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马嵬驿兵变的历史典故

马嵬驿兵变的历史典故

2023-02-28 08:21:3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后海大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马嵬驿兵变的历史典故,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马嵬驿兵变的历史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马嵬驿兵变的历史典故

篇1:马嵬驿兵变的历史典故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叛将崔乾祐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也一座接一座放“平安火”,一直传到长安,让长安人民放心。

叛军攻不进潼关,但是关里的唐王朝内部却闹起矛盾来。哥舒翰主张坚守潼关,等待时机;郭子仪、李光弼也从河北前线给唐玄宗上奏章,他们请求引兵北上,攻打安禄山的老巢范阳;要潼关守军千万不要出关。但是,宰相杨国忠却反对这样做。有人对杨国忠说:“现在重兵都在哥舒翰手里,如果哥舒翰打胜了,回到长安,你的宰相位子就保不住了。”杨国忠自己知道他这个宰相最不得人心,听了这番话,更加害怕,就在唐玄宗面前说潼关外的叛军已经不堪一击,哥舒翰守在潼关按兵不动,会丧失歼灭叛军的时机。昏庸的'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话,接二连三派使者到潼关,逼哥舒翰带兵出潼关。

哥舒翰明知出关没有好处,但是没法违抗皇帝的圣旨,痛哭一场,只好带兵出关了。

关外的叛将崔乾祐早已养精蓄锐,只等唐军出关。崔乾祐派精兵埋伏在灵宝(在今河南省西部)西面的山谷里。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一出关,就中了埋伏,几乎被叛军打得全军覆没。二十万人马只剩下八千。

哥舒翰还想收拾残兵,他的部下先乱了起来,叛军乘胜打进潼关。哥舒翰也被俘虏了。

潼关一失守,关内就没险可守。从潼关到长安之间的一些地方官员和守兵,都纷纷放弃城逃走。

开始,哥舒翰还派人到长安告急。后来,告急的文书中断;晚上,烽火台上的“平安火”也见不到了。到这时候,唐玄宗才感到形势危急,着急起来,要杨国忠想办法。

杨国忠把文武百官召集起来商量,大家都干着急,谁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来。杨国忠知道留在长安,没有生路,就劝玄宗逃到蜀地去。

当天晚上,唐玄宗,杨国忠带着杨贵妃和一批皇子皇孙,在将军陈玄礼和禁卫军护送下,悄悄地打开宫门,逃出长安。

他们派个宦官先到沿路各地,要官员准备接待。

哪知道才到咸阳,派出的宦官和县令都已经逃了。唐玄宗一伙人走了半天,没有人给他们送饭。随行太监好容易找到当地百姓,向他们讨了点粮食。有几个百姓送上一点高粱饽饽。那些皇子皇孙平时养尊处优,哪里吃过这样的饭,但是实在饿得慌,也顾不得什么体面,没有碗筷,就用手捞着吃,一下子就吃得精光。

唐玄宗勉强咽了几口饽饽,直流眼泪。有个老人挤到车前,对玄宗说:“安禄山想造反,已经不是一天了。这么多年来,有人向朝廷告发,反而被关被杀。陛下周围的大臣,只会奉承拍马,外面的情况,陛下一概听不到。我们普通百姓早知道有这么一天,不过朝廷宫门太深,百姓的意见陛下听不到。要不是到了今天这步田地,我们怎么能站在陛下面前说话呢!”

唐玄宗垂头丧气地说:“这是我太糊涂,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样走走停停,第三天到了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嵬,音wēi)随行的将士又饿又疲劳,实在忍不住了。他们心思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他们认为,这全是受了奸相杨国忠的累,这笔帐得向杨国忠算。

这个时候,有二十几个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的马,向杨国忠要粮。杨国忠还没来得及答话,周围的兵士已经嚷起来:

“杨国忠要造反了!”一面嚷,一面就射起箭来。

杨国忠慌里慌张想逃走,几个兵士赶上去,把他的头砍了下来。

兵士们杀了杨国忠,情绪激昂,把唐玄宗住的驿馆包围了起来。唐玄宗听到外面闹哄哄的,问是怎么回事,左右太监告诉他,兵士们已把杨国忠杀了。玄宗大吃一惊,不得不扶着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兵士,要将士们回营休息。

兵士们不理唐玄宗的话,照样吵吵嚷嚷。玄宗派高力士找到陈玄礼,问兵士们为什么不肯散。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也不能留下来了。”

这下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他低着头站了半晌,才说:“贵妃住在内宫,怎么知道杨国忠谋反呢?”

高力士知道不杀杨贵妃,不能平息兵士的气愤,就说:“贵妃是没有罪,但是将士们杀了杨国忠,如果留着贵妃,将士哪会心安。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将士心安,陛下也安全了。”

唐玄宗为了保自己的命,只好狠了狠心,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

将士们听到杨贵妃已经被处死,总算消了口气,才撤围回营。

经过这场兵变,唐玄宗像惊弓之鸟一样,急急忙忙逃到成都去了。太子李亨被当地百姓挽留下来主持朝政。李亨从马嵬驿一路收拾残余的队伍北上,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这就是唐肃宗。

篇2:经典的中考作文素材积累:马嵬驿兵变

经典的中考作文素材积累:马嵬驿兵变

【马嵬驿兵变】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叛将崔乾祐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也一座接一座放“平安火”,一直传到长安,让长安人民放心。

叛军攻不进潼关,但是关里的唐王朝内部却闹起矛盾来。哥舒翰主张坚守潼关,等待时机;郭子仪、李光弼也从河北前线给唐玄宗上奏章,他们请求引兵 北上,攻打安禄山的老巢范阳;要潼关守军千万不要出关。但是,宰相杨国忠却反对这样做。有人对杨国忠说:“现在重兵都在哥舒翰手里,如果哥舒翰打胜了,回 到长安,你的宰相位子就保不住了。”杨国忠自己知道他这个宰相最不得人心,听了这番话,更加害怕,就在唐玄宗面前说潼关外的叛军已经不堪一击,哥舒翰守在 潼关按兵不动,会丧失歼灭叛军的时机。昏庸的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话,接二连三派使者到潼关,逼哥舒翰带兵出潼关。

