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水足迹计算与分析论文
“江上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钢铁业水足迹计算与分析论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钢铁业水足迹计算与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钢铁业水足迹计算与分析论文
钢铁业水足迹计算与分析论文
蓝水足迹和绿水足迹主要衡量水资源的利用和消耗情况,而灰水足迹是从水质角度评估我们对水环境污染的情况。水足迹综合考虑了水资源利用的三类途径———利用、消耗与净化水污染,与传统水资源评价体系相比,外延和内涵更为丰富,因此在功能上能更好地反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占有状况。在人类消费的水足迹中,实际生活用水通常是很少的,大部分消耗都是以虚拟水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虚拟水消费量是水足迹的最主要组成部分。虚拟水[1](Virtualwater)是由英国学者TonyAllan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次提出,后经不断完善,目前较为精确的定义为: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被称为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水量。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对虚拟水的含量有两种取向:一种是从生产者角度,将虚拟水定义为在产品生产地生产某产品实际使用的水资源量;另一种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将虚拟水定义为在消费地生产同质的该产品所需要的水资源量。由此可见同种同质产品,在世界各地虚拟水含量不尽相同,这与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与产品加工工艺、生产流程、生产条件紧密相关,如农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与当地气候、用水量、蒸发蒸腾量、土壤参数、单位面积产量均有关,再经计算得出单位质量产品中的虚拟水含量。由于考虑了社会经济系统中虚拟水的消费量,水足迹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地区人类消费对水资源的占有情况,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特定区域的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如何,可通过水足迹评价来定量分析与认识。
水足迹计算方法
水足迹的计算方法有两种[2]:一种方法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它将该国家居民所消费的商品与服务数量,与各自产品和服务的单位产品虚拟水含量相乘求和得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商品的虚拟水含量(WF)会随地域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用公式表示为:WF=DU+∑niPiVWCi(1)式中,DU为生活用水量,Pi为第i种产品消费量,VWCi为第i种产品的单位产品的虚拟水量。这种方法计算繁复,费时费力,相当于进行一次地区内水资源消耗情况的普查。但在计算过程中将生活用水量、各个工业产品与服务中的虚拟水量分别计算,表明了当地经济系统占用水资源的状况及该地区水资源消耗的结构组成。可根据水足迹计算结果,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情况,从水资源消耗角度合理统筹规划该地区产业结构。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方法,水足迹就等于总的区域内水资源利用量加上流入该区域的虚拟水流量再减去流出该区域的虚拟水流量。该方法简单粗犷,应用性强,用以粗略反映地区水资源消耗总量,相对方法一,只可了解消耗概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足迹(WFP,m3/a)等于生产该国家或地区居民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所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总水量[3]。水足迹由两部分构成,即内部水足迹和外部水足迹:WFP=IWFP+EWFP(2)内部水足迹(IWFP)定义为生产该地区居民所消费的商品与服务所利用的区域内水资源总量。其数量等于国民经济部门的国内水资源利用总量减去通过产品贸易而出口给其他国家的虚拟水量(VWEdom,m3/a)。IWFP=AWU+IWU+DWU-VWEdom(3)式中,前3个组分代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利用的总水量(m3/a):AWU为农业耗水量,等于农作物需水量;IWU和DWU分别为工业与家庭部门抽取水量。这里的农业耗水量包括绿水利用量(降雨形成的土壤水)和蓝水利用量(灌溉水)。由于灌溉输配水系统损失的水量大部分下渗补充区域地下水,或者通过排水沟又回到了河流被其他地方的用户利用,因此,这里不包括农业灌溉中损失的那部分灌溉水。工业和生活用水量一般可以在水资源公报上查找。外部水足迹(EWFP)指由其他国家生产、并为本国居民所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所消耗的水量[4],它等于进口虚拟水量(VWI,m3/a)减去向其他国家输出的进口产品再出口的虚拟水量(VWEre-export)。EWFP=VWI-VWEre-export(4)出口虚拟水量与进口虚拟水量之差就是报告期内的国家虚拟水流量平衡。如果平衡项为正,则表明虚拟水净出口;平衡项为负,则表明虚拟水净进口。
工业生产水足迹
工业生产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无论产品与服务在哪里被消费。生产水足迹可用于衡量国家或地区生产系统对水资源系统产生的压力大小。水资源压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活、生产需要消耗的地表或地下水资源量(等于区域总生产水足迹高于绿水足迹的差值)占该地区可更新水资源总量的比重。工业产品虚拟水量就是在工业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水量,由于工业产品虚拟水贸易量仅占全球虚拟水贸易总量的10%,且相对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工艺复杂,迄今为止人们对工业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一定量水的参与,主要用于冷凝、稀释和溶剂等作用。一方面,在水的利用过程中通过不同途径进行消耗;另一方面,又以废水的形式排入自然界,参与正常水循环。所以工业产品的虚拟水量计算十分复杂,通常都是通过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来估算。工业产品贸易中的虚拟水流量(VWCe)可以通过下式估算[5]:VWCe=IWWeGDPie(5)式中,IWW为e国家或地区每年的工业用水回收量,GDPi为每年的工业增加值。
钢铁产品水足迹
在工业生产中,钢铁行业一直是用水大户,其工业总取新水量约占全国工业用新水量的2.2%,仅次于火电、纺织印染和造纸行业,位于工业耗水大户的第四位。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钢铁企业不断采用各种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并加强对用水、节水的管理,使我国钢铁工业平均吨钢取新水量由的`25.24m3/t大幅下降到的6.56m3/t。但总体而言,钢铁企业的用水量仍很大,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缺水地区钢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钢铁行业的水务管理、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实现节水减排已成为钢厂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水的作用主要有:作为设备和产品的冷却水、蒸汽锅炉和蓄热器等的原水、除尘洗涤和工艺用水(如连铸喷雾、轧钢除鳞等)以及直流冲渣、冲洗地坪用水等。钢铁工业按用水水质来分,可分为工业新水、纯水、软化水、生活水、回用水等。钢铁企业工业新水主要作为敞开式循环水系统的补充水;纯水、软化水主要作为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以及锅炉、蓄热器等的用水;回用水主要作为冲洗地坪、场地洒水、设备轴封冲洗水、煤气水封补水、冲渣等。工业新水通常是从天然水体(如河流、地下水等)取水后进行处理而成的;纯水、软化水等一般是由工业新水脱盐制取的;生活水取自市政管网或是自建生活水厂用工业新水进行处理制取的;回用水是收集全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后进行处理而成的。从用水量分析来看,钢铁工业用水主要是工业新水用水,钢铁企业吨钢新水耗水量也是指工业新水用量。如果能降低工业新水用量,提高回用水用量,可直接降低钢铁行业对外界的用水需求。
