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埂观鸥散文
“Hoppípoll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海埂观鸥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海埂观鸥散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海埂观鸥散文
海埂观鸥散文
春城昆明,已经来过两次了。第一次,上世纪90年代,昆明,石林。第二次,七八年前,昆明,大理,丽江。这一次,我又来了,无目标的玩,退休后的日子,就是这样的随意。
一路从景洪开车狂奔,中午到了昆明。下午这个时间段做什么呢?不敢打电话,打了的后果就是连续的应酬和吃饭喝酒,怕了。虽然几个朋友也是多年没有见了,算了,还是忍忍吧。随便在小饭馆吃了碗米线,坐在饭桌边想着去那消磨这段时间。
和朋友聊天时,我说昆明有四大去处——滇池边观鸥——西山龙门远眺——筇竹寺看罗汉——大观楼品长联,朋友们啧啧称是,却对我的排名不以为然。呵呵,其实,景在人心,你喜欢,那就是最好的,没有排名,也无所谓排名啊。想想,龙门、罗汉、长联,都是固有的,再去也不会有什么大触动,好,就去找活的——直奔海埂公园——海鸥们,我的'小宝贝,我又来看你们了。
十几年前才见到它们时,它们还是那么的少,并且也不是像现在这样的与人亲近。而今,它们的数量已经是数以千计,并且是这样的相信和依赖人。我开心地给他们喂食,开心地与它们交谈,开心地与它们舞蹈,开心地为它们拍照。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流去......
篇2:老人与海鸥散文
老人与海鸥散文
我喜欢看海,经常行走在海边远眺,目睹海天一色,去体会海的宽广与魂魄。尤其海与天亲密地挤在了一块儿,如热恋的情人温情拥抱、红唇蠕动闭合,撩拨每一条神经,惹乱了心扉,令人遐思。徐徐的海风沐浴,又仿佛像三伏天喝了一杯冰镇啤酒那么透切的清爽。
我更喜欢海鸥,迷恋它逐雨穿云的气魄,娱划翱翔的靓丽,惊涛骇浪的搏击……清晨,成群结队海鸥穿过红彤彤的早霞,熙熙攘攘地自由地飞翔,低鸣中吵醒了黎明,交汇于水天之间。每每看到海鸥们一会儿在空中盘旋,一会儿又飞到海面上捕鱼、嬉闹景象特别的兴奋与好奇。因为我是外地人,不知道海鸥的习性,驻足海岸,问询坐在身边一位白发如银的老人。他热情地说,海鸥是海上的精灵,有个可爱的名字“海岸保洁员”和“天气预报员”。海鸥通人性,能预知天气,非常灵验。如果海鸥在海滩上焦虑徘徊、或在岩石或暗礁周围盘旋吼鸣,是在告知渔民提防撞礁或者暴风雨即将来临。如果贴着浪花飞行,预示着天气会变好,反之沿着海岸游动,说明要变天。渔民们在作业时候,海鸥在觅食鱼虾蟹贝的同时,还专拣食船上渔民丢弃的残羹剩饭,成为渔民的好伙伴。
听着老人如数家珍的介绍,让我初步了解了海鸥的习性。此时,太阳越升越高,阳光下的海面仿佛洒落一层层闪闪发光的梨花瓣儿,顽皮地你追我赶、跳跃、冲岸。人们有的站在海边注目凝望,有的捡贝壳、有的海泳、有的懒散地坐在公共椅子上享受日光浴……更吸引我的是在岸边上空那些海鸥们,扇动翅膀,像一群白蝴蝶轻盈地在熙攘的游客头顶上飞行,贪婪地掠去游客们向空中抛撒的食物。游客们挥动着手臂,脸上扬起喜悦的笑容,纷纷举起相机和手机拍下与海鸥相伴的美丽瞬间。游客,走了一拨,又一拨,抛撒的热情不减。海鸥们越聚越密集,瞬间遮天蔽日,引来了人们一时的喧嚣和骚动。另一群吃饱喝足的海鸥悠闲地飞落在人工护堤平台上,有大有小,在阳光照耀下,羽毛亮晶晶。有的收紧翅膀,蜷着脖子,嘴不停地梳理羽毛;有的悠闲地迈着优雅的步伐驻足观望;有的在空中飞翔,伸直双脚,像冲浪者在海平面上划了一条条的波纹。我由衷地感叹,这里是海鸥的乐园啊!