哥舒翰明知出关没有好处,但是没法违抗皇帝的圣旨,痛哭一场,只好带兵出关了。

关外的叛将崔乾祐早已养精蓄锐,只等唐军出关。崔乾祐派精兵埋伏在灵宝(在今河南省西部)西面的山谷里。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一出关,就中了埋伏,几乎被叛军打得全军覆没。二十万人马只剩下八千。

哥舒翰还想收拾残兵,他的部下先乱了起来,叛军乘胜打进潼关。哥舒翰也被俘虏了。

潼关一失守,关内就没险可守。从潼关到长安之间的一些地方官员和守兵,都纷纷放弃城逃走。

开始,哥舒翰还派人到长安告急。后来,告急的文书中断;晚上,烽火台上的“平安火”也见不到了。到这时候,唐玄宗才感到形势危急,着急起来,要杨国忠想办法。

杨国忠把文武百官召集起来商量,大家都干着急,谁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来。杨国忠知道留在长安,没有生路,就劝玄宗逃到蜀地去。

当天晚上,唐玄宗,杨国忠带着杨贵妃和一批皇子皇孙,在将军陈玄礼和禁卫军护送下,悄悄地打开宫门,逃出长安。

他们派个宦官先到沿路各地,要官员准备接待。

哪知道才到咸阳,派出的宦官和县令都已经逃了。唐玄宗一伙人走了半天,没有人给他们送饭。随行太监好容易找到当地百姓,向他们讨了点粮食。有几 个百姓送上一点高粱饽饽。那些皇子皇孙平时养尊处优,哪里吃过这样的饭,但是实在饿得慌,也顾不得什么体面,没有碗筷,就用手捞着吃,一下子就吃得精光。

唐玄宗勉强咽了几口饽饽,直流眼泪。有个老人挤到车前,对玄宗说:“安禄山想造反,已经不是一天了。这么多年来,有人向朝廷告发,反而被关被 杀。陛下周围的大臣,只会奉承拍马,外面的情况,陛下一概听不到。我们普通百姓早知道有这么一天,不过朝廷宫门太深,百姓的意见陛下听不到。要不是到了今 天这步田地,我们怎么能站在陛下面前说话呢!”

唐玄宗垂头丧气地说:“这是我太糊涂,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样走走停停,第三天到了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嵬,音wēi)随行的将士又饿又疲劳,实在忍不住了。他们心思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他们认为,这全是受了奸相杨国忠的累,这笔帐得向杨国忠算。

这个时候,有二十几个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的马,向杨国忠要粮。杨国忠还没来得及答话,周围的兵士已经嚷起来:

“杨国忠要造反了!”一面嚷,一面就射起箭来。

杨国忠慌里慌张想逃走,几个兵士赶上去,把他的头砍了下来。

兵士们杀了杨国忠,情绪激昂,把唐玄宗住的驿馆包围了起来。唐玄宗听到外面闹哄哄的,问是怎么回事,左右太监告诉他,兵士们已把杨国忠杀了。玄宗大吃一惊,不得不扶着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兵士,要将士们回营休息。

兵士们不理唐玄宗的话,照样吵吵嚷嚷。玄宗派高力士找到陈玄礼,问兵士们为什么不肯散。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也不能留下来了。”

这下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他低着头站了半晌,才说:“贵妃住在内宫,怎么知道杨国忠谋反呢?”

高力士知道不杀杨贵妃,不能平息兵士的气愤,就说:“贵妃是没有罪,但是将士们杀了杨国忠,如果留着贵妃,将士哪会心安。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将士心安,陛下也安全了。”

唐玄宗为了保自己的命,只好狠了狠心,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

将士们听到杨贵妃已经被处死,总算消了口气,才撤围回营。

经过这场兵变,唐玄宗像惊弓之鸟一样,急急忙忙逃到成都去了。太子李亨被当地百姓挽留下来主持朝政。李亨从马嵬驿一路收拾残余的队伍北上,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这就是唐肃宗。

篇3:马嵬驿作文

“立春”之后,万物已悄然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举目望去,城乡到处一片繁忙景象,人们都在紧张谋划着春节的事情。再有十日光景,就要进入除夕了,人们已经站在了春天的门槛上。

许是生来性急,我与两位战友早已按捺不住对春天的渴望,匆匆踏上了寻找春天的旅途。从西安出发,走西宝高速,在兴平出口下行,然后驱车15公里,便到达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兴平市马嵬驿民俗村。

马嵬驿因了东晋太元十八年间,朝廷委派了一名叫“马嵬”的地方武官,率众固守疆土而得名。唐代“马嵬兵变”唐玄宗宠妃杨玉环做替罪羊被缢死草葬于此,也给这里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然而,这些尘封的历史,对许多人而言已经了无兴趣,人们大多都是冲着关中民俗而来的。

停好了爱车,驻足远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浓郁的过年景象,树上红红的灯笼,小吃街上如织的人流,游人的服饰与脸上洋溢的笑容,无不不透出年节的味道。走进驿门,灌入耳孔的是秦腔,拾进眼里的是乡俗。“想吃啥,来坐下说”?伙计们热情有加,但许多人与我一样,确实不知此时该吃啥好了,各式小吃在这里竟然没有重样的,陕南、陕北、关中、渭南的特色风味小吃尽收眼底,让人目不暇接。

粉汤养血、牛二非常、辣子疙瘩、车轮锅盔光看看这些名称,就透出老陕的勤劳、淳朴、厚道来。您若是个吃货,保证你吃上三五天也品尝不尽这里的美味,您要是肚量有限,只有多来几次,才能尽情咀嚼这里的美味佳肴了。

