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的头发》阅读答案
“雪莉杨雪莉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微妙的头发》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微妙的头发》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微妙的头发阅读题及答案
①人们都有一头密密的头发,黑色的、金色的、褐色的,但很多人都只知道它与生俱来,不知道它生长的秘密、奇妙的特性、蕴含的丰富成分和非常广泛的用途。
②一般人有10万根头发,其生长速度为3天1毫米。人每天落发50-100根,同时又有大体相同的新发补充。头发含铜、镍、钛、铅、锌、铝等14种元素,耐腐蚀。同等截面承受力为钢的1.25倍,200多根头发编成的辫子可吊起20吨重的物体。英国广播公司一次“创记录”节目中,潘蒂兰小姐的一根头发承受了177.18克的'拉力。人发拉断前可延展20%-30%,上述性能都是其他纤维难以具备的。
③在著名的笔乡——日本广岛熊野町,头发被用以生产品种繁多的毛笔,其中最珍贵的是用新生婴儿头发制成的“胎毛笔”,每支售价一万至二万日元。设计师玛萨·海斯女士自出心裁用人发精编成各式时装,最低的售价也高达2.5万美元,有人甚至愿出百万美元高价认购其中的精品。
④【直径仅6-7微米的每根头发中,含有18种氨基酸】。用毛发提取合成的精氨酸、胱氨酸可治疗高血压,赖氨酸为儿童身体发育所必不可少。在捕鲸受到严格控制后,人发已日益成为生产氨基酸的重要原料。【日本与印度不久前协定,在印度投资建造一座加工厂,年消耗1200吨毛发,产出80吨胱氨酸、24吨醋氨酸和1400吨含氨基酸的干粉,广泛用于制药、食品加工、化妆品和饲料工业】。我国不少地区用人发作原料,制成初级产品出口创汇。
⑤最近几年,科学家又发现人发为含丰富的制造防晒油的高级原料。以人发为原料制造的防晒油可避免皮肤过敏,具有吸收紫外线光谱范围广,在强烈光照下不会变质等诸多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头发还将不断以更新的更貌,为世界提供巨大的能源。
(选自《科普知识年鉴》)
【问题】
24.文章说明的内容主要是什么,重点说明的内容又是什么。(3分)
25.从文章的结构和表达上分析: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
26.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全文采用怎样的结构来说明的。(2分)
27.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 】和【 】说明方法,并具体分析说明其表达作用如何?(4分)
28.借助选文划波浪线句子,“直径仅6-7微米的每根头发中,含有18种氨基酸。”中“仅”字的作用来分析,选文说明的语言又怎样的特点?(3分)
【参考答案】
24.(1)头发生长的秘密、奇妙的特性,以及蕴含的丰富成分和非常广泛的用途
头发广泛的用途。
25.引出全文所要说明的中心内容,给读者清晰明了的总印象,能紧紧吸引读者。
26.逻辑顺序
总说——分说的结构顺序说明的。
27.列数字、举例子。具体准确的说明了头发的用途广泛,使说明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的特点。
28.“仅”表限于某个范围,意思跟“只”相同而更强调,用在句中,说明每根头发所含氨基酸之丰富,体现了这篇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篇2:面对微妙阅读答案
面对微妙阅读答案
①《围城》最让我欣赏的还是它的微妙精神,写小说的能把让人觉察到了却不能找到适当言辞表达的微妙情绪、微妙情感、微妙关系……一切微妙之处写出来,这是很需要功夫的。小说家的感应能力和深刻性达不到一定份上,是绝对写不出这一切的。而一旦写出了就意味着这位小说家已经进入很高的小说境界了。一个艺术家的本领不在于他对生活的强信号的接收,而在于他能接收到生活的微弱信号。中国当代小说家的薄弱之处,就正在于他们感觉的粗糙,而缺乏细微的感觉。他们忙于对大事件、大波动的描述,而注意不到那些似乎平常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状态,注意不到那些似乎没有声响没有运动的事物和人情。而事实上,往往正是这些细微之处藏着大主题、大精神和深刻的人性以及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方式。
②钱钟书写微妙的意识很执著。《围城》选择的不是什么重大题材,也无浓重的历史感。它选择的是最生活化的人与事。在写这些人与事时,钱钟书写微妙的意识一刻不肯松弛,紧紧盯住那些最容易在一般小说家眼中滑脱掉的微妙之处。他要的就是这些——“这些”之中有魂儿。苏文纨不叫“方先生”而改叫“鸿渐”这一变化,他捕捉住了。褚慎明泼了牛奶,深为在女士面前的粗手笨脚而懊恼自己时,方鸿渐开始呕吐,于是褚心上高兴起来,因为他泼牛奶这件事被方鸿渐的呕吐冲掉了。方鸿渐得知韩学愈也有假博士文凭时,觉得自己的欺骗减轻罪名……所有这一切,都被钱钟书捕捉住了。而这些地方,确实是最有神的地方。
③《围城》有数百个比喻句,这些比喻句精彩绝伦。张先生附庸风雅,喜欢在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钱钟书说这“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形容天黑的程度,钱钟书说像在“墨水瓶里赶路”……夸大地说一句,《围城》的一半生命系于这几百个比喻句上,若将这几百个比喻句一撤精光,《围城》便会在顷刻间黯然失色。对于《围城》的这一种修辞,不少人已注意到,也对其做过分析,指出了它的特色以及它所产生的讽刺性等效果。而我以为,钱钟书对这一修辞手段的选择,是他在叙述过程中,竭力要写出那些微妙感觉时的一种自然选择。这些比喻句最根本性的功能也在于使我们忽然一下子把那些微妙的感觉找到了。