老人叹息一声,闷闷地从衣兜里掏出了一支烟,点燃后说,你不是本地人吧!我说是的。怪不得你对海鸥这么好奇!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这些小家伙有特殊的感情……
老人的叹息令我惊诧不已,回头注视着他那张榆树皮的脸,布满了岁月的沟壑,深陷的眼睛郁郁的、浑浊的,并露出愤懑凝重的神色。我似乎觉察到了老人隐隐的情愫,又不置可否去平抚老人的情绪。递给他一瓶矿泉水,却被他谢绝了。我喃喃地说,大伯,对不起,是我……不要说了,没有什么可道歉的,我只是想起海鸥这事儿,心疼啊!老人说完,面色柔和了许多,向我诉说尘封已久的往事……
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握紧船舵引领另一条渔船迎着一抹朝霞出海捕鱼。到了预定的渔场,船工们惊奇地发现不远处海水表面涌动着一片不大不小的浪花,经验告诉我,鱼群来了。我冲着船工们大喊:准备下网。我不停地调整船的方向,将船驶向鱼群的边缘靠近。随着我的一声令下,船工们松开已经摆好的渔网,瞬间洒落在海水中。接着我按下了启动按钮,收网机的马达声立刻响起,吃力地旋转,拉动渔网的绳索。收网开始了,鱼儿撑满了渔网,填满了船仓。归途中,天,突然变了脸,云黑黑地压了下来,天色越来越暗,风越来越大,海面翻腾着大浪夹着溅起的浪花,呈现激流翻涌,排山倒海之势。沿着记忆中的航线,我开足了马力,渔船像一片漂泊的叶子在浪尖上起落行驶。然而,行驶不久,雨雾弥漫朦胧,我似乎迷失了方向,皱紧了眉头,心中陡然紧张。查看罗盘,大惊:不好,偏离了航向!抬头望去,灰蒙蒙的'天空几只海鸥闪电般从云端俯冲下来,出现在我的眼前,急促地鸣叫。我通晓海鸥习性,明白海鸥在告知什么,沿着海鸥飞的方向疾驶。船终于靠岸了,这才让我松了一口气。从此,我与海鸥加深了情谊,每逢出海回来,收集一些小鱼小虾和贝类撒向岸边的海鸥,也算是对它们的一种馈赠吧!渐渐地也成了我的习惯,把它们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喂养……每当我拎着网兜走向海边,它们似乎预知我的到来,即刻从四面八方飞来,像机灵鬼似的欢腾雀跃、窃窃私语地围着我盘旋,等待我分享那份美餐……
老人讲完后,刚才心里的阴霾一扫而光,如喝了一口蜜,眉角含笑,又仿佛一股清凉的甘泉在他心中流过。他接着告诉我,打那以后我与海鸥有了更深的感情,成了我心中的宝贝。每次出海,它们一会儿在海面上展翅高飞,一会儿在海面上蜻蜓点水,伴飞左右。随着年龄大了,无力气出海了,在家闲不住的我每天在海边欣赏着它们迎风展示的优雅舞姿。我时常领着孙子一起到海边遛弯,看海鸥。孙子看到海鸥异常的兴奋,满脑子想象力,看着它们在海滩上站着、卧着、跑着的样子,挥着小手,说这个像松软的雪球,毛茸茸的,那个像银色的花朵盛开……如春天的桃花水“哗哗”地从他的脑子里流淌着奇思妙想。自此,孙子在我的感染下,也喜欢上了海鸥,天天闹着让我陪他看海鸥。一次,学校里举行儿童绘画大赛,谁成想这小兔崽子画了一张海鸥图画获得了一等奖,美得他脑瓜摇晃得像拨浪鼓。