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gps论文

gps论文

2023-06-07 08:35: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长岛冰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gps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gps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gps论文

篇1:浅析gps导航原理论文

最新浅析gps导航原理论文

摘 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各种不同的地球坐标系以及互相转换,阐述了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其主要误差来源以及消除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叠代算法,最后,对该方法的实现过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GPS;导航;星历;误差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字头缩写词的简称。它的含义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以构成全球定位系统。它是由美国国防部主导开发的一套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GPS用户部分的核心是GPS接收机。其主要由基带信号处理和导航解算两部分组成。其中基带信号处理部分主要包括对GPS卫星信号的二维搜索、捕获、跟踪、伪距计算、导航数据解码等工作。导航解算部分主要包括根据导航数据中的星历参数实时进行各可视卫星位置计算;根据导航数据中各误差参数进行星钟误差、相对论效应误差、地球自转影响、信号传输误差(主要包括电离层实时传输误差及对流层实时传输误差)等各种实时误差的计算,并将其从伪距中消除;根据上述结果进行接收机PVT(位置、速度、时间)的解算;对各精度因子(DOP)进行实时计算和监测以确定定位解的精度。

本文中重点讨论GPS接收机的导航解算部分,基带信号处理部分可参看有关资料。本文讨论的假设前提是GPS接收机已经对GPS卫星信号进行了有效捕获和跟踪,对伪距进行了计算,并对导航数据进行了解码工作。

1 地球坐标系简述

图1背景图片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要有相关联的坐标系,地球表面的GPS接收机的位置是相对于地球而言的。因此,要描述GPS接收机的位置,需要采用固联于地球上随同地球转动的坐标系、即地球坐标系作为参照系。

地球坐标系有两种几何表达形式,即地球直角坐标系和地球大地坐标系。地球直角坐标系的定义是:原点O与地球质心重合,Z轴指向地球北极,X轴指向地球赤道面与格林威治子午圈的交点(即0经度方向),Y轴在赤道平面里与XOZ构成右手坐标系(即指向东经90度方向)。

地球大地坐标系的定义是:地球椭球的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椭球的短轴与地球自转轴重合。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大地纬度为过该点之椭球法线与椭球赤道面的夹角 φ,经度为该点所在之椭球子午面与格林威治大地子午面之间的夹角λ ,该点的高度h为该点沿椭球法线至椭球面的距离。设地球表面任意一点P在地球直角坐标系内表达为P( x,y,z ),在地球大地坐标系内表达为P ( φ,λ ,h)。则两者互换关系为:大地坐标系变为直角坐标系:

(1)

式中:n为椭球的卯酉圈曲率半径,e为椭球的第一偏心率。

若椭球的长半径为a,短半径为b,则有

(2)

直角坐标系变为大地坐标系,可由下述方法求得

φ由叠代法获得

φc为地心纬度, ep为椭圆率

可设初始值φ=φc 进行叠代,直到|φi=1-φi| 小于某一门限为止。

这两种坐标系在定位系统中经常交叉使用,必须熟悉两种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2 GPS定位中主要误差及消除算法

GPS定位中的主要误差有:星钟误差,相对论误差,地球自转误差,电离层和对流层误差。

1)星钟误差

星钟误差是由于星上时钟和GPS标准时之间的误差形成的,GPS测量以精密测时为依据,星钟误差时间上可达1ms,造成的距离偏差可达到300Km,必须加以消除。一般用二项式表示星钟误差。

(3)

GPS星历中通过发送二项式的系数来达到修正的目的。经此修正以后,星钟和GPS标准时之间的误差可以控制在20ns之内。

2)相对论误差

由相对论理论,在地面上具有频率 的.时钟安装在以速度 运行的卫星上以后,时钟频率将会发生变化,改变量为:

即卫星上时钟比地面上要慢,要修正此误差,可采用系数改进的方法。GPS星历中广播了此系数用以消除相对论误差,可以将相对论误差控制在70ns以内。

3)地球自转误差

GPS定位采用的是与地球固连的协议地球坐标系,随地球一起绕z轴自转。卫星相对于协议地球系的位置(坐标值),是相对历元而言的。若发射信号的某一瞬间,卫星处于协议坐标系中的某个位置,当地面接收机接收到卫星信号时,由于地球的自转,卫星已不在发射瞬时的位置〔坐标值)处了。也就是说,为求解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时刻在协议坐标系中的位置,必须以该时刻的坐标系作为求解的参考坐标系。而求解卫星位置时所使用的时刻为卫星发射信号的时刻。这样,必须把该时刻求解的卫星位置转化到参考坐标系中的位置。

设地球自转角速度为 we,发射信号瞬时到接收信号瞬时的信号传播延时为△t ,则在此时间过程中升交点经度调整为

则三维坐标调整为

(4)

地球自转引起的定位误差在米级,精密定位时必须考虑加以消除。

4)电离层和对流层误差

电离层是指地球上空距地面高度在50-1000km 之间的大气层。电离层中的气体分子由于受到太阳等天体各种射线辐射,产生强烈的电离,形成大量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

电离层误差主要有电离层折射误差和电离层延迟误差组成。其引起的误差垂直方向可以达到50米左右,水平方向可以达到150米左右。目前,还无法用一个严格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电子密度的大小和变化规律,因此,消除电离层

误差采用电离层改正模型或双频观测加以修正。

对流层是指从地面向上约40km范围内的大气底层,占整个大气质量的99%。其大气密度比电离层更大,大气状态也更复杂。对流层与地面接触,从地面得到辐射热能,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对流层折射包括两部分:一是由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或光速在大气中变慢造成路径延迟,这占主要部分;二是由于GPS卫星信号通过对流层时,也使传播的路径发生弯曲,从而使测量距离产生偏差。在垂直方向可达到2.5米,水平方向可达到20米。对流层误差同样通过经验模型来进行修正。

GPS星历中通过给定电离层对流层模型以及模型参数来消除电离层和对流层误差。实验资料表明,利用模型对电离层误差改进有效性达到75%,对流层误差改进有效性为95%。

3 GPS星历结构及解算过程

要得到接收机的位置,在接收机时钟和GPS标准时严格同步的情况下,则待求解位置是3个未知变量,需要3个独立方程来求解。但是实际情况中,很难做到接收机时钟和GPS标准时严格同步,这样,我们把接收机时间和GPS标准时间偏差也作为一个未知变量,这样,求解就需要4个独立方程,也就是需要有4颗观测卫星。

图1 GPS定位示意图(未考虑时间偏差)

假设接收机位置为(xu,yu,zu) ,接收机时间偏差为 tu,则由于时间偏差引起的距离偏差为为得到的伪距观测值。

我们可以得到联立方程

(5)

将上式线性化,即在真实位置(xu,yu,zu)进行泰勒级数展开,忽略高次项,得到

(6)

其中,

式(6)即为实际计算的叠代公式,叠代终止条件是真实位置 (xu,yu,zu)的变化量小于某一个阈值,最终得到 可以作为调整接收机时间偏差的依据,计算一般采用矩阵方式求解。要求解该方程,我们还需要预先知道4颗卫星的位置 (xj,yj,zj),而卫星位置可以从该卫星的星历中获得。

GPS卫星星历给出了本星的星历,根据星历可以算出卫星的实时位置,并且星历中给出了消除卫星星钟误差、相对论误差、地球自转误差、电离层和对流层误差的参数,根据这些参数计算出的卫星位置,可以基本上消除上述误差。