④当我们面对微妙时,我们深感人类创造的语言的无能。我们常常不能直接用言辞去进行最充分、最贴切、最淋漓尽致的表述,为此,我们常在焦躁不宁之中。一种语言的痛苦会袭往我们,比喻便在此时产生了。但不是所有比喻都可以疗治这种痛苦的,只有那些高明的比喻才有这样的能力。钱钟书的比喻,都是些令人叫绝的比喻。读《围城》时觉得痛快,就正在于它让那些恍惚如梦的微妙感觉肯定和明确起来了,并让我们从欲说无辞的压抑中一跃而出,为终于能够恰如其分地去表述那些微妙的感觉而感到轻松。
(摘自《面对微妙》,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表现微妙的感觉,钱钟书在他的叙述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围城》若没有这几百个比喻句,将黯然失色。
B.小说是否具有微妙精神取决于小说能否用适当的言辞将生活中觉察到的微妙情绪、微妙情感、微妙关系等表达出来。
C.《围城》的成功完全得益于钱钟书创作时的微妙意识,他抓住了一般小说家眼中最容易滑脱掉的微妙之处,展露了生活之魂。
D.人类因为常常难以直接用言辞来对微妙进行最充分、最贴切、最淋漓尽致的表述,而深感语言的无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家的感应能力和深刻性达到一定的高度,能接收生活的微弱信号,才能创作出高境界的小说。
B.《围城》中钱钟书抓住“方鸿渐得知韩学愈也有假博士文凭时,觉得自己的欺骗减轻罪名”这一细微之处,无情地揭露了方鸿渐因有相同欺骗经历的同伴而倍感安慰的阴暗心理。
C.钱钟书小说中比喻的绝妙之处在于,它总能使人从恍惚如梦的微妙感觉中清醒过来,从欲说无辞的压抑中解脱出来。
D.为了使小说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钱钟书特意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批判张先生附庸风雅的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我们处在焦躁不宁之中,一种语言的痛苦就会袭往我们,于是便产生了比喻。比喻有高下之分,只有高明的比喻可以才可以治愈这种语言的痛苦。
B.钱钟书对微妙意识的执著值得中国当代小说家学习,倘若在写人、事时一刻不肯松弛,就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C.作者认为中国当代小说家往往舍本逐末,忽略从没有声响、没有运动的事物和人情中去挖掘大主题、大精神和深刻的人性。
D.文本以《围城》为例,抓住小说的内容和小说的比喻修辞,阐释了微妙精神对小说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1.C
2。 D
3.C(3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应该是C。C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对大事件、大波动的描述”是“末”,而“平常的生活状态、生存状态”和“没有声响没有运动的事物、人情”就是“本”。另外,这些小说家,不是“忽略”了去挖掘,而是本身就没有这种能力。
篇3:头发阅读答案
①人们都有一头密密的头发,黑色的、金色的、褐色的,但很多人却只知道它与生俱来,不知道它生长的秘密、奇妙的特性、蕴含的丰富成份和非常广泛的用途。
②一般人有10万根头发,其生长速度为3天1毫米。人每天落发50—100根,同时又有大体相同的新发补充。头发含铜、铁、镍、钛、钼、铝、铬、锌、铅等14种元素,耐腐蚀,同等截面承受力为钢的1.25倍,200多根头发编成的辫子可吊起20吨重的物体。英国广播公司一次“创纪录”节目中,潘蒂兰小姐的一根头发竟承受了177.18克的拉力。人发拉断前可延展20%—30%,上述性能都是其它纤维难以具备的。
③在著名笔乡——日本广岛熊野町,头发被用以生产品种繁多的毛笔,其中最珍贵的是用新生婴儿头发制成的“胎毛笔”,每支售价一万至二万日元。设计师玛萨.海斯女士别出心裁用人发精编成各式时装,最低的售价也高达2.5万美元,有人甚至愿出百万美元高价认购其中的精品。
④直径仅60—70微米的每根头发,含有18种氨基酸。用毛发提取合成的精氨酸、胱氨酸已临床应用于医治肝炎及各种脱发症,组氨酸可治疗消化道溃疡,脯氨酸可治疗高血压,赖氨酸为儿童身体发育所必不可少。在捕鲸受到严格控制后,人发已日益成为生产氨基酸的重要原料。日本与印度不久前协定,在印度投资建造一座加工厂,年消耗1200吨毛发,产出80吨胱氨酸、24吨酪氨酸和1400吨含氨基酸的干粉,广泛用于制药、食品加工、化妆品和饲料工业。我国不少地区用人发作原料,制成初级产品出口创汇。
⑤最近几年,科学家又发现人发中含丰富的黑色素和角朊,是制造防晒油的高级原料。目前用人造原料制成的防晒油易引起皮肤过敏,而以人发为原料不仅不会造成过敏,还具有吸收紫外线光谱范围广、在强烈光照下不会变质等诸多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头发还将不断以更新的面貌,为世界提供巨大而奇妙的资源。
小题1: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答:
小题2:第④段“直径仅60—70微米的每根头发”句中“仅”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
小题3: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头发生长的秘密、奇妙的特性、蕴含的丰富成份和非常广泛的用途。
小题2:(2分)“仅”强调(0.5分)每根头发所含氨基酸之丰富(0.5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小题3:(3分)举例子和列数字。(各0.5分,共1分)具体准确(1分)说明头发奇妙的特性(也可答“头发的承受力强”)。(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要点明说明对象“头发”,还要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其特征,可注意相关文段开头的中心句,从中选择关键性词语。
