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论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论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2023-11-29 08:46: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pipi123sxf”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论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论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欢迎参阅。

论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篇1:论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论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本文论述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运行机理和工艺特征,分析了设计运行启动的工作要点。

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为了贯彻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同步发展的方针,污水处理工程必定会有相应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经济、省能地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已是当今环境工程领域中最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除了靠正确决策外,尚需依赖技术更新,新工艺的开发,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等科学技术措施。

目前,污水处理工程基本上还是依靠消耗能量来改善环境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但在能源有限的条件下,人们已经意识到,浪费能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必须彻底改变,现今评价工程设计优劣的立足点,已经开始转移到基建投资和运转管理的经济性,以及对能源利用的有效程度。因此,环境工程已不可避免地要与能源工程体系发生联系。

录求污水处理工程节能措施的技术途径颇多,而用机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则是重要途径之一。

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性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在毋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条件下,以被还原有机物作为受氢体,同时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厌氧生物处理法不仅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进水BOD浓度可达15000mg/l,也可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包括城市废;厌氧生物处理法能耗低;有机容积负荷高,一般为5-10kgCOD/m3.d高的可达50kgCOD/m3.d;剩余污泥量少;产生的沼气可利用;营养需要量少;被降解的有机物种类多;能承受较大的负荷变化和水质变化。

显而易见,开发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用来治理有机污水的污染,无疑是一种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方法。近年来,污水厌氧处理工艺发展十分迅速,各种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出现,包括有厌氧接触法、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档板式厌氧法、厌氧生物池、厌氧膨胀床和流化床、厌氧生物转盘等,目前升流式厌氧污泥床这种新工艺由于具有厌氧过滤及厌氧活性污泥法的双重特点,运转及构筑物造价均有所下降,对于不同含固量污水的适应性也强,因而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目前已设计和施工的这种工艺较多。

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工作原理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有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沼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内积累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离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这种工艺的基本出发占在于:(1)为污泥絮凝提供有利的物理--化学条件,使厌氧污泥获得并保持良好的沉淀性能;(2)良好的污泥床常可形成一种相当稳定的生物相,能抵抗较强的扰动力。较大的絮体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从而提高设备内的污泥浓度;(3)通过在污泥床设备内设置一个沉淀区,使污泥细颗粒在沉淀区的污泥层内进一步絮凝和沉淀,然后回流入污泥床内。

三、厌氧污泥床内的流态和污泥分布

厌氧污泥床内的流态相当复杂,反应区内的流态与产气量和反应区高度相关,一般来说,反应区下部污泥层内,由于产气的结果,部分断面通过的气量较多,形成一股上升的气流,带动部分混合液(指污泥与水)作向上运动。与此同时,这股气、水流周围的介质则向下运动,造成逆向混合,这种流态造成水的短流。在远离这股上升气、水流的地方容易形成死角。在这些死角处也具有一定的产气量,形成污泥和水的缓慢而微弱的混合,所以说在污泥层内形成不同程度的混合区,这些混合区的大小与短流程度有关。悬浮层内混合液,由于气体币的运动带动液体以较高速度上升和下降,形成较强的混合。在产气量较少的情况下,有时污泥层与悬浮层有明显的界线,而在产气量较多的情况下,这个界面不明显。有关试验表明,在沉淀区内水流呈推流式,但沉淀区仍然还有死区和混合区。

厌氧污泥床内污泥浓度与设备的有机负荷率有关。是处理制糖废水试验时,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内污泥分布与负荷的关系。从图中可看出污泥层污泥浓度比悬浮层污泥浓度高,悬浮层的上下部分污泥浓度差较小,说明接近完全混合型流态,反应区内污泥的颁,当有机负荷很高时污泥层和悬浮层分界不明显。试验表明,污水通过底部0.4-0.6m的高度,已有90%的有机物被转化。由此可见厌氧污泥具有极高的活性,改变了长期以来认为厌氧处理过程进行缓慢的概念。在厌氧污泥中,积累有大量高活性的厌氧污泥是这种设备具有巨大处理能力的主要原因,而这又归于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具有高的容积有机负荷率,其主要原因是设备内,特别是污泥层内保有大量的厌氧污泥。工艺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成具有优良沉降性能和很高甲烷活性的污泥,尤其是颗粒状污泥。与此相反,如果反应区内的污泥以松散的絮凝状体存在,往往出现污泥上浮流失,使厌氧污泥床不能在较高的负荷下稳定运行。

