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孟浩然《田园作》注释及赏析

孟浩然《田园作》注释及赏析

2023-04-20 08:31: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马克思前想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孟浩然《田园作》注释及赏析,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孟浩然《田园作》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孟浩然《田园作》注释及赏析

篇1:孟浩然《田园作》注释及赏析

孟浩然《田园作》注释及赏析

田园作

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注释】

⑴隔尘喧: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⑵先:先辈,指自己的先祖。养:涵养。《全唐诗》校:“一作尚。”恬素:恬淡素朴。

⑶卜邻:择邻。近:《全唐诗》校:“一作劳。”

⑷植果盈千树:《三国志·吴志·孙休传》注引《襄阳记》:“(李)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⑸粤:语助词,无意义。推迁:时间推移。陶渊明《荣木》诗序:“月推迁,已复九夏。”

⑹三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⑺书剑:读书击剑,指文武兼能。

⑻已:《全唐诗》校:“一作空。”

⑼寡悟:少悟,犹言难以理解。此就“未遇”而言。

⑽冲天:《韩非子·喻老》:“有鸟止南方之阜……虽无飞,飞必冲天。”

⑾羞鸡鹜:《楚辞·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羞:《全唐诗》校:“一作嗟。”

⑿劳歌:劳作之歌。

⒀乡曲:犹乡里。曲,乡以下的`行政区划。

⒁朝端:朝臣之首。

⒂扬雄:汉成帝时蜀人。好学深思,每作赋,常拟司马相如以为式。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事见《汉书》本传。

【鉴赏】

《田园作》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一五九卷第四十六首。此诗作者写自己年已三十,仍然闲居田园而感到愤懑和急欲出仕的心情。作者少怀大志,昼夜自强,自以为诗赋已工,可以一展怀抱。但终因无人援引,直至“三十而立”之年,仍然功名无成。所以结句以扬雄自况,既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又表白希望得到执政者援引,早日实现雄心壮志的心迹。

篇2:孟浩然《田园作》注释

孟浩然《田园作》注释

《田园作》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注释:

⑴隔尘喧: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⑵先:先辈,指自己的先祖。养:涵养。《全唐诗》校:“一作尚。”恬素:恬淡素朴。

⑶卜邻:择邻。近:《全唐诗》校:“一作劳。”

⑷植果盈千树:《三国志·吴志·孙休传》注引《襄阳记》:“(李)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⑸粤:语助词,无意义。推迁:时间推移。陶渊明《荣木》诗序:“月推迁,已复九夏。”

⑹三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⑺书剑:读书击剑,指文武兼能。

⑻已:《全唐诗》校:“一作空。”

⑼寡悟:少悟,犹言难以理解。此就“未遇”而言。

⑽冲天:《韩非子·喻老》:“有鸟止南方之阜……虽无飞,飞必冲天。”

⑾羞鸡鹜:《楚辞·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羞:《全唐诗》校:“一作嗟。”

⑿劳歌:劳作之歌。

⒀乡曲:犹乡里。曲,乡以下的行政区划。

⒁朝端:朝臣之首。

⒂扬雄:汉成帝时蜀人。好学深思,每作赋,常拟司马相如以为式。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事见《汉书》本传。

篇3:孟浩然《田园作》注释及鉴赏

孟浩然《田园作》注释及鉴赏

田园作

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注释】

⑴隔尘喧: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⑵先:先辈,指自己的`先祖。养:涵养。《全唐诗》校:“一作尚。”恬素:恬淡素朴。

⑶卜邻:择邻。近:《全唐诗》校:“一作劳。”

⑷植果盈千树:《三国志·吴志·孙休传》注引《襄阳记》:“(李)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⑸粤:语助词,无意义。推迁:时间推移。陶渊明《荣木》诗序:“月推迁,已复九夏。”

⑹三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⑺书剑:读书击剑,指文武兼能。

⑻已:《全唐诗》校:“一作空。”

