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寂静的夜散文随笔

寂静的夜散文随笔

2023-10-24 07:58:2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假装幸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寂静的夜散文随笔,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寂静的夜散文随笔,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寂静的夜散文随笔

篇1:散文随笔《夏寂》

散文随笔《夏寂》

散文随笔《夏寂》

虫鸣鸟叫

快乐的笑声

都已是往昔的记忆

现今

只有汽车的鸣笛声

只有人们匆忙的足音

即使这样炎热的夏季,也不乏雨水的清凉。

从开心幸福的夏季到平静无趣的夏寂,失去了太多……

那个夏季我们会到处奔跑,会在大人钓鱼时把自己弄成泥人,会在铁道上比谁走得快,会在大人说:“回来吃饭”时,回道:“在玩一会”,大人发火时则会乖得像猫一样。因为我们还小,因为我们什么都不懂。

自由,快乐充斥着整个夏季,容不下一朵乌云。

一年一年,不知过了多久,天空上的.乌云越来越多。

那个夏寂,那样的冰冷,看不到一丝阳光的影子。会常常躺在屋顶,看着夜晚的天空,可是连星星都没有几颗,心会有一种莫名的痛感。索性不再看天,在雨下寻求解脱。渐渐的,爱上了淋雨,爱上了雨水流经皮肤的凉意,那种凉意会把自己带回那个夏季,那个不知疲倦在阳光下奔跑的夏季。

雨还在下,但流下的是雨水还是泪水已分不清。

泪已无痕,我依然会在每个夏寂想念那个夏季

篇2:静夜思绪-散文随笔

静夜思绪-散文随笔

又是一个孤独的周末,每当回到家一个人坐在电脑前的时候总是不免被孤独侵袭,以前总觉得自己是一个能忍受孤独的人,现在看来是我错了,原来我也很害怕孤独,或许是我没达到能无视孤独存在的境界吧。打开电脑,手指轻轻的安放在键盘上,眼睛注视着屏幕却不知道该做什么,品一口苦茶却觉得很甘甜。孤独的时候总喜欢跑到阳台上望着远处的大厦和那些绚丽的霓虹灯光,看着街上车来人往,仿佛自己在欣赏一幅唯美的画,这个时候却又觉得自己很悠闲,很惬意。

大学的时候每次出去玩经过一些大厦,看见每个人都是匆忙的赶路,有的赶着上班,有的赶着去约会,有人赶着谈生意等等,当时的我想要是毕业以后我也能向他们一样每天上班、下班,过着小资的生活该多好。时间也是一个匆忙的行者,去年的此时我孤身一人在上海的工地,下雪的时候仍扛着经纬仪拿着塔尺在测量标高,或者是站在寒风凛冽的墙角看着挖机施工,任凭雪花一片一片的飘落在身上然后慢慢地融化。那时候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早点钻进自己那个被窝里,虽然被窝也不暖和。现在的我和所有的上班族一样,每天睡到8点还是迟迟不肯起来,每天买点早餐就匆匆地往公司赶,每天对着电脑坐8个小时。一直以来都追求安逸的生活,不喜欢太累总想享受生活,所以也没什么成就觉得生活过的'去就可以了,没必要让自己活得太累。

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一个多磨难的人,家境贫寒、高考失利,公考落败,而当我准备明年继续奋战时却又发现不符合体检的标准,现在只希望春节期间在家能把结石排出,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伐其身,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会有大任降于我吗?也许做任何事情真的不光时努力就可以还要有机会的,可我的机遇什么时候能到,我真的很想知道。夜已深,四周没有任何声响,也该洗洗睡了。

篇3:冬日寂歌散文随笔

冬日寂歌散文随笔

有多久,早晨起来看镜子里的自己。原本两只单单的眼睛,一只已轻轻叠起,微微的双着。左右短短的距离,却像隔着两个半球。有谁说过,喜欢这一单一双的搭配。她仔细瞧了瞧,淡淡卷翘的睫毛,到底是谁突兀了谁。

