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优美散文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优美散文

2023-06-14 08:32: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庄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优美散文,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优美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优美散文

篇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优美散文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优美散文

时隔八年,我又来到了这个学校参加培训。这次培训一共有十天,八天在上课,两天在实践。是非经过方是明,多年没有这么扎实的学习了,这次一路学来,虽然没多少风景,倒见识了不少的东西。多年来默头苦干积累的经验,一下子让那些理论、事实和现实冲破了。一时也理不清楚到底收获了些什么,但心里感觉好像有些东西对我触动很大。后来自己梳理出几个词儿来,放在自己的头脑里,以后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也许有所启发启迪的意思。

学习。仔细想来,在单位上大家总是喊着要学习,结果就是念念报纸,写写笔记,真把个学习给庸俗化了,大家也真不愿意去管那些灌入式的学习了,最后流化成形式。当又一次正襟危坐地坐在课堂里的时候,那些宽阔的知识,那些新鲜的思维,那些清新的思路,一下子就把人的脑子激活了。有位哲人说过,低头看路,抬头看天。总是默默干活的时间多,抬头望远的时间少。加之处在促狭的空间里,那种看问题的层次就显得那么实却又那么低。再看看这里,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世情国情人情,多少风雨入梦来。多少仁人志士,追求理想,信念坚定,不屈不挠,总是闪耀着一颗高贵的灵魂。不得不相信,当年的那些人追求真理是何其执着,唯其如此,他们才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劳苦大众。人可以不显贵,但精神一定要高贵。真正的学习不是看多少书,写多少字,而是改造灵魂;而要改造好,又何其难哉!

改革。这是个改革的时代。但改革什么,有多少人就有多少迷茫。大家都在喊改革,竟把这词喊得跟学习一样通俗了。许多高喊改革的人,一旦碰触到自己的利益,总会夺路而逃。凡真正改革的人,却真的很明白其中的内涵。总理当选后答记者问时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依然问题重重,政治体制改革还没有多少进展,体制性的弊端正在腐蚀着党和国家的`基石,迫使改革不得不加快步伐。如果不甘落后,就一定不能重走苏联的老路。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体的集权。老百姓说了不算的用人选人机制。最核心的东西,却是最难的地方。

清洁。听着一例例骇人听闻的事例,见一个个英气冲天的人物,在时代的浪潮中被席卷而去,让人不得不感叹,清洁真好啊!那些犯了事的人,在狱中总要写些悔过书。人之将亡,其言也善。其中的悔恨自不必言说,但从根子上找,总说是有政治的原因,有道德的原因,直接的就是经济的原因。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不得不存在的原因。可他们,却出自一个贪字,咎由自取之外,多少人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回想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自由真好。再回过头来看,平常就是美好的,与人平常相处,花平常的钱,做平常的事,孝敬父母,抚养孩子,一切都显得无限平常而又美好充实。

创新。时代在变化,网络时代已经覆盖,创新时代业已到来。一支笔,一张纸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一定要面对着事实,不苦囚自己于过去。尽快适应这一切,接受这一切,勇敢地接受这个时代的洗礼。80年代有一个字的小说:生活,网。现在的人无不笼罩在网络时代。在这个时代,谁又能躲过去。而且因之带来的时代冲击波,远比任何时代都要快,更快。

这样列举下来,早已不是本来要写的散文了。但我却更能感觉到那些触及灵魂的清流,给心灵一种冲洗。一个人给这个社会做事情的时间不会太长,做出成绩的时机也越来越少。与其懒懒的下去,浪费光阴和生命,还不如甩开膀子好好干活,做些对大家有益的事,也不枉来这个世上一趟。这样大而空的说法,倒把自己给感动了。现在这个务实的时代,除了政治报告,谁还这样说话。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那又能为谁活着呢?

篇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阅读答案

——关于年货的记忆

迟子建

我对年货的记忆,是从腊月宰猪开始的。

三四十年前,大兴安岭山林小镇的人家,没有不养猪的。一般的人家是春天抓猪仔,喂上一年,不管它长多大,进了腊月门,猪就挨宰了。大卸八块之后,家家会敞开肚子吃顿肉,然后把余下的作为年货,存在仓房的大木箱里。怕它风干了味道不好,人们在储肉箱里撒上雪。大兴安岭不趁别的,就趁雪花,你想撒多少就撒多少。

在置办年货上,家中的每个人都会行动起来,各司其职。主妇们要去供销社扯来一块块布,求裁缝裁剪了,踏着缝纫机给一家人做新衣。腊月里猪的嚎叫,总是和着缝纫机的哒哒声。缝纫机上的活儿忙完了,她们还得蒸各色年干粮,馒头,豆包,糖三角,菜包等等。馒头这时成了爱美的小姑娘,女人们会用筷子蘸着印泥,在正中央给它点上一枚圆圆的红点,那是馒头的眉心吧。除了这些,她们还要做油炸江米条和蕉叶子,作为春节的小点心。

那些平素淘气惯了的男孩子,这时候也得规规矩矩地忙年。他们负责买鞭炮,买回后放到热炕上,让它干燥着,这样燃放起来更响亮。他们得拿起斧头,劈一堆细细的'松木袢子②,让除夕夜的灶火旺旺的!他们还要帮着大人竖灯笼杆,买来彩纸糊灯笼。不过在我们家,糊灯笼是我的事情。我给圆圆的宫灯糊上一圈红纸后,会用金黄的皱纹纸,为它铰上飘逸的穗子,粘在灯座上,让灯长出金胡子!

