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康王之时有雀生的原文及翻译
“波波不要芫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宋康王之时有雀生的原文及翻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宋康王之时有雀生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宋康王之时有雀生的原文及翻译
宋康王之时有雀生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宋康王之时,有雀生(鸟旗)于城之陬。使史占之,曰:“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康王大喜。
于是灭滕代薛,取淮北之地。乃愈自信,欲霸之亟成,於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曰:“威服天下鬼神。”骂国老谏曰,为无颜之冠以示勇。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而国人大骇。齐闻而伐之,民散,城不守。王乃逃倪侯之馆,遂得而死。见祥而不为祥,反为祸。
译文:
宋康王的时候,有只小鸟在城墙的角落生了只鹑鸟。宋王让太史占卜,太史说:“小鸟生出了大鸟,一定能称霸天下。”
宋康王大喜过望。于是出兵灭掉了滕国,进攻薛国,夺取了淮北的土地,宋康王就更加自信,宋康王想尽快实现霸业,所以他用箭射天,又鞭打土地,还砍掉了土神、谷神的神位,把它们烧掉。说:“我用威力降服天下鬼神。”骂那些年老敢于劝谅的大臣,带遮不住额头的帽子来表示勇敢,剖开驼背人的背,砍断早晨过河人的`腿,国中的人非常恐慌。齐囤听说后进攻宋国,百姓四处逃散,城也没有守住。宋康王逃到倪侯的住所,很快被齐国人抓住杀死了。宋康王看到吉兆却不做好事,吉祥反而成了祸害。
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生平事迹见《汉书》卷三十六。
篇2:《战国策·宋卫·宋康王之时有雀生》原文及翻译
作者:刘向
宋康王之时,有雀生(鸟旗)于城之陬。使史占之,曰:“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康王大喜。
于是灭滕代薛,取淮北之地。乃愈自信,欲霸之亟成,於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曰:“威服天下鬼神。”骂国老谏曰,为无颜之冠以示勇。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而国人大骇。齐闻而伐之,民散,城不守。王乃逃倪侯之馆,遂得而死。见祥而不为祥,反为祸。
文言文翻译:
宋康王的时候,有只小鸟在城墙的角落生了只鹑鸟。宋王让太史占卜,太史说:“小鸟生出了大鸟,一定能称霸天下。”
宋康王大喜过望。于是出兵灭掉了滕国,进攻薛国,夺取了淮北的土地,宋康王就更加自信,宋康王想尽快实现霸业,所以他用箭射天,又鞭打土地,还砍掉了土神、谷神的神位,把它们烧掉。说:“我用威力降服天下鬼神。”骂那些年老敢于劝谅的大臣,带遮不住额头的帽子来表示勇敢,剖开驼背人的'背,砍断早晨过河人的腿,国中的人非常恐慌。齐囤听说后进攻宋国,百姓四处逃散,城也没有守住。宋康王逃到倪侯的住所,很快被齐国人抓住杀死了。宋康王看到吉兆却不做好事,吉祥反而成了祸害。
篇3:铜雀妓王勃原文翻译
铜雀妓王勃原文翻译
原文:
铜雀妓二首·其一
作者:唐·王勃
金凤邻铜雀,漳河望邺城。
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
舞席纷何就,歌梁俨未倾。
西陵松槚冷,谁见绮罗情。
铜雀妓二首·其二
作者:唐·王勃
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
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赏析
《铜雀妓》是乐府诗题名,也叫《铜雀台》。铜雀原名榭台,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公元2(建安十五年)曹操建造,台上有铜铸大雀。《铜雀妓》诗,多是凭吊怀古或咏史之作。据《邺都故事》记载,曹操命其子将其葬在邺之西岗;妾妓都住在铜雀台上,早晚设酒食祭奠,每月初一、十五在灵帐前奏乐祭礼;诸子也经常登台瞻望西陵墓田。
王勃的《铜雀妓二首》是“裁乐府以入律”的。这两首五言律诗都描写歌妓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在其中,诗人对终身被幽禁于深宫的歌妓的不幸生活流露出深深的同情和不平。
第二首开头“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是以歌妓的.口吻感叹自己的不幸身世,使沉郁悲凉的气氛一开始就笼罩了全篇。据史书记载,铜雀台很高,上有宫房一百二十间,歌妓们被关闭在重重宫门之中。这里的“闭”字表现出了深宫里歌妓没有自由的痛苦。颔联“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进一步描写歌妓内心的孤寂。