一杯白水,她每天起床后都会接一杯,看不到它有多纯净,匆匆的咕咚喝下。冬天了,她在风中裹紧风衣。她穿的很少,却素雅清淡,像一枝百合。

她走着、走着,漫无目的,累了、倦了,就歇一歇。坐在高高的台阶,悠悠的摆腿,看到远处呼啸的火车,她就轻轻挥手。谁?没有谁。

天还阴阴的,她坐了许久。腿晃的有些发酸,她就站起来,拍拍裤子后面的`尘土。迈开腿,一步,两步,计量着距离。没有眼泪,因为她不习惯,而眼角那颗小小的泪痣,似乎,都哭了。

有时候,有时候,她也分不清,自己更喜欢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她也不知道是自己熬夜改变了眼睛原本的格调,还是赖着岁月的蹉跎。她在等待,等着一个人,一个冥冥安排来指引她的人。无所谓来者的身份,亲人、爱人抑或朋友等等。哪怕就是冬日的一缕暖阳,她亦会开心许久。

简单,简简单单,像个孩子。

篇4:寂静夜思的高三作文

寂静夜思的高三作文

我们的生活犹如一条长河一般;而对着这每个人一生只有一次的生命之河,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才不会让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

在选择中,我一次次地问自己;在选择中,我徘徊着迷茫着!谁能真正懂得,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人生最佳的选择?是该“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及时行乐[注:不失时机,寻欢作乐。];还是“寻寻觅觅、幽幽怨怨”的无病呻吟[注:呻吟:病痛时的低哼。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抑或是“千锤百炼[注: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出深山”的无怨无悔、执着的奉献?又或是……

人生有太多的选择,只是不知哪个是对?哪个又是错?我迷茫!我久久地彷徨乃至上下求索,却始终是一无所获。所以,现在的我已无从选择,只能任由这种种方式来交替着选择我!

人生,就像是一张抹了胭脂的脸;在这张光彩溢人的脸上,谁又能找出,那残剩的一滴来自于天性的洁白。

也常常告诉自己,不要让生活来习惯自己;而是要学着让自己去适应生活。虽然性格仍旧、脾气依然,但还是要学会习惯。不是吗?不是每个人的世界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吗?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只知道我有,有一个方向,一个有你的方向;偶尔累了、伤心、就回过头看看,看看那一个有你的方向!

生活在如此无奈的红尘,想你,便成了我生活中唯一能让我有感觉、让我有感动;唯一让我能够感到真诚,感到

我活着还有希望,还有意义;因为我的生命里有个真诚的你!

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相遇,有你便是我今生最大的收获。我的那切切思念、深深祝福放飞于风中,让它帮我送到你的身边,不管是天涯还是海角。

不知何此起,我独独钟情于星海,习惯了那一片美仑美幻的星月将我淹没在夜色里。总是在寂寞的星空下一许着自己的心愿;希望自己的人生如同那空中最耀眼的星星一般。

一阵微风,拂过我的脸庞,一种无比惬意的感觉由心而生,就像是春天里的一阵暖风,直入心底,让我心生无限的醉意!

岁月如流水,当你我还处于彷徨迷茫之时,它却已然匆匆而逝!时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注: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中,悄声无消地从指间滑落;驻足回望,也就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但,个中的风风雨雨[注:不断地刮风下雨。比喻障碍重重。又比喻时代动荡,谣言纷传。]有谁能懂!