⑼寡悟:少悟,犹言难以理解。此就“未遇”而言。

⑽冲天:《韩非子·喻老》:“有鸟止南方之阜……虽无飞,飞必冲天。”

⑾羞鸡鹜:《楚辞·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羞:《全唐诗》校:“一作嗟。”

⑿劳歌:劳作之歌。

⒀乡曲:犹乡里。曲,乡以下的行政区划。

⒁朝端:朝臣之首。

⒂扬雄:汉成帝时蜀人。好学深思,每作赋,常拟司马相如以为式。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事见《汉书》本传。

【鉴赏】

《田园作》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一五九卷第四十六首。此诗作者写自己年已三十,仍然闲居田园而感到愤懑和急欲出仕的心情。作者少怀大志,昼夜自强,自以为诗赋已工,可以一展怀抱。但终因无人援引,直至“三十而立”之年,仍然功名无成。所以结句以扬雄自况,既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又表白希望得到执政者援引,早日实现雄心壮志的心迹。

篇4:孟浩然《田园作》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田园作》赏析:

《田园作》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一五九卷第四十六首。此诗作者写自己年已三十,仍然闲居田园而感到愤懑和急欲出仕的'心情。作者少怀大志,昼夜自强,自以为诗赋已工,可以一展怀抱。但终因无人援引,直至“三十而立”之年,仍然功名无成。所以结句以扬雄自况,既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又表白希望得到执政者援引,早日实现雄心壮志的心迹。

篇5:田园作①,田园作①孟浩然,田园作①的意思,田园作①赏析

田园作①,田园作①孟浩然,田园作①的意思,田园作①赏析 -诗词大全

田园作①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②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③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鸪,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④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篇6:田园作古诗注释

田园作古诗注释

弊庐隔尘喧1 ,惟先尚恬素2 。

卜邻近三径3 ,植果盈千树4 。

粤余任推迁5 ,三十犹未遇6 。

书剑时将晚7 ,丘园日已暮8 。

晨兴自多怀9 ,昼坐常寡悟 。

冲天羡鸿鹄10,争食羞鸡骛11 。

望断金马门12,劳歌采樵路13 。

乡曲无知己14,朝端乏亲故15 。

谁能为扬雄 ,一荐甘泉赋16 。

注释

1. 弊:破。

2. 惟:发语词。尚:崇尚。恬素:恬淡素朴的.生活。

3. 卜邻:选择邻居。《左传?昭公三年:“非宅是卜,惟邻是卜。”三径:原指庭园中的小路,引申为隐士居住之所。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文选》李善注:“《三辅决录》曰:‘蒋诩字元卿,舍中竹下开三径,唯求仲、羊仲从之,皆挫廉逃名不出”。

4. 植:种植。果:果木。盈:满。

5. 粤:通“曰”,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任推迁:任凭世事推移变迁。

6. 遇:得到君王的赏识。

7. 书剑: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

8. 丘园:丘墟园圃,指田园。

9. 兴:起来。

10. 鸿鹄:鸟名,即天鹅,善高飞。

11. 鹜:野鸭子。《楚辞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12. 金马门:汉代宫门,《史记?滑稽列传》“金马门者,宦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汉武帝时,曾命学士东方朔、主父偃、严安、徐乐等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

13. 劳歌:劳作之歌。《汉书?朱买臣传》载朱买臣发迹前,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砍柴为生。常担着柴边走边诵读诗书,妻子屡次阻止他在道中讴歌,他却越发大唱起来。这里孟浩然以朱买臣未遇自喻。

14. 乡曲:乡里,即所居之乡,因僻处一隅,故称“乡曲”。

15. 朝端:朝堂之上。乏:缺少。

16. “谁能”二句:《汉书?扬雄传》“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诏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孟浩然以扬雄自比,希望能有人向君王荐举自己。

