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历史典故:清明时节筑高坟
“林果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清明节的历史典故:清明时节筑高坟,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清明节的历史典故:清明时节筑高坟,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清明节的历史典故:清明时节筑高坟
清明节的历史典故:清明时节筑高坟
清明节的历史典故:清明时节筑高坟
白头山腹地有个地区叫赫尔里,那里的人去世以后都不起坟,棺木掩埋后踏平了事,同时在棺木周围栽种一圈人参。等到三年后的清明节这天,后人才在坟地处筑起一座高高的坟墓,并举办隆重的发丧仪式,而那些人参已经长大了。说起这个风俗的由来,里面可有着一个奇特的故事。
清明时节筑高坟康熙年间,赫尔里这个地方是满人聚集地,当地有个人家男主人叫额尔敦.郭罗,膝下只有一子叫汉青,一家人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这天汉青进山狩猎,意外地采获了一颗野生六品叶大人参,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宝贝!汉青立刻想起老爹爹常年体虚气弱,有了这宝贝人参,定能益寿延年!
汉青飞跑回家,兴冲冲叫着:“爹,我挖到一颗大人参!给您做六十岁的生辰贺礼吧!”
郭罗看见人参,眼睛一下子熠熠闪光,连声叫着:“宝贝!宝贝啊!”
汉青把人参交给爹,走进内室去见娘,扔下了几只才打回来的山鸡,娘连忙吩咐厨子做汉青最爱吃的山鸡炖鲜野蘑。
晚上,汉青忽然肚子疼痛,想来是野蘑菇吃多了,那玩意新鲜的都带三分毒性,他起夜回来忽然看到爹爹的门吱呀开了,爹打躬作揖出来送客。汉青大为奇怪,这时已经深夜了,谁会来呢?再一细看,出来的竟然是县令大老爷,只见他得意地笑着,拍拍父亲的肩头说:“郭罗,算你识时务,圣上三十岁生辰,你把这颗宝参献上,荣华富贵指日可待了!”爹爹满脸笑纹,连连作揖说是。汉青气得头都要炸了!爹居然要把宝参送给皇帝!
原来这郭罗虽然是旗人,但汉青的娘却是汉人,是郭罗当年随清廷出兵江南,在“扬州十日”中救下的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她全家都在屠城中死于非命。这小姐性格刚烈,感恩嫁给郭罗之余,坚决不肯让郭罗受封住在京城,还给儿子起了一个思念故乡的'汉名,平时也没少给儿子灌输对江南的思念、对清廷的仇恨。汉青自小受母亲的影响,此刻听到爹要把自己辛苦得来的宝贝献给朝廷献媚邀宠,哪受得了?当时就要冲进去理论,又一想爹爹年老多病,吵吵闹闹会伤了老人的心。汉青左思右想,有了!我干脆来个釜底抽薪。
汉青偷偷拿走了那颗大人参,跑到朋友家里住了一个月才回家,料想爹找不到宝参也就只好罢手了,他当年有战功在身,那小小县令也奈何不得他。
没想到远远地看见家门,大门口竟然素幔低垂,家里有丧事!汉青吓得心胆俱裂,急匆匆跑进房间,只见娘一身丧服,见了汉青,指着他说了句:“不孝子……”竟昏过去了!
汉青和丫鬟抱着娘大呼小叫,好半天娘才悠悠醒来,眼含热泪说:“你这孽障,可害死你爹了!”
原来汉青带着宝参逃走以后,爹到处找不到汉青,急得团团转,娘出主意让他说宝参被贼偷去了,爹却说什么也不肯,说怕那县令大肆追捕,牵连无辜,于是到县衙门自首,说是自己年老昏聩,误把宝参服用了,千万不要上报朝廷,没想到县令邀功心切,奏折已经进京了!
康熙皇上得到消息,龙颜震怒,念在郭罗当初开国有功,赐他一死,没有祸及家人。不过,皇上传旨,从此郭罗族人的坟墓三年之内不能起坟,要人马牲畜践踏够了,才可以立坟刻碑。
汉青听到这里放声痛哭,哭过了才说:“我从小就听娘的教诲,实在不愿意把这宝贝献给朝廷,爹若不是贪图富贵,也不会惹这大祸啊!”