酒足饭饱,摊位上各式糕点现做现卖的场景,又迟滞了游人行进的脚步。江米条、廖花糖、栗子糕等糕点香味四溢,酱驴肉、观众黑猪肉臊子等又一次勾起了人们的馋虫,称一些带回去,让亲友们也分享一下这地道的关中美味。

蓦然回首,一头骡子被蒙上眼睛,拉着石磨不停地画着圈儿,引得许多人围观。原来主人很聪明,是在用这一原始形式磨着辣子面,硕大的石磨流淌着辣子面,也流淌着关中人的快乐,要不怎么有陕西十八怪中“有辣子不吃菜”一说。

刚在酒肆品尝了农家自酿的美酒,满口的纯香尚未散去,又到了醋坊门口,原始的制作工艺,一位村姑正从埋在地上的一口缸里往外舀着粮食酿造的香醋,我禁不住尝上几口,还真是乡下当年那个醋味,挡不住的乡思乡愁,历时又在我脑海中过起了电影,有道是五味盐做主醋当先,关中人的生活如果少了醋,必定是寡淡无味的。

止步于农耕时代的许多用品展区,80后以及之后出生的人们已大多叫不上它们的名称,因而民族文化展示区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眼球。旧时的婚床、风车、斗、独轮车旁围满了游人,一直沿袭下来的纺纱、织布机旁,长辈们给孩子们演示着纺织过程,陶艺展示区,几个孩子兴致勃勃地把玩着泥巴,跃跃欲试着也想制作几只泥坯露露手艺。

登上一个高台,这里是年货展销区,过年的食品,基本可以在这里备齐,许多人此时已经开始陆续采购年货了。在马嵬驿民俗村,眼睛不够使,逛久了,腿脚再好的人,也觉得有些吃不消了。在茶艺广场坐定,看老茶台伙计们的烧水沏茶表演着实也是一种享受,品茗着清澈爽口的茶水,听着广播里不断播送的秦腔唱段,看游人们一个个志得意满的神情,怎一个高兴了得?姑娘们单衣短裙,美眉酥腿,风姿卓越,小伙们英俊帅气,眉宇间露出股股英气,气宇轩昂。

崖畔的迎春花现出了花蕾,耄耋老人们在孙子们的搀扶下也加入到游人的行列,蹦的来往穿梭载来阵阵笑语欢歌。时光在不知不觉间已跳到了下午时分,吃罢了饭,也该到了踏上归途的时候了,但是遗憾的是许多地方还未仔细观摩。不过,留点遗憾未尝不是件好事,有了遗憾,就有了下次再来的欲望与兴致。

马嵬驿,既有道教始祖老子传经布道的黄山宫,又有12前唐明皇手植“太上槐”,还有杨玉环的墓葬,然而,这些与马嵬驿民俗村相比,都已黯然失色。人们需要沟通,需要继承光荣传统,步入中年或老年的人们还有些许的怀旧情结,去一趟马嵬驿,便能释怀。

马嵬驿的战友热情、厚道,讲解的颇具水准,丝毫不亚于导游。丰盛的特色小吃使我们回味无穷。我们还会再来,带着家人、带着朋友,带着对人间春天的向往,在这里感受浓浓的春意。

一年之计在于春,尽管大自然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还未来到,但是人间的春色已经铺就。不知是哪儿的喇叭里播放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歌曲,又将我带到了如火如荼的青年时代,“再过,我们来相会,伟大祖国该有多么美”,是啊,假以时日,我们的“中国梦”一定会变成美好的现实,那时的马嵬驿镇,注定又是一个西部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

篇4:马嵬驿作文

秦地关中古称天府之国,南望巍巍秦岭,北依黄土台塬,渭水冲击形成的平原川道气候宜人,农耕发达。以古长安为中心的华夏文明圣地蕴育了古代中国的鼎盛之最,形成了人文荟萃,物阜民丰的京畿福地。在西出长安百里的地方,有一个因天宝兵变而蜚声于世的著名驿站——马嵬驿。

马嵬斯地源远流长,据传远古时期,渭水北岸的第一道台塬是一片原始森林,黄土坡坎上长满马尾松,此地因而叫做马尾坡,西汉初期,信奉黄老哲学,修生养息,无为治世,惠帝在此修造黄山宫,敬奉道德真君老子;东晋地方武官马嵬在此筑城防治匪患,当地民众得以安居乐业,易其名为马嵬;李唐皇帝自诩为老子后裔,大修黄山宫,更名老子祠;安史兵乱,太上玄皇帝西幸川蜀,在此驿站歇马,发生兵变,被迫缢死爱妃杨玉环,栽下手植柏。白乐天感念其事,写下千古名作《长恨歌》,其中“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等佳句使马嵬的名气达到顶峰。而后,马嵬的命运随着长安的衰落也日渐式微。今天已沦为留有贵妃墓和黄山宫两处文物保护地的普通小镇。

去岁春末,某投资者独具慧眼,顺势作为,在马嵬镇的北坡地带沿着地势锁窑固坡,拓沟盖房,筑路成街,植绿造景,建起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请来能工巧匠新建起了老戏楼、老茶台、老作坊、老院落,搜集旧时物什,展示老式农具,售卖风味小吃,演绎故事民风,可谓原汁原味原生态,土里土气土农庄。而这恰好迎合了现代人对原始荒昧的好奇,一时间周边城乡人群趋之若鹜,每逢传统节日,该镇人潮涌动,熙熙攘攘,居然盖过了每年一度的黄山宫古庙会。以前,该镇的老牌景点贵妃墓、黄山宫,即使在节庆期间,均不能望其项背,这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马嵬驿的兴起,为该镇群众带来了新的生机。每到旅游旺季,镇街东头通往马嵬驿的上坡路两则,精明的人自发地在自家门前摆起冰柜,售卖饮料矿泉水等物品,看到过往的游客,吆喝声不绝于耳,均称:带些水上去吧,上边景区里很贵。一些在路边有承包地的农户,不惜铲除正在吐穗的小麦,辟出一片片大小不一的停车场,供游客停放车辆。他们都说,这比种庄稼收入高得多。当然,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马嵬驿还有需要加以提高的地方,一是始建时,建筑物为明清关中古镇的风格,后来为了提高知名度,改成了唐文化的名片,就有一个人文风格统一的问题;二是马嵬坡属于黄土台塬地区半干旱地貌,景区栽植的树木花草成活率低,难以形成设想的园林风貌,就有一个缺水环境下的生态养护问题;三是园区选址位于高干渠北岸的半坡上,水渠蜿蜒曲折,堤岸狭窄,进出景区道路设计限制较多,目前仅东门道路较为通畅,南门几乎没有正式道路,就有一个对外交通方面的衔接问题。这些均待以后完善解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要想改变穷困落后的面貌,就是要尽可能地利用好人文、自然等一切资源,开阔思路,寻找新路,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心有多远,脚下的路就有多长。

