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魂断蓝桥中的经典台词
“早坂御飯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电影魂断蓝桥中的经典台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电影魂断蓝桥中的经典台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电影魂断蓝桥中的经典台词
魂断蓝桥经典台词欣赏
Myra Lester: I loved you, Ive never loved anyone else. I never shall, thats the truth Roy, I never shall.
玛拉·莱斯特:我爱过你,就再也没有爱过别人。我永远也不,那是千真万确的,罗伊,永远也不会爱上其他人。
Myra Lester: I may never see him again.
玛拉·莱斯特:我也许再也不会见到他。
Myra Lester: Every parting from you is like a little eternity.
玛拉·莱斯特:每一次和你分别都有些像是永别。
Roy Cronin: Myra, what do you think were going to do tonight?
罗伊·克罗宁:玛拉,你觉得我们今晚去干吗好呢?
Myra Lester: Well, I, I …
玛拉·莱斯特:好吧,我,我…
Roy Cronin: Oh, you wont have time for that.
罗伊·克罗宁:哦,你已经没有时间了。
Myra Lester: For what?
玛拉·莱斯特:怎么?
Roy Cronin: For hesitating! No more hesitating for you!
罗伊·克罗宁:犹豫啊!没有时间等你犹豫了!
Myra Lester: No?
玛拉·莱斯特:不是?
Roy Cronin: No!
罗伊·克罗宁:不!
Myra Lester: Well, what am I going to do instead?
玛拉·莱斯特:好吧,那么我去干吗呢?
Roy Cronin: Youre going to get married.
罗伊·克罗宁:你将要去结婚。
Roy Cronin: The ballet was beautiful.
罗伊·克罗宁:今晚的芭蕾舞美极了。
Myra Lester: Madame didnt think so.
玛拉·莱斯特:夫人可从来不这么想。
Roy Cronin: Well, experts never know - it takes outsiders to know, and I tell you, it was beautiful.
罗伊·克罗宁:那么,专业人士从来就不懂的--只有门外汉才懂,让我来告诉你,它就是美极了。
Myra Lester: That certainly proves youre an outsider.
玛拉·莱斯特:那这就证明你完全是一个门外汉。
(烛光俱乐部)
洛依:你们舞蹈演员吃什么?
What do dancers eat?
玛拉:哦,舞蹈演员吃-有营养的、脂肪少的
Oh,,dull things mostly.Nutritious yet not fatting.
洛依:啊,今晚例外。你这有什么特别的菜吗?
Oh,no,not tonight.(To waiter)What could you suggest that would be particularly rich and indigestible.
侍者:龙虾不错,先生!
The crepes,is very nice sir.
玛拉:嗯
En.
侍者:还有酒
And wine.
洛依:稍微喝点淡酒不违犯你们舞蹈演员的规矩吧?
It isn't against the rules for a dancer t drink a little wine,is it?
玛拉:哦,今晚上
Well, tonight……
洛依:喝4盎
Good,Number Forty please.
侍者:40块,先生
Number Forty.
洛依:你的舞跳得很美
The ballet was beautiful.
玛拉:我看不见得
Madame dindn't think so.
洛依:啊,内行不懂,只有外行懂,我给你说跳得很美
Well,experts never know,It takes outsidersto know,and I tell you it was beautiful.
玛拉:这说明你确实是外行
Taht certainly proves you'er an outsider.
洛伊:很高兴再见到我吗?
Roy: Are you glad to see me again?
玛拉:是的。
Myra: Yes.
洛伊:我感到你有保留。
Roy: I sense a reservation.
玛拉:我想是有的。
Myra: Well, I suppose there is one.
洛伊:那是什么?为什么?
Roy: What? Why?
玛拉:有什么好处呢?
Myra: What's the good of it?
洛伊:你是个奇怪的女孩,是不是?有什么好?对生活什么是好的?
Roy: You're a strange girl, aren't you? What's the good of anything? What's the good of living?
玛拉:这也是个问题。
Myra: That's a question too.
洛伊:不,等一下。我不会让你那么想。生活中美好的事就是会发生这种事情。在空袭的阴影下我遇见了你,这比和平时代到处闲逛,视生命为理所当然要好得多,觉得更充实。我仍不明白。
Roy: Oh, now wait a minute. I'm not going to let you get away with that. The wonderful things about living is that, this sort of thing can happen. In the shadow of a death raid, I can meet you and feel more intensely alive than walking around in peacetime and taking my life for granted. I still don't get it, not quite.
玛拉:什么?
Myra: What?
洛伊:你的脸真年轻,真美。
Roy: Your face. It's all youth, all beauty
玛拉:你仍不明白什么。
Myra: What is it you still don't get?
洛伊:今天下午我离开你时,我记不起你的长相,这辈子也不会记得。我想,她美吗?她丑吗?她长得什么样?我不记得。甚至非得到剧院去看你的长相。
Roy: You know, when I left you this afternoon, I couldn't remember what you looked like, not for the life for me. I thought, was she pretty? Was she ugly? What was she like? I couldn't remember. I simply had to get to that theater tonight to see what she looked like.
玛拉:你觉得现在记住了吗?
Myra: Do you think you will remember me now?
洛伊:我想是的。一辈子记住。
Roy: I think so, I think so,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玛拉:你到底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Myra: But what is it about me you still don't get?
男人:各位,现在是今晚的最后一曲。希望你们享受这个告别的华尔兹。
Man: Ladies and gentlemen, we now come to the last dance of the evening. I hope you enjoy the farewell waltz.
洛伊:待会儿告诉你,我们跳舞吧。
Roy: I'll tell you later. Let's dance now.
玛拉:这些烛光是什么意思?
Myra: What does it mean, these candles?
洛伊:你会明白的。
Roy: You'll find out.
