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关于曹雪芹的故事-曹雪芹与风筝谱

关于曹雪芹的故事-曹雪芹与风筝谱

2023-11-22 08:43:5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熊掰大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关于曹雪芹的故事-曹雪芹与风筝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关于曹雪芹的故事-曹雪芹与风筝谱,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曹雪芹的故事-曹雪芹与风筝谱

篇1:关于曹雪芹的故事-曹雪芹与风筝谱

曹雪芹与风筝谱

曹雪芹有个邻居叫王景廉,是个旗人,行伍出身。一次骑马因马失前蹄,摔到水沟里断了腿,成了瘸子,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王景廉不能工作后,心里颇为烦躁,曹雪芹很同情他,就教他学写字和绘画,以此修身养性。

曹雪芹为了写《红楼梦》,搬到西山去住后,两人仍有往来。有一年,王景廉的老父亲生病花了很多的钱,王景廉就到西山找曹雪芹借钱。曹雪芹生活也不富裕,想来想去找出一把镶了宝石的佩剑,换了些钱给他。王景廉拿着钱高高兴兴地往回走,曹雪芹送他时心里闷闷不乐,有些过意不去。他知道,王家一家老小靠这点钱,也仅够两稀一干就咸菜,勉强维持到领俸禄的日子。

两人走出门来,曹雪芹听到隔壁篾匠家传出清脆的劈竹声,猛然眼睛一亮,连说:“有办法了,有办法了!”他叫住王景廉,说:“别走了,我教你一种谋生之路。”

王景廉忙问是啥门路。

“扎风筝。”曹雪芹兴奋地说。他告诉王景廉,扎风筝不仅能谋生,兴许还能过上小康的日子呢。于是曹雪芹向篾匠买了半根竹子,之后,又买了几张糊窗户用的纸,把王景廉留下来学扎风筝。

曹雪芹从怎么劈竹条、怎么扎风筝架子到怎么安引线、怎么糊纸、绘画,手把手一一教起。当初王景廉为消磨时光向曹雪芹学写字和绘画,没想到现在倒派上了用场,虽然只能算二把刀,但对王景廉眼下的生计却大有好处。王景廉在曹雪芹家待了两天,学会了制作风筝的全套技术,之后便背着曹雪芹亲手扎绘的三只风筝:一只美人、一只蝴蝶、一只鹞鹰,以及已经扎好尚未裱糊绘画的风筝架子,一瘸一拐地回城里去了。

在半路上,王景廉被一个识货的王府管家叫住,说愿出高价购买他的三只风筝。王景廉说:“卖当然是要卖的,不过不是现在,得等三五个月,等我把朋友曹雪芹绘制的风筝样子,学得七八成后才能出手。”王府管家非常大方,随手掏出一两银子作为订金,并说钱多钱少,以后再议。

王景廉照猫画虎,按着曹雪芹绘制的风筝样式制作风筝,没想到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颇为畅销。这样一来,王家一下子解决了温饱问题。就在那年春节,王景廉雇了一头毛驴,把米、面、鹅、鸭、鱼、肉,驮了满满两大驮子,送到西山给曹雪芹过年。曹雪芹又画了几件风筝画谱供王景廉使用。

以后逢年过节,王景廉都要雇毛驴给曹雪芹送吃的、穿的、用的东西,曹雪芹也挖空心思想方设法绘制新的风筝样式,供王景廉制作。

几年之后,王景廉家生活就有了较大的改善,拆除原来破旧的房子,盖上了新的大瓦房,并请曹雪芹到家小住。曹雪芹在窗明几净的新房子里,翻看了几年来用大小纸张为王景廉绘制的风筝画稿,一时来了雅兴,便分门别类,统一大小,用宣纸重新彩绘,附以题诗,并加写序言,装订成册,命名为《南鹞北鸢考工志》。

过了二三十年,王家后人因卖风筝发了家,购置田产,经营商业,此后就不再制作风筝了。一个姓金的王爷爱上了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常常借走欣赏。王家后人便来个顺水人情,将风筝谱赠送给王爷。金王爷没有白要,用两件皇上御赐的玉器作为回报。

