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广东导游资格证考试 导游词

广东导游资格证考试 导游词

2023-08-14 08:12:5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Duooo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广东导游资格证考试 导游词,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广东导游资格证考试 导游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广东导游资格证考试 导游词

篇1:广东导游资格证考试 导游词

2019广东导游资格证考试

导游资格证考试时间是什么时候

[历年]导游资格证考试时间一览表

考试年度 考试时间 考试周 依据文件
20导游资格证考试时间 预计年11月16日 第三个周六 人办发[2019]号
导游资格证考试时间 月17日 第三个周六 人办发[]29号
导游资格证考试时间 2011月18日 第三个周六 旅办发[]140号
导游资格证考试时间 2011月05日 第一个周六 旅办发[]171号

2018年旅游资格考试各科目考试时间表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2018年11月17日 上午09:00—10:30 科目一、科目二
上午10:00—12:00 科目三、科目四
备注 科目五由各省级旅游主管部门于2018年12月17日前组织完成

2019导游证报名时间

导游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与报名入口一览表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区 新疆区 兵团
地 区 报名时间 报名办法 考务通知 咨询电话
文化旅游部网全国导游证报名系统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10-65201928
北京市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10-85157149
天津市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22-28369426
河北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311-85815722
山西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351-7226197
内蒙古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471-6282633
辽宁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24-86131043
吉林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431-81292306
黑龙江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451-55601125
上海市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21-61322180
江苏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25-83421475
浙江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571-87998404
安徽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551-62999142
福建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591-87671983
江西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791-86228400
山东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531-82676331
河南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371-65908268
湖北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27-87124682
湖南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731-84663300
广东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20-87513689
广西区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771-2811876
海南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898-6585
重庆市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23-63236185
四川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28-86702062
贵州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851-86828330
云南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871-64608354
西藏区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891-6825587
陕西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29-85261334
甘肃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931-8411118
青海省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971-6163905
宁夏区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951-6727396
新疆区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991-8838825
兵 团导游资格证报名时间与入口 2019年06月开始 网上报名|入口 2019考务通知 0991-2313208

广东景色导游词

各位团友,欢迎大家来到东莞旅游。到我们东莞来第一件需要注意的就是我们这个市名的发音,好多以前来的朋友都给念成“东碗”,只因为有个成语叫莞尔一笑。您倒是笑得开心了,咱东莞人民可不答应了,怎么变成一只碗了?东莞这里只因为盛产一种水草叫莞草,它的发音是“管”,这里又在广州的东边,所以慢慢的就有了东莞这个名字。

有人可能要问了,莞草有什么用处?这莞草在过去用处可大啦,广东天气热,过去的老广东人一年四季床上都辅着席子,席子是什么编成的?就是这莞草了!而且当时还大宗地出口到香港和东南亚,因为那里的天气也都很热嘛!过去广东的学生到北京读书,人人都不带褥子而是带条席子去,大冬天床板上只辅着一条席,校领导检查学生宿舍时一看就差点落泪,赶紧叫学生处补助他一床褥子,结果过几天去一看,褥子是辅上了,但上面还辅着一条席子,真是拿他们没办法,这就是我们莞草席的巨大吸引啦!不过现在的莞草业惨啦,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家家装上了空调,结果害得这个行业就此寿终正寝,如今在东莞要看莞草席要到博物馆里去看啦!

好,现在我们的车来到了东莞市的市中心,大家看到前面那个有点象天安门一样的古城楼了吗?那就是我们东莞过去的西城门,是明朝时候建的。有游客惊讶了,原来东莞的历史还挺长嘛,其实东莞的历史比这长得多啦,最早在秦始皇那会就已在东莞这里设了官府啦,三国时候设了东莞郡,东晋的时候设东莞县,可惜的是一直到1985年前都一直是东莞县,再没升上去。瞧瞧咱们这里,整整当了快县啊!

更可惜的是,不知为什么,过去在历史上但凡这里出点什么事都不用东莞这个大名,老用下面镇区的小名,比如说“虎门销烟”,这人人都知道吧,可虎门只是咱们东莞的一个镇啊!读过历史书的人个个都知道虎门,可没人知道东莞,要是当年给定名为东莞销烟,那咱东莞可就早出大名啦!

篇2:广东导游考试导游词

导游笔试学习指南

1.先做计划,在deadline 之前的10天,规定每天必须看多少章

2.看考纲和看书目录。结合考纲在书上划重点。比如,“掌握......”这是需要背的,能够说出来,写下来的,必须记住的;“熟悉.....”需要看几眼,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个大概;“了解......”看2眼,知道个影子,有那么一回事。在考纲这件事上不要耗费太多时间,结合考纲,直接看书,过一遍,理解一下。

3.所有书目过一遍之后,看自己做的不同笔记,着重看当时勾的“掌握类”的笔记。对于我来说,综合实务难一些,太多要记的,于是采用了谐音法,图片法,口诀法,编故事法啊,反正怎么能记住怎么来。政策法规花的时间少一些,因为我以前是文科生,里面很多东西都没怎么变,基本采用看书的目录分类,用彩色笔标数字之类的东西,如年限。

看这些书的时候,发现目录非常重要,做题的时候,有时不知道是什么,会想到目录,然后在记忆中,顺着目录,推测内容大概在书的什么位置,比如***大会召开啊,召开的内容是什么呀.....

4.加紧时间看书,在截止日期之前看完了,然后买了一套卷子来做。同样,规定每天做多少章。做完之后对答案(由于买到盗版卷子了,很多答案是错的,只得自己翻书矫正)。在矫正答案的时候,把正确答案和相关的东西写上,也要在书中找到相应位置,并在卷子上标注该答案在书的多少页,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你看错题时,如果不能理解或者记不清,可以及时翻书。

5.看错题。看错题的时候,请联想出相关内容,不清楚,马上翻书。

6.再看错题,这个错题是第二次,三次犯过的错题。尽量不要翻书了,回忆在书哪个位置。

导游面试学习指南

1、导游词材料可以参照网上百度,豆丁等,发现百度百科,搜狗百科也挺好用,不要全部抄袭,一定要自己修正,调整结构。

2、无论在讲解中或提问时,如果考官纠正你的错误,无论考官所言正确与否或与你的记忆有多大出入,都不要反驳考官,只要保持微笑的表情和虚心的态度就可以了。

3、回答提问时,如果你丝毫没把握,坦言不知道比胡说八道要好得多。如果你有些不确定的话,可以说“好象是……”,但别反问考官“是不是……”。

4、不用介绍你来自哪个单位。

5、不要抽了题就提出要求换题。你要知道你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是白提,这几年考场里是绝不允许换题的。你提出这样的要求,考官在脑子里已经给你不及格了。你既使是准备的不好,也冷静下来硬着头皮试着讲,如果讲不好,那你命该如此;倘若你还讲的一般,难说还能踢个擦边球而险过。