篇5:马嵬驿作文

记得那是春节刚过,我们去马嵬驿民俗园游玩。我们一行九个人,分两辆车,从乾县阳洪镇向马嵬驿进发。这里远离城镇,汽车在乡村小道上走街串巷,一路颠簸,历时一个小时终于到达景区。

下了车,我们在坡顶临高远望,只见四周的黄土地围拢着这座驿站,这里地势沟壑纵横,驿站依高坡深沟而建。远远地可以看到遍插旌旗的城墙,青砖灰瓦的建筑,还有高高的摩天轮和长龙般的过山车道。

天虽然有点冷,游玩的人还是挺多的。我们沿着坡道往下走,儿子跑在前面,原来他先看到了儿童游乐场。于是我们就一起过来,儿童游乐场并不大,临时搭建在青砖地面上。儿子要坐水上小火车,表妹带他坐了上去。我们几个大人在边上站着看也没意思,于是爱人陪着外婆也坐了上去。水上小火车开动了,音乐同时响起,我在旁边用手机微信拍小视频,这边儿子很是兴奋,外婆也开心的笑了。接着我们又玩碰碰车,两人乘一辆车,儿子握着方向盘,爱人在后面帮忙,车子碰来碰去,儿子兴奋极了。玩了这两个项目还不够,儿子又去坐了一次小马拉车。

离开儿童游乐场,我们来到一座雕塑前,看上面一匹高头大马昂头嘶吼,前蹄高高跃起,后腿站立着,马背上坐着的手持宝剑的马嵬将军,基座正面的大理石板上刻着“马嵬”两个鎏金大字,基座的背面写着马嵬驿的来历及发生的历史故事。上面的介绍文字很详细,我只记得马嵬是东晋时期镇守在这里的一位将军,还有在唐朝发生了著名的马嵬驿兵变。这是马嵬驿的标志性雕塑,于是我们一同在雕塑前合影留念。

我们顺坡而下,跟着人群向左拐进一个走道,看到一座高大的城楼,楼上围廊里挂着串串彩带绣球,许多红的绿的绸带从城楼上斜挂下来,一端挂在廊柱上,另一端挂在地面的木桩上,城楼正中的牌匾上有大大“绣楼”二字。在特定的时段这里会有抛绣球表演,可惜当时没有赶上。绣楼前的开阔的场地上,几棵大树的枝桠上也挂满五颜六色的彩带绣球,平添许多欢乐喜庆的氛围。这里的地面、道路上铺满了大大小小的磨盘和碾盘,围墙上也嵌着磨盘,乡村气息浓厚。与绣楼正对的是擂台,屏风正中刻着大大的“擂”字,两侧兵器架上摆着刀枪剑戟各种兵器,犹如比武招亲的现场。

再往里边,可以看到一座横跨深沟的天桥,我们走上天桥。在栏杆边俯首望去,下面是一条繁华街市,酒肆茶坊鳞次栉比,店门前挂着串串红灯笼,招幌迎风招展。再看巷子里人头攒动,熙来攘往,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热闹极了。走过天桥,可以看到几家手工艺品商店。我们走进去,货架上的传统手工艺品有各式香囊挂串、虎头鞋、泥塑、中国结、皮影画等等琳琅满目,品类繁多。

顺着台阶往下,又来到一个大型的游乐场。这里成年人玩的项目居多,有摩天轮、海盗船、过山车等各种游乐设施。游乐场里热闹极了,欢笑声尖叫声此起彼伏,我们只是挑了几个舒缓的项目来玩。从游乐场出来,玩的累了,我们来到门外的石桌前,坐在石凳上休息。时值正月初,刚过完春节,看着如织的游人和热闹的场景,似乎让人忘却了天气的寒冷。休息片刻之后,我们接着往下走,就来到了跑马场。在古代,驿站是肯定少不了马匹的。我们没有去骑马,只在跑马场的围栏外欣赏别人在骑马。

我们继续向下走,就转到刚才在桥上看到的小吃饮食街。原来这马嵬驿有三条沟,分别是东沟、中沟和西沟,小吃一条街位于东沟。这里可真是热闹,我们几乎是被人群簇拥着向前走着。这里的汇聚了关中地区的几乎所有的小吃,除了常见的凉皮、锅盔、豆腐花、肉夹馍、臊子面、羊肉泡馍,还有搅团、烙面、醪糟、贵妃糕、云团馍等等。小吃多得数不胜数,各家店里食客满座,人们吃的津津有味。小吃太多,我们就挑了几样新奇带着,边吃边走。

后来又拾级而上到刚刚提到的天桥,然后经过绣楼,来到了民俗文化饭馆。这里向我们展示的是关中地区民间的婚庆风俗。这里布置的是传统的婚庆场面,贴着大红喜字的窑洞前,几个人吹打着各种乐器,这里有花轿马车、祭祀的牺牲、华丽多彩的布匹和礼品、大锅土灶等等。不要以为这是谁家的婚礼,其实这是一家饭馆。我们决定在这里吃饭,顺便休息一下。