为实现节水减排,改变钢铁企业发展中淡水水源的严重缺乏现状,钢铁产业用水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清污分流,减少废水排放量。钢铁工业废水主要来自水力冲渣、烟气洗涤、物料冲洗等过程。如果净水与污水合流排放,既增大处理费用,又浪费大量清水,为此,可以改革工艺,清污分流,尽可能把污染物消化在生产过程的综合治理方案中。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大力推行循环利用冷却水。钢铁行业需用大量的水源作为物料和设备冷却水,该用水分为两类:一部分是直接冷却水,主要与物料直接接触受到污染,需经处理后才能循环利用;另一部分是间接冷却水,因不与物料直接接触,使用后仅是水温升高,经降温后可以循环利用,对于钢铁企业降低吨钢新水用量,减少用水成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串级用水、一水多用。工业水的串级使用是指根据生产工艺及设备对水质的不同要求,工业水由清到浊重复利用。如制氧机回水供二炼钢车间转炉生产系统使用、高炉热风炉冷却水部分供高炉水力冲渣用等等。通过研究水温、水量平衡,掌握本厂供排水系统布局,力求达到合理串接、一水多用的目的。
改善生产工艺,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广使用节水、无水的清洁生产工艺。紧抓生产运行管理,使废水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开展清洁生产的审核。对加热炉进行汽化冷却技术改造的研究,节水的同时可把热量转化为蒸汽回收利用。强化用水管理,把用水纳入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并加强企业内部水质监测化验人员培训,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组建水质监控与分析队伍,成立水质检测室,形成一套水质监测、分析研究及调控的管理系统,定期对生产过程的供排水进行采样分析,监控水量与水质的变化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运行时所存在的问题。
完善废水再生回用系统。首先是水质稳定问题,在钢铁企业的水循环系统中,常发生设备和管道的结垢、腐蚀与微生物繁殖等问题,根据钢铁工业用水的水质特征,选用适宜经济的阻垢剂、防腐剂、絮凝剂;其次是废水处理与再生水回用,由于企业内部无常规供水水源,将生产废水、生活污水以及雨水等非常规多水源集中处理后回用为生产循环水与补给水,其中生产废水主要包括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工业废水。
开发利用海水淡化技术。海水淡化是指将盐度35000mg/L的海水淡化至500mg/L以下的饮用水或工业用水。水电联产、热膜联产是海水淡化的主要技术方法。水电联产主要是指海水淡化水和电力联产联供,利用电厂的蒸汽为海水淡化装置提供动力;热膜联产主要是采用热法和膜法海水淡化相联合的方式(即MED-RO或MSF-RO方式),满足不同用水需求,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利用钢铁厂富余能源充足的特点及周边海水资源,发展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增加非常规水源,可相当程度上减少对淡水资源的消耗,并充分减少钢铁企业余热能源的浪费。考虑到淡水资源的日益匮乏,水价的逐步上涨,海水淡化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将逐步提高,必将成为大规模开辟新水源的必然趋势。
反渗透浓水的处理回用。反渗透以其适应范围广、设备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和出水质量好等优点,在钢铁行业废水处理与纯水制备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反渗透实际产水率在70%左右,浓水含盐量高,处理困难。浓水直接排放,不仅加重了高盐度的污染,而且还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真空膜蒸馏是一种近期研究的新型膜分离技术,利用无机盐、大分子的不挥发性质,通过低温蒸馏过程,使水分子通过疏水膜,达到无机盐的分离目的,无机盐截留率接近100%,可用于处理反渗透浓水,能弥补反渗透工艺的不足之处,以实现零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面临水资源的危机,加强水资源保护、实现水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和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水足迹分析法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工业生产中的水资源发展战略和可持续水资源管理起着巨大的启示作用。但是,由于水足迹分析法是一种新近提出的方法,各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还需要进一步商榷和完善。
篇2:西安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西安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生态足迹是近来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方法,也是一种用来度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压力和影响的一条新途径.对西安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并与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西安地区的生态足迹为1.04 hm2/人,当地的`生态承载力为0.13 hm2/人,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7.94倍.而西安市的生态足迹为1.28 hm2/人,为西安市域生态足迹的9.75倍.西安市的生态足迹略高于中国人均生态足迹(1.20 hm2/人),但与其它国家或地区相比较,西安市的生态足迹比较低,这与经济越发达则生态足迹越大相一致.这说明西安市的经济仍不太发达,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同时应积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作 者:张新主 曹明明 ZHANG Xin-zhu CAO Ming-ming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刊 名:水土保持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 25(2) 分类号:X171.1 F299.21 关键词:西安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篇3:山西省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山西省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定量测度,反映了人类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文章以山西省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计算分析了山西省20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年山西省人均生态足迹为3.14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87 hm2,则人均生态赤字2.27hm2,表明人类对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处于过度开发利用的重压之下,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 者:薛国珍 苏志珠 马义娟 Xue Guozheng Su Zhizhu Ma Yijuan 作者单位:薛国珍,Xue Guozheng(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12;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苏志珠,Su Zhizhu(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防治荒漠化研究和发展中心,北京,100091)