小题2:
试题分析:在说明文中,副词起修饰限制作用,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面来分析,说明该词的作用即对句意的影响,要用评价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3: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有哪些说明方法,掌握它们的特征。在说明文中提及具体名称摆出事例是举例说明,本段中提到“英国广播公司一次‘创纪录’节目”就是举例说明,有多种说明方法的要一一点明。
篇4:头发阅读答案
妈妈的头发
柔和的灯光下,妈妈正在给我讲生动有趣的童话。望着妈妈那美丽的脸庞,一不小心我看到了妈妈头上的白发。
一根、两根、三根……我却怎么也数不清。
妈妈微笑着说:“白发的存在是因为你的长大。”
哦,我明白了,是我的长大才使妈妈有了白发,那根根白发凝聚()着妈妈对我的爱。
1.妈妈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呢?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头发变多了B.头发染色了
C.有了白发D.头发变少了
2.“那根根白发凝聚着妈妈对我的爱。”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妈妈爱你吗?你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请简单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妈妈为了我很操劳,妈妈很爱我。
3.略
篇5:头发阅读答案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深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让头发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里。
②小时候,最喜欢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她的左手分段把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把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枚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
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
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与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
⑥近年来,目前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为她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度过了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他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己觉得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当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姣宠的婴儿。
⑦洗完澡后,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着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是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衣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吧。
1.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4分)
2.第②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场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3.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
4.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4分)
【答案】
1.①母亲总喜欢在清晨梳理头发。②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③母亲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④母亲手术后接受“我”的照料。(意思对即可:一方面1分,共4分)
2.①突出母亲长发的乌黑浓密,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的优雅、美丽:②表达了“我”对母亲长发的羡慕,对母亲梳理头发动作的喜欢。③与母亲后来头发的花白、稀薄形成鲜明对比。④为母亲手术后要“我”为她梳理乱发做铺垫。(意思对即可-点1分,共4分)
3.“词语运用”示例:“轻轻柔柔”,运用叠词,强调了“我”为母亲梳理头发时的小心翼翼,体现了“我”照料母亲时的细心。(典型词语,1分;分析,3分。共4分)
“修辞方法”示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我”不愿打扰母亲休息的心理,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呵护关爱:(相关语句,1分;修辞方法,1分;分析,2分。共4分)
