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浅析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浅析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2023-03-01 08:37: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杯无”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浅析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浅析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浅析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篇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洋务运动举办了近代中国由国人自办的最早一批军用和民用近代企业,揭开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这些企业涉及到军事、工矿、交通运输等方面。它们在中国当时初步发生和发展的近代生产方式中,占有主要地位。从产生时间上看,它们虽迟于外国在华资本所办的近代企业,但比商办企业要早;从生产规模和资本总额来看,不仅远超过当时的商办企业,而且优于外国资本的在华企业。

2、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有不少的缺陷,但它们毕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举办鼓励和刺激一批中国人投身近代企业,促进了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在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过程,实行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并给这些企业以税厘上的减免、资本招收等方面的支持,这都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

3、洋务运动所兴办的工业、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在当时都是不同于传统的新生事物,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破祖宗成法、开风气的作用,它们同时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学说,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观念和习俗变迁。首先,它改变了中国人重农抑商的观念,重商主义受到许多人的青睐,商人和商业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其次,对外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中国人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念,正确认识到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西方文化的价值,认为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再次,近代西方物质文化的大量传入,对中国人的习俗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开风气之先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区,不仅出现了一些新兴事业,而且西方的物质文化也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相关的观念和习俗于是发生了变化。

4、洋务运动加强近代中国的国防,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海陆军,在酝酿时固然有镇压人民起义的目的,但同时也有明确的“御外”意识。进入70年代以后,转变为以反对外来侵略为主。洋务派兴办近代军工企业,创建第一支近代海陆军,使中国的国防水平发生了一次大飞跃,并在反对外来侵略上起了一定作用。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举办民用工业,同时还有“稍分洋商之利”的民族意识,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在抵制外来经济侵略,收回国家利益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5、对晚清政治变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洋务运动是在新兴政治派别洋务派的领导下进行的,它不同于顽固派的保守和排外,刷新政治风气。洋务派在举办各种洋务事业的同时,还设立了一系列的新式机构,对新生事业采取新的管理政策,促进了晚清制度的近代化变迁。如:总理衙门在举办洋务时职能不断扩大,改变了以往中央六部分工的模式,为中国政治制度的进一步演变打下了基础;洋务派还在总理衙门的主持下积极从事外交活动,并向外派驻公使、领事,促进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洋务派在科学制度存在的前提下,举办同文馆等近代学校,促进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并对传统选官制度产生了一定冲击等。

6、洋务运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近代生产力与资产阶级,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提供了一定的物资基础和阶级力量,为这些历史运动开辟和铺垫了道路。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洋务运动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目的是相互矛盾的,使得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另外,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增加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其次,洋务派本身阶级具有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摧残者和破坏者。洋务运动开办的企业采用的是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管理体制,必定会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外交活动中,却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利益的作用,但是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四,甲午战争爆发,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并没有实现,洋务运动基础上算是失败。而且当时大多数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

洋务运动口号是什么

洋务运动总共有两个口号,它们分别是“自强”和“求富”。其中“自强”是洋务运动第一阶段的口号,而“求富”则是洋务运动第二阶段的口号,不管是哪个口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都是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巩固清廷的统治。

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一场近代化的变革运动,洋务运动虽然最后失败了的,但是它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同时辅佐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体西用”这样的指导思想,目的在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改变清政府饱受列强欺凌的局面。

洋务运动的出发点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由于洋务运动受到当时朝廷顽固派的镇压和干涉,再加上难以彻底根除存续了上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弊端,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篇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一)学术界的几种观点

1、全面否认。认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存在着两条对立的政治路线,一条是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勾结,实行对内镇压对外投降,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反动路线;一条是从太平天国、义和团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革命路线。洋务运动则属于反动路线一边。它是一次地主阶级进行垂死挣扎的自救运动,也是一次勾结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变为半殖民地的卖国运动。理由是:目的是为了维持封建统治,或是为了增加财富,但是经典作家认为“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在对外政策上,妥协投降;在创办企业上严重依赖外国,并具有很浓的封建性,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基本否认,某些肯定。其标准与前者相同,但承认洋务运动在促进科技引进、人才培养及对促使中国资本主义发生方面有某些客观上的进步作用。不过,这些进步作用不能改变洋务运动的反动本质。

3、基本肯定。认为洋务运动虽然有种.种缺陷和弊端,但主要历史作用是积极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进步运动。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延缓了而不是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主要代表有徐泰来、戚其章等,戚认为“如果以社会实践及其效果作为评价洋务运动的标准,就应当基本肯定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李时岳则将洋务运动放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提出了“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代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潮流。陈旭麓则从“新陈代谢”的角度上论述了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进步运动。