那时还没有印刷的春联,作为校长的父亲,因毛笔字写得好,腊月里就有很多人家求他写春联和福字。人们送来红纸,我帮着裁纸,父亲挥毫。写好一幅,待墨迹干了,就把它卷起放到一边,写另外一家的。

小年前后,我会和邻居的女孩子搭伴,进城买年画。好像女孩子天生就是为年画生的,该由我们置办。小镇离城里十几里路,腊月天通常都在零下三四十度,我们穿得厚厚的,可走到中途,手脚还是被冻麻了。我们知道生冻疮的滋味不好受,于是就奔跑。跑得快,血脉流通得就快,身上就不那么冷了。我们跑在雪地的时候,麻雀在灰白的天上也跑,也不知它们是否也去购置年画。天上的年画,该是西边天绚丽的晚霞吧!进了城里的新华书店,我们要仔细打量那一幅幅悬挂的年画,记住它们的标号,按大人的意愿来买。母亲喜欢画面中有鲤鱼元宝的,有麒麟凤凰的,有鸳鸯蝴蝶的,有寿桃花卉的。而父亲喜欢古典人物图画的,像《红楼梦》《水浒传》故事的年画。母亲在家说了算,所以我买的年画,以她的审美为主,父亲的为辅。这样的年画铺展开来,就是一个理想国。

买完年画,我们会去百货商店,给自己选择头绫子③,发卡,袜子,假领子,再买上几包红蜡烛和两副扑克牌。那时我们小镇还没通电,蜡烛是家里的灯神。任务完成,我们奔向百货商店对面的人民饭店,一人买一根麻花,站着吃完,趁着天亮,赶紧回返。冬天天黑得早,下午三点多,太阳就落山了。想在天黑前到家,就要紧着走。我们嘴里呼出的热气,与冷空气交融,睫毛、眉毛和刘海染上了霜雪,生生被寒风吹打成老太婆了!不过等进了家门,烤过火,身上挂着的霜雪化了,我们的朝气又回来了!

如今,我快五十岁了,但我依然会千里迢迢,每年赶回大兴安岭过年。我们早已从山镇迁到小城,灯笼、春联都是买现成的,再不用动手制作了。我们早就享用上了电,也不用备下蜡烛了。至于贴在墙上的年画,它已成为昨日风景,难再寻觅其灿烂的容颜了。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实际,可也越来越没有滋味,越来越缺乏品质!

三四十年前的年,一去不复返了!在我对年货的回忆中,《牡丹亭》中那句最著名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④!”,不止一次在我心中鸣响。好在繁华落尽,我心存余香,光影消逝,仍有一脉烛火在记忆中跳荡,让我依然能在每年的这个时刻,在极寒之地,幻想春天!

(选自《中国最佳散文》,文字有删改)

阅读题

①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 ②袢子:方言。指大块的劈柴。

③绫子:指像缎子而比缎子薄的丝织品。 ④断井残垣:形容建筑等残破的景象。

【小题1】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关于年货的记忆”回忆了哪些内容?(3分)

【小题2】第六段里,对进城路途中气候的描写和父母年画偏好的说明很突出,请选择其中你感受较深的一项,结合上下文说说其作用。(3分)

【小题3】无论文章标题还是结尾,作者都引用了明代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中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来表达心中对三四十年前年货记忆的情感。请根据文章蕴含的这种情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此的认识。(不超过100字,5分)

答案

【小题1】(1)家人各司其职置办的各样年货。

(2)故乡过年时的热闹氛围。

(3)物质简陋但不乏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

(4)置办年货过程中的趣味。评分:共3分。答出三个要点即可每个要点1分。

【小题2】示例一:第六段里作者与小伙伴进城途中的气候描写较为突出:天气非常的寒冷为了避免生冻疮她们只能奔跑。即使这样作者和小伙伴还是以为年画该女生置办在被迫奔跑中还有心情欣赏天空中的麻雀和晚霞。作者以此突出自己对置办年画的热情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再低的气温也抵挡不住。示例二:第六段里作者买年画时特别交代父母对于年画各自的偏好:母亲喜欢吉祥的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父亲是读书人喜欢古典人物。作者交代他们的偏好一是为了表现自己儿时孝顺乖巧还通过嗜好的全盘考虑表明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认识:母亲的世界加上父亲的世界就是自己的幸福王国。评分:共3分。简要归纳“进城路途中气候”“父母年画偏好”1分结合上下文阐述作用2分。