根据厌氧污泥床内污泥形成的形态和达到的COD容积负荷,可以将污泥颗粒化过程大致分为三个运行期:

(1)投产运行期:从接种污泥开始到污泥床内的COD容积负荷达到5kgCOD/m3.d左右,此运行期污泥沉降性能一般;

(2)颗粒污泥出现期:这一运行期的特点是有小颗粒污泥开始出现。当污泥床内的总SS量和总VSS量降至最低时本运行期即告结束,这一运行期污泥沉降性能不太好;

(3)颗粒污泥形成期:这一运行期的特点是颗粒污泥大量形成,由下至上逐步充满整个厌氧污泥床。当污泥床容积负荷达到16kgCOD/m3.d以上时,可以认为颗粒污泥已培养成熟。该运行期污泥沉降性很好。

五、污泥的流失与外部沉淀池的设置

在升流式厌氧泥床内虽有气液固三相分离器,混合液进入沉淀区前已把气体分离,但由于沉淀区内的污泥仍具有较高的产甲烷活性,继续在沉淀区内产气;或者由于冲击负荷及水质突然变化,可能使反应区内污泥膨胀,结果沉淀区固液分离不佳,发生污泥流失而影响了水质和污泥床中污

泥浓度。为了减少出水所带的悬浮物进入水体,外部另设一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污泥回流到污泥床内。设外部沉淀池的好处是:(1)污泥回流可加速污泥的积累,缩短投产期;(2)去除悬浮物,改善出水水质;(3)当偶尔发生污泥大量上漂时,回收污泥保持工艺的稳定性;(4)回流污泥可作进一步分解,可减少剩余污泥量。

设外部沉淀池的升流式厌氧污床工艺流程。

六、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设计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工艺设计主要是计算厌氧污泥床的容积、产气量、剩余污泥量、营养需要量.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池形状有圆形、方形、矩形。污泥床高度一般为3-8m,多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当污水有机物浓度比较高时,需要的沉淀区面积小,反应区的面积可采用与沉淀区相同的面积和池形。当污水有机物浓度低时,需要的沉淀面积大,为了保证反应区的一定高度,反应区的面积不能太大时,则可采用反应区的面积小于沉淀区,即污泥床上部面积大于下部的池形。

气液固三相分离器是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污泥床的正常运行和获良好的出水水质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时应给予特别的重视。根据经验,三相分离器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混和液进入沉淀区之关,必须将其中的气泡予以脱出,防止气泡进入沉淀区影响沉淀;

2、沉淀器斜壁角度约为50o;

3、沉淀区的表面水力负荷应在0.7m3.h以下,进入沉淀区前,通过沉淀槽低缝的流速不大于2m/h;

4、处于集气器的液一气界面上的污泥要很好地使之浸没于水中;

5、应防止集气器内产生大量泡沫。

第2、3两个条件可以通过适当选择沉淀器的深度-面积比来加以满足。对于低浓度污水,主要用限制表面水力负荷来控制;对于中等浓度和高浓度污水,在极高负荷下,单位横截面上释放的气体体积可能成为一个临界指标。但是直到现在国内外所取得的成果表明,只要负荷率不超过20kgCOD/m3.d,厌氧污泥床高度不大于10m,可以预料没有任何问题。

污泥与液体的分离基于污泥絮凝、沉淀和过滤作用。所以创造条件使污泥具有良好的絮凝、沉淀性能对于分离器的工作是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注意是防止气泡进入沉淀区,要使固一液进入沉淀区之前就与气泡很好分离。在气-液表面上形成浮渣能迫使一些气泡进入沉淀区,所以在一些情况下必须考虑设置排放这些浮渣或破坏这些浮渣的设施。

如上所述,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混合是靠上流的水流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来完成的。因此,一般采用多点进水,使进水均匀地分布在床断面上。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容积的计算一般按有机物容积负荷或水力停留时间进行。设计时可通过试验决定参数或参考同类废水用的设计和运行参数。