4、发展评定论。不同意将洋务运动简单地定格为反动和进步。认为它有适应历史潮流的一面,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有对内对外的双重目的,作为太平天国的对立物而产生的洋务运动,在太平天国等起义被镇压之后又继续发展,有明显的御侮目的,在70年代以后,又由主要对内变为主要对外,由办军事工业转变为主要办民用工业,都是符合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潮流。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洋务运动举办了近代中国由国人自办的最早一批军用和民用近代企业,揭开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这些企业涉及到军事、工矿、交通运输等方面。它们在中国当时初步发生和发展的近代生产方式中,占有主要地位。从产生时间上看,它们虽迟于外国在华资本所办的近代企业,但比商办企业要早;从生产规模和资本总额来看,不仅远超过当时的商办企业,而且优于外国资本的在华企业。

2、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有不少的缺陷,但它们毕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举办鼓励和刺激一批中国人投身近代企业,促进了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在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过程,实行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并给这些企业以税厘上的减免、资本招收等方面的支持,这都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

3、洋务运动所兴办的工业、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在当时都是不同于传统的新生事物,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破祖宗成法、开风气的作用,它们同时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学说,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观念和习俗变迁。首先,它改变了中国人重农抑商的观念,重商主义受到许多人的青睐,商人和商业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其次,对外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中国人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念,正确认识到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西方文化的价值,认为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再次,近代西方物质文化的大量传入,对中国人的习俗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开风气之先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区,不仅出现了一些新兴事业,而且西方的物质文化也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相关的观念和习俗于是发生了变化。

4、洋务运动加强近代中国的国防,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海陆军,在酝酿时固然有镇压人民起义的目的,但同时也有明确的“御外”意识。进入70年代以后,转变为以反对外来侵略为主。洋务派兴办近代军工企业,创建第一支近代海陆军,使中国的国防水平发生了一次大飞跃,并在反对外来侵略上起了一定作用。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举办民用工业,同时还有“稍分洋商之利”的民族意识,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在抵制外来经济侵略,收回国家利益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5、对晚清政治变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洋务运动是在新兴政治派别洋务派的领导下进行的,它不同于顽固派的保守和排外,刷新政治风气。洋务派在举办各种洋务事业的同时,还设立了一系列的新式机构,对新生事业采取新的管理政策,促进了晚清制度的近代化变迁。如:总理衙门在举办洋务时职能不断扩大,改变了以往中央六部分工的模式,为中国政治制度的进一步演变打下了基础;洋务派还在总理衙门的主持下积极从事外交活动,并向外派驻公使、领事,促进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洋务派在科学制度存在的前提下,举办同文馆等近代学校,促进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并对传统选官制度产生了一定冲击等。

6、洋务运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近代生产力与资产阶级,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提供了一定的物资基础和阶级力量,为这些历史运动开辟和铺垫了道路。

考题必答观点:

(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首先,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其次,洋务运动中,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 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与此同时,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还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最后,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幵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西方的各种技术和器物被视为模仿、学习的对象。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最后,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篇3: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传统的“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都受到很大冲击,商人、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明显提高,“西学”成为中国求强求富的学问。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相关阅读】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同治维新,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发展基础,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师夷之长技以自强”和“师夷之长技以求富”分别是前期与后期的运动口号和目标。该运动自1861年至1895年,持续约35年。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的全国性西方工业运动,它在封建皇权的背景下发生的。洋务运动引进了超多的西方科技及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习近平现代的公司体制则为国±创笈工业及化学企业,有助中国走上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然而当时的.中国,却难逃洋务运动失败的命运。因为清军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的信心,使洋务运动黯然收场。

洋务派将军事工业的革新看成是首要的突破点,提出了“自强”的口号。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他们还开办了一批军事学校,为国防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源、钢铁等工业与之配套。同时,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也务必发展民族经济,与洋人“商战”、“争利”。于是,他们提出了求富的口号,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起来了。洋务派还开办了“同文馆”,这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它为中国造就了一批外语和外交人才。这些人的活跃成为以后中国现代化运动深入的重要力量。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超多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超多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习近平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也深刻影响了出生于19世纪末的一批中国人。甲午海战失利后清廷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等一批领土领海于日本,更加重了清廷的统治危机;日本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战胜中国,深刻激发了中国国民的民族意识,对之后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篇4:浅析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浅析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张美英

土右旗美岱召中学 内蒙古包头014000

【摘要】 笔者认为,洋务运动的弊端固然不容小视,但总的来说,它还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 关键词】 洋务运动近代工业化 中国早期现代化

