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逸周书·卷三·寤儆解原文及翻译

逸周书·卷三·寤儆解原文及翻译

2023-12-21 07:48: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天是红河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逸周书·卷三·寤儆解原文及翻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逸周书·卷三·寤儆解原文及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逸周书·卷三·寤儆解原文及翻译

篇1:逸周书·卷三·寤儆解原文及翻译

关于逸周书·卷三·寤儆解原文及翻译

作者:佚名

维四月朔,王告儆,召周公旦曰:“呜呼,谋泄哉!今朕寤,有商惊予。欲与无□,则欲攻无庸,以王不足,戒乃不兴,忧其深矣。”

周公曰:“天下不虞周,惊义务不王,王其敬命,奉若稽古维王。克明三德维则,戚和远人维庸,攻王祷,赦有罪,怀庶有兹封福。监戒善败,护守勿失,无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不骄不吝,时乃无敌。”

王拜曰:“允哉!余闻曰:维乃予谋,谋时用臧,不泄不竭,维天而已。余维与汝监旧之葆,咸祗曰:戒戒维宿。”

文言文翻译:

四月初一这天,武王求诫,告诉周公说:“啊呀,对付商纣的计谋泄露了。今天我做梦,商朝人惊吓了我。想顺从没有好机会,想进攻又无作用,就此称王又不够条件。如果你不出个好主意,忧虑就深了。”

周公说:“天下人不会想到周会叛商,惊梦是让王清醒,王要重天命。顺应天命遵循古道就可称王,能够晓明三德就是法则,人亲和远人就可利用。王要祈祷,赦免有罪之人,安抚众人,这是大福。鉴戒成败的教训,守护着不要丢失。不给老虎增添翅。添上翅膀,就会飞进城邑,挑着吃人。不骄傲,不吝啬,这就无对手了。”

武王行礼道;“好啊。我听说:‘只有那些预先的谋划,才能完善,不泄漏不匮竭的',只有上天而已。’我只有与你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都恭恭敬敬每天一早就谨慎从事。”

篇2:《逸周书·卷三·文传解》原文及翻译

《逸周书·卷三·文传解》原文及翻译

卷三·文传解

作者:佚名

文王受命之九年,时维暮春,在鄗召太子发曰:“呜呼!我身老矣,吾语汝。我所保与我所守,传之子孙。吾厚德而广惠,忠信而志爱,人君之行。不为骄侈,不为泰靡,不淫于美,括柱茅茨,为民爱费。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鹿弭不卵,以成鸟兽之长,畋渔以时,童不夭胎,马不驰骛,土不失宜。土可犯材,可蓄润湿,不谷树之竹苇莞蒲,砾石不可谷,树之葛木,以为絺绤,以为材用。

“故凡土地之间者,胜任裁之,并为民利。是鱼鳖归其泉,鸟归其林,孤寡辛苦,咸赖其生,以遂其材。工匠以为其器,百物以平其利,商贾以通其货。工不失其务,农不失其时,是谓和德。土多民少,非其土也。土少人多,非其人也。是故土多发政,以漕四方,四方流之。土少安帑,而外其务方输。《夏箴》曰:中不容利,民乃外次。《开望》曰:土广无守,可袭伐;土狭无食,可围竭。二祸之来,不称之灾。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夏箴》曰:小人无兼年之食,遇天饥,妻子非其有也。大夫无兼年之食,遇天饥,臣妾舆马非其有也。戒之哉!弗思弗行,至无日矣。

“不明开塞禁舍者,其如天下何。各修其学而尊其名,圣人制之。故诸横生尽以养从,从生尽以养一丈夫。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堕四时。如此者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有五年之积者霸,无一年之积者亡。生十杀一者,物十重,生一杀十者,物顿空。十重者王,顿空者亡。

“兵强胜人,人强胜天,能制其有者,则能制人之有。令行禁止,王始。出一曰神明,出二曰分光,出三曰无适异,出四曰无适与。无适与者亡。”

文言文翻译:

文王受命的第九年,时在暮春三月,文王在镐京,告戒太子姬发说:“啊呀,我年纪老了。我告诉你我所保持与我所坚守的,你把它传给子孙。

“吾厚德广施,忠信慈爱,这是人君的行为。不做骄纵奢侈之事,不做过分浪费的事,不贪恋于华美,柱子刮皮不加雕饰,屋顶用茅草覆盖,为百姓珍惜费用。

“山林不到季节不举斧子,以成就草木的生长;河流湖泊不到;季节不下渔网,以成就鱼鳖的生长;不吃鸟卵不吃幼兽,以成就鸟兽的生长。打猎有季节,不杀小羊,不杀怀胎的羊。牛犊不拉车,马驹不驱赶奔跑。土地不失其所宜,万物不失其本性,天下不失其时令。