回来后,孙子像一只喜鹊“唧唧咋咋”、喋喋不休地报喜,说他获奖有我一半功劳。我说,要论功行赏,最大的功劳是海鸥。为了感谢海鸥,孙子将我给的压岁钱拿了出来,买来了一网兜子小鱼小虾来奖励海鸥。海鸥这小东西精灵着呢!每年春天飞到岛礁缝隙、芦苇塘里,嘴叼着枯草、树枝、羽毛、海草筑起了窩儿,繁衍儿女。每到这个季节是我最忙活的时候,生怕那些调皮捣蛋的小孩儿去掏鸟蛋、端鸟窝,起早贪黑地在那里守护。时间长了,这些孩子知道我的倔脾气,也就不再惊扰它们了。说到这里,老人平静了许多,时而让我想起了李白“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的诗句,为之感慨。
太阳已渐渐地收敛了炙热的情怀,光线不再那么刺眼,柔和的像一张殷红的大脸,挂在远处海的上空,给老人披上了紫红色的袈裟。
这时,远处的海滩上又掀起了喧闹。一只海鸥,无力地在那里伸展着翅膀,趔趄地拍打了几下,目光呆滞,艰难地挺起原本高傲的头颅,却又很快地耷拉了下去,一声哀鸣,倒在海滩上……老人见状,神色大变,挺起枯瘦的身躯,站在那里凝视着,忿忿地说,这是造孽啊!我劝说道,老人家息怒,不就是一只死去的海鸥嘛,别气坏了身体,这些游客也是喜欢亲近海鸥……
此刻,老人眼眶噙满了泪水,动情地说:大侄子啊,现在人们都担心食品安全,电视里、报纸里天天讲,可是生活里总是躲不过去有毒食品。人吃了有毒的食物都会得病,何况海鸥啊……我能不担心吗?就是不死,长久下去它们依赖吃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身体长胖了,失去了到大海里找食吃的本领……唉!我这一生,就和海鸥有缘,喜欢不得了。看到海鸥这样痛苦地死去,我心疼啊!它也是一条生命啊!唉……老人一脸的无奈和惆怅。
我被老人朴实的话语所惊醒。是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些时候那份爱、那份喜欢的施舍,也会造成难以预料的伤害。我们常常在有意与无意之间破坏了生态平衡,破坏了动物的经久不变的习性,会扼杀它们的天性。脑海随之而来闪现现实中人为的造成生态灾难……海面漂浮的石油粘裹住的海鸟、污浊的出海口死去的弱小生灵……
回首远望那只惨死的海鸥,我的心隐隐作痛。阵阵的海风吹来,海水掀起了波澜。仿佛多了一份柔情,在舒缓地冲刷着海岸,试图将这只海鸥扶起。几经推动,海鸥僵硬的躯体仍没有任何的反应……而此时的天空聚集众多的海鸥,上下飞旋哀鸣,或许是它的同伴,或许是它的子女。它们甚至贴着海的浪花不停地呼喊,直到被海水卷走,无影无终。看到此景,我的心也在纠结着,为死去的海鸥痛惜……
造孽啊、造孽……哀叹中,老人恼怒地扔掉了那支半截烟头,拄着拐杖,缓慢地迈着步子走了,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背影……
篇3:观-散文诗歌
观-散文诗歌
冬的露骨,倾尽了那柳树的繁华。
即使躲在窝里的麻雀也不得不缩着脑袋半蹲这。
乍暖的春意下,那嫩芽儿早在炮竹声中悄然显现。
昨个还觉得那只是一片颓树而已呢!
