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关于杀毒软件安装使用的几个误区 杀毒软件也要慎用

关于杀毒软件安装使用的几个误区 杀毒软件也要慎用

2023-03-14 07:55: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庄达菲”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关于杀毒软件安装使用的几个误区 杀毒软件也要慎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关于杀毒软件安装使用的几个误区 杀毒软件也要慎用,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杀毒软件安装使用的几个误区 杀毒软件也要慎用

篇1:关于杀毒软件安装使用的几个误区 杀毒软件也要慎用

杀毒软件我们天天用.那你知道怎么正确的用吗?其实杀毒软件也不是随便用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如何正确的使用

杀毒软件几乎是每台电脑的必须品,随着电脑技术的日益提高,几乎每个用电脑的人都遇到过计算机病毒,因此杀毒软件也是比不可少的,

关于杀毒软件安装使用的几个误区 杀毒软件也要慎用

。但是,对病毒和杀毒软件的认识许多人还存在着误区。杀毒软件虽然可以帮助电脑拦截多数病毒并查杀,但是也并非万能的,毕竟杀毒软件再高明,也总有漏洞,而 也总会找到漏洞,躲避杀毒软件的漏洞来攻击电脑。因此清楚地认识杀毒软件是必须的,只有认清了杀毒软件,才不会陷入杀毒软件的误区中。

以下是几点要注意的误区,希望能帮到大家。

误区一:好的杀毒软件可以查杀所有的病毒

据我们所知,杀毒软件的查杀总比病毒来慢了一步。这是因为病毒是根据杀毒软件的漏洞来攻击计算机的,那么就必然是建立在杀毒软件的基础上,杀软厂商要对病毒进行拦杀,就要先截获病毒,并对其进行分析,然后才能修补漏洞或者增加杀软的病毒库,进行查杀。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杀毒软件是万能的,这是不正确的。

虽然,目前许多杀毒软件厂商都在不断努力查杀未知病毒,有些厂商甚至宣称可以100%杀未知病毒。不幸的是,经过专家论证这是不可能的。杀毒软件厂商只能尽可能地去发现更多的未知病毒,但还远远达不到100%的标准。

甚至,至于一些已知病毒,比如覆盖型病毒。由于病毒本身就将原有的系统文件覆盖了。因此,即使杀毒软件将病毒杀死也不能恢复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

误区二:我的机器没重要数据,有病毒重装系统,不用杀毒软件

许多电脑用户,特别是一些网络游戏玩家,认为自己的计算机上没有重要的文件。计算机感染病毒,直接格式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就万事大吉,不用安装杀毒软件。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几年前,病毒编写者撰写病毒主要是为了寻找乐趣或是证明自己。这些病毒往往采用高超的编写技术,有着明显的发作特征(比如某月某日发作,删除所有文件等等)。

但是,近几年的病毒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病毒编写者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病毒没有明显的特征,不会删除用户计算机上的数据。但是,它们会在后台悄悄运行,盗取游戏玩家的账号信息、QQ密码甚至是银行卡的账号。由于这些病毒可以直接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它的危害性比传统的病毒更大。

对于此种病毒,往往发现感染病毒时,用户的账号信息就已经被盗用。即使格式化计算机重新安装系统,被盗的账号也找不回来了。

误区三:杀毒软件经常换,网上传哪个好换哪个

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每装一次杀毒软件,你就需要重新下载杀软厂商的病毒库,每个厂商的病毒库也都是有所不同的,重新下载的杀毒软件,杀毒的规则也有一定的区别,重新下载的病毒库,会占用到自己的硬盘空间,虽说文件不是很大,但是多了之后就自然就是一个巨无霸了,而且,同位病毒库,杀毒软件有时候也会将其认为是病毒而错杀,也会使一些非病毒文件被误删,那个时候就后悔不及了。所以,杀软不能用多。其实很多时候的病毒都是因为自己的使用习惯而引起的,只要自己有了良好的使用习惯,相信也不会那么容易被病毒入侵的。