众生都在生生不息[注:不断地生长、繁殖。]中追求着所谓的幸福,忙忙碌碌地不停奔波,苦苦求索;可到头来,谁人不是一杯黄土随风去。

古人有南柯一梦[注: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还有庄生蝴蝶梦;虽说一觉醒来都是空,但毕竟是梦过、美过;可怜我,却已无周公入梦,一生的愿望都不知道该去哪里延伸……

篇5:八月未央静夜思的散文随笔

八月未央静夜思的散文随笔

静夜,延续着白日的细雨继续敲打着窗棂,滴答悦耳。喜欢这样细细的雨,微微的凉,悄悄的静。秋若着一袭白色素衣的女子,不言不语中,在一场场细雨里悄然登场,低眉浅笑,温婉动人。

静夜,独坐在窗前,将目光遥望无边黑的夜。晕黄的路灯,散发出寂寞的光线。飘然而下的落叶,渲染了无边秋色;点点花落红,沧桑了流年飞逝;阵阵秋雨飘摇,萧瑟了青春绚烂。这一滴秋露,一缕秋风,一份心绪,掩藏着满腹心事,一纸寂寞凭谁说?

静夜,坐依在时光里,在季节的轮回中,看时光老去。岁月匆匆,不与君别离。不言离愁,不言别。只与你,在多情的时光深处相依相偎。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一起聆听雨打芭蕉声,一起共赏红枫秋菊。赐予你一枚多情的微笑,含情脉脉;五指划过你的脸,温柔了你心的寂寞。答应我,在这秋,在这多雨的季节里,你我共梦一场。藏在心间的'恋人,淡淡的伤,哀哀的愁,丝丝的甜。一梦千年。

静夜,临窗读书,如水如梦的字语行句之中,写满了词人心事。她言: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多情的词人,将与夫君别离的一腔情深寄寓词中,初婚女子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温柔地疼。

读完一阙词,只需要几秒钟。读懂一个人,却需要一生的光阴。我用一生的时间读你,合着岁月的暖和凉。光阴老了,我在等你。时光老了,情定不移。那些曾经高山流水的默契,那些浅秋里炊烟袅袅的感伤。也只是在想你的时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若是可以,让我守着与你共拥的小时光,在彼此的世界里,在思念的时光里,只有快乐,没有伤悲。如花岁月,开时静香绕花枝,落时抱香枝上老。在浅秋中独自妖娆,开也美好,落也美好。不畏时光老去,不惧岁月飞逝。

静夜,守着这一夜的雨,品一盏茉莉茶香,题一曲相思未眠。

此去经年,季季春去秋来,在我低眉倾听浅秋落叶之时,未眠的你,可还曾将我记起?

篇6:探索皇家寺院云寂寺散文随笔

云寂寺在香火鼎盛时期曾占地百亩,僧人千计,可谓是皇家寺院。下面就一起来欣赏这篇《探寻皇家寺院云寂寺的前世今生》吧!

原标题:探寻皇家寺院云寂寺的前世今生(上)

总有一处明媚的风景,需要匆匆赶赴;总有一段纯粹的遇见,不能轻易辜负。就这样一路逶迤行走,奔波在苍茫尘世间,于历史奔腾不息的长河中,打捞风雨沧桑的记忆。看尽万水千山,饱尝人情冷暖,任凭携带肆意磅礴的思绪而来,只要踏进云寂寺这方佛教圣地,风云万端也会变得平静从容。

云寂寺,亦称云寂禅寺,民间称之为“杜家硙寺”,历史上曾经是全国名刹之一。传说香火鼎盛时,寺院占地万余亩,僧人上千,南北山门朝暮由一僧人骑快马关启。唐太宗李世民曾途经此寺停留拜佛,当地人便笃定地说它是大唐皇家寺院,还听说玄奘西去佛国取经也在这里投宿过,后因明洪武年间寺里出了一位高僧释宝金而声名远播。相传当年寺院殿宇嵯峨,古木森森,有一景观名曰“槐抱碑”,说的是寺内有一古槐,历经沧桑,树身朽空,雷击后树心竟露出一通石碑来,离奇惊世,堪称奇迹。寺院钟楼和鼓楼遗迹尚存,保存金大定十九年所铸大铁钟一口,一千多年历史的石佛像三尊,明释迦牟尼佛像一尊,碧峰禅师、无静禅师舍利塔各一座,这些镇寺之宝默默诉说着寺庙辉煌的过去。

