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野鹰简介

野鹰简介

2023-06-10 08:13: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番茄蛋汤”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野鹰简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野鹰简介,欢迎阅读借鉴。

野鹰简介

篇1:野鹰简介

作者:野鹰[藏族]

油灯飘摇成不朽的相思。

眸子温柔如宁静的港湾。

留下了一片思念,走向高原时才知道带上的也是一片思念。

站在唐古拉、巴颜喀拉的白头上,俯视脚下的苍茫大地。心想,悠悠岁月就是那一支自天地相接处款款飘来的古歌吗?

天空里有一只鹰在高高地飞,它似乎在苍天之下成为一种启示,一种思考。那是生命永恒的风景,还是苦难人生的诠注?

那时,江河正从你脚下的土地上一点一滴、涓涓潺潺地涌出,慢慢地汇聚成一泓碧水,一条小溪,又慢慢地汇聚着另一泓碧水,另一条小溪。慢慢地留下一片湖泊,一汪清泉,成为一条大江,一条大河。披着阳光,披着风雨,从草地,从雪原,从森林,从十万大山之间,奔腾着,咆啸着,向远方奔流而去。茫茫苍苍,宛如这块高大陆的面颊上滚落的行行清泪,又仿佛是她高傲的头颅上披散的长发。

哦,让那只鹰伴随我吧。

让那支古歌伴随我吧。

我唯一的愿望是也变作一粒水珠,随那洪流一同奔向远方,去追寻它一路失落的梦,去聆听它千万年吟唱不已的歌。便觉着自己的生命也像一条河,也从那里发源,也从那里开始人生的旅程。其实,源于斯者,又何止是我的生命,站在那源头之上,就有一种站在万物之源上的感觉。

那是个美丽的黄昏。我看见一个藏女穿着拖地的袍子,披着长发,弓着身背一桶源头之水,缓缓走向一座山岗,脚边跟着一条牧犬。当她站在那山岗上时,夕阳最后的一抹余辉就从她身上辉煌地泻落了。

远远望去,那整个一座山岗内在的全部力量好像都凝聚到了她的背上。那硕大的木桶就在她背上高高耸立,直抵苍穹,好像整个天空都是靠她支撑着。离她不远处,一顶牛毛帐篷里已飘着炊烟,她背了那水回去后,就会用它烧成饭,烧成奶茶。然后,那水就会变成血液,变成生命之源。

我看着她站在那山岗上,和天地连为一体,阳光自她身上泻落,江河自她脚下流出,便觉得我好像不是在看一个普通的背水藏女,而是在捧读一页真实的神话。她站在那里,好像是万物的中心,她背上那个硕大的木桶里满装着的源头之水好像就是万物之源,天地、岁月、光明、江河,好像都从那桶里开始。而我则好像是从那桶里不慎滴落的一粒水珠。

闭目遐想,仿佛已步入幻境。冥冥之中,我已置身我之外,看着我自己。看着我自己时,真好像看着一粒水珠。只见它渺小的身躯晶莹剔透,映着天地日月,映着宇宙万物,映着那女人背上高耸的木桶。

篇2:野 简介

野 简介 -资料

在历史上,中国是一个产象的国家,经过数千年来沧海桑田的变迁,目前只有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还有约 300头亚洲象在生息繁衍。象群活动于小勐腊保护区及勐俞保护区内,属国内象,

资料

在勐腊保护区的则属国际象,他们有自己的通道(象道),经常出入中国和老挝两国之间。

景洪市北部47公里处的勐养镇三岔河的'野 ,是野象出没最频繁的地区,他们隔一段时间就要到那里去吃一些含有盐分的水和泥土,以补充体内的需要。在野 中建有一些大树旅馆和观象台,旅客如有耐心,可在1、2天内看见野象到河边饮水、洗澡。

篇3:吴鹰简介

吴鹰

姓名:吴鹰

性别:男

年龄:41

出生地:北京

学历:硕士(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本科:北京工业大学,无线电系)

主要公司:ut斯达康

公司总部:加利福尼亚阿拉梅达

第一次上市:纳斯达克——utsi ut斯达康(3月)

主要行业:通讯设施、器材

资产:1.48亿美元(0.96亿美元)

吴鹰,1960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无线电通信专业,1985年赴美国深造,1987年任职于美国贝尔实验室以及bellcore实验室,1991年创办斯达康网络系统公司。现任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个人资产为11.4亿元人民币。