地而天清晨,吗拉和凯娣在物资里面。
魂断蓝桥影评
如果没有空袭,玛拉和罗伊就不可能相遇;如果他们早一点到教堂,玛拉就不会继续生活在剧团里了;如果那天玛拉早一点离开公寓,就不会接到罗伊的电话,她也就不会被剧团开除;如果玛拉没有看到那张报纸,她就不会继续挨饿以至沦落风尘。是一系列的巧合导致了玛拉的悲剧,这也正是戏剧式电影的标志性特征。
在咖啡厅和罗伊的母亲会面的场景,让人觉得有些不忍,玛拉的两次晕倒,让我们可以感觉到主人公玛拉的悲伤之情,在那时她已接近崩溃的边缘,当玛拉从报纸上看到罗伊遇难的消息时,(虽然事实上是罗伊的身份证弄丢了,被弄巧成拙而已)这样的打击对于一个年轻女子将会有如何的影响?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场景,把战争的冷酷无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剧情在百转千回中不断的变化着,一见钟情的他们,心里是甜的,生死别离时,他们语带忧伤;再次相遇时,他们的心里是甜的,再回庄园时,忧伤却再度袭来。
影片并没有从正面去表现玛拉是如何的挣扎,如何的沦落。她用蓝桥上四季更替,寒暑易节的镜头取而代之,用蓝桥的灰色、萧条暗喻玛拉的生活困苦与艰辛。
从电影音乐的角度看,主题音乐《友谊天长地久》每次的响起,都是二人相聚的场景,为男女主人公相会的场面增添了浪漫温馨的情调;在影片后半部分,原本温馨的音乐却让人觉得凄婉伤感,这是不同场景、不同环境产生的效果。给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每次的相聚都是甜蜜与悲伤的结合。当女主人公两次说出“我爱你,我从未爱过别人,永远都爱你”时,罗伊的心里是淡淡地甜。当男主人公接到命令赶赴战场,当女主人公再次与罗伊于火车站相遇时,玛拉的心里又有着挥之不去的浓浓忧伤。
幸运物的运用恰到好处,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第一次是在开头,罗伊即将赶赴战场,幸运物让他睹物思人,引出了这个故事。第三次是在罗伊带玛拉回庄园后,在自己的家中,罗伊说要交给玛拉,因为那是送给玛拉最珍贵的礼物。罗伊的热情、坚决让心存愧疚的玛拉倍受刺激。第五次是在故事的结尾,当玛拉不顾一切的冲向疾驰而来的汽车而遭遇不幸后,罗伊在蓝桥上抚摸着幸运物,此时的心情复杂而纷乱。从罗伊忧郁的眼神中不难读出对战争与爱情的无奈和悲伤。
玛拉的爱情悲剧究竟应该归罪与什么?是人类战争的冷酷?是家族荣誉的沉重?还是世态炎凉的无情?见仁见智,或者兼而有之。
影片的结尾,当倒数第二个镜头给出罗伊的忧郁眼神时,我想,他的心里除了淡淡的甜蜜回忆之外,更多的是失去爱人之后的凄婉与悲伤。《魂断蓝桥》虽然走的是好莱坞的大众路线,但是它的悲剧结尾的确是它区别于其他好莱坞电影的重要标志,使得它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东方人的审美观念,在东方观众的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篇2:魂断蓝桥电影观后感
《魂断蓝桥》是一部风靡全球近半个世纪的美国故事片,描述一段美丽而忧伤的感情故事,一首催人泪下的感情绝唱,是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感情杯具之一,一部荡气回肠的感情经典之作。
《魂断蓝桥》原名《滑铁卢桥》,“魂断蓝桥”这一电影译名是香港人的手笔,比大陆原先的“滑铁卢桥”的直译,来得更生动传神!和片中的女主角不仅仅把生命留在了这座桥上,还把自己的感情、信念和灵魂一同埋葬在这座桥上……这种令人凄美、荡气回肠的伤感更为贴切!
《魂断蓝桥》的资料传奇,文艺气息浓厚,具有极高的催泪效果。它之所以让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为硝烟中的感情使人沉醉,美丽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爱的永恒使人心驰神往……。它的成功,不仅仅仅是向人们展示了爱的真谛,更重要的是向人们昭示了和平的宝贵和战争的罪恶。两次战争的先后呼应使得这个标准感情杯具的背后有着鲜明的反战信息。如果不是因为战争,也许这一切的杯具都不会发生。“拒绝战争,争取和平”,这是影片暗含的主题。
几十年来,《魂断蓝桥》一向为广大观众喜爱,原因就在于影片从始至终紧扣感情主题,在朝不保夕的战争环境中相遇的洛伊和玛拉相爱了,爱得炽烈奔放,爱得无我忘我。玛拉能够不顾自己的舞蹈事业,为了见洛伊而误场;洛伊对玛拉一见钟情,在没有同家人商量的状况下,立刻决定同她结婚。然而事与愿违,战争把他们分开,战争使得玛拉改变命运,当女人公玛拉在得知心爱的恋人洛依“战死”的消息,万念俱灰,为生活所迫沦为妓女……夫人对儿子的婚姻表示满意,她说一个母亲最大的心愿莫过于给儿子挑个十全十美的人了。但是,玛拉再也控制不住,她意识到感情在社会的非难前是无能为力的,自己在上流社会人们的眼中只但是是一个“堕落者”。虽有婆婆的原谅和叔叔的信任,可玛拉总是自觉形秽,抹不去的等级阴影使得她不能原谅自己,最后为了维护洛伊和他的家族的荣誉,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时刻,玛拉选取了用死亡洗刷自己的耻辱……
影片没有气势磅礴的场景,没有扑朔迷离的悬念,有的只是近似回忆般朦胧的视觉享受,有的只是小桥流水般优美的意境,有的只是从剧中人发丝间、明眸间、手指间一点一滴流露出的对感情的执着和坚贞的信念。本来是一段缠绵动人的感情故事,却如镜花水月一般以杯具结尾…此情可待成追忆…这不能不在广大观众中间产生共鸣。
《魂断蓝桥》做为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感情杯具之一,一部荡气回肠的感情经典之作,它之所以让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为硝烟中的感情使人沉醉,美丽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爱的永恒使人心驰神往……
影片透过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爱、相分、相聚和永别,把炽烈的感情、恼人的离情、难以启齿的隐情和无限惋惜的遗憾共冶一炉,因为战争原因而堕入红尘的玛拉经过了费雯丽的演绎,其善良、美丽、柔弱、无辜表露无疑。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没有理由不去怜爱的女孩子,最终被战争逼上了绝路,用死亡结束屈辱,她在滑铁卢桥上平静地走向死亡时面容上所闪现出的凄美让人心痛无比。
影片的人物主角演绎,内心刻画传神到位。洛伊在剧院外来回踱步等待玛拉的回信时那种患得患失,焦急期盼的情绪都随着洛伊无意识挥动的小礼貌棍而流露出来,当他接过剧院杂工带来的信件时又是那么急不可待的拆信观看,见到玛拉在剧团老板娘逼迫下写的拒绝资料时,洛伊脸上雀跃的神情瞬间黯淡下来,垂头丧气的离开。但当玛拉的朋友凯蒂追出来告知洛伊真相时,洛伊兴奋地挥动小礼貌棍步履轻快的赶去约会地点“烛光俱乐部”。在约会地点门外,洛伊焦急的等着玛拉的出现,这种情绪透过洛伊的动作表露无遗:几乎每部马车来到门前他都抢步接近探视。洛伊这些的焦急、期盼、失落、兴奋的内心刻画是那么的直观传神!
