文叫着女儿的乳名,女儿赛场上的出色表现同样让他激动不已。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女儿一路的艰辛。

周继文是吉林九台人,1986年到长春打工时不慎砸折双腿。经人介绍,和患小儿麻痹症的王淑英在1990年结婚。周继文没有工作,王淑英工作单位经营陷入危机,收入微薄,女儿周洋却在此时降生到这个困难重重的小家庭里。因为在羊年出生,王淑英给女儿取名周洋,夫妻俩将新的希望从此全部寄托在周洋身上,却因王淑英所在的单位解散连小周洋每月的幼儿园学费都无法按时交纳。夫妻俩双腿全部残疾,挣钱的出路有限。无奈之下,周继文去学做厨师,王淑英就在家加工熟食出卖,才算暂时解决了小周洋幼儿园学费的困扰。

虽然夫妻两个人都残疾,但小周洋在幼儿园的表现,却让他们开心,每次女儿参加跑步比赛都得第一名。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小学二年级。小周洋的“第一”特长被叶乔波的教练崔顺子发现,不久60岁高龄的崔顺子就将小周洋正式纳入自己的门下,学习速度滑冰。但每个月上百元的训练费又难住了一家人。为让女儿保证足够的训练时间,夫妻俩工作之余用自制的“冰箱”卖雪糕增加收入。

女儿小,每次训练都要接送。可训练场地有限,参加训练的孩子只能“排班”进行,有时是深夜,有时是凌晨三四点。为了省钱,夫妻俩个连个闹表都舍不得买。赶上排在凌晨的训练段,夫妻俩个在夜里不知要“强制”早醒多少次看时间。“这孩子对滑冰有天赋,家里再困难都得让她滑下去。”

因为家里实在太困难,买不起好冰鞋,穿的基本都是别人的旧鞋,因为不合脚,小周洋经常满脚都被磨出水泡。就是在这样的家庭困境中,周洋一天天成长。,小周洋在沈阳参加全国冬季项目锦标赛获得第一名。7月,她代表长春去哈尔滨参加一个全国比赛,此次比赛,她最希望自己能有一双好冰鞋穿。

教练想激发她斗志,就说只要你拿到第一名,老师就给你买一双好鞋。结果,在比赛中周洋拼尽全力最后获得冠军。拿着老师买的800多元的名牌运动鞋,小周洋低下头给教练深深地鞠了一躬,看着眼前这个倔强的小姑娘对滑冰的执著,教练当场落泪:“好孩子,你是好样的,以后你要是能冲出去,冲到国家队,冲到世界赛场上,你要什么老师都给你!”小周洋却一脸郑重地对教练说:“老师,你放心,我一定会按照你说的冲出去,为了老师,也为了我爸爸妈妈。他们供我太辛苦了,我不能让你们白辛苦!”

让父母生活得更好的奥运冠军

就这样,这个小姑娘在拮据的家庭环境中,凭着对成功的渴望和韧劲,在以突出的运动成绩迈入国家队。此后,周洋开始在短道速滑比赛场上渐崭头角:-的全国短道速度滑冰联赛长春站中,夺取女子1000米冠军;20长春亚冬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赛夺得金牌;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哈尔滨站女子3000米接力赛冠军成员;美国站女子1500米赛冠军,并以2分17秒162的成绩,刷新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励志一生 )2月,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运会短道速滑首日比赛中,周洋成功摘取女子1500米金牌,这是该届大冬会短道比赛首枚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获得的第一枚金牌。这个小姑娘,因此被国内外媒体誉为“周台风”,周洋比赛的凌厉风格再次让世界瞩目中国速滑。

2月21日11时56分,周洋创造了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奇迹。在只有她一名中国人参加的1500米短道速滑比赛中,她位于第二道,三名韩国选手则分别排在第一、第四和第七道,对她形成了包夹之势。就在这样的压力下,周洋爆出了极强的体能和冲刺力,将其他人越甩越远。

更让无数中国网民和亿万电视观众动容动容的,是她质朴的夺金感言“可以让我爸妈生活得更好一点”,这个“90后”小姑娘,因此成为亿万网民心目中最美的人。

4天后,在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周洋和队友再次打破世界纪录,勇夺桂冠。

周洋成了中国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对于周洋今天的成功,周继文说,周洋从不忌讳在别人面前提起自己训练的艰辛和家中的窘境,周洋说,没有她那样的过去,就不可能有好的将来。

