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芒种有什么民俗活动

芒种有什么民俗活动

2023-08-04 08:06:3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dwqlaw”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芒种有什么民俗活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芒种有什么民俗活动,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芒种有什么民俗活动

篇1:芒种有什么民俗活动

芒种有什么民俗活动

—、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由五彩折羽装饰,幢的形状为伞状。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二、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三、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四、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气候有什么特点

芒种节气气候特点:高温天气频发,湿度大多闷热。6月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

芒种期间,依然会有大暴雨,正常情况一般先进入梅雨期的是湖南、江西中部、浙江南部地区,入梅后如同华南一样,该地区的主汛期开始,时有暴雨发生,山区地区需要警惕局部大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世界,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3、芒种节气怎么穿衣

夏装的大小、肥瘦与散热有很大关系。通常服装覆盖面积越小,体温散失越快。服装的颜色也很重要。一般认为,衣服颜色不同,吸收和反射热量的强度也不同。颜色越深,吸热越强,颜色越浅,反射性越强,吸热性越差。所以,芒种时节的衣着应以短杉、短裙、短裤为好,并尽量选择宽松的款式,这样有利于通风散热。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出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洗浴以药浴最能达到健身防病之目的。

夏天衬衫、T恤、内衣的汗渍大多是逐渐积累形成的,每次洗涤时如果没有彻底去除,经过较长时间积累就会形成陈旧性汗渍。尤其是全棉的白衬衣较为明显。所以,夏季的衣服得勤洗勤换。汗渍衣物要用冷水搓洗一遍,才能冲掉汗渍中的蛋白质。

适合芒种时吃的食物

桑椹

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

薏米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青梅

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

鸭肉

鸭肉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温不热,清热去火,根据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在容易上火的季节食用,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极强,凡是体内有湿热、虚火过重的人都适合吃鸭肉。

篇2:芒种有哪些传统民俗

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提及。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的气候特征

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

雨水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宋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

气温

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位于黑龙江北部的嫩江,在1971~30年间,最热的一天37.1℃,就出现在芒种期间。

6月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 在华南的台湾、海南、福建、两广等地,6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确实是又闷又热。有时需要向公众发布高温预报,提醒人们预防中暑、空调病和急性肠胃炎。

芒种公历日期怎么算

1、日期

芒种一般在公历的每年6月6日或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

2、算法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5.678,20世纪=6.5。

举例说明:2088年芒种日期=[88×0.2422+5.678]—[88/4]=26—22=4,6·4是芒种。

例外:19的计算结果加1日。

3、阴历日期

华北地区有“四月芒种麦在前,五月芒种麦在后”的说法,这种情况是阴历算法造成的。按阴历计算,一年实际上是354或355天。这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天数要少10—11天,因此必须三年一闰(有时是两年一闰),补充所短的天数。

闰月时,节气不是提前就是推后,因而芒种有时在4月,有时在5月。中国农民深知4月芒种由于打春早,节气推前,所以种庄稼就种得早,要种在芒种前,6月芒种,就把庄稼种在节气之后。

篇3:2022二十四节气芒种民俗活动有哪些

2022二十四节气芒种民俗活动有哪些

挂艾草

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故5月有“百毒之月”之称。古时门楣悬艾草,为的是驱赶蚊虫。又因为此节气正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藉以避邪驱毒。所以,古时又称五月为“蒲月”。

而此节气中的习俗,便大多与端午节庆混为一体。俗谚说:“未呷端五粽,破裘不敢送。”意思是说端午节后,才真正人夏天。

开犁节

浙江省云和县有“开犁节”,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节那天举办。在云和梅源一带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为同情人间饥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结果导致野草疯长拯救了牲畜,而农田被野草淹没使农人无法耕种,上天为了惩罚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开犁是云和梅源一带山区农民启动春耕的时令体现,过去把“开犁节”叫做“牛大王节”。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时节有煮梅的食俗,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经有了。正月开花的梅树在此时已经结出梅子。由于梅子味道酸涩,很难直接入口,所以需要加工后才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种,简单的一种是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人紫苏。

我国北方产的乌梅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汤。如果在里面加入桂花卤然后冰镇后再饮,则味道更佳。现在有很多加工的梅干蜜饯,如话梅、奶梅及甘草梅等,都很受人们的欢迎。四千多年来,梅子一直是人们夏季里重要的一种果品。

芒种的简介

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芒种的气候特点

1、雨量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

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2、气温

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位于黑龙江北部的嫩江,在1971~2030年间,最热的一天37.1℃,就出现在芒种期间。

6月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 在华南的台湾、海南、福建、两广等地,6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确实是又闷又热,有时需要向公众发布高温预报,提醒人们预防中暑、空调病和急性肠胃炎。

篇4:二十四节气芒种民俗活动

挂艾草

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故5月有“百毒之月”之称。古时门楣悬艾草,为的是驱赶蚊虫。又因为此节气正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藉以避邪驱毒。所以,古时又称五月为“蒲月”。

而此节气中的习俗,便大多与端午节庆混为一体。俗谚说:“未呷端五粽,破裘不敢送。”意思是说端午节后,才真正人夏天。

开犁节

浙江省云和县有“开犁节”,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节那天举办。在云和梅源一带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为同情人间饥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结果导致野草疯长拯救了牲畜,而农田被野草淹没使农人无法耕种,上天为了惩罚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开犁是云和梅源一带山区农民启动春耕的时令体现,过去把“开犁节”叫做“牛大王节”。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时节有煮梅的食俗,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经有了。正月开花的梅树在此时已经结出梅子。由于梅子味道酸涩,很难直接入口,所以需要加工后才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种,简单的一种是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人紫苏。