玛拉在“烛光俱乐部”理解洛伊的爱意表白后明白洛伊立刻又要上前线了而感到哀伤无奈,情绪就像雨天早晨一样抑郁难舒,她的眼神是那么的无神失落,跟雨天的天幕样灰暗!但当她无意中向外张望见到本该远去前线的洛伊站在宿舍外的街道冒雨守候时,玛拉的眼神从无神到汇聚,从疑惑到确信,从不敢相信的惊喜到手足无措的狂喜,表现得如水银泻地般的流畅!
影片的用光艺术可圈可点!虽然是黑白片,但在影片里透过光影的塑造,营造了剧情发展的特定环境:空袭时滑铁卢大桥夜空中晃动的探照灯光影,烘托了恐怖的战争环境;洛伊观看芭蕾舞的场景,光线华丽,影像融和清晰;玛拉和洛伊感情表白时,两主角眼神光的准确到位;在“烛光俱乐部”里玛拉和洛伊在跳“道别华尔兹”时,随着悠扬伤感的旋律,玛拉和洛伊进行他们一生中最后的共舞,随着乐曲的流淌,乐手逐渐熄灭身前的蜡烛光,舞场逐渐的暗下来,也似乎暗示着玛拉和洛伊的将来是黯淡的,忧伤的!当玛拉和洛伊舞到窗前时最后一盏蜡烛也熄灭了,他们就停在那,互相凝视着,这时是一个特写镜头,在窗外光线照映下给玛拉和洛伊的面部剪影轮廓度上了圈朦胧而圣洁的光晕,两人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中,在这如梦如幻的光影中吻在一齐了,两颗相爱的心贴近在一齐了。当洛伊和玛拉分别时,画面是浓重的黑色块,渲染了种离别凄楚的气氛。
影片的表现手法之简练也是少见的。玛拉被迫沦落街头卖身,她的行为是丑陋的;玛拉因自卑而自杀,其后果是难看的。然而,不可否认,从本质上讲,玛拉是纯洁的、羞怯的、完美的,为了保全她的完美形象,影片只拍摄了她在滑铁卢桥上独倚栏杆,对着陌生人的勉强一笑及卡车过后地上散落的手提包和吉祥符两个镜头,来暗寓她的沦落和生命的消逝,而对她以前的卖身生涯和自杀后血肉模糊的惨状都简单带过。
战争本身就是痛苦的代名词。战争创造了玛拉和洛伊的感情,但也制造了这段感情的杯具。洛伊与玛拉是在战争的混乱中相遇,同时也是战争摧毁了他们忠贞的感情。他们的相遇是杯具的开始,战争的持续是杯具的延续,战争的结束是杯具的升华。
这段感情之所以“美”令人神往,是因为他们感情的纯洁,坚贞给“战争”增添了色彩。洛伊对玛拉表白:“在死亡空袭的阴影下我能遇到你,比在和平时期到处闲逛,漠视生命,更能强烈感受生命!
杯具就是把人类完美的事物毁灭给自己看,也许只有毁灭才是美。《魂断蓝桥》的出色之处不仅仅仅在于其动人的故事,演员们精湛的表现技巧,更多的是编剧导演匠心独运的巧妙感人的情节安排。
影片开头,白发苍苍的洛伊来到滑铁鲁桥,手拿护身符凭吊逝去的情人,前的那一幕又如在眼前。其实刚开始,影片就以倒序的手法给观众作了伤感的伏笔。
之后,剧情的发展虽不是急转直下,但却慢慢从感情快乐的顶峰向波折、矛盾、冲突走向悲情之路,乃至最后的大杯具结局落幕。
全片情节从悲到喜,到渐悲再到大哀伤的情感线路便呈现出来。全剧情节不算复杂难懂,却时时调动着观众的情绪。
常言道,“演员选对了,戏就成功了一半”这句话确有道理。《魂断蓝桥》的催人泪下的效果,与演员们的深厚功力分不开。
篇3:魂断蓝桥电影观后感
《魂断蓝桥》这部片的封面写着“影史上三大爱情悲剧之一”。看了这部片子后,才能深深体会以上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作为这部片子的广告词可说是当之无愧。这也直接让笔者感受到这部电影所要带出的意思及画面。一个上尉与一位舞蹈员的倾城之恋。不幸的是,他俩的爱情却萌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导演通过了悲情战争,刻画一出爱情悲剧。故事的策划及安排可说是赚了观众不少同情之泪。当然,当中也传播了一种意识,那就是反对战争。导演兼顾了情感部分及反战的教育思想,称得上经典之作。
故事剧情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军上校罗依·克劳宁在滑铁卢桥上独自凭栏凝视,通过吉祥符让他回忆起20年前与女主角玛拉的一段恋情,本剧导演通过了一些场地细节加强了罗依对已故女友玛拉的思念之情。略为黑暗的场景、稀疏的背景人群、他从口袋里拿出玛拉送给他吉祥符,凝视着远方等的表现手法,罗依的思念之情就这样在故事的开头慢慢被导演给带了出来。
故事人物罗依的矛盾之处就在剧情开头的5分钟里面,观众不难发现,20年后的罗依是一个站在卢沟桥上缅怀的白发上尉,但是相比20年前站在卢沟桥上的上尉可说是天渊之别,此时的他可说是一个放浪不羁的青年,透过罗依的不削表情及抛烟头的举动就可知道。导演透过了这两个电影细节分别介绍了20年前及后男主角的性格特征。可说是流畅之极,毫无做作的带出了此剧的开头部分。
20年前的故事展开后,在卢沟桥上,由于德国战机的突然来袭,在逃命的过程中罗依结识了女主角玛拉。通过防空壕里的避难,他俩对对方产生了良好的第一印象。玛拉是一位芭蕾舞演员,急着赶往剧院演出,临走时,玛拉将心爱的象牙雕成的吉祥符送给罗依。二人一见钟情,玛拉不顾剧团女经理笛尔娃夫人的严厉反对,依然与罗依立下了海誓山盟,决定步入教堂。剧团女经理笛尔娃夫人的表现反映了第一世界大战时期西方国家依然处在一种极其封建的思想上,那时候的爱情是没有所谓的恋爱自由,婚姻观念或恋爱等都不是尽如人意的,束缚依旧还是束缚,他们不能决定自己所愿,他们必须向他们的上级征求同意,否则不能结婚,生活条件下的考量也必不可少。玛拉就是在选择婚姻的情况下而放弃了歌舞剧团,最后导致她陷入生活的困境。