6、没考好就没考好,回去好好祷告。只是千万别在临出考场门时,为自己找理由借口,更别哀哭求情。这样的行为会令考官反感,你的分数会更低。

7、你最好准备每一个景点,别怀侥幸心理偷懒只准备其中的部分景点,你的手气不是天天都能摸彩票中奖的。别指望考官面前的考签位置顺序不变换,也别指望谁帮你在考签上做标记。这两年,考官见过许多比你聪明的考生,所以也普遍“进化”了,类似的防范工作做得很严密。

以上要点切记切记!!!相信你如果用功苦练,再记住以上要点,你的现导考试是不会有问题了。既使发挥不理想,以上的要点也会帮你多挣点儿印象分。

篇3:山东导游资格证考试导游词

蒲松龄故居在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是一座幽静古朴的庭院,坐北朝南,院落前后四进,西有侧院,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匾额“蒲松龄故居”。

院内月门花墙,错落有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北院正房三间,为蒲松龄诞生地,也是其书房“聊斋”,室内陈列着他74岁时的画像,上有其亲笔题字。南院有平房两间,旧称磊轩,是以蒲松龄长子蒲箸的字命之。西院系新建的陈列室,陈列蒲氏家谱、手迹和其多种著述以及英、俄、日、法等中外各种版本。

聊斋正房后,新建了6间展室,展出了中外蒲氏研究家们的多种论著,以及当代文化名人老舍、臧克家、丰子凯、李若祥、俞剑华等书画家为故居作的书画、题词100余幅。沿故居门前的石路东走100米至聊斋园,聊斋园占地360余亩,园内景点主要有蒲松龄艺术馆、狐仙园、石隐园、满井寺、观狐园、柳泉、松龄墓园、聊斋宫等,其建筑独特新颖,恢宏壮观,为华夏一绝。

蒲松龄故居在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是一座幽静古朴的庭院,坐北朝南,院落前后四进,西有侧院,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匾额“蒲松龄故居”。

院内月门花墙,错落有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北院正房三间,为蒲松龄诞生地,也是其书房“聊斋”,室内陈列着他74岁时的画像,上有其亲笔题字。南院有平房两间,旧称磊轩,是以蒲松龄长子蒲箸的字命之。西院系新建的陈列室,陈列蒲氏家谱、手迹和其多种著述以及英、俄、日、法等中外各种版本。

聊斋正房后,新建了6间展室,展出了中外蒲氏研究家们的多种论著,以及当代文化名人老舍、臧克家、丰子凯、李若祥、俞剑华等书画家为故居作的书画、题词100余幅。沿故居门前的石路东走100米至聊斋园,聊斋园占地360余亩,园内景点主要有蒲松龄艺术馆、狐仙园、石隐园、满井寺、观狐园、柳泉、松龄墓园、聊斋宫等,其建筑独特新颖,恢宏壮观,为华夏一绝。

狐仙园和艺术馆,主要以聊斋故事为主题设计建造。内设蒲松龄生平及著作、蒲公西铺设馆生涯、名人书画等展室,展示蒲公一生及其对世界文化之贡献。石隐园,原系毕氏之花园,蒲公设馆毕府三十年,写下大量有关石隐园的诗词佳篇。园内怪石林立,绿树成荫,将此园移址,再现蒲公舌耕笔耘之阅历。满井寺为古寺重建,以双重门拱牌坊为入寺山门,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钟楼等雄伟建筑。神佛均用香樟木精工塑造,栩栩如生,吸引四方游客光临顶礼膜拜。

聊斋宫为聊斋园主要景点,外景琼楼横空,碧湖青山,看似天上宫阙。宫内设《罗刹海市》、《席方平》、《娇娜》、《画皮》、《尸变》等聊斋故事,采用现代彩塑、电影特技、灯光声乐等手法,逼真地活化了蒲公笔下的神妖鬼狐艺术形象。漫步聊斋园,将避开都市闹城的喧嚣,尽情体验一代文豪蒲松龄笔下所描绘的鬼狐世界、冥冥仙境。

狐仙园和艺术馆,主要以聊斋故事为主题设计建造。内设蒲松龄生平及著作、蒲公西铺设馆生涯、名人书画等展室,展示蒲公一生及其对世界文化之贡献。石隐园,原系毕氏之花园,蒲公设馆毕府三十年,写下大量有关石隐园的诗词佳篇。园内怪石林立,绿树成荫,将此园移址,再现蒲公舌耕笔耘之阅历。满井寺为古寺重建,以双重门拱牌坊为入寺山门,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钟楼等雄伟建筑。神佛均用香樟木精工塑造,栩栩如生,吸引四方游客光临顶礼膜拜。

聊斋宫为聊斋园主要景点,外景琼楼横空,碧湖青山,看似天上宫阙。宫内设《罗刹海市》、《席方平》、《娇娜》、《画皮》、《尸变》等聊斋故事,采用现代彩塑、电影特技、灯光声乐等手法,逼真地活化了蒲公笔下的神妖鬼狐艺术形象。漫步聊斋园,将避开都市闹城的喧嚣,尽情体验一代文豪蒲松龄笔下所描绘的鬼狐世界、冥冥仙境。

篇4:山东导游资格证考试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对光临名城曲阜参观游览的各位佳宾表示热烈地欢迎。我有幸为大家导游陪同参观,非常高兴,这是咱们共同颀赏学习的好机会。看后请留下宝贵意见。

首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曲阜的历史、文物概况。

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献整理家、世之圣人孔子的家乡,亚圣孟子的故里,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国,鲁国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这里生息劳作,有5000多年的历史。地下有丰富的宝藏,地上有众多的文物。现有文物112处,其中有联合国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保护的4处,省级12处,其他为地市级保护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两庙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庙、孔府、孔林,俗称“三孔”,有祭祀中国元圣周公的庙宇,有祭祀孔子大弟子复圣颜回的庙,俗称“两庙”;“一陵”是黄帝诞生地--寿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汉墓群九龙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称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的母亲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梁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诗、答对、分手处,著名文人孔尚任隐居处国家园林“石门寺”。

我们现在看孔庙。

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贤人的地方。孔庙同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并称中国的三大古建筑群。专家对孔庙讲了四名话:建筑时间久远、宏大、保存完整、东方建筑特色突出。从孔庙可看出两个问题:一是孔子对中国乃至东方文化的巨大贡献;二是中国在历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庙。在孔子故居建庙堂三间,陈列孔子的衣、车、书等,“岁时奉祀”。历代皇帝对孔庙都有扩建,计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数百次达到现在的规模。孔庙仿皇宫建筑之制,分三路布局,九过院落,共有房屋466间,门亭54座,东西相对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有碑碣近千块,占地327.5亩,长达两华里又150公尺。现在看到的孔庙是明弘治年间的规模。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维修保护。我国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联合国保护的文物单位,孔庙建筑时间之久远,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实属世之罕见。