中国人熟悉吴鹰,主要是他在媒体上的两次大曝光:一次是20美国《福布斯》中国50富豪排行中,他名列第19位;二是202月7日,他与田溯宁共同出现在央视《对话》栏目,就留学、创业、归国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并与观众一起就人才、商机、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现年41岁的吴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2年,大学毕业后曾留校任教,从事计算机应用与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尽管他攻克了16位计算机设计这一世界性难题,但仍感觉到了自己在业务上的不足。于是,1985年,吴鹰带着30美元只身离开了祖国,前往美国新泽西工学院深造,攻读硕士学位。在飞机上,他先是花了1美元买了杯啤酒,然后在美国机场上为非洲饥荒的难民献了2美元的爱心。最后,他就用那余下的27美元来到新泽西州开始了打工、留学生活。数字信号处理及餐馆打工的双重压力并没有压垮吴鹰。1986年吴鹰进入了著名的贝尔实验室,那里不但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一流的科研条件,他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了。一天,他的美国经理、多媒体创始人问他,将来想干什么,吴鹰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想拥有一个1万人的高科技通信公司。

他很快就如愿以偿了。1991年的一天,另一位中国留学生薛村禾打来电话问他,有没有兴趣办公司?他说,有。第二天,从未谋面的他们就谈成了交易。于是,吴鹰以自己的科技成果加盟,当年成立了斯达康网络系统公司。两位留学生如今都担纲重任,吴鹰是ut斯达康(中国)公司总裁,薛村禾是软件库(中国)创业投资公司总裁。

从创办ut斯达康公司开始,这家公司就从事现代通信领域前沿产品研发及生产。年3月3日,这家由海外学子创办的高科技通信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当天市值便冲到70亿美元。

在人们的印象中,ut斯达康是一家专业提供“小灵通”无线市话设备的企业。吴鹰解释说:“这种印象是不够全面的。过去,ut斯达康之所以给人们形成这种印象。是因为ut斯达康率先将‘小灵通’无线市话技术成功地推广到中国市场上,并且在市场上取得了令人注目的业绩。其实,ut斯达康的起家产品不是‘小灵通’,而是有线接入网产品。除了在‘小灵通’无线市话的市场推广方面创造了中国通信界的第一外,ut斯达康在其它通信领域也创造出了中国通信界的第一。1995年8月,ut斯达康推出了国内第一台spdh光传输设备。7月,ut斯达康推出中国第一个具有全程v5、透明传输的综合接入网设备。,ut斯达康启动‘wacos计划’,这是国内外通信界第一个关于ip多业务交换系统的研发计划。”

ut斯达康在中国成功了,吴鹰成功了。2000年,ut斯达康的销售额比的1.8亿美元多了一倍,达到3.68亿美元。年1—2月份,ut斯达康又在北京市赢利前50名企业中名列第2位。

在创办ut斯达康的过程中,吴鹰东西合壁的经历使ut斯达康也感染了浓厚的东西方文化色彩。在管理上,ut斯达康最大的特色是“东方智慧,西方创新”,他们推崇“乐观行事、艰苦奋斗”精神,并认为这是中国人特有的东西,因此,在敬业精神方面对于员工的要求很高。遵照西方的计划、财务和运营方式行事,有着严谨的工作规范和程序,ut斯达康创造了极高的工作效率。

吴鹰一直很爱国。作为留学生企业,ut斯达康公司多次提出“海外学子报国有门”的口号。对此,吴鹰说:“不太谦虚地讲,我们这些留美中国学生在美国工作,只能运用到自己聪明才智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了自己创业,并回报祖国。”

篇4:袁 鹰简介

漫漫红军路

作者:袁 鹰

这是山岩间鬼斧神工开凿出来的羊肠小径。右边是抬头望不见顶的悬崖峭壁,亚热带的野芭蕉林、桔树林和竹林,杂乱无章地伸出枝桠,阻在路边;左边是低头看不到底的深渊绝谷,隐隐听得淙淙响声,却不知在何处。路上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块,或是直接在岩石上凿出路来,行路人必须小心翼翼,一不留神,就会被石块绊倒,甚至失足落下山谷。