【小题3】作者对年货记忆的情感示例:示例一:现在虽然条件好了但工业化生产后年货没有了众人参与制作的其乐融融或者有特色的年货消失。作者的遗憾怅惘之情溢于言表。

示例二:现在生活变好了但体会不到以前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作者对过去年货的回忆实际是对故乡过年时浓浓年味人情味逝去的惋惜。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略。评分:共5分。其中作者对年货记忆的情感2分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认识2分语言表达1分。

篇3:姹紫嫣红散文

姹紫嫣红散文

闲看落英缤纷,但谱一曲离殇;轻踩满地残红,唯葬一缕思念。愁上眉梢头,心事重重,却不知与何人诉衷肠,眼迷离,泪朦胧,谁晓故人情?

凉风习习,细叶婆娑,散漫在林荫小道上,看星光点点,赏月色清幽,叹年少楼头。捋一缕忧愁,酩一口凄凉,咽下多年的酸苦,柔肠寸寸断,一生漂泊,一世凄凉,三生牵绊,七世哀伤。愁难断,情未消,夜微凉,独倚相思树,看灯火阑珊,流转迷离岁月,听一曲离殇,了却三千痴缠。

风雨晚来急,落花成冢,轻拾一片残红,醉掬一捀思念,独自享受花的芬芳,怀念你发的幽香。思绪纷飞,飘零的记忆时隐时现,谁在青葱岁月描着荒零的'梦?黯淡了斑斓的青春,褪去一身孤傲轻狂,执笔轻划,素笺上堆满了你赐予的忧伤。葬繁华一世,断红尘一线,我却依旧徘徊在时间的夹缝,游荡在轮回的空隙,苍苍茫茫,唯有寂寥与忧伤。

静谧的夜聆听小桥流水,朦胧的烟轻绕小舟,载一缕忧思飘荡在水城间,折一支花,对着夜幕遥许我的心愿。轻念你的倩影,回不去的往昔,到不了的彼岸,忘不掉的忧伤,放不下的你。

花虽娇艳,终是凋落在四季的轮回,回忆虽美,依然逃不掉似水流年。姹紫嫣红的春天之后是百花凋零,是满地残红,谁还在原地哀叹满地落红?蓦然回首,怜惜一季艳红色,伤叹数载琉璃白,决然转身,留一抹落寞的身影于朦胧的夜色中,惘然中才发现,物是人已非。

搁浅了少年梦,破碎了赤子心,已然未老先衰,华年未逝,却轻负了韶华。百转千回,淡却了思念,几经风雨,黯然神伤,绵绵心雨,重重忧思,何时能笑看云卷云舒,瞥一眼明媚春色,享受那云淡风轻的气爽?

已是暮春了,姹紫嫣红还能艳几时?

篇4:时光漫步看姹紫嫣红开遍美文

时光漫步看姹紫嫣红开遍美文

迎着百花招展的眼,听梨花问雪,看辛夷暖春,欣欣然走进这春天的心间。喝一杯晨露沏的茶,再唱一首天上人间,此时,我只想,像风一样自由徜徉着,看姹紫嫣红开遍……——曾陌儿

三月如幻,云水微醺。那时光旅人,打冬的襁褓而过,漫步在望不尽的红尘路上跫音渐响,惊醒了枝桠上的萌芽,挣脱了束缚,待春风吹绿满山坡,给自然抹上清新的颜色。一池春水一重烟,微雨朦胧中众卉吐新,隔岸熙熙攘攘,恰似繁华,是一树树姹紫嫣红的争夺和美艳,那灿烂的桃花似粉红少女的脸颊,被几个不知名的画家在宣纸上勾勒了几笔淡墨,氤氲出一幅自然山水的诗情画意。

岁月是记忆的沙漏,留下了斑点无数。此时,我是寂寞红尘里的一个旅人,总是守在城市的影子里偷窥黑夜的静美,聆听心事化作孤独的诗句,写在三月春雨的路上。让自己随着万物的生长复苏,与年轮一起滚向未知的遥远。

河山锦绣,风景如画。是谁?轻轻地揭起这春的帷幕,凝一眸深情,望山的那边是达达的心事。一路收捡起年华遗落的点滴碎语,让思念惊艳着时光,也温柔着感伤的情怀。陌上莺飞草长,土壤馨香,又是谁?试图殷勤打捞洒落天涯的呢喃,一路追寻春的去处。