七、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启动

1、污泥的驯化

升流式套氧污泥床设备启动的最大困难是获得大量沉降性能良好的厌氧污泥。最好的办法加以驯化,一般需要3-6个月,如果靠设备自身积累,投产期可长达1-2年,初中表明,投加少量的载体,有利于厌氧菌的附着,促进初期颗粒污泥的形成;比重大的絮状污泥比轻的易于颗粒化;比甲烷活性高的厌氧污泥可缩短启动期。

2、启动操作要点

(1)最好一次投加足够量的接种污泥;

(2)从污泥床流出的污泥一般不需回流,以使特别轼的污泥连续地从污泥床流出,使较重的污泥在床内积累,并促进其增殖进行颗粒化;

(3)启动开始废水COD浓度较低时,未必泥颗粒化快;

(4)最初污泥负荷率应低于0.1-0.2kgCOD/kgTSS.d;

(5)污水中原来存在的和产生出来的多种挥发酸未能有效分解之前,不应提高有机容积负荷率;

(6)可降解的COD去除率达到80%左右时,才能增加有机容积负荷率;

(7)为促进污泥颗粒化,反应区内的最小空塔速度为1m/d,采用较高的表面水力负荷有利于小颗粒污泥与污泥絮凝分开,使小颗粒污泥发展为大颗粒。

八、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的优缺点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主要优点是:

1、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内污泥浓度高。平均污泥浓度为20-40gVSS/1;

2、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中温发酵,容积负荷一般为10kgCOD/m3.d左右;

3、无混合搅拌设备,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上升运动,使污泥床上部的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对下部的污泥层也有一定程度的搅动;

4、污泥床不填载体,节省造价及避免因填料发生堵赛问题;

5、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内设三相分离器,一般不设沉淀池,被沉淀区分离出来的污泥重新回到污泥床反应区内,一般无污泥回流设备。

主要缺点是:

1、进水中悬浮物需要适当控制,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100mg/l以下;

2、污泥床内有短流现象,影响处理能力;

3、对水质和负荷突然变化较敏感,耐冲击力稍差。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近年来在国外发展很快,在国内也已有生产性规模装置,该工艺既节约了能源,基至可回收能量,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新工艺的研究和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篇2:论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论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为了贯彻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同步发展的方针,污水处理工程必定会有相应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经济、省能地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已是当今环境工程领域中最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除了靠正确决策外,尚需依赖技术更新,新工艺的开发,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等科学技术措施。

目前,污水处理工程基本上还是依靠消耗能量来改善环境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但在能源有限的条件下,人们已经意识到,浪费能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必须彻底改变,现今评价工程设计优劣的立足点,已经开始转移到基建投资和运转管理的经济性,以及对能源利用的有效程度。因此,环境工程已不可避免地要与能源工程体系发生联系。

录求污水处理工程节能措施的技术途径颇多,而用机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则是重要途径之一。

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性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在毋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条件下,以被还原有机物作为受氢体,同时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厌氧生物处理法不仅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进水BOD浓度可达15000mg/l,也可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包括城市废;厌氧生物处理法能耗低;有机容积负荷高,一般为5-10kgCOD/m3.d高的可达50kgCOD/m3.d;剩余污泥量少;产生的沼气可利用;营养需要量少;被降解的有机物种类多;能承受较大的负荷变化和水质变化。

显而易见,开发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用来治理有机污水的污染,无疑是一种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方法。近年来,污水厌氧处理工艺发展十分迅速,各种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出现,包括有厌氧接触法、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档板式厌氧法、厌氧生物池、厌氧膨胀床和流化床、厌氧生物转盘等,目前升流式厌氧污泥床这种新工艺由于具有厌氧过滤及厌氧活性污泥法的双重特点,运转及构筑物造价均有所下降,对于不同含固量污水的适应性也强,因而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目前已设计和施工的这种工艺较多。

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工作原理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有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沼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内积累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离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这种工艺的基本出发占在于:(1)为污泥絮凝提供有利的物理--化学条件,使厌氧污泥获得并保持良好的沉淀性能;(2)良好的污泥床常可形成一种相当稳定的生物相,能抵抗较强的扰动力。较大的絮体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从而提高设备内的污泥浓度;(3)通过在污泥床设备内设置一个沉淀区,使污泥细颗粒在沉淀区的污泥层内进一步絮凝和沉淀,然后回流入污泥床内。