这场战争也反映了身在那个时代的男人的身不由己,他们必须因为为国效力,而马上随军征战,战争是残酷的,随军人员也可能随时送上宝贵生命。就在同克劳宁夫人会面前,玛拉无意间在报纸上得知罗依阵亡的消息,虽然阵亡的消息是假的,但这也间接表示了当时的爱情故事是极其不稳定的。玛拉在火车站送别罗依的一幕就可反映当时女人的无奈,丈夫男友的离去是没有预知性的。“再见”一词对于当时的他们是可贵的,因为这也许就是最后一次的见面。
观众不难发现,在火车站那一幕,车站里的部分人士、士兵及他们的家人或爱人等,士兵们都从车窗里探出头来表示了不舍之情。拥抱,吻别,挥手道别等都是他们离开家乡前的最后肢体语言。在火车开动的刹那,主题曲《一路平安》慢慢的想起,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导演也通过了音效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心理感受,人的心理表现利用音乐来衬托可说是天衣无缝。
之后,误以为自己失去爱人的玛拉为了生存,她和凯蒂只好沦为歌女。寻找工作却处处碰钉,论样貌、才艺及态度,在现今社会她们是不可能要去沦为歌女的。可是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战争的洗礼夺走了他们的宝贵青春及爱情,并且经济环境逼他们必须从事低贱的工作。最后,在罗依安全归来后,她因无法将自己的职业告诉罗依及为了捍卫其家族的声誉,最终被战争逼上了绝路,用死亡结束屈辱,玛拉来到滑铁卢桥上,一队军用卡车隆隆开来,玛拉平静地迎着卡车走去,任凭车灯在脸上照耀,在人群的惊叫声中,一个年轻的生命结束了,地上散落着手提包和一只象牙雕的吉祥符。
导演将镜头特写锁定在吉祥符上,透过循序渐进的拍摄方式将吉祥符对于他俩的意义给表达出来。从他俩相识、相爱,分离,再度相遇直到女主角自杀的那一刻,吉祥符就是他俩爱情的一个证明,虽然到最后他们都没有一张结婚证书,但是吉祥符已经明显是他们爱情故事里的一个佐证。玛拉自杀之前,白色的大雾、玛拉的黑色连身裙,落寞的表情,稀疏的背景人群等电影语言,都刻画了玛拉当时的心情,导演将镜头锁定在来往的汽车,卡车及马车的急速上等的表现手法,都表示了玛拉愈自杀前的忐忑心理表现。
女主角最初在卢沟桥与男主角相遇到沦为歌女及在这里结束自己的生命,最后,老年时的罗依又在这里忆起往事,可以说,这座大桥就是男女主角爱情故事的见证场景。导演将卢沟桥及战争还有他俩的爱情结合在一起,无论发生什么重大事故似乎都与卢沟桥摆脱不了关系,可说是该剧非常“重点“的场景语言,在这部电影里占了很重的戏份。最后,此片最吸引笔者视线的画面就是卢沟桥上的一个讽刺画面,马车及汽车同时出现在左右车道的一个矛盾画面,这也间接表达了当时的贫富悬殊极其严重,导演通过这个矛盾冲突来诉说当时的经济环境及人民的生活概况。
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纯熟的技艺向世人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历史画面,没有气势磅礴的场景,没有扑朔迷离的悬念,有的只是近似回忆般朦胧的视觉享受,《魂断蓝桥》堪称一部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看完整部片子,不由产生一种造化弄人的感叹。两次战争的先后呼应,让笔者更加明白和平的可贵,同时也烙下了那个时代道德观的印记。
篇4:魂断蓝桥电影观后感
有种感情因其独特而迷醉。它是我们永远说不完、写不完、唱不完、演绎不完的亘古传奇。人类的过去与未来有所始终,但唯这种感情伴随生命而真实,且穿越时空而永恒。所以,几年、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千万年前的故事,现在的我们还能读着、看着,欣赏着、体味着,因其离奇而震惊、因其鲜明而啧舌,因其凄然而扼腕,因其悲壮而荡气回肠。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是迄今为止我觉得对悲剧是为何物说得最透彻的了。悲剧之所以会成为悲剧,正是因为它撕破梦想、破坏现实,将人们的期冀幻化成虚无、抑或制造可欲不可求的凄然,从而教授给人们什么才是值得拥有的。由此注定人之于悲剧将是后知后觉的,而正因后知与后觉,悲剧才成其为悲剧。故人类最美妙的回忆多半也是源出于悲剧的存在。至此,我们应该惊叹叔本华的智慧,并非因为他为我们指明了人生悲剧的必然,而是于悲剧必然下更能让我们明白地理解幸福之于我们的意义。
故从某个角度看,喜剧不必然在使我们懂得人生幸福方面比悲剧更有效。
滑铁卢桥上,一段始终与此桥相关的一段爱情传奇在罗依心中展开。然而无论付出怎样的努力都不能挽回玛拉哪怕只是瞬间回眸,一切关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岁月里,只剩回忆为己所有。