我们吃过饭,出了民俗饭馆,然后顺斜坡而下。远远看见有个城门,上面旌旗飘飘,城门两侧和门楼上各有身着盔甲的卫士雕塑巍然屹立。城门上牌匾上写着“马嵬驿”,两侧一副对联,内容记不清了。原来我们今天是从后面一路走到前门的。门楼正对着的是中沟,这边主要是民间作坊,什么油坊、醋坊、酸奶坊都有,物品货真价实,我们买了些瓶装酸奶带回去。再往西边,穿过一个大的饮食广场,就看见有个古戏台。戏台上几位民间艺人吹拉弹唱,一人操着浑厚的嗓音,吼着秦腔。伴着这戏曲的音乐,我经过戏台继续往西,就到了西沟。西沟主要展示的民俗文化,有窑洞民居、博物馆、泥塑展馆、皮影戏等等都有着浓郁的地域传统特色。我参观了泥塑展馆,这里通过泥塑人物造型展示当地的古今民俗风情。其中一组泥塑向人们讲述了马嵬兵变的故事。当年唐玄宗听闻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直逼长安后,仓皇出逃,经过马嵬驿时,兵士们发生哗变,杀死宰相杨国忠,逼迫唐玄宗缢死杨贵妃。“蝉鬓不随銮驾去,至今空感往来人”,美人从此香消玉殒,是是非非留给世人评说。艺人们以黄泥作材料,捏出城墙、大殿、手持兵器的将士及各色人等。人物容貌刻画得惟妙惟肖,神态栩栩如生。你看那,兵士刺死杨国忠,贵妃悬吊梨树上的画面,将故事情节表现的淋漓尽致,着实令人赞叹。

西沟再往西,还有贵妃墓,我就没有去了。虽然还有些景点没有游览,已经着实让我感受了一番这浓郁的关中风情。

我们一路顺坡而上,返回停车场。于是回过头来,让我再从高处俯瞰一下马嵬驿游乐园的全貌。古典与现代在这里碰撞、融合,古老的驿站焕发出新的光彩。这里你可以追溯历史,也可以娱乐身心;可以感受民俗,也可以享受美食。

篇6:马嵬驿作文

小时候知道“马嵬驿”,是因为婆跟集赶会,去了那里带回了一包黄泥土,说是从杨贵妃的`墓地采的,姑娘娃抹了会越来越漂亮,长大了就会成为美人。

当我上了小学,真正看到“马嵬驿”三个字的时候,顺口读出了“马鬼驿”,读过书的父亲给我纠正,“嵬”读作“wéi”不读作“guǐ”,马嵬驿古时候是丝绸之路上有名的驿站。当然,传统的父亲隐去了马嵬驿兵变之事和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

上了大学,每次从宝鸡—西安坐绿皮火车,火车穿梭在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上,虽然很慢,需要五个多小时,但外面的田园风景美不胜收,特别是到了夏季,视野开阔,麦浪滚滚,扑面而来的麦香让人陶醉。有兴平的同学下车,就热情地邀我去马嵬驿看看,家里收割在即,我不敢贪玩,只能说声谢谢。

当真正去马嵬驿贵妃墓,是女朋友拉去的。记得是二十多前的一个夏季,天气很热,风也很大,路上黄土乱飞,但心情甚好。“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女友是受美人杨玉环的吸引而去的。贵妃墓为一半坡上的小陵园,大门顶额横书“杨氏贵妃之墓”,墓两侧是古代碑廊,其后是手书半部<长恨歌>之巨碑,园内墓冢呈圆形,高三米,周长约十米,封土四周砌以青砖,上面长满杂草。据说用贵妃墓上的土搽脸,可去掉脸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细腻白嫩。因此,其墓土被称为“贵妃粉”,可能有些类似现在的“硅藻泥”吧?!远近女人争相以土搽脸,于是墓堆越来越小,只好用青砖将其包砌,人们就再也无法从墓上取土了。女友虔诚地烧香默默祈祷,许下了自己的心愿。虽然难以取土,我还是悄悄地用手抠了一些黄土,谁不希望自己的女友漂亮些?“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谁又不希望自己的爱情伴侣比翼齐飞呢?!

岁月无情,生活静美。“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唐玄宗作为一代皇帝,都无法挽留自己心爱的女人,爱情是伟大的,现实很骨感,谁也无法躲避。“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马嵬驿,马嵬坡,在我青春的记忆中,成了一种遗憾,爱情的一道深深的伤疤。

这二十年客居长安,每次回宝鸡老家,走西宝高速,都要经过马嵬驿,远远地看,已经没有年轻时的好奇,穿越历史的烟云,该消失的就消失,该留下的依然存在。老家的村里除了稀稀疏疏的老人们还在坚守,年轻人都跑到外边打工去了;带给我儿时无限欢乐的故乡成了“空心村”。马嵬驿因东晋一武官名在此筑城而命名地名,是长安到蜀地,长安到吐蕃的首个驿站,是古丝绸之路、唐墓古道、秦蜀古道的重要驿站,因修建民俗文化村,让世人关注。

我是为了寻找美食而来,谈不上“吃货”,就爱咥陕西面食,听说马嵬驿的小吃不错。来到这里,确实有些吃惊,一些乡村的集市已经萎缩,而马嵬驿人山人海,异常火爆。马嵬驿占地约六百亩,不收门票,随便出入,店铺林立,古色古香,依托黄山宫、贵妃墓、古驿站、关中地方美食风情等独特的资源顺坡而建,融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集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展示、休闲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包括文化广场、民俗文化展示区、民族小吃文化街、垂钓区、家禽生态养殖区、百果林采摘园等八大功能区。我去过一些名镇古镇,但对现代的“人造古镇”比较反感,但是马嵬驿我觉得做的不错,体现了一种农耕文化的原汁原味,管理的比较到位,开了乡村旅游的先河,是升级版的“农家乐”,虽然它也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停车困难等问题。袁家村、茯茶古镇、沙沙河、花田公社、宏兴码头、重泉古镇将军山、高陵场畔、簸箕掌、白鹿原等等,一些旅游古镇借鉴了它的一些做法,但不应该雷同,千篇 一律,千镇一面,要有自己的特色。我觉得实际上,这是中国乡村文化失落的体现,在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几十年后没有了村子,但需要一种文化的记忆,马嵬驿等担当了这一责任。