求解卫星位置的基本步骤为:

计算卫星运行平均角速度

①计算归化时间;

②计算观测时刻的平近点角;

③计算偏近点角;

④计算卫星矢径;

⑤计算卫星真近点角;

⑥计算升交点角距;

⑦计算摄动改正项;

⑧计算经过摄动改正的升交距角、卫星矢径、轨道倾角;

⑨计算观测时刻的升交点经度;

⑩计算卫星在地心坐标系中的位置。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计算卫星真近点角Vk时,应采用公式

(7)

其中,e为偏心率, Ek为卫星偏近点角。有部分参考书籍计算卫星真近点角的公式有误,会导致卫星真近点角 的象限模糊问题,从而无法得到卫星正确位置。

进行上述计算后,再根据星历中广播的各误差参数进一步消除各项误差。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完整的利用GPS星历进行导航定位解算的过程。

4 结论

我们详细地叙述了GPS卫星的导航定位原理以及定位解算的算法,分析了其中主要误差来源和消除方法。当然,对于卫星数多于4颗星时的算法以及差分GPS算法都可以在此算法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Kai Chang,Fundamentals of GPS Receivers——A software Approach,John Wiley & Sons Inc,New Jersey,

[2]Parkinson,B.W.Spilker,J.J.Jr.,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Theory and Applications,vols.1 and 2,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370L’Enfant Promenade.SW,Washington DC,

[3]Kaplan,E.D.,Understanding GP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Artech House,Norwood,MA,1996

[4]罗家洪,方卫东.矩阵分析引论.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篇2:GPS

GPS设备(GlobalPosition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统,

GPS

用于接收并解析太空中数个卫星回传电波中的轨道信息及时刻信息,来计算出GPS接收器所在位置的经度、纬度、水平高度及移动速度。GPS设备基本配备通常包含了一个GPS接收器、解析器及一部高效率的微电脑。

篇3:测绘工程GPS技术研究论文

摘 要:1测绘工程 测绘工程的主要内容是绘制和测量相关空间信息及地形,所涉及的研究内容多种多样,例如测绘地质、道路、植被等等。测绘工程对于建筑工程十分重要,在建筑项目开始之前首先应该进行测绘工程提供建筑的具体空间信息和地形图,在充分了解地形的基础上

关键词:测绘工程论文发表,发表建筑工程测量论文,测绘工程管理论文投稿

1测绘工程

测绘工程的主要内容是绘制和测量相关空间信息及地形,所涉及的研究内容多种多样,例如测绘地质、道路、植被等等。测绘工程对于建筑工程十分重要,在建筑项目开始之前首先应该进行测绘工程提供建筑的具体空间信息和地形图,在充分了解地形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建筑的设计和规划。所以可以看出,测绘工程在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除了建筑之外,地图也是靠测绘工程所完成的。而目前,测绘工程的进行过程中离不开GPS技术,为测绘工程提供了十分方便和有用的技术支持,越来越多的测绘技术领域应用了GPS相关技术,GPS技术对于测绘工程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2GPS技术介绍

2.1GPS系统定位原理

GPS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三个方面的基本组成部分,分别是GPS卫星系统的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终端。首先,GPS卫星一共分布在6个不同的轨道上,通过卫星发送信息到地球表面控制端,而地球表面控制端包括主控站、监控站和注入站,其任务是收集卫星发送来的跟踪数据并进行储存。而用户部分通过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自动解码后可提供最终的定位结果。

2.2GPS技术特点

GPS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技术发展也越来越成熟。GPS之所以能够广泛有效应用于多个领域是由于其所具备的多种技术优势,如下:①较准确的定位功能,可以随意加载所需要地区的地形图和影像图,而且可以智能进行扩大和缩小。②两个不同位点之间可以精确测量距离。③所有的数据和信息都可以进行智能转换单位或者坐标。因此,GPS可以满足多种领域的不同需求。

3测绘工程技术的发展

随着测绘工程在多种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其所使用的工具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以往的测绘工具往往以经纬仪和水准仪为多,而现在的测绘工具则以智能化的全球定位系统等高科技设备为主,大大提高了测绘工程的质量和精确度。随着这个高科技设备的应用,在测绘工程的基础上逐渐将多个不同领域的信息集合成一个综合体,包括卫星、计算机、现代通信、航天和传感器等。这些综合信息系统是国家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测绘工程已经从传统的测绘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精确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满足多个不同领域的发展。

篇4:测绘工程GPS技术研究论文

4.1GPS定位技术的应用

通过GPS定位技术可以应用到多种工程中,包括建筑、水利及交通多个方面,可以对不同地形不同地质的大型场地进行位点间的测绘,其所覆盖的范围大大突破了传统测绘工具的局限性,并且具有相对精确的效果。而为了达到高度精确的结果,在选择GPS位点的时候应该选择适宜的点位,才能使测绘的结果达到一定的精确度。并且由于GPS定位的高精确度使得在工程中物体三维空间碎部测量及施工放样中衔接得十分紧密,直接关系到桥梁、水坝等大型工程的质量。对于静态的物体结构测量时,GPS定位技术主要是实现几何水平的定位,而对于动态物体的测绘时,则可智能化地实现数字化定位,自动根据动态变化而生成实时变化的.数字信息。

4.2GPS定位技术的其他应用

目前,除了日常的常见的应用之外,GPS定位技术还应用于其它多种重要领域中。例如,国内的专业研究队伍利用GPS定位技术来监控地球板块运动的地理变化情况,其所运用的理论知识是地球动力学测量理论,除了测量板块运动的情况,还有研究人员利用GPS定位技术来实时监测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信息变化,也就是观察青藏高原地区的板块运动情况,海拔高度及面积变化情况。除了地面上的测绘应用,GPS在高空业及水下作业中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在高空业中,研究人员利用GPS定位技术来进行高空摄影、航空测绘等高技术应用。在水下作业中,GPS定位技术充分利用于水下地形的勘测,水下深度的测量等多个方面。

4.3GPS定位技术的不足

虽然目前GPS定位技术已经应用于多种不同领域中并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该定位系统在实际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其中一个普遍遇到的问题就是目前的GPS定位误差大概有100m,因此有些小街道并不能准确定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方法,分别是差分和拟合来减小或者消除定位的误差。

5结论

综上所述,GPS定位技术已经深入到我国社会发展、基础建设、经济发展的多个领域中,由于其高精度、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性能使得测绘工程得以顺利和高效进展,为测绘工程带来了十分大的好处。不仅能够对静态的物体进行几何空间的测量,而且能够对动态的物体进行实时自动化的数字测量,给不同领域的多种作业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篇5:车载GPS系统软件的论文

车载GPS系统软件的论文

一、GPS系统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

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组成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以及用户部分。

1.空间部分

这一部分是由GPS卫星网组成。每一颗卫星都不断地向地球发射数字信号,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任何时候的用户通过同时接收4颗以上卫星信号都可以得出自己所在的位置、速度和运行等多种情况。车载GPS也是通过接受4颗卫星的信号进行自身定位的。

2.地面监控部分

地面监控部分包括四个监控站、一个主站和注入站。这一部分的主要任务是监测空间卫星的运行情况,通过注入站及时修正卫星参数,从来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3.用户系统