当岁月将懵懂变为了领悟,当时间将绿洲变为了荒芜。寂寞旅人依旧游走在异乡,带着望春崖的思念在平凡的世界里奔波忙碌,和大多数人一样抢着拍,忘了节奏,恍惚站在人生十字岔口,才发现原来的道路已渐行渐远……曾经,在心里埋下最美的心愿,莫过于在烟雨斜阳里落户山水,诗意地栖居着。那里是一片璀璨桃花源,有碧水青山,有春花秋月,有茅屋荷池,还有一群相知相爱的人,无忧无虑,做着色彩斑斓的梦。拂晓,我们在炊烟萦绕里听春雪鸣月,采蔻丹染柔荑;黄昏,我们在柳浪依依下遣琵琶弹风,喜盼双飞燕;看余晖斜洒青石,悠悠漫步在路上,偶尔闻闻水云间飘来的一段清香。

有人说:人生不流浪一次,简直是白活。安逸的日子体会不到太多生活的美丽。所以梦若浮萍,到处在流离失所,花依旧艳,天依旧蓝,那时光旅人从梦开始的深处款款走出,染一世风华,留一世沧桑,慢慢寻求着人生的各种况味。

一帘春风,几度夏花,秋月无边,冬雪妖娆。这轮回的四季参杂着情绪反复交换着,窗前,又是一树梨花浴春雪,轻握起流年的手,暗香盈袖,挥笔泼墨间,道不尽心事的沉甸,便酿下一蛊无可救药的思念。悠悠岁月,烟雨漫漫,是谁静静守候窗前,手持半卷诗篇,闻着清芬,不羡世间浮华,在光阴的故事里渐渐老去,欲看这姹紫嫣红开遍……梅雨时节,半盏清茶里守一颗静心,独留我赏这烟花飞满天,看尽清凉世界的繁华,摇曳后随风飘远。人生若像风,便自由徜徉,在江南交错的雨巷里寻觅丁香花的.芬芳,在杨柳青青的湖畔,在杏花微雨的小径里,抚摸你经过时伞下的淡雅容颜。你听,小桥流水叮咚响,你看,屋檐上鳞次栉比的青瓦片,正弥漫着历史悠久的清香,似心中的诗画。

江南的春,是绿色的,适合雨润如酥,适合淡墨青山,适合碧水画舫。天上飞着的是鸟儿和云朵,地上染的是大片绿意和万紫千红,我在荏苒红尘里,踩着光阴的鱼尾,冲破一季亘古的荒凉,那歇脚的梦,用盛开的语言,正好经过,与春又一次浮世烟火的相遇。

日出日落,月缺月圆,伊人带着灯火阑珊的思念,在水一方。寂寞旅人,漫步着时光,迷幻在这孤独的人间,欲成为你门前溪畔的一枝寒梅,也许清淡,也许寡味,却在用心默默守候着,还有最后残留手心的那一抹冷香。

一季繁华,眼里有芳菲,心中枝抽绿。舞风、踩雨、收露,一程胜景,一路颠簸。

陌上,梨花问雪,辛夷暖春。此刻,只想迎着百花招展的眼,抛开所有杂念,沏一杯春水茶,再唱一首天上人间,像风一样自由徜徉着,看姹紫嫣红开遍……

篇5: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原文及赏析

[明代]汤显祖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封建家长们把这美好的春光看的太卑贱了。

注释

姹紫嫣红:形容花的鲜艳美丽。

断井颓垣: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

奈何天:无可如何的意思。谁家:哪一家。

朝飞暮卷: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

翠轩:华美的亭台楼阁。

锦屏人: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忒:太。韶光:大好春光。

赏析:

这段唱词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它紧紧贴合主人公情绪的当前状态和发展走向进行布景。“姹紫嫣红开遍”,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并非只是流连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春色如许”开启了主人公的视野,使之充满了诧异和惊喜,接踵而来的对匆匆春将归去的联想则轰的一声震响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满了惊惧和无奈。

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紧接着又上眉头的景象,包蕴的是无奈的情绪——“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她在这里意识到生命的困境,换个角度看待这些唏嘘,则里面并不仅仅残存着纯粹的悲观意绪,主人公情绪跌入低谷之后,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美好的`事物始终深刻内嵌于少女的思维深处,读者不难从中窥探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期待,为下一段奇遇柳梦梅,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据。

在这段唱词中,从喜乐到苦痛的情绪流变紧紧扣咬着从浓艳的实景向残败的虚景的转变,读者很难剖判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的严格界限,只因在此处,景现而情发,情入而景犹存。

此曲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对后世深有影响。在《红楼梦》中,即有林黛玉读这首曲,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处境,无限感伤的情节。

