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我读鲁迅800字

我读鲁迅800字

2023-08-22 07:55:0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管好自己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我读鲁迅800字,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我读鲁迅8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我读鲁迅800字

篇1:我读鲁迅800字

我的爸爸是个鲁迅迷,很小的时候常常听爸爸妈妈谈到鲁迅先生,但是我真正接触到的鲁迅的作品,是在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少年闰士》。当时由于我年幼无知,并没有体会到它的精妙,只觉得他的语言晦涩难懂,因此并不喜欢,幸亏有老师的指导,才慢慢理解了文章的精髓。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渐渐地,再读起鲁迅的作品来,尤其是鲁迅的杂文,我为鲁迅先生犀利的文笔所折服了。

从鲁迅先生的杂文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他的思维方式和行文方式的与众不同,虽然李欧梵认为“鲁迅后期的特别是为论争目的而写的那些杂文,主要是辛辣的讽刺。它们尖刻、好斗,带有摧毁性,甚至是刻毒的,直接指向他的真正的或想象的敌人。……此外,或许还可以加上有意扭曲、断章取义地引用对手的论述,并对其观点加以夸大”,但是这一番话,恰恰是鲁迅杂文方法论的神髓所在。只不过李氏不喜欢罢了。如果抹杀了这个精髓,鲁迅杂文几乎就不能成立。

我一向不喜欢抒情的文章,每到老师留此类作业时,我最头痛。我特别喜欢写记叙文章,尤其擅长夹叙夹议,但有的时候我只顾写自己的感想,忘记了文章的主题。大概是因为我读的书太少了,而且我还有些自以为是,不喜欢接受别人的思想。在爸爸的建议下,我买了鲁迅先生的散文。由于他的文章中古老中国的味道太浓,而我却不想在中文上多下些工夫,所以有时候我看不懂文章的寓意。但是这并没有成为我学习路上的绊脚石。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平日里坚持读鲁迅的作品,逐渐熟悉了老先生的文笔风格,为更好的理解其行文的优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我更加理解了鲁迅先生何以在国难当头之时,毅然决然弃医从文,以笔作为战斗的武器,投身到拯救中华民族的伟业之中。他竭力用苛刻的语言,亵渎那些高人与贵人,鞭打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为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指出一条光明之路。 上一篇:中华巨龙作文800字 下一篇:请把自己想象成一片蔚蓝作文800字 相关推荐 触动了我的心灵作文800字_12篇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作文1000字 相对自由论作文800字 悟作文_以悟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纽扣人生作文700字 善念作文800字 激情使人生美丽作文_以激情为话题的作文800字(5篇) 怀念夏天作文600字 以孝为话题的 珍珠的梦想 我的太阳作文800字 家风作文1000字

篇2:我读鲁迅作文

说实在话,自打从初中接触到鲁迅的作品,我对于他本人就不抱太大喜感,甚至可以说是嗤之以鼻。用某位仁兄的话来说他就是为了坑害后面无数代中学生而创作的。

鲁迅的文章长且堵,长并不是指它的篇幅长,而是要读懂它耗费的时间长,至于要读透那就更不是靠时间说了算的。堵是指它的思维方式与我们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偏差,于我们看来是不符合逻辑的事件,在他那个年代却是顺理成章的。语言风格和构句方式也很传统,作为从文言文到白话文过渡时期的作品,使得我们难以读懂它,甚至读通它。再加上初中老师对鲁迅文章的“解读”,可以说是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曾经有人问起我初中语文学到了什么,我毫不犹豫的告诉了他是“鲁迅”。原因很简单,作为中学教材中的常客,鲁迅在很多版面上都留下了足迹,而旁边是一堆老师分析的“标准”的解读,我们只能被动地“理解”鲁迅的文字表达了什么,象征着什么。而至于鲁迅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写,他这样写于他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我认知的改变是从前两天肖老师发的两张《阿Q正传》的试卷开始的,也可以说直到两天前我才真正地接触到了鲁迅。肖老师把试卷发下来没有开始讲解,只是让我们看。刚涉猎这篇文章时就被阿Q深深地吸引住了,看是觉得阿Q很可笑,一直看到结尾便发现这篇文章可以说是通俗易懂,较鲁迅其他文章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没见老师喊我们停就继续看,总共看了三遍,渐渐理解到其中的'韵味,觉得阿Q其实很可怜的,到最后才觉得他是可悲的,整篇文章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也是可悲的。接下来听了同学们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讨论和老师黑板上的总结,对于阿Q又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真心觉得鲁迅这人不简单。

又回想起以前学过的文章《药》《狂人日记》《祝福》中捧着十世单传的“婴儿”的华老栓,提防着人吃人的狂人,嘴里不断念叨着:‘我真傻,真的’的祥林嫂,这简直就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就是时代的代表,是那个年代底层老百姓生活的写照。鲁迅的笔杆直且硬,是注入了最真实而沉重的灵魂的。他不是一个普通的革命家和文学家,他是一个时代的思考者,是另一个时代的开拓者。