用户部分所述是指GPS接收机。这种接收器虽然外形多种多样,但基本功能都是大同小异的,即能够接收、跟踪、变换和测量空间卫星所发射出的数字信号,并根据导航电文所提供的卫星位置和钟差来修正信息,计算出用户所在的位置。

二、车载GPS系统

车载GPS系统的组成部分要相对复杂一些,由GPS接收天线、GPS接收机、显示处理系统、导航软件和其它应用软件等组成。显示处理系统可以通过数据通讯接口把GPS接收机传出的信号在电脑中进行操作处理并与车载电子地图相结合,显示所在位置与信息。导航软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子地图,即数字地图数据库。其可以将采用卫星影像、航拍、DGPS现场测量调查综合得到的地图地理信息数字化,再将数字化数据,以数字的形式编码,然后把它编译成文件或文件集合,通过格式化后存储起来,供GPS系统数据通讯使用。当然电子地图的更新与实际路况信息的摄取则至关重要,这在下面将着重论述。

三、车载GPS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

(一)常见故障概述

常见故障的概括是在数万份的用户回馈信息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得出的,一下三项最为突出:首先,地图匹配错误。其次,车载GPS系统不能显示车辆位置或者寻不到目的地。再次,车载GPS系统间歇工作。

(二)车载GPS系统不能显示车辆位置或者寻不到目的地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1.在进行首次定位时请尽量使车子在空旷的位置停靠,因为首次启动的.时间要更久一些,初始化的过程不能受到过多的干扰。具体时间则是受到周围环境以及地理、天气等影响。

2.车上装的隔热纸、防爆纸等都会干扰卫星讯号的接收,这时装设外接天线可以很好的加强信号的接受。

3.及时在正规途径更新软件是避免问题的最为重要方法。

4.因为卫星讯号的强弱,行驶道路有时可能会出现定位偏离状况(例如位置出现在另一条道路上),此现象并不代表系统故障,系统会自动修正正确道路状况。

(三)车载GPS系统间歇工作的原因

1.车载GPS系统线路存在线束将断、接触不良,电源触点生锈。

2.车载主机本身存在故障。

3.GPS接收机故障。

四、地图匹配方法的定位误差修正

在车辆GPS系统中,实时获得车辆的位置是核心功能。由于GPS卫星定位系统存在这先天的误差,因此会导致定位精度的不准确,尤其是当车辆处于在山区、城市高楼区以及隧道等地段时。故而采用地图匹配系统校正定位误差可以完美的实现精确度的要求。基于PC的GPS地图匹配系统不但体积大、质量重,而且功耗更高,使得本来狭小的车内空间更为局促。采用基于GIS的GPS/MM组合导航技术对数据的处理速度要求很高。而传统的单片机计算速度慢、对外接口简单,而且无法采用操作系统。只有使用体积小、速度快、通用性强的嵌入式处理系统来处理相关信息才可以事半功倍。根据笔者调查,ARM系列处理器不但处理速度快、功耗低、市场成熟且易于开发。故而在系统中使用32位ARM9微处理器来作为控制核心,并移植嵌入式操作系统WinCE,在嵌入式平台上整合GPS定位技术和相关的电子地图技术,可以达到修正定位误差,选取最优路径的效果。这正是解决地图不匹配的核心之所在。

篇6:蓝牙gps模块

引言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是一种用于替代移动设备或固定电子设备之间连接电缆的近距离无线链路,蓝牙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频段,数据速率为1Mb/s,采用时分双工传输技术实现全双工传输,

作为取代数据电缆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蓝牙支持点对点以及点对多点的通信,以无线方式将家庭或办公室中的各种数据和语音设备连成一个微微网(Pico-net),几个微微网还可以进一步实现互联,形成一个分布式网络(scatter-net),从而在这些连接设备之间实现快捷而方便的通信。本文介绍蓝牙接口在嵌入式数字信号处理器OMAP5910上的实现,DSP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并对A/D变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通过蓝牙接口传输到接收端,同样,DSP对蓝牙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进行D/A变换,成为模拟信号。

蓝牙模块BRF6100

蓝牙信号的收发采用蓝牙模块BRF6100实现。BRF6100是TI公司最近推出的遵循蓝牙V1.1标准的无线信号收发芯片,其升级型号BRF6150支持V1.2标准,BRF6100的主要特性有:具有片内数字无线处理器DRP(DigitalRadioProcessor)、数控振荡器,片 频收发开关切换,内置ARM7嵌入式处理器等。

BRF6100的内部功能如图1所示,接收信号时,收发开关置为收状态,射频信号从天线接收后,经过蓝牙收发器直接传输到基带信号处理器。基带信号处理包括下变频和采样,BRF6100采用零中频结构。数字信号存储在RAM(容量为32KB)中,供ARM7处理器调用和处理,ARM7将处理后的数据从编码接口输出到其他设备,信号发过程是信号收的逆过程,此外,BRF6100还包括时钟和电源管理模块以及多个通用I/O口,供不同的外设使用。BRF6100的主机接口可以提供双工的通用串口,可以方便地和PC机的RS232通信,也可以和DSP的缓冲串口通信。(学电脑)

系统硬件结构

整个系统由DSP、BRF6100、音频AD/DA、液晶、键盘以及Flash组成,硬件连接如图2所示,DSP是核心控制单元,音频AD用于将采集的模拟语音信号转变成数字语音信号;音频DA将数字语音信号转换成模拟语音信号,输出到耳机或者音箱。音频AD和DA的前端和后端都有放大和滤波电路,一般情况下,音频AD和DA集成到一个芯片上,本系统使用TI公司的TLV320AIC10,设置采样频率为8KHz,键盘用于输入和控制,液晶显示器显示各种信息,Flash保存DSP所需要的程序,供DSP上电调用;JTAG是DSP的仿真接口,DSP还提供HPI口,该接口可以和计算机连接,可以下载计算机中的文件并通过DA播放,也可以将数字语音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保存和处理。

系统中的DSP采用OMAP5910,该DSP是TI公司推出的嵌入式DSP,具有双处理器结构,片内集成ARM和DSP处理器。ARM用于控制外围设备,DSP用于数据处理。OMAP5910中的DSP是基于TMS320C55X核的处理器,提供2个乘累加(MAC)单元,1个40位的算术逻辑单元和1个16位的算术逻辑单元,由于DSP采用了双ALU结构,大部分指令可以并行运行,其工作频率达150MHz,并且功耗更低。

OMAP5910中的ARM是基于ARM9核的TI925T处理器,包括1个协处理器,指令长度可以是16位或者32位。DSP和ARM可以协同工作,通过MMU控制,可以共享内存和外围设备,OMAP5910可以用在多种领域,例如移动通信、视频和图像处理,音频处理、图形和图像加速器、数据处理。本系统使用OMAP5910,用于个人移动通信。

BRF6100和OMAP5910的硬件设计

BRF6100和OMAP5910的连接是本系统硬件连接的重点,其具体连接如图3所示,使用OMAP5910的MCSI接口连接BRF61001语音接口。MCSI接口是OMAP5910特有的多通道串行接口(MultiChannelSerialInterface),具有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系统采用主模式,即OMAP5910提供2个时钟到蓝牙模块BRF6100的语音接口的位和帧同步时钟信号,MCSI接口的最高传输频率可以达到6MHz,系统由于传输语音信号,设置帧同步信号为8KHz,与OMAP5910外接的音频AD的采样频率一致,