篇6:迟子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阅读答案

迟子建

我怀念三四十年前的年。

小年前后,我会和邻居的女孩子搭伴,进城买年画。好像女孩子天生就是为年画生的,该由我们置办。小镇离城里十几里路,腊月天通常都在零下三四十 度,我们穿得厚厚的,可走到中途,手脚还是被冻麻了。我们知道生冻疮的滋味不好受,于是就奔跑。跑得快,血脉流通得就快,身上就不那么冷了。我们跑在雪地 的时候,麻雀在灰白的天上也跑,也不知它们是否也去购置年画。天上的年画,该是西边天绚丽的晚霞吧!进了城里的新华书店,我们要仔细打量那一幅幅悬挂的年 画,记住它们的标号,按大人的意愿来买。母亲嘱咐我,画面中带老虎的不能买,尤其是下山虎;表现英雄人物的不能买,这样的年画不喜气。她喜欢画面中有鲤鱼 元宝的,有麒麟凤凰的,有鸳鸯蝴蝶的,有寿桃花卉的.。而父亲喜欢古典人物图画的,像《红楼梦》《水浒传》故事的年画。母亲在家说了算,所以我买的年画,以 她的审美为主,父亲的为辅。这样的年画铺展开来,就是一个理想国。

买完年画,我们会去百货商店,给自己选择头绫子,发卡,袜子,假领子,再买上几包红蜡烛和两副扑克牌。那时我们小镇还没通电,蜡烛是家里的灯 神。任务完成,我们奔向百货商店对面的人民饭店,一人买一根麻花,站着吃完,趁着天亮,赶紧回返。冬天天黑得早,下午三点多,太阳就落山了。想在天黑前到 家,就要紧着走。我们嘴里呼出的热气,与冷空气交融,睫毛、眉毛和刘海染上了霜雪,生生被寒风吹打成老太婆了!不过不要紧,等进了家门,烤过火,身上挂着 的霜雪化了,我们的朝气又回来了!

人们为自己办年货,也为离世的亲人办年货。逝去的人,未必坟茔就在近前。所以小年一过,小镇的十字路口,会腾起团团火光。人们烧纸钱时,不忘了淋上酒,撒上香烟。年三十的饺子出锅后,盛出的头三个饺子,要供在亲人的灵位前,请他们品尝。

我小的时候,父亲和爷爷都在时,我们只在十字路口为葬在远方的奶奶烧纸。爷爷去世后,除了给奶奶买下烧纸,爷爷那里也得备一份了。等我长大成 人,父亲过世了,母亲预备下的烧纸,就比往年厚了。待到十年前我爱人因车祸离世,我回故乡过年,在给爷爷和父亲上过坟后,总不忘了单独买份烧纸,在除夕前 夜,在我和爱人无数次携手走过的山脚下的十字路口,为回归故土的他,遥遥送上牵挂。火光卷走了纸钱,把我留在长夜里。

我快五十岁了,岁月让我有了丝丝缕缕的白发,但我依然会千里迢迢,每年赶回大兴安岭过年。我们早已从山镇迁到小城,灯笼、春联都是买现成的,再 不用动手制作了。我们早就享用上了电,也不用备下蜡烛了。至于贴在墙上的年画,它已成为昨日风景,难再寻觅其灿烂的容颜了。我们吃上了新鲜蔬菜,可这些来 自暖棚的施用了化肥的蔬菜,总没有当年自家园田产出的储藏在地窖的蔬菜好吃。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实际,可也越来越没有滋味,越来越缺乏品 质!

我怀念三四十年前的年,怀念我拿着父亲写就的“肥猪满圈.的条幅,张贴到猪圈的围栏上时,想着猪已毙命,圈里空空荡荡,而发出的快意笑声;怀念 一家人坐在热炕头打扑克时,为了解腻,从地窖捧出水灵灵的青萝卜,切开当水果吃,而那个时刻,蟋蟀在灶房的水缸旁声声叫着;怀念我亲手糊的灯笼,在除夕夜 里,将我们家的小院映照得一片通红,连看门狗也被映得一身喜气;怀念腊月里母亲踏着缝纫机迷人的声响;怀念自家养的公鸡炖熟后散发的撩人的浓香;怀念那一 杆杆红蜡烛,在新旧交替的时刻,像一个个红娘子,喜盈盈地站在我家的餐桌上,窗台上,水缸上,灶台上,把每一个黑暗的角落都照亮的情景!

可是这样的年,一去不复返了!在我对年货的回忆中,《牡丹亭》中那句最著名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不止一次在我心 中鸣响。好在繁华落尽,我心存有余香,光影消逝,仍有一脉烛火在记忆中跳荡,让我依然能在每年的这个时刻,在极寒之地,幻想春天!

(有删改,选自《中国散文排行榜》)

阅读训练

19.第七自然段集中描绘了一幅幅过年的情景,有何用意?(4分)

20.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这样的年画铺展开来,就是一个理想国。(2分)

(2)火光卷走了纸钱,把我留在长夜里。(2分)

21.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2.“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实际,可也越来越没有滋味,越来越缺乏品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9. (1) 再现儿时过年时的亲切画面,强化对儿时过年的美好回忆,更突出对儿时年味的珍惜和留恋。(2分)

(2)与下文年味的消失形成对比,为下文的反转做铺垫。(2分)

20. (1)年画烘托着过年的气氛,承载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憧憬。(2分)

(2)纸钱被烧光了,寄托了“我.对故去亲人的无尽怀念与哀思。(2分)