马义娟,Ma Yijuan(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12)
刊 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5(2) 分类号:F062.2 关键词: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篇4:山西省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山西省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摘要:运用生态足迹方法,以山西省统计年鉴为基础,对山西省20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全省生态足迹为3.596 hm2/人,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作 者:李宇芳 郑国璋 白明英 作者单位:李宇芳,郑国璋(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0)白明英(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太原,030012)
期 刊: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4(1)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山西省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2006年 计算篇5:中国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中国19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领域,其核心是确定人类的生存是否处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新近提出和发展起来的生态足迹指标是一种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的综合指标,该方法通过将区域的资源和能源消费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需的各种生物生产土地的面积(生态足迹),并同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以中国和部分省(区市)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和部分省(区市)1999年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1999年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326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81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645 hm2;分省的计算结果也表明大部分省(区市)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当地的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的存在表明,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同时,将生态足迹计算中得到的不同土地类型面积作为测算生态经济系统多样性的指标,测算了中国及部分省(区市)1999年生态足迹的多样性,并采用Ulanowicz的发展能力公式分析了各省的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是一个较好的预测产出的指标,增加多样性是增加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另外,还分析了生态足迹的多样性与资源利用效益的关系,讨论了生态足迹及其多样性的政策含义. 作者: 徐中民[1]张志强[2]程国栋[1]陈东景[1] Author: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兰州,730000 期 刊: 应用生态学报 ISTICPKU 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卷(期): , 14(2) 分类号: P967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多样性 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 机标分类号: X1 TP3 机标关键词: 中国 人均生态足迹 计算 能力分析 人均生态承载力 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综合指标 生物生产 生态赤字 区域 土地面积 生态经济系统 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 持续发展研究 测算 资源 政策含义 土地类型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篇6:钢铁业升级的瓶颈与战略论文
钢铁业升级的瓶颈与战略论文
一、我国实现钢铁产业结构升级遭遇到的瓶颈
1各自议价导致谈判博弈中利益受损
中国是世界第一钢铁大国,也是世界第一铁矿石进口大国,然而连续数年,在我国主要大型钢厂与国际主要铁矿石供应商的谈判中,中方无论如何努力,却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每次均以供方的提价而告终。虽然铁矿石大幅涨价从根本上讲是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但除此之外,很多民营企业纷纷“出洋越海”组团去谈矿、买矿,也是国内铁矿石价格猛涨的“致命因素”之一。比如此次巴西淡水河谷公司(VALE)财年准备就两种铁矿石基准价格分别上涨65%和71%,宝钢还在谈判桌上与对方“周旋”之时,国内一些中小钢铁企业却率先同意了淡水河谷提出的价码,从而使谈判陷入了被动,在与对方的价格博弈中陷入困境,买卖双方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也被打破,丧失了议价话语权。
造成这种议价博弈困顿局面的深层原因则是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过低,无法形成一股强大的话语权在谈判桌上占据主动位置。根据世界各主要钢铁生产国产能排名前三位的钢铁生产企业的数据计算出的产业集中度,中国钢铁业的产业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太低。中国钢铁业由于产业集中度低,谈判代表的背后是分散发展的数以千计大小不同的钢铁企业,在议价博弈中难以给对手形成足够的压力,“店大欺客”的中国商业古训一览无遗。
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有效途径是大力推进产业问优势企业的并购重组力度,但要实现并购后产业绩效的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面临的难题是由于中国的大型钢铁企业大部分还是国企,所以,有政府的意志参与重组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这就使得重组带有强烈的政府色彩。此时,合并重组的力量来自于地方政府的利益本能和发展冲动,具体表现为省级政府主导下的指令性合并,重组的主要动机是规避外部兼并,建立进入障碍,保护地方利益,因而这不是真正市场意义上的重组,不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跨地区的联合重组”的发展方向。