二十年有多长,也许很短暂,期间发生的所有故事都还鲜活地封存;也许很漫长,能够将风度翩翩的军官的一头黑发染成银白。
他们的爱情尽管传奇,但尚不致失真;尽管貌似天公作美、水到渠成,却以凄美告终。
兵荒马乱的1917,被烽烟笼罩着的伦敦,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的可能——一切都不可能发生,换句话说,又是可能发生一切的。所以,玛拉的提包被水泄不通的人们碰掉是可能的。所以,罗依以英雄救美的飒爽于正向玛拉飞驰而来的马车前拉了她一把是可能的。所以,玛拉将其珍爱的吉祥符送给即将奔赴前线的罗依是可能的。所以,罗依放弃赶赴上司宴会而观看玛拉演出是可能的。所以,一个父母双亡、端庄秀丽而天真的姑娘与一个即将走向战场的年轻军官坠入爱河是可能的……
他们的爱情之所以如此直接且不加花絮修饰,是因为他们与时间赛跑的同时还有各自单纯的性格。照此,两天时间完全可以成全这对俊男靓女,给他们的一见钟情再次涂上令人舒畅的暖色调,让两个人的爱情在舞台上以皆大欢喜闭幕。然滑铁卢桥之所以成就了一段经典,正是因为它在故事发展到最令人满意的坦途是却划出一道断崖,将主人公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得一干二净给人看;即没有魂断,便不会有蓝桥。
在那个岁月里,时势可造英雄,时势也创造更多悲剧。
于是,法律的规定给他们结婚的热望设置了第一道障碍。于是,军令的改变给他们的爱情道路设置了第二道障碍。于是,并不真实的罗依的死讯给他们相守设置了第三道障碍。而玛拉因生活所迫沦为街头应招女郎则几乎成为断送他们未来的最后障碍。当然,她可以欺骗自己欺骗罗依和其他人,但是她到底还是无法欺骗她对他的真爱。即使罗依和其他所有的人都接受她的过去,她自己却无法接受让一段不洁过去玷污他们神圣的爱情。“要是我知道你还活着就好了。”玛拉反反复复地这样说,因为只要她知道他还活着,哪怕是受再多的艰辛,都将不致让她坠身红尘;而正是因为她以为他死了,她万念俱灰,所以不管自己干什么都已经无所谓,于自己没有任何意义了,包括贞节。后来,罗依的出现虽然能够让她纯洁的心灵再现,却无法抹去刻在她身上不纯洁的经历。即使罗依能够原谅,而她又怎能原谅自己呢?如果说这一切都是战争造成的悲剧,那么,玛拉对罗依的爱则使悲剧能最终显身,瞬间的快乐很快走向绝望。
最后,玛拉在滑铁卢桥上,选择无畏地赴向隆隆开来的卡车。
她以死呵护了美好的回忆,将玉洁冰清的自己永远留给了罗依,带走了她生命中不曾受到任何世俗玷污的爱情。玛拉的心灵永远都是这样圣洁,在幸福、生命与真诚的爱在一个不能和谐共处的时代,她最终选择了真爱,不仅把生命留在了滑铁卢桥头,更把自己的爱情、灵魂埋葬在这座桥上……
“没此次和你分别都有些像是永别。”而这一次的分别,真真切切地成为他们的永别。
“我爱过你,就再也没有爱过别人。我永远也不,那是千真万确的,罗依,永远也不会爱上其他人。”
罗依下决心要“永远找她”,等待玛拉回来。所以,即使是二十年后,他依然还站在滑铁卢桥上守候——尽管他知道她永远不会再来。也许,那枚象征着忠诚的臂章和剩下的凄艳将伴随罗依终生。
爱情是一个永远演绎不完的主题,人类世代相继,爱情每个人都会拥有,但它一点也不呈现滥觞。然悲剧的爱情更能让我们理解爱的真谛,它一次次催人泪下、一次次表达爱情主旨。也许像中国戏曲中所描写的那种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式的圆满结局更符合我们的期望,但它并不总是真实,且遗忘将会以它恰当的方式很快出现,在历史的发展中,很少有其永存的空间。相反,战火绵延的时空背景、缠绵悱恻的悲剧情节加上感人至深的情感效应所构成的凄婉的爱情传奇则更能使我们摒弃凝神。
这样的爱情理应不朽。这样的故事理应忝列经典之中,且其新鲜不会被岁月尘封。
篇5:魂断蓝桥电影观后感
《乱世佳人》的最后,费雯丽饰演的郝思嘉站在台阶上,看到家的灯光猛然醒悟自己的归宿,在绝望之余又燃起了希望。基于全片奠定的饱满情感,让观众由衷地心生一种复杂的感慨。《乱世佳人》上映的一年后,费雯丽主演的新作《魂断蓝桥》面世。
作为电影史上三大不朽凄美爱情作品之一,如果说《乱世佳人》是个体与时代冲突的一道无解命题,《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月光下的永志难忘,那么《魂断蓝桥》则是一曲直抵灵魂深处的爱情挽歌。
它像一台缓慢运作的碎纸机,一点一点将一段美好的爱情粉碎。故事慢慢讲,但却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观众就被它所带来的情绪吞噬,无处可逃。
这是一部关于“战争与爱情”的电影。
影片将故事背景放在一战的大格局下,讲述了英国陆军上尉罗伊在休假期间邂逅芭蕾舞女郎玛拉,两人坠入爱河并互订终生。然而因为部队的提前出发令罗伊匆匆赶赴战场,玛拉也因为赶不上芭蕾舞剧团的演出而丢了饭碗,生活失去保障,后来玛拉更误认为罗伊阵亡,伤心之余沦落风尘。战后两人却在车站意外重逢,玛拉自觉形秽无法继续这份恋情,最后她在两人初识的滑铁卢桥上车祸身亡的故事。
影片展现了一段被战争所毁灭的爱情,令人感到无比唏嘘,罗伊和玛拉的爱情就像一朵午夜盛放后洁白的昙花,自身命运只能注定他们爱情的短暂,当黎明的曙光即将来临之际,昙花收拢了所有美好,这段爱情也随之湮灭。