每帧传输的位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成8或者16位,相应的位同步时钟为64KHz或者128KHz,这些设置都可以通过设置OMAP5910的内部寄存器来改变,使用十分方便灵活。

OMAP5910和BRF6100的通信使用异步串口实现。如图3中的RX1和TX1信号,为了保证双方通信的可靠和实时,使用RTS1和CTS1引脚作为双方通信的握手信号,异步串口的通信频率可设为921.6KHz、460.8KHz、115.2KHz或者57.6KHz等四种。速率可以通过设置OMAP5910的内部寄存器来改变,BRF6100的异步串口速率通过OMAP5910进行设置。

由于OMAP5910和BRF6100都具有一个ARM核,双方的实时时钟信号可以使用共同的时钟信号,从而保证双方实时时钟的一致,图3中,由OMAP5910输出32.768KHz的时钟信号到BRF6100的SLOW_CLK引脚。32.768KHz信号由外接晶体提供,晶体的稳定性必须满足双方的要求,一般稳定性要求在50×10-6数量级。

图3中,OMAP5910使用一个GPIO引脚控制BRF6100复位,必要时OMAP5910可以软件复位蓝牙模块。OMAP5910使用另外一个GPIO引脚控制BRF6100的WP信号,WP为BRF6100的EEPROM写保护信号,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将该引脚置高,确保不会改写EEPROM中的数据。

BRF6100的射频天线可以采用TaiyoYuden公司的AH104F2450S1型号的蓝牙天线。该天线性能良好,已经应用在很多蓝牙设备上,为了验证天线是否有效,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增加一段天线测试电路,如图4所示,使用控制信号控制切换开关,控制信号可以来自BR6100或者OMAP5910。测试时,切换开关连通J2和J3,天线信号连接到同轴电缆,可以进一步连接到测试设备,可以方便地检测天线的各种指标,实际使用中,切换开关连通J2和J1,或者将该段电路去除,天线信号直接连接到BRF6100的RF信号引脚。

OMAP5910的软件设计

整个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法有三种,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和系统的负责程序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一般情况下,简单的系统可以采用常规的软件设计方法;较为复杂的系统可以采用DSP仿真软件CCS提供的DSP/BIOS设计方法(DSP/BIOS是TI公司专门为DSP设计的嵌入式软件设计方法);最为复杂的系统需要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设计。目前,OMAP5912支持的操作系统包括WinCE、Linux、Nucleus以及VxWorks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操作系统,本系统采用常规的软件设计方法,其实现最为简单方便。

系统的软件结构如图5所示,软件的结构中包括初始化模块,键盘和液晶显示、数据和语音通信、Flash读写以及蓝牙信号收发等模块,在初始化过程中设置键盘扫描时间、语音采样频率、显示状态等各种参数,整个系统初始化之后,程序进入监控模块、监控模块随时判断各个模块的状态,并进入相应的处理程序,数据通信模块控制OMAP5910和蓝牙模块的数据接口,语音通信模块控制OMAP5910和音频AD/DA的接口,蓝牙接口收发控制OMAP5910和蓝牙模块的信号收发,Flash读写模块控制OMAP5910对其片外Flash的读写,必要时可以将某些重要数据传输到Flash中,此外,OMAP5910的上电引导程序也存储在Flash中,键盘和显示模块控制系统的人机接口,PC通信模块控制系统和PC机的连接。

由于OMAP5910具有C55系列DSP核,一些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可以很容易实现,对于语音信号,可以进行滤波以提高语音质量,如果传输音乐信号,可以加入音乐处理算法、例如混响、镶边、削峰等多种处理,可以将语音压缩后传输到PC机,或者解压后播放各式各样的语音信号,使得系统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和实用。

总结

在OMAP5910的蓝牙接口设计中,使用OMAP5910的多通道串口连接蓝牙模块BRF61001音频接口,OMAP5910的异步串口连接蓝牙模块的通信口。蓝牙模块可以避免射频信号到中频信号的变换,使系统结构简单、实现简单。由于采用具有DSP核的处理器,系统还可以方便地应用到各种语音信号处理中。

篇7:GPS接收机

GPS卫星发送的导航定位信号,是一种可供无数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

GPS接收机

对于陆地、海洋和空间的广大用户,只要用户拥有能够接收、跟踪、变换和测量GPS信号的接收设备,即GPS信号接收机。

篇8:PDA(GPS)

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通过卫星进行海陆空三栖定位导航,

PDA(GPS)

PDA的便携性与移动性注定了与GPS的不解之缘,有一些PDA机型已经内置了GPS,如神达Mio168,没有内置的机型也可以通过使用CF卡GPS或SDIO的GPS来实现。配合以支持GPS的地图软件,真可谓一机行遍天下。

篇9:测绘工程技术中GPS技术研究论文

测绘工程技术中GPS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测绘工程发挥作用的领域越来越宽广,尤其是在工程建筑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测绘工程不断发展,也涌现出了多种相关技术,GPS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就GPS的来由、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就GPS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实际作用进行了研究说明。

关键词:定位;建模;工程监理;技术应用

1GPS技术简介

此项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的英文单词的缩写。最早是由美国进行研发的,研发的主要目的是应用于军事方面。利用卫星来传送相关信号,准确定位。后来被发现在生活工作当中也有着巨大的意义,例如在车辆的导航系统当中,在海运当中,在工程测量方面都有着实际工作意义。这是因为GPS可以实现对观察目标的准确定位,以三维的目标建立工作模型。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领域就是车载导航和测绘工程当中的测量工程方面。

2GPS主要工作过程和特点

此项定位技术,是通过在观察位置或者观察对象处安装接收装置,而这个接收装置将跟踪并且接收卫星不断发送的位置信号。通过微信发送的位置和间隙的信号,可以计算出接收端的具体位置。再将这些位置信息传送给分析端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位置信息的建模工作。

3GPS技术能够在测绘工程方面得到应用的原因

GPS技术能够在测绘工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与自身的技术特点有关,也与测绘工程的用途有关。测绘工程中很大一部分作用是实现工程测量、野地勘测等工作,这就需要精确的地理位置信息。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恰好能提供相应的服务。从定位系统技术的几个特点我们就能看出些许端倪。首先,全球定位系统是通过卫星来判断位置,计算机来进行具体的计算,测量的精度高。在测绘当中当然是数据越精确越能提供更大的帮助。所以这点无疑适用于测绘工程。其次,可以24小时全天观测,既然利用的是卫星系统,那么在卫星运转周期内,是可以随时使用的.,这种便捷的测量定位服务,无疑是受到实际应用欢迎的。第三,收到自然因素影响小。测绘工程中,在对野外进行测量的时候,由于建筑物稀少,测量范围广泛,所以常常伴有山丘等地矿,远距离测量十分不便,同时天气对测量的精度也有较大影响。而工期又常常不允许长时间的等待。此时,GPS技术就发挥了巨大作用。它接收卫星信号进行位置模型建立的工作原理,使得天气和自然状况因素很难影响到观测的结果。这推动了测绘工程的快速发展。