“泥土可以作陶范,材木可以积蓄。低湿地不能种谷,就种上竹子、芦苇、水葱、香蒲;砾石地不能种谷,就种上葛藤与树木。用以织葛布、为材用。所以凡是闲空的土地,圣人都治理它,全都为民众谋利。因此,鱼类都养在水里,鸟兽归入山林。孤寡困苦的人,都靠它为生。

山林得以长成林木,工匠得以制成器物;百业得以均其利益,商贾得以流通货物;百工不失掉职业,农夫不失掉农时,这叫做和德。

“土地多百姓少,土地就不是他的土地了。土地少百姓多姓就不是他的百姓了。因此,土地多,就发布政令以达四方,四方之人流入;土地少,就让百姓安好家室到外地劳作,向四邻输入。《夏箴》里说:‘国内不能容纳利益,百姓就到外地居住。’《开望》里说:‘土地宽广无人防守的,可以袭击讨伐;土地狭小没有粮食的,可以围困待其枯竭。两种祸患的发生,都是土地与百姓多少不相称的灾难。’

天有四种灾祸:水灾、旱灾、饥年、荒年。灾祸的到来没有固定时间。如果不从事积蓄,用什么来防备它?《夏箴》里说:‘平民百姓没有够吃两年的粮,遇上饥荒,妻子儿女就不属他所有了;大夫没有够吃两年的粮,遇上饥荒,奴隶侍妾以及车马就不属他所有了。国家没有够吃两年的粮,遇上饥荒,百姓就不属它所有了。’警惕啊,不思考不实行,灾祸临头就不远了。

明白以上开放、关闭、禁止、施舍道理的人,他夺取天下就如演化一般的.快;不明白开放、关闭、禁止、施舍道理的人,他失去天下也如演化一般的快。

“人人各自习其所学,而且看重自己的名分,圣人利用他们。所以万物全都可以养育人,人人都得以奉养天子。

不杀怀胎母兽,不砍未成材的树木。不错过农事季节。像这样下去十年,有十年积蓄的为王,有五年积蓄的称霸,没有一年积蓄的灭亡。生十个杀一个的,用物会堆积十层;生十个杀十个的,用物会顿时空虚。堆积十层的为王,顿时空虚的灭亡。

兵力强就战胜别人,人心强能战胜自然。能控制自己所有的就能控制别人所有,不能控制自己所有的别人就控制它。令行禁止,是为王的开端。出令专一叫神明,政出二臣叫分光,政令三出叫无适异,政令四出叫无所适从。臣民无所适从的必灭亡。”

篇3:《逸周书·卷三·武顺解》原文及翻译

《逸周书·卷三·武顺解》原文及翻译

卷三·武顺解

作者:佚名

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人道尚中,耳目役心。心有四佐,不和曰废。地有五行,不通曰恶。天有四时,不时曰凶。天道曰祥,地道曰义,人道曰礼。知祥则寿,知义则立,知礼则行。礼义顺祥曰吉。吉礼左还,顺天以利本。武礼右还,顺地以利兵。将居中军,顺人以利阵。人有中,曰参,无中曰两,两争曰弱,参和曰强。男生而成三,女生而成两。五以成室,室成以生民,民生以度。左右手各握五,左右足各履五,曰四枝,元首曰末。五五二十五,曰元卒。

一卒居前曰开,一卒居后曰敦。左右一卒曰闾,四卒成卫曰伯。三伯一长曰佐,三佐一长曰右。三右一长曰正,三正一长曰卿。三卿一长曰辟。辟必明,卿必仁,正必知,右必和,伯必勤,卒必力。辟不明,无以虑官;卿不仁,无以集众;伯不勤,无以行令;卒不力,无以承训。

均卒力,貌而无比,不则不顺。均伯勤,劳而无携,携则不和。均佐肃静而无留,留则无成。均右和恭而无羞,羞则不兴。辟必文圣如度。元忠尚让,亲均惠下,集固介德。危言不干德,曰正。正及神人曰极世,世能极曰帝。

文言文翻译:

上天的规律以左为上,所以日月向西移动;大地的规律是以右为上,所以河川向东流动;人事的规律是以中正为上,所以耳目受心役使。心内有肝、肺、脾、肾四佐,四佐不和叫废;地上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不相生胜叫恶;上天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不合叫凶。

上天的规律是象,大地的规律是宜,人事的规律是礼。知天象则长寿,知义则立身,知礼仪则事行。礼、义顺应天象叫专。吉礼从左向右旋转,顺应天道以利国本;武礼从右向左旋转,顺应大地以利于用兵;将帅居中军,顺应人事以利于布阵。

人体有中的叫三,无中的.叫两。两相争故力弱,三相和故力强。男人生来就成三,女人生来就成两。三二为五就成家室,家室成就生人,人生下来就有定数。左右手各握五,左右足各踩五,叫四肢。头叫做末。五五二十五个兵叫一元卒。一元卒居前的阵