《魂断蓝桥》里呈现的是对战争和爱情之间的真切思考,是以主人公视角去切身体会的过程:罗伊和玛拉在滑铁卢桥上的邂逅,玛拉送别罗伊时的依依不舍,玛拉在误以为罗伊已经阵亡时的痛心刻骨以及后来的形同行尸走肉,罗伊在滑铁卢桥上深情凝望着玛拉送给他的那个象牙雕的吉祥符时的人琴俱亡之感……
这些都是来自影片对战争作出的的别样解读与提出的影像化控诉,以及对罗伊和玛拉之间爱情的破灭感到的无奈和惋惜。
02
罗伊是一名陆军上尉,他和玛拉在德军疯狂空袭的阴影下邂逅。细蒙蒙的雨丝夹杂着狂轰滥炸的炮弹,正纷纷朝大地落下。阴暗潮湿的防空洞内,两人彼此靠近的距离,赤子心跳,周遭乱哄哄的环境在罗伊的眼里化作青烟。两人暂时忘却了战争的残酷,瞬间坠入爱河。那是最美好的邂逅,也是一场悲剧的起始;那是残酷战争的季节,那也是凄美爱情的萌芽。
罗伊去观看玛拉的芭蕾舞演出,两人感情迅速升温,无奈战争如同致命的慢性病菌一点点地将他们的爱情侵蚀。罗伊的部队提前开拔前线,当运送士兵的列车朝硝烟弥漫的战场驶去,消失在玛拉视线所能触及的铁轨尽头时,一种充斥着遗憾与恋恋不舍的气息凝固在车站的空气里。
可是恶魔般的战争连积淀了数百乃至数千年的文明都能摧毁殆尽,何况这一段在茫茫人海中显得并不起眼的爱情?罗伊不知道的是,玛拉在自己生死未卜的那段日子里,几乎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并沦落风尘。等到战争的硝烟一点点退去,罗伊随部队回到英国,他和玛拉在车站重逢,只是他们已经不能回到过去了。
当玛拉在两人最初相识的滑铁卢桥上车祸身亡后,留给罗伊只能是无限的遗憾与满怀的痛心。罗伊和玛拉根本就生活在一个悲剧的时代,当爱情猝不及防地到来时,他们怀抱着能够互相依偎长相厮守的希望,可这种希望放在战争的背景下是何等奢侈,战争冰冷的铁蹄下似乎并没有一条通向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
影片结尾,虽然罗伊已经升至上校,但他自身感觉到的痛苦并没有比二十年前失去玛拉时有所减少。罗伊站在滑铁卢桥上凭栏回忆往事,睹物思人,日趋苍老的容颜轮廓中填充的是与玛拉在一起的那段快乐又难忘的时光。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罗伊最终还是没有走出痛失所爱后笼罩在自己生活当中的那片阴影,对于他来说,这是唯一一次能够在自己心中烙下深刻印记的爱情,尽管这段爱情在自己的记忆里是一道疮疤。
03
玛拉是一个典雅、文静、气质出众的女孩。她和罗伊的感情最终还是敌不过时代悲剧和性格悲剧的双重打击。因为战争,罗伊不得不提前开拔前线,他们未能赶在罗伊离开前举行婚礼。为了赶去车站见罗伊,玛拉不惜错过芭蕾舞团的演出,结果她这样的行为让自己丢了工作,好友凯蒂也因替她辩护而遭受同样的开除处分。失业后的玛拉和凯蒂居无定所、生活窘迫,“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但她与罗伊通信时却对自己潦倒的境地只字不提,她不想让罗伊为自己担心。当玛拉和罗伊的母亲克劳宁夫人相约在咖啡厅见面,事先到达的玛拉却意外得知罗伊的“死讯”时,她面对克劳宁夫人开始变得情绪不安、语无伦次。
这让克劳宁夫人以为玛拉是个不懂礼仪教养的女孩,实际上玛拉是不想让她知道自己儿子已经“阵亡”的消息,玛拉脆弱、敏感、悲观的性格最终换来的只是生活无尽的劫难,倘若玛拉能及时和罗伊说出自己失业后的情境,又或者在咖啡厅里及时和罗伊母亲说出实情,那么她的命运会不会变得像后来一样凄惨?
玛拉在沦落为街头妓女后本以为自己要苟且过活,谁曾想命运弄人,自己和罗伊在昔日离别的车站重逢。罗伊的信任和钟情给玛拉带来了一丝希望,当马车驰骋在罗伊家族的庄园大道上时,玛拉想和向罗伊说明一切,重新开始生活。后来,玛拉和罗伊的公爵叔叔闲谈时,她得知罗伊的家族相当重视门第,而“芭蕾舞演员”是一个低下的职业,整个家族对罗伊的选择给予了相当大的重视和宽容。
玛拉来到罗伊母亲的房内坦白了一切,其实罗伊母亲也没有因为她从妓的过往而产生偏见,但玛拉依然要求离去,自卑的玛拉觉得自己是有罪的,自己不堪的过去衬托不起罗伊。走廊上她与罗伊相拥的那个吻是两人最后的吻别。在他们初识的滑铁卢桥上,孤独绝望的玛拉万念俱灰地朝一辆辆隆隆开过的军用卡车走去,在群众的惊呼声、卡车的刹车声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把最后的尊严留给自己的同时也留给了罗伊。
04
罗伊和玛拉的爱情是一个由时代、命运、性格交织成的悲剧。当他们看着夹杂着血腥味的风卷挟着那些来不及告别的过往如同尘灰一般扑面,他们抓不住过去,也把握不住未来。这个悲剧也缘于当时英国社会文化传统的束缚,在当时社会和传统眼光的逼迫下,女性的地位和权利得不到保障,女性只能像玩偶一样被奴役使用。
而回观当今社会在不断呼吁“男女平等”的背景下,仍有大量女性被当做男性的衬托,甚至被视作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她们在社会生活与个人情感当中似乎找不到一个平衡点,这不禁引发我们的思考:在现在这个相对安稳的社会下,还会不会发生玛拉式的悲剧?