4此项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与使用建议

4.1具体应用说明

首先,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对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已经成了工程测绘中必用的技术手段,这一技术在多用途以及多领域等方面都有着比较显著的体现。通过GPS定位系统的原理能够将测量物体多角度加以定位,并且能够对地理环境相对比较复杂的地区进行无障碍的测量,并在三维图像的显示下得到需求的数据信息。其次,此项技术可以结合虚拟技术共同发挥作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方面,对这一测绘技术的实际应用分为几个重要的环节,这和常规的测量点选择相比有着一定的差异。主要是能够分为测量点的选择以及测量标志的建立,实施外业观测和对数据的处理。在这些程序进行实施的过程中要能对测量设备的便捷性和视野的开阔性得到保证,并要在信号方面也要能够得到保证,不能收到电磁波的影响。对测量点选择完毕之后,要能够对测量标志进行建立,对GPS技术的应用最为重要的是外业测绘,也就是通过空间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对测绘的信号进行收集,进而来达到精确测量的目标。最后,在监理工程变形当中的运用价值体现,在这一方面主要是通过GPS测量技术的三维定位进行实际的实施。工程建设中会遇到各种的工程变形问题,所以这就需要进行高精度的测量进行纠正,对工程建筑的沉陷以及大坝的变形等进行实际的测绘。例如对大坝工程的测绘,由于会受到水负荷等方面的影响,造成了大坝变形,这就要能进行实施监测,通过GPS技术能对相关的变形数据加以收集,将其准确度进行最大化的精确,这样就能进行精确化的进行纠正,保障大坝的质量。

4.2GPS在测绘工程中使用的工作建议

首先,培养专业人才,GPS不能脱离人工实现测量与定位。首先需要人来进行观察位置的接收设备安装。没有卫星接收设备,此项技术就无法工作。所以要有熟悉相关技术的工作人员。同时接收到卫星信号后,要根据时间与距离等信号,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合理的分析计算,才能得出精确的定位信息。老一代的测量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对新技术常常掌握不熟练,例如定位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等。所以要培养掌握相关技术的专业人才。其次,根据工作原理我们可以发现接收装置需要接收卫星信号,所以在一些电磁波强烈辐射强烈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无法接收信号,或者接收信号出现问题的状态。此时难以使用全球定位技术。常见的因素是例如接收端附近要高压电线等设备。要灵活使用,避免出现错漏。

参考文献

[1]宋云山.GP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企业,(2).

[2]李宏宾.GPS在市政工程测绘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19).

[3]黄小梅.刍议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与改进[J].江西建材,2015(2).

[4]彭彬.分析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具体应用[J].江西建材,(24).

[5]郭森.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6(18).

[6]韩大为.GPS定位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当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传播,(24).

[7]金磊.工程测绘中GPS测量技术应用研究[J].河南建材,2016(3).

篇10:道路桥梁工程中的GPS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GPS在工程测量上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测量的精度、效率以及工程的质量,使道路和桥梁的测量更加准确,方便,快速;同时它还能够进行监测工作,保证施工过程能够更准确、更高质量的进行,从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质量缺失。本文详细介绍了GPS测量技术的原理,重点讨论在道路和桥梁施工测量中如何提高对GPS的运用。

【关键词】道路桥梁;测量;GPS;探讨

1GPS技术概述

1.1概念及发展现状

在当前的工程建设领域,我们已经开始将GPS技术运用到道路与桥梁的建设中,进行工程测量定位,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经纬仪、全站仪。这不但是我们工程建设方面的一个进步,还使得GPS技术朝着越来越成熟的方向发展下去。随着人们对GPS的合理利用,越来越多的领域将会涉及到这项技术,它将引领将人们从陆地工程转变到海洋中和宇宙空间上,从静态定位转变为动态定位,为广大领域的研究开拓路线。

1.2GPS系统的构成

1.2.1空间部分———GPS星座

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工作卫星组成,它位于距地表20~200km的上空,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颗。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象,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

1.2.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地面监测系统也是整个GPS中重要的系统,由主控站、全球监测站和、地面控制站(又称注入站)组成。主控站是从各监测站收集跟踪数据,计算出卫星的轨道和时钟参数,编制电文,然后将结果送到地面控制站,同时还能够对卫星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监测站将取得的卫星观测数据,传送到主控站中统一管理,并且能够了解气象的变化;地面控制站(注入站)的作用十分简单,在每颗卫星运行至上空时,把这些电信号导航数据及主控站指令注入到GPS卫星中,空间部分和地面控制

1.2.3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用户设备部分即GPS信号接收机,接收机硬件和机内软件以及GPS数据的后处理软件包构成完整的GPS用户设备。目前各种类型的接收机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便于野外观测使用,尤其在道路与桥梁的测量中,很大程度的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GPS进行道路桥梁测量原理及分类

当运用GPS技术在道路和桥梁工程施工测量上时,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的GPS接收机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将卫星作为动态空间已知点,利用距离交会的原理确定接收机的三维位置。

2.1GPS定位按定位方式分为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差分定位)

2.1.1单点定位

单点定位就是根据一台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接收机位置的方式,它只能采用伪距观测量,可用于车船等载体的概略导航定位。

2.1.2相对定位(差分定位)

相对定位(差分定位)是根据两台以上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观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它既可采用伪距观测量也可采用相位观测量,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均应采用相位观测值进行相对定位。

2.2GPS定位按接收机的运动状态可分为静态定位、动态定位

2.2.1静态定位

静态定位是指GPS接收机在每一流动站上是静止进行观测的,并且在捕获和跟踪GPS卫星的过程中固定不变,在观测过程中,同时接收基准站和卫星的同步观测数据,接收机高精度地测量GPS信号的传播时间,利用GPS卫星在轨的已知位置,实时解算整周未知数和用户站的三维坐标。

2.2.2动态定位

动态定位是指GPS接收机测定一个运动物体的运行轨迹,测量前需要在一控制点上静止观测数分钟进行初始化工作,然后流动站按预定的采样间隔自动进行观测,并连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确定采样点的空间位置。

3道路桥梁工程测量中GPS运用的优点

(1)GPS测量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因其较高的精度,减少了过去放线误差引起的返工,提高了勘测精度和勘测效率。一般每个放样点只需要停留1~2s,流动站小组作业,每小组3~4人就可完成中线测量5~10km,并且在中线放样的同时就可以完成中桩抄平工作。另外GPS测量技术还可以涵盖路桥测量的平、纵、横,以及施工的放样、监理的复测、竣工测量、养护测量等等诸多方面,在路桥勘测、施工和后期养护、管理中都有着较大的优势。(2)以前在道路桥梁的测量中常采用全站仪,它虽然能够完善地实现了测量和处理过程的电子一体化,并且能够自动显示测量结果,同时实现了与外围设备交换信息,但是该仪器与GPS比较,GPS更胜一筹。GPS不需要测站点之间相互通视,不受气候影响,能够节省庞大的人力物力,在测量时,精度高、作业快、费用省、应用灵活,并且还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采用GPS在一般的地形地势下,特别是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只需设站一次即可测完半径为15km以内的测区,大大地减少了传统测量所需的控制点数量和全站仪的搬站次数,仅需一个人在地形地貌碎部点进行观测,可以得到该点的三维坐标值。(3)GPS技术还可以利用专门的配套软件,组建与工程对应的模型进行施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的准确度,避免了工程在传统施工方法时可能出现的未知问题。根据测量的结果,还可以直接绘制出施工流程,或者是相应的区域图,有效地提高了施工单位的工作效率。