误区四:杀毒软件是专门查杀病毒的,木马专杀才是专门杀木马的

计算机病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病毒的定义已经被扩大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已经被广义化,它大致包含:引导区病毒、文件型病毒、宏病毒、蠕虫病毒、特洛伊木马、后门程序、恶意脚本、恶意程序、键盘记录器、工具等等。

可以看出木马是病毒的一个子集,杀毒软件完全可以将其查杀,

从杀毒软件角度讲,清除木马和清除蠕虫没有配制的区别,甚至查杀木马比清除文件型病毒更简单。因此,没有必要单独安装木马查杀软件。

误区五:杀毒软件多多益善

同时使用数个杀毒软件,造成系统冲突,引发使用不便。存在这种观念的用户不在少数,很多用户的计算机上都安装了不止一种的杀毒软件。但是,他们的计算机却常常出现死机、蓝屏等莫名其妙的问题。这其实是杀毒软件造成的冲突所致。

如果你非要在同一台电脑里头同时开启多套杀毒软件,实时监控可能会引起冲突。例如诺顿和卡巴斯基都曾将其他的杀毒软件报成病毒,引发使用上的不便。

尽管杀毒软件的开发厂商不同,宣称使用的技术不同,但他们的实现原理却可能是相似或相同的。同时开启多个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程序很可能会产生冲突,比如多个病毒防火墙同时争抢一个文件进行扫描。安装有多种杀毒软件的计算机往往运行速度缓慢并且很不稳定,因此,我们并不推荐一般用户安装多个杀毒软件,即使真的要同时安装,也不要同时开启它们的实时监控程序(病毒防火墙)。

误区六:我用惯了这个杀软,不想换其的了

永远执着于电脑里的这个杀毒软件,即使它已经染上病毒。

很多新的病毒出现时,杀毒软件猝不及防,会自动被病毒关掉或者感染,已经失去了作用。如果还固执地使用染毒的杀毒软件来杀毒,根本没有效果。要知道,多数的杀毒软件都采用特征扫描法检查病毒,一旦计算机内出现病毒代码库之外的病毒(不一定是新的),那么杀毒软件也会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误区七:我装了杀毒软件,什么都不用怕了

以为装了杀毒软件就能随意查看不良网页,或者随便下载危险软件和插件。

杀毒软件不是万能的,它始终处于被动防御状态,并且需要不断升级才跟得上病毒更新的速度。而现在的很多新病毒和木马就嵌在一些恶意网页中,自恃有了杀毒软件就随便打开一些可疑的地址仍然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杀毒软件的能力限度在哪里。

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尽量避免“自作孽”,并且及时安装系统补丁,毕竟杀软并不能从根本上修补系统漏洞。

即便装了杀毒软件,也要高度戒备,不要随便去一些网站,也不要阅读不明来历的邮件。

误区八:查毒速度快的杀毒软件才好

不少人都认为,查毒速度快的杀毒软件才是好的。甚至不少媒体进行杀毒软件评测时都将查杀速度作为重要指标之一。不可否认,目前各个杀毒软件厂商都在不断努力改进杀毒软件引擎,以达到更高的查杀速度。但仅仅以查毒速度快慢来评价杀毒软件的好坏是片面的。

杀毒软件查毒速度的快慢主要与引擎和病毒特征库有关。举个例子,一款杀毒软件可以查杀10万个病毒,另一款杀毒软件只能查杀100个病毒。杀毒软件查毒时需要对每一条记录进行匹配,因此查杀100个病毒的杀毒软件查毒速度肯定会更快些。

一个好的杀毒软件引擎需要对文件进行分析、脱壳甚至虚拟执行,这些操作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而有些杀毒软件的引擎比较简单,对文件不做过多的分析,只进行特征匹配。这种杀毒软件的查毒速度也很快,但它却有可能会漏查比较多的病毒。