神道

“万仞宫墙”前古柏苍劲的这段路为“神道”。重要的庙宇前都有专开的尊敬灵通之道,称“神道”。

万仞宫墙是曲阜明城正南门,也是孔庙的道门,上悬“万仞宫墙”四个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笔。它来源于孔子得意弟子子贡。鲁国大会诸侯时,有人提出子贡的学问博大精深,可与孔子相提并论,子贡在场,马上站起来说,我可不敢与俺老师孔子比,人的学问好比一堵墙,我这道墙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师的墙有数仞之多。就是说,我的学问等于一肩膀头子高,一目了然没什么深奥的;孔子的学问有我数倍之多,经过详细的研究,全面的探讨,才能了解他的全部,入了门以后,才能看到宗庙之美,在门外头你是看不到的。后人为了形容孔子的学问高深,从夫子之墙数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为“天下文官主,历代帝王师”,封孔子学问有“万仞”,赞颂孔子学问有一万个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顶,亦说此墙深壁高垒非常坚固。这四个字原为明钦差所写,乾隆为表示他对孔子的重视,亲书“万仞宫墙”换上了他的御笔。

金声玉振坊

金声玉振坊建于明代,为表达孔子学问精湛而完美,如同奏乐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完整无缺。古乐是以敲钟开始,钟起“始条理也”,是击磬告终,“玉振”为磬落的声音,称“终条理也”,赞扬孔子的学问是集先贤先圣之大成,所以称“金声而玉振也”,“金声”钟的声音,始,“玉振”磬的声音,终。这也是办事要“有始有终”成语的来源。“金声玉振”是明代大书法家胡缵宗题定的。

“二柏担一孔”

过玉振坊这个单孔的石拱桥,东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称“二柏担一孔”。这桥名曰:“泮水桥”与行宫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义为“盼水”。过去读孔孟之书,考上高等学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买卖盼发财,过日子盼兴旺。

下马碑

庙墙外东西各立一块石碑,公元1191年专立的下马碑,下轿碑。西边的碑早毁坏,东边这块碑上写“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过去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下轿下马徒步而行,以示对孔子、孔庙的尊敬。

棂星门

棂星门为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制改铁石的。“棂星门”系乾隆御笔。相传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个掌管文化的星叫“棂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与天上管文化的星联系起来,说文化方面他是的,如过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说法。

太和元气坊

太和元气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极赞孔子的思想,主张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万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阴阳之合”,称“太和”之气是基本的东西,宇宙之太和,人间之元气。“太和元气”系山东巡抚曾铣手书。

至圣庙坊

明代所建“至圣庙坊”,是汉白玉的,上饰火焰宝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这道院的东西对衬各建一处很奇特的牌坊,木制角棱环绕,千头万续,下有八个怪兽,叫“天龙神狮”,相传它威严灵感,可驱除邪恶,匡扶正义。东边牌坊上书:“德侔天地”,说孔子的思想主张给人类的好处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边的牌坊上书“道冠古今”,赞孔子思想、办法古今都是盖世之冠。

圣时门三门并列,四道台皆同上,中央盘龙。此门命名来源于孟子,对古代四位圣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圣人的圣迹归纳为四句话: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圣时”极赞孔子思想主张经久不衰,是适合时代的圣人。皇帝来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走圣时门;历代“衍圣公”出生时打开“圣时门”,除这两种情况外,此门不轻易开启。都走快覩门、仰高门。

快覩门,取先睹为快之意。就是说孔子的学问“五经四书”,谁先学谁先有文化,谁先学谁先有知识,争相学习,以先见到先读为快乐。

仰高门。根据颜回赞扬孔子的一段话命名的。颜回说,夫子之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赞孔子学问向上看不到顶,叫“弥高”,学起来文言文很难懂,叫“弥坚”,高不是高不可攀,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学到的。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说我以礼。”俺老师循循善诱,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礼节。

汉石人

仰高门里亭子里有两位历史价值很高的汉石人,一位是“亭长”,(汉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门之卒,都是鲁王墓前守卫的。石人被历代金石学家所重视,对研究汉代服装和文字有重要价值。

金水桥,这道桥,同故宫前的桥同名,称金水桥,又叫碧水桥,三孔排列,绿水荡漾。

弘道门

过金水桥是明代皇帝钦定的“弘道门”,取“论语”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孔子是个普通文人,为什么成为圣人?赞孔子总结了先贤先圣的经验,尤其弘扬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说人能指挥创造一切,非道弘人,并不是一切指挥人,这是赞扬人的主观能动性。”弘道门下有两块石碑,东边的四棱碑是“曲阜历代沿革志”记载了曲阜沿革变迁的历史,元代所立,史料价值很高,西边的是“处士先生墓志”,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大中门

大中门是宋代孔庙的大门,称“中和门”,意为用孔子的思想处理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扩建庙改称“大中门”,赞孔子的学问是集人类知识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离开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门。就是说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为中庸。大中门东西两头有角楼两座是守卫孔庙用的。

四大

进入大中门里左右有四块大碑。西边的明弘治碑,讲的纲常伦理。弘治碑右侧有明代才子湖南长沙李东阳绘制的“孔庙图”价值很高。

成化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见深所立。有两个情况引起历代大家名人的注意。一是成化碑正楷字写的好、规范化、标准化,精湛引人,字体笔法有“著称于世”的评语;二是对孔子评价,历代皇帝对孔子都有评说,评价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办法比作吃饭、穿衣、花钱,一天也离不开,有了孔子的道理和办法,就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不然就乱套啦。说有孔子之道则有天下,没孔子之道则无天下,反孔子之道则失天下。如碑文称:“朕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无焉,有孔子之道则纲常正而伦理明,万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暂缺,...天生孔子纵之为圣,生之安行仁义中正,师道兴起,从游三千,往圣是继。”

同文门

同文门取“人同心”字同文之意。是说同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干好事业;文字要统一,有统一的文字才能记载历史传播经验,随意造字就会乱套。同文门是奎文阁前的重要屏障。

奎文阁原为藏书楼,是收藏御赐书籍的地方。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金章宗重修时改为“奎文阁”。这座独特雄伟的建筑,完全是木质结构,在中国楼的建设上称孤例。经过几次地震,奎文阁没有震毁。清康熙5年地震“十间房子倒者有九,存者有一,奎文阁巍然不动”。明代吏部尚书李东阳专写了“奎文阁赋”,赞奎文阁的建筑研究价值。就是廊下东头这块碑。