篇11:道路桥梁工程中的GPS技术研究论文

4.1变形监测

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建设往往具有施工环境复杂、工程体量巨大、施工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众多等特点,造成测量控制过程也困难重重。如果测量的精度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工程的质量也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而GPS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将GPS系统与工程实体相连,对建筑内环境与外环境进行监测,当施工出现变动时,GPS会立即传送数据,施工和管理人员会及时的得到信息,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适当的处理。GPS也可以对建筑物所处的环境进行监测,如路基边坡开裂、滑动,桥梁结构发生变形等,GPS会及时发送警报信号。这种技术不但保证了工程建设的安全,节省了不必要的费用,同时还提高了工程整体的质量。

4.2在工程的控制网中的运用

在传统的工程测量中,控制网的建设和管理对工程质量的提高、施工安全的保障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采用GPS技术进行控制网的建设,布点不受地形限制,测量放线不受时间段和气候影响,能够运用较少的资金得到较好的效果。同时GPS技术因其精度较高,在隧道、工程勘探、施工等领域也能够得到广泛的运用。

4.3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GPS设备的.数据接口、电缆和配套软件,可以轻易的将它与计算机相连,进行数据的传输和储存,能够将测量数据转变为平面图、断面图等,减少了工程绘图所消耗的大量时间,降低了技术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成果的准确性,对工程的施工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

4.4对断面测量

通过使用GPS技术对传统的方法进行改进,可以更准确、更高效的测量道路和桥梁工程的土方开挖和回填工程量,大大减少了技术人员在现场工作量,可以轻松地得到测量桩点坐标、高程和距离等数据,并利用绘图软件绘制断面图。在测量准确度上,比传统上的人工测量更加精确。在工程环境较差、地质状况差的地段,人为测量往往存在很大的误差,并且对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没有百分之百的保证。GPS技术的运用,能够达到较高的效率和精度,逐渐成为工程测量必不可少的工具。

4.5对质量成果进行控制

在传统的质量验收中,验收人员往往要亲临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测量,监管部门也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监督。但是运用GPS技术,这些步骤都可以通过GPS技术大大简化,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测和控制。到最后的竣工质量验收,同样也可以运用GPS技术,对高程、坐标和面积等数据进行计算和汇总,根据结果来评定工程的质量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通过技术人员简单的操作能够自动进行运算,省时省力。通过GPS测量的数据不仅可以明显的看出工程是否合格,而且可以将数据永久保存,为工程今后的维护、管养提供可靠的依据。

5结束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GPS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科技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能够让广大的用户得心应手,效率更高,将GPS运用到道路和桥梁的建设中,使施工更简便、更准确、更高效,竣工检查更公平,更有说服力,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振伟.GPS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07:271.

[2]张峰.GPS、RTK在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中的应用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08:121~124.

篇12:GPS技术对土木工程的作用论文

GPS技术对土木工程的作用论文

一、GPS技术的特点

1.观测位之间不需要通视。采用GPS技术测量,观测位之间是不需要通视的,只需要保证观测位上方是开阔的空间就可以。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工程投入,据估算,大约可以节省总投入的40%左右。观测位置也较为灵活多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排观测站,这样就可以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2.定位准确性好。GPS观测定位准确度在50公里之内可以达到10-6,100-500公里能够达到10-7,大于1000公里时能够达到10-9,在300-1500米施工项目的精确测量定位中,大于1小时的观测时间,其测量误差不大于1毫米。GPS传回的平面定位数据的准确度为5毫米,高度定位准确度为8毫米。3.观测效率高。GPS技术发展到现在为止,20公里之内的静态测量只需要15-20分钟;在进行高速相对静态定位时,在每个活动定位站和基准站距离小于15公里时,活动站定位时间仅仅需要1-2分钟;在进行动态相对定位时,活动站开始行动,定位时间仅仅需要1-2分钟,随后进行测量定位,所需时间约为几秒。可以看出GPS的观测效率是非常高的。4.可以提供坐标位置。经典大地定位在进行平面和高度定位时,是使用不同的方式分别进行测量。但是GPS技术不但可以进行平面和高度定位,还可以提供精确的坐标位置。5.便于操作。GPS技术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甚至达到了完全自动化,控制人员仅需简单配置并开启关闭设备、查看数据、注意设备工作情况就可以完成测量定位,剩余工作都可以交给GPS自动完成。6.全天24小时连续工作。GPS定位不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全天连续进行观测活动。

二、GPS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

最近几年,GPS技术在交通、建筑、能源等领域都广泛的被应用,这对我国GPS技术的运用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规范》等标准的编制,为GPS技术的发展提供的`法律和政策保障。目前GPS技术主要应用于大坝、建筑、隧道、桥梁等工程的定位控制和测量方面。1.大坝变形监测工程中GPS技术应用探究。几个主要的GPS技术变形监测系统有数据传输、存储、收集、处理和可视化操作,尤其是洪水易发期间信息的监测,GPS监测系统将其可靠性、安全性、精度高和较高的抗干扰能力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GPS系统具有及时性、快速行,而且对于大坝面临蓄水过高情况下的变形可以做出迅速的反映,保证大坝处于安全状态,同时对于洪水错峰也可以很容易实现。因此在大坝变形监测和防洪减灾方面,GPS监测系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2.机场轴线定位工程中GPS技术应用探究。根据所要建设的机场等级之间的差异,机场跑道中心轴线方位的精度也有所不同,但是机场中心轴线方位精度是有范围的,最高低于±1“,最低要要达到±6”。我国从1992年开始,各大机场就不断引进GPS技术的使用,利用GPS测量,例如南京禄口机场、武汉天河机场和济南机场都是利用GPS技术完成对轴线定位的。通过GPS技术进行施测时要注意两点事项:第一,当提供大地的方位角时,要对平面子午线的方向和收敛角改化影响充分考虑,而且还要保证测点高程选取基本保持一致,这是为了避免受到垂涎偏差的影响;第二,如果要求的方位精度是±1",那么就必须利用精密软件完成GPS极限的解算。3.桥梁工程中GPS技术应用探究。在我国首次将GPS技术应用到桥梁工程中的案例是对虎门大桥的控制测量施工中,首先利用GPS技术定位,将得到的坐标高斯投影后转化成二维坐标和三维坐标,并对转化可能造成的误差严格控制,同时确保GPS定位精度,再将其转换成桥梁独立坐标数据,这对桥梁放样和施工都比较有利,针对高程方面则通过平面拟合法对三维定位的数据进行提供,拟合选用支撑点以此促进定位精度更加精准。GPS定位技术属于一种平面控制手段,用来对大型桥梁控制网的建立是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的。4.线路勘测、隧道贯通测量中GPS技术应用探究。交通、铁路、通讯及输电等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关于管线测量、线路勘测及隧道贯通的测量都是十分重要的工程。而且这类测量的控制网基本以狭长方式设置,又因为很多路段在山林中,无法设置过多控制点,如果使用传统方式对其进行测量,需要的时间就会很长,严重影响工程周期和施工进度。因此将GPS技术方法逐渐应用到线路勘测和隧道贯通等工程中去,自应用以来,测量进度和准确度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例如北京地铁工程、秦岭某段隧道贯通工程等都采用GPS技术进行测量,施工进度和测量精准度都有明显改善。5.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GPS技术应用探究。在当前形势下,我国高层建筑施工中GPS技术虽然已经得到应用和推广,但还是处在发展初级阶段。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对监测工程和施工定位环节中利用了GPS技术,有效的对施工控制网体系进行确定并建立,实现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工程。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GPS技术应用的主要内容大概包括三点:首先,利用GPS技术对施工测量基准点进行测量,要保证精确,而且能够获取精准的施工坐标和大地坐标,对二者间的换算也可以通过精确计算得到,以此保证利用GPS技术建立的控制网能够与建筑工程坐标系完全符合;其次,对建筑物之外临时观测基准点进行设定;最后,通过GPS技术实现对建筑物振动和日照变形状况的进行实时监测,实时获取精准变形信息。