式叫开,一元卒居后的阵式叫敦。左右各一元卒的阵式叫闾,四元卒成围的阵式叫伯。每三伯立一长叫佐,每三佐立一长叫右,每三右立一长叫正,每三正立一长叫卿,三卿立一长叫辟。

人君一定要英明,卿一定要仁慈,正一定要聪慧,右一定要严肃,佐一定要平和,伯一定要勤劳,士卒一定要尽力。入君不英明,就不能选用下级官吏;卿不仁慈,就不能聚集众人;正不聪慧,就不能口口口口;右不严肃,就不能口口口口;佐不平和,就不能口口口口;伯不勤劳,就不能执行命令;卒不尽力,就不能接受训导。

士卒尽力等同而无背违,背违则不顺从;伯勤劳等同心,离心则不和睦;佐温和一贯而不怠慢,怠慢则没有成功;右严肃一致而不辱人,辱人则人不奋发。

君王必有文德,神圣如法度,高度诚信而崇尚谦让,待人一致而惠爱下人,就能安集固守大德。厉言而不伤德叫正,正兼及神和人叫极,世世代代能极叫帝。

篇4:《逸周书·卷三·小开武解》原文及翻译

《逸周书·卷三·小开武解》原文及翻译

原文:

卷三·文儆解

作者:佚名

维文王告梦,惧后嗣之无保,庚辰诏太子发曰:“汝敬之哉!民物多变,民何乡非利,利维生痛,痛维生乐,乐维生礼,礼维生义,义维生仁。呜呼,敬之哉!民之适败,上察下遂信,何乡非私,私维生抗,抗维生夺,夺维生乱,乱维生亡,亡维生死。呜呼,敬之哉!汝慎守勿失,以诏有司,夙夜勿忘,若民之向引。汝何慎非遂,遂时不远,非本非标,非微非煇壤非壤,不高水,非水不流。呜呼,敬之哉!倍本者槁。汝何葆非监,不维一保监顺时,维周于民之适,败无有时,盍后戒,后戒谋,念勿择。”

文言文翻译:

文王告诉左右之人,连做梦都担心後嗣不能守住基业。庚辰这天,教诲太子发说:“你要警戒啊!百姓的情性多变。百姓为何趋向那有利之处?趋利有害则生苦痛,知苦痛则知足而乐,活得快:乐则能守礼节,守礼节则会处事合宜,会处事则待人必好。

啊呀,警惕啊。民众会乱来,在上者细察下面才有诚实。为什么向往那私利?谋私利必生对抗,相对抗就生劫夺,相劫夺就生**,**就生逃离,逃离必生死亡。

啊呀,警惕啊。你要慎守不要丢失,命令各级官吏,早晚不要忘记,要像百姓的向导。你为何谨慎你的行为?行动的`时机并不遥远。没有根本就没有末梢,没有微亮就没有光辉。土,没有土就不再增高;水,没有水就不流淌。

啊呀,警惕啊。背离根本的就枯槁。你为何保住那根本的坚固?不只是一个固住根本顺应时机,还要懂得民众会乱来,没有法控制。后戒啊后戒,要反复考虑,不要厌倦!”

道德的辅佐为诸侯,诸侯的辅佐为公,公的辅佐为卿,卿的辅佐为大夫,大夫的辅佐为士,又多又美啊!君王的辅佐为国,国的辅佐为都,都的辅佐为邑,邑的辅佐为家,家的辅佐是无止境的上进心。

举大事有三极,办小事有九因,九因含四戚五和。三极明则值得敬重,可你们只知有畏惧与劝勉。为何只看重那些礼义?为何畏惧那世道?为何劝勉那享乐?

谋大事得到三极就无止境,办小事得到九因就无阻碍。尽力利用三极,顺势攻击奸邪。那敬重之情在心,就会充实这个道德。

春季养生,百草出土,遍地皆是;夏季养长,花枝茂美;秋季成才,常发水涝;冬季大杀,树节枯落。违背规律,何以成谋?依照那岁时规律行事,符合上天的昭示。

啊呀!你们何不观察那岁时,何不修养那道德,何不光大那九因,何不利用那三极?要遍告民众;图谋争斗,不得善果。反复告戒后人,要夜以继日地努力。

篇5:逸周书·卷三·小开解原文及翻译参考

卷三·小开解

作者:佚名

维三十有五祀,王念曰:“□所□,正月丙子,拜望食无时,汝开后嗣,谋曰:呜呼,于来,后之人,余闻在昔,曰明明非常维德,曰为明食无时。汝夜何修非躬,何慎非言,何择非德。呜呼,敬之哉。汝恭闻不命,贾粥不雠,谋念之哉。不索祸招,无曰不免不庸不茂不次,人灾不谋,迷弃非人。