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而止步于19世纪末的清末“洋务运动”所起的历史作用,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比较热烈的问题。虽然以前的历史学者也肯定了它的积极性,但是相比之下,却更注意它的缺点和不足,以致于把1895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看作是“洋务运动”完全破产的标志,贬低了它的历史作用。笔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亦即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基本上是内涵相同、可以互相替换的历史概念,只不过前者顾及表述传统、突出其历史性,后者涵纳新学、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与贯通。”

“洋务运动”产生于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就决定了“洋务派”自身的两重性。传统史家认为洋务派代表人物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是封建性、保守性十分浓厚的历史人物。笔者在此不想对这一问题做过多的争论,只想提醒一下持这种观点的史家,他们是否注意到了当时中国特殊的国情。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封建性特别浓厚的国家,像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样的开明地主可谓是凤毛麟角。试想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兴办洋务是何等的艰难。因此,我们不能对洋务派及“洋务运动”的`期望过高。所以,严格的说,历史所赋予洋务派的任务是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而不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是不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呢?应该说,基本上完成了,事实俱在,毋庸讳言,至于完成得好还是不好,那是另外的问题。”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洋务派,不得不承认英法“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更抱着“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这种镇国内、御外侮的主观意图,洋务派开始兴办军事工业。但是,也正是军事工业的兴办,吹响了中国近代化的号角。综观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英国、美国等欧美强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在明治维新前,这样的活动也不同程度地在西南各强藩渐次进行。”把军事工业的创办即国防近代化看作是中国近代化的弊端,就在于它的生产与以往的生产有质的区别,即由手工变成了机器。而在江南制造总局,“华匠学徒,按日点工给价”,“内地工匠,小工则人无定数,视公务之缓急为衡;价有差等,较技艺之优劣为准”, 随着军事工业的运行,“非铁不成,非煤不济”成为洋务派官员的共识,由此引发了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高潮。

笔者认为,这一举动意义非同小可,它不仅引发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并且可以说民用工业中的一些官僚总办、帮会办本身就是资本家。这一时期的民用工业主要以官办、官商督办、官商合办、商办等形式出现,而以官督商办最为引人注目。“所谓‘官督商办’,就是以招商的方式,在政府监督下,利用商人资本创办民用工业。”这些“官督商办”企业都采用股份公司的形式。“统计数字表明,在轮船招商局初创之时,如购买一股股票,即投资一百两,到1883年6月,经10届结账分红,股息所得,累计已达一百两。”更有甚者,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上海平准股票公司”于1882年10月24日正式开业,这样,通过直接投资或购买近代中资企业的股票,很多人转化为资本家。另一方面,“一部分封建官吏以李鸿章等人为靠山,直接参与‘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逐步转化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的另一种类型——中国早期官僚资本的人格化身。”至此,历史期盼已久的中国资产阶级就这样诞生了。

总之,这一时期,随着中国的门户洞开,洋务运动兴起,以近代工业化为主体的早期现代化进程也由此启动。作为它的第一阶段,我们可以说它的这一步走得并不坚实,并不平衡。但是考虑到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我们也就会理解为什么这一步走得如此艰难,也会明白这一步迈出的重要意义。不管怎么说,它的这一步是迈出了,不论迈出得是好还是坏,它的使命算是完成了。

篇5:洋务运动

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教学用具;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回忆“19世纪60年代的清政府面临什样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清朝政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

让学生阅读“洋务派与顽固派”一目,回答: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各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的主张是什么?最高统治者慈禧在这件事上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态度?

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讨论他们主张的异同,并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比较两者哪一个较进步。并思考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即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

三、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目,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并记录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由学生概括“洋务”和“洋务运动”的概念,教师进行总结。

各组展示本组所做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集各组所长,总结出最佳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或由学生自己回答,或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答案,或由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含义,强调“长技”主要指西方的先进技术,“自强”体现强兵、创办军事工业。对比“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异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清政府对待列强侵略的态度由坚决抵抗转变为妥协求和,认清清政府逐渐被洋人控制的时代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洋务派以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洋务运动的开始?