1、千年沧桑折射的禅意智慧

几多徘徊,几次寻觅。终于在永寿县甘井镇北五星村见到了云寂寺。独居乡野,善播世间,虽历经风霜侵蚀,却依然庄严厚重,自有一种超脱物外的气质。这座千年古刹,在承载世人的美好祈愿后,将无边佛法融入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之间,那种独有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的神秘气息,总是让人顺利地抵达旷远、苍茫和深邃之境。

刚进入景区,人们通过车窗远望,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大片青砖红瓦、重梁飞檐的仿古建筑群,伴着飘逸出好听的佛教音乐和诵经念咒之声,让你知道红尘之外,还有另外一方世外乐土。它就是已经声名显赫了20xx多年的永寿甘井云寂寺,该寺不仅具有厚重耐嚼的历史,又有雄伟壮丽同时兼备阿娜多姿的身躯,是人们欣赏甘井地域文化、佛教文化、古建筑文化以及休闲观光的一个绝好去处。

近前看见,寺院山门紧闭,朱红褪尽,门环锈迹斑驳。一对石狮,神态威武,紧紧贴着山门两边的檐壁。山门上方,悬挂着“天王殿”匾额,殿内供奉未来佛弥勒佛,寓意笑迎八方。左右两侧是钟楼和鼓楼,那翘檐和精致的雕花镂刻,透着古代遗风。这或许是一种暗示,在岁月的变迁中,甘井人有种值得他们自豪的历史承袭。

从侧门踏入这片充满佛法和智慧的古朴寺院,入目便是殿舍楼阁、古木红瓦,两座灵塔耸立其间。迎面是二重殿大悲殿,门前唐玄奘雕像形神兼备,哼哈二将分立门廊左右两侧,他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后殿的送子观音菩萨手托孩童,脚踩祥云,慈目低垂,栩栩如生。殿内两侧,佛的诸多化身塑像,神态各异,很是精美。殿外前后都有汉白玉雕刻的三龙戏珠,活灵活现,仿佛随时会腾云驾雾。

大殿左侧有两座灵塔,为高僧大德化骨之所。据传,历史上高僧碧峰禅师当年在云寂寺修成正果,葬舍利于靠右的塔下。它苍凉纯粹,穿透岁月,直达心灵深处。伫立塔前,环顾四周,怀想古寺兴衰,恍若大梦初觉。你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比碧峰禅师传说更动人,比舍利塔更坚固的,则是经过千年积淀传承于世的大慈大悲大善大爱的情怀。

梵音袅袅,云寂寺里弥漫着淡淡的香火味。一位中年妇女,手持焚香,口里念念有词,逢佛即拜,虔诚至极。绕过大悲殿,移步第三座大殿大雄宝殿,三世佛像端坐殿中,他们那慈善的双目,仿佛可以在瞬间洞察人心。不经意间,你会领悟,一心向佛,心诚则灵。心里有所寄托,有所敬畏,甚至有坚定信仰,该是一件多么难能可贵和快乐幸福的事情。

大悲殿外墙“谁在念佛”的参禅话头格外醒目,触动心灵。于是,你猜想,这世上或许真有哪一次参禅诵经,能够体悟清晰凿然的答案,叫人了然于心,拈花一笑,渡此苍茫。那一刻,你突然彻悟,繁华落尽,如梦无痕,其实快乐很简单,就是心无挂碍,安于当下,宠辱不惊,自在做人,少一些尔虞我诈,多一些宽容理解。