初一已过,那树下还拴着一直精瘦的公鸡。
时而环顾四周,时而啧几下脚下的菜叶,
几日下来,它的啼叫不免嘶哑了几分。
在凛冽的大风下,依然能傲视四方,
显然它再怎么摆弄脚上的绳索也摆脱不了命运的摆钟。
今天没有太阳,隐隐有下雨的意思。
也许这使外面的'动物烦躁起来了吧。
还是那公鸡,它不停地拍打着翅膀,还不时的耸起全身的羽毛。
但他为什么还在吃呢?
这只是在为餐桌上的美味徒增几分肥油罢了。
在不为人算的生命中,我的那几分肥油,
又去向哪里?
世间诸事,行惯性而为,
或其延伸而成。
活着,就只有那嘴边的美味了吗?
篇4:长春观散文
长春观散文
一
作为一次奔驰的目标,长春观并不遥远,只需二三个小时就可到达。但是,若要探摸它的渊源,即使我的想象长出翅膀,也难以飞越历史的厚度,打开它扎根深处的那个王朝鼎盛繁华的模样。
二十年前我曾拜见过它。长春观就像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蹲在小南海对岸,白玉山的一侧;当时,它正远望着起伏的山冈和渺渺碧水深思呢。我想,既然它已经修炼了上千年,就让它继续安静地修炼下去吧!
这一次,当我又真切地站在它面前的时候,忽然发现它焕发了炫目的生机,似乎返回到了它的童年。难道是长春观的命数中本就含有逢春必兴的运理?还是它从时代的春风里嗅出了盛世的味道?
二
神仙高高在上,一直保持着慈祥。无论信徒、香客还是游客,若要膜拜或瞻仰,就必须以虔诚的姿势认真捡拾高筑叠垒的石阶,把凡尘中的灵魂一步步抬高,升华至神灵的位置。
大殿庄严,诸神端坐;庭院中太极八卦照应着日月,神道高深莫测;飞檐画栋,琉璃瓦盖顶,神的世界里金碧辉煌;般若彩旗飘荡,香烟氤氲袅绕,漫溢的神性昭示谁人可以看破?此时此刻,立身其中的我不能有任何作为,唯有“止语”;放缓脚步,用心聆听。
玉泉圣水,是神爱世人的直接证据。泉水甘洌,经年不竭;饮一口,不仅可消灾祛病,而且还能滋润心空明澈;玉泉旁有高大的青松作证,来取圣水者络绎不绝。
三
长春观里有很多神位,有的在正殿受供,有的在侧殿接香,有的在山门处站立,有的在凌空里端坐。我在神殿之间行走,怀揣敬畏只看一眼便迅速退出——因为他们早已知晓了我五百年前的来历,也都看破了我五百年后的.归宿,而我自己却浑然不知。
人们点燃香火,跪拜在诸神的面前;神仙总是面带微笑,俯视着信徒的诚心。大慈大悲,有求必应;心存善良,必得福果;放下恶念,立地成佛。只要心有诚意,必有神仙的垂顾和灵验。混迹于江湖的芸芸众生,哪个不需要请告神的暗示、消弭心中的块垒?
道观里的玄妙太深,离开尘世的距离太远,决非凡人可以企及,而大地上的翠绿与金黄又太具诱惑和迷人。游览和瞻仰之后是轻轻的离开,离开如飘渺在大殿上空的一缕青烟。回到属于自己的红尘中去,让长春观继续静坐。
篇5:观雪散文
观雪散文
隆冬腊月,万物萧然,廊下冰柱成行,涓流封冻,凄风瑟瑟,唯寒雪如蝶,灿漫翻飞,其姿之翩跹,似银丝曼舞;形之清妙似倩女之容,集天之灵秀,亦拢地之端华也。树倾草摧,柳折花残,昔浓艳桃李,红粉容华,一争春色,何其盛荣!呜呼!今只遗满目凋零,褐枝枯木也,何不嗟兮。然得见冬雪翩然,莹白幽韵,游高峰深谷,越屋檐房舍,世间遍布,亦别有清艳风采,心甚幸矣。
余冬日看雪,奇其变幻之姿,更异之神妙之用也。忽见茫茫雾中,红梅一树,盛放挺立,鲜艳明绝,不同于世俗浮花浪蕊也。然红梅之上,皆冰雪薄薄一层,冷霜紧覆于其上,北风戾啸,银枝簌簌,不减丝缕傲然。余甚异之,红梅何以如此风华?孰砺之坚毅品性?