2、资源匮乏导致失去低成本优势
目前,我国已查明铁矿资源储量607亿吨,采矿前景十分广阔。但“十五”期间,由于铁矿石价格低,开采成本高,国家没有特别重视建设铁矿石项目,“采矿不如买矿”成为主流声音。由于投资不足,国有地勘单位处境艰难,直接从事地质勘查的人员急剧萎缩。新探明和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明显减少,造成了我国自产铁矿石产量停滞不前。
由于世界钢铁工业第二次高速增长,使得铁矿石等资源价格快速提升,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缺乏资源、铁矿石一半以上依靠进口的国家,钢铁企业竞争力受到了明显削弱。中国虽然矿石储量丰富,却品位较低,开采成本较高,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对铁矿石进口的依存度。
二、我国钢铁产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对策
1、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价格博弈均衡
提高中国钢铁业集中度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核心钢铁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并购重组,同时这也是加快在铁矿石谈判中达成供需力量平衡的一个重要支撑。要顺利实现并购重组,切实实现重组后钢铁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应注意以下几点:
1.1钢铁产业重组要以市场化为导向。钢产量在地域上的相对集中,并不能说明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只有大力推进钢铁企业跨地区、跨省市、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才能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钢铁集团,提高全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宝钢集团与新疆八一钢铁集团在20元月签署资产重组协议,由此宝钢正式增资控股八一钢铁。这次并购是我国钢铁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跨地域并购,其创立的“政府推动+市场化运做”的并购新模式,使利益和风险共担,且易于操作,这一并购模式将成为国内钢铁业并购的标杆。
1.2实现并购重组形式的多样化。根据国有资本在重组过程中的不同模式,并购重组形式也应该随之多元化。主要的形式包括有:(1)逐步推进,一般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先牌子,第二步是人事方面的统一;第三步才是实现资产方面的整合。后两步不用安排具体时间表。鞍钢和本钢成立鞍本集团就是采用这种形式实现重组。(2)股权整合,第一步是产权股权整合,若同省的几家钢铁公司同属省国资委,则可将目标企业的全部国有资产整体划归并购企业,下一步则是资产业务整合与企业改组改制。唐钢、宣钢和承钢三钢合一组建了新唐钢公司即是采用了此种形式,他们同属河北省国资委。(3)三是直接实现多元化股权。即直接引入省外的民营钢铁企业,重组后的新集团股权结构一步就位。此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换股、增发新股等方式筹集重组资金,包括实现整体上市也正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2实现矿钢一体化,增强成本竞争优势
为了弱化对主要矿石供应商的过分依赖,我国大型钢厂应该开始投资国内及海外采矿业,谋求铁矿石开采的控制权,加大对外投资办矿或联合办矿的'力度,通过投资控股或参股等多种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铁矿石、炼焦煤资源基地。当我们手中握有资源,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博弈力量对比自然也会倾向于我方。近年来,我国大型钢铁企业为打造“矿钢一体化”生产模式不断地进行着“尝试”.如鞍钢集团与澳大利亚企业合作,修建南、北两条铁路干线750公里和澳卡杰港口,该项目是矿石运输、出口的配套工程;宝钢集团与澳大利亚矿业巨头FMG集团联手在西澳皮尔巴拉地区合资开发一块潜在目标为亿吨的磁铁矿资源矿山。
在大力提倡“走出去”战略的同时,我国钢铁企业还应该立足于国内自身铁矿石的开采,充分利用国内丰富的贫矿资源,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铁矿石供应体系,以增强谈判的话语权。近年来,受国际铁矿石市场形势日趋严峻的影响,国内些钢企巨头已经将目光转向国内矿山的开发,与研究部门合作解决铁矿开发的技术难题,收获颇丰。武钢与恩施携手开发鄂西铁矿,优先享有恩施境内约14亿吨的铁矿资源,继而拉开了钢企竞相投资开采国内铁矿的序幕。
综上所述,应当看到,我国钢铁产业存经历了长期粗放型扩张后,必然要进行次大的调整。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任务依然繁重,内需潜力巨大,钢铁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只有抓住机遇,依据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鼓励中央骨干企业进行市场化的并购重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解决钢铁行业“散、乱、弱”问题,推动产业升级,才能促进我国钢铁产业平稳运行、规范发展,从而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篇7:钢铁业市场权力形成与进展探析论文
钢铁业市场权力形成与进展探析论文
在中国经济向集约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促进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是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重要渠道。因此,研究中国钢铁产业市场势力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对提升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利用中国钢铁产业的数据,利用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对钢铁产业市场势力、市场结构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剖析市场集中度对内外资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程度差异的原因,探讨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对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演化
一般而言,在产业资源市场化配置条件下,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效率优势会促使产业渐进式重组,部分企业的规模会越来越大,这时若没有产业政策的限制,市场会从离散状态趋向相对集中状态,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但是,在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情况下,我国的钢铁产业并没有呈现出集中化的态势。钢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总体不高,CR4和CR10这两个指标值在这段期间基本保持稳定,大致在30%和50%上下徘徊。从开始呈现急剧下滑的趋势,到,CR4值已跌至18.52%,比下降了约12个百分点;CR10值也仅为34.77%,比20下降了约15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20我国钢铁行业高速发展,大量中小钢铁企业进入该行业。