30年前,1975年9月底,红军长征40周年前夕,我们3个人——来自沈阳的青年军旅诗人胡世宗和我,由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武装部杨开喜科长带领,沿着这条山路匆匆地下山去,目标是金沙江边皎平渡口。那位彝族干部杨科长说:我们的脚下就是当年红一方面军走过的山路。他大约走过不止一次了,但这样崎岖嶙峋的山路,我却是头一回走,世宗也说过去很少走过。我们一边走,一边禁不住遐想联翩:脚下这条不知多少年前被一代又一代当地老百姓胼手胝足、开辟蒿莱的无名山路,曾经担负过一次历史的重任;1935年春天,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举行的遵义会议以后,中共中央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和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率领的红一方面军,穿越横断山脉,四渡赤水,摆脱了敌军追剿,正是经过这条狭仄陡峭的山径奔向金沙江,入四川,过大渡河,走雪山草地去陕北,完成了旷古未有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天色渐渐黯淡,拐弯处就要打手电,杨科长不断叮嘱小心脚下,千万不要跌倒。我们心急如焚,顾不得多说话,只管大步赶路,仿佛红军大部队刚刚过去不远,我们只是暂时掉队的3名战士,排长正在前面等着呢。这么一想,顿时忘却了满身疲乏,忘却了山路难行。不一会,完全天黑了,几乎看不见身旁的山岩和树木,只听见飒飒风声。正惶惑间,前面山下忽然亮起了手电光,杨科长高兴地用彝家话打招呼,原来路益大队几位大队干部正在等着。第二天清晨,我们继续往前赶,下山的路仍然是同样的曲折,险峻,过那个名叫鹦鹉咀峭壁的时候,简直是屏住呼吸,不敢出声,一小步一小步往前移动。稍有不慎,就会坠落山崖,非死即残。过了鹦鹉咀,面前突然开阔,顿时就听得金沙江江涛声惊雷战鼓般地迎面扑来,遥遥望见了皎平渡口。

走在这条如今被人们称为红军路的山间小径上,我们和当地老乡一样怀着崇敬的心情。遥想40年前,红军主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走上万里长征路,又由于错误的指挥,导致损失惨重,五万战士血染湘江两岸,不得不且战且走,五岭逶迤、乌蒙磅礴,走到金沙江边,已是百战之余的疲惫之师。何况,前面还有漫漫的雪山草地无人区。究竟以后的命运如何,会不会被数十倍于我的强大敌人消灭?会不会让蒋介石实现他命令部下“务求全歼”的美梦?不仅是走在长征路上3万将士所日夜悬心,也为国内外一切关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正义进步人士所关注。他们密切地遥遥注视这支移动在黔滇川康丛山荒岭中的军队,默默地为他们祝福。

然而,当年行进在这条山路上的,毕竟不是一支普通的部队,更不是一批仓皇溃退的败兵,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是中国亿万劳苦大众子弟兵。他们担负着改变中国受压迫民族命运的崇高使命,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有一个崇高的理想,有一颗火热的心,有一种一往无前要战胜一切困难而决不被困难所压倒、要战胜任何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征服的革命精神。走在这条从未经历过的山路上,前有大山,后有追兵,粮草无着,伤残累累,但他们从未丧失信念,仍然保持工农红军来自工农的本色,依靠当地老百姓,同老百姓打成一片;仍然帮助老百姓解决衣食困难,并且尊重兄弟民族生活习俗,从而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和热爱。为他们引路,为他们送粮送草,皎平渡口的船工,一连9天9夜,将3万红军一船一船送过怒涛湍急的金沙江。3位当年的船工,在渡口木楼里向我们叙述了当年情景,时间过去40年,大爹们还记得清清楚楚,仿佛上个月发生的事,甚至还记得先遣队司令刘伯承整天站在江边那块龙头石上亲自指挥渡江船只时从容镇静的风度。

湘西、黔北、滇东北和川南、川西那些山寨的群众,从来没有见过听说过红军。世世代代为地主官僚、土司头人做牛做马的穷苦人、娃子,什么时候见过这样把他们看作父母兄弟的军队?红军让他们亲眼看到这世界上真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也许并不懂得自由、平等、人权的含义,但是他们从心底相信这是真正的好人,是他们的希望。滇东北山区有一种叫辣子草的野菜,味道既辣且苦,还有点涩,灾荒年景,穷苦人靠它果腹充饥。红军路过时,听老百姓的介绍,也挖它当粮食。红军走后,人们就给漫山遍野的辣子草改名为红军草,还流传一首歌谣:

自从红军走过了,到处长满红军草。

红军草,红军草,一年四季长得好。

不分土地肥和瘦,到处长得嫩夭夭。

不怕寒霜和冰雪,天气越冷花越好。

红军草,红军草,风吹叶儿轻轻摇。

红花就像五角星,远望就像红军笑。

走在红军路上,我忽然想起自己15年前的一段经历:1960年10月,我和一位同事初上井冈山。那时山上几乎没有公路,全靠步行。我们从井冈山垦殖场管理局所在地茨坪去大井、小井、大垅和黄洋界,只能沿石块铺成的曲曲弯弯的山路翻山越岭,在丛丛毛竹林中穿行。这些不知从何年何月就陆续铺成的山路,后来也被当地老乡称作红军路。他们说:当年毛委员,朱军长就是走这些山路指挥打仗,下山挑粮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根写有“朱德用”3个毛笔字的扁担,墨色黯淡,依然闪烁着光辉。我们每天在山路上走着走着,仿佛也同样跟着红军战士下山去挑粮食。在那个满天乌云、夜气如磐的黑暗年代,井冈山上的革命志士们正是凭着崇高的理想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依靠人民群众,披荆斩棘,开拓前进的道路。几年以后,也正是他们,举起抗日救国的旗帜,在于都河畔开始伟大的长征。

漫漫红军路,见证了红军战士、共产党人同人民群众不可须臾分离的血肉关系,若是忘却了,离开了人民群众,也就是忘却了、离开了生身衣食父母,那是一天也活不了的。回首我个人平凡的一生中,有两段经历永世不忘,每次想起,就会感到精神振奋,心绪难平,灵魂一次次得到洗礼。那就是有幸走过井冈山和金沙江畔那崎岖曲折,甚至动人心魂的红军路。(人民日报-10-22)

篇5: 袁鹰简介

袁鹰(1924.10.28D)生平简介主要作品

原名田复春、田钟洛,江苏淮安人。1943年考入之江大学教育系,在校期间即参加《莘莘》、《新生代》、《联声》报刊的修改,1947年毕业,先后任教于上海集英中学、广?女中、华模中学。1946年任《世界晨报》记者、修改,1947年任《联合晚报》副刊修改,1948年修改《新文丛》杂志,同时任《新民报》记者、修改,1952年调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修改、副主任、主任。

文学创作开始于中学时代。1940年发表第一篇作品《师母》。早期作品多表现青年知识分子、市民生活的苦闷、哀乐,如反映沦陷区青年苦闷的《掘墓的`人》,反映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青年学生的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年青的时候》。1953年发表《寄到汤姆斯河区的诗》,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二等奖。1960年发表《刘文学》一诗,获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他的诗朴实、清新。60年代起主要创作散文,也写了不少杂文、随笔和文艺评论。散文《十月长安街》、《蓦然回首》、《岚山花雪》、《玉碎》等,以感情奔放、文笔清丽、细腻而为读者喜爱。

1985年3月获巴基斯坦总统颁发的“领袖之星”勋章。

现为《散文世界》主编,国际笔会中国中心理事。

篇6: 袁鹰简介

作者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县人。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最大。出版散文集有《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风帆》、《悲欢》、《天涯》、《运行》、《京华小品》以及《袁鹰散文选》等。袁鹰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博。在艺术方面,他的散文深含着诗的因子,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充溢着诗情画意作者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县人。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最大。出版散文集有《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风帆》、《悲欢》、《天涯》、《运行》、《京华小品》以及《袁鹰散文选》等。袁鹰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博。在艺术方面,他的散文深含着诗的因子,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充溢着诗情画意.袁鹰简介

篇7: 袁鹰简介

袁鹰(1924~)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田复春,参加工作以后改名田钟洛。江苏淮安人。学生时代开始向报刊投稿,之江大学毕业后,在上海集英中学等校任教。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被分配在学生运动、文艺和宣传部门工作,长期在报社当记者、修改。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四十多年来,写了超多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儿童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风帆》等;诗集《江湖集》《花环》(与闻捷合著),儿童文学作品:游记《丁丁游历北京城》,诗集《篝火燃烧的时候》、《寄到汤姆斯河去的诗》等;散文集《胡伯伯向你们问好》,儿歌集《唱一唱北京》。其中《刘文学》在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一等奖。《寄到汤姆斯河去的诗》在第一次全国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二等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编委会委员和《儿童文学》编委会委员。

【野鹰简介】相关文章:

1.中国鹰寓言故事

2.杜甫《画鹰》

3.“鹰”式教练机

4.鹰的成语

5.鹰的读后感

6.鹰志美文

7.鹰的歇后语

8.金鹰颁奖

9.流泪的鹰作文

10.关于鹰的成语

下载word文档
《野鹰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