楼阁前这东西两院称:“斋宿”,是祭祀人员斋戒、沐浴的地方。东院是衍圣公斋宿所,清康熙、乾隆祭孔时都在东斋宿盥洗。西院是从祭人员的斋宿。孔子七十一代孙孔昭薰将庙内宋、元、明、清五朝代拜孔庙碑130多块集中镶嵌在院墙上,故西斋宿又称碑院。

十三碑亭

十三碑亭是孔庙的第六进院落,亭内立有55块碑,是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所立,其内容都是皇帝、钦差拜孔、对孔子的追谥、评价,历次修孔庙的记载,有汉、满、蒙、八思巴文等文字。南八北五,所以称十三碑亭,因为都是经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东起前排第三、六两个亭子是金代所建,是我国现存不可多见的建筑。凡是用赑屭驮的碑都称“御碑”。“赑屭”是吉祥物,传说龙王有九子,它是第8子,它爱“文”,善于负重,石碑有文字而沉重适合其特点,形象应为龙头、龟身、鹰腿、蛇尾。

东起北边这第三个亭子是康熙皇帝立的碑。北京西山采的石头经大运河,经济南又运到这里。专家计算这幢碑13万斤重,从济宁沿途泼水冻了,在冰上滑过来的,有时一天只走卧牛之地。曲阜本有好石头不用,要从北京运来,以示皇帝对孔子的重视。这院东南、西南各有一片碑碣都是王公大臣们修庙、拜孔的记载,书法价值很高。

这个院东西对衬各有一门,东为“毓粹门”,西是“观德门”。俗称东华门、西华门。

孔庙由这里起分为三路布局,这一道五门,中为“大成门”,左边是“金声门”,右边是“玉振门”,再往西为“启圣门”,再往东为“承圣门”。大成门的建筑结构是“犬牙交错,勾心斗角”。中间插进为“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顶为“斗角”。大成门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笔。赞孔子是集先圣先贤之大成,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

先师手植桧

大成门里左边这棵挺拔苍劲的桧树,是孔夫子手植的。据记载:孔子在这里裁过三棵桧树,金贞佑二年(公元12)毁于兵火,树枯而又发新枝,曾“三枯三荣”,有“桧树日茂孔氏日兴”的说法。明万历年间才子杨光训题写了“先师手植桧”五个大字。

这两侧的对等两排房子,共80间,称“东西庑”,是供奉七十二贤人的地方。孔子号称弟子三千,身通六艺文武全才的七十二人,供奉在东西庑。历代帝王都有封的配享先贤。如董仲舒、韩愈、王明阳、诸葛亮、寇准、岳飞等等。到民国年间已封到156名。后一位先贤是梁启超先生。原有塑像,牌位,后一律改为木制牌位。东西庑现在陈列的是收集的宋代以前的中贵石刻。周公训子、蝙蝠行医等,为珍贵的国宝有汉魏朝碑刻22块,书法价值特高的“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张猛龙碑“、米芾碑”等都是罕见的珍品。西庑陈列了100多块“汉画石刻”,都是久负盛名的艺术珍品,是研究汉、魏等历史社会生活难得的珍贵资料。东庑北端陈列着584块石刻,是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涑写的玉虹楼法贴。

杏坛

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建的。孔子当初是在土台上大杏树下给弟子们讲学。宋代公元1018年,孔子45代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扩建,在正殿旧址建亭,环植以杏,名曰“杏坛”。杏坛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亭内有乾隆皇帝御笔“杏坛赞”,这是他次来曲阜写的。乾隆题写的匾、对联、条幅等在曲阜有50多处。

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它和北京的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建筑,又称东方三大殿。价值高历史长的是大成殿。殿高24.8米,阔45.7米,深24.89米。四周环有28根用整个石头雕成的龙柱,工艺精湛,造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滚龙柱实为世之罕见,10棵柱子20条龙,上下对翔,升腾盘绕戏一颗珠子,神态各异,无一雷同,越看越有动意,跃然石上栩栩如生。这是徽州工匠的杰作。皇帝来曲阜朝孔时,孔家都用黄绫把龙柱裹起来,不让皇帝直接看到龙柱,因为超过了金銮殿,怕皇帝不高兴,加以责怪。其余18根柱是八棱的浅浮雕龙柱,一个棱面刻九条龙,每根柱子八个棱,八九72条龙共计雕刻1296条龙。这是罕见的石刻艺术瑰宝。总览大成殿雄伟壮观。

五圣十二先哲。大成殿内供奉着17尊像。

五大圣人

至圣孔子,意为圣人中的圣人,至高无上。孔夫子在中央,头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严肃穆,使人肃然起敬。两侧为四配:东边是复圣颜子,述圣子思;西边是宗圣曾子,亚圣孟子。东头六位,西头六位,称十二先哲,有子贡、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有一位是宋朝朱熹,著名理学家,五经四书解释的好,被封为先哲。“生民未有”的匾,是孟子赞孔子,说“生民未有盛于孔子也”。有人类以来,还没有全面超过孔子的人,所以叫“生民未有”。“万世师表”是康熙题写,封孔子为“万世皇帝之师,千古人类之表,皇帝的老师,做人的表率。”“斯文在兹”是光绪写的,意为天下的文化都在这里。

寝殿

寝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专殿,是孔庙第三大建筑。亓官氏宋国人(河南商丘),19岁嫁孔子,后生子孔鲤,贤妻良母,早孔子7年去世,被封“至圣先师夫人”,同孔子一样享受祭祀。寝殿周围28根石柱上雕凤凰,每条柱子刻凤凰72只,同龙的数量一样,叫龙凤呈祥。

圣迹殿

圣迹殿以石刻连环画的形式记载了孔子的事迹。有120块文图并茂的石刻,是孔子后代同明代巡抚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由吴郡著名画工章草绘画刻石,镶在殿内墙上。是我国部人、文兼有的完整的连环画。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殿正面“万世师表”为康熙御笔,正中孔子大司冠像是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画的。殿东头是康熙朝孔的御碑,西头有晋代名画家顾恺之画的孔子行教像,习称“夫子小影”接近孔子的面貌特征。还有宋代大家米芾的赞孔子的小篆:“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子以前既无孔子,孔子以后更无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明确的说,孔子伟大啊!无与伦比,空前绝后!