由此可见,虽然提高杀毒速度是各个厂商不断努力奋斗的目标,但仅从查毒速度快慢来衡量杀毒软件好坏是不科学的。

误区九:根据任务管理器中的内存占用判断杀毒软件的资源占用

很多人,包括一些媒体进行杀毒软件评测,都用Windows自带的任务管理器来查看杀毒软件的内存占用,进而判断一款杀毒软件的资源占用情况,这是值得商榷的。

不同杀毒软件的功能不尽相同,功能比较多的占用的内存占用肯定会更多,但却提供了更全面的安全防护。

同时,也有一小部分杀毒软件厂商为了对付评测,故意在程序中限定杀毒软件可占用内存数的大小,使这些数值看上去很小,一般在100KB甚至几十KB左右。实际上,内存占用虽然小了,但杀毒软件却要频繁地进行硬盘读写,反倒降低了软件的运行效率。

篇2:网络版杀毒软件购买误区

企业要想采购买到物有所值的网络版,只看“价格”、“品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成本”、“服务”、“管理”角度出发去考量,下面笔者就详细分析一下,企业在采购网络版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如今,病毒傍上了网络,无论是传播速度、扩散方式,还是破坏目标,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应对病毒这场战役中,企业中的电脑是各自为营,还是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更多企业显然选择了后者,而网络版无疑是最佳武器之一。只是,在采购网络版的过程中,很多企业还没有把握要领。

下面笔者就详细分析一下,企业在采购网络版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只看价格不问成本

要想采购买到物有所值的网络版,只看“价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成本”角度出发去考量。

目前,杀毒软件无论是单机版还是网络版,价格都被压得越来越低。在卓越网上,某品牌的产品曾一度出现了3折的低价格,其他单机版杀毒软件的价格也都低于5折。

以前很少听到打折消息的网络版也开始了“价格战”。很多杀毒厂商都推出过“特价”产品,平均到每个客户端,其价格绝对比单独购买单机版杀毒软件低的多。在单客户端价格低廉,又兼具管理特性的诱惑下,正在为网络防毒发愁的中小企业无疑眼前一亮。

不过,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通常情况下,一些低价的网络版还是存在一些“先天不足”的。比如,比起面向大众性用户的网络版防毒软件,很多低价网络版产品的管理功能都极度缩水,对客户端的控制手段几乎为零,根本无法发挥出网络版的真正威力,

另外,我们还不得不考虑网络版本身的维护成本。通常,网络版需要安装的一台专门的服务器上,这台防毒服务器本身也需要不断加固,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才能保证网络版的正常运行。这些也是笔不小的投资。

如果产品本身发挥不出网络版的优势,还需要我们花大价钱去维护,就有些得不偿失。

误区二:只看品牌不问服务

品牌效应,是一个任何商家都不能忽略的内容,也是用户采购产品的重要参考指标。但是,品牌不等于服务,而服务才是产品及时发挥作用的根本。

目前来看,依然坚守在防毒领域的安全厂商,只有十几家厂商,也都经受了严峻的市场考验。如果一定要给他们排排座次,也不是不可能。只是,无论是以杀毒性能、产品易用性为标准,还是以病毒库规模及升级速度、未知病毒抵抗能力为标准,都会得出不同的次序。其实,真没有必要太看重“品牌”。

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目前看没有一个防病毒厂商能够垄断市场,也就足以说明大家各有所长,我们只要好好挑“服务”足以。

很多安全厂商在说到自己的实力时,会突出强调病毒库的升级速度。比如,有的厂商一小时提供一次病毒库升级服务,有的可能一天提供三次。但这并不能说明根本问题。

因为各个安全厂商所设置的病毒监控点不同,重点监视的地理位置也不同,病毒特征库所收入的病毒也不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病毒,厂商病毒库升级的速度快并不等同于会比其他家产品更早地防范该病毒。据称,某防病毒厂商曾做过试验,从自己的病毒特征库里随机抽取出300个最近一两年爆发的病毒,分别用另外三家国内外知名的防病毒产品去检测,所能查杀的病毒数量分别为180、148和111,这足以说明问题了。