金王爷曾将《南鹞北鸢考工志》借给哈式风筝传人,也就是哈魁明的父亲参阅。哈家制作的风筝当时在北京已经自成一个流派,在绘画上浓墨重彩,富有装饰美,不同于更接近自然的曹雪芹画的风筝。

因此,哈家只吸收了《考工志》的一些优点,采纳了自己未制作过的风筝样式,保留了哈式风筝的原有的流派特色。

曹雪芹送礼讽官场

清乾隆以降,送往迎来之风盛行,尤其官场间更是处处陋习,而当时大文学家及闻人曹雪芹,则偏不好此道。某次,京城副都统赫某寿辰,贺客送礼充斥门庭,突左右来报,曹雪芹送来老酒二坛、贺字一轴。

这下大伙儿觉得神了,曹雪芹竟也会送礼?而主人赫某则是欣喜异常,因为曹雪芹从不送礼,却独送给他,随即命人将二坛酒分予众人享用,惟众人饮如白水一般,毫无滋味,这时一官员竟称:酒到无味方知情浓,这是曹雪芹给我们的惊喜呀!接下来,主人赫某再命人打开贺轴,写道:君子之交,淡淡如水。此时大家表情僵硬,再也说不出话来了。因为,这显然是曹雪芹的隐喻,并借此机会嘲讽官场陋习。

另外一个同样发生在唐朝晋州节度使李寰身上的故事,就更有意思了。

有一天李寰寿辰,其表兄武恭也是送来一红布包裹之礼物及一封信函,李寰心想其表兄那么寒酸,大概不会送什么好东西,于是直接叫左右拿去后面放着;至于信函,使者则申言老爷特别交待须亲送寿翁拆阅,李寰只好亲自拆阅,里面写道:恭贺寿诞,特赠当时李令公(光弼)收复京城所穿的棉袄一件,祝你功比李令公啊!

李寰随即令人打开那红布包裹,发现只是一件普通且破烂发臭的衣服,众人大多忍俊不住,原来是别有含意啊!

篇2:曹雪芹与孔尚任《风筝》阅读答案

曹雪芹与孔尚任《风筝》阅读答案

风筝

曹雪芹①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风筝

孔尚任②

络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注]①《石头记》中曹雪芹托探春作。探春,宝玉同父异母妹,庶出,有才干,被迫远嫁。②孔尚任,少时岁考不中,后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等。创作《桃花扇》,后得罪,被免。回乡隐居,穷困潦倒至辞世。

1.请简要描述两首诗描写的情景的异同。(5分)

2.两首诗使用了相同的`手法表达情感,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点:都是写儿童在春天放风筝时的情景。(1分)

不同点:①第一首写了清明时节(或:暮春时候),断线的风筝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飘向远方的情景。(2分)②第二首写的是早春时候,红衣童子欲放风筝却苦于无风,提线埋怨天公的形象。(2分)

2.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托物言志(2分)。①曹诗赋予断线的风筝人的情感,用断线风筝隐喻探春,表达其被迫远嫁时的离别之苦,以及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无助(2分);②孔诗赋予天公人的情感,以风筝隐喻自己,借天公不肯给风,使风筝不得高飞的现实,表达自己身处困境的痛苦和怀才不遇的激愤。(2分)。

篇3:曹雪芹帮穷人做风筝的故事

曹雪芹帮穷人做风筝的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红楼梦》第七十回里有一大段关于放风筝的描写:“翠墨带着几个小丫头子们在那边山坡上已放了起来。宝琴也命人将自己的一个大红蝙蝠也取来。宝钗也高兴,也取了一个来,却是一连七个大雁的,都放起来了。独有宝玉的美人放不起来……”又写到黛玉放的风筝因为风大,线全部放尽,紫鹃用西洋小银剪刀把丝线剪断,让那风筝“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那风筝便飘飘摇摇地飞入云端。还写到三只风筝在空中碰头,线儿绞在一起,放风筝的人拼命往下收线,把线都扯断了,三个风筝全都飘飘忽忽地飞向天际……这里曹雪芹把春日起放风筝的场面写得多么生动鲜活啊!