孔庙西路是祭礼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纥,母颜征在,皇帝封为启圣王和启圣王夫人,建有启圣王殿、寝殿、金丝堂等建筑。

孔庙的东路,前后两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孙孔鲋藏书的地方名“鲁壁”,现在看到的经书,立头功的应为“鲁壁”。为纪念孔子教育其子读书建了“诗礼堂”,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字礼无以立”,意为不学诗不会讲话,不学礼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诗礼堂内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汉画石刻“圣迹图”。后院是崇圣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庙似历史的、知识的学堂,因时间有限,咱们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绍的。孔子是圣人,也是伟大的旅游家,周游列国14年,宣传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收集了宝贵的资料。有关圣人的遗迹很多,很值得一看。

孔庙就看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篇5:山东导游资格证考试导游词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身处的就是蓬莱阁景区了,这是蓬莱阁的正门,上面“人间蓬莱”四个字是苏軾的手迹,我们游览的路线 是正门进,东门出,不走回头路,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

拾级而上,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弥陀寺。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一的佛教寺庙。弥陀,是“西方三圣”之一阿弥陀佛的简称,弥陀寺就是为祭祀阿弥陀佛的寺庙。

这里是弥陀寺前殿,也叫三门。左边这尊白面善相、手持宝杵的叫密迹金刚;右边这位赤面怒目、手持魔杵的叫散脂大将,两位一左一右形成护卫寺庙的道防线。

这里是弥陀寺的东、西厢。西厢,又叫祖师殿,中间主尊为慧远法师,左边为刘遗民、桓伊,右边为陶渊明、慧然。东厢,也叫关公殿。中间主尊为关公,右为关平、王甫,左为周仓、赵累。

关公,大家都知道,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那佛家本是“六根清静”之地,世俗的关公怎么会到佛寺里,成为佛界的神明?相传晋代高僧智者大师居当阳玉泉寺里时,当地乡民反映关公遇害,心怀愤恨,常于凄风苦雨之中显灵大呼“还我命来!”智者大师敬仰关公为一代名将,仁义至极,因此设坛超度关公,并对关公显灵说法,关公闻法后,愿做佛教弟子。智者大师念关公已入佛门,就将其塑在佛寺的伽蓝殿。这段看自己发挥)宋代以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关羽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关羽名声大振,由王升为帝,由帝升为大帝,成为华夏诸神中的一员。各地纷纷修建关帝庙,在北方更被尊为“武财神”,进入所有的商家之家。

正前方就是弥陀寺正殿,即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大雄”是释迦牟尼的尊号,是古代印度佛教徒对这位至高无上的教主的敬称,意思是说佛的法力无边。大雄宝殿中间三尊为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左右两侧各有九尊罗汉,共称十八罗汉。阿弥陀佛是主宰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能够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的极乐世界,又叫“接引佛”。

阿弥陀佛是观世音的父亲,他和弟弟大势至菩萨一起跟释迦牟尼出家,合称西方三圣,观世音的名字便是释迦牟尼起的,后来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也被成观音,现在寺庙里的观世音菩萨纯粹是男性形象,这是从佛经传来的,佛经里说观世音可以随机应变,用各种化身拯救众生,因此就有了不同的形象和名称。罗汉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他们在和尚之上,菩萨之下,和尚经修行,得了道,便可以升为罗汉,罗汉后来有多少,说法不一,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一百零八罗汉,五百罗汉,还有一千二百五十罗汉等,常见的是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两种说法。

出了弥陀寺我们右手方向走,在我们左手方向有一块碑。这是感德碑亭。清康熙换地曾下旨免了点赋税,地方官员为拍马屁而建成的。原碑早已毁坏,只剩下碑座,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为木石结构,式样为八角十六柱,拱顶飞檐式。

拾阶而上,我们来到丹崖仙境坊。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为它有了仙人的传说和仙境的美称,便名扬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寻仙和修仙,从一开始就与海中的神山联系着。方士们很早就从事着去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觅取不死之药的活动,并且怂恿帝王也去从事这类活动,三神山传说的扩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岛的仙境。在凡界人间,被称为道教胜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道教胜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莱。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来叫“丹崖胜境坊”,是木质结构。清光绪末年被毁坏,民国初年修复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毁坏,这是1981年下半年修复的。“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阁时题写的。因为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上,这里的石头是红褐色的,所以称为“丹崖”。丹崖山古称蓬莱岛。自从有了三神山的传说,在我们汉语的词汇中,“蓬莱”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词。蓬莱阁是建造在仙岛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这个牌坊是蓬莱阁上标志性比较强的一个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摄影留念。)文山李启垣在蓬莱阁上留下一副楹联写道:“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那跨过这座牌坊我们也就意味着得道成仙了,那各位仙友我们继续游览。

进入仙境自然有神仙显灵,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显灵门。显灵门是天后宫的宫门。天后宫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过去渔民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来这里祈祷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无事。我们先往西走,到龙王宫去参观一下。

龙王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西端的一个单体。这里供奉的是传说中的四海龙王之首东海龙王敖广。古时候,渔民们驾一叶小舟行驶在风浪里,安全得不到保障,自然就容易把福祸安宁和神灵联系起来,于是,这笼罩着仙气的丹崖山便被渔民派上了用场。唐代,渔民们便在丹崖极顶(即如今主阁的地方)建起了龙王庙。北宋嘉六年,登州郡守朱处约见这里山高海阔,景致很美,便把龙王宫西迁,在龙王宫原址修建起巍峨壮观的蓬莱阁供州人游览。为了不与渔民的信仰相悖,在建阁时朱处约还耍了一点心计,他在《蓬莱阁记》中说,五谷丰登,非人力所及,而是海神的恩赐,由于原庙址地势高峻,祭祀有所不便,所以将龙王宫迁到如今这个地方。

龙王宫的占地面积为2117平方米。这里是龙王宫的前殿,里边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这也是守护蓬莱阁的第二到山门。

这里是龙王宫的正殿,请看中间端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他身边站立的是八位站官。东边位是巡海夜叉,他负责夜间在海上巡逻,发现情况,就及时向龙王汇报,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部长。第二位是千里眼,顾名思义,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后面两位是我们熟悉的雷公和电母。西边位站官是赶渔郎,他负责把海中的鱼赶到一起供渔民捕获,也是受渔民喜爱的一位。第二位是顺风耳,与对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俩。第三位是风神婆,肩背风口袋,手一松便能狂风大作。第四位是雨神,只要他用柳树枝蘸一下葫芦里的水撒向人间,便会下起绵绵细雨。八名站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

后面是龙王宫的后殿。过去这里有龙王的木雕像和龙王出行的步辇、仪仗,那是人们为了求雨所设的。古时候人们遇上酷旱,便到这里顶礼膜拜,然后头戴柳条帽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抬着龙王的木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里两边住户都要端水泼洒,讨个吉利。人们求雨说来也十分有趣,若酷暑天旱,屡求不应,人们便把龙王抬到烈日下曝晒。据说,晒到他受不了的时候,他就会兴云布雨了。