我国北方产的乌梅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汤。如果在里面加入桂花卤然后冰镇后再饮,则味道更佳。现在有很多加工的梅干蜜饯,如话梅、奶梅及甘草梅等,都很受人们的欢迎。四千多年来,梅子一直是人们夏季里重要的一种果品。

芒种气候特点

芒种在小满和夏至之间,是处在转折期的一个节气。长其夏至,短其冬至,在芒种期间,太阳将逐日靠近它在北半球运行轨迹的最北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日子也就要到了。

在我国南方地区,芒种时节就进入初夏梅雨季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此时黄淮平原也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及风、雹等天气,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西南地区进入一年中的多雨季节,高原地区的冰雹天气开始增多。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炙热了。

芒种习俗

芒种主要习俗有安苗、送花神、打泥巴仗、煮梅等。

芒种前后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皖南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有“打泥巴仗”节,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此时也是煮梅、食梅的时节。

芒种适合的食物

1、芒种节气的时候,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心脏、肠胃等器官负担加重,此时宜多吃清热利湿和健脾利湿的食物,如绿豆、薏米、山药、白扁豆等。

2、宜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所含的维生素C对保持血管健康有益;所含的膳食纤维对保持大便通畅、减少体内毒素有益。

3、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从芒种开始湿热加重,如湿热内积,心火上炎、小肠积热,就会出现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大便秘结、口舌生疮等症。因此,芒种时节应少吃辛热之品,如白酒、羊肉、狗肉等都尽量少吃,多吃一些败火清热的食物。

芒种的养生食物

1、薏米

薏米是常用的中药,也是常吃的食物,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据最新医学研究表明,薏米含有的糖蛋白成分具有抗过敏作用,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多吃薏米可以及时补充夏季高温下的体力消耗,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2、鸭肉

炎炎夏日,在保持荤素合理搭配的基础上,食用肉类的首选非鸭肉莫属。鸭肉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温不热,清热去火,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凡是体内有湿热、虚火过重的人都适合吃鸭肉。

3、绿豆

说到夏季清火祛暑的第一甜品,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就是绿豆汤。绿豆清热解毒,消暑开胃,搭配莲子心熬煮,还能清心火、除雀斑,最值得夏日晚上的你来一碗!常食绿豆,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炎有较好的治疗辅助作用。

4、西瓜

西瓜,夏天的标志,含水量90%,可为身体补充水分。专家指出,“西瓜富含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西瓜含有抗氧化剂,能延缓身体老化,防止肌肤衰老。

篇5:芒种的由来及民俗活动

芒种的由来

芒种的意思是6月是农民播种最繁忙的季节,这是盛夏将至的表现,下面来具体介绍下芒种的由来。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度。“芒种芒种,样样都忙。”《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6月5日13:48:28,星期日迎来“芒种”节气,标志盛夏将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芒种前一个节气是小满,后一个节气是夏至。芒种开始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气候更是复杂多变。芒种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进入梅雨期,常伴有多雨潮湿天气。

芒种民俗活动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安苗

安苗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在传统文化中今已不存,但着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提及。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俗挂艾草

艾草有驱赶蚊虫的作用,到了天气炎热的五月,细菌滋生的厉害,就是艾草出动的时候了。人们会把艾草从田里割回来,然后摆放在自家的门口,还有些人会把艾草晒干,然后点燃,在屋子里转上一周,蚊虫也会被驱赶走。

关于芒种的谚语

端阳好插秧(晚稻),家家谷满仓。

芒种插秧谷满尖,夏至插的结半边。

芒种打火(掌灯)夜插秧,抢好火色多打粮。

栽秧割麦两头忙,芒种打火夜插秧。

老乡种西瓜,头刀不结瓜,二刀结小瓜,三刀结大瓜。

芒种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丢。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机、畜、人,齐上阵,割运打轧快入囤。

推车不用教,全靠屁股摇。

两腿拉得宽,屁股摆得欢。

平路怕后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载重难驾稳。

春谷宜晚,夏谷宜早。

芒种谷,赛过虎。

芒种不种高山谷,过了芒种谷不熟。

播夏谷,抢时间,不用耕,不用翻。

耕耕不如耪耪,耪耪不如快耩上。

能种当时,不种二犁。

耩地深又暄,就怕大雨灌。

麦前没串,麦后紧赶(玉米)。

水源能保险,可以提前串。

玉米地里带豆,十年九不漏,丢了玉米还有豆。

篇6:芒种时节的民俗活动

芒种时节的民俗活动

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提及。

安苗

芒种打泥巴仗习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有什么民俗活动】相关文章:

1.立夏的民俗有哪些 立夏的民俗活动

2.幼儿园芒种活动总结

3.民俗舞蹈活动总结

4.端午节民俗传统活动

5.芒种节气的活动总结

6.2022芒种节气有什么特点

7.芒种文案

8.芒种诗词

9.浙江乐清冬至民俗活动

10.春节民俗活动有感500字

下载word文档
《芒种有什么民俗活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