周洋,18岁的小姑娘,因艰辛,而坚强;因坚强,终成功。

篇2:名人勤奋成功的故事

不仅新奥燃气的王玉锁,华桑燃气的沈家桑、UT斯达康的吴鹰、亚信的丁健、田溯宁等都可视为其中的代表。前一段时间,东方集团(相关,行情)的张宏伟也试图通过加盟吉通极力向这一目标靠拢。所谓做傍家,就是向垄断行业靠拢,做垄断行业的傍家。垄断饭最好吃,垄断行业的钱最好赚,这是众所周知的真理。如果能吃上垄断饭,哪怕只是分享一点残羹冷饭,也胜过外面的鲍鱼燕窝。《福布斯》20中国富豪榜排名第55位的王玉锁和排名第90位的沈家桑在发家时所依傍的都是天燃气行业,而《福布斯》年中国富豪榜排名第67位的吴鹰,以及排名第77位的丁健在发家时所依傍的都是电信行业。在中国,天燃气和电信是由政府高度垄断的两大行业。

王玉锁出生于河北霸州,三次高考落榜,从此放弃高考,开始做些小生意。王玉锁卖过葵花子、卖过啤酒,还卖过女用泡泡纱背心。王还做过一家塑料厂的业务员,但都没有赚到什么钱。1986年春节,生意失败的王拿着100块钱,准备去租车跑运输,没想到了地头人家又不许租车了。王在茫然之际,忽然想到倒腾燃气能赚钱,于是半途改道来到任丘。具体的经过据说是这样的:王到任丘后先住下来,下午去街上闲转,看到有个蔬菜公司卖钢瓶,就问一个姓樊的老大姐有没有气,并且约好了晚上见面。晚上,王买了一兜子刚下来的杏,骑着租来的自行车找姓樊的大姐去了。一敲门,门开了,王一看就愣住了,原来是他救过的一个人。那人说:玉锁,你怎么过来了,你怎么不打声招呼啊?王说,大哥,怎么是你们家?“大哥”说是呀。从此问题解决了。王也从此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哥”先让王捡了一套设备回去,然后由“大哥”负责给王联系气。

王就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将设备拉回到老家,往自家小卖铺一放,贴了个告示:就这个东西,谁买,你先交12罐气的钱,10块钱一罐,是120块。“我这个东西一套是120块。交240块钱,我记得很清楚。实际我这个气是一次交一次钱,这样我不就多一些资金了吗?另外,再加上利润呢,那时一套挣40多块钱。”做饭烧燃气,那时候即使对于许多北京人来说也是有门路的象征,何况是在河北廊房。王的告示贴出来,顾客立刻蜂拥而至,当时就登记了7、8套;几天时间王卖出去40多套,净赚1000多元。这是王玉锁从燃气中掘到的第一桶金,以后王在“大哥”的帮助下,常跑任丘,瞅准燃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中国有名的“燃气大王”和大富豪。

篇3:名人勤奋成功的故事

,当杨斌出现在当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并且排名高居第二时,许多人吃了一惊,因为在此之前,杨斌是一个谁都不曾听闻过的名字。将杨斌视为一匹财富黑马实不过分。杨斌现在的身份是香港上市公司欧亚农业董事长。杨现年38岁,老家湖南,5岁即成孤儿,靠吃百家饭长大。据杨自述“18岁以前什么苦都吃过。”杨当过兵,1987年赴荷兰留学,27岁开始拥有自己的公司。杨的发迹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东欧巨变,其第一桶金掘自20世纪90年代初与东欧国家,如前苏联、罗马尼亚、波兰等进行的跨国贸易。借东欧剧变时机,杨向波兰、俄罗斯等国家转售中国计划定价、价格偏低的棉线产品,后发展到成衣等纺织品,毛利润大都在5倍以上,两三年内杨就积累了大约万美元的财富。1992年至1995年期间,杨改向国内转售荷兰鲜花,同时向国内花商推销进口荷兰温室和冷库设备。国内花卉业刚起步时连温室水泥桩都要进口,杨由此又积累了大约4亿人民币的财富。相比之下,如果排除在香港上市,杨的欧亚农业到目前为止,给杨产生的效益极为有限。

篇4:勤奋决定成功的故事

在美国,应美国一间银行的总裁之约,参加他在家中的`晚宴,除结识了不同行业的一些商界朋友之外,最令我难忘的是认识了两对医生夫妇。

其中一位医生名叫罗哲夫,听说他在美国医学界甚享盛名,因为他发表的研究性文章,不断的在世界有名的医学杂志中刊登,屡屡成为医学的新指南。

最令我惊骇的不是他的成就,而是他本人的遭遇。原来罗哲夫天生残废,手足都作畸形发展。只有上半身与头部一如常人。不消说,这样的孩子必有一个难过而艰辛的童年。罗哲夫不但克服,而且让自己的事业与家庭得到最正常且辉煌的成绩。娶的太太不至于明艳照人,却非常端庄大方,二人有儿有女,均已正常健康地成长。