出了龙王殿,我们往左手方向走,就来到了子孙殿。这是古时候求子求孙的地方,子孙殿门上书 “熊罴赐梦” 的匾额。“熊罴赐梦”是祝人生子的吉祥语。这里供奉的是送子娘娘。过去,人们喜欢多子多孙,所以那些嫌儿子少的和没有儿女的便到这里向送子娘娘许愿,祈求多生儿子或者生个好儿子。现在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所以这里就成为无子求子、有子求平安的地方。送子娘娘身边供奉的是眼光娘娘和疹子娘娘,他们是保佑您的孩子心明眼亮、身体健康的。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后宫所属的院落。天后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规模的建筑单体,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占地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戏楼,戏楼系庙宇式二层楼阁建筑,木石结构。每年正月十六日为天后宫庙会,相传这天是天后娘娘的生日,蓬莱百姓从宋朝开始就把这天当作节日来庆祝。人们从四面八方而来,组织各种民间活动,并在戏楼上献演各种精彩戏剧,歌舞,给天后娘娘祝寿,戏楼一层南北向有门可通行,二层南半部为演员化装候场和休息用,北半部为戏台,四根石柱支撑垂珠帘容,北檐下悬“观止矣”匾额。即“叹为观止”。意思是说看了这里的戏,别处的戏就不需要再看了。

戏楼两侧各有红褐色巨石三尊,两两相对,象三台星座,三台星是星宿名,也叫三能星,属太微垣(天区名)。乾隆年间,时任山东学政、大书法家阮元命名此石为三台石,并刻石嵌在天后宫前殿外墙上。后来知府张酋认为六尊巨石排列形状象极了八卦之一的坤卦,因此又称为“坤爻石”。这六尊巨石,是开山建阁时留下来作为装点的。古人认为:天为乾,地为坤,男为乾,女为坤,所以这个名字也昭示着天后宫里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后供的前殿,又叫马殿。内塑有两尊护法神像,东为嘉应,西为嘉佑,传说他们都是天后在莆田湄州降伏的妖怪,后来改邪归正成为保护天后的神将。

我们一起来看这两块刻石,东为草体“寿”字,西为花体“福”字。均为五代道教名士陈抟所书。这个“福”字是由田、给、于三字组成,意为种好田地、给人幸福。我们当地称它为狗头福,多摹写在映壁上。“寿”字是由“富”、“弗”、“林”三个字组成,意为植好林木,富足长寿。(此碑是清代一位地方官吕周玉按他从华山带来的拓片摹刻的。)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天后宫二进院落与三进院落之间,面对这一单脊双出檐侧开山木结构的建筑,称垂花门。由门上两个倒垂的贴金花蕾而得名,是古时皇族或达官显贵内眷居室才有的专用装饰,显得庄重、严谨。据说在古时未经允许,贸然闯入垂花门,必受严惩。由此可见,天后娘娘地位极高。

请看这棵千年古槐-----唐槐。随说他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树龄了,但仍然枝繁叶茂,只是树干已经中空。传说当年八仙中的铁拐李与吕洞宾在这里下棋,烈日当头,为了遮荫,铁拐李从他那宝葫芦里取出一粒树种,撒在地下,霎时间长出了这棵大树,于是浓荫蔽日,凉风习习,好不逍遥。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天后宫失火,烧毁宫观30余间,位于咫尺之间的这棵唐槐却安然无恙,实在四令人称奇!

看完唐槐,我们去天后宫正殿看看。

蓬莱阁的天后宫是我国北方的天后宫庙宇之一。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天后是海峡两岸人民虔诚信奉的海神,各地称呼不一样,福建、台湾称妈祖,天津一带称天妃,一般渔民称她是海神娘娘。据说,天后却有其人,姓林,名默娘,福建兴化府湄州岛人,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由于她生下后从未啼哭过,父亲给她取名“默娘”。默娘自幼聪明过人,襁褓中见神像,即“手作欲拜”状。5岁能诵,〈观音经〉,16岁得“天书”于枯井中,因而通晓变化,妙用玄机,并常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多次在海上保护遇难渔民和商船。

默娘28岁时,初夏的一天,父兄同船出海,突遇巨风狂浪,默娘手足若有所失,急赴海中,救兄生还,而父亲却遭灭顶之灾。默娘在大海中遍寻父尸,三日后负父尸归来,默娘悲哀日甚。九月九日。突然山头羽化,因常常显灵于海上,救苦救难,人们尊她为神。后来,历代皇帝均有赦封。宋徽宗给神女提写匾额,封为“崇福夫人”,南宋又封为“灵惠妃”,元世祖晋封为“天妃”。清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封为“天后”。

天后宫正殿为庙宇式建筑,长16.43米,进深14.61米。中央高台上三面大水纹木格总的金身塑像为海神娘娘坐像,高约三米,侍立于左右的为四名侍女。东西两侧有八名站官,东侧为东海广德王、南海广利王,是传达天帝旨意的文官和手持万法归宗的文官。西侧为西海广泽王、北海广润王,另外两位是传达天后娘娘旨意的文官和掌管文印的文官。

后殿是天后的卧室,又称寝殿。门上的匾额“福赐丹崖”四个字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题写的,意为天后娘娘把福气赐给每一位来到丹崖山上的人。正中供奉的为天后娘娘,侍女侍立两侧。东西两间设有木雕垂帘式寝床,是天后娘娘的卧室。二层是天后娘娘的梳洗的地方。

现在,我们来到了蓬莱阁的主阁。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极顶,也就是前面所讲的龙王宫旧址。始建于宋嘉佑六年(1061年),是双层木结构楼阁建筑,有人称蓬莱阁为“江北阁”,并题有:“登上北方阁,身在蓬莱即是仙”的诗句。蓬莱阁历经宋、明、清的修缮扩建,逐渐形成今日的规模。蓬莱阁东西两侧为耳房、偏房,对称分布,这些台阶直接通往阁顶。蓬莱阁底层四面回廊,立有明柱十六根,正门上悬“蓬莱阁”的巨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手迹。蓬莱阁二层四面建有回廊,明柱十六根,环有木栅栏、木屏风,北面开窗。大家可以凭栏远眺蓬莱市容市貌,也可以观赏黄渤海的惊涛骇浪。我们现在就亲身登临感受一下。大家从左手方向上阁,右手方向下阁。

篇6:陕西省导游资格证考试导游词

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距省会西安25公里。全市辖2区10县1个县级市,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市区非农业人口53万。

咸阳历史文化悠久,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公元前2,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都咸阳。咸阳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咸阳还是汉、晋、隋、唐等12个王朝的京畿重地,古丝绸之路的站,素以“秦都、帝陵、明城”闻名于世。

咸阳地理位置优越,咸阳自古为交通要冲。古时,咸阳北有关中通往河西走廊的泾河谷地;南扼渭水漕挽天下;西通陇西;东处泾渭交汇地带。现在,咸阳位于亚欧大陆桥中部及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中部,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西北地区的空港城市,具有承东启西的经济地理位置。