(任选一方面,意思对即可。共4分)
4.示例一:赞同“抒写家庭亲情”的看法。“选购食物”“洗晒球鞋”“削铅笔”等事情,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为手术后的母亲洗澡、梳头等事情,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的孝心。全文洋溢着浓浓亲情。
篇6:头发阅读答案
微妙的头发
①人们都有一头密密的头发,黑色的、金色的、褐色的,但很多人却只知道它与生俱来,不知道它生长的秘密、奇妙的特性、蕴含的丰富成份和非常广泛的用途。
②一般人有10万根头发,其生长速度为3天1毫米。人每天落发50—100根,同时又有大体相同的新发补充。头发含铜、铁、镍、钛、钼、铝、铬、锌、铅等14种元素,耐腐蚀,同等截面承受力为钢的1.25倍,200多根头发编成的辫子可吊起20吨重的物体。英国广播公司一次“创纪录”节目中,潘蒂兰小姐的一根头发竟承受了177.18克的拉力。人发拉断前可延展20%—30%,上述性能都是其它纤维难以具备的。
③在著名笔乡——日本广岛熊野町,头发被用以生产品种繁多的毛笔,其中最珍贵的是用新生婴儿头发制成的“胎毛笔”,每支售价一万至二万日元。设计师玛萨·海斯女士别出心裁用人发精编成各式时装,最低的售价也高达2.5万美元,有人甚至愿出百万美元高价认购其中的精品。
④直径仅60—70微米的每根头发,含有18种氨基酸。用毛发提取合成的精氨酸、胱氨酸已临床应用于医治肝炎及各种脱发症,组氨酸可治疗消化道溃疡,脯氨酸可治疗高血压,赖氨酸为儿童身体发育所必不可少。在捕鲸受到严格控制后,人发已日益成为生产氨基酸的重要原料。日本与印度不久前协定,在印度投资建造一座加工厂,年消耗1200吨毛发,产出80吨胱氨酸、24吨酪氨酸和1400吨含氨基酸的干粉,广泛用于制药、食品加工、化妆品和饲料工业。我国不少地区用人发作原料,制成初级产品出口创汇。
⑤最近几年,科学家又发现人发中含丰富的黑色素和角朊,是制造防晒油的高级原料。目前用人造原料制成的防晒油易引起皮肤过敏,而以人发为原料不仅不会造成过敏,还具有吸收紫外线光谱范围广、在强烈光照下不会变质等诸多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头发还将不断以更新的面貌,为世界提供巨大而奇妙的资源。
1.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2.第④段“直径仅60—70微米的每根头发”句中“仅”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3.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
1.(2分)头发生长的秘密、奇妙的特性、蕴含的丰富成份和非常广泛的用途。
2.(2分)“仅”强调(0.5分)每根头发所含氨基酸之丰富(0.5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3.(3分)举例子和列数字。(各0.5分,共1分)具体准确(1分)说明头发奇妙的特性(也可答“头发的承受力强”)。(1分)
篇7:头发阅读答案
剃光头发微何满子
①余生也晚,关于头发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大都来自耳闻。什么清朝初年勒令汉人把发髻剃成辫子,否则“留发不留头”呀,什么清末的留学生在外国剪去了辫子,回国后要装一根假辫子才能平安无事呀,等等,都未尝眼见。所以读到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除了恍若有悟的吃惊以外,实在很难有切肤之痛的感受。并且,知道在旧社会,与头发关系最密切的理发工人,是颇受社会贱视的,连家谱都不许上,也就是开除其宗籍,还很为他们不平。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年轻时在进步的历史书籍里,读到大平天国起义是如何如何正义,但真正佩服太平天国的英雄,却是看到了一副据说是翼王石达开的对联以后。对联曰: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②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于理发师,更是想像诡奇,出于意表,妙不可言。一面惊叹这位太平天国将领的不羁之才,一面也想到这位王爷对理发师的感情,不但没有像旧社会上层人物那样卑视,而且还将自己睥睨人世的豪情寄托在他们的职业风姿上,真是物与民胞,平等亲切极了。
③不料,3月2日读到《人民日报》一封读者来信,却使我大大不舒服了一阵,那封来信正是关系到理发工人的。说是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 只配剃光头。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
④“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既答不上,也只好避开,置之勿论。我只记得古代有一种刑法,叫“髡”,那办法就是把古圣人所说的“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的诸种东西之一的头发给去掉;而且似乎是和罚做苦役结合起来的,那就是“髡钳为城旦舂”。但那是秦制,沿用了千把年,至少到隋唐以后就废止了。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也剃光头,但那并非是刑罚,恐怕多半出于习惯,或便于辨识之类;如果容许用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来一下“大胆假设”,还可能是由于旧社会监狱里卫生条件不好,怕犯人头发里生虱子,所以干脆让他们牛山濯濯也说不定;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⑤时至今日,剃光头既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的象征,也肯定不会是因为“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才舍不得剃光。