年以后由于国务院出台宏观调控政策规范钢铁行业盲目投资,以及行业内兼并重组的加快,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造成国内钢铁行业集中度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钢铁行业仍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就业起到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二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经济处在快速发展期,对钢铁有较大的需求,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拉动了钢铁的直接和间接出口,钢铁消费仍在增长,2001~十年间,我国粗钢产量由14,892.7万吨增长到62,665.4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17.3%。当我国工业化阶段完成以后,钢铁产量会趋于回落;三是由于国家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保证财政支出,加大扶植地方中小民营企业力度,在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期,中小民营钢铁企业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市场出现大量的小规模钢铁企业,与此同时行业的少数核心大企业规模扩张速度跟不上地方钢铁企业的发展,导致了行业集中度下降。
当前,在国家严控钢铁行业新增产能的大环境下,行业的兼并重组是提高行业集中度的最重要手段。重组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市场化重组和行政化重组。市场化重组效率高,可以快速成长实现规模经济,提高产业链控制能力,发挥协同效应,合理配置资源。在我国目前转轨经济的条件下,钢铁企业的重组往往存在行政力量的介入,以政府为主导的并购模式是我国钢铁行业的主要并购模式,行政化重组的优点是整合的成功率更高一些,对钢铁行业集中度提高起到推动作用,但“行政化重组”并不是企业间的自愿行为,存在“拉郎配”的现象,这也是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因此国内钢铁行业并购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完全实现市场化,目前情况下,没有政府的扶持,单靠市场化运作很难推进跨区域的实质性重组,而单纯的行政主导又有种种后遗症。因此,采用“市场化与行政干预相结合,逐步过渡到市场化”的模式较为可行。
中国钢铁产业市场集中度与市场势力关系分析
通过前面的分析能够看出,如果使用CR4、CR8这样的集中度指标对我国钢铁产业进行分析,那么将很容易地得出我国钢铁市场是处于低寡占型市场结构的结论,这样的结论能否经得起推敲是值得探究的。从全球钢铁企业产量50强的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钢铁企业排名前十名的钢铁企业中中国企业有5家,占了一半。在全球钢铁企业排名前2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了9家,也有将近一半企业为中国企业。在全球钢铁企业排名前5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了24家,仍然可以占全部企业的大约50%。
从这个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我国的CR4、CR8的比重比较低,但这并不一定能够说明我国产业集中度比较低。我国钢铁企业的CR4、CR8比较低,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我国总体幅员辽阔,大型钢铁企业分布在国家的各个地区,整合起来难度较大,不像欧洲国家和日韩那样更容易整合成几家企业,使得集中度可以迅速提高。其次,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的数量众多,且规模普遍较大,在全球的钢铁企业中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也导致了我国的CR4、CR8水平普遍不高。第三,我国各地区钢铁发展的产业政策原因,区域内的企业并购行为较容易实现,而跨地区的并购行为难以形成,因此导致我国形成了几个钢铁生产的重点省份和地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龙头钢铁业,并且这样的企业在全球企业排名中都是很靠前的。如果计算分区域的集中度指标,例如CR4,那么每个地区的集中度都将是非常高的。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国这样的特殊的钢铁行业的发展情况下,使用CR4、CR8指标是存在一定不全面性的。因此,分析了了我国的CR10、CR20、CR50指标,我国的.CR10指标在最近两年呈现了较强的上升趋势,达到了45%;CR20指标20接近60%,而且也有比较强的上升趋势,随着我国钢铁企业并购的不断进行,这一指标将会进一步上升。而且CR10、CR20指标的上升速度明显比CR4、CR8指标的提高速度要快,这也体现了我国钢铁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我国排名前几位的企业相对比较稳定,排名在10~20位的企业这几年的变化比较大。
结论
通过分析近十年来我国钢铁厂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发展变化过程,发现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总体不高,CR4、CR8和CR10等指标在这段期间基本保持稳定,大致在30%和50%上下徘徊。从20开始呈现下滑的趋势,2007年后又开始逐渐上升,呈现了一种倒“U”型的变化趋势,这主要是因为2001~年我国钢铁产业高速发展,大量中小钢铁企业进入该行业,导致产业集中下降。2007年由于国务院出台宏观调控政策规范钢铁行业盲目投资,以及行业内兼并重组的加快,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指标CR4、CR8总体不高,如果按照贝恩分类法,中国钢铁产业远远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寡占型”市场结构。但是,这并不一定能够说明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就比较低。从全球钢铁企业产量排名前50强的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钢铁企业排名前十名的钢铁企业中,中国企业有5家;在全球钢铁企业排名前2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有9家;在全球钢铁企业排名前50的企业中,中国有企业有24家。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占全世界大型钢铁业的大约一半左右,如果我国对这样的钢铁企业进行整合,以提高我国的钢铁企业集中度,比如把CR4、CR8这样的指标提高到50%、75%,那么这么大规模的合并将带来排名前四或前八的钢铁企业规模巨大,如果这样合并,将很可能造成我国钢铁企业规模巨大,但企业的生产效率却很低。我国钢铁企业的CR4、CR8比较低,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我国的总体幅员辽阔,大型钢铁企业分布在国家的各个地区,整合起来难度较大;第二,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的数量众多,地域分布较广,且规模普遍较大;第三,我国各地区钢铁发展的产业政策原因。
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我国钢铁企业集中度指标中,CR10、CR20指标对钢铁产业的增加值的系数较CR4、CR8的指标要大一些,这说明使用前两个指标分析我国的钢铁产业的集中度,进而分析钢铁企业的市场势力显得更为合理一些。
篇8:CCD功耗分析与计算
CCD功耗分析与计算
在CCD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CCD的动态功耗和静态功耗两部分.静态功耗是CCD片上输出放大器所消耗的功率;动态功耗是由于CCD驱动时钟对时钟电极的串联等效电容或极间电容进行充放电,充放电电流流过多晶硅电极电阻或串联等效电阻引起功率耗散.分别给出了二者的'估算方法,其中动态功耗的估算方法有集总模型估算法、分布式模型估算法及PSpice仿真估算法三种.结合具体项目,在对CCD47-20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时序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集总模型估算法对其功耗进行了估算,并通过实验估测验证了估算方法的有效性.