篇7:田园作原文及赏析

田园作原文及赏析

原文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译文

房屋虽然破旧,但远离尘嚣,是祖先赖以过恬静、朴素生活的所在。

与高人隐士结友为邻,种植着众多果树可养家活口。

到了我却任凭时光推迁,年已三十还没有被知遇。

从小读书习剑现在为时已晚,只好虚度日月,空老家园。

清早起来独自多有感怀,白天坐着常常少能解悟。

羡慕冲天而飞的鸿鹄,羞当鸡鸭只知争食物。

对着金马门望穿双眼,唱着劳作歌走在采樵路。

身处穷乡僻野,没有作官的知已朋友,朝廷重臣中无亲无故。

谁能替才比扬雄的人,推荐上一篇《甘泉赋》!

注释

隔尘喧: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先:先辈,指自己的先祖。养:涵养。

卜邻:择邻。近:《全唐诗》校:“一作劳。”

粤:语助词,无意义。推迁:时间推移。

三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书剑:读书击剑,指文武兼能。

已:《全唐诗》校:“一作空。”

寡悟:少悟,犹言难以理解。此就“未遇”而言。

羞鸡鹜(wù):《楚辞·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羞:《全唐诗》校:“一作嗟。”

劳歌:劳作之歌。

乡曲:犹乡里。曲,乡以下的行政区划。

朝端:朝臣之首。

扬雄:汉成帝时蜀人。好学深思,每作赋,常拟司马相如以为式。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事见《汉书》本传。

赏析

这首诗当作于公元7(唐玄宗开元六年),时诗人30岁左右,隐居裹阳涧南园田园所作。虽命题为《田园作》,主要是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远离尘嚣、恬静朴素、高士为邻的田园生活,及书剑无成、空老家园的感怀,表现了其渴望仕途进取与保持独立人格的内心矛盾冲突,抒发了他胸怀大志而无人举荐的悲愤感慨。

首四句写隐居田园的恬淡美好。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自己家园的房屋虽然破旧,但远隔尘世,是祖先赖以过恬静、朴素生活的所在。这是介绍自己家室居住的条件。“弊庐”用陶渊明《移居》“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诗意,言其破旧不堪,说明自己居室条件的简陋。“尘喧”指尘世的喧嚷,与陶渊明《归田园居》中所说“尘网”及《饮酒〉中所说“车马喧”同义,用一“隔”字将“弊庐”与“尘喧”联系起来,显示出诗人超然物外,远离尘世的高洁情怀。正因为家居简陋,远离尘世,所以诗人自祖辈以来就一直在这里过着恬静素朴的田园生活。“恬素”既指恬静素朴的物质生活,更指恬淡自然的.精神境界。而这又是由祖辈流传培育起来,如今又由诗人继承发扬下去的,可见其渊源有自,历史长久,并非自今日始。着一“养”字,与“隔”字相映,深刻而具体地描写了家居的现实条件和历史状况。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接着写家室周围清幽宁静、高雅美好的自然环境。据《文选》李善注引《三辅决铩》载:西汉末年蒋诩隐居后,于舍中竹下开三径,只与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又《三国志·吴志·孙休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载:吴丹阳太守李衡在故乡龙阳县龙洲上“种甘橘千株”,临死时对儿子称这是可养家的“千头木奴”。这里诗人连用两个典故,表明自己与高人隐士结友为邻,不与凡夫俗子交往;有大自然赐予的众多果树可养家活口,不必为生计而疲于奔波。进一步写出家园环境的消幽宁静,衬托出自己情怀的高雅美好。那来往高人雅士的竹下小径,那象征君子风范的众多甘橘,也就是陶渊明所赞美的“三径就荒,松橘犹存”的桃源境界;也就是屈原所称颂的“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行比伯夷,置以为象”的寓托自已高洁志向的橘树精神。