雪也,若非大雪纷飞,何现梅之耐寒,何现香之幽远。正乃身缀冰雪,方得冰清玉洁之姿,因由融尽雪汽,方得舒爽雅致之味。雪非止于形姿之美,更磨人之品性也!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乃世间真理!余钦慕雪之玲珑轻盈,更感之施以磨炼,铸钢筋铁骨身,就迎难而上之性也!
喈夫!余往日见雪,唯知之形如六瓣,凝如银花,所见甚薄。此番看雪,方知为人处世,沉沉浮浮,亦如红梅受雪之磨炼也。唯有笑傲严寒,不改初心,风雪愈厉,绽放愈浓,才得获异于常人之阅历秉性,唯有默耐凄苦,内心坚毅,才造就傲视荆棘,勇度急流之胆气也。人生在世,观雪,赏雪,亦如雪中之红梅也。
篇6:观景散文
观景散文
阴历九月八日下午放学的时候,我独自一人从鳌峰山的东麓上山,这是广东恩平教师进修学校与恩平电大合并后,我第一次登鳌峰山,之所以选择今天,是因为明天就是重阳,登山的人肯定很多。上山的路就在电大门口的右上方,极方便的。这是一条水泥铺就的路,极宽敞的,汽车都可以直接开到山顶。
我没有开车,而是选择步行。阴天,太阳被浓浓的云雾遮住了,高处丛生的灌木又把路遮住了,有些阴暗,公路弯弯曲曲的,像一条巨蟒向山顶爬去。我走在“巨蟒”的腹部,仿佛被吞噬一样。几只小鸟“叽叽”地叫着,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快乐,也许是急于归巢而又迷失了方向。溪水也潺潺地流着,但已经不是白日里的欢闹,而显得傍晚的幽静。再往深处去,层层的绿包围着我,树影摇晃得厉害,风把寒意传给了我,我不由打了个寒战,忽然想起林冲在野猪林的遭遇以及杨志在黄泥冈遭到的暗算。心想,如果倒退几个世纪,在这样幽僻的小路行走,必定也是林冲们的结果。于是身上冒出了冷汗,我得承认,我不是一个胆大的人,小时候居住的祖屋由于宅院深深,我从来都不敢一个人到里屋去;稍大一点,为了积赚学费,我独自一人半夜从公社赶一头牛到县城,走在深山老林里,猫头鹰一叫,差点让我尿裤子。我战战兢兢地走了人生的大半截路程,体味到山林的冷清也享受了街市的欢闹,人就是在这种冷清和热闹中走完他的人生道路的。
这么想着,不再冒冷汗了,脚步也坚定了,不一会儿,到了锦丽亭;过了五分钟,到了冯如纪念馆;再往上走,就到了追月楼。这是鳌峰山的最高处,登上五层高的追月楼,恩城的景色可以尽收眼底。傍晚浓雾下的恩城虽然有些朦胧,但田野和都市仍然分得清。向西望去,广袤的田野,绿的绿,黄的黄,尤其是一带锦水,雾色下发出了亮光,这亮光由西向东,从原野一直照进了都市,于是,恩城便被她的左弯右拐而盘活了。暮霭下,远处的.山峦,不远处的田野、流水和房子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山水画,画面上,是一首深邃的朦胧诗。我琢磨了很久,都没有读懂这首诗的含义。
实际上,鳌峰山我已经来了多次,追月楼上饱览恩城也已多次,但以前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看的,日照很足,山水花木、田园阡陌、房屋道路都看得清清楚楚,那时的恩城应该是一首故事并不曲折的叙事诗,我以为已经相当了解鳌峰山和恩城了。然而这一次我却被幽静的鳌峰山和迷朦的恩城迷惑了,我再也不敢说我看清了她的真面目。