对于那些全球范围内爆发的利用漏洞疯狂传播的大病毒,比如当初的冲击波、震荡波,也不是只靠网络版就能够真正解决的。

所以,在考察“品牌”的同时,我们不妨看得再实际些,看看厂商实际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比如,是否设有24小时技术支持电话,是否在重点城市都有售后服务队伍帮助我们解决疑难问题等等。

篇3:诺顿杀毒软件使用技巧

杀毒软件只是一件工具,只有使用者人正确的掌握使用方法,才能发挥它的功能,不管什么杀毒软件都一样,人的作用不能被替代,锤子是不会自己打钉子的。

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诺顿杀不掉病毒,诺顿在发现病毒时的处理有4种方式:隔离;修复;删除;不操作。

隔离-看到隔离就应该放心了,这不是没有杀掉病毒,而是将带有病毒的文件移动到了隔离区,这样病毒就不能搞破坏了,只有诺顿杀毒程序可以访问这些被隔离的文件。

修复-这是最好的处理结果,诺顿成功的从文件中分离并清除了病毒代码。

删除-带有病毒代码的文件己经被诺顿删除,不会搞破坏了,大家可以放心。

不操作-这是比较麻烦的,诺顿无法对带有病毒的文件进行任何操作,主要的原因是病毒程序正在运行,且进程为系统关键进程,无法通进中止进程来杀毒,

前三种都没问题,虽然会引起一些不了解杀毒软件工作原理朋友的误会,但发现的病毒己经被处理过了,不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最重要的就是“不操作”,一旦发现这样的提示,使用者应立即断开网络,关掉WINDOWS的系统还原(系统还原中的病毒是杀毒软件不能访问的),重启后进入安全模式,再次用诺顿进行全面扫描,这样病毒就可以被杀掉了。

影响杀毒效果的还有一些其它因素,杀毒软件版本过低;病毒定义码未升级都会影响诺顿的杀毒效果。如果版本过低就算有了最新的病毒定义,也会无法查杀新的病毒。

当然操作者的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杀毒软件的工作效率,有些病毒可以不用杀毒软件,高手一看就能知道该终止哪些进程,要删哪几个文件,所以如果有高手朋友,在发现病毒自己不能处理时,请高手来帮个忙吧!

篇4:杀毒软件选择的最大误区

我知道,论坛里面有很多杀毒软件的发烧友,我本人也是,以前我也喜欢从各个论坛样本区下载病毒包测试杀毒软件的能力,但是经过前一阵子熊猫烧香的**,我的想法有了很大转变,虽然还是喜欢测试杀软的扫描,但是我现在更看重的是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能力和防范未知病毒的能力——从扫描压缩包的能力判断一个杀软的好坏根本就是错误的。

杀毒软件是干什么的?保护我们的系统安全,这是大家都认可的。但是我们是希望先中毒再杀毒还是提前将病毒挡在门外?我想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系统不中毒吧?这样,一个监控能力优秀的杀毒软件必不可少。可以这么说,没有良好的监控能力,杀毒软件就是一个摆设,没有什么用,其下场就是被病毒杀掉。就像一个反应迟钝的哨兵,在发现敌人之前就被人给干掉了。伟大的熊猫烧香病毒已经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平时吹嘘的天上地下绝无仅有的优秀的杀毒软件国产龙头老大的瑞星,来不及做任何抵抗就窝囊地死去了,中毒者欲哭无泪啊,为什么?平时扫描压缩包内的病毒样本,瑞星可是很厉害的,可以超越绝大多数杀软,包括大名鼎鼎的卡巴斯基和KV,以及其他一些国际知名的杀毒软件,但是遇到熊猫烧香,为什么就不行了?一句话,瑞星根本就没有任何有效的监控能力,除了注册表监控经常跳出来一些烦人的提示,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这也决定了它没有任何防范未知病毒的能力。扫描病毒样本很强,问题是中毒者所中病毒有几个是以压缩包形式中毒的?一个巨大的压缩包扫描器除了没事的时候自欺欺人的娱乐一下,还有什么用?