震惊的还有罗哲夫的妹妹,也是天生残废,她比乃兄更惨,罗哲夫拐着腿还能走路,妹妹压根儿只能坐轮椅,手脚与一半身体的发育逗留在十岁小童的阶段。娶她的是另外一位医生。听说,当这位医生丈夫既要应付考试,又要做家务时,只有一边洗衣刷地,由着坐轮椅的太太把书本念给他听,记住了好应付考试。

篇5:勤奋与成功的故事

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岳起伏,河流奔腾,风景十分壮丽。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他常常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艰苦的习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10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他一边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由于他格外的勤奋和绝顶的聪颖,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后来,他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

一天,快吃晚饭了,父亲把司马迁叫到跟前,指着一本书说:“孩子,近几个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习。我也公务缠身,抽不出空来教你。现在趁饭还不熟,我教你读书吧。”司马迁

篇6:刻苦勤奋后成功的故事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篇7:怀素勤奋成功的故事

怀素以草书闻名,人们称他的草书为“狂草”,他的书法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对后世书法的研究影响极其深远。怀素书法上的成就源自于他的勤奋。

怀素从小就聪慧,并且热爱学习,尤其喜欢书法习字。在书法上,他特别认真努力。怀素家境贫寒,实在没有多余的钱给他买纸练字,于是,他就自己找来木板,不断地涂上白色的画漆,然后再在上面练字书写。但是,木板涂上油漆又太滑了,怀素觉得不好写字,影响他练习。当时,怀素住在寺院里,寺院附近有块荒凉的土地,他在荒地上种植了非常多的的芭蕉树。等到芭蕉长出叶片后,他就去把芭蕉叶摘下来,当做平常的纸张一样用来练习书法。

但是,由于怀素练习得太勤奋,没日没夜的练习使芭蕉叶很快就被摘光了,芭蕉的小叶片他舍不得摘,想等这些小叶子再长大些成大芭蕉叶。于是,聪明的怀素灵机一动,他带着自己的笔墨来到芭蕉树前就直接在叶片上练字。夏天,太阳炙烤着他,他汗水涟涟,脸被晒得通红;冬天,寒风凌冽,他的手被冻得开裂了,隐隐作痛。但这些,怀素都忍下来,什么都无法阻止他练字。

怀素在那片芭蕉树林里练了一天又一天,几年就在他的笔墨中过去了。他的勤奋刻苦终于使他练成了有劲有力道的笔力,行书奔放流畅,飞龙走凤,使转如环。

篇8:怀素勤奋成功的故事

怀素生于公元737年(唐开元25年),湖南永州(旧名零陵)人。怀素很小的时候,在零陵书堂寺受戒出家为僧,法号是怀素。

怀素经禅之暇,颇好书法。在禅房,人们很少能够听到他的念佛声。而书堂寺后面的那口怀化井,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怀素在那里洗墨。这样的不务正业,终于无法为小寺院书堂寺所容。另外,他的性格实在是不适宜于做一个诵经念佛的教徒。因而不久,怀素就离开了书堂寺,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回到家中,除了做一些简单的劳动之外,他还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最喜欢的书法艺术中去。练字需要几项最基本的开销。墨水不成问题,甚至于用毛笔蘸水练字也完全可以,难办的是纸张。唐代的纸价不能算太贵,但是,怀素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加上怀素喜欢写草书,以他须臾之间能纵横挥洒千万张的劲头,购买纸张实在是一大经济负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怀素可以说是用了不少心机。首先,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他在自己的居处附近,种上了大片芭蕉。芭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而宽,就像一张宽大的宣纸。既可以放开手脚,任意挥洒,又可以反复书写。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等到大片芭蕉长成之后,怀素就因此为自己的住处取了一个十分富有诗意的斋号--“绿天庵”。传说怀素种植的芭蕉一共l万多株,也许是传闻吧。但是怀素以芭蕉叶作为书写材料勤奋练字的故事广为流传,甚至成为画家笔下经常出现的一个题材。现代著名油画、国画大师徐悲鸿、李可染都画过怀素书蕉图。

嗜好喝酒与擅长草书,是怀素最大的两个特色。“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也许饮酒是引发他的草书创作热情的一个诱因。20岁的怀素,书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是书堂寺,也不仅仅是永州城,整个湖南都在流传着怀素的名字,李白曾诗云:“草书天下称独步”。这时候的怀素,再也不是一个穷和尚了,他更不须再用芭蕉叶代纸练字了,甚至于他由一个拜遏当代名公的角色变为人人争相求见的名人。书法在唐代是广为社会重视的一门艺术,自上而下,好书之风几乎遍及整个唐朝,因而善书之人也受到社会的重视,而名人的书法更受到人们的爱戴。但是,他决不满足于只在南方展示他的才华。他有着一种欲望,那就是闯荡都城长安,在那里求取功名。而且书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往往需要名师的指点,当时名振一时的书法大家多集中在京城,且京城文化景观繁多,书法作品随处可见,这对于开阔眼界大有稗益。