三、厌氧污泥床内的流态和污泥分布

厌氧污泥床内的流态相当复杂,反应区内的流态与产气量和反应区高度相关,一般来说,反应区下部污泥层内,由于产气的结果,部分断面通过的气量较多,形成一股上升的气流,带动部分混合液(指污泥与水)作向上运动。与此同时,这股气、水流周围的介质则向下运动,造成逆向混合,这种流态造成水的短流。在远离这股上升气、水流的地方容易形成死角。在这些死角处也具有一定的产气量,形成污泥和水的缓慢而微弱的混合,所以说在污泥层内形成不同程度的混合区,这些混合区的大小与短流程度有关。悬浮层内混合液,由于气体币的运动带动液体以较高速度上升和下降,形成较强的混合。在产气量较少的情况下,有时污泥层与悬浮层有明显的界线,而在产气量较多的情况下,这个界面不明显。有关试验表明,在沉淀区内水流呈推流式,但沉淀区仍然还有死区和混合区。

厌氧污泥床内污泥浓度与设备的有机负荷率有关。是处理制糖废水试验时,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内污泥分布与负荷的关系。从图中可看出污泥层污泥浓度比悬浮层污泥浓度高,悬浮层的上下部分污泥浓度差较小,说明接近完全混合型流态,反应区内污泥的颁,当有机负荷很高时污泥层和悬浮层分界不明显。试验表明,污水通过底部0.4-0.6m的高度,已有90%的有机物被转化。由此可见厌氧污泥具有极高的活性,改变了长期以来认为厌氧处理过程进行缓慢的概念。在厌氧污泥中,积累有大量高活性的厌氧污泥是这种设备具有巨大处理能力的主要原因,而这又归于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具有高的容积有机负荷率,其主要原因是设备内,特别是污泥层内保有大量的厌氧污泥。工艺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成具有优良沉降性能和很高甲烷活性的污泥,尤其是颗粒状污泥。与此相反,如果反应区内的污泥以松散的絮凝状体存在,往往出现污泥上浮流失,使厌氧污泥床不能在较高的负荷下稳定运行。

根据厌氧污泥床内污泥形成的形态和达到的COD容积负荷,可以将污泥颗粒化过程大致分为三个运行期:

(1)投产运行期:从接种污泥开始到污泥床内的COD容积负荷达到5kgCOD/m3.d左右,此运行期污泥沉降性能一般;

(2)颗粒污泥出现期:这一运行期的特点是有小颗粒污泥开始出现。当污泥床内的总SS量和总VSS量降至最低时本运行期即告结束,这一运行期污泥沉降性能不太好;

(3)颗粒污泥形成期:这一运行期的特点是颗粒污泥大量形成,由下至上逐步充满整个厌氧污泥床。当污泥床容积负荷达到16kgCOD/m3.d以上时,可以认为颗粒污泥已培养成熟。该运行期污泥沉降性很好。

五、污泥的流失与外部沉淀池的设置

在升流式厌氧泥床内虽有气液固三相分离器,混合液进入沉淀区前已把气体分离,但由于沉淀区内的污泥仍具有较高的产甲烷活性,继续在沉淀区内产气;或者由于冲击负荷及水质突然变化,可能使反应区内污泥膨胀,结果沉淀区固液分离不佳,发生污泥流失而影响了水质和污泥床中污泥浓度。为了减少出水所带的悬浮物进入水体,外部另设一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污泥回流到污泥床内。设外部沉淀池的好处是:(1)污泥回流可加速污泥的积累

,缩短投产期;(2)去除悬浮物,改善出水水质;(3)当偶尔发生污泥大量上漂时,回收污泥保持工艺的稳定性;(4)回流污泥可作进一步分解,可减少剩余污泥量。

设外部沉淀池的升流式厌氧污床工艺流程。

六、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设计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工艺设计主要是计算厌氧污泥床的容积、产气量、剩余污泥量、营养需要量.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池形状有圆形、方形、矩形。污泥床高度一般为3-8m,多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当污水有机物浓度比较高时,需要的沉淀区面积小,反应区的面积可采用与沉淀区相同的面积和池形。当污水有机物浓度低时,需要的沉淀面积大,为了保证反应区的一定高度,反应区的面积不能太大时,则可采用反应区的面积小于沉淀区,即污泥床上部面积大于下部的池形。