熊猫烧香作为一个经典的病毒,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选择杀毒软件,不要听厂家如何吹嘘,要多问问高手或者有经验的用户,听听他们怎么说,

不要迷信卖电脑的,这些人在网络安全这一块水平也不怎么样,系统出了问题他们就喜欢用重装的办法解决。而且有时候因为一些商业合作方面的原因,他们会极力推荐某个品牌的杀毒软件,所以他们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当成真理。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理解,选择杀毒软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监控能力好坏。没有监控,这个杀软就是不合格。在系统中毒之前拦截病毒是最理想的结果,虽然没有任何一款杀毒软件可以拦截100%的病毒,但是应该能够拦截绝大多数病毒,可以省去我们很多麻烦——谁有那么多功夫每天扫描系统?

2.未知病毒防范能力。这一项至关重要,应当是重中之重。主动防御也是今后杀毒软件的主要发展方向,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国外的是卡巴斯基、麦咖啡、NOD32,小红伞、大蜘蛛等,技术不一样,但是目的是一样的,就是防范病毒库当中没有的病毒。国内做得好的就是KV,和微点。KV的未知病毒防范能力不用多说,当年冲击波来临的时候它就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优秀杀毒软件。至于 ,这个杀毒软件是以主动防御为主,就是根据行为判断来识别病毒,技术很不错,就是目前还有一定的误杀率,等将来成熟了,会是很不错的杀软。

3.资源占用。大家都知道,一款占用大量资源的杀毒软件安装之后和中毒的结果差不多,系统那叫一个慢。做的比较好的是NOD32,大蜘蛛,小红伞。以前卡巴斯基被人诟病,现在的6.0系列在系统资源占用方面进步不小,官方的简体版占用内存已经很小了,但是扫描速度还是很慢。

4.程序稳定性。杀毒软件是保护系统的,如果自己经常出问题,我们要他有什么用?锻炼自己的耐心?用过瑞星的人都知道监控禁用是怎么样的吧?莫名其妙监控不能用了了,垃圾。江民好一点,但是升级的时候不稳定,这是阻碍他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5.售后服务。就是客服的水平,国内的厂商应该向国际知名大厂学习怎么样为用户服务。江民的服务态度太差了,瑞星的服务态度好一点,但是软件质量太差了。

篇5:如何采购网络版杀毒软件

如今,病毒傍上了网络,无论是传播速度、扩散方式,还是破坏目标,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应对病毒这场战役中,企业中的电脑是各自为营,还是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更多企业显然选择了后者,而网络版无疑是最佳武器之一。只是,在采购网络版的过程中,很多企业还没有把握要领。

下面笔者就详细分析一下,企业在采购网络版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只看价格不问成本

要想采购买到物有所值的网络版,只看“价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成本”角度出发去考量。

目前,杀毒软件无论是单机版还是网络版,价格都被压得越来越低。在卓越网上,某品牌的产品曾一度出现了3折的低价格,其他单机版杀毒软件的价格也都低于5折。

以前很少听到打折消息的网络版也开始了“价格战”。很多杀毒厂商都推出过“特价”产品,平均到每个客户端,其价格绝对比单独购买单机版杀毒软件低的多。在单客户端价格低廉,又兼具管理特性的诱惑下,正在为网络防毒发愁的中小企业无疑眼前一亮。

不过,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通常情况下,一些低价的网络版还是存在一些“先天不足”的。比如,比起面向大众性用户的网络版防毒软件,很多低价网络版产品的管理功能都极度缩水,对客户端的控制手段几乎为零,根本无法发挥出网络版的真正威力。

另外,我们还不得不考虑网络版本身的维护成本。通常,网络版需要安装的一台专门的服务器上,这台防毒服务器本身也需要不断加固,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才能保证网络版的正常运行。这些也是笔不小的投资。