她们本来是用自己的姿色、技艺娱乐君王,博取君王的欢心的。而此时就连这样的机会也已经结束了。曹操*了,还为谁歌舞,为谁修饰容貌呢!然而她们仍然得按照曹操的遗命,“每月十五,辄向帐前作妓乐”,为曹操的“魂灵”歌舞。这更可悲。君王就连死后都操纵着她们的命运,她们唯有终老宫中,永不得见天日,其中悲苦可想而知。颈联“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是写歌妓没有任何希冀,在死寂绝望的心情中,心灰意懒,华贵的铺盖没人再折叠,绫罗的衣裙也不想再缝制,“谁再缝”的“谁”字用得好,以疑问代词代替否定词与上句的“不”字相对,含意双关而有力。“谁”实为“人人”,说明有这样命运的人很多失去自由,没有欢乐没有理想,虽生犹死。尾联“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承上联之意而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恨绵绵,歌妓在那高入云霄的铜雀台上放眼远眺,只看到西陵苍松翠柏,不觉凄然泪下。
诗人写《铜雀妓》诗,是为了以古喻今,针对当时幽深的宫廷生活有感而发的,通过生动的形象抒发对历史事实的评价,借曹事以讽唐,“用意隐然,最为得体。”此诗不同于一般的凭吊怀古诗,对于史事不着力显微阐幽,而能别寓兴意;不采取直抒胸臆或议论,而以歌妓的口吻自叹自哀,真情实感,分外动人。
作者介绍
王勃,(650~675)唐代诗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阁序》。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篇4:江夏别宋之悌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翻译
此诗情调悲切,大概为公元732年(开元二十载)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昌)与赴交趾(今越南河内)贬所的宋之悌分别时所作。
首联“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是说,眼前清澄的江水,遥遥地与碧海相通。楚水,指汉水汇入之后的一段长江水。宋之悌的贬所靠近海域,故下句暗示其将往之处。
颔联“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与初唐庾抱“悲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别蔡参军》)、盛唐高适“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送李侍御赴安西》),语略同而味各异,庾抱句沉,高适句厚,而李白句逸,即所谓貌似而神异也。不可以蹈袭论,亦不可以优劣评,盖诗人运思或偶然相似而终不能不乖异也。人在千里之外,而情义却在这浅浅的一杯酒中,酒少,但情义丝毫不轻,下肚的不仅是酒,还有对有人浓浓的友情。李白的诗句将这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颈联上句“谷鸟吟晴日”点出了送别时的天气,天气晴朗,但是作者心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美景却衬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这样更能感动读者。下句“江猿啸晚风”,江猿的啼声本来就是很悲凉的,在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时刻,听见这声音,更是断人肠。作者通过对景物的表写,完美地表达出自己内心对友人的不舍。
尾联“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真情爆发,陡起陡落,给读者留下极大的遐想余地。诗人如此动情,可能是出于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
赏析
此诗情调悲切,大概为公元732年(开元二十载)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昌)与赴交趾(今越南河内)贬所的宋之悌分别时所作。
首联“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是说,眼前清澄的江水,遥遥地与碧海相通。楚水,指汉水汇入之后的一段长江水。宋之悌的贬所靠近海域,故下句暗示其将往之处。
颔联“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与初唐庾抱“悲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别蔡参军》)、盛唐高适“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送李侍御赴安西》),语略同而味各异,庾抱句沉,高适句厚,而李白句逸,即所谓貌似而神异也。不可以蹈袭论,亦不可以优劣评,盖诗人运思或偶然相似而终不能不乖异也。人在千里之外,而情义却在这浅浅的一杯酒中,酒少,但情义丝毫不轻,下肚的不仅是酒,还有对有人浓浓的友情。李白的诗句将这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颈联上句“谷鸟吟晴日”点出了送别时的天气,天气晴朗,但是作者心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美景却衬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这样更能感动读者。下句“江猿啸晚风”,江猿的啼声本来就是很悲凉的,在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时刻,听见这声音,更是断人肠。作者通过对景物的表写,完美地表达出自己内心对友人的不舍。