“朕闻用人不以谋说,说恶謟言,色不知适,适不知谋,谋泄,汝躬不允。呜呼,敬之哉,后之人。朕闻曰:谋有共軵如乃而舍人之好。佚而无穷、贵而不傲、富而不骄、两而不争、闻而不遥、遥而不绝、穷而不匮者,鲜矣。汝辩斯何乡非翼,维有其枳,枳亡重大,害小不堪柯引,维德之用,用皆在国,谋大,鲜无害。

“呜呼!汝何敬非时,何择非德,德枳维大人,大人枳维公,公枳维卿,卿枳维大夫,大夫枳维士。登登皇皇,君枳维国,国枳维都,都枳维邑,邑枳维家,家枳维于无疆。动有三极,用有九因,因有四戚、五私。极:明与与,有畏劝,汝何畏非义,何畏非世,何劝非乐,谋获三极,无疆动获。九因:无限务用三德,顺攻奸□,言彼翼翼,在意,仞时德。春育素草肃疏数满,夏育长美,柯华务水潦,秋初艺不节落,冬大刘,倍信,何谋本□,时岁至天视。

“呜呼,汝何监非时,何务非德,何兴非因,何用非极。维周于民,人谋竞,不可以后戒,后戒宿,不悉日,不足。”

文言文翻译:

在文王三十五年正月十五丙子日,发生了月食,君臣祭拜。文王心有所思,说道:各位士人,你们要启导后人的思想。要这样说:

啊呀,后世的入啊!我听前人说,“大明是不固定的,只有道德才真正叫明。”发生月食了,你们为什么每天不修养你们自身,为什么不谨慎你们的言语,为什么不选择你们的德行?

啊呀,要慎重啊!你们要恭敬地听从天命。商贾卖不出货物,就要反省自己了。如不思考必招灾祸。不要说不免灾就不用功,不努力就不能安定。不考虑避免灾祸,就会迷惑而被抛弃,沦为非人。我听说用人不凭他的计谋与言辞,言辞最厌恶虚假。待人不知是否合宜,合宜了又不会思考,思考失当,你们自身必有过失。

啊呀,要慎重啊,后世的人们。我听说:计谋要是有人共同推动,就如你在家(那么轻松)。人喜欢逸乐而又有所节制,地位高而又不傲慢,富有而不骄奢,与同辈相处而不争胜好强,有名理而不飘飘然,被疏远而不绝交友人,遭困穷而不颓唐,这种人很少啊。你们的计谋为何不想到那边翼之处?如同那些树枝,树枝不能多,且大枝害小枝,又经不起斧头砍伐。国家只重用有道德的人,而且都用于国家。你们计谋大事,计谋得好,国家就无危害。

啊呀!你们为何不珍惜那时机,为何不选择那道德?道德的辅佐为诸侯,诸侯的辅佐为公,公的辅佐为卿,卿的辅佐为大夫,大夫的辅佐为士,又多又美啊!君王的辅佐为国,国的'辅佐为都,都的辅佐为邑,邑的辅佐为家,家的辅佐是无止境的上进心。

举大事有三极,办小事有九因,九因含四戚五和。三极明则值得敬重,可你们只知有畏惧与劝勉。为何只看重那些礼义?为何畏惧那世道?为何劝勉那享乐?

谋大事得到三极就无止境,办小事得到九因就无阻碍。尽力利用三极,顺势攻击奸邪。那敬重之情在心,就会充实这个道德。

春季养生,百草出土,遍地皆是;夏季养长,花枝茂美;秋季成才,常发水涝;冬季大杀,树节枯落。违背规律,何以成谋?依照那岁时规律行事,符合上天的昭示。

啊呀!你们何不观察那岁时,何不修养那道德,何不光大那九因,何不利用那三极?要遍告民众;图谋争斗,不得善果。反复告戒后人,要夜以继日地努力。

篇6:逸周书·卷三·大开解原文阅读及翻译

逸周书·卷三·大开解原文阅读及翻译

卷三·大开解

维王二月,既生魄,王在酆,立于少庭,兆墓九开,开厥后人。八儆、王戒。八儆:一□旦于开,二躬修九过,三族修九禁,四无竞维义,五习用九教,六□用守备,七足用九利,八宁用怀□。五戒:一祗用谋宗,二经内戒工,三无远亲戚,四雕无薄□,五祷无忧玉,及为人尽不足。王拜儆无后人,谋竞不可以藏,戒后人其用汝谋,维宿不悉,日不足。

文言文翻译:

在二月朔日这天,文王在丰,立于后庭。臣兆以《九开》之书向文王献计,借以启导后人八儆、五戒。

八儆是:一,人的`诚恳在于启导;二,自身要远离九过;三,宗族要远离九禁;四,不竞争于义;五,以九教为习俗;六,以守备求安宁;七,以九利求丰足;八,以怀柔求和平。

五戒是:一,恭敬地采用宗主计谋;二,办好内政要警惕女人参与;三,不疏远宗族弟兄;四,雕刻不要使器物太薄;五,祈祷不得吝惜玉器。

文王回拜说:“告诫我们的后人,图谋竞争没有好结果。提示后人用你的谋略,日夜都不忘。”

篇7:逸周书·卷二·程寤解原文

逸周书·卷二·程寤解原文

惟王元祀正月既生霸,大姒梦见商廷唯棘,乃小子发取周廷梓树于厥外,化为松柏棫柞。寤惊,告王。王弗敢占,诏太子发,俾灵名总祓。祝祈祓王,巫率祓大姒,宗丁祓太子发,敝告宗祊社稷,祈于六末山川,攻于商神,望,烝,占于明堂。王及太子发并拜吉梦,受商命于皇上帝。兴,曰:“发!汝敬听吉梦。朋棘雠梓松,梓松柏副,棫包柞,柞化为雘。呜呼!何警非朋?何戒非商?何用非树?树因欲,不违材。如天降疾,旨味既用,不可乐,时不远。惟商戚在周,周戚在商。

欲惟柏梦,庶言,有勿亡秋。明武畏,如棫柞无根。呜呼,敬哉!朕闻周长不贰,务择用周,果拜不忍,绥用多福。惟梓敝,不义芃于商。俾行量亡乏,明明在向,惟容纳棘,抑亡勿用,不惎,思卑柔和顺,生民不灾,怀允。呜呼!何监非时?何务非和?何畏非文?何保非道?何爱非身?何力非人?人谋强,不可以藏。后戒,后戒,人用汝谋,爱日不足。”

篇8:《逸周书·卷六·明堂解》原文及翻译

《逸周书·卷六·明堂解》原文及翻译

卷六·明堂解

作者:佚名

大维商纣暴虐,脯鬼侯以享诸侯,天下患之,四海兆民欣戴文武,是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纣,夷定天下,既克纣六年,而武王崩,成王嗣,幼弱,未能践天子之位。

周公摄政君天下,弭乱六年,而天下大治,乃会方国诸侯于宗周,大朝诸侯明堂之位。天子之位,负斧依,南面立。率公卿士,侍于左右。三公之位,中阶之前。北面东上,诸侯之位。西阶之西,东面北上,诸子之位。门内之东,北面东上,诸男之位。门内之西,北面东上,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八蛮之国。南门之外,北面东上,六戎之国。西门之外,难免南上,五狄之国。北门之外,难免东上,四塞九采之国。世告至者,应门之外,北而东上,宗周明堂之位也。

明堂,明诸侯之尊卑也,故周公建焉,而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万国各致其方贿。七年,致政于成王。

明堂方百一十二尺,高四尺,阶广六尺三寸。室居中方百尺,室中方六十尺,户高八尺,广四尺。东应门,南库门,西皋门,北雉门。东方曰青阳,南方曰明堂,西方曰总章,北方曰玄堂,中央曰太庙。左为左介,右为右介。

文言文翻译:

主要是因为商纣王暴虐,杀了鬼侯做成肉干以宴享诸侯,天下诸侯都很忧虑。四海万民百姓欢欣拥戴文王、武王,因此周公辅助武王讨伐商纣,平定了天下。已战胜商纣二年,武王去世,成王继位。成王年幼,没有登天子之位。周公代理政务而君临天下,他平息叛乱用了六年才使天下太平,就在宗周朝会方国诸侯。在大朝诸侯之时,明确明堂的位置。

天子的位置:背靠绘有斧纹的屏风,面朝南站立,众公卿陪待在左右;三公的.位置:在堂上中阶之前,面朝北以东为上;众侯爵诸侯的位置:在堂上东边台阶以东,面朝西以北为上;众伯爵诸侯的位置:在堂上西阶的西边,面朝东以北为上;众子爵诸侯的位置:在内门东边,面朝北以东为上;众男爵诸侯的位置:在内门西边,面朝北以东为上。东方各部族,在东门外边,面朝西以北为上;南方各部族,在南门外边,面朝北以东为上;西方各部族,在西门外边,面朝东以南为上;北方各部族,在北门外边,面南以东为上;塞外荒远的方国以及一世来见一次的方国,都在正门外边,面朝北以东为上。这就是宗周明堂的位置安排。

这个明堂,是标明诸侯尊卑的地方,所以周公建造了它,并依明堂的位置安排朝会诸侯。又制定礼仪,创作礼乐,颁布度制量制,从而天下大服,万国各自献上他们的土特产。七年后,把政务交给成王。

篇9:《逸周书·卷四·大聚解》原文及翻译

《逸周书·卷四·大聚解》原文及翻译

维武王胜殷,抚国绥民,乃观于殷政,告周公旦曰:“呜呼,殷政总总,若风草有所积,有所虚,和此如何?”