气液固三相分离器是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污泥床的正常运行和获良好的出水水质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时应给予特别的重视。根据经验,三相分离器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混和液进入沉淀区之关,必须将其中的气泡予以脱出,防止气泡进入沉淀区影响沉淀;

2、沉淀器斜壁角度约为50o;

3、沉淀区的表面水力负荷应在0.7m3.h以下,进入沉淀区前,通过沉淀槽低缝的流速不大于2m/h;

4、处于集气器的液一气界面上的污泥要很好地使之浸没于水中;

5、应防止集气器内产生大量泡沫。

第2、3两个条件可以通过适当选择沉淀器的深度-面积比来加以满足。对于低浓度污水,主要用限制表面水力负荷来控制;对于中等浓度和高浓度污水,在极高负荷下,单位横截面上释放的气体体积可能成为一个临界指标。但是直到现在国内外所取得的成果表明,只要负荷率不超过20kgCOD/m3.d,厌氧污泥床高度不大于10m,可以预料没有任何问题。

污泥与液体的分离基于污泥絮凝、沉淀和过滤作用。所以创造条件使污泥具有良好的絮凝、沉淀性能对于分离器的工作是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注意是防止气泡进入沉淀区,要使固一液进入沉淀区之前就与气泡很好分离。在气-液表面上形成浮渣能迫使一些气泡进入沉淀区,所以在一些情况下必须考虑设置排放这些浮渣或破坏这些浮渣的设施。

如上所述,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混合是靠上流的水流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来完成的。因此,一般采用多点进水,使进水均匀地分布在床断面上。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容积的计算一般按有机物容积负荷或水力停留时间进行。设计时可通过试验决定参数或参考同类废水用的设计和运行参数。

七、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启动

1、污泥的驯化

升流式套氧污泥床设备启动的最大困难是获得大量沉降性能良好的厌氧污泥。最好的办法加以驯化,一般需要3-6个月,如果靠设备自身积累,投产期可长达1-2年,初中表明,投加少量的载体,有利于厌氧菌的附着,促进初期颗粒污泥的形成;比重大的絮状污泥比轻的易于颗粒化;比甲烷活性高的厌氧污泥可缩短启动期。

2、启动操作要点

(1)最好一次投加足够量的接种污泥;

(2)从污泥床流出的污泥一般不需回流,以使特别轼的污泥连续地从污泥床流出,使较重的污泥在床内积累,并促进其增殖进行颗粒化;

(3)启动开始废水COD浓度较低时,未必泥颗粒化快;

(4)最初污泥负荷率应低于0.1-0.2kgCOD/kgTSS.d;

(5)污水中原来存在的和产生出来的多种挥发酸未能有效分解之前,不应提高有机容积负荷率;

(6)可降解的COD去除率达到80%左右时,才能增加有机容积负荷率;

(7)为促进污泥颗粒化,反应区内的最小空塔速度为1m/d,采用较高的表面水力负荷有利于小颗粒污泥与污泥絮凝分开,使小颗粒污泥发展为大颗粒。

八、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的优缺点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主要优点是:

1、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内污泥浓度高。平均污泥浓度为20-40gVSS/1;

2、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中温发酵,容积负荷一般为10kgCOD/m3.d左右;

3、无混合搅拌设备,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上升运动,使污泥床上部的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对下部的污泥层也有一定程度的搅动;

4、污泥床不填载体,节省造价及避免因填料发生堵赛问题;

5、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内设三相分离器,一般不设沉淀池,被沉淀区分离出来的污泥重新回到污泥床反应区内,一般无污泥回流设备。

主要缺点是:

1、进水中悬浮物需要适当控制,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100mg/l以下;

2、污泥床内有短流现象,影响处理能力;