作 者:王华 汶德胜 邱跃洪 冉小强 WANG Hua WEN De-sheng QIU Yue-hong RAN Xiao-qiang 作者单位:王华,冉小强,WANG Hua,RAN Xiao-qiang(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71006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汶德胜,邱跃洪,WEN De-sheng,QIU Yue-hong(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710068)
刊 名:光子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PHOTONICA SINICA 年,卷(期):2007 36(1) 分类号:V211 关键词:CCD功耗 集总模型 分布式模型 PSpice篇9:三峡工程生态供给足迹与生态需求足迹计算
三峡工程生态供给足迹与生态需求足迹计算
应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三峡工程生态供给足迹和生态需求足迹,结果表明:防洪和发电是三峡工程的主要功能,调蓄洪水生态供给足迹和水力发电生态供给足迹分别为7.13×106 hm2/a和4.19×106 hm2/a;水库泥沙淤积和水库淹没则是三峡工程的.主要负面影响,水库泥沙淤积生态需求足迹和水库淹没生态需求足迹分别为2.66×105 hm2/a和1.06×105 hm2/a.三峡工程4项生态供给足迹总计1.19×107 hm2/a,三峡工程5项生态需求足迹总计4.02×105 hm2/a,生态供给足迹是生态需求足迹的29.60倍.每MW装机容量的三峡工程生态供给足迹为653.85 hm2/a,生态需求足迹为22.09 hm2/a;每千人直接淹没人口的三峡工程生态供给足迹为140.63 hm2/a,生态需求足迹为4.75 hm2/a.
作 者:肖建红 施国庆 毛春梅 邢贞相 Xiao Jianhong Shi Guoqing Mao Chunmei Xing Zhenxiang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4 刊 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RANSPORT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年,卷(期): 30(5) 分类号:X1 关键词:三峡工程 生态足迹 生态供给足迹 生态需求足迹篇10:水利工程生态供给足迹与生态需求足迹计算
水利工程生态供给足迹与生态需求足迹计算
摘要:应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中国水利工程生态供给足迹和生态需求足迹,结果表明:防洪和发电是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调蓄洪水生态供给足迹和水力发电生态供给足迹分别为9.63×107hm2和4.47X107 hm2而水库泥沙淤积和水库淹没则是水利工程的主要负面影响,水库泥沙淤积生态需求足迹和水库淹没生态需求足迹分别为2.06X107hm2和9.65X105hm2.水利工程5项生态供给足迹总计1.47X108hm2,水利工程3项生态需求足迹总计2.16X107 hm2,生态供给足迹是生态需求足迹的6.81倍.作 者:肖建红 王敏 施国庆 邢贞相 Xiao Jianhong Wang Min Shi Guoqing Xing Zhenxiang 作者单位:肖建红,Xiao Jianhong(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青岛,266071)王敏,Wang Min(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210024)
施国庆,邢贞相,Shi Guoqing,Xing Zhenxiang(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4)
期 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ISTIC Journal: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RANSPORT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年,卷(期):, 32(4) 分类号:X171.4 关键词:水利工程 生态足迹 生态供给足迹 生态需求足迹篇11:浅论水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浅论水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摘要: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水可持续发展
如何处理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人类尤其是贫水国或准贫水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入手,剖析水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解决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些想法。
一、我国当前面临的几个主要水问题及其原因浅析
由于我国水资源、降雨量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加之受历史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及原因浅析如下:
(一)旱涝灾害频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七大江河都曾发生过大洪水。进入90年代,我国又连续发生几次大水。1991年江淮流域发生大水;1994年,珠江、长江、辽河和黄河流域均发生大洪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又发生大洪水。
不仅是水灾,进入90年代,每年受旱面积竟达0.27亿hm2,比50年代增加一倍半以上,成灾面积增加3倍。华北平原每年有1/4的耕地遭受干旱之害,1/6耕地沙化严重。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有2.2亿hm2,其中可灌溉的草原仅33.3万hm2。目前全国农村有7000多万人、600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城市有300多座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约有108座。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因为我国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变化较大,从而导致降雨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枯雨期又出现旱灾。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江河湖堤及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低,有些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有些工程在设计、施工中由于人为原因,甚至出现“豆腐碴”工程。其次,由于资金限制,我国许多地方水利工程不健全,建设维护资金匮乏。再者由于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又会影响到气候,从而加大了恶劣气候发生的几率。历史上由于人们不断地围湖造田、修堤防洪,从而导致洪水渲泻和调蓄的空间减小,另外一个方面,加高堤防等于抬高了洪水位,从而使防洪负担和防汛风险进一步增加,万一出事,将造成更大的灾害。
(二)沙漠化触目惊心
1994年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沙漠面积已达168.9万km2,而且每年正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荒漠化不仅威胁着北京城,而且影响到全国近1/3的国土,受影响人口近4亿。去年连续发生在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引起许多耕地被损,许多城市甚至包括我们首都北京都将成为“楼兰古城”。沙漠化严重及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最重要的原因是森林植被覆盖率极低,而根本原因就是水资源的溃乏。其实上述现象是相互影响的,植被及森林覆盖率少必将影响区域气候,减少土壤含水率,而缺水也必将减少植物存活的机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水环境继续恶化