无非是保护头颅和美观上的讲究,这才有人不愿剃。那封读者来信中的“乡下佬”便正是为了怕剃光头太冷,才要求剃平头的。但从认为“乡下佬剃平头,没门”的理发师看来,似乎是“乡下佬”的“模样”不够格,所以才只配剃光头,倒是从美观这方面着眼的。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⑥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⑦这就是权。虽然仅仅是一把剃刀,但掌握在手里,就有那么一点剃头权,在这点权限里,谁撞在他手里,就得看他的嘴脸,听他的发落。你要剃平头,没门!权在他手里,“乡下佬”只好悻悻而去,乃至悻悻也不敢悻悻。幸亏他只有这么点儿小权,如果他掌握了用人的权,分配房子的权,乃至更大的权,那就不仅“乡下佬”,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事上也只好“没门”了。⑧希望少有、乃至没有这种有点权就要耍的人。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选自语文读本4)
16、简述“剃光头发微”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5分)
17.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脉络。(6分)
18、如果只保留③⑦⑧等自然段,把其他内容全部删去,也能构成一篇文章,但这样对文章的主旨和结构有什么影响?(6分)
19、下列对这篇杂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本文从身边小事谈起,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落笔,娓娓谈及社会重大问题,体现了杂文立意因小见大,用小事反映大问题的'特点。
B.在材料的选择上,作者小中取大,通过联想把它们组织在一起,从而使文章内容丰富、生动、深刻。
C.本文语言似谈天说地,十分自然,但其中讽刺之意却丝毫不减,文章借助这种自然幽默的语言加强了语言的讽刺力度。
D.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有关“剃头”事论,同时为下文阔开思路做铺垫。
E.“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这一句作者用幽默的语气来自嘲没有掌握好考据方法。
篇8:头发阅读答案
16.“剃光头发微”就是“阐发剃光头的奥妙”,(2分)从理发师拒绝给乡下人剃光头的小事谈到当权者不给老百姓办事大事。(3分)
17.本文行文脉络:由清朝“留发不留头”联想清末的假辫子、石达开关于理发师的对联等一连串头发的故事,(1分) 再写到《人民日报》一封读者来信,反映某理发店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1分) 又由剃光头联想到古代的刑法“髡”,(1分)联想到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剃光头,联想到“乡下佬”不愿剃光头的原因(1分),联想到城里的理发师为什么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或光头,(1分)最后联想到怎样使用手中的权力。(1分)
18.从文章的主旨看,虽然文章的主旨也可以表达出来,但作品的内容就单薄多了,读者的印象也不会深刻。(3分)从文章的结构说,如果删去除读者来信和掌权以外的内容,从读者来信到掌权的联想就缺少铺垫,显得突兀、生硬,作品的结构也就没有回廊曲道,只剩下干巴巴的一条筋。(3分)
19.B应是“大中取小”不正确E.应是微讽胡适先生。)
篇9:头发的阅读答案
剃光头发微何满子
①余生也晚,关于头发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大都来自耳闻。什么清朝初年勒令汉人把发髻剃成辫子,否则“留发不留头”呀,什么清末的留学生在外国剪去了辫子,回国后要装一根假辫子才能平安无事呀,等等,都未尝眼见。所以读到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除了恍若有悟的吃惊以外,实在很难有切肤之痛的感受。并且,知道在旧社会,与头发关系最密切的理发工人,是颇受社会贱视的,连家谱都不许上,也就是开除其宗籍,还很为他们不平。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年轻时在进步的历史书籍里,读到大平天国起义是如何如何正义,但真正佩服太平天国的英雄,却是看到了一副据说是翼王石达开的对联以后。对联曰: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②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于理发师,更是想像诡奇,出于意表,妙不可言。一面惊叹这位太平天国将领的不羁之才,一面也想到这位王爷对理发师的感情,不但没有像旧社会上层人物那样卑视,而且还将自己睥睨人世的豪情寄托在他们的职业风姿上,真是物与民胞,平等亲切极了。
③不料,3月2日读到报纸的一封读者来信,却使我大大不舒服了一阵,那封来信正是关系到理发工人的。说是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 只配剃光头。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