记得意大利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主人公玛莲达也是和玛拉有着相似的遭遇,玛莲达是被邻居的眼光和周围人的冷漠逼上绝路,玛拉是由于自己不愿背负着一种罪恶感与罗伊共度一生。虽然两位主人公结局不同但最终都没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这便是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长久发展中不断积存下的女性悲哀。
我们在看完《魂断蓝桥》后可能会想着一战时期罗伊和玛拉的爱情该是一轮不圆满的月亮,陈旧而迷糊。但罗伊和玛拉的共同回忆是欢愉美好的,比当时所有的爱情故事都要来得刻骨铭心。
然而当我们隔着将近七十年光阴的路程往回看,再美好的爱情也不免带着悲凄与哀凉。但是换一种视角来看,也许只有在这样的老电影里,我们才能真正相信一见钟情,相信相识一天就想缔结的婚姻,相信死亡带来的对爱情的忠贞,相信一辈子不会被磨灭的记忆。
影片的最后,罗伊坐上轿车奔赴二战前线,而他和玛拉之间的爱情故事,需要我们完全融入到电影当中,甚至把自己当做滑铁卢桥上的一员,才能感觉到其中的凄美与不由心生的浓浓惋惜。看完这段被战争毁灭的爱情,看完这个战火下催生的悲剧,看完那些感人至深的场景,似乎也唤回了在我们心中那座埋葬了无数记忆的滑铁卢桥,这个时候再听一遍《友谊地久天长》,或许感触会更深吧。
篇6:魂断蓝桥电影观后感
费雯丽版的电影《魂断蓝桥》是1940年上映的,距今已有79年之久,那时的电影还只有黑白两色,虽然没有明艳的色彩,但放在今天来看依然是一部耐看的好作品。
我想它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除了主角的颜值很能打之外,他们精湛的演技也功不可没。
该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一战期间的爱情故事,某天城市上空忽然响起防空警报,所有人都慌乱地逃往防空洞,而玛拉不小心弄掉了自己的幸运符,她停下来找。就在这时,洛伊出现了。
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下相遇,他护着她来到防空洞,他们闲聊了一会儿,对彼此都产生了莫名的情愫。聊天中得知彼此的身份,玛拉是一名芭蕾舞者,洛伊是英国陆军上尉。
洛伊得知玛拉晚上要在剧场表演舞蹈,他为了看她跳舞而放弃和上校吃晚饭。洛伊被舞台上的玛拉深深吸引,迅速爱上这个魅力四射的女人,大胆的写字条约她吃饭。
在这一顿饭之后,玛拉也爱上了洛伊,他们互生好感,但是又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因为第二天洛伊就要离开这里去打仗,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数。
结果,计划有变,洛伊要推迟两天才走,于是他跑去找玛拉求婚。玛拉十分开心,答应嫁给他。洛伊拉着她去申请结婚,得到了军队的同意,只是很遗憾,教堂的法律规定下午三点之后不能办婚礼,得等到第二天才能举行。
命运真会造化弄人,还没等到第二天,洛伊就接到通知要立刻返回军队,玛拉义无反顾跑去车站送他,因此耽误了芭蕾舞表演,被炒鱿鱼。
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想要谋一份工作很难,她和一同被炒的闺蜜找了很久都找不到工作,生活变得十分窘迫。玛拉在约见洛伊妈妈当天看到他牺牲的消息,伤痛欲绝。
她从此变得灰心丧气,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最后为了活着,和闺蜜一起去当妓女。
某天,玛拉在车站等人,忽然看到她朝思暮想的洛伊,她既惊喜又震惊。她的心里五味陈杂,她还是那么爱洛伊,在他之后再也没有爱过任何人,如今他就站在她面前。可是她已经不再是她。
最后,她留了一封信独自离开。她来到和洛伊相遇的蓝桥,在恍惚中冲到马路中间,结束自己的生命。她的魂魄永远留在蓝桥上。
2
故事的一开始十分唯美,两个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陌生人在人群之中相遇,彼此看对了眼,这大概是一见钟情最好的诠释了吧。她们爱得那么疯狂,认识的第二天就要和对方结为夫妻。
如果她们再早一点相遇,也许早已结为夫妻。但这似乎又是命运早就安排好了的,先让他们相遇,迅速产生爱情,然后残忍的将他们分开。
一个人去了前线,报效祖国,被误报牺牲;另一个人因为爱情丢掉赖以生存的工作,在生活穷困潦倒时为了活着去做了不堪的事。
这一切没有如果,也没有早一点。
我相信世间所有的相遇皆缘分,就像洛伊和玛拉,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他们的遇见是刚刚好的。倘若命运真的安排他们早一分钟相遇,他们也不一定会爱上对方。
曾经看见过一句话,“我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更接近你。”在遇见你之前,我走过很多路,看过很多风景,我每往前走一步路,就离你近一点点。
这是一部看了之后能让人重新开始相信爱情的电影。也许你现在还没遇见爱情,但将来的某一天,你们会在某个路口,或者某个转角相遇,然后爱上彼此。
很多人抱怨那个对的人迟迟不出现。我觉得不是还没出现,是时机未到,你们的缘分还没来。也许他也跟你一样,正在努力地朝着同一个方向奔去。
你要给自己信心,相信那个人会在未来等着你,只要你愿意等,他一定会出现。而在他出现之前,你只需要好好爱自己就够了。
3
有人说,这个故事的结局是玛拉性格的悲剧。如果她不那么介意自己的过去,隐瞒洛伊,心安理得的嫁给他,她将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玛拉太爱洛伊,当一个人深深地爱着另一个人,她是没办法欺骗他的。只有不够爱的人才会欺骗。
玛拉不愿意他们的感情掺杂任何一点杂质,她只想给他最纯洁的爱,所以她无法接受自己的过去,也不忍心欺骗心爱的人。
她当过妓女,她不能假装这一切从未发生过,而过去这一段经历给她的心灵蒙了尘,她觉得自己不再纯洁,她给不了洛伊最好的爱。
从她在车站重遇洛伊那一刻开始,她的心里就充满了焦虑和不安,她内心的百感交集根本掩饰不住,连洛伊都发现了她的心不在焉。
她当然很想嫁给洛伊,但是她又很害怕。
这份爱,让她开始讨厌自己。
最后,她宁愿放弃这份感情,宁愿自杀,以此留住自己的尊严,获得内心的解脱。
纵观现代人的爱情,总是掺杂了许多欺骗,有恋爱时的欺骗,为了追求对方而隐瞒自己的某些情况,也有婚姻中的欺骗。
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只要有了欺骗就一定会有伤害。
我们都渴望拥有纯洁的爱,没有欺骗,没有隐瞒,也没有算计。
我想只有这样的感情才能走得更远,当事人才会更幸福吧。一段感情里一旦存在欺骗,就像平静的湖水里忽然被扔进一颗石子,即刻荡起涟漪。
我们都喜欢谈论爱情,谈论如何爱一个人,如何让一段感情持久,如何给对方最好的爱。有人觉得给对方最好的生活,有人觉得无条件关心呵护对方,但这些如果都是建立在欺骗之上,也必然无法长久。
要想获得一份真挚的感情,不如先从不欺骗开始。
篇7:电影《魂断蓝桥》观后感
整个故事的基调是悲哀的、无奈的、感伤的……剧情悲中带着喜,喜中带着悲,明明情节讲着快乐的事情却从更深层面的表达了深刻的悲哀与无奈,一步一步的将戏剧化矛盾推向不可逆转的顶峰!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女主角是那个时代的善良女性代表,是那么的柔弱,像一片小树叶在暴风雨中飘摇,看起来很可悲,可是这就是身处战争年代的女性写照,微弱、渺小、身不由己!多么纯洁、可爱、善良的玛拉呀!如果她生活在和平年代,她会与洛伊过着美满的生活,很幸福的一对,天造地设的一对佳人、人人艳羡的一对佳人!可是就是因为身处战争年代!一切全毁了!玛拉没有任何的选择余地,她只能那样的选择!最后她虽然微弱、渺小、身不由己,但是她用自己的死亡来结束了一切!这是作者通过作品的控诉!好像一声长长的悲鸣!战争太残酷了!