篇3:我读鲁迅作文

有人说,时势造英雄,正是鲁迅所处的特殊时期造就了这个千古传奇人物。此话固然不错,但如果单单因为时势,那为何那个时代出色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少之又少呢?看来,鲁迅的成名与其个人先进的思想,独特的政治见解和文学上颇深的造诣密不可分。

从阿Q正传读鲁迅

有人评价说,鲁迅光凭阿Q正传一文便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足见此文的价值之高。在我看来,此文的成功之处有这么几点:

成功塑造了处于社会底层,遭人凌辱,却又善于自欺欺人,自我安慰,欺弱怕强,自轻自贱,善于忘却的阿q形象。并成功创造出一个新概念——阿q精神胜利法,此人此法广为流传,在中国影响深远。

小说语言简练,准确,有意蕴。都说鲁迅写过一篇文章之后要经过六次以上的修改,方将其发表。有此文足见其所以然。小说的人名,地名都是经过作者用心酝酿所得,如:“阿q”,“未庄”等。小说为有力的表达其含义,创造了含义丰富的新词汇,如:“怒目主义”。小说的细节描写极其到位,故事性强。小说中的语言很多都运用了一语双关,看似平淡,实则意蕴无穷。

小说由小见大,由小人物,小村庄写出了整个中国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文中通过阿q形象的塑造,表现了革命的可能性,同时也展现了当时下层人民麻木不仁,虚伪不堪,其弱怕强的社会风气,不禁引人深思。单从表面上看,阿q的乐观,也对于现实中的我们调节自己的心情,使自己在精神上处于有利地位提供了参考。

由其文便可知其人。单从阿q一文分析,我们大概可以推知鲁迅是一个这样的人:

善于观察社会,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思想先进,超乎当时人们的理解范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思想家。

文学底蕴深厚。善于人物塑造和细节描写。对文字的把握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

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敢于揭发社会的黑暗。冒着所谓:“文人政客”的魔爪,毅然决然为中华民族开出了“救命药方”。

二、从狂人日记读鲁迅

在此篇小说中,作者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狂眼中的世界,和一个独特的形式——日记形式,再次成功创造了一个不朽的狂人形象。作为文学巨匠,他巧妙的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委婉地指出了社会千百年来的病态,批判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戕害。全文末句:“救救孩子……更加流露了作者鲁迅强烈的爱国精神,这是一种与生俱来,上至国家层面的正义感,是一种清醒之人,勇敢之人,无惧之人,大气之人才具有的社会责任感。纵身创百孔,亦要铁血丹青。

鲁迅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因为读鲁迅的作品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唤醒我们心底的国家意识,危机意识,引起读者由衷的自省,提升其精神高度。

鲁迅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需要我们用一生去体会。

篇4:我读鲁迅作文

先生,你用你黑色的双眸窥破黑暗,用坚强的笔杆撑起民族的脊梁,用深刻的笔调撕破虚糜的现实和历史,洞开未来。你是民族魂。

读《狂人日记》,疯人呓语道出吃人真相。用病态的人反映病态的现实。在病态的现实面前,你看着不济的国家,无知的、被禁锢的、心甘情愿接受迫害的大众痛惜不已。你能如何?区区一个人能改变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吗?开始你学医,希望治好国人的生理之疾;后来你毅然弃医从文,只因为开化当时愚昧的民众。你试着用纸笔开出拯救民族危亡的药方!力挽狂澜!

病的人太多了,不病的人太少了;病的太久了,治愈的时间太少了。寡不敌众。你以冷峻的眼光蠡测病情、用尖锐的笔调把病情公之于众。可又不能过分直白,因为有太多的人要利用世人的病啊。于是讽刺、反语是你常用的利器。

狂人病了么,怕鲁迅就是那狂人罢。怕那群革命人士就是一群中国的狂人。他们要叫国人睁开那双迷蒙的病眼,看看落后的国家。

你是在那个时代才能出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然而,哪个时代不需要你这样的民族魂呢?

篇5:我读鲁迅作文

我最先接触到的鲁迅的作品,是那篇选在语文课本上的《少年闰士》,那时的我年龄尚幼,觉得他的语言读起来十分费解,因此并不喜欢,但那海边刺猹的美好景象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随着时光的流逝,知识的积累,渐渐地,再读起鲁迅的作品来,我便折服于他犀利的文笔之中了。

我读鲁迅,已不仅读他的作品,也读他的思想、性格。

我读他的高洁:面对黑暗中来自四面八方的诘难,他从不屈服。他是猛士,一个勇往直前的战士;他是强者,一个不惧任何艰险的强者;他又是一片晶莹的雪,正如《雪》中所说:“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魂。”因此他笔下的雪,被赋予生命,而这生命是他人生的有机组成部分,雪也就显得那样孤傲、高洁、恰似鲁迅其人。

也读他的坚韧:“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面对死于敌手的年轻人那鲜红的血,他的悲愤更加浓重了,但他化悲痛为力量,以笔代武器,向敌人讨还血债,正因为他对友人爱得深,才会对敌人恨得切,谁能说他不是一个奋然前行的猛士呢?

