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八年级历史 辛亥革命

八年级历史 辛亥革命

2023-10-30 08:33: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情★Enigm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八年级历史 辛亥革命,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八年级历史 辛亥革命,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 辛亥革命

篇1:八年级历史 辛亥革命

1萍浏醴起义

时间:19冬。

组织者: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

地点: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结果:失败。

地位:萍浏醴起义时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

时间:19夏。

组织者:光复会会员徐锡麟。

地点:安庆。

结果: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在绍兴准备策应,因告密而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

时间:1907年。

组织者:孙中山、黄兴。

地点:广西镇南关。

结果:失败。

4黄花岗起义

背景:19,孙中山、黄兴、赵声等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19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临时决定举事。

领导者:黄兴。

结果:失败,很多革命党人牺牲。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起义失败后收敛到的72具烈士遗骸,合葬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意义:起义虽然失败 ,但是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武昌起义 组织团体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起义力量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起义爆发原因

10月9日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

起义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起义经过

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11月下旬,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辛亥革命的由来

1911年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相关阅读:辛亥革命的利弊

【1】利:

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此,列强在中国再也找不到能控制中国的统治工具。

3、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2】弊:

1、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从同盟会到南京临时政府,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认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西方是会赞成的。

2、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

3、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在同盟会的纲领中,虽然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全体革命党人所接受,也没能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因而也未能实行“平均地权”,从而失去动员农民群众的作用,正是由于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才是显得十分弱小。

篇2:八年级历史 辛亥革命

八年级历史 辛亥革命

1萍浏醴起义

时间:1906年冬。

组织者: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

地点: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结果:失败。

地位:萍浏醴起义时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

时间:1907年夏。

组织者:光复会会员徐锡麟。

地点:安庆。

结果: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在绍兴准备策应,因告密而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

时间:1907年。

组织者:孙中山、黄兴。

地点:广西镇南关。

结果:失败。

4黄花岗起义

背景:1910年,孙中山、黄兴、赵声等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临时决定举事。

领导者:黄兴。

结果:失败,很多革命党人牺牲。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起义失败后收敛到的72具烈士遗骸,合葬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意义:起义虽然失败 ,但是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武昌起义 组织团体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起义力量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起义爆发原因

10月9日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

起义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起义经过

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11月下旬,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辛亥革命的由来

1911年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相关阅读:辛亥革命的利弊

【1】利:

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此,列强在中国再也找不到能控制中国的统治工具。

3、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2】弊:

1、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从同盟会到南京临时政府,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认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西方是会赞成的。

2、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

3、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在同盟会的纲领中,虽然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全体革命党人所接受,也没能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因而也未能实行“平均地权”,从而失去动员农民群众的作用,正是由于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才是显得十分弱小。

篇3: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知识点

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时间:19冬。

组织者: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

地点: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结果:失败。

地位:萍浏醴起义时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

时间:19夏。

组织者:光复会会员徐锡麟。

地点:安庆。

结果: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在绍兴准备策应,因告密而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

时间:1907年。

组织者:孙中山、黄兴。

地点:广西镇南关。

结果:失败。

4黄花岗起义

背景:19,孙中山、黄兴、赵声等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19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临时决定举事。

领导者:黄兴。

结果:失败,很多革命党人牺牲。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起义失败后收敛到的72具烈士遗骸,合葬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意义:起义虽然失败 ,但是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篇4: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知识点

武昌起义 组织团体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起义力量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起义爆发原因

10月9日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

起义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起义经过

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11月下旬,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辛亥革命的由来

1911年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篇5: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知识点

一、选择题

1.19,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2.有学者认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源櫓、尸横追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选。”该观点的主旨是( )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B.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国的政治C.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漫长 D.辛亥革命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3.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下图是《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A.资本主义 B. 封建制度C.封建帝制 D. 帝国主义

5.杰出人物引领历史发展。下列人物与史实搭配错误的是A.马克思一一与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缔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孙中山一一提出三民主义,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创立“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6.“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下列关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A.指导思想是由同盟会政治纲领发展而来的三民主义B.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C.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振兴中华”是每一位爱国志士的不懈追求。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孙中山,为了振兴中华,他( )①创办《中外纪闻》 ②组建兴中会 ③提出“三民主义”④发起“公车上书” ⑤建立中国同盟会A.②③⑤ B. ②③④C.①②④ D. ①③⑤

8.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指的是( )A.《国闻报》 B. 《新青年》 C.《时务报》 D. 《民报》

9.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是A.“民主”“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B.“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C.“民族”“民权”“民意”三民主义 D.“民主”“民权”“民革”三民主义

10.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这主要是因为(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D.颁布《临时约法》,结束了中国被列强奴役的历史二、非选择题

1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伟人。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孙中山创建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2分)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是什么?它包括哪三项内容?(5分)

(3)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4分)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虽然当时他们没有声音,但一旦改革失败,他们就会表现出一股很强的义愤。“戊戌六君子一被杀的时候,不少老百姓其实是叫好的,他们都认为国家杀了奸臣。对老百姓而言,康梁就是奸臣。在这里,我们也必须提到另一个问题:对于变法来说,启蒙可能是一个方面,而文化的改造一直会是个难题。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近代中国的历史选择和变法取向。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一……“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材料三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上感觉不足。”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认为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一、二的史实共同表明近代中国探索民主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4)据材料三,第三期中国人开展的探索是什么?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趋势是什么?

(5)材料四中确定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会议是什么?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进行了哪些伟大实践?