从这个爱情故事设计当中,究其为何能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感动无数的读者和观众呢?被称为三大爱情悲剧之一?看的催人泪下!为什么呢?我觉得应该好好的学习!能够撼动读者心灵深处最脆弱的情感防线,让人情不自禁的投入到剧情当中去,去深刻体会角色的悲哀,故事世界中的无奈与伤痛,令心底无穷无尽的反射上感动!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
一、时代背景下的爱情
如果将《魂断蓝桥》的故事背景放到现代,这个故事就变得平淡无奇了!男女主人公在桥上相遇,然后一见钟情了,然后两人就决定在认识两天就结婚了!然后呢?情节就无法开展了!于是乎老套的剧情就出现了!然后冒出个第三者把女主角给抢走了,男主角拼命抢回来……等等诸如此类……
而《魂断蓝桥》中男女主人公的命运波折,完全来自于故事世界设定的大环境造成的!如果没有战争,男主就不用上前线!如果不是战争男主就不会在前线负伤后丢失身份证造成已死亡的假消息!如果不是战争,玛拉就不会去当妓女!如果不是战争,洛伊的母亲就能够找到玛拉,而非战乱造成玛拉的失踪与失去联系!
或许会说战争过去了!可是作者深刻的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无限创伤!战争结束了,可是玛拉就会得到幸福吗?立下战功的洛伊就会得到幸福吗?最终善良的玛拉不想拖累洛伊的前程,选择了离开,而正是因为玛拉的善良、纯洁选择了以自己的死亡来控诉……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个结局,唯独留下深深相爱的洛伊,手中还拿着两人的定情信物小小的“护身符”,一个能带来好运的“护身符”。可惜啊,多么的讽刺,这个小小的能带来幸运的“护身符”却恰恰反衬了,男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就已经注定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结局。而整部作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是透过男女主人公凄美的爱情故事来控诉战争的残酷!一种倡导美好生活的愿望!一种严厉控诉战争反对战争希望世界没有战争的愿望!这才是作者想通过故事表达的观点。
这个背景是故事的大基调,因为是这样故事已经成功了一半。故事不是看完就完了,而是心灵被洗涤了,被震撼了,被作者的观点说服了!会回味这个故事的内容,感动久久不去。永远记住这个故事的人和事。
二、故事主线矛盾,完全来自客观矛盾!
所谓客观矛盾就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逆转的矛盾!故事中的人际关系矛盾完全没有!洛伊的叔叔完全支持洛伊与玛拉的婚礼,洛伊的妈妈很传统但是也完全支持洛伊与玛拉的婚礼!玛拉所有的伙伴也完全支持玛拉的婚事!但是情节的发展,主人公的无奈与不幸完全来自于客观存在的矛盾!
要结婚,法律规定下午3点后不能举行婚礼和证婚行为!
第二天要结婚,头天晚上洛伊接到上前线的命令,必须晚上就出发!
玛拉与好友失业后,因为战争的萧条找不到工作,要活下去只能靠出卖肉体!
等等这些关键性矛盾,都不是人为造成的,都是客观存在的且是不可逆转的!主人公面对这样的客观存在矛盾,无从选择,无论选择什么都是悲哀,或者彻底没有了选择!明知是选择了就是最坏的,但比起死还是要好的多,只能选择这个没有选择的选择!对于角色来讲,这是无限的悲哀,同时读者看到了,体会到的也是无限的悲哀!就算是读者想帮助角色一把都使不上力气,因为这个矛盾根本无法调和,无法改变!读者唯一能做的是静静的看着,惋惜着、心疼着、无奈着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而感慨!
再此基础上发生的故事,读者只有眼睁睁的看着角色跌落万丈深渊,眼睁睁看着相爱的人被摧残,但是却帮不上忙!能做的只有伤心、落泪、与无奈的感叹!
这是故事震撼心灵力量的主来源!现在很多故事都不能感动人心了,为什么呢?因为角色的矛盾都来自于人为,矛盾是可调和的并非不可调和的!有些矛盾是角色自己造成的,而有些是别的角色造成的。。读者看了眼气,抱怨主角怎么那么笨!为什么不说清楚等等……故事没有震撼心灵的力量,做的最好就是娱乐心灵的力量了。
三、强烈对比的反差和伏笔
故事中采用了强烈的反差和伏笔创作方式,来加强整个故事的情感力量!首先故事开篇以悲剧基调开始,让读者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看的是个悲剧的爱情故事,让读者去关注,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相爱的人不能够相守在一起呢?是两人之间的情感矛盾吗?
故事以战乱时代为背景,在滑铁卢桥上男女主人公邂逅了,如此普通的邂逅,因为在战乱时代,却显得那么惊心动魄、聂人心魂,明明战争那么残酷,但两人的爱情却这样的浪漫璀璨,璀璨到就好像生活是这样的美好。这便是强烈的反差对比!美好的爱情衬托战争的残酷,而战争的残酷又反衬了爱情是那么美好!
女主送给男主自己一直用来祈祷好运的“护身符”,而故事的结局是带着护身符的女主走向了死亡之路。这是强烈的反差对比,女主带着祈求好运的“护身符”,在战争年代人们还能做些什么呢?想得到幸福是那么遥不可及,不可想象的事情!护身符是一种愿望,是一种祈求和平幸福的愿望,也是作者想告诉读者的观点!通过这小小的“护身符”的小小愿望,祈求好运,可是接下来接二连三的事情,却一点幸运也没降临!反而全是不幸!这小小“护身符”好像一根蜂针,时时刻刻的刺痛着读者的心灵,映射出故事的悲剧基调。
【电影魂断蓝桥中的经典台词】相关文章:
2.张国荣电影台词
3.周星驰电影台词
4.爱情电影台词
5.电影台词经典语录
7.经典爱情电影台词
9.感人的电影台词
10.《道士下山》电影台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