21.(1)丰富内容。作者引用《牡丹亭》唱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更深地表达儿时过年时美好的情感依旧还在,只是那时的年味、韵味、情味已经不复返了,表达了一种怅惘和留恋之情。(2分)

(2)深化主题。作者借对年货的回忆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热爱。(2分)。

(3)提升情感。无论时代变迁,环境变异,作者依然会从昔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憧憬美好的未来。(2分)

(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满分4分。)

22.(1)现代生活便利了,一些机器生产代替了纯手工制作,那些体现着传统民俗、年味,凝结着劳动人民亲手创造的民俗艺术品、年货等越来越少了,让人们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物质方面的体会,言之成理即可,2分)

(2)现代生活好了,但缺少了过去过年时的那种忙碌、劳作、渴盼和喜悦,缺少了温馨的情景和浓浓的亲情,人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少了。(精神方面的体会,言之成理即可,2分)

(3)要尊重民风民俗,凝结亲情情感,做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让传统的年味得到传承,丰富和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个人认识,言之成理即可,2分)

篇7:姹紫嫣红牡丹亭散文

姹紫嫣红牡丹亭散文

青春版《牡丹亭》,五个多小时的简版连演两夜。从上本“梦中情”,演到中本“人鬼情”中的最后一折《回生》为止。古人超越生死的浪漫爱情感天动地,一种具有史诗意味的情爱,穿越四百年时空,灯火再红——

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婉丽妩媚、一唱三叹,就足以让人怦然心动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早已唱得看客魂飞天外。人间只剩得一个“情”字,心间盛不下一个“美”字。像这样的好戏,一个人一生也只遇到一回罢了。

布景是极素雅的,时而白梅朱雀,时而空谷幽兰。戏台上,连书案也男女有别,苍松与青竹对应,绣在淡淡的绸缎上,再缀上长长的白流苏,就像柳梦梅以青春的动,衬出杜丽娘娴雅的静。更有那春香的声声燕语,如明翦,生生剪开的是活色生香的闺中私语。

闺房的妆台前,游园归来的丽娘,春情似水,面若桃花,似唱似吟,“忙处抛人闲处住”。春闺的梦,闲人的戏,把生活的节奏,放到了最慢。

弄粉挑朱,贴翠捻花。罗衣欲换更添香。花仙裙裾袂影,香魂片片,只为春归。忽而梦境挪移,香风阵阵,牡丹边,梅树下,姹紫嫣红开遍,更有谁人怜?

梦去不远,湖山石边,牡丹亭侧,芍药栏前,需低头,才躲过那垂柳线儿牵绊。春色明了又暗,暗了又明。且凝眉,那寻梦的人儿,一点幽情早动。

春梦暗含三月景,世间何物似情浓,见花言花,见月叹月,托物寄情,情动之处,花草万物皆为媒妁,皆通人性。

如雾蒙花,如云掩月,至情即是至美,至美即是至情。千古的惊艳,唤起的是被世人遗忘的圣情。

四百多年前的'爱情言语,感动今人。千回百转的身段、台步,且歌且舞,一步一转,不变的是唯美的情愫,不可更改的是经典的魅力。

长袖善舞,吴带当风。阴间的杜丽娘仍然有着艳惊天地、美动鬼神的容貌,她的爱是那现实中的无,梦里才能寻到的有。华美的唱词,倒装的句式,幽情慢慢道来。水袖甩啊甩啊,漫天飞舞,形如狂草,像要挥去那一世的孤愁。

咿咿呀呀唱了半晌,尽是些“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遂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深闺怨怼,却也句句珠玉,美得不着边际。只因是梦,再不着边际也合情合理。

“百戏之祖”,又何尝不是人鬼情未了的“始祖”。“拟将身嫁与”的良人,因何总在千里之外?好姻缘,似乎只在阴间地府、来生后世。

丽娘与梦梅那一瞬间的聚首,这一对人间绝色,琴瑟相和,美好得确犹如远古洪荒太初有道。儿女情春风一度,龙戏凤难舍难分。这中间的风流缱绻,自不必细说。

一个惊才,一个绝艳;情根既种,爱慕当生;轻歌未了,妙舞新成;情丝相寄,芳心暗许……

罢,这就嫁了吧。

千古一梦,佳话无双,人鬼之好,遗世独立,这才是汤显祖的风格。丽娘复生后想必也是人间滋味,怎比那梦里相思来得真切。一场《牡丹亭》,演到《回生》一折,停得恰到好处,留下一个没有结尾的结尾。

没有结尾的结尾,才是最好的结尾。丽娘还魂,初归柳郎,台上游龙戏凤、恩爱鸾俦,台下是否亦做得婉转娥眉的娇妻,嘘寒问暖的夫君?人间的事,不问也罢。

想必两人也是过着凡人的日子,断不如梦里情缘,可以任意挥洒。真实人生少不了争争斗斗,打打杀杀。缺少了唯美的戏,如何看得?不看也罢。

人三三两两地往外走,或许戏外的人生比舞台上更精彩吧。而沉迷于戏中的真看客,一直等到大幕合上,曲终人散。而戏外的人生大戏,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