④“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既答不上,也只好避开,置之勿论。我只记得古代有一种刑法,叫“髡”,那办法就是把古圣人所说的“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的诸种东西之一的头发给去掉;而且似乎是和罚做苦役结合起来的,那就是“髡钳为城旦舂”。但那是秦制,沿用了千把年,至少到隋唐以后就废止了。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也剃光头,但那并非是刑罚,恐怕多半出于习惯,或便于辨识之类;如果容许用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来一下“大胆假设”,还可能是由于旧社会监狱里卫生条件不好,怕犯人头发里生虱子,所以干脆让他们牛山濯濯也说不定;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⑤时至今日,剃光头既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的象征,也肯定不会是因为“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才舍不得剃光。无非是保护头颅和美观上的讲究,这才有人不愿剃。那封读者来信中的“乡下佬”便正是为了怕剃光头太冷,才要求剃平头的。但从认为“乡下佬剃平头,没门”的理发师看来,似乎是“乡下佬”的“模样”不够格,所以才只配剃光头,倒是从美观这方面着眼的。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⑥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⑦这就是权。虽然仅仅是一把剃刀,但掌握在手里,就有那么一点剃头权,在这点权限里,谁撞在他手里,就得看他的嘴脸,听他的发落。你要剃平头,没门!权在他手里,“乡下佬”只好悻悻而去,乃至悻悻也不敢悻悻。幸亏他只有这么点儿小权,如果他掌握了用人的权,分配房子的权,乃至更大的权,那就不仅“乡下佬”,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事上也只好“没门”了。⑧希望少有、乃至没有这种有点权就要耍的人。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选自语文读本4)
1、简述“剃光头发微”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5分)
2.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脉络。(6分)
3、如果只保留③⑦⑧等自然段,把其他内容全部删去,也能构成一篇文章,但这样对文章的主旨和结构有什么影响?(6分)
4、下列对这篇杂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本文从身边小事谈起,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落笔,娓娓谈及社会重大问题,体现了杂文立意因小见大,用小事反映大问题的特点。
B.在材料的选择上,作者小中取大,通过联想把它们组织在一起,从而使文章内容丰富、生动、深刻。
C.本文语言似谈天说地,十分自然,但其中讽刺之意却丝毫不减,文章借助这种自然幽默的语言加强了语言的讽刺力度。
D.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有关“剃头”事论,同时为下文阔开思路做铺垫。
E.“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这一句作者用幽默的语气来自嘲没有掌握好考据方法。
参考答案:
1.“剃光头发微”就是“阐发剃光头的奥妙”,(2分)从理发师拒绝给乡下人剃光头的小事谈到当权者不给老百姓办事大事。(3分)
2.本文行文脉络:由清朝“留发不留头”联想清末的假辫子、石达开关于理发师的对联等一连串头发的故事,(1分) 再写到报纸的一封读者来信,反映某理发店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1分) 又由剃光头联想到古代的刑法“髡”,(1分)联想到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剃光头,联想到“乡下佬”不愿剃光头的原因(1分),联想到城里的理发师为什么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或光头,(1分)最后联想到怎样使用手中的`权力。(1分)
3.从文章的主旨看,虽然文章的主旨也可以表达出来,但作品的内容就单薄多了,读者的印象也不会深刻。(3分)从文章的结构说,如果删去除读者来信和掌权以外的内容,从读者来信到掌权的联想就缺少铺垫,显得突兀、生硬,作品的结构也就没有回廊曲道,只剩下干巴巴的一条筋。(3分)
4.B应是“大中取小”不正确E.应是微讽胡适先生。)
篇10:头发的阅读答案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我觉得左右摇摆的钟摆,就是一张可以对所有人发号施令的嘴,它说什么,我们就得乖乖地听。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我们得做课间操,我们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我们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