参考答案

1-10.BDBCC DADBC11.(1)中国同盟会(2)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3)因为这次革命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中华民国,向民主、共和迈开了第一步。12.(1)戊戌变法。(2)民主共和思想没有深入人心(或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缺乏对共和思想的认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国民素质较低)(意思相近即可);缺乏对国情的正确认识等(或国情不同,照搬别国模式)。(意思相近即可)(3)提高国民素质(或进行文化改造)。(意思相近即可)(4)新文化运动。从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篇6:读辛亥革命感悟历史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站在它的面前都是渺小的,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历史,历史是人民一般回忆的方式,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

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义革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以及其走狗清朝政府郁积着愤怒和仇恨的大爆发,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丰富多彩,可歌可泣。

为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光辉业绩,弘扬战斗不息的爱国主义热诚,光大自强不息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建设中国特色主义。历史留个了我们太多的回忆,有耻辱也有荣誉,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光荣,带给我们的遗迹太多了。

__多年来,国人对于宪政的追求,未尝隐匿,无需害羞,只要阳光照得到,就必定反射再人间,正如孙逸仙尝云: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又正如毛泽东所言:这不是阴谋,这是阴谋。所以那些遍布于全过各地的中山路,就其寓义来说,其实叫人民路更加贴切,宪政着,人民通向理想祖国之大道也。中华民族错过了很多机会,中华民族还有很多机会。

展望,。回首,时间沿着辛亥的印记已滚过一个世纪,可越过一个世纪的追求与目标却从未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手段达到了“国富”使得我国日益从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强大起来。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再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将会怎么样?历史无法如果,但未来可以在历史的如果中吸取经验,做出不一样的假设。

辛亥革命历史感悟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这是辛亥革命在政治方面的影响。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深入人心。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此外,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除了袁世凯曾在二次革命之后曾短暂大致统一全国之外,其他中华民国的政权都未能直接统治整个中国(如号称统一的国民政府只能收到五个省的税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度统一。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这是在经济方面的影响。

而它的历史意义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篇7:读辛亥革命感悟历史

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这次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而且,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清朝皇室继续保留。这些都说明辛亥革命失败了。

认为辛亥革命胜利的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是一个漫长过程,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共和国。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与此同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一些封建旧俗恶习,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有助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因此,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提出的任务,而且有深远的积极影响。所以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认为辛亥革命既有它胜利的地方,又有它失败的地方的理由是:辛亥革命从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等方面看取得一定的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等方面看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

观辛亥革命有感

观看主旋律影片,很多人都是抱着“数星星”的态度去的。我不敢说自己没有这样的心态,但至少我在影片中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每个人对于革命的那种坚定的信念以及他们为了各自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畏精神。

纵观革命历史,为了战争,为了正义,为了胜利,被逼死,被迫害死,为了守口如瓶被就地杀害的英雄人物有千千万,还有那数不清的无名烈士。一次辛亥革命就能如此震撼我,更别说那8年多的抗日战争了。

有时候我经常在想,那时候的他们胸腔内到底活跃着怎样的一颗跳动的心,何以让他们如此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无惧无畏。那鞭子底下抽的,枪口对准的,刀子劈下去的可是活生生的肉体啊!他们面对这疼痛,这死亡为何能如此淡然?他们都风华正茂啊!

是信任,信念,还是信仰?我相信这是对孙中山的信任,对黄兴的信任,更是对奋战在沙场上的无数名革命人的信任;是坚定的信念让他们选择守口如瓶,选择坚持革命,选择放弃生命来扞卫自己的信仰。

无论是当初即将要做父亲的林觉民,还是义气凛然的秋瑾,还是那长眠于黄花岗的烈士们,包括那使节之女唐曼柔都选择坚持自己的信仰,尽管他们知道前方的路到处是枪眼,是炮弹,但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

我相信他们曾经一定也挣扎过,畏惧过,但是最终他们选择了前进,选择了牺牲,选择无愧于心。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对于生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做这样的选择更是无法想象的。如果此时我们身陷战乱之中,是选择保命逃避﹑舍家弃国,还是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如果此刻枪口对准着我们,是将组织的机密合盘托出,还是紧闭双唇誓死不言?我不知道,也不敢说。

当今社会是安定的﹑和谐的,但有时候也是让人心寒的。温州动车事件,政府让人心寒;广州小悦悦事件,路人让人心寒。是国家不够强大,政府太腐败,还是很多人内心的本质已经开始被腐蚀?个人的利益真的已经超过了内心的良知了吗?__年前的他们为了国为了家可以战死在杀场,而现在呢?是可以为了尽早通车而无视鲜活的生命,还是可以眼看着车轮一次次轧过一个小生命而无动于衷?

《辛亥革命》中,一位华侨卖了祖屋,集资给孙中山用于革命,他说:“家都没有了,还要什么祖屋!”那么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联最基本的尊重生命﹑保护生命都做不到,那还如何发展经济,创建和谐,将如何得到人民的信任?如果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那还如何保卫国家,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安稳的立足之地?

或许我们已经做不到像__年前的他们那样大义凛然,无私奉献。但我们依然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信任,依然需要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那份坚定的信念,依然需要一个民族的伟大信仰。现在的我们已不必为了革命而牺牲自己,也不必为了革命而受皮肉之苦,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找回最初的那份斗志,那份勇敢。

【八年级历史 辛亥革命】相关文章:

1.缅怀历史辛亥革命学生作文

2.党校心得体会关于历史辛亥革命

3.辛亥革命的议论文: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4.八年级历史课件

5.八年级历史工作总结

6.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7.八年级历史知识点

8.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9.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10.初中八年级历史知识点

下载word文档
《八年级历史 辛亥革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