尾联“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真情爆发,陡起陡落,给读者留下极大的遐想余地。诗人如此动情,可能是出于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
篇5:江夏别宋之悌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夏别宋之悌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古诗简介
《江夏别宋之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是开元二十年(734)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与贬赴交趾(今越南河内)的宋之悌分别时所作。首联点明地点,说眼前江水与碧海相通,暗示宋之悌的贬所;颔联点题,写人在千里之外,而情义却在眼前杯酒之中;颈联上句点出了送别时晴朗的天气,下句写晚风中的猿啸声;尾联表现对友人的深挚感情。前三联写得豪逸洒脱,最后却已悲怆沉郁作结。全诗大开大合,跳跃跌宕,情调悲切,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
翻译/译文
楚地之水清澈见底,似若空无,直与远处的大海相连。
你我将远别于千里之外,兴致却同在眼前的杯酒之中。
谷鸟天晴时不停地鸣叫,江岸之猿却向晚而哀号。
我一生从不流泪,现在却泣涕不止。
注释
⑴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宋之悌:为初唐时著名诗人宋之问之弟,李白友人。
⑵楚水:指汉水汇入之后的一段长江水。
⑶将:与。
⑷谷鸟:山间或或水间的鸟。
赏析/鉴赏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4年)。郁贤皓曾撰此诗《系年辨疑》,考证出宋之悌乃宋之问之弟、宋若思之父,并根据宋之悌生平事迹,认定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年左右。宋之悌于开元年间历任右羽林将军、益州长史、剑南节度使及太原尹等要职,后以事流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与宋之悌交情很深,后来他儿子宋若思在浔阳脱李白之囚并为之推覆清雪,大概也与世谊有关。这首诗,可能就是宋之悌赴交趾贬所前,李白在江夏(即今武汉市武昌)与他分别而作。
首联“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是说,眼前清澄的江水,遥遥地与碧海相通。若空,极言楚水之澄澈。李白另有“江月照还空”(《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一)、“玉壶美酒清若空”(《前有一樽酒行》),亦是此意。宋之悌的贬所靠近海域,故下句暗示其将往之处。
颔联“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此点题,又由对方将往之处回到眼前分别之处。千里之别原是悲哀的,此处不言“悲”而言“兴”,并用“一杯”与“千里”相对,既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派,又含有无可奈何的情绪。这两句与初唐庾抱“悲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别蔡参军》)、盛唐高适“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送李侍御赴安西》),语略同而味各异,庾抱句沉,高适句厚,而李白句逸,即所谓貌似而神异也。不可以蹈袭论,亦不可以优劣评,盖诗人运思或偶然相似而终不能不乖异也。人在千里之外,而情义却在这浅浅的一杯酒中,酒少,但情义丝毫不轻,下肚的不仅是酒,还有对有人浓浓的友情。李白的诗句将这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堪称味外有味,颇耐咀嚼。