三、结语

如今经济时代,信息变化很快,科技发展也十分迅速,这就要求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要随时代发展而变更,GPS技术的应用对土木工程施工发展有积极作用。相关学者和专家要不断研发、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将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和土木工程施工结合,保证土木工厂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篇13:GPS在田间作业的运用论文

GPS在田间作业的运用论文

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在导航光靶上设定车辆行走线,设置导航模式(直线或曲线),接收基站查分数据,实现厘米级RTK卫星定位,实时向控制器发送精确的定位信息。方向传感器实时发送车轮的运动方向。控制器根据卫星定位的坐标及车轮的转动情况,实时向液压控制阀发送指令,通过控制液压系统油量的流量和流向,控制车辆的行驶,确保车辆按照导航光靶设定的路线行驶。

通过使用,尤其是在播种作业上的推广运用,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播行端直、接茬准确。为后期机耕作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对机械采收,对采净率的提高大有好处。由于接茬精度可控制在1~2cm,因此可减少农作物生产成本投入,使农作物的种植农艺特性化,提高农艺作业质量,避免作业过程中接行的重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提高农业机械的操作性能,延长作业时间可以实现全天24小时不间断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出勤率,与时间利用率。该项技术能极大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在作业驾驶员只需控制油门,不需掌握方向,驾驶员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注意和观察农机具的`工作状况,利于提高田间作业质量。该系统功能很多,截止目前,已经在该系统带有记忆功能,一次设定,长期使用,极大的提高了机车利用率、降低了成本。

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表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由于播行端直、接茬准确。可提高机械采收采净率。经济效益显著。使用该系统播种过的条田,1000m播行垂直误差2cm,接茬准确率在2.5cm,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做到不重不漏,提高了种子、化肥的利用率,为今后田间机耕作业打下坚实基础。自动驾驶技术不受光线限制,在夜间也可以使用,可以实现全天24h不间断作业,可提高机车经济效益30%~40%。使用该项技术操作简单,驾驶员只需控制油门,不需掌握方向,就能操作机车,可减少每台车每年雇佣播种手费用2万~3万元。

该系统属国外进口先进设备,价格昂贵,无法接受,难以推广。只有采取国家补贴、团场扶持与个人出资多元化投资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广泛推广。此技术需要通讯网络支持,由于通讯网络的原因,有些地方信号传输较慢,甚至出现盲点,影响作业精度。希望各通讯企业加强网络覆盖面,加强信号强度,以便于此技术更好的应用。

建议各级政府强化政策引导,加大对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促进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发展,从政府投入的各项项目中,争取农机化发展基金,建议各级政府每年有计划的对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的投入一定数量的农机发展基金,用于精准农业的发展,对购买GPS导航系统的农机户给予一定额度的购机补贴,同时扩大补贴规模,提高补贴标准,鼓励和引导农机户投资高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最终使这项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运用。

篇14:gps个人年终总结

一路走来步履匆匆。不觉间20xx年已悄然向我们挥手告别。回首,自己一年来的工作和生活感慨良多。

我现任物流监控一职。时间一晃而过,20xx已经悄然而过,过去的一年来在领导和同事的悉心关怀以及指导下,也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学习上、工作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诸多不足。在此一年收获颇多。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的成长离不开领导的培养帮助和同事的关心支持;在此之际,我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一下;

第一:坚守工作岗位职责,不擅离职守;

第二:严格执行上级制定的多项规章制度,严谨工作态度,来完成工作任务;第三:及时发布领导指定的路况、天气等消息;

第四:监控车辆运行情况,及时正确处理行驶途中遇到的异常情况,记录、并及时上报;

第五:车辆进行维修更换的材料与旧件比对、对应后并做好登记;

第六:熟练掌握操作方式,及时查询违章;

第七:及时关注危化车辆运行速度、登记里程,定时提醒驾驶员切勿低速行驶;第八:爱岗敬业,敬职敬责。积极打扫室内外卫生,美化工作环境;首先:八月份因二线开启,从上海调来6辆PTA,以确保正常生产;

其次:八月中旬监管5辆危化及6辆普化;因初次接触车辆里程完全不懂,又因普化是跑长途不定省份、地点;感觉到很慌乱,不知所措,后在同事的耐心帮助下慢慢掌握;

总之:首先要有责任心,监控工作更是如此。看似很简单,其实不然。工作中要不断地观察每个角落;每一处可能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细心也是必须具备的。往往因忽略一些小细节更容易出现重大事故的发生。再次,有一颗学习进取心,也是必要的。要不断的学习更多的知识,扩宽知识面,提高自我能力,在点滴中完善自己。利用这些知识来更好地处理突发问题。

对于20xx年,我充满了憧憬。在未来的一年里,我要针对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继续提高自我素质,努力学习,端正态度;积极向其他同事请教很学习,踏实认真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以致用。对工作的每个细节进行核对检查进行总结分析,从怎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尽量使工作条理化、流水化。从而更进一步!

篇15:gps数据处理实习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GPS测量数据的处理过程

2. 掌握HDS处理GPS测量数据的基本流程

3. 熟悉GPS基线解算方法与技巧

4. 掌握GPS网平差方法

5. 熟悉软件操作和一些处理技巧

二、实验用品:计算机,测量数据,HD2003使用说明书

三、指导老师:曾老师

四、实验内容: 使用HDS2003处理老师测量的实验数据,学习并掌握软件的操作。

五、实验步骤:

1.) 新建项目

2.) 导入数据

选择“项目”菜单下的“导入”功能,如图(9-19)所示,将弹出数据类型选择窗口,列出了各种能加载的数据格式,目前,软件能支持的格式除HDS2003自定义的格式(如*.ZHD,*.HDH文件)以及标准的RINEX格式之外,还支持Trimble、Ashtech、Leica、Sercel以及国内的南方公司等其他几种格式。

图9-9 导入数据菜单

图9-10 准备导入ZHD格式

现在,如选择“中海达ZHD观测数据”,将弹出一个文件对话框,如下图所示。文件对话框将自动转到当前项目所在的路径,并列出该路径下相应扩展名的文件。用户可以一次选择一个文件,也可一次选择多个文件。

图9-11 文件选择

在对话框的下方,有一观测文件类型组合框,组合框中默认的内容为自动,其它还有静态观测文件,动态观测文件两个选项。

3.) 项目属性设置

点击“项目菜单”下的“项目属性”子菜单,设置项目属性,

项目细节的类容都会显示在网平差报告中,控制网的等级很重要,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许多检验都是根据不同的网的精度有不同的设置。详细精度指标请参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坐标系统如图:

图9-2 坐标系统

如果用户需要添加新的坐标系统,点击“自定义坐标系统”按钮,进入原始参数中的“坐标系统”中,用户可以自己设置。

七参数如图:

图9-3 七参数转换

4.) 原始参数设置

点击“项目”菜单下的“原始参数”子菜单,设置原始参数:

天线

图9-4 天线参数

在设置好天线名称、天线参数后,用户点击增加,就可以添加一个新的天线,用户也可以选择列表中的已有天线,点击“删除“按钮就可以删除当前选中的天线,所有天线的设置参数保存为Bin目录下的HitAnt.ini文件。