咸阳交通便捷,咸阳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距市区9公里的航空枢纽-咸阳国际机场已开辟了国内外60多条航线,年旅客吞吐量1000多万人次;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横穿东西,西安至平凉的铁路即将动工兴建;公路纵横交错,西安至榆林、西安至宝鸡、福州至银川的高速公路和312、310、210国道横穿全市。市区公交车、出租车服务文明周到,非常便利。

咸阳是陕西重要的旅游城市,是著名的中国金字塔之都,目前已发现帝王陵墓27座,其中 4A级景区、女皇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乾陵,是世界上一一座两朝皇帝、一对夫妻的合葬墓,乾陵东边西望,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乾陵司马道两侧的大型石刻华表、翼马、驼鸟、翁仲、六十一蕃臣像、无字碑和述圣纪碑等是乾陵石刻的杰出代表,体现了唐王朝高度发展的封建文化和石刻艺术。

“南方才子北方将,咸阳塬上埋皇上”。在浩如烟海的五陵原上,东西一字排开,星罗棋布地屹立着9座俨如金字塔般气势恢宏的汉代帝王陵墓。西汉十一位皇帝中的九位埋葬在这里。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百里汉文化旅游长廊。4A级景区、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是汉陵中规模的一座,著名战将霍去病墓前的石刻是我国迄今发现早、保存完整,具有艺术价值的大型石刻群,被视为人类艺术之瑰宝。

汉景帝刘启的阳陵已发现90多座从葬坑,出土文物4万多件,其中断臂裸俑被称为“东方维纳斯”,汉阳陵是世界上座全地下遗址博物馆;是世界上座将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完美结合的博物馆;是中国座真实展示现场发掘过程和文物遗存的博物馆;是中国座让游客零距离、多角度观赏文物遗存的博物馆。

3A级景区、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开创了中国古代皇家墓葬依山为陵的先河,是世界上的皇家陵园。被誉为“天下名陵”。昭陵碑林是中国三大碑林之一,共收集昭陵六骏碑、唐太宗像碑、昭陵图碑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咸阳不仅历史文化悠久,而且自然景色秀美,山水风光旖旎。位于旬邑县的石门山森林公园,林木参天,流水潺潺。礼泉关中香湖水面广阔、景色宜人,与乾陵、昭陵遥相辉映,相互衬托,是关中地区美的水上乐园。淳化仲山、永寿翠屏山、泾阳张家山也是省内外游客休闲娱乐的喜爱之地。

咸阳是中国文化之都,地域文化积淀深厚。昭陵的70余通书法名碑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宝库;昭陵六骏被称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被列为国宝的茂陵石刻,以其造型简洁粗犷,创意大胆新颖,刻功精准细腻征服了无数专家和游客。后稷教稼台犹如写在大地上的中华农业史书,记载了炎黄民族发展农业远在世界各国之先的光荣历史。

咸阳宗教文化影响深远,彬县大佛寺主尊大佛高20米,为陕西大佛。咸阳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三原孟店周家大院、旬邑唐家庄园民俗风格独特,砖雕、石雕、木雕巧夺天工。民间剪纸、刺绣、编织以及踩高跷、皮影戏、牛拉鼓等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为我市开发文化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7:陕西省导游资格证考试导游词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明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 “古塔”。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 “宝塔士山”所代替。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公布为陕西省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新生。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

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将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便宝塔山光芒四射。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亭立,景色蔚为壮观。当然,您可以登上这巍巍的宝塔,延安全城将尽收眼底,大可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滋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钟亭。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侦元年(1628年)铸造。该钟高150厘米,直径160厘米。钟的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标志。

这口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部把它移到这里,作为报警之用。铁钟音质清宏,余声久绕,可传方圆30~50公里。1938年11月日寇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炸成一片废墟,而它却像一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全国解放后,市委、市政府在恢复文物遗址中,就将这口铁钟悬挂于原址,供游人参观。

大家向东边看!这座建筑物叫做望寇台,当年范仲淹镇守延安时,为了观察敌情,指挥作战,就在嘉岭山的峰修筑此台。此台建于峰,到了夜间,星辰逼临,好像伸手可滴,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摘星楼。原楼已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楼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摘星楼周围有一古城寨遗址, 至今仍有残缺的城垣和地洞,为当年指挥作战的工事与堡垒。

沿摘星楼往下,向西延伸的这道土畔,是一段古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直到山下,通过南门与凤凰山的城墙相连。(南门的位置在现在育才小学附近,现在人们仍称“南门坡” 现建材公司、凤凰税务所一带仍存有石砌城墙残垣。)

摘星楼的北面,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大平台,这就是东岳庙的遗址。东岳庙始建于宋代,明武宗正德元年(15),延安知府王彦奇予以重建。宋、元、明以来,直至民国初年,东岳庙在延安周围很有名气,在佛教界也颇具影响。每年四月二十八日为庙会,据一些健在的老人介绍,20世纪代,宝塔山的庙会(东岳庙和鬼王庙)还相当兴盛。由于遭到历次战争的破坏,特别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延安后,东岳庙及宝塔山上的其他建筑物全部被毁。

东北边那个独立的砖砌成的四棱台,是烽火台。烽火台是古代的一种通讯报警设备,如有敌情,夜间点火为号,白天燃烧柴草或狼粪生烟。据说狼粪燃烧时生烟更烈,垂直上升,便于观察,因此有“边关起狼烟之说”。范仲淹镇守延州(今延安)时,曾在那里修有烽火台,是一个黄土夯筑的四棱台。现 在我们所看到的烽火台是1993年6月至9月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台高10.9米,台顶面积103.3平方米,台底面积253.8平方米。这座烽火台的位置选择绝妙,虽不在山巅,但视野十分开阔,登临台上,能看到东、西、南三川的尽头。自然,一旦烽火狼烟起,三川军民皆知。

从烽火台往南,那山腰中的建筑群,是新修的茶社。那里原是嘉岭书院遗址。嘉岭书院,又称范公书院,初为范仲淹所修。范公镇守延州时,一面筑城修寨,加强军事防备,抵御西夏进犯,一方面大兴学风,修建书院,广召三军学子,进行习文研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见识的栋梁之才。明弘治年 间在其遗址上重建嘉岭书院,当时修有正堂三间,内塑范公像;五经会讲堂三间,供诸子讲经教学之用;院内还植有松柏桃李树千余株,环境幽静,特别优美,对当时文化的发展起过很好的作用。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又重建。1979年修建茶社时,在书院遗址出土了《嘉岭书院记》石碑一遍,记载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重建事迹。此碑先立于书院遗址外,碑身已断为两截,文字也有所剥落,但大部分仍清晰可见。