3、对水质和负荷突然变化较敏感,耐冲击力稍差。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近年来在国外发展很快,在国内也已有生产性规模装置,该工艺既节约了能源,基至可回收能量,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新工艺的研究和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篇3:论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论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本文论述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运行机理和工艺特征,分析了设计运行启动的工作要点。

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为了贯彻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同步发展的方针,污水处理工程必定会有相应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经济、省能地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已是当今环境工程领域中最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除了靠正确决策外,尚需依赖技术更新,新工艺的开发,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等科学技术措施。

目前,污水处理工程基本上还是依靠消耗能量来改善环境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但在能源有限的条件下,人们已经意识到,浪费能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必须彻底改变,现今评价工程设计优劣的立足点,已经开始转移到基建投资和运转管理的经济性,以及对能源利用的有效程度。因此,环境工程已不可避免地要与能源工程体系发生联系。

录求污水处理工程节能措施的技术途径颇多,而用机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则是重要途径之一。

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性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在毋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条件下,以被还原有机物作为受氢体,同时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厌氧生物处理法不仅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进水BOD浓度可达15000mg/l,也可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包括城市废;厌氧生物处理法能耗低;有机容积负荷高,一般为5-10kgCOD/m3.d高的可达50kgCOD/m3.d;剩余污泥量少;产生的沼气可利用;营养需要量少;被降解的有机物种类多;能承受较大的负荷变化和水质变化。

显而易见,开发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用来治理有机污水的污染,无疑是一种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方法。近年来,污水厌氧处理工艺发展十分迅速,各种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出现,包括有厌氧接触法、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档板式厌氧法、厌氧生物池、厌氧膨胀床和流化床、厌氧生物转盘等,目前升流式厌氧污泥床这种新工艺由于具有厌氧过滤及厌氧活性污泥法的双重特点,运转及构筑物造价均有所下降,对于不同含固量污水的适应性也强,因而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目前已设计和施工的这种工艺较多。

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工作原理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有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沼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内积累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离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这种工艺的基本出发占在于:(1)为污泥絮凝提供有利的物理--化学条件,使厌氧污泥获得并保持良好的沉淀性能;(2)良好的污泥床常可形成一种相当稳定的生

[1] [2] [3] [4]

篇4: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小试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颖的升流式厌氧复合床反应器,用于处理农村居住小区生活污水,达到生产性规模.经过较长一段时间试验,处理效果较好,运行稳定,可用于工程实践.

作 者:赵建夫 蒋柱武 ZHAO Jian-fu JIANG Zhu wu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92 刊 名: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00 28(6) 分类号:X703 关键词:升流式厌氧复合床反应器   生活污水   生产性规模  

篇5:基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

基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

摘要:构建了一种基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嚣(UASB)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利用UASB高效去除COD能力及连续进样方式,获得稳定电能输出.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进液方式、电极材料、离子交换膜种类、溶液离子强度等因素对于MFCs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6h、连续进液、高纯石墨板电板以及均相阳离子交换膜条件下,连续运行3个月,放电功率稳定在145 mW/m2.开路电压0.78 V,放电电流最高可达321 mA/m2.作 者:王万成    陶冠红    WANG Wan-cheng    TAO Guan-hong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期 刊:江苏环境科技  ISTIC  Journal:JIANGSU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1(1) 分类号:X2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电池结构    连续进样    功率密度   

篇6: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循环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黄原胶废水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循环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黄原胶废水

本文介绍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CASS工艺在处理黄原胶废水中的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进水CODcr=4500 mg/L,BOD5= mg/L,SS=2500 mg/L时,出水达到GB8978-96一级排放标准.

作 者:卢继承 李桂新 肖军 LU Ji-cheng LI Gui-xin XIAO Jun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生物科学系,山东,泰安,271021 刊 名: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36(2) 分类号:X501 关键词: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循环活性污泥法   黄原胶废水  

篇7: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接触氧化工艺在酒精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接触氧化工艺在酒精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介绍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接触氧化工艺在处理高浓度酒精废水中的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进水COD.18000~21 000mg/L,BOD510 500~12000mg/L,SS 16 000~18 500mg/L时,出水达到GB8978-96二级排放标准.