还读他的优默:《狂人日记》里对“吃人者”入木三分的刻画,《孔乙已》中对孔乙已迂腐固执的一面淋漓尽致的描写,读来让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

他的优默是最让我欣赏,也是最令我佩服的,他用他优默诙谐的'语言,将那充满白色恐怖的年代与人性,披露得一清二白。

我读鲁迅,不仅读他的作品,也读他自已。他深刻,勇敢,坚强,他骨头最硬。读他那“一”字形的胡须,他瘦削的面颊,他一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鲁迅为了拯救整个中华民族而三改志愿,他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虽然他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他一直在用他的实际行动,支持着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鲁迅当之无愧为“民族魂”。

读金庸、席绢的小燕子说可斜倚床头,随手翻来;而读鲁迅的作品,则须正襟危坐,细细咀嚼。

篇6:读鲁迅《朝花夕拾》有感800字优秀

朝花夕拾读后感

匆匆而过的童年,如清晨开放的鲜花,艳丽芬芳;傍晚采摘时,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分风韵。微风吹过,吹来了花香,亦吹来了回忆。

其中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的一篇文章为《五猖会》。在作者心里,这是一场盛大的宴会,作者“笑着,跳着,兴奋的不得了”,可就在这时,作者的父亲给他当头浇上了一盆冷水——背诵一字也不懂的《鉴略》。大家都在等着、盼着,终于,作者梦一般的背完了枯燥无味的《鉴略》,然而太阳早已照耀到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却没有温暖作者失落的内心。小亭中的风景,坛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作者而言似乎都没什么意思。时光渐渐流逝,这次经历早就沉淀在了时光的流里,可父亲让作者背书时的情形还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脑海里。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自古以来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少玩多学,甚至一直学习!对孩子与生俱来的玩性给予无情的打击,甚至让孩子五彩缤纷的童年只剩下单调的黑白色.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在鲁迅先生的《五猖会》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也狠狠的批判了它的危害。

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应该反省自己,“朝花夕拾”过后,把握现在,让教育充满阳光,让如花般的童年撒满欢笑!

朝花夕拾读后感

合上泛黄的书页,指尖仿佛还有一丝书墨气息。我凝望着那薄如竹片却又厚重无比的书脊,闭了眼,陷入无尽的沉思中……

“朝花夕拾”,多么动听的名字,十篇带着流水般纯朴气息的散文,里面又包含了多少复杂的情感!对故乡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对师长的敬重,对童年的向往……少了些批判,多了些追忆,少了些凌厉,多了份真情。是的,恐怕这是鲁迅的一个梦吧。远离尘世的纷争,人们的排斥,回到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以一个孩子、一个青年的纯朴而年轻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身边的人。有一个古老的绍兴城,承载着如烟的往事,悄然入梦……我看见了这个梦,也宁愿相信这是个梦。

这个梦的童年部分,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最质朴、最纯真的。这个梦里少有批判,少有仇恨,少有那个愤世嫉俗的中年男子。有的只是一个天真聪慧的小童,在百草园中拔何首乌,在灯光下听长妈妈讲故事,或者趁先生不注意,偷偷在纸上描绣像。他是纯真的,更是有思想的,他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思想的束缚,他反对迷信和怪力乱神的说法……正是他先进的思想,让他具备了成为一个大文豪,一个批判家的条件,不是吗?

慢慢地,慢慢地,鲁迅的童年随风而逝,渐行渐远。他的求学之路逐步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有幸的是,在这条路上,我看到了《琐记》这篇精彩而深刻的文章。它讲述了鲁迅长大后,由于家道中落,不得不外出求学,继而出国留学的故事。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鲁迅,也看到了辛亥革命后社会的种.种弊端。衍太太虚假的善心和丑恶的嘴脸使我憎恶,“维新派”腐败的作风令我气愤。我知道了鲁迅为何要出国留学,直至弃医从文。我看见了一个蜕变的鲁迅,更看见了一个即将被唤醒的中华!