云寂寺保存的金大定十九年(公元1120xx年)所铸的大铁钟,仍然悬挂于钟楼内,堪称该寺的最大看点。钟高2.5米,钟裙外径1.8米,重达6吨,原木重击,声音浑厚,响彻方圆几里地。比西安钟楼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的明代古钟还重1吨,时间也早了差不多320xx年。比西安市文物局1997年仿制的景云钟(高2.45米)高出0.05米,钟裙外径(1.65米)宽0.15米,重量相当,由此可见云寂寺当年的盛名和繁华。

细细想来,从进香道的洗礼,到山门的警醒,再到天王殿的笑对一切,大雄宝殿的佛法无边,佛偈的心理暗示,景观布局的静谧,每一个细节都营造了一种让人们安心的禅意空间。

在这样一个禅意空间,人们自然达到了一种清逸起于浮世,纷扰止于内心的境界。

前往距离云寂寺两三里路的农田,在种有庄稼地的沟壑边上,看到了这棵有1700多年历史的豹榆树。该树历经沧桑,颇具传奇色彩,既有周太王亲植以纪念离乡的动人传说,又有百姓兴建庙宇以期获得豹榆树护佑的光辉历史。

远观该树,树冠雄伟,挺拔高大,枝叶葳蕤,浓荫盖地。树高近20米,相当于6层楼房的高度;树身粗莽,树围有6米多,需要7人才能合抱,姿态颇为挺拔。据介绍,这棵豹榆树的树冠覆盖面积达242平方米。

走近细看才发现,豹榆树树根凸露地面,盘根错节,犹如青龙巨蟒互相缠绕。更奇特的是,该树树皮为灰色或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鳞状薄片剥落后,露出红褐色内皮,凹凸不平,极像豹皮花纹。正是因为树皮像豹皮,所以民间才称这株榔榆为豹榆树。在全国范围内仅有四棵,被专家称为林木中的活化石。

当地老百姓称这棵豹榆树为“树王”和“神木”,古时每逢出现天灾人祸,村民就会去树下焚香祈祷,供奉祭祀,以求豹榆树保佑家人四季平安,这种习俗如今依然流行在周围村庄的老者中。

《永寿县志》上记载,该树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传说距今3020xx年,或者更久,有人说是恐龙时代的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曾经是长在云寂寺院里的树。寺院僧人每夜骑马去关山门的时候,便把马拴在这棵树上。后来,寺院屡遭损毁,只有这株树,郁郁苍苍,坚守如一,充满禅机。

此刻,携一份诚心,缓缓地一路穿门过院,于佛前点一炷香,耳边诵经声缭绕,一身浮躁疲惫皆随之洗尽,只余下隐在心间的祈愿和残留在指尖的丝丝檀香。这时会发现每一景,每一物,都蕴含着佛理佛法,其间深藏的道理与体悟,三言两语难以道尽。

岁月轮回,历史在漫长的时光之路上,洒下文明的种子。花朵绽放,开出一个个智慧的春天。渺小的人类如同沧海一粟,在浩瀚的宇宙中浮沉。生命短暂如同流星,却交织着无尽的梦想与困惑。信仰仿佛尘世中的一盏明灯,闪烁着普世之光,引导众生探寻生命质朴而深邃的真谛。

佛家有云: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如果真如佛偈所言,所有微小即是全部,有限即是无限,刹那即是永恒。那么,生命的消失也就是永生的转换,每个个体连接起来,就是整个人类生命的持久绵长。

很多佛教徒把学习佛学作为一种教育,能引导人获得大智慧的教育。

故事说,一位老法师,在垂暮之年想把衣钵传给一个称职的弟子。在他众多的弟子中有三位悟性最高,法师一时之间难以抉择。

一天夜里,老法师感到阳寿将尽,他将三位弟子叫到身边,每人发给他们一枚铜钱,吩咐各自去买一样东西,看谁买的东西既能填满整间禅房又最便宜。

两位弟子领命离去,还有一位弟子,不仅没有出门,还守在老法师身边打禅静坐。

过了一会,一位弟子回来了,他告诉师傅,他买来了几车的干草,足以填满禅房。老法师听后,轻轻摇头。接着,另一位出门的弟子紧随而至。他从袍袖中取出一支蜡烛,然后把蜡烛点燃,整个禅房被烛光照亮,法师露出满意的神色。