周公曰:“闻之文考,来远宾,廉近者,道别其阴阳之利,相土地之宜,水土之便。营邑制命之曰:大聚先诱之以四郊,王亲在之。大夫免列以选,赦刑以宽,复亡解辱削赦□重,皆有数,此谓行风。乃令县鄙商旅曰:能来三室者,与之一室之禄。辟开修道,五里有郊,十里有井,二十里有舍,远旅来至关,人易资,舍有委。市有五均,早暮如一,送行逆来,振乏救穷。老弱疾病,孤子寡独,惟政所先。民有欲畜,发令。

“以国为邑,以邑为乡,以乡为闾,祸灾相恤,资丧比服,五户为伍,以首为长,十夫为什,以年为长。合闾立教,以威为长,合族同亲,以敬为长。饮食相约,兴弹相庸,耦耕□耘,男女有婚,坟墓相连,民乃有亲。六畜有群,室屋既完,民乃归之。

“乡立巫医,具百药,以备疾灾,畜五味,以备百草。立勤人以职孤,立正长以顺幼,立职丧以恤死,立大葬以正同。立君子以修礼略,立小人以教用兵。立乡射以习容,春和猎耕耘,以习迁行。教芋与树艺,比长立职,与田畴皆通。立祭祀,与岁谷登下厚薄,此之谓德教。

“若其凶土陋民,贱食贵货,是不知政。山林薮泽,以因其□工匠,役工以攻其材;商贾趣市,以合其用。外商资贵而来,贵物益贱,五出贵物,以通其器。夫然则关夷市平,财无郁废,商不乏资,百工不失其时,无愚不教,则无穷乏,此谓和德。

“若有不言,乃政其凶,陂沟道路,藂苴…,丘坟不可树谷者,树以材木。春发枯槁,夏发叶荣,秋发实蔬,冬发薪蒸。以匡穷困。揖其民力,相更为师。因其土宜,以为民资,则生无乏用,死无传尸。此谓仁德。

“旦闻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三月遄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且以并农力执,成男女之功。夫然则有生而不失其宜,万物不失其性,人不失七事 ,天不失其时,以成万财。既成,放此为人。此谓正德。

“泉深而鱼鳖归之,草木茂而鸟兽归之;称贤使能,官有材而士归之;关市平,商贾归之;分地薄敛,农民归之。水性归下,农民归利。王若欲求天下民,社设其利,而民自至,譬之若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召而民自来。此谓归德。

“五德既明,民乃知常。”

武王再拜曰:“呜呼,允哉!天民侧侧,余知其极有宜。”乃召昆吾冶而铭之,藏府而朔之。

文言文翻译:

武王灭殷以后,为了稳定国家安定民众,就考察了殷朝的政令,并对周公旦说:“啊呀!殷朝的政令乱纷纷,如风中之草,有时积聚一起,有时空空。对它进行调和,怎么样?”

周公回答说:“听先父文王说,招来远方的人,集聚近处的人,辨别南北地势的优势,审视土地是否宜种,水利是否方便,营建居邑,称之为大聚。先从四郊招引百姓。君王要亲自考察,卿大夫要从众人中选任。赦免及刑罚要宽松,使逃亡者回来,使受辱者除去羞辱,削职赦罪的轻重都有规定,这叫做实行风化。

然后才传令边远地方的商旅说:‘能够带来三户人家的,赏给一户的食用为报酬。’开辟关口,修筑道路。五里之内为邑之郊,每十里有水井,每二十里有庐舍。远方商旅来此,与人交易货物。庐舍有存放货物的地方,市场有平均物价的官员。早晚物价一致,。不断送往迎来。赈济贫乏,救助穷困以及老弱、残疾、孤儿、寡妇、独身者,是为政的先务。这样,百姓也就愿意蓄养他们。

发令:把国分为邑,把邑分为乡,把乡分为间。发生灾祸,互相救助,通力合作办丧事。五家为一伍,以第一家为伍长;十个成年男子为一什,以年长者为什长;各间设立教化,以威信高的.为闾长;全宗族相互亲近,以可尊敬者为族长。饮食相互约制。鼓励勤劳纠正游惰相互为用,耕作互相协作。男女各有婚配,死后夫妇坟墓相连,百姓就有亲人。六畜成群,房屋落成以后,百姓就会聚到那里去。