其实,越是熟视无睹的事物就越容易忽略。比如人,你和他(她)工作或者生活了一辈子,你又能说在多大程度上了解他(她)呢?因为人是动态的变化的,仿佛一滴水,可以渗入土层深处,也可以随着小溪流入大海。在这滴水作出决定的时候,你还能改变它的流向吗?再比如鳌峰山,它不像人那么复杂,它是静态的,植被是树木和草丛,当狂风劲吹时,你能说出那些草木到底是呐喊还是狂欢?当微风徐来,你又能说它们是呻吟还是欢欣?过去,我们总是爱听别人介绍哪里有大山名川、哪里有优美风景,于是,不惜钱财,不吝时间赶到那里去,一看,不过尔尔。我年轻时就经常犯这样的错误,为了看峨眉山的佛光,我半夜三更就起床,当然犯傻的不止我一人,而是几百人,其中还包括从西半球万里迢迢赶来的老外,我们都不用组织也不用动员,动作麻利得像部队半夜行军打仗一样。我们从海拔2430米的雷洞坪酒店出发,天亮时走到了3077米的金顶,然而,我们什么也看不到,因为太阳根本就没有出来,所谓“佛光”,实际上是太阳照在金顶的光,峨眉山是佛教胜地,连太阳的光都带有佛的色彩。
以后也经常犯傻,去了衡山,又去了泰山,同样是去看日出,可什么都看不见。我不能像散文家杨朔,登泰山时,他眼睛看不到日出,心里却说看见了。我的眼睛不能欺骗我的心,或者说我的心不能轻易被我的眼睛蒙骗,千里迢迢,吃尽了千辛万苦,去看所谓的“圣境”而看不到,这是多么失望的事,我何必欺骗了自己还不够,又去欺骗他人呢?
大凡观景,只要看到了景物最本原的那一面也就够了。
篇7:观花散文
观花散文
喜欢花,因为它用七彩的颜色装点了我们的世界,喜欢花,因为它用缕缕幽香迷醉了我们的灵魂,喜欢花,因为它柔美的身姿总能令人生出几分怜惜,喜欢花,因为有花儿相伴的记忆总是写满了快乐与愉悦。
很庆幸,生活在一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点缀的地方。那绝不会从人们视线里消失的苍茫绿海里总能寻到或红、或黄、或粉、或白、或紫等画家穷其一生都无法呈现的多彩世界。那红如烈焰的木棉花总是呈现出如火的热情,那随风飘荡的桃花总是刻画出一幅温情而又浪漫的画面,那仅仅在月夜里瞬间绽放的昙花是如此纯净洁白,令人不忍去惊扰与触碰,那一串串紫藤如缀满枝头的葡萄,仿佛从中都能嗅出瓜果的浓香。
极少出门的我,一直以为世界是被花儿装点的,是被花儿丰富的色彩所渲染的。可五月的东北之行却让自己彻底颠覆了自己曾有过的美好幻想。虽然五月的东北也和南方一样绿意盎然,可六七天的行程中仅看到白中夹带淡紫的丁香和公路两旁散落的蒲公英娇小的黄色星点。除此之外,再无别的花影映入我的眼帘,令我跨出户外就习惯搜寻花儿身姿的眼神极不适应。在那春意浓浓的时节,我猜想,世界应该是一片花海,一片被花儿装点了的多彩世界吧。我也在想,或许这里也有百花争艳的时候吧,只是我选择到此一游的时节不对,但少了了鲜花养眼的旅途还是令我滋生了些许遗憾的感觉,竟然在劳顿的旅程间隙不由得怀念起家乡的美来。或许这就是极少出门的.人固有的一种故乡情节吧,当然,也有可能是对故乡浓浓情怀不愿割舍的一种思绪吧。