起首四句,生动具体地勾划出田园生活的恬淡与美好,抒写出自己高尚的情操,暗示出自己远大的志向,似淡实浓,为下文转入写自己的志向作了很好的铺垫。田园生活是“恬素”美好的,家居环境也是清幽宁静的,然而“俱怀鸿鹄志”、“忠于事明主”的诗人,此时却“未能忘魏阙”、“魏阙心常在”,身在田园,心在朝廷,还是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的。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书剑时将晚,丘园日空暮”,笔锋陡然一转,由“恬素”的田园生活跃向内心世界的抒发,奏响了怀才不遇而渴望展示雄才的悲壮之音。已到而立之年的诗人却毫无所成,从小读书习剑,本拟报效国家,现在为时将晚,只好虚度日月,空老家园,感到莫名的悲哀。“任推迁”表明时间逝去的迅速与无情,“犹未遇”抒写怀才不遇的惋惜与感叹,“时将晚”与“日空暮”,对举,深刻地揭示了诗人不甘虚度光阴而欲入仕却又无可奈何的内心的痛苦与矛盾。正因为这样,诗人早起晚坐,常常心事重重,难以排解。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抬头仰望,他羡慕那冲天高飞的鸿鹄;低首俯视,他鄙弃那争食逐利的鸡鹜。鸿鹄喻志向远大之人,鸡鹜比凡俗平庸之辈。两个生动而形象的比喻,将诗人胸怀大志而羞与世俗争利的高尚情操具体明白地抒写了出来。然而“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入仕作官,为国出力,实现理想的希望渺茫难期,只好隐居乡里,采樵度日了。

“望断”二字十分传神,将诗人那急欲入仕的迫切心情活脱脱地抒写了出来,跃然纸上,如现目前。唱着劳动之歌,往来于樵采之路,与“望断”的迫切心情强烈对比,其失意惆怅和无可奈何的内心痛苦亦活画了出来,鲜明生动。但诗人并不想老于田园,无所作为,所以最后四句再次强烈地表示了自己希望入仕的迫切愿望:身处穷乡僻野,没有作官的知已朋友,朝廷之上又缺乏有力的亲朋故旧,没有人像当年爱惜扬雄那样,在君王面前替他推荐《甘泉赋》。这里诗人以扬雄自况,也希望走以辞赋干谒人主进入仕途的道路,因而慨叹无人推荐他入朝,不能早日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其迫切求仕的欲望与怀才不遇的惆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深沉的呼喊和痛苦的哀叹,回肠荡气,十分感人。

这首诗出语自然,不事雕琢,显示了孟浩然诗歌平易、朴实而清淡自然的艺术风格。诗歌只是写家居田园,慨叹无人引荐,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思想内容并不算深厚丰富。但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写却细致入微,亲切真实;由田园生活的“恬素”高雅,到内心世界的矛盾不安,从功名事业的早晚萦怀到对希求引荐的迫切愿望,层递自然,意境浑厚。全诗虽多处用典,但自然妥贴,十分巧妙;两处比喻的应用,抒写情怀,生动形象;“书剑时将晚”以下十句采用对偶句式,具有音韵和谐之美。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篇8:田园作原文及赏析

田园作原文及赏析

原文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翻译

1、隔尘喧:诗》校:“一作尚。”恬素:恬淡素朴。

2、卜邻:择邻。近:《全唐诗》校:“一作劳。”

3、植果盈千树:《三国志·吴志·孙休传》注引《襄阳记》:“(李)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4、粤:语助词,无意义。推迁:时间推移。陶渊明《荣木》诗序:“月推迁,已复九夏。”

5、三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6、书剑:读书击剑,指文武兼能。

7、已:《全唐诗》校:“一作空。”

8、寡悟:少悟,犹言难以理解。此就“未遇”而言。

9、冲天:《韩非子·喻老》:“有鸟止南方之阜……虽无飞,飞必冲天。”

10、羞鸡鹜:《楚辞·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羞:《全唐诗》校:“一作嗟。”