颈联“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上句点出了送别时的天气。天气晴朗,但是作者心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美景却衬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这样更能感动读者。下句写江猿的啸声。江猿的啼声本来就是很悲凉的,在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时刻,听见这声音,更是断人肠。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完美地表达出自己内心对友人的不舍。首、颔两联,先由近及远,复由远及近,均大开大阖。颈联则写眼前景,由“晴日”到“晚风”,用景象变换暗示时间推移,也是大开大阖。依依惜别之情不言而喻。此即所谓言在意外。上句写乐景,与颔联“兴”字相呼应。下句写哀景,以引发尾联的抒情。
尾联“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真情爆发,陡起陡落,给读者留下极大的遐想余地。诗人如此动情,可能是出于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颈联中“鸟吟”与“猿啸”,似已含有宋氏仕途显达而老境悲凉的隐喻。诗人虽然年纪尚轻,毕竟也经历了一些人生坎坷,宋氏的遭遇或许引起他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感慨。
此诗艺术构思上有个重要特点就是跳跃性很大,从前三联的上下句之间的转折都能明显看出。而从诗歌的感情色调上看,前三联飘洒有势,基调豪迈;尾联顿折,其情悲怆,其调沉结。正是这种跳跃式的跌宕,使此诗具有测之无端、玩之无尽之妙。
篇6:江夏别宋之悌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夏别宋之悌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古诗简介
《江夏别宋之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是开元二十年(734)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与贬赴交趾(今越南河内)的宋之悌分别时所作。首联点明地点,说眼前江水与碧海相通,暗示宋之悌的贬所;颔联点题,写人在千里之外,而情义却在眼前杯酒之中;颈联上句点出了送别时晴朗的天气,下句写晚风中的猿啸声;尾联表现对友人的深挚感情。前三联写得豪逸洒脱,最后却已悲怆沉郁作结。全诗大开大合,跳跃跌宕,情调悲切,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
翻译/译文
楚地之水清澈见底,似若空无,直与远处的大海相连。
你我将远别于千里之外,兴致却同在眼前的杯酒之中。
谷鸟天晴时不停地鸣叫,江岸之猿却向晚而哀号。
我一生从不流泪,现在却泣涕不止。
注释
⑴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宋之悌:为初唐时著名诗人宋之问之弟,李白友人。
⑵楚水:指汉水汇入之后的一段长江水。
⑶将:与。
⑷谷鸟:山间或或水间的鸟。
赏析/鉴赏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4年)。郁贤皓曾撰此诗《系年辨疑》,考证出宋之悌乃宋之问之弟、宋若思之父,并根据宋之悌生平事迹,认定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年左右。宋之悌于开元年间历任右羽林将军、益州长史、剑南节度使及太原尹等要职,后以事流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与宋之悌交情很深,后来他儿子宋若思在浔阳脱李白之囚并为之推覆清雪,大概也与世谊有关。这首诗,可能就是宋之悌赴交趾贬所前,李白在江夏(即今武汉市武昌)与他分别而作。
首联“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是说,眼前清澄的江水,遥遥地与碧海相通。若空,极言楚水之澄澈。李白另有“江月照还空”(《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一)、“玉壶美酒清若空”(《前有一樽酒行》),亦是此意。宋之悌的贬所靠近海域,故下句暗示其将往之处。
颔联“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此点题,又由对方将往之处回到眼前分别之处。千里之别原是悲哀的,此处不言“悲”而言“兴”,并用“一杯”与“千里”相对,既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派,又含有无可奈何的情绪。这两句与初唐庾抱“悲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别蔡参军》)、盛唐高适“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送李侍御赴安西》),语略同而味各异,庾抱句沉,高适句厚,而李白句逸,即所谓貌似而神异也。不可以蹈袭论,亦不可以优劣评,盖诗人运思或偶然相似而终不能不乖异也。人在千里之外,而情义却在这浅浅的一杯酒中,酒少,但情义丝毫不轻,下肚的不仅是酒,还有对有人浓浓的友情。李白的诗句将这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堪称味外有味,颇耐咀嚼。