母亲长叹了一声说:“你爹贪图富贵?你错了!朝廷有令,满汉不可通婚。娘是南方汉人,虽然嫁给你爹多年,却只能隐姓埋名,怕连累你也没有出头之日,以后成家都是个问题。你爹临死前才告诉我,他向朝廷献参是为了得到特赦,娘和你才能堂堂正正做人啊!”
汉青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一向淡泊名利的爹爹会那么利欲熏心!因为没有名分,那些八旗子弟一出生就享有的待遇自己都得不到,这是爹的一块心病。他大声号啕起来。娘又说:“你爹还告诉咱娘儿俩,不能背负仇恨过一生,要不,儿子你就活得太苦了!想来都是娘太执迷,是娘误了你父子俩啊!”
汉青来到父亲的葬身之地,只见青翠山谷间一片白地,他满含热泪把宝参埋在了那里。说来也怪,那颗宝贝人参离开泥土很久了,人参籽已经干枯,却很快就出土发芽。等到三年后清明的那一天,那一片平地已经长出了一大片人参,都长得很壮实,看着喜人。
汉青带领族人隆重地给郭罗起了一个很大的坟墓。他也再没有想法子确立自己的名分享受俸禄,伺候着娘在山里安心到老。
因为康熙皇上在位长,他的禁令一直没有取消。从此赫尔里一带的人死去之后,子孙后人沿袭下来,都在坟前栽植几颗人参苗子,三年后的清明那天,再起坟墓,吹吹打打,仪式比第一次出殡还要隆重得多。
篇2:清明节的历史典故:清明树
清明节的历史典故:清明树
清明节的历史典故:清明树
这是一个无雨的清明,乍暖还寒。
迷睡了多日的赵氏,突然在清晨苏醒过来,儿孙们一阵惊喜。
这是一座无碑的孤坟,坟土新培。
清明树赵氏被搀扶着站在坟前,身后跪着她的儿孙们。坟窑里焚烧的火纸呼呼地舞动着。象是又再追忆半个世纪发生的那遥远而耳熟的故事。
一个新婚不久已有生孕的妻子,把心爱的丈夫送出大巴山,送到了抗日前线,转战数载音信全无。日本投降了,她带着儿子兴高采烈地去寻找久别的亲人。然而,找到的却是一件手工缝制的已满是弹孔的衬衣和一枚闪光的勋章。母子俩没有向部队提出任何要求,含泪返回故乡。母亲带着对丈夫的永远思念,儿子带着从未见到生父的终身遗憾,掩埋了一个仅装有两件遗物的棺木。
孤独的一座坟凸现在大巴山中一个无名而荒芜的`小山上,孤寂凄凉。而自从有了这座坟,每逢清明,荒山上孤坟旁便会多几棵新植的松柏。年复一年,从没间断。不知不觉五十年过去了。秃山早已被绿树覆盖,孤坟始终被松柏掩映。参天的大树与新植的小苗相间,构成年轮分明的林带。起伏山林却没能掩盖赵氏一生的辛酸、坎坷和不老的情结。
“赵哥,我又来了,带着我们的儿孙种清明树了。时间过的好慢,一年见你一次真不容易呀。今天险些来不了啦,不过我迟早一定会来的。我说过你不会寂寞不会被遗忘的,有这些清明树陪伴你,你并不孤独。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转眼,连咱们的儿子都当爷了。赵哥呀,我这辈子也真够……不说了,我知道你不爱听那伤心的事。说些别的吧!”赵氏低声自语着。火纸渐渐烧尽,纸灰随风轻轻飞升。
这个无雨的清明,一座孤坟的周围又多了数棵新植的松柏。其中有一棵竟是一位八十多岁老妇人亲自种植的清明树。
第二年的清明时节,阴雨绵绵,在那棵清明树旁多了一座新坟。
【清明节的历史典故:清明时节筑高坟】相关文章:
1.《清明时节》
4.清明时节谚语
5.清明时节现代诗歌
6.清明时节祝福语
7.清明时节作文
8.清明时节演讲稿
10.历史典故:马生角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