如果产品本身发挥不出网络版的优势,还需要我们花大价钱去维护,就有些得不偿失。

只看品牌不问服务

品牌效应,是一个任何商家都不能忽略的内容,也是用户采购产品的重要参考指标。但是,品牌不等于服务,而服务才是产品及时发挥作用的根本。

目前来看,依然坚守在防毒领域的安全厂商,只有十几家厂商,也都经受了严峻的市场考验。如果一定要给他们排排座次,也不是不可能。只是,无论是以杀毒性能、产品易用性为标准,还是以病毒库规模及升级速度、未知病毒抵抗能力为标准,都会得出不同的次序,

其实,真没有必要太看重“品牌”。

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目前看没有一个防病毒厂商能够垄断市场,也就足以说明大家各有所长,我们只要好好挑“服务”足以。

很多安全厂商在说到自己的实力时,会突出强调病毒库的升级速度。比如,有的厂商一小时提供一次病毒库升级服务,有的可能一天提供三次。但这并不能说明根本问题。

因为各个安全厂商所设置的病毒监控点不同,重点监视的地理位置也不同,病毒特征库所收入的病毒也不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病毒,厂商病毒库升级的速度快并不等同于会比其他家产品更早地防范该病毒。据称,某防病毒厂商曾做过试验,从自己的病毒特征库里随机抽取出300个最近一两年爆发的病毒,分别用另外三家国内外知名的防病毒产品去检测,所能查杀的病毒数量分别为180、148和111,这足以说明问题了。

对于那些全球范围内爆发的利用漏洞疯狂传播的大病毒,比如当初的冲击波、震荡波,也不是只靠网络版就能够真正解决的。

所以,在考察“品牌”的同时,我们不妨看得再实际些,看看厂商实际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比如,是否设有24小时技术支持电话,是否在重点城市都有售后服务队伍帮助我们解决疑难问题等等。

只看杀毒不问管理

网络版和单机版的杀毒机理是相同的,所以价格会有高低之分,就因为网络版可以实施全网统一的安全策略,大大减轻网络管理者的维护量,从而有效避免安全“短板”扰乱大局。

很多人考察网络版时,都会特别关注产品的杀毒能力,而忽略了来自管理维护的消耗。要想避免“买椟还珠”,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详加考察:

(1)体系架构。这项指标决定了网络版的部署难度。通常情况下,网络版的体系不外乎C/S、B/S、C/SB/S几种架构。C/S架构在部署含有跨网段和跨广域网的客户端方面存在问题,B/S架构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不错,而C/SB/S架构则可以兼顾中小网络和跨地域的大型网络,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均表现优异。如果选择,关键就要看您的网络环境了。

(2)安装方式。目前,网络版提供的安装方式主要是Web安装、远程安装和脚本安装以及光盘安装等几种,但并不是每款产品都有这些功能,同样要与您的具体使用环境相结合。

(3)管理方式。如果网路版提供基于Web的管理控制台和方便的分级管理能力,可以大大降低网络管理者的管理难度。

(4)漏洞扫描。因为利用系统漏洞传播和进行攻击的恶意代码越来越多,漏洞扫描功能成为企业级用户的迫切需求。不过,尽管许多网络版都具备该功能,但大多数只是提醒用户该打何种补丁了,很少会在发出警告后还去监督客户端是否修补了这些漏洞。如果碰到能自始至终消灭“漏洞”的网络版,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啊。

【关于杀毒软件安装使用的几个误区 杀毒软件也要慎用】相关文章:

1.瑞星杀毒软件工具使用技巧

2.修复Windows 7无法识别杀毒软件的问题

3.注意检测 防范反抗杀毒软件的电脑病毒病毒防范

4.电动调节阀安装使用的注意事项

5.使用储水式电热水器的安全误区

6.浅谈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和使用

7.WinRAR压缩软件使用基础教程之安装软件

8.微软IE9浏览器RC版安装和使用问题解答

9.大型沥青混凝土拌合站的安装及日常使用管理论文

下载word文档
《关于杀毒软件安装使用的几个误区 杀毒软件也要慎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关于杀毒软件安装使用的几个误区 杀毒软件也要慎用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