颈联“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上句点出了送别时的天气。天气晴朗,但是作者心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美景却衬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这样更能感动读者。下句写江猿的啸声。江猿的啼声本来就是很悲凉的,在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时刻,听见这声音,更是断人肠。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完美地表达出自己内心对友人的不舍。首、颔两联,先由近及远,复由远及近,均大开大阖。颈联则写眼前景,由“晴日”到“晚风”,用景象变换暗示时间推移,也是大开大阖。依依惜别之情不言而喻。此即所谓言在意外。上句写乐景,与颔联“兴”字相呼应。下句写哀景,以引发尾联的抒情。
尾联“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真情爆发,陡起陡落,给读者留下极大的遐想余地。诗人如此动情,可能是出于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颈联中“鸟吟”与“猿啸”,似已含有宋氏仕途显达而老境悲凉的隐喻。诗人虽然年纪尚轻,毕竟也经历了一些人生坎坷,宋氏的遭遇或许引起他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感慨。
此诗艺术构思上有个重要特点就是跳跃性很大,从前三联的上下句之间的转折都能明显看出。而从诗歌的感情色调上看,前三联飘洒有势,基调豪迈;尾联顿折,其情悲怆,其调沉结。正是这种跳跃式的跌宕,使此诗具有测之无端、玩之无尽之妙。
【江夏别宋之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篇7:江夏别宋之悌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唐代〕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译文:
楚水清澈见底似若空无,直与远处的大海相连。你我将远别于千里之外,兴致却同在眼前的杯酒之中。天晴时山间的鸟不停地鸣叫,两岸林中的猿猴却在晚风中哀号。我的一生从未流过泪,现在却在这里泣涕不止。
注释:
江夏:唐县名,治所在今湖北武汉武昌。宋之悌:为初唐时著名诗人宋之问之弟,李白友人。楚水:指汉水汇入之后的一段长江水。将:与。碧海:指朱鸢(今属越南),宋之悌贬所。朱鸢在唐代属安南都护府交趾郡,当时有朱鸢江经此入海。千里:据《旧唐书·地理志四》:交趾“至京师七千二百五十三里”,则朱鸢至江夏亦相距数千里。兴:兴会,兴致。谷鸟:山间或水间的鸟。泣:眼泪。
赏析:
这首诗首联点明地点,说眼前江水与碧海相通,暗示宋之悌的贬所;颔联点题,写人在千里之外,而情义却在眼前杯酒之中;颈联上句点出了送别时晴朗的天气,下句写晚风中的猿啸声;尾联表现对友人的深挚感情。前三联写得豪逸洒脱,最后却已悲怆沉郁作结。全诗大开大合,跳跃跌宕,情调悲切,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是说,眼前清澄的江水,遥遥地与碧海相通。若空,极言楚水之澄澈。李白另有“江月照还空”(《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一)、“玉壶美酒清若空”(《前有一樽酒行》),亦是此意。宋之悌的贬所靠近海域,故下句暗示其将往之处。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此点题,又由对方将往之处回到眼前分别之处。千里之别原是悲哀的,此处不言“悲”而言“兴”,并用“一杯”与“千里”相对,既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派,又含有无可奈何的情绪。这两句与初唐庾抱“悲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别蔡参军》)、盛唐高适“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送李侍御赴安西》),语略同而味各异,庾抱句沉,高适句厚,而李白句逸,即所谓貌似而神异也。不可以蹈袭论,亦不可以优劣评,盖诗人运思或偶然相似而终不能不乖异也。人在千里之外,而情义却在这浅浅的一杯酒中,酒少,但情义丝毫不轻,下肚的不仅是酒,还有对友人浓浓的友情。李白的诗句将这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堪称味外有味,颇耐咀嚼。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上句点出了送别时的天气。天气晴朗,但是作者心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美景却衬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这样更能感动读者。下句写江猿的啸声。