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幅历史照片,让学生分析两张照片中的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不同之处,由此深入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其活动中的体现。简单介绍洋务运动的基础理论-“中体西用”论。

由学生回答:洋务派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并向学生介绍,此时李鸿章等人已经认识到:西方列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生产商品,并以高价出售给中国。因此,洋务派此时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也有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洋务派创建近代工业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哪些困难、存在哪些问题?并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在兴办近代工业和建立近代海军时,是地方的几名大员干吏各自为政并无领导核心。通过让学生分析兴建近代海军的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抵御列强入侵也是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洋务运动的破产

在分析列强对待洋务运动的态度时,教师要强调列强一方面希望中国创办近代工业,这样有利于其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中国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使其商品在最初一段时间很难在中国打开市场),另一方面,他们不希望中国富强,因而,只向中国提供已经落后的技术和淘汰的产品。其他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学生可以根据对前面两目的分析得出。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篇6: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与顽固派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90年代)

3.洋务派创建的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水师)

4.新式学堂的出现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及其影响

篇7:洋务运动学案

第6课 洋务运动[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批判清政府祸国殃民的行径,对于它的“自救”本能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 [学习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学习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叫“洋务派”和“洋务运动”?它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 洋务运动可分为前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后期(19世纪70—90年代),它们各自的口号和内容有哪些? 3. 洋务运动的不足和作用各是什么? (二)、问题探究:1、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3、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三)、系统总结:洋务运动的简表 项目目的时间内容与口号前期后期口号              内容              评价作用              不足              (四)、目标检测1.洋务运动的前期,打出的口号是(  )。 a 师夷长技以自夷    b 发展经济 c 自强              d求富 2.下列事件中,为中国资本主义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甲午中日战争 3.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洋务运动的实质是(     )    a 以工厂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    b 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c 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d 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4.中国成立的最早的新式学堂是(     )    a 白鹿书院         b 万木草堂    c 京师同文馆       d 时务学堂 5、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的核心内容是要(     ) a、创办民用企业                      b、创办军事工业 c、派遣留学生                        d、创办新式学校 6、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完全阻止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清楚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 d、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五)、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六)、作业布置

1、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篇8:历史教案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方法 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感知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办洋务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进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虽未达到富强,但却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 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既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的评价洋务运动,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三个图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2、根据三幅图片讲述: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洋务运动》。

3、释题。

《洋务运动》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第二单元是近代化的探索。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同时结合目录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新课

1、组织学生欣赏一段关于洋务运动的视频。

2、学生阅读课本,完成自学卡。

(1)什么是洋务派。

(2)洋务运动(时间、代表人物、目的、性质、结果、标志)。

(3)洋务运动的内容。(表见后面)

3、检查自学效果。(幻灯片出示)

最近网上流传一本新编历史剧《洋务运动》,请根据教材知识,判断下列剧情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有错误,指出错在何处。

剧情1:在乾清宫,慈禧召集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倭仁等大臣商讨国事,李鸿章提出要修铁路,遭到张之洞的坚决反对,张之洞说:“电线铁路,冶铁织布,变华为夷,鄙见迂疏,期期以为不可。”双方激烈辩论,难分高下,慈禧问倭仁意见,倭仁说:“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剧情2: 1872年某月某日慈禧对奕?说:“小六子(奕?的小名 ),李鸿章前日上奏折,说是要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开国会,设议院,这不是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吗?

4、解决重难点问题。

(1)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出示材料解析题,(幻灯片出示)

材料1:洋务派在办洋务洋务运动的的整个过程中机器主要靠进口,技术人员主要聘请洋工洋匠,他们在受聘期间挟技居奇,惟利是图,如崇厚筹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他不懂洋务,委托英国人总管,筹备了三四年,耗资不少,但进展不大。

材料2:慈禧太后权利欲极重,又善于玩弄权术,大力扶植那些反对奕?和洋务派的顽固势力,用以牵制奕?和洋务派。

材料3:1875年后,慈禧太后极力

拉拢奕寰,并利用他排斥奕?,奕寰宠信日隆,势力也随之膨胀,而奕?的权利处于日渐减弱之势。

材料4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

②、思考问题: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liuxue86.com

③、重点强调根本原因。

(2)评价洋务运动

出示如下问题:

①、什么事件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③、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指出:洋务运动的评价:

首先,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也没有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其次,洋务运动还是有它的进步意义的,表现在: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民族工业的兴办,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课堂延伸

最近有的影视剧对李鸿章进行了莫名其妙的美化,把他塑造成“爱国者”了!但是,把课本 “文献资料·李鸿章的自白”与民间“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相对照,能说李鸿章是爱国的吗?

课后小结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官僚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倡导和推行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的洋务运动。这一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板书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筹划海防

培养新式人才

结果:

目的:

性质:

积极意义:

【浅析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相关文章:

1.洋务运动教案

2.洋务运动学案

3.《洋务运动》教学反思

4.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5.西安事变重要历史作用思想宣传

6.洋务运动说课课件

7.人教版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8.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教案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是什么

下载word文档
《浅析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浅析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