我们不是书中的鲁迅,却在感悟着书中的鲁迅。往事如烟入梦来,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相映成婆娑倩影,迎赛神会也随鲁迅的成长渐渐远去。我们在读《朝花夕拾》中成长,在读《朝花夕拾》中感怀。我们只有感悟着,并成长着,将它化作一纸清梦,永远珍藏……

朝花夕拾读后感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在三味书屋,当寿先生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玩游戏,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将来努力着,老师和家长出于安全考虑而管束着我们,因此我们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

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认识到了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保姆阿长,朋友范爱农,亲人父亲……以及鲁迅本人。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保姆阿长莫属了。

阿长还懂得许多规矩,但大多让鲁迅不耐烦。什么正月初一恭喜常妈妈;死了人,应该说是“老掉了”;死人或生小孩的屋,不能进;饭粒掉地上必须捡起;晒裤子的竹竿下不能钻……都让他觉得繁琐至极。

鲁迅对阿长的态度,发生过很大的转变。当鲁迅终于得知,是阿长谋死了他那可爱的,小小的,让他喜爱至极的隐鼠时,他一向叫她长妈妈,这时却直接叫她阿长,对她的怒气持续了很久。后来,鲁迅迫切地想要一本《山海经》,阿长给他买了一本,“他”似乎遇到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隐鼠被害的怨恨,完全消失了。

长妈妈经常给他讲故事,有一次,她给鲁迅讲了一个美女蛇的故事,结尾还给他了一个教训: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可见阿长对鲁迅无微不至地关爱,操劳。

阿长大约是青年守寡,有一个过继的儿子,从不被人重视,她渴望得到幸福,朴实而又温和,是一个难得的好人。对于阿长,我的感慨与鲁迅一样,愿地母在怀里永安这位底层妇女的魂灵,愿她在天堂安息!

朝花夕拾读后感

屋外飘洒着小雨,牛毛般细嫩,银丝般晶莹。雨点滴落在书的封面上,我轻轻地用手拭去,留下一滩水迹。

翻开泛黄的书页,追寻着作者飞速般来到了他的世界。书页虽厚却隐不住他澎湃的感情,对“真理”“公义”的批判,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充满憧憬……但使我最感动的则是《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在我们面前描绘了一个喜欢“切切察察”,懂得许多封建礼教,粗俗但善良的老妇人的形象。她粗俗好事,但情有可原,她没有接受过教育;她的管教不适合孩子,但那是善良;她青年守寡,因此希望一年中“顺顺溜溜”。她平凡真实又善良。她仿佛是我们身边的一个亲人,无比地关爱着我们。在文章的结语处“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却让我感到一丝欣喜。他们不是亲人,却有着亲人间血浓于水的温暖,他们之间的感情紧密而深厚……

读完整本《朝花夕拾》,鲁迅的思想和感情溢于头脑。他的文章在反抗,反抗着束缚他的时代;他的文字在辩驳,辩驳着腐朽的思想;他的心在争脱,争脱到一个属于他的天地……

小路绵延,却弯不尽他的乡愁;森林茂密,却隐不住他的寂寞;清水如泉,却淹不透他的爱国——他,鲁迅,艰难路上最真实的君子!

和曛的阳光照入窗内,水印已悄然无迹,屋外的天空仿佛更高更蓝,粒尘不染。欣赏鲁迅的心,已飞到云霄高处!

篇7:八年级作文:我读鲁迅

打小,一个伟大而神圣的身影便印在我的心房深处。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已渐渐长大,对鲁迅先生的印象也一天一天地加深,到现在,我读过他的作品已有十多本之多。

鲁迅先生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在那风雨如晦的战乱年代,“弃医从文,执笔为枪”。他的那些作品铿锵而有力、悲慨而激昂,他的作品感化了一些麻木的中国青年,唤醒了他们的良知,给予他们鼓舞与信心,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与各种各样的敌人战斗到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是他的真实写照。鲁迅对待国民党反动派不屑一顾,是“金钱”“权势”为粪土。而对劳苦大众,干愿做牛做马,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毫无怨言。如此崇高而伟大的精神足为万世楷模!

鲁迅先生让我懂得了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自知、自明,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好比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为这个分数的分子,而他的自我评价是分母,其分母越大,分数值就越小。

鲁迅先生的一生,挤出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勤奋读书,努力奋斗。只要我们义无反顾,背起青春的行囊,扬起理想风帆,一定会取得成功,一定会满载硕果的出现在人面前,正如鲁迅先生一样,成为一个成大业,立大业的人。

成功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遭遇,而是取决于他的努力奋斗。

【我读鲁迅800字】相关文章:

1.我读鲁迅精彩作文

2.读我伯父鲁迅先生有感

3.我从书中读鲁迅作文

4.我读鲁迅初中2年级作文

5.读鲁迅社戏有感

6.读《鲁迅评传》:新生

7.读鲁迅之作有感

8.读鲁迅《社戏》有感

9.读鲁迅漂流记有感!

10.读鲁迅《偶成》有感

下载word文档
《我读鲁迅8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