曹雪芹是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精于小说、诗词,而且擅长绘画、工艺美术,特别是对风筝的扎糊、绘制和起放有着独到的研究和成功的实践,可称是风筝高手。

曹雪芹从幼年开始就喜欢做风筝、放风筝,他小时候生活在南方,后来又到了北京,对南方和北方的各种风筝都很熟悉。约在乾隆十九年,曹雪芹已从北京城里移居西郊香山,以卖画维持生计,十分窘迫,但还不时扎糊一些风筝,所扎风筝不仅有燕、蝶、螃蟹之类的,还有人物的,绘法奇绝,五光十色,其中宓妃和双童尤为精美。一天,有位患足疾的朋友于叔度来访,言及家中啼饥号寒的境况,又偶尔说到京中某邸公子购风筝,一掷数十金。雪芹想到家中还有些竹、纸,于是就扎了几只风筝送给老于,让他去卖。老于居然得到重酬,从而解了燃眉之急。后来雪芹经常到老于那里,帮他扎糊风筝,还为他设计新的谱式。从此于叔度就以风筝为业,不仅所得足以养家(z胡)口,而且渐渐成为制作风筝的著名艺人。

曹雪芹不仅帮助像于叔度那样身患残疾的人掌握一门手艺而谋生,还把自古以来有关风筝的资料和前辈的制作经验搜集起来,加以整理归纳,经过二三年的努力,终于写成《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这部著作详细阐述了风筝起放的原理,风筝的种类和扎糊、绘画的方法。为了便于传授,还绘制了彩色的图谱,如彩蝶、比翼燕、螃蟹、雏燕等,并写成歌诀,比如“瘦扎燕”歌诀云:“……眉心夔纹翠点碧,眸外花颜红润玉。鬓云覆颈衬玉颔,细指捧心愈增妍。红巾一幅缀素锦,酥胸双凸柳腰纤……”还注明画法:“画以烟黑为底,衬以嫩黄九幅,作大红,配之以绿。腰间金环略以鹅色入黄,位于尾羽之端,和之以朱红、石绿、石青、湖蓝、浅紫等色,必使艳而不厌,繁而不烦。”这里既有形状的描绘,又有色彩的说明,极其通俗而生动。曹雪芹还写了关于金石、编织工艺、脱胎手艺、织补、印染、雕刻竹器和扇骨等技艺书稿。这些书稿连同写风筝的`集成一书,题作《废艺斋集稿》。可惜此书并未刻印且大多散佚,现在知道的是当时抄存者保留下来的一些资料。

曹雪芹不仅精通风筝的扎糊、绘制工艺,而且还是放风筝的高手。雪芹的好友敦敏曾作有《瓶湖懋斋记盛》一文,文中写到敦敏、董邦达等观看雪芹亲自在宣武门里结了冰的太平湖上放风筝的情景。雪芹不仅看得出风向,还预测其日下午有风,而他起放风筝技巧之高,使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异。敦敏这样描述他的技艺:“风鸢听命乎百仞之上,游丝挥运于方寸之间”,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曹雪芹制作风筝的技艺除了传授给于叔度以外,还教了敦敏的弟弟敦惠。敦惠也是一位腿瘸的残疾人,他先是学画,后跟雪芹和于叔度学做风筝,他也学得不错,后来竟然以此供奉内廷。敦惠的后人也以此为业,他的若干代孙金福忠就是近代北京风筝业内的著名人士。曹雪芹的风筝书稿虽未经刻印,但经人传抄,又有于叔度、敦惠等人的传播,他的风筝谱和制作方法在北京广泛流传,而且一直承袭了下来。据说,新中国成立前夕,北京几家著名的扎风筝的用的都是曹雪芹的图式,可见其影响十分深远。

【关于曹雪芹的故事-曹雪芹与风筝谱】相关文章:

1.曹雪芹与《红楼梦》

2.曹雪芹红楼梦读后感

3.曹雪芹的作文

4.曹雪芹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

5.曹雪芹《葬花吟》古诗词

6.曹雪芹的诗词有哪些

7.读曹雪芹《红楼梦》有感800字

8.曹雪芹捉鬼的阅读答案

9.好了歌,好了歌曹雪芹,好了歌的意思,好了歌赏析

10.元宵灯谜,元宵灯谜曹雪芹,元宵灯谜的意思,元宵灯谜赏析

下载word文档
《关于曹雪芹的故事-曹雪芹与风筝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