作 者:樊新生 林王春 高建强 高廷东  作者单位:樊新生,高廷东(泰山学院生物科学系,山东,泰安,271021)

林王春(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保分公司,济南,250101)

高建强(滨州市环境保护局,山东,滨州,256618)

刊 名:环境工程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5 23(2) 分类号:X7 关键词:酒精废水   UASB反应器   接触氧化  

篇8: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工艺

1、工作原理

废水由反应器的底部均匀引入,污水向上通过包含颗粒污泥和絮凝污泥的污泥床,在与污泥的充分接触过程中,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产生沼气引起内部循环,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维持。部分气体以气泡的形式附着在污泥颗粒上,附着和没有附着的气体向反应器顶部上升,上升到表面的颗粒碰击气体发射板的底部,引起附着气泡的污泥絮体脱气,气泡释放的同时,污泥颗粒将沉淀到污泥床的表面,气体被收集到反应器顶部的集气室。置于集气室单元缝隙之下的挡板的作用是气体反射器和防止沼气进入沉淀区,否则将引起沉淀区的紊动,会阻碍颗粒沉淀,使得包含一些剩余固体和污泥颗粒夫人液体经过分离器缝隙进入沉淀区。

由于分离器的斜壁沉淀区的过流面积沿接近水面的方向逐渐增加,因此上升流速逐渐降低,由于流速降低,污泥絮体易于形成。积累在三相分离器上的污泥絮体在一定程度上将克服其在斜壁上受的摩擦力,而返回反应区。

三相分离器是UASB反应器最重要的设备,这一设备安装在反应器的顶部并将反应器分为下部的反应区和上部的沉淀区。

三相分离器的.目的:尽可能有效地分离从污泥床(层)中产生的沼气,特别在高负荷的情况下。

在气室下面反射板的作用:①防止沼气通过气室之间的缝隙溢出到沉淀区;②有利于减少反应区内高产气量所造成的液体紊动。

2、UASB反应器的构造

UASB可分为开敞式和封闭式两种。

开敞式UASB反应器的顶部不加密封,出水水面敞开,主要适用于中低浓度的有机废

水;

封闭式UASB反应器的顶部加盖密封,主要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或含较多硫酸盐的有机废水。

UASB反应器断面一般为圆形或矩形,圆形结构一般为钢结构,矩形结构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1)布水器 即进水配水系统,主要功能:①将废水均匀地分配到整个反应器的底部;②水力搅拌。

2)反应区 其中包括污泥床和污泥悬浮层,其污泥多为颗粒污泥,污泥床高度约为反应区总高度的1/3,但其污泥量约占全部污泥量的2/3以上。

3)三相分离器

三相分离器是

UASB反应器最具特征的组成部分。由沉淀

区、回流缝和气封组成。 作用:把气体(沼气)、固体(污泥)和液体分开,保证出水水质与系统的生物量,并有利于污泥颗粒化。三相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将直接影响分离器的处理效果。

4)出水系统 其作用是把沉淀区水面处理过的水均匀地排出反应器。 5)气室 也称集气罩,其作用是收集沼气。

6)浮渣清除系统 其功能是清除沉淀区液面和气室液面的浮渣,如浮渣不多可省略。

7)排泥系统 其功能是均匀地排出反应区的剩余污泥。

3、UASB反应器的特性

UASB反应器是现在高效厌氧反应器的典型代表,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UASB反应器的上部设置气、液、固三相分离器,通过高效的三相分离,保证了出水水质,收集了沼气,同时在省去污泥回流系统的情况下,使反应器保持很高的污泥浓度。

②UASB反应器内实现了污泥颗粒化,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很高的产甲烷活性,为反应器的高效运行提供了保证。

③UASB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污泥龄长,有机容积负荷大【一般为10―20kgCOD/(m3

?d)】,水力停留时间大大缩短,反应器容积相对较小,且集生物反应和沉淀分离与一体,结紧凑,有效节省了基建与运行费用。

④UASB反应器无混合搅拌设备,投产运行正常以后,利用本身产生的沼气和进水来搅动,构造简单,运行管理方便。

⑤UASB反应器不仅适于处理高、中浓度的有机废水,也可用于处理如城市污水这样低浓度的有机废水。

4、UASB反应器的设计参数

UASB反应器设计的主要内容有:选定池型,确定主要尺寸;设计进水、配水和出水系统;选定三相分离器的形式。设计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当无条件试验时参考下列参数进行设计。