到了90年代中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367万km2,占国内面积的38%,每年流失水土50亿t,相当于全球水土流失总量的12%。据测定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有400万t,相当于我国全年生产化肥的总量,一到暴雨期,多少条大小“黄河”令人触目惊心。有人担心:如不注意,长江也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水土流失不但造成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恶化,而且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减少水灾害带来困难,如河床抬高、大坝(堤)防洪能力减少、增加防洪难度;水库淤积,降低防洪标准和兴利效益等。
据《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为584亿t。在10万km的评价河段中,水在Ⅳ类以上的污染河长占47%。北方辽、黄、海、淮等流域,污水与地表径流的'比例高达1∶14~1∶6,全国湖泊约有75%以上的水域、近岸海域约有53%以上受到显著污染。根据全国118座大城市浅层地下水的调查,97.5%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的城市受到重度污染。
水污染严重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及经济条件还相对落后,同时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所至。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明显地要高于其它国家。再者水污染和大气及环境污染是密不可分的,空气中的诸如硫的氧化物经溶解在水中或经降雨形成酸雨污染水体,环境中的金属、磷等化合物经氧化、分解作用最终也会成为水体的污染源。另外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不能对大气、水进行充分的净化也是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用水效率不高和水浪费现象并存
虽然我国面临较大的水问题,但与此同时,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我国的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5,而先进国家为0.7甚至0.8。19全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136m3,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据统计为30%~40%,实际可能更低,而发达国家为75%~85%。全国多数城市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浪费损失率估计在20%以上。
二、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资源不断得到改善或保护,人类的生产关系、文明程度不断地进步、提高。
由于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构成地球物质循环的基本载体,是工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可以说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水的角度,研究水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三、水与可持续发展
要想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必须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水与人类、水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解决生态系统及资源的良性循环问题。众所周知,水的三态变化是在太阳能作用下的循环,人类生存过程是生物循环的组成部分和特例。地球资源也是在一个大的循环系统之中,在这个循环中水作为载体、太阳作为动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的生产、生活只有在不破坏这个循环的环节和物质基础的条件下才能使自身得到发展。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将水作为生态及资源循环的一个环节加以研究,了解水循环、人类生存发展及生态系统的关系,将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加大科研力度,掌握水、生态及物质循环规律
据研究,世界上所有与水有关的问题,如旱灾、洪灾、污染和水土流失,不外乎是因为打破了大自然的循环。为此,我们必须充分掌握自然规律和先进科技,在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要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使自然和人类发展融为一体,互为促进。
水资源研究要将地理、地质、气象、水文、农业、林业、水利、土壤、环境、社会、经济等学科结合起来。加大科技力度,首先要充分研究导致水资源、水环境恶化的原因,减少污水排放量和生产使用环境污染物,加大封山造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力度。同时加强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并建立相关机构。
(1)建立全国的水资源调度及监测中心,负责全国水资源规划利用和水质监测,同时负责与气象、环境及大气等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2)加强洪水及灾害(包括海啸、台风等)中长期预报、沙漠化治理、堤坝隐患发现和加固技术研究和应用。
(3)加速污水处理及水循环体系研究,合理优化工农业生产(包括采用节水高效农业)及生活用水(包括水质和水量),加大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作用,倡导建立农村及城市生态保护圈。
(4)加强国际合作做好地球资源保护工作,提高科技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水资源
由于水资源是按水系划分的,没有行政上的区域划分,水存在于地面也可存在于地下,水有固态、液态、也有气态。于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就要进行整体规划、合理调度。全面规划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液态水与气态水、咸水与淡水的合理规划。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近年来实现的引大入秦、引黄济津和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地理上全面规划。许多海滨城市采用海水冲厕是咸淡水的合理利用。广西地区许多为岩溶地质,地下水资源丰富,于是地下地上联合调度就是必须的。当然采取地下水时一定要考虑到可能的副作用,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导致了地面沉降等问题。
(三)加快依法治水步伐
完善水法制建设,充分利用经济杆杠,加速水的商品化和治水法制化。
四、结语
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篇12:矿井水利用与循环经济分析论文
矿井水利用与循环经济分析论文
摘要:矿井水处理后的利用途径,分析矿井水的利用既保护淡水资源,又实现节能降耗减排,从而促进水资源循环结构的优化。提高企业水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用水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可实现循环经济,增强企业活力。
关键词:矿井水;利用;循环经济
1概述
煤炭行业矿井水是煤矿开采、生产掘进从岩层中涌出来的地下水系,煤炭和水同属资源。矿井水实际上是煤矿生产中排放的地下水,它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具有污染才环境和资源化利用的双重性。因为矿井水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因此矿井水含有大量悬浮物,未经处理排放后对所流入的河流造成了严重污染。
2矿井水资源