有谁知晓,散场的时候,谁是归人,谁是过客。又有谁能说得清楚,谁的人生,是悲是喜,是真是幻。这世间,怎一个梦字了得。

一句从前,风流过往,旧年烟花,原来都已不再。岁月往事,也不过就这样匆匆而去了。心中纵有万丈波澜,千份恩怨,也只能轻轻放下。

繁华的舞台衬得人间更显冷落,来时的期待已全然满足,回望之间,却怅然若失,似乎落下什么在舞台之上。自古舞台上演的都是人家的梦,与己何干,何以如此让人失魂落魄。

毕竟昆曲是最契合人心灵节拍的戏曲。缱绻于戏梦之间,角色一时间错乱了,倒换了。在胡琴与锣鼓之中,在戏残梦留之间,揣想、留恋与回味那戏梦庭院,爱恨缠绵。

殊不知人人都落下了一个梦,一个少时的梦,每个人心里本应对爱情怀有的梦。那个被人们遗忘的梦,借得柳梦梅与杜丽娘的身形,被复苏在舞台上某个隐秘的角落,复苏在今人半梦半醒的意识里。

梦想之于人们,究竟是慰籍,还是徒增寂寥,也未可知。但哪怕是在梦里,若是能体验那至纯至美之情,这一生,才叫不枉。

而现今连白日梦都成为一种奢侈,一个“忙”字生生阻隔了现实与想象的临界。那腰缠万贯、美女香车的看客,精神上何以贫穷到只有在剧院的舞台上,寻一个书生与怨女生死相恋的梦!

湮没在历史中的男女,藏掖在尘埃下的往事。记忆如碎梦烟花,一鳞半爪,拼不出一句当年。陈旧的戏文在昨日已化了灰,却又从那香灰中滋养出嫣红的花来。四百年前的佳人旧事,具备了今日人们无法存有的传奇。

人的青春不能永葆,爱情大概只有化成艺术才能长存。姹紫嫣红的青春版《牡丹亭》,这出爱得死去活来的古代爱情悲喜剧,究竟还是触动了现代人心底藏匿得最深的“情”字,说到底,它是所有人的青春梦。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罢,那就看它演到地老天荒。

篇8:姹紫嫣红牡丹园散文

时令刚刚进入四月,牡丹,就被人频频提起,仿佛,提起一个邻家姑娘,她要回来了!更有热心的人,一次次跑到牡丹园去,然后回来在网上告知大家,快了。快了。长花苞了,哪个品种快开了,哪个,还得等几天。我忽然就产生了幻觉,那些身披轻纱的女子,来了,裙裾上有柔柔的风,风里,有笑,有香,那笑,是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那香,醉了爱花的人。更不用说,那些多情的诗人,早已按捺不住了,填词写诗,采一抹春色作画,画里画外,都是百媚千娇,请看:

《江城子·铜川牡丹园》

翠鬟云鬓聚青冈,

柳轻扬,

燕飞翔。

铜川百里,

处处溢花香。

漆沮飘然滋岁月,

风物厚,

历沧桑。

牡丹仙子喜洋洋,

竟芬芳,

比红妆。

东风摇曳,

丝竹作霓裳。

滚雪堆红浪扑面,

花似海,

苑无墙。

且看:

《牡丹花语》

那一位巧笑娉然的女子

携一缕春风走来

带着唐韵带着宋风

带着千年不变的传说

巧然婷然雍容着

万千朵笑靥浩浩荡荡

成霞成海

洁白就成凉凉雪花一瓣

嫣红就燃成云霞一朵

紫,就紫成銮驾顶上那无可替代的皇家风范

绿,就绿成青海湖底的一抹苔衣

莲步轻移随风蹈舞

那一位袅袅的女子

把一段青春

渲染渲染再渲染

有谁有这样的威仪

煌煌灿灿着君临

占尽天下颜色

有谁有这样的雅逸

随风尽撒不遗余力

你是月光的琴弦上拨出的夜曲

幽幽然叙说着心语

而一旦朝露初起

你必扫去昨夜的忧郁

热烈着奔放着

仿若皇恩浩荡

你是春风的寄语

羞红在季节的唇边

你是千年的往事

沉静在月光的`湖底

你是一曲永远也说不尽的传奇

在时光的河流里

千万遍浣洗

千万遍亮出惊奇

更有:

《因为牡丹》

小时候

你开在我家的被面上

缠枝牡丹 丹凤朝阳

因为你我家灰暗的窑洞

有了比春天还艳的亮光

十八岁

你开在遥远的他乡

因为一枝牡丹

我爱上了他乡的小伙

车马劳顿怀揣梦想

把自己交给旅途

与一列火车结下不解之缘

啊这个春天

你姹紫嫣红的笑爽朗而起

在一个城市的胸膛上甜蜜绽放

不是梦幻不是他乡

春潮涌动中

你就这样恣肆着汪洋

让所有走近你的人

感受了人间最美的四月天

……

铜川牡丹园位于铜川市新区长虹南路上,占地136亩,有各类牡丹花百余种,其中名贵牡丹品种46个。每年花开季节,铜川牡丹园内15万株牡丹、芍药竞相绽放,争奇斗艳,景象喜人,花海如潮,游人如织,备受瞩目。我来的时候,一园的牡丹笑疯了,还有芍药,远远地,仿佛这天下,都是他们的了。人们举着像机,举着手机,举着DV,长枪短炮,老老少少,在花丛间走着说着笑着。每张脸上,都洋溢的快乐与满足。谈恋爱的,勾肩搭背,说着悄悄话,偶然,两颗青春的脑袋对了,来一个自拍;孩子们互相追逐,笑闹着,指着一朵牡丹,叫着,妈!你看!还没落了话音,又看见了一朵喜爱的,又一朵,喜爱得数都数不过来;老年人,最是含蓄,欢喜是嘴角的一抹笑,眉稍的一弯月亮,看了花,还要看牌子:这朵是姚黄,这朵是魏紫,啊,还有醉贵妃、状元红……,二乔,是不是说的大乔小乔?与她们有没关系呢?爱花的人是懂得花语的,更别说那些慕名而来的摄手们、画家们,知道怎样用他们的长枪短炮和画笔与花交谈,不放过花们一丝温柔的絮语。

正是不凉不热的天气,人们走着看着流恋着,柳丝儿轻轻拂着发丝儿,剑麻,也直楞楞地绿着,没有一丝倦意。如果说,读花,象征着一个城市的品味的话,那么,铜川牡丹园,就真真是铜川的一张小小名片了。至今,铜川牡丹诗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每年的春天,铜川新区,牡丹园,都会吸引着西安咸阳等地爱花的人来到这里,一起,赏花吟诗。“走,到铜川看牡丹去!”成为春天里一项最具魅力的户外活动。

采一捧春天,看这绿色的铜川、生态的铜川、人文的铜川!铜川,因牡丹而走向了更远的远方……

篇9: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明代:汤显祖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颓垣一作:残垣)

译文: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

注释:

原来姹(chà)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tuí)垣(yuán)。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tè)看的这韶(sháo)光贱!

皂罗袍:曲牌名,过曲,亦常用作小令。姹紫嫣红:形容花的鲜艳美丽。断井颓垣: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赏心乐事:晋宋时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用此句意。奈何天:无可如何的意思。谁家:哪一家。后句意为自己家的庭院花园里没有赏心乐事。朝飞暮卷: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句,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翠轩:华美的亭台楼阁。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锦屏人: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忒:过于。韶光:大好春光。

赏析:

此曲描写贵族小姐杜丽娘游览自己家的后花园,发现万紫千红与破井断墙相伴,无人欣赏,良辰美景空自流逝,感到惊异和惋惜,抒发了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全曲语言精美,以词的手法写曲,抒情、写景及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细腻生动,真切感人,流动着优雅的韵律之美。

这段唱词是《牡丹亭》在最有名的一支曲子,历久传唱不衰。全曲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

首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深闭幽闺的少女从未涉迹园林,这次乍进后园,只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并非只是流连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春色如许”开启了主人公的.视野,使之充满了诧异和惊喜,接踵而来的对匆匆春将归去的联想则轰的一声震响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满了惊惧和无奈。这里夹杂着深深的伤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样多姿多彩,然而却无一人走进来。

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紧接着又上眉头的景象,包蕴的是无奈的情绪——“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两句话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女主人公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她在这里意识到生命的困境,换个角度看待这些唏嘘,则里面并不仅仅残存着纯粹的悲观意绪,主人公情绪跌入低谷之后,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美好的事物始终深刻内嵌于少女的思维深处,读者不难从中窥探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期待,为下一段奇遇柳梦梅,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据。

这段唱词既是景语,也是情语。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织在一起,映衬了主人公的对景自怜的伤感,其内心深处顾影自怜的哀愁在美好春光的感召下喷薄而出。此曲从喜乐到苦痛的情绪流变紧紧扣咬着从浓艳的实景向残败的虚景的转变,读者很难剖判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的严格界限,只因在此处,景现而情发,情入而景犹存。

此曲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对后世深有影响。在《红楼梦》中,即有林黛玉读这首曲时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处境无限感伤的情节。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1.姹紫嫣红造句

2.姹紫嫣红的反义词

3.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

4.让友谊之花开遍心田散文

5.幸福原来很简单-散文

6.原来我喜欢荒凉散文

7.原来是为了遇见你散文

8.原来还是原来的你散文

9.原来她是这样一个人散文

10.离家优美散文

下载word文档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优美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