①有效容积负荷

当反应器内平均污泥浓度为25kgMLVSS/m时,容积负荷应根据水质和反应温度,参考下表确定。

UASB反应器允许容积负荷

3

注: 表示挥发性脂肪酸

②沉淀区表面水力负荷

对主要含溶解性有机物的废水,沉淀区表面水力负荷采用3m3/(m2?h)以下,含悬浮物较多的有机废水表面水利负荷可采用1-1.5m3/(m2?h)以下。

③配水系统每个喷嘴的服务面积

高负荷配水系统采用2-5m/个,低负荷配水系统采用0.5-1.5m/个。 ④反应器高度

低浓度(COD浓度在1000mg/L以下)有机废水反应器的高度可采用3-5m;对中浓度(COD浓度在-3000mg/L)可采用5-7m,最大不超过10m。

⑤回流循环水量

UASB反应器中COD浓度超过15000mg/L时,需进行回流以降低进水COD浓度。 ⑥预处理

进水悬浮物最高允许浓度为8000mg/L,达到此值时处理效果明显恶化,超过8000mg/L,则反应器难以运行。

2

2

5、UASB反应器的投产启动

①颗粒污泥的外观、组成与特征

颗粒污泥的外观多种多样,有卵形、球形、丝形等;其平均直径为1mm,一般为0.1~2mm;颗粒污泥多以无机粒子为核心,外包生物膜,其核心多为黑色,生物膜的表层则呈灰白色、淡黄色或暗绿色等;反应区上部的颗粒污泥的挥发性相对较高;颗粒污泥质软,有一定的韧

性和黏性。

②UASB反应器的启动运行方式

一般UASB反应器的启动运行有以下两种方式:

1)直接启动:用颗粒污泥接种,只需进行颗粒污泥的驯化,所需时间较短,负荷上升较快;

2)间接接种:用絮状污泥启动,首先需要培养颗粒污泥,反应器中培养出高浓度活性的颗粒污泥,一般需要1―3个月。

篇9: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处理酵母废水及微生物相研究

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处理酵母废水及微生物相研究

摘要:研究了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酵母废水的启动规律及微生物相.研究表明:在上升流速为6 m/h,温度控制在30 ℃,进水CODcr和FeCl2分别为20 g/L和500 mg/L的条件下,反应器COD容积负荷可达15.9 kg/(m3・d)左右,容积产气率稳定在5.2~5.5 L/(L・d)以上,COD去除率为65%~69%,容积负荷与产气率呈显著线性关系.当负荷超过15.9 kg/(m3・d)时,反应器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达到了1.26 g/L,最大产甲烷活性只有0.24 g/(g・d),对产甲烷菌活性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颗粒污泥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较稳定,球菌和短杆菌成片地聚集生长.作 者:颜智勇    胡勇有    谢磊    YAN Zhi-yong    HU Yong-you    XIE Lei  作者单位:颜智勇,YAN Zhi-yong(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胡勇有,谢磊,HU Yong-you,XIE Lei(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期 刊: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PKU  Journal: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 33(2) 分类号:X703.1 关键词:厌氧处理    颗粒污泥膨胀床    酵母废水    微生物相   

篇10: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厌氧堆肥探讨

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厌氧堆肥探讨

摘要:通过污泥厌氧堆肥试验,对堆肥过程中含水量、pH值、NH4+-N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变化规律和过程的机理进行探讨,为实现污泥工业化应用创造条件.作 者:鞠猛    JU Meng  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 期 刊:当代化工  ISTIC  Journal: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2008, 37(4) 分类号:X703 关键词:城市污水    污泥    厌氧堆肥   

【论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相关文章:

1.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工艺

2.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厌氧堆肥探讨

3.低浓度生活污水厌氧处理的试验研究

4.微电解厌氧SBR组合工艺处理化学制药废水

5.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氧化沟处理高浓度淀粉废水

6.氯酚类化合物厌氧生物降解性与其定量结构关系的研究

7.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探讨

8.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及形成机理的探讨

9.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低浓度农村污水

10.好氧生物膜法处理工业微污染水的研究

下载word文档
《论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论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