我在马嵬驿听了秦腔,咥了一大碗乾县驴蹄子,又咥了一碗搓搓面,确实过瘾。都是手工擀面,面粉筋道,酸辣可口,感觉到回到了家乡。还有驴拉碾子磨辣面,让人归回到乡村记忆,又真真实实感到了辣面的真,不是假冒伪劣产品,值得信赖和拥有!我也作回广告!为马嵬驿。

大唐美人杨玉环,到底是无法奈何自缢马嵬驿,还是东渡而逃安享晚年,至今仍是以一个历史之谜。马嵬驿,过去因为一段爱情,一座驿站而名;现在因为修建民俗体验村而世人皆知,闻名而去。百姓说,马嵬的老鼠皆白毛,是给冤死的贵妃戴戴孝。这是善良的传说;诗人袁枚写到:“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马嵬驿是一座历史凝固的小镇,给了我们许多思考,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我们为自己现在的爱情、婚姻,幸福生活而珍惜和自豪。

篇7:马嵬驿作文

前些天,我去了马嵬驿。马嵬驿是唐朝时代建立的驿站。位于陕西省兴平市西二十多里的马嵬镇,“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往四川时歇脚在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杀死国舅杨国忠以及贵妃杨玉环……现在的马嵬驿民俗村就建在马嵬镇。

来到马嵬驿民俗村时,只见城门口两侧挂着又红又大的灯笼,城墙上赫然醒目的三个大字“马嵬驿”。门口两边还摆放着两只高达三米的“神兽”(其实是我不认识)。

往里走就发现了一块大石壁耸立在那里,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关于马嵬驿的简介。前面是一个个的土窑洞,坐落在那里,显得那么的精致。旁边是一座茶馆,随着风吹来,一股股的茗香飘入我的鼻孔,茶馆的柜台上有着两个铜质的大茶壶,是那么的耀眼,品茶的客人三三两两的坐着,悠闲的品味着茶香。

紧接着一个个小小的房子映入眼帘,房子里摆放着一些唐代的模型,是农夫在田里耕作,农妇在纺车前织布等栩栩如生的生活状态。踩着地上参差不齐的小木桩,我看到了一些古老的农耕工具和生活用品,有牛马拉着耕地的木犁、木车、手推单轮车、木水桶、大铡刀等……还有纺线车、织布机,这些看似简易的木制品竟然能织出这么漂亮的布匹,简直是太神奇了。

往前是皮影戏,只见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赤兔马,一刀就砍了蔡英的头,真牛啊!皮影戏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跟着就来到了小吃街,这里有民间的各种小吃:有肉夹馍、宝鸡擀面皮、乾县豆腐脑、三原蓼花糖、甜醪糟麻花、一口香的酸汤面、锅盔,还有我不会写的biangbiang面……

闻着酸香的味道,我的口水直流,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那就也来尝尝美味吧!

大快朵颐之后,我发现了一只可爱的褐红色小马驹,它戴着眼罩,身上系着绳子,围着一个像火锅的东西转着圈,于是我决定到跟前查询仔细。工作人员说它是在“碾石磨”。“不是应该驴拉磨吗”?我疑惑的问。工作人员笑呵呵的解释着“因为这小马现在太小,还不能让人骑,所以让他干点活,锻炼锻炼”……

继续着我的游历,突然看见有上千只的鸡和鸭在自己的领地里奔跑叫嚣、还有可爱而害羞的鸵鸟跑来跑去、大鱼塘里的鱼在你追我赶的吐着泡泡。跑马场里高大的骏马,个个毛色光亮,体健腰圆,安静的吃着苜蓿,偶尔抬头用又黑又圆的大眼睛看看周围的人们……

在我意犹未尽的时候,夜幕渐渐袭来,我只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这些民间艺术文化,让我思绪很久。古人虽然没有发达的科技,没有先进的技术,却用无穷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与盛世。所以我们今天这些后人不仅要保存好这些弥足珍贵的艺术瑰宝,更要将其源远流长……

篇8:马嵬驿 温庭筠

作者:温庭筠

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成碧草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

注音:

mù mǎn céng wéi wù wài yóu ,liù lóng jīng cǐ zàn yān liú 。

fǎn hún wú yàn qīng yān miè ,mái xuè kōng chéng bì cǎo chóu 。

xiāng niǎn què guī zhǎng lè diàn ,xiǎo zhōng hái xià jǐng yáng lóu 。

gān quán bú fù zhòng xiàng jiàn ,shuí dào wén chéng shì gù hóu 。

翻译:无

篇9:马嵬驿 温庭筠

马嵬驿故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距离长安(今西安)百余里。公元756年夏(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六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与杨国忠、杨贵妃姐妹等仓皇奔蜀,路经马嵬驿,六军徘徊、持戟不前,一致要求诛杀杨国忠。接着,随行郎吏又恳请玄宗以贵妃搪抵天下怨愤。玄宗无奈,只好反袂掩面,让人缢死杨贵妃。史称“马嵬之变”。这首题名《马嵬驿》的七言律诗是诗人依据这一历史事件而创作的。

首联是以周穆王周游天下的神话传说比喻唐玄宗的奔蜀。根据《拾遗记》和《穆天子传》的记载,周穆王名满,曾驾号称为“八龙”的骏马巡狩天下,到过远在尘世之外的西王母之邦。物外,世俗之外,即非人间的仙境。六龙,指周穆王驾驭的骏马。古代天子之车驾六马,故用作天子车驾的代称。这一联实际上是说,潼关失守后,唐玄宗逃奔西蜀,在经过马嵬驿时,车驾作了短暂的停驻。