这时,留在他身旁的那位弟子起身,把铜钱还给了师傅,他双手合十,将点着的蜡烛吹灭,把禅房的门窗打开,空中一轮明月,月光如水般泻入房中,顿时,银辉洒满禅房。

老法师沉思良久,面露微笑,询问第三位弟子何以想到这个方法。弟子回答:“用干草填满房间,禅房不洁而拥塞;用烛光充满房间,虽然可行但不是最好的方法。然而,月光一出现,整个天地都一片明亮,天明则地明,天地明则心明,月光就是我心中的佛。”老法师闻言,脱下袈裟披在这位弟子的身上,微笑而逝。

如果细细品味这个故事,还会发现,第三位弟子的修为也还不够,月光可以照亮苍穹,填满禅房,星光、微风和空气同样也可以,如果心中有佛,即使没有月光甚至一片黑暗,同样可以用心中的佛光填满禅房。满和空、有形与无形都是相对而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师傅,无处不在的佛光已将禅房填满,无需再填。”

弟子是否可以这样回答?

人类生来就有的苦难之中,当属心灵的最为彻骨,比这种苦难更加难熬的是精神上的无知与迷惘。单从引导的意义而言,菩提树下拈花微笑的佛,指引众生心生敬畏,约束欲望,从痴愚和贪妄中解脱出来,获得从容的勇气和享受的智慧。

气势磅礴,尊荣显赫,却不止于表面的浮华。万象生机蓬勃,感受佛对众生的包容与呵护。庙宇庄严肃穆,塔身轻烟缭绕,令人心神沉凝。雍容端庄的佛像,珍藏千年的铁钟,岿然屹立的灵塔,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甚至一缕轻烟,一声钟鸣,无不浸润着佛光的智慧,质朴而深邃的真谛,可以在处处微小中豁然参悟。

2、一座古刹承载的血脉渊源

踏进寺院,你就穿越了时空隧道,你的眼前便会历尽岁月沧桑,积淀出久远历史。

云寂寺便是甘井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一块传古承今的人文盆景。

你只有循着思想的翅膀,肆意发挥无尽的想象,细数这千年古刹的兴衰,荡漾着千载涟波。

你似乎听见历史天空上悠悠震荡的金钟法鼓之声,为云寂寺平添了无数神秘古韵。

温煦的阳光映在斑驳的院墙上,足以让人心醉,仿佛从这幽深的寺院一路看上去,就可以洞穿两千多年云寂寺的前世今生。

咀嚼历史,你会茅塞顿开,你会醍醐灌顶,你会豁然开朗,你会大彻大悟……

这座寺庙所承载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历史沿革令人慨叹。古寺具体建于何时,一直没有准确的说法。据《永徵原稿》记载:“其寺甚古,创建何年代已远无考证”。由此推测,云寂寺的身世,早就成了不解之谜。

翻阅史料,终于发现了古寺身世的蛛丝马迹。

云寂寺在金大定四年(1164年)重修时,院内出土了汉锅、汉瓦,由此可以证实,该寺建于汉代。另从出土的唐三彩佛像碎片得知,大唐时,寺内佛事活动兴盛。

明洪武十六年,重修云寂寺的古碑残碣,其字不可辨,文不可读。

清道光十三年重修碑记载:“云寂寺不知始自何代,寺内仅留佛殿五楹,碧峰禅师殿三楹。清嘉庆八年,修钟楼一座,戏台三间,山门一所。而碧峰禅师,法重元明,栋宇金身,未及修葺。”

