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阆苑寒食抒情散文

阆苑寒食抒情散文

2023-02-28 07:58: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NeunWelt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阆苑寒食抒情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阆苑寒食抒情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阆苑寒食抒情散文

篇1:阆苑寒食抒情散文

阆苑寒食抒情散文

柳絮纷飞,四月的温暖有了淡淡的诗意。来路迢迢,淡烟急雨的时节里,我和你,在阆苑相遇。

我一直在想,千年之前的你究竟是何模样。是否也曾在这样的一个季节里,吹笛折柳,失去人间烟火,只为了祭奠再也不能归来的人。于是,你将它一代一代的'传递下来,说是纪念,却是告诫。

执一把油纸伞,穿上汉服,行走在寒食阆苑,我只是想要去找,找寻那份消失在我身体里祖先曾经记住过的东西。去寻找那蓦然回首时的一抹微笑,去探寻历史的轨迹。

苍翠浓烈,碧水吻岸,垂柳默默入睡。我将脚放入水中,想要探寻水的记忆,可是以碧绿的眼眸凝视我。于是,我探访古城,去抚摸时间留下的旧迹,小巷横斜,阡陌邻里,我的身影似乎回到了过去。我看见那时的人们,摈弃喧闹,归于宁静,百户之街,却无炊烟升起。凉的面条,冷的馒头,构成了一天的实际。青石路上,言语无他,嘉陵江边,捣衣声声弥散不歇。灯火点点,照亮归家的路。

我从记忆中醒来,探寻今日的寒食,暖意喧闹,人流如织。经过千年沉淀,宁静背后掩盖的繁华终于迸发出来,岸边捣衣不改,可端的是一份清濛繁密。穿过厚重的尘埃,当历史已经过去,那原来盛开的繁华却已经成了游资,让无数的人去凭吊。

只能凭吊,只能观望,只能赏玩,只能叹息。

过去的,在一代一代人的逝去中演化成历史,我们再也寻找不到当时的风景。千年之后,今日的盛景谁会明晰,谁又说与谁听。唯一留下的,只有岸边娉娉婷婷的身姿,在扶风弱柳中渐渐散去。最后的最后,我们只会记得,很久很久的以前,之推绵山焚身,于是我们才有了今日的假期。

而我们,怀念历史的人,终究只是怀念。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篇2:寒食-唐诗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诗鉴赏

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

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这虽是一段佳话,但足见《寒食》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赏识。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篇3:唐诗《寒食》

年代: 唐 作者: 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赏析: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篇4:寒食-唐诗

寒食陆浑别业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

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

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

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

酣歌一曲太平人。

宋之问诗鉴赏

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之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墅,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山庄清幽秀美的自然景色和寂静安宁的环境,屡屡唤起这位宫廷诗人的山野真趣,故其诗集中有不少以陆浑山庄为题的诗作,大多风格清新秀丽,显示出一种远离尘世的纯朴幽雅气息,也抒发了诗人隐藏在志深轩冕背后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之情。

武则天执政时期,多居于东都洛阳,其近臣文士,亦常随行左右,诗由洛阳起笔,说明这是宋之问任居洛阳,偶返山庄时所作。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起句先以洛阳的春意盎然与山中的姗姗来迟的春天对衬。花如雪,以雪喻花,形容洛阳满城飞花、春光四溢的美景,今始发三字,反衬出山野与闹市之别。一方面山间气候偏冷,花开较迟,另一方面也说明京洛风尘,热烈繁嚣,而陆浑山中,则清幽得多。起笔二句,似平铺直叙,字里行间却透露出诗人洋溢在心底的欢欣轻快的感情。接着,旦别句,写诗人清晨离开洛阳时在河桥一望,春风拂面,杨柳婀娜,在叙述事件的同时,融入洛城风光;夕卧句,则承第二句而发,补叙陆浑山中超凡脱俗的清幽景色。这一联对仗工稳, 旦别对夕卧,点出诗人朝发夕至的行迹;杨柳风、桃李月,以都市繁华春色与山中水滨的月色清晖相对,极富诗情画趣;尤其一月字,既句中的夜卧字,又渲染出几分清寂离俗的环境气氛。

五六两句,以顶针手法,先重复伊川桃李, 正芳新又承第二句今始发,具体表现山中迟来的春色。接着寒食句回应诗题。清明寒食节,能够远离京洛尘世的喧嚣,在山间别墅中度过春夜,本来已经很使人舒心畅快,更何况还有酒助兴呢?这两句绘出了寒食山中的迷人春夜,和诗人此刻举杯独酌、无所拘羁的自我形象。诗至此全是写景抒怀,山景清雅,其情怡然,似有田园牧歌风味。末二句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诗人自称乡间野老,在开怀畅饮之际,歌咏太平盛世。