在烽火台下,距烽火台高约100米的延河之畔,有一口通河井。该井是范仲淹驻守延州时,特别为嘉岭山的守军供水而修凿的,后人称为范公井。井口呈椭圆形,井深24米,四周以块石围砌。虽历时近千年,井筒完好,被列为延安市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宝塔山又一著名的景观——摩崖石刻。该处占地面积2864平方米,该石刻高6~7米,长260米,上面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手迹。其中著名的是范仲淹手书“嘉岭山”三个隶书大字。“嘉”是美好的意思,“岭”是指山脉。每字高3.68米,宽3.37米。因风雨剥蚀,字迹模糊,明朝初年曾加以深凿,后被涂成红色(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刻字的照片)。其南约50米处,还刻有 “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说的是范公用兵如神,也十分珍贵。还有宋代石刻“高山仰止”、“出将入相”、“先忧后乐”、“重岗叠翠”、“云生幽外”、“嘉岭胜境称”、“泰山北斗”、“一韩一范”等刻字。摩崖石刻还包括近代伟人名人手迹百余幅,供游人欣赏品味。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范仲淹。范仲淹 (989-1052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先世为彬州(今陕西彬县)人,后徙家江南,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1040年,宋王朝任命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自请到延州,抵延州后,开始对延州地区的城防进行全面的整修和加固,其中就包括对嘉岭山的整修。当时,范仲淹把嘉岭山作为守备延州的重要阵地和指挥中心,因而予以精心修筑。以上介绍的望寇台、烽火台、范公井等就是其遗迹。范仲淹抵达延州后,励精图治,竭力医治战争的创伤,使得延州一线军心、民心大为振奋,实力也得到加强。于是夏人相诫说:“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范仲淹)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小可欺也。”

范仲淹在延州戍边只有近一年时间,但其建树颇多,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选贤任能,并在军事、政事繁忙之际,注重教育,兴建书院,实在难能可贵,无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称号。他的《岳阳楼记》至今仍为散文之杰作,特别是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可谓众口皆碑。这句名言,不仅是他文才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他崇高精神的体现。后人曾于延安东关(现电业局地带)建 “韩范二祠”来纪念他和韩琦。

篇8:陕西省导游资格证考试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脚下的这条道路就是秦直道。它远不能和宽阔平坦的现代高速公路相比,但它却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早的高速公路,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榆林境内确定的秦直道遗址在榆林牛家梁、靖边小河、定边白马崾崄均有发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为了维护安定统一的政治局面,加强中央政府对北部边防的控制和联系,坚决抵御匈奴势力南侵,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命大将蒙恬主持修建了直道。直道只有一条,由咸阳北云阳县,即今陕西省淳化县北的林光宫首途,进入甘泉山,北行至子午岭上,循主脉北行,到定边县南,再由此向东北行,进入鄂尔多斯草原,过乌审旗北,经东胜县西南,在昭君坟附近渡过黄河,到达包头市西南秦九原郡治所。一半路程修筑在山头岭上,一半路程修筑在草原平地。

据说登上1800 米的子午岭,站在秦直道点,可看到直道如一条巨蟒飞架在群山中。因所修道路北口与南口大体相对,所以有 “直道”之名称。直道全长1800 里(约合现在的700公里),基本宽度30米,宽处达60 米,是集结调动和运输粮食等物资用的车马超级专用道路。在2000多年前,在没有任何先进工具的情况下,动用40万人力,遇山劈山,逢石凿道,临沟填谷,工程是何等的浩大艰巨!秦始皇不恤民力,但他确实创造了世界公路工程的奇迹。秦直道堪与万里长城相媲美,是中华民族的杰作之一。

秦直道的修建总共用了多长时间,学界历来有争议。一种说法是到公元前210年,仅用了两年半时间,秦始皇死后的辌 车就是由直道回到咸阳的。一种说法是到公元前207年,用了5年时间。其中前两年多为期工程,主体工程完成已可使用;后两年多则为第二期工程,修缮之后,直道才完全竣工。这是由于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出巡天下时,原本有从新开辟的河南地南返咸阳并检查直道工程进展情况的打算,但东游途中暴崩沙丘,实为始料未及。二世为避天下疑端,选择初具规模的直道南归,确为当时具体情势所迫。大约是亲历直道后,颇受其中颠簸之苫,秦二世日后才有了续修直道的举措。

有关秦直道的历史记载早见于 《史记》,但司马迁虽然明确记载了秦直道的起止地点和里程,却未提及云阳与九原之间任何其他的具体经由地点,这就为后人留下了一桩千古遗案,经过20多年历史地理学者和考古学者的多次实地考察,秦直道的具体走向和经由路线才基本清楚,与此同时,在秦直道上发现多处兵站、驿馆、烽火台等遗迹。而在一些秦汉遗迹中,都有砖瓦等用于宫殿建筑的材料,说明在原来的秦直道上有宫殿建筑物存在,这些宫殿每隔30公里就有一个,由此推算,在整个秦直道上应该有26座宫殿。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孝文帝刘恒是早驱车于直道的汉帝,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止一次奔驰于直道,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曾率18万骑兵浩浩荡荡沿直道北巡。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率十万唐军取直道北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秦直道对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秦直道是秦始皇为抵御匈奴南侵而修筑的,所以和秦长城一样,同样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防工程。直道与长城,加强了秦都咸阳所在的京畿关中与北方河套地区的联系,使得匈奴不敢轻易南下侵犯。秦朝灭亡以后,直道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汉时期不仅积极利用秦时所修直道防御匈奴南犯,而且对于直道的维护也曾有所加强。

据史载,当时在北地郡新增了直路县和除道县,分别设在子午龄段直道的南北两端,显然是为了加强对直道的控制。唐朝建都于长安,强大的突厥族频繁南侵关中,在反击突厥的斗争中,直道成为联系北边诸军要镇的便捷之路。唐代以后,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西北地区的交通格局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直道仍在沟通陕、甘、宁、内蒙古诸省区的经济交流方面发挥着作用。一直到了近代,直道仍旧是一条通途,清朝初年才渐趋湮塞。看来,秦直道的荒废也仅是近几百年的事。

经过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秦直道绝大部分路面或被冲毁,或湮没于林莽和草原沙丘之中,只有少数路段至今仍在使用。如今,部分完整的秦直道已被列入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之所以能够保留至今,还要归功于历朝历代对它的开发与利用。秦直道是世界上早、长、宽的超级车马路,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因它而自豪!

【广东导游资格证考试 导游词】相关文章:

1.东湖导游词导游考试

2.导游考试的清西陵导游词

3.导游考试岳麓书院导游词

4.导游自我介绍导游词

5.经典广东导游词

6.广东南澳岛导游词

7.教师资格证考试答案

8.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

9.保险资格证考试试题

10.护士资格证考试题库

下载word文档
《广东导游资格证考试 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