更有意思的是,在故乡的小城,一年四季皆有鲜花陪伴的人们也把搜寻女孩婀娜身姿的情形喻为“观花”。当然,将女孩比作令人怜惜的鲜花古已有之,只是喜欢驻足街头尽力搜寻的观花心境带给内心的愉悦,那徜徉花海而寻觅养眼怡心花儿的兴奋。于是,披肩长发,柳月弯眉,樱桃小口,环肥燕瘦,乃至那些“花儿”的一频一笑,甚至得体衣装,精致饰品都会令观者为之一动,进而生出几许憧憬与幻想,即使那仅是流星般瞬间消失,但那包裹不住的青春热情还是会让他们创造一切机会去“观花”,在那快乐的欣赏中编织起未来的美好花环,去追寻那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并摘得一朵令已心动的花儿相伴终生。
篇8:情观-散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爱情是做为男女关系上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感而发展起来的',像一道看不见的强劲电弧在彼此之间产生的那种倾慕之情,是一种最激烈的,最个人化的情感。在情网中漫游的人都会觉得手舞足蹈、觉得世界瞬间变得五彩缤纷、心中充满希望、浑身充满力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恋爱中人最崇高的愿景。
对那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式的爱情并不持肯定态度。
非常喜欢这样一段话:
爱一个人,要了解也要开解;要道歉也要道谢;要认错也要改错;要体贴也要体凉;是接受而不是忍受;是宽容而不是纵容;是支持而不是支配;是慰问而不是质问;是倾诉而不是控诉;是难忘而不是遗忘;是浪漫而不是浪费;是彼此交流而不是凡事交代;是为对方默默祈祷而不是诸多要求。
在爱情中缺少的就是两人之间相敬如宾的态度。
两人走到一起,天天卿卿我我、行影不离,厌恶之感难免油然而生,一定要相信:“两情若是长久时,岂又在朝朝幕幕”。偶尔的邂逅,才会有未见时的惦恋,相见时的欣喜,这样爱情才会永保青春!
爱情本来就是心灵感应,其深刻处就在于那份不可言之的感觉!
篇9: 观钱塘潮散文
观钱塘潮散文
那一年,我陪厂长到沪杭一带考察相关的企业。
厂长是上海人,他才思敏捷,言语幽默。他的老乡上海大企业的同行,说他头上长的不是人脑,是电脑!
中秋节过后,我们第一站就到海宁,有一家企业的老总,邀请我们去参加“观潮节”。海宁是钱塘江边观潮的第一胜地,这里的盐官、老盐仓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气。
也就是那一年的今天,9月23日(农历八月十八),晴天多云。下午12点半,我们早早地吃了中饭,就来到了盐官的镇海古塔占鳌塔旁的江边。
这是观看“一线潮”的最佳景点。江边的塘路上挤满了人。吃过中饭,人们就不断地从四面涌来,守候着钱塘江大潮的来临。
潮水还没有兴起,我手持相机,跑上跑下。一边拍摄江景、古塔、和涌动的人潮;一边在厂长的前后,为他留下“倩影”
厂长那弯曲的身影,仿佛是一个问号。在江边的萧瑟秋风中,衣衫被吹得抖抖嗦嗦我不知该用“潇洒”、还是用“飒爽”来形容他……
他,是文革期间毕业的清华大学化学系的高才生。1967年,学校将他分配下放到鄱阳湖中的一个小岛上,那是劳改局管辖的一个农场。那里的环境不是一般的艰苦,在那里他得了风湿性脊椎炎。因为他的毛病久治不愈,他在站立的时候,就像一个深沉而又含蓄的大问号。
他很会管人,因此也得罪了不少的人,那些工人在背后骂他:“驼子”!