这首诗前四句处处围绕洛阳与陆浑山庄的不同来对比描写,写洛阳的花团锦簇,杨柳婀娜,是为了映衬山中明月清晖、桃李花发的幽雅,表现自己对清静山间的喜爱;在写景的同时,交代行踪,表现心境,语言形象性和概括力极强。后四句主要抒发诗人一旦摆脱京洛回到山野田园的欢欣之情。但通览全诗,风格清秀,语言轻松自然,与刻板冗滞的奉和应制诗比起来,令人耳目一新。

篇5:寒食古诗词

寒食古诗词

1.《壬辰寒食》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雕。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2.《寒食》

年代: 宋 作者: 陈与义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尊。

3.《冥冥寒食雨》

年代: 宋 作者: 刘一止

冥冥寒食雨,客意向谁亲?

泉乱如争壑,花寒欲傍人。

生涯长剌促,老气尚轮囷。

不负年年债,清诗断送春。

4.《寒食》

年代: 宋 作者: 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5.《寒食上冢》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时节只愁予。

6.《寒食》

年代: 宋 作者: 王禹偁

寒食江都郡,青旗卖楚醪。

楼台藏绿柳,篱落露红桃。

妓x穿轻屐,笙歌泛小舠。

史君慵不出,愁坐读离骚。

7.《寒食》

年代: 宋 作者: 张耒

风云虽不定,日雨亦易干。

残春犹凛凛,助我朝食寒。

想见芳野田,士女游班班。

去者日以疏,更为来者欢。

青红间车马,日暮醉墙间。

8.《寒食城东即事》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清溪一道穿桃李。

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

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鞠屡过飞鸟上。

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

不用清明兼上巳。

9.《寒食江州满塘驿》

年代: 唐 作者: 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宿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10.《济源寒食》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风巢袅袅春鸦鸦,无子老人仰面嗟。

柳弓苇箭觑不见,高红远绿劳相遮。

女婵童子黄短短,耳中闻人惜春晚。

逃蜂匿蝶踏地来,抛却斋糜一瓷碗。

一日踏春一百回,朝朝没脚走芳埃。

饥童饿马扫花喂,向晚饮溪三两杯。

莓苔井上空相忆,辘轳索断无消息。

酒人皆倚春发绿,病叟独藏秋发白。

长安落花飞上天,南风引至三殿前。

可怜春物亦朝谒,唯我孤吟渭水边。

枋口花间掣手归,嵩阳为我留红晖。

可怜踯躅千万尺,柱地柱天疑欲飞。

蜜蜂为主各磨牙,咬尽村中万木花。

君家瓮瓮今应满,五色冬笼甚可夸。

篇6:寒食月夜

,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作,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诗主要描绘了夜晚凄凉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估计与惆怅,下面是此诗的原文以及赏析,欢迎阅读~!

寒食月夜原文:

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

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

翻译:无

字词解释:

无灯:一作无烟。

寒食月夜赏析:

夜里的凉风带着梨花的清香轻轻拂来,枝上的梨花已被露水包裹。望着漆黑的夜里的茅草屋,没有灯,没有一丝的光亮。沉重的愁绪碾压着我、桎梏着我,始终抬不起推开门的胳膊,跨不出前屋的脚步。天已经快亮了,周围的`歌吹声却依旧没有停止,我怔怔地听着,独自靠着柴门,望向天边的明月,任由月光包裹着我的身体。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忧愁,与无尽的寂寞。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篇7:寒食 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品注释:

寒食:古代的.节令之一,在清明前两日。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长安。

御柳:指皇宫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作品译文:

春天的京城长安到处的柳絮随风飘扬,皇家花园里的杨柳随着春风飘拂。傍晚时分,权宠大丞在传送皇帝赐的蜡烛,蜡烛的青烟散入了五侯的家。

作品赏析:

此诗含蓄而有情韵。前二句描绘出京城落花飞舞、杨柳摇曳的暮春景色,写花用一“飞”字,写柳用一“斜”字,均极为工巧传神。后二句写出寒食日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颇有意趣。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作者简介:

韩,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韩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以上这篇寒食 韩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唐诗,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篇8:寒食古诗

寒食古诗

1.《客中寒食》

年代: 作者: 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2.《广陵寒食夜》

年代: 作者: 李中

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

绮罗香未歇,丝竹韵犹迟。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

3.《寒食江畔》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沉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4.《寒食应制》