车驾停留的原因是发生了“马嵬之变”。所以,颔联承接这一脉络,叙述了这一事变的直接后果:贵妃已死,犹如青烟消逝,纵有返魂树也不能使她还魂回生;如今“不见玉颜空死处”,只有贵妃的鲜血化成的这一片茂密的青草似乎在诉说着她的怨恨。《十洲记》载:“聚窟洲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花发香闻数百里,名返魂树。死者在地,闻香即活。”又《庄子》:“苌弘死,藏其血,三年化为碧。”这里化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贵妃在马嵬驿的永逝。诗人省去了马嵬兵变时六军驻马,贵妃与玄宗生离死别的历史情节,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深寓同情地描写了贵妃的悲剧结局。作为马嵬事变的直接受害者,杨贵妃已经死不复生。而颈联形象地描写了曾经同贵妃订立“愿世世为夫妇”的盟誓的唐玄宗在事变之后过着的生活状况。长乐殿,即汉代长乐宫,汉初为朝会之所,其后为太后所居。这里用来借指唐玄宗的住处。《新唐书・宦者传》载,收复长安后,肃宗不要玄宗再过问天下大事,由宦官李辅国胁迫太上皇(玄宗)从兴庆宫迁到西宫中。景阳楼,即南朝陈景阳殿,为陈后主和张妃(丽华)宴乐之所。这里借称唐玄宗和杨贵妃曾经住过的`唐宫。这一联概括地叙述了唐玄宗在经历了一场**之后,回到长安,看到的是人去楼空,钟声依旧的悲切情景,饱含着他对亡妃的无限思念之情以及他所度过的孤独、寂寞、凄苦的生活。上下句之间的两个关联词“却”、“还”用得极妙。“香辇却归”道出了马嵬事变中玄宗与贵妃一生一死的不同命运;“晓钟还下”写出了钟声依旧人已非的无奈之情。

死者不可复生,生者长恨不已。陈鸿《长恨歌传》说,贵妃死后,玄宗思不能已,命方士寻找贵妃魂魄,方士谎称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贵妃,并带回金钗钿合作为信物。诗人在尾联却对这一传说提出了质疑:一个命归九泉,一个残生人间,纵作甘泉宫也不可能招致亡灵再见了,即使是文成将军也难以被封侯。《史记・孝武本纪》说,汉武帝的宠姬王夫人卒,齐人少翁以方术在夜间招引王夫人,使武帝在帷幔中望见。于是封少翁为文成将军,以客礼相待。并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神,置祭具以招天神。过一年多,少翁的方术渐渐失灵,神不至。于是诛文成将军。这里诗人化用故典,说明了这场悲剧的无可挽回,暗示了玄宗的无尽悲哀与怀念。但是就《长恨歌传》的传说而言,对玄宗重蹈武帝的荒诞,命方士寻找贵妃亡灵的愚蠢作法,诗人不无讥讽之意。

全篇以叙事为主,在描述之中兼有抒情和议论。中间二联贵妃、玄宗交替描写,在工整的对偶中间以虚字的抑扬,使得率直的叙述变得婉转而流动。全诗通篇用典故,借前朝故事来叙述,别具咏史诗之一格。

温庭筠轶事:

唐时,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当时和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们称为“温李”。他擅长小赋,才思敏捷,用词绮艳美丽。每次考试,按规定韵作赋,他只需要叉八次手而八韵作成,速度很快。他经常为邻座的考生代作文章,人们送他外号“救数人”。由于他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受到一些有身分的人的轻视。李义山对他说:“我作了一联,‘远比赵公,三十六军宰辅‘,没有得到偶句。”温庭筠说:“你怎么不对’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唐宣宗曾写有“金步摇”的句子,未能对出下句。收进士们对,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上了,宣宗很赞赏。又有一药名“白头翁”,温庭筠以“苍耳子”为对,这样类似情况很多。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叫温庭筠代他撰词,并告诉温不要泄露此事。温庭均却把这事说了,因此令狐便疏远了他。温庭筠也说过“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宰相没学问。宣宗喜欢微服出行,有一次遇上了温庭均。温不认识皇帝,很傲慢地追问皇上说:“你是长史司马之流的大官吗?”皇帝说:“不是。” “温又问:“那你是大参簿尉之类的吧?” “皇上说:”不是。" 因此把温庭筠贬为坊城尉。皇帝在诏书中说:”读书人应以德为重,文章为末。你这样的人,品德不可取,文章再好也是弥补不上的。” 温庭筠负有不羁之才,没有得到机遇用他,最后竟流落而死。豳国公杜从西川调到淮海,温庭筠到了韦曲的林亭,写了一首诗:

卓氏炉前金线柳,随家堤畔锦帆风。

贪为两地行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豳公看到后,赏他绢布一千匹。吴兴的沈徽说:“温庭筠曾在江淮一带当过老师,因此改名庭筠。每年科举考试时,他常为人代作文章。” 侍郎沈询主持的一次考试中,为温庭筠单设了一个座位,不和其他考生相邻。第二天,在帘前请温庭筠说:“以前那些应举考试的人,都是托你代作诗文,我这次的考场上,没有人托你吧。希望你自我勉励吧。”把温庭筠打发走了。从此以后,温更加不得意。

个人资料:

温庭筠(yún)(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jiàn)助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监(jiàn)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篇10:温庭筠 马嵬驿

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成碧草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

【赏析】

马嵬驿故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距离长安(今西安)百余里。公元756年夏(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六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与杨国忠、杨贵妃姐妹等仓皇奔蜀,路经马嵬驿,六军徘徊、持戟不前,一致要求诛杀杨国忠。接着,随行郎吏又恳请玄宗以贵妃搪抵天下怨愤。玄宗无奈,只好反袂掩面,让人缢死杨贵妃。史称“马嵬之变”。这首题名《马嵬驿》的七言律诗是诗人依据这一历史事件而创作的。