长安是才子云集之处,也是达官贵人聚集之所。一时间,这些平素姿态高高在上的上层人,突然问变得谦恭起来。他们牵出自家的高头大马,让怀素来骑,也腾出自家的“华屋”,请怀素居住。所谓“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一时间,京城刮起一股不大不小的“怀素风”。当然,处心积虑地逢迎怀素,王公大人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能得到怀素的草书作品。由于应酬过多,以至于有头有脸的人物,在见到怀素之后,也不得不事先打好招呼,进行“预约”:我家已经做好了屏风,墙壁也已经粉刷一新,就等您去挥洒了,您千万可不要忘了!一旦能够约请到怀素,这些高贵的人物,总是要用骏马将怀素接到家中,用金盆盛上上等的美酒竹叶香,只要准备好足够的美酒,剩下的事当然不再用贵人们操心,怀素自然会在狂醉之后,留下让人痴迷的变化无穷的线条。

在长安,怀素前后大约滞留了5年的时间,可以说出尽了风头。大历七年,怀素准备起身返回故乡。在回乡路线上,怀素作了刻意的选择。他要向东绕道东都洛阳,然后从洛阳南下。洛阳在当时被称为东都,与西都长安一样,是全国文化中心,许多知名的文学家、音乐家、画家都聚集于此。那里曾是书法家张旭活动过的地方,那里还有许多书法名迹,对自己眼界的扩展很有帮助。到了洛阳之后,他到张旭曾经到过的地方去凭吊。

怀素早就听说,有一个叫邬彤的人,是张旭的学生,也是有名的书法家。也许从他那里怀素可以追寻“草圣”成功的秘密。于是,他就打听到了邬彤的住所,认真地拜邬彤为师,向邬彤学习笔法。有意思的是,邬彤传授书法要义并没有条理与系统,多属于随机点悟性的内容。有一天半夜,邬彤突然对怀素说:草书的“古势”很多,只有王献之的草书奇特。太宗皇帝以为王献之的草书如凌冬枯树,寒寂劲硬,不置枝叶。自此以后,怀素对于王献之的书法倍加关心,学习他的“劲硬”。

还有一次,邬彤对怀素说,先师张长史曾私下对我说:“孤蓬自振,惊沙坐飞。”我时常琢磨这句话的含义,那随风转动、漂浮的蓬草正如一种草书的笔法;风卷起细沙在空中飘舞,正如草书变动不居的势。我反复琢磨这句话的含义,并努力师法这种自然现象中所包含的艺术情趣,草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关于勤奋的名言

1、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况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

4、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5、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华罗庚

6、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7、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8、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王光美

9、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孙中山

10、时间是个常数,但也是个变数。勤奋的人无穷多,懒惰的人无穷少。——字严

11、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12、什么是天才!我想,天才就是勤奋的结果。——郭沫若

13、天才这个字本来含意极其暖昧,它的定义,决不是所谓“生而知之,不学而能”

的。天地间生而知之的人没有。不学而能的人也没有。天才多半由于努力养成。天才多半由于细心养成。——郭沫若

14、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15、在学习上做一眼勤、手勤、脑勤,就可以成为有学问的人。——吴晗

16、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爱因斯坦

17、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狄德罗

18、“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李卜克内西

19、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萧伯纳

20、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的其它条件。——贝弗里奇

21、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22、发明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23、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罗丹

2、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富兰克林

25、天才就是最强有力的牛,他们一刻不停地一天工作十八小时。——勒南

26、懒惰等于将一个人活埋。——泰勒

27、不存在没有热情的智能,也不存在没有知能的热情,如果没有勤奋,也不存在热情与才能的结合。——约瑟夫

28、没有人会因学问而成为智者。学问或许能由勤奋得来,而机智与智慧却有懒于天赋。——约翰·塞尔登

29、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门捷列夫

30、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勤奋成功的故事】相关文章:

1.名人靠勤奋成功的小故事

2.成功来自勤奋演讲稿

3.成功源自勤奋作文500字

4.勤奋与成功的警句

5.成功离不开勤奋小学作文

6.勤奋造就成功的名言

7.勤奋成功的作文散文

8.成功靠勤奋六年级作文

9.勤奋使人成功名言

10.勤奋才能成功的事例

下载word文档
《勤奋成功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