煤炭开采过程产生的矿井水具有行业特点的污染源,又是一种水资源。我国北方地区多数地区缺少,而矿井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又污染环境;将矿井水处理后作为工业用水或生活饮用水,即能解决了当地缺水问题,又能充分利用了矿井水水资源,节省了地下水资源,具有明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多年的实测数据表明,矿井水在开采过程中排放量相对稳定,作为水资源其水量是有保证的。矿井水水质状况随矿山开采的.品种、类型、方式以及矿山所处的区域和地质构造等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
3资源再利用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目前地下煤炭和水资源经过大量开采,已接近枯竭。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实现资源再循环。循环经济简单从三方面循环,一是企业内部的小循环,二是企业集中区企业之间的中循环,企业集中区内的物质循环为载体,构筑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生产之间的中循环,三是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大循环,在产业纵向与横向上建立企业间能流、物流和资源之间形成的循环利用,如资源综合利用、废物交换,实现生产废物的污染物低排放或“零排放,形成循环型产业集约群与社会的能源流、物源流的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能流、物流在不同企业之间和不同产业之间的充分利用,形成大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资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如煤炭开采———煤———矿井水利用———水资源。矿井水开发利用不仅能在环保、节约水资源、降低用水成本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还能节省一笔数量可观的水源建设工程投资。
4矿井水资源与利用
4.1矿井水资源
鸡西是以煤矿为主的矿产资源型城市。煤矿的矿井水是矿井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下涌水。为了保障矿井生产和安全,矿山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将矿井水排出地面。矿井水在开采过程中会受到粉尘和岩尘的污染,是煤矿及其它矿山具有行业特点的废水,这部分废水经处理后,可作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井开采以井工开采为主,为了确保井下安全生产,必须排出大量的矿井水。直接排放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也污染环境。对矿井水进行处理并加以利用,不但可防止水资源流失,避免对水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于缓解矿区供水不足、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4.2龙煤鸡西矿业集团矿井水处理技术方法与利用
4.2.1矿井水处理技术方法
目前对矿井水的利用必须与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用水结合起来,因需而用,因地制宜。矿区新建项目如电厂、化工、冶金等高耗水行业首先要考虑利用矿井水,替代地下水或地表水,保护有限的水资源。矿井水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的主要成份是粒径极为细小的煤粉和岩尘。含有悬浮物的矿井水,占东北三省煤矿矿井涌水量的60%以上,水质呈中性,经简单处理煤粉、岩粒等悬浮物可以用于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采用混凝沉淀的处理方法以实现对悬浮物的去除。目前,对于矿化度不高而悬浮物含量较高的矿井水处理工艺,有较成熟可行的经验,一般采用混凝、沉淀(或浮升)以及过滤、消毒等工序处理后,其出水水质即能达到生产使用和生活饮用标准的要求。水处理主体是以工业用水为方向,部分生活用水需上软化处理设施。瀑气池将水中的沼气、CO2、H2S等有害气体去除,同时将原水中的低价铁、锰氧化成不溶性高价铁、锰等作用,原水池起到集中储存瀑气后的矿井水;净水器则选用KJII型一体化设备,即是集混合、反应、沉淀、过滤等净化工艺为一体的净水器,具有独特的自身冲洗、排污功能,不用另配冲洗水泵,操作管理简便,对原水浓度,水量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进水悬浮物含量一般不超过1000mg/L,最大不宜超过mg/L。净化后出水浊度1mg/L,最大不超过3mg/L,经消毒后可达生活饮用水标准;旋流式煤泥池是起到回收浓缩净水器反冲洗、排污浓煤泥水;多功能池是专用季温上浮水兼原水储水池。目前我公司矿井水涌水量为2857m3/a,矿井水涌水资源十分丰富,经不同工艺的净水过滤处理就可以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标准要求。
4.2.2矿井水利用
新发矿矿井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大唐鸡西第二热电厂有限公司,大唐鸡西二热煤矸石热电联产新建工程是集煤矸石、供热、发电、建材综合开发利用一体化的“大型环保节能示范工程采用鸡西市矿区的煤矸石和洗中煤掺烧;工程设计年取水量809万m3/a,首先利用矿井水,不足部分由水库和河水补充。鸡西矿业集团新发煤矿矿井水产生量约330万m3/a,经处理后达到工业用水标准,用于发电用水,矿井水的价格比工业用水的价格低,每吨相差0.2元,每年利用矿井水可节约成本66万元。矿井水的有效利用不仅节约水资源并且减少矿井废水的排放,从中实现了资源、社会、经济多赢。
4.2.3矿井水利用的前景
我国淡水资源严重短缺,而矿井水是一种很好的水资源。要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须通过调整资源结构的办法来实现。其中,大幅度地利用矿井水,既保护淡水资源,又可腾出淡水用于生活与农业用水的更大空间,从而促进水资源结构的优化。此外,这也是企业降低用水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由于各地区矿井水资源情况及矿井水利用的基础和条件不同,对矿井水利用采取不同区域,不同矿区因地制宜地选择矿井水利用发展方向,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井水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用水安全。
5结论
矿井水在原有处理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处理,使其符合一定的水质标准,然后回用于对水质要求不高、需求量又很大的行业,既可以节省大量的洁净水,缓解了用水的供需矛盾,又可以减少排污,实现污水资源化,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方面都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矿井水利用专项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
作者:邓华1 李朗2 单位:1.鸡西市环境监察支队 2.鸡西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篇13:滑坡推力的计算与分析
滑坡推力的计算与分析
作为全球三大地质灾害之一的边坡失稳塌滑严重危及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对边坡失稳塌滑进行研究和防治具有重大意义.要对边坡失稳塌滑进行研究和防治首先必须要进行滑坡推力的计算,为整治工程设计计算提供定量的.依据.本文通过一定的理论研究,并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一些先进的分析方法,针对工程中一些常见的情况提出了几种条件下的滑坡推力计算,以希望在工程计算中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作 者:梁永松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贵州,贵阳,550000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 年,卷(期):2009 “”(3) 分类号:P642.22 关键词:滑坡推力 计算分析【钢铁业水足迹计算与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7.计算教学的论文
10.教学设计算论文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