首联是以周穆王周游天下的神话传说比喻唐玄宗的奔蜀。根据《拾遗记》和《穆天子传》的记载,周穆王名满,曾驾号称为“八龙”的骏马巡狩天下,到过远在尘世之外的西王母之邦。物外,世俗之外,即非人间的仙境。六龙,指周穆王驾驭的.骏马。古代天子之车驾六马,故用作天子车驾的代称。这一联实际上是说,潼关失守后,唐玄宗逃奔西蜀,在经过马嵬驿时,车驾作了短暂的停驻。

车驾停留的原因是发生了“马嵬之变”。所以,颔联承接这一脉络,叙述了这一事变的直接后果:贵妃已死,犹如青烟消逝,纵有返魂树也不能使她还魂回生;如今“不见玉颜空死处”,只有贵妃的鲜血化成的这一片茂密的青草似乎在诉说着她的怨恨。《十洲记》载:“聚窟洲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花发香闻数百里,名返魂树。死者在地,闻香即活。”又《庄子》:“苌弘死,藏其血,三年化为碧。”这里化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贵妃在马嵬驿的永逝。诗人省去了马嵬兵变时六军驻马,贵妃与玄宗生离死别的历史情节,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深寓同情地描写了贵妃的悲剧结局。作为马嵬事变的直接受害者,杨贵妃已经死不复生。而颈联形象地描写了曾经同贵妃订立“愿世世为夫妇”的盟誓的唐玄宗在事变之后过着的生活状况。长乐殿,即汉代长乐宫,汉初为朝会之所,其后为太后所居。这里用来借指唐玄宗的住处。《新唐书·宦者传》载,收复长安后,肃宗不要玄宗再过问天下大事,由宦官李辅国胁迫太上皇(玄宗)从兴庆宫迁到西宫中。景阳楼,即南朝陈景阳殿,为陈后主和张妃(丽华)宴乐之所。这里借称唐玄宗和杨贵妃曾经住过的唐宫。这一联概括地叙述了唐玄宗在经历了一场**之后,回到长安,看到的是人去楼空,钟声依旧的悲切情景,饱含着他对亡妃的无限思念之情以及他所度过的孤独、寂寞、凄苦的生活。上下句之间的两个关联词“却”、“还”用得极妙。“香辇却归”道出了马嵬事变中玄宗与贵妃一生一死的不同命运;“晓钟还下”写出了钟声依旧人已非的无奈之情。

死者不可复生,生者长恨不已。陈鸿《长恨歌传》说,贵妃死后,玄宗思不能已,命方士寻找贵妃魂魄,方士谎称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贵妃,并带回金钗钿合作为信物。诗人在尾联却对这一传说提出了质疑:一个命归九泉,一个残生人间,纵作甘泉宫也不可能招致亡灵再见了,即使是文成将军也难以被封侯。《史记·孝武本纪》说,汉武帝的宠姬王夫人卒,齐人少翁以方术在夜间招引王夫人,使武帝在帷幔中望见。于是封少翁为文成将军,以客礼相待。并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神,置祭具以招天神。过一年多,少翁的方术渐渐失灵,神不至。于是诛文成将军。这里诗人化用故典,说明了这场悲剧的无可挽回,暗示了玄宗的无尽悲哀与怀念。但是就《长恨歌传》的传说而言,对玄宗重蹈武帝的荒诞,命方士寻找贵妃亡灵的愚蠢作法,诗人不无讥讽之意。

全篇以叙事为主,在描述之中兼有抒情和议论。中间二联贵妃、玄宗交替描写,在工整的对偶中间以虚字的抑扬,使得率直的叙述变得婉转而流动。全诗通篇用典故,借前朝故事来叙述,别具咏史诗之一格。

拓展阅读:马嵬驿历史事件

公元756年6月反叛唐朝的安禄山军队攻入潼关,唐玄宗于7月12日决定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此时的唐玄宗已72岁,老态龙钟了,消受不起冰肌雪骨了,纵然一时发抖,还是让杨贵妃接过帛带,在一棵梨树上自缢。一名绝代佳人,就这样在38岁头上,结束了生命。在马嵬黄土下长眠。

兴平县属京兆府,据元和郡县志:“兴平县东至府九十里。”又载:“马嵬故城在县西北二十三里。”据此,马嵬距长安一百一十三里。距金城为二十八里。唐皇帝一行夜半始至金城,第一日行八十五里,大家困惫不堪,第二日的启程时间,当不可能太早。故大队抵马嵬,当在午刻,盖准备在马嵬城午饭者,兵变发生的另一促成,当与午饭无着落有关,各有关史料皆言将士既疲且饿。而最值得注意者,当是吐蕃使者群以无食而找杨国忠。则马嵬之变的时间,可以断定发生于六月四日午时,再深入一些,时间应在午正以后,至午正或更晚些而午餐尚无着落,外交人员才会找宰相诉说。从杨国忠逃而被追杀,进而戮毁肢体,悬首驿门,其子杨暄及韩国夫人即令同时被杀,但御史大夫魏方进则于杨国忠被杀后出而呵责兵士时被杀;之后,又有韦见素出,被叛兵打伤头部。在以上的事件之后,才轮到皇帝闻讯,以及由高力士问明情由,陈玄礼要求并杀杨贵妃,李隆基不应,往复几次,不得已而下令赐死。如此,杨贵妃死后四军罢乱,计时当近未矣。

【马嵬驿兵变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1.古诗欣赏《马嵬坡》

2.马嵬原文及赏析

3.马磨许文休的历史典故

4.历史典故:马生角

5.拈花微笑历史典故

6.历史典故:四面楚歌

7.三顾茅庐历史典故

8.简短历史典故

9.历史典故:兵不厌诈

10.历史典故:下车泣罪

下载word文档
《马嵬驿兵变的历史典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