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放纵地提着灯笼在白雪地上玩个尽兴,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大手给放在挂钟里的,从来不认为那是机械的产物。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它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经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我们的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行进得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所以,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们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从这里走出来的时间因为没有声色而少了几分气势,这样的时间仿佛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让时间和心脏一起跳动;台历上镶嵌着时间,时间和日子交相辉映;玩具里放置着时间,时间就有了几分游戏的成分;至于计算机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时间还会变戏法,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瞬间消失在他们曾为之辛勤劳作着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这样,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再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
现在,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戏耍的笑声中;在花开花落中;在侯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岁岁不同的脸庞中;在桌子椅子不断增添的新的划痕中;在一个人的声音又清脆而变得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着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和飞雪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
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1、作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时间有不同的理解。请根据文意,填写下表。(8分)
人生阶段
时间的表现
对时间的认识或感情
童年
挂钟
严厉而又古板 温情
初中
①_________________
鬼鬼祟祟 少了气势,没有了威严
后来
栖身于项链、台历、计算机、手机
②_________________
十几年前
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
③_________________
现在
④_________________
心中的木兰溪是蓝的
2、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一句中,两个行走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4分)
3、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这个比喻句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4、读了本文,相信你对时间有更深刻的认识。请把你的感悟写下来。(不能抄原文,不少于40字)(6分)
答案:
1、(1)手表(2)匆匆(3)悄悄,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4)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
2、活着 流逝
3、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时间是严厉而又古板的,突出了时间的公正威严,令人敬畏。
4、示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当惜时如金,不懈奋斗,努力拓展生命的宽度,从而延展生命的长度。
篇11:头发阅读答案六年级
头发阅读答案六年级
我们家里每个人的头发都不一样。爸爸的头发像扫把,根根直立往上插。而我,我的头发挺懒惰,它从来不听发夹和发带的话。卡洛斯的头发又直又厚,他不用梳头。蕾妮的头发滑滑的——会从你手里溜走。还有奇奇,他最小,茸茸的'头发像毛皮。
只有妈妈的头发,妈妈的头发,好像一朵朵小小的玫瑰花结,一枚枚小小的糖果圈儿,全都那么卷曲,那么漂亮,因为她成天给它们上发卷。把鼻子伸进去闻一闻吧,当她搂着你时,你觉得那么安全,闻到的气味又那么香甜。是那种待烤的面包暖暖的香味,是那种她给你让出一角被窝时,和着体温散发的芬芳。你睡在她身旁,外面下着雨,爸爸打着鼾。哦,鼾声、雨声,还有妈妈那闻起来像面包的头发。
节选自《芒果街上的小屋》
1、短文写了家里____________个人的头发特点,从头发的特点,似乎也能感受到人物的特点。这个家里的爸爸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蕾妮____________,妈妈____________。(用合适的一个词概括人物特点写在横线上)(5分)
2、试着接下去编两句顺口溜。(3分)
爸爸的头发像扫把,根根治直立上插,我的头发乱乱的,从来不听发夹的话,卡洛斯的头发直直的,不梳头来也顺滑,蕾妮的头发滑滑的,从你手里溜走啦,奇奇的头发_________的,一直堆到额头下,妈妈的头发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六,豪爽懒惰乖巧温柔(合适即可)
2、茸茸卷卷好像朵朵玫瑰花(从香味角度写也行)(通畅即可)
【《微妙的头发》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2.头发不过关检讨书
3.头发小学作文
4.头发太长检讨书
5.《绿》阅读答案
6.海燕阅读答案
7.《想念》阅读答案
8.乡愁阅读答案
9.海啸阅读答案
10.大鼠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