不过也有很多人评价他如果不是驼背,看他的相貌和身材,他应该是我们厂一千多号人中的“美男子”了。
望着照相机镜头中的他,谈笑风生、满面春风的样子。谁会知道,他肩负着一千多职工的生活和工作的重担,还有为企业求发展、谋出路的重任呢。
他站在江堤上,伸展开了左手,指着江心的弄潮的渔船我借机抓拍了一张照片,恰似情景结合他仿佛是一个改革开放时代的弄潮儿,驾驶着一艘“国有企业”沉甸甸的铁船,驮着沉重的负担,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五花大绑”。面迎着“改革”的浪潮,是逆风破浪而上。还是,眼看着沉舟侧畔,调转船头回港避风?
他选择了前者!他联络了母校清华同方的.老总。让出了我们厂的一部分精良资产,与清华同方合股成立了上市公司……他喜欢从事管理工作,如果不是他型体上的缺陷,他可能会调到市里去担任主管工业的副市长……
下午1点,江面还是风平浪静,浑沌的钱塘江水从西向东缓缓地从面前流过。这里的江面很阔,有三公里宽。站在江边放眼向东望去,下游的江面更宽阔。再往下游去,是杭州湾了,这是一个喇叭形的江口,江面有20公里开阔,江北几乎看不到江南……大潮就是从那里涌起。
1点20几分,人群骚动起来,有人在喊:潮来了!
只见天边,下游的江面上,原本黄色的水面,呈现出一条白线横贯在江口。那条白线伴随着隆隆地声响从江面滚滚而来,成了一条白练。白练滚动着越来越近,像一群洁白的野兽连成一排,万头攒动,潮头推搡着夺路上涌。轰鸣声如闷雷一般。“啊,潮来啦!!”
顷刻间,潮峰奔到眼前,只觉得那是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横贯在大江两岸。“倾涛泻浪,喷珠溅玉”。其气势如万马奔腾。这就是“一线潮”!
潮头拍打海塘突出的部位,更是掀起两层楼高的潮峰……潮头继续以翻江倒海之势向着上游,向西边涌去。
潮头远去了,江面忽地高出了许多,浑浊的江水推涌着,一浪接一浪,翻倦起很多漩涡。成群的海鸟贴着江面飞翔,它们在觅食被大潮打晕了的鱼虾……
人群渐渐地散去,而停车场上又开始涌动起了人流。
我随着人流疏散开来,回味着……
我是喝钱塘江水长大的。记得小时候,跟阿爸去杭州“侯潮门”外,钱塘江边观潮。我骑在爸爸的肩上,当人们叫着“潮来了!”的时候,我急切的问:“潮在哪里?潮在哪里?”
我还小,不知道“潮”是什么?以为“潮”是一种会奔跑的怪兽。
爸爸指给我看“喏,那条白线就是潮!”。
“……”我似懂非懂。潮水漫到了江堤边,人们开始退却了,散了。我还不过瘾,还不明白:从城里跑到江边来观潮是怎么回事?还想再看看大潮!
岂知,世间的一切事物,一去就不再回头了!长大了我才明白了这个道理!
当一个新鲜事物出现了,如果没有适时地去把握,那就犹如稍纵即逝的浪花。再美好的东西,也只是短暂的。
当年,我们那个地方上的利税大户,行业里的知名企业,不是在改革大潮到来后,轰然下沉了吗?
厂长啊,绞尽脑汁想让企业兴旺。最后,却留下了大潮退去后四分五裂的“破船”一个让小人坐收渔利的工厂“母体”。
……可叹啊!
【海埂观鸥散文】相关文章:
1.观花随笔散文
2.观鸟写景散文
3.观你入梦散文
4.老人与海鸥读后感
5.老人与海鸥课件
6.老人与海鸥教案
8.老人与海鸥说课稿
9.观篁岭油菜花散文
10.躲在心里观风景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