11、劳歌:劳作之歌。

12、乡曲:犹乡里。曲,乡以下的行政区划。

13、朝端:朝臣之首。

14、扬雄:汉成帝时蜀人。好学深思,每作赋,常拟司马相如以为式。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事见《汉书》本传。

赏析

《田园作》的作者是诗》的第一五九卷第四十六首。此诗作者写自己年已三十,仍然闲居田园而感到愤懑和急欲出仕的心情。作者少怀大志,昼夜自强,自以为诗赋已工,可以一展怀抱。但终因无人援引,直至“三十而立”之年,仍然功名无成。所以结句以扬雄自况,既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又表白希望得到执政者援引,早日实现雄心壮志的心迹。

篇9:孟浩然《万山潭作》全诗赏析及注释

孟浩然《万山潭作》全诗赏析及注释

万山潭作

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①磐石:石之扁而大者。

②万山潭:即沉碑潭,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北万山下。《晋书·杜预传》:“杜预作二碑纪其勋绩,一碑立于岘山之上,一沉万山之下”,所以叫“沉碑潭。”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这两句是说,面对青山绿水,潭边垂钓,心情悠闲——安坐磐石,执竿垂钓,潭水清澈见底,心境悠然自得,俨然一幅碧潭垂钓图。

鉴赏:

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又名汉皋山。此地环境清幽,为襄阳名胜,又有神女解佩的传说,更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浩然常游此地,诗集中就有三首于此得题。“万山潭”,指山旁江水深曲处。

首联写诗人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垂钓本身,已乐在其中,何况静坐磐石之上。“坐”字一字,更显安闲。且潭水清澈,与闲适的心境相默契。诗中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融入闲淡之中。

颔联,所谓“鱼行潭树下”,似不合理,盖鱼是水中之物,不可能行之于树下。细细体味,就可理解潭侧之树高于潭中之鱼,且树影映入潭水之中,鱼儿翕翕游动,自由自在。故“鱼行潭树下”。在这里,诗人虽没有正面描写树的倒影,但却可以领悟出树的倒影的荡漾美,与游鱼的动态美相互参差,更显出美的多样性。且“鱼行”与“猿挂”,一低一高,遥相呼应,更拓展出空间的距离美。“潭树下”与“岛藤间”,一潭一岛,一树一藤,一下一上,也显示出对称美。颈联借当地典故抒发情怀。曹植《洛神赋》中说:“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意思是郑交甫曾游于万山,巧遇两个游山的神女,羡慕不已,向神女索取佩带上的饰物,游女解佩赠之,但霎时,游女及佩饰均不见。郑交甫怅惘良久。这个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风采,也触动着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尾联写心中向往,求之不得,于是月下放歌,乘舟而返。游女解佩的故事,给诗人以无穷的遐思。诗人不禁悠然神往。“沿”字,用得亦极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儿的动态美,表明不仅仅是一点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满舟,银辉一路,歌声不绝。此情此景,令人向往。

全诗有动有静。首、颔二联,以静为主,寓动于静;颈、尾二联,以动为主,寓静于动。冲淡之风,显隐于动静之中。闻一多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唐诗杂论》)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正是此中境界的写照。刘熙载说:“诗品出于人品”(《艺概·诗概》)。

关于孟浩然的人品,王士源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疏艺竹,以全高尚。”(《孟浩然集序》)王维在绢本上绘制的孟浩然肖像“颀而长,峭而瘦,风仪落落,凛然如生。”(《韵语阳秋》引张洎题识)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可用风清骨峻四个字来形容。它体现在孟氏诗中,就浇铸出孟浩然的诗品。

正如闻一多所说,《万山潭作》一诗,这是诗的孟浩然,又是孟浩然的诗。诗人的.心境是非常悠闲、清静、旷达、淡泊的;诗人的形象是“风神散朗”、“风仪落落”的。这确是诗如其人、人即其诗了。孟浩然所创造的人入其诗、诗显其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冲淡。