各乡设置巫医,备办各样药物以防疾病与灾难;积蓄各种草药以备齐酸、苦、甘、辛、咸五味。设立乡正以勤劳民事,设立职孤以训教幼儿;设立职丧以料理死者,设立大葬以处理安埋;立文德君子以修明礼乐,立技勇之士教人使用兵器;立乡射之礼以练习容仪,春季合猎以练习迁行,春季耕耘以教人种植。设立官长,使田土得到开垦。立祭祀,随年成丰歉而用祭物。这叫做教德。

如果土地荒芜,民众不教化,轻粮食重财货,就是不懂为政。山林与湖泊,要加以利用。使工匠做工,以加工那些材料;使商贾往市场,以流通用物。外商携带本地价高货物而来,高价货就会便宜。要使外商带来高价货,带走便宜物,借以流通器用。这样,关市平稳,财物就不积压、不闲置。商贾不缺乏资本,各种工匠不荒废时日,愚昧得到教育,就会没有贫穷。这叫做和德。

如果不加教导,其国政就会凶险。池塘边,道路旁,杂草丛生地以及土丘土堆一凡不能种粮食的地方都栽上树木;春季利用枯槁的树干,夏季利用树叶与花朵,秋季利用可食的果实,冬季利用柴薪,以救助穷困的人家。聚合民力,使他们相互为师。顺应土地性质耕种,作为百姓的资财,百姓就不会缺少财用,死了也不会弃尸荒野。这叫做仁德。

我听说禹的禁令;春季三个月,山林中不准用斧子砍伐,以成就草木的生长;夏季三个月,江湖中不准下网罟,以成就鱼类的生长。并且聚合农民努力操作,以成就男耕女织之事。这样,土地不会失去它的地力,万物不会失去它的功用,人们不会失去他的职事,加之上天不误了季节,就能成就各样财富。种种财富成就以后,发放以供人享用。这叫做正德。

潭水深,鱼鳖就聚到里面;草木茂,鸟兽就聚到里面;举用贤德任用有才之人为官,士人就聚到那里;关市平稳,商贾就聚到那里;分土地、轻赋税,农民就聚到那里。水的本性是向低处流,人的本性是往有利方向去。君王若想招来天下百姓,就先备好给他们的利益,百姓就会自己到来。如同冬天的向阳地、夏天的阴凉处,不召而人自来。这叫做归德。

五德既已修明,百姓就知道过正常生活。”

武王两拜行礼,说道:“啊呀,好啊,百姓真多,我知道治民的办法了。”就召来冶官,把周公之言冶铸在铜版上,放入府中供每月朔日省视。

篇10:逸周书·卷五逸周书·卷五·五权解原文及翻译

卷五·五权解

作者:佚名

维王不豫,于五日召周公旦,曰:“呜呼,敬之哉!昔天初降命于周,维在文考,克致天之命。汝维敬哉!先后小子,勤在维政之失。政有三机、五权,汝敬之哉。克中无苗,以保小子于位。

“三机:一疑家,二疑德,三质士。疑家无授众,疑德无举士,直士无远齐。吁,敬之哉!天命无常,敬在三机。五权:一曰地,地以权民;二曰物,物以权官;三曰鄙,鄙以权庶;四曰刑,刑以权常;五曰食,食以权爵。不承括食不宣,不宣授臣。极赏则,得不食。极刑则仇,仇至乃别,鄙庶则奴,奴乃不灭。国大则骄,骄乃不给,官庶则荷,荷至乃辛。物庶则爵,乃不和。地庶则荒,荒则聂。人庶则匮,匮乃匿。呜呼,敬之哉!汝慎和,称五权,维中是以,以长小子于位,实维永宁。”

文言文翻译:

武王生病,于初五日告诉周公旦说:;啊呀,要重视它啊!从前上天开始降命给周,是在先父文王之时,文王能得到上天之命。你要认真辅助太子诵,勤察为政的失误。为政有三机、五权,你要认真研究它啊。要能持中不偏,无务细微末节,以确保太子在位。

三机是:一,与家族背离;二,不合道德;三,不学无术。

背离家族者不让他管理众人,违背道德者不举荐他任事,不学无术者不委以重任。唉,重视它啊!天命没有定准,要认真审察三机。

五权:一是土地,土地用以调控人口;二是事务,事务用以调控官员;三是都邑,都邑用以调控城镇居民;四是刑法,刑法用以调控赏赐;五是俸禄,俸禄用以调控爵位。

不遵守法令,就不发俸禄。过度赏赐则财用屈竭;财用屈竭就不得食用。过度施刑就会结仇,结仇过深会反叛。都邑之外人作为奴婢,奴婢才不会灭绝。封国太多就会自满,自满就不会奉上。官多了就事物繁多,多得过分就烦碎了。事情多就杂乱,杂乱了就不和谐。土地多就会荒芜,荒芜了就令人担心。人多了就会溃散,溃散就会逃亡。唉,重视它啊。你要认真协调衡量五权,用得适中,以抚养太子在位,实际上就有永久的安宁。”