5.) 设置站点信息

6.) 处理静态基线(动态路线)

1. 设定基线解算的控制参数

基线解算的控制参数,用以确定数据处理软件采用何种处理方法来进行基线解算。设定基线解算的控制参数是基线解算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控制参数的设定可以实现基线的优化处理。

控制参数在“基线解算设置”中进行设置,主要包括“数据采样间隔”、“截止角”、“参考卫星”及其电离层和解算模型的设置等。

2. 外业输入数据的检查与修改

在录入了外业观测数据后、在基线解算之前,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必要的检查。检查的项目包括测站名点号、测站坐标、天线高等。对这些项目进行检查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外业操作时的误操作。

3. 基线解算(基线解算自检,读入星历数据,读入观测数据,三差解算,周跳修复,进行双差浮点解算,整周模糊度分解,进行双差固定解算)

4. 基线质量的检验

7.)平差前设置

1. 坐标系设定 :

在进行网平差设置之前,应检查坐标系的设置是否正确。通常情况下,国内用户选择的坐标系椭球为北京54,用户需要专门设置中央子午线、x和y方向的加常数等。坐标系的设置可在工具菜单下的坐标系管理中进行。如下图11-2所示:

图11-2 坐标系管理

用户在安装软件时,北京54的椭球参数已经设置到软件系统中去了,并且,在建立新项目时,用户通常已经输入了坐标系参数。在进行网平差之前进行坐标系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检查坐标系参数

2. 网平差设置

在“网平差”菜单下选择“网平差设置”,将出现下面的对话框如图11-3,该对话框共分为四部分:网平差设置、自由网平差、二维平差设置、高程拟合方案等。

图11-3 网平差设置

在网平差设置中,用户可以选择将要进行的网平差,如三维平差、二维平差、水准高程拟合等。在网平差设置中,没有提供自由网平差选项,因为在进行这些联合平差之前,软件都将自动进行自由网平差。

在网平差设置中,还可以重置中央子午线,因为通常情况下,用户在国内通常只需要使用一组椭球参数北京54,在不同的地区通常只需要重设中央子午线。

3. 自由网平差设置

图11-4 网平差设置

在网平差设置中,用户可以选择将要进行的网平差,如三维平差、二维平差、水准高程拟合等。在网平差设置中,没有提供自由网平差选项,因为在进行这些联合平差之前,软件都将自动进行自由网平差。

在网平差设置中,还可以重置中央子午线,因为通常情况下,用户在国内通常只需要使用一组椭球参数北京54,在不同的地区通常只需要重设中央子午线。

4. 二维平差设置

二维联合平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平差方法,因为自由网平差后,用户得到的仅仅是WGS-84基准下的大地坐标,用户要得到国家或地方投影坐标,必须要与静态基线网中的已知点联测,从而将基线网中的其它点坐标转换成用户需要的平面坐标。

通常是在自由网平差后,得到的WGS-84下的大地坐标在投影后,需要四个转换参数,才能得到准确的投影坐标。这四个参数分别为两个平移参数、一个旋转参数、一个比例参数,系统二维平差的设置如下图11-5所示:

图11-5 二维平差设置

在二维平差设置时,可以对这四个参数进行选择。默认的选择为“平移、旋转、缩放”。除非特殊情况,建议用户选择“平移、旋转、缩放”。

5. 高程拟合

在前面小节中,已经介绍了网平差设置的几种模型。在“高程拟合方案”中,可以对这几种方案进行选择如图11-6,默认的选择为“曲面拟合”。

图11-6 高程拟和方案

8.) 进行网平差(提取基线向量网,基线向量网的连通检验,自由网平差,三维约束平差,二维约束网平差,水准高程拟合)

9.) 输出平差报告,处理结果的质量分析和控制

六、实验结果及心得:

一般情况下GPS数据处理流程应该有很多个的过程,才能够保证数据满足工程需要,根据资料一般有以下步骤:数据传输手簿输入数据加工数据预处理基线解算重复基线检验同步环检验异步环检验(以上为当天应完成的任务)重测与补测WGS-84中无约束平差网精度分析北京54/80/地方独立中三维无约束平差三维约束平差二维平差成果报告技术总结。本次实验只是通过使用HD2003了解GPS数据的处理过程,所以步骤上并没有很严格按照传统的做法,只是基本上作了一些处理。

网平差应该是整个数据处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关乎数据的质量,总的来说它的操作过程如右图:

软件只是实现了网平差的解算,更重要的是需要用户参与,并最终作出正确的判断。应当说明的是,这通常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虽然在实验报告当中看起来只是一个小部分,但那是因为这主要由计算机进行解算,并且只考虑了一次成功的情况,而事实上可能要许多次才能够完成

篇16:gps数据处理实习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集中实习

一、目的和要求

为巩固所学知识,通过集中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内容包括GPS静态控制测量、GPS动态地形测量、GPS RTK地形测量和工程放样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

二、内容和形式

1. GPS静态测量及数据处理

(1) 依照任务要求、测量规范或行业规范等,确定布网方法、网的精度,编写技术设计书;

(2) 进行选点,绘制网设计图;

(3) 设计测量安排表(测量时间、搬站时间、人员分配);

(4) GPS静态外业作业:找点、仪器架设、天线高测量、卫星状态、电源状态的监视。记录点名、时段、天线高、卫星状态和特殊情况;

(5) 安装数据处理软件;

(6) 下载数据和检查数据,进行RINEX格式转换;

(7) 建立坐标系统;

(8) 设置基线处理参数,进行基线解算;

(9) 进行基线解算结果的质量控制;

(10) 设置网平差参数,进行网平差;

(11) 进行网平差结果的质量控制;

(12) 编写技术总结。

2. GPS RTK 测量和放样

RTK测量

(1) 架设基准站设置有关参数;

(2) 创建流动站测量文件和坐标系统,设置有关参数;

(3) 设置流动站动态测量参数;

(4) RTK走走停停测量

(5) RTK连续测量地形点

RTK工程放样

(1) 架设基准站设置有关参数;

(2) 创建流动站测量文件和坐标系统,设置有关参数;

(3) 工程设计:按点、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设计

(3) 设置流动站放样测量参数;

(4) 按点、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放样工程。

3. 地形图绘制

(1) 下载RTK测量数据;

(2) 检查点名和图形代码;

(3) 检查点位精度;

(4) 绘制平面图;

(5) 添加属性、文字、符号指示;

(6) 绘制等高线图;

(7) 输出地形图。

三、实习地点

外业实习地点武汉大学校区内,内业实习地点在测绘学院实验中心,每个学生安排有不同的GPS接收机和一台计算机,2 周内完成全部实习任务。

四、时间安排

第一周:完成GPS静态控制测量实习的测量设计、测量实施、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第二周:完成GPS动态地形测量设计、测量实施、数据处理和绘制地形图;完成工程设计、工程放样、放样点精度统计。

【gps论文】相关文章:

1.gps测量实习心得

2.监控员gps个人工作总结

3.gps道路测量实习心得

4.GPS导航仪类销售计划

5.GPS高程测量精度的探讨

6.浅析GPS差分算法及数据处理

7.GPS全球定位系统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8.《GPS原理与应用》教学模式的探讨

9.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中GPS技术的应用研究

10.天津市GPS连续站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下载word文档
《gps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