江猿的啼声本来就是很悲凉的',在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时刻,听见这声音,更是断人肠。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完美地表达出自己内心对友人的不舍。首、颔两联,先由近及远,复由远及近,均大开大阖。颈联则写眼前景,由“晴日”到“晚风”,用景象变换暗示时间推移,也是大开大阖。依依惜别之情不言而喻。此即所谓言在意外。上句写乐景,与颔联“兴”字相呼应。下句写哀景,以引发尾联的抒情。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真情爆发,陡起陡落,给读者留下极大的遐想余地。诗人如此动情,可能是出于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颈联中“鸟吟”与“猿啸”,似已含有宋氏仕途显达而老境悲凉的隐喻。诗人虽然年纪尚轻,毕竟也经历了一些人生坎坷,宋氏的遭遇或许引起他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感慨。
此诗艺术构思上有个重要特点就是跳跃性很大,从前三联的上下句之间的转折都能明显看出。而从诗歌的感情色调上看,前三联飘洒有势,基调豪迈;尾联顿折,其情悲怆,其调沉结。正是这种跳跃式的跌宕,使此诗具有测之无端、玩之无尽之妙。
李白
李白(7-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篇8:《宋之逊告密》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宋之逊告密》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宋之逊告密
唐洛阳丞(中央和地方官的副职都称“丞”)宋之逊,太常主簿之问(宋之问,唐朝著名诗人,与沈佺期齐名,号称“沈宋”。但人品不高,谄附权贵。)弟,罗织(罗列网织罪名,即诬陷)杀驸马王同皎。
初,之逊谄附张易之兄弟(即易之、昌宗兄弟二人,他们是武则天的幸臣。则天死后被宰相张柬之杀死),出(被贬逐)为兖州司仓(管理粮仓的官),遂亡而归。王同皎匿之于小房。同皎,慷慨之士也,忿逆韦(唐中宗韦皇后,杀中宗,临朝乱政。后被唐玄宗所杀,故称“逆”。)与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曾封王,与韦皇后私通,专擅朝政,被玄宗所杀)乱国,与一二所亲论之,每至切齿。之逊于帘下窃之听,遣侄昙上书告之,以希(迎合)韦之旨。武三思等果大怒,奏诛同皎之党。兄弟并授五品官。之逊为光禄丞,之问为鸿胪丞,昙为尚衣奉御。天下怨之,皆相谓曰:“之问等绯衫(红色官服。唐朝时五品官才能穿红袍),王同皎血染也。”诛逆韦之后,之逊等长流岭南。
客谓浮休子(人名)曰:“来俊臣(武则天时的酷吏,惯会罗织罪名。)之徒如何?”对曰:“昔有狮子王,于深山获一豺,将食之。豺曰:‘请为王送二鹿以自赎。’狮子王喜。周年之后,无可送。王曰:‘汝杀众生亦已多,今次到汝,汝其图之。’豺默然无应,遂咬杀之。俊臣之辈,何异豺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2分)
①以希(迎合)韦之旨( ) ②兄弟并授五品官( )
2.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请为王送二鹿以自赎
A.士卒多为用者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而辙也未之见焉 D.君与俱来
3.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
俊臣之辈,何异豺也!
4.《宋之逊告密》一则,刻画了告密者的 和他们 的灵魂。(2分)
参考答案
1.①意图 ②一起
2.C(倒装,宾语前置 ,A被动句 B.判断句 D.省略句)
3.来俊臣这一伙人,跟豺狼有什么两样(不同)呢?
4.丑恶嘴脸 肮脏
参考译文:
唐朝洛阳丞宋之逊,是太常主簿宋之问的弟弟,他罗织罪名杀了驸马王同皎。
起初,宋之逊巴结阿附张易之兄弟二人,被贬出京城任兖州司仓,随后就逃走回到京城。王同皎把他藏在小屋中。王同皎,是一个意气激昂的志士,忿恨作乱的韦皇后和武三思扰乱国家,和一两个亲近的人议论这件事,常常恨得切齿。宋之逊在帘外听到了这些话,派侄子宋昙上奏章告发了王同皎,来迎合韦皇后的意图。武三思等人果然大怒,奏请皇上杀了王同皎一党的人。他们兄弟二人一同被授予五品官。宋之逊担任光禄丞,宋之问担任鸡胪丞,宋昙担任尚衣奉御。天下的人怨恨他们,都一起说:“宋之问等人的红色官袍,是王同皎的鲜血染成的。诛杀了作乱的韦皇后之后,宋之逊等人被远远地流放到岭南。
有个客人对浮休子说:“来俊臣这一伙人怎么样?”回答说:“从前有个狮子王,在深山里捉到一只豺狼,将要吃掉它。豺狼说:“请让我给大王送两只鹿来赎出我自己。’狮子王很高兴。一年以后,豺没能送来。狮子王说:‘你吃掉的活物确实已经很多了,如今轮到你了,你还是考虑一下这件事吧。’豺狼沉默着没有回答,狮子就咬死了它。来俊臣这一伙人,跟豺狼有什么两样呢?”
【宋康王之时有雀生的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0.论蔬食之美原文及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