篇11:逸周书·卷四·大匡解原文及翻译

逸周书·卷四·大匡解原文及翻译精选

惟是有三祀,王在管,管叔自作殷之监,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以上东隅。

用大匡,顺九则、八宅、六位。宽俭恭敬,夙夜有严。昭质非朴,朴有不明,明执于私,私回不中,中忠于欲,思慧丑诈。昭信非展,展尽不伊,伊言于允,思复丑谮。昭让非背,背党雍德,德让于敬,思贤丑争。昭位非忿,忿非□直,直立于众,思直丑比。昭政非闲,闲非远节,节政于进,思止丑残。昭静非穷,穷居非意,意动于行,思静丑躁。昭洁非为,为穷非涓,涓洁于利,思义丑贪。昭因非疾疾非不贞,贞固于事,思任丑诞。昭明九则,九丑自齐,齐则曰知,悖则死勇。勇如害上,则不登于明堂。明堂所以明道,明道惟法。法人惟重老,重老惟宝。呜呼在昔,文考战战惟时,祗祗汝其。此有夺误夙夜济济,无竞惟人,惟允惟让,不远群正,不迩谗邪。入汝不时,行汝害于士,士惟都人,孝悌子孙。

不官则不长,官戒有敬。官□朝道,舍宾祭器,曰八宅。绥比新、故、外、内、贵、贱曰六位。大官作为武,小官承长。大匡封摄,外用和大。中匡用均,劳故礼心。小匡用惠,施舍静众。禁请无愿,顺生分杀,不忘不惮。俾若九则,生敬在国,国咸顺,顺维敬,敬维让,让维礼。辟不及宽,有永假。

文言文翻译:

十一年,武王在管城。管叔鲜和蔡叔度自愿作殷人的'监国。东方诸侯也都受到武王的赏赐。武王还接见他们,让他们各自陈述政事。武王训导管叔、蔡叔要用大匡、顺九则、口八宅、口六位。武王说:

宽缓廉洁,恭敬有礼,早晚都显得威严。倡导质朴而不主过分,过分朴实则不显明;昭明质朴于口,思慕口口憎恶口口。倡导忠诚而不私交,私交则奸邪不正;端正忠诚于物欲,思慕聪慧憎恶伪诈。倡导伸展而不展尽,展尽就不能回屈;回屈伸展得恰当,思慕回复憎恶过僭。倡导推让而不背离,背离众人必蔽塞道德;道德推让在于礼敬,思慕贤才憎恶争斗。倡导直立而不忿恚,忿恚则不正直;正直立身于众人,思慕正直憎恶勾结。倡导节制而不限制,限制则远离节度;节度只达于节制,思慕节制憎恶毁伤。倡导清静而不穷居,穷居则非本意;心意活动于行为,思慕清静憎恶急躁。倡导清洁丽不造作,造作则不干净;干净清洁于财利,思慕合宜憎恶贪心。倡导坚固而不疾速,疾速则不贞定,贞定坚固于行事,思慕任事憎恶虚华。

昭明了九则,九丑自会得以纠正。正丑就叫做智,违背九则就必死于勇力。死勇如果威害国君,使国君不能登上明堂。明堂,是用以明道的地方。明道只有效法,知效法才是正人,人必重视老人,重老人是国家之宝。啊呀!从前先父文王,谨谨慎慎,唯

此为敬。你们要早晚恭敬,与人无争,做到公允做到谦让,不远离正人,不接近小人。你们不做到这些,必有害贤士。贤士就是都邑中人士的孝悌子孙。

不任用官吏则无首领,为官教戒必敬上。居官、为民、在朝、在野、居家、为宾、居祭、居丧,叫八宅。安抚协调新旧、内外、贵贱,叫六位。

大官备威武,小官从其上。大安用和法,分封摄持于畿外;中安于均法,赏劳旧臣礼遇新臣;小安用恩惠,施舍以安定民众。禁其所请不使有怨,顺其生理昭明刑杀。牢记而不畏惧,使顺九则。

使全国上下产生恭敬,全国都会和顺。要和顺只有恭敬,要恭敬只有谦让,要谦让只有知礼。君王如果做不到,就难有长久之福。

【逸周书·卷三·寤儆解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逸周书·卷二·小明武解原文及翻译

2.逸周书·卷四·文政解的原文及翻译

3.周书的原文及翻译

4.《周书·贺兰祥传》原文及翻译参考

5.《晋书》卷六十八原文及翻译

6.柳宗元三戒原文及翻译

7.《晋书·解系传》原文阅读及翻译

8.《晋书》卷三十五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9.水经注·卷二十七·郦道元原文及翻译参考

10.高中必修三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下载word文档
《逸周书·卷三·寤儆解原文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