孟浩然和王维,都推崇冲淡,却各有千秋。胡应麟在《诗薮》中说:“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可见,王、孟虽同样具有冲淡中“清”的特点,王维偏重秀字,孟浩然偏重一个旷字。王维的《青溪》,虽然写了素、闲、清、澹,但从“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的诗句中,却可看见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孟浩然的《万山潭作》,虽然也写了清、闲,但从神寄游女、归舟放歌的情境中,读者却可窥见他的旷达情怀。

篇10:孟浩然《他乡七夕》注释及赏析

孟浩然《他乡七夕》注释及赏析

他乡七夕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注释】

七夕:为七月初七,民间的乞巧节。

绪风:微小的风。

河汉:为天上的银河。

迢迢:形容遥远的意思。

斗牛:星名。牵牛星。

【赏析】

在异地他乡适逢七夕佳节,更增加旅人的思乡思亲的情怀。可是远离家乡,看不见妻子在月下穿针乞巧,对月怀人,诗人生起无限羁旅穷愁、去国怀乡之感。孟浩然诗歌大胆抒发个人的理想愿望,给开元诗风注入了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并称“王孟”。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

篇11:王维《春中田园作》译文及注释

王维《春中田园作》译文及注释

《春中田园作》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译文

屋上有一只喜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注释

春中(zhòng):即仲春,农历二月。

鸠(jiū):鸟名,象鸽子,有斑鸠、山鸠等。曹植《赠徐干》:“春鸠鸣飞栋,流飙激棂轩”。

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诗经·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砍去又高又长的桑枝,便于以后采桑。

觇(chān):探测、察看。泉脉:地下的泉水。地层中的泉流象人体内血脉一样,故称之泉脉。

看新历:开始新的一年。

觞(shāng):古代饮酒用的器皿,此指酒杯。御:进用,饮、喝的意思。

惆怅远行客:即“远行客惆怅”。远行客:出远门的人。

春鸠:即布谷鸟、杜鹃

伐远扬:用斧头砍去长得太远而扬起的桑条

御:进用 觞:喝酒的器具 临觞(shang)忽不御:(诗人)面对着杯中酒,忽然又停住了喝 觇(chan)泉脉:查看泉水的通路

篇12:王维的《田园乐》的注释赏析

王维的《田园乐》的注释赏析

原文:

田园乐①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①原诗共七首,与北宋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同为六言绝句中最优秀的篇章。

赏析:

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诗人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一个雨后的早晨田园生活的宁静闲适而又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你看,一个春天的早晨,桃花带雨,绿柳含烟,花落莺啼,山客犹眠,景象是多幺的'宁静美好,生活是多幺地闲适惬意!特别是诗歌所写之“莺啼”而山客“犹眠”的情景,除了具有以动显静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之外,从人物的酣眠的表现我们不难体味到山中生活的无限情趣!

黄升《玉林诗话》云:“六言绝句,如王摩诘‘桃红复含宿’及王荆公‘杨柳鸣蜩绿暗’二诗最为警绝,后难继者。”评说甚当。

阅读这首写景抒情诗,然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对仗工致,阴韵铿锵。)

2.诗中的“山客”有怎样的心境?(闲适恬静)

译文:

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雨滴,绿绿的柳树笼着淡淡的春烟。家童还没有打扫地上的落花,莺鸟啼叫,山客还在酣眠。

【孟浩然《田园作》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1.孟浩然《武陵泛舟》古诗赏析及注释

2.春中田园作翻译及赏析

3.长安早春一作孟浩然诗原文及赏析

4.田园乐原文及赏析

5.《万山潭作》孟浩然

6.短歌行原文注释及赏析

7.水调歌头原文注释及赏析

8.观沧海 曹操注释及赏析

9.《观沧海》原文注释及赏析

10.出塞作原文及赏析

下载word文档
《孟浩然《田园作》注释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