清光绪六年重修碑记载:“余社云寂寺,迄今创建者非一,重建者屡矣,不意天降丧乱,兵变中将佛祖大殿五楹、三圣殿三楹、后院东西厢房六间,焚为灰烬。四社人与好善者重新修缺。”

云寂寺始于汉,名于唐,毁于战火,重建于金,在元末明初时达到鼎盛。寺院分为南寺和北寺两部分,依山傍水,气宇轩昂。北寺位于现在的岳御史村,北靠石牛山势,南依岳家咀山梁,依山而坐,静虑神秘,洞悉天下。寺内三大主殿,供奉华严三圣,即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还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大殿。20xx年岳御史村在修建梯田时,出土有观音菩萨等10余座石雕莲花台神像,今存于云寂寺内。

南寺为现存的云寂寺驻地,寺院内曾有上中下三座五进的大殿。主殿西侧有120尊罗汉;西南方的碧峰禅师殿,其南北各有舍利塔一座;佛爷殿下有一条长约2公里通往西南沟的佛爷洞。旧时寺外松柏千棵,中空而枝繁叶茂,数人方可合围。距寺一公里的西北处有养马场、跑马道,饲驯良马百匹。寺东坳里有耕地千亩。寺院大门两边的钟楼、大剧院等建筑宏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就这样,历经几代王朝眷顾,多次修缮,云寂寺规模空前,令人难以想象。据说,原先的云寂寺东西15里,南北30里,北至岳御史村,南至龙回咀,东至西大路坳里,西至武申河。每天晚上关寺庙的南北山门时,要由僧人骑着快马过去,由此可想云寂寺之大。

可惜的是,历史更迭,寺院也在时代的洪流中屡遭兵燹。1952年云寂寺部分殿宇被拆,后经“文革”劫难,几乎被全部拆除,仅留铁钟及钟楼,最初的寺庙已荡然无存,现存的钟楼和鼓楼皆是按当时原貌重建。

近年,随着寺院香火的日盛和寺内主持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的云游化缘,恢复了钟楼、鼓楼,新建了几座仿古大殿,俄罗斯红木立柱,优质松柏作檩椽,庙宇宏阔,青砖红瓦,格外气派。如今寺院内外占地100多亩,古老的殿宇已经修葺一新,为美丽的乡村添上一抹深邃的风景。

经历漫长的岁月,云寂寺已演变为融佛教、道教、儒教为一体的香火寺院,成为人们祈福、求子、疗病、问卦、辟邪的神秘之地。重建后经政府批准,云寂寺辟为佛教开放点,进行正常佛教活动。方圆百里总有数以千计的信徒、游客远道而来,祭拜求吉。逢会之期,院内击磬诵经,香烟弥漫,善男信女跪拜磕头,虔诚祝愿国泰民安。

走出云寂寺,骤然间回到了尘世之中,嘈杂的热闹扑面而来,让还游离的心神有些猝不及防。寺院的周围就是当地村民的庄稼地,劳作的农人影影绰绰在田地里晃动,此起彼伏的说笑声热情欢快,不远处就是居住的房屋,缕缕炊烟在屋顶扭着腰肢,碰面的邻居在家门前互致问候,跨出家门就可以迈入寺门。

神圣的信仰与俗世的生活,早已密不可分。仿佛生活正在继续,幸福也可以一直这样延续下去,亘古绵长。

云寂寺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西汉时期,迄今经过了两千多年的世事沧桑。两千多年来,云寂寺历经战火的无辜洗礼,却像一个坚强的武士,在每一次被践踏后奇迹般地脱胎换骨,将那种皇家风范演绎得炉火纯青。

作者:宋红军

【寂静的夜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1.散文随笔《夏寂》

2.寂地经典语录_经典语录

3.寂地语录语录

4.寂祭作文

5.《静夜》说课稿

6.静夜诗歌

7.寂地经典语录鉴赏

8.寂夜的作文

9.冬季寂作文600字

10.寂地伤感散文

下载word文档
《寂静的夜散文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