年代: 唐 作者: 韦承庆

凤城春色晚,龙禁早晖通。

旧火收槐燧,馀寒入桂宫。

莺啼正隐叶,鸡斗始开笼。

蔼蔼瑶山满,仙歌始乐风。

5.《寒食》

年代: 唐 作者: 沈佺期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6.《寒食访僧》

年代: 宋 作者: 郑文宝

客舍愁经百五春,雨余溪寺绿无尘。

金花开处鞦韆鼓,粉颊谁家斗草人。

水上碧桃流片段,梁间新燕语逡巡。

高僧不饮客携酒,来劝先朝放逐臣。

7.《寒食》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坟冢遍青山,高低占原谷。

向来路已荒,今迷问樵牧。

涉水到云林,隔岗闻近哭。

沃酒白杨下,悲风何飋飋。

雨止梨园残,鸠声在茅屋。

8.《舟中寒食》

年代: 唐 作者: 卢纶

寒食空江曲,孤舟渺水前。

斗鸡沙鸟异,禁火岸花然。

日霁开愁望,波喧警醉眠。

因看数茎鬓,倍欲惜芳年。

9.《寒食遣怀》

年代: 唐 作者: 张灿

繁华泣清露,悄悄落衣巾。

明日逢寒食,春风见故人。

病来羞滞楚,西去欲迷秦。

憔悴此时久,青山归四邻。

10.《寒食雨》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胭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篇9:谁是“阆苑仙葩”作文700字

谁是“阆苑仙葩”作文700字

《枉凝眉》是《红楼梦》第5回里一首比较好的诗歌,但多少年来我们并没有看懂。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须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阆苑仙葩”是谁?“美玉无瑕”又是指谁?过去,人们一直比较胡涂。

“美玉无瑕”可能是指宝玉,那“阆苑仙葩”呢?黛玉?宝钗?湘云?都不太像。“美玉无瑕”能不能是指妙玉呢?也不像。哎,管它是谁呢,只要不影响读这首诗就行了。普通读者可以这样,但是研究《红楼梦》,就必须搞清楚这些问题。

“阆苑”典出《集仙录》:“西王母所居宫阙。”知道了秦红玉的故事,我们就会很清楚,“美玉无瑕”其实指的一定是秦红玉,“阆苑仙葩”指的是曹雪芹,这样再读这首诗,就会感觉顺很多。这也符合先男后女的原则。“葩”字在《红楼梦》前78回中仅仅出现过两次,除“阆苑仙葩”外,便是第17回“试才题对额”时描写怡红院内西府海棠“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了,两相比照,不难发现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

《秋窗风雨夕》是黛玉《葬花词》之后又一首长诗,是拟《春江花月夜》写的,有一定代表性。诗中有“灯前似伴离人泣”的.句子,在宝琴的词中也有“应是离人恨重”的句子。“离人”是谁,争议也比较大。“离人”肯定不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他们住的潇湘馆和怡红院相去不远,林黛玉如果想见贾宝玉,一会儿就能见到。但曹雪芹和秦红玉却是真正的“离人”。只有在“省亲”的时候能见上一面,平时则万难相见。而“省亲”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是没有的事,只是小说中的一种幻想。

“方离柳坞,乍出桃房。……”这首长赋是摹仿曹植《洛神赋》写的,从“素、洁、静、艳、文、神”六个方面写了警幻仙姑。但警幻仙姑是“可卿”的姐姐,她也很像“可卿”,实际上,这首赋也是写的秦红玉。

《红楼梦》有些诗歌有非常明显的摹仿的痕迹,这正是曹雪芹让人诟病的地方。有人认为,曹雪芹不是个好诗人,有些诗歌是摹仿明朝三流诗人的作品写的。我也没看过明朝三流诗人的作品,不能妄下结论。但我觉得,曹雪芹诗写得还是不错的。比如黛玉的《葬花词》写得就非常凄婉,绝对堪称上乘之作,不可能摹仿任何其他文学作品。

《红楼梦》的诗歌很多,许多诗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脂砚斋说曹雪芹写《红楼梦》的一个目的是“传诗”,我想这种说法可能也是有道理的。

篇10:元宵节诗句——《鹧鸪天·阆苑瑶台路暗通》

《鹧鸪天·阆苑瑶台路暗通》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鹧鸪天·阆苑瑶台路暗通》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鹧鸪天·阆苑瑶台路暗通》原文

阆苑瑶台路暗通。皇州佳气正葱葱。半天楼殿朦胧月,午夜笙歌淡荡风。车流水,马游龙。万家行乐醉醒中。何须更待元宵到,夜夜莲灯十里红。

《鹧鸪天·阆苑瑶台路暗通》作者简介

晁端礼(1046-1113) 字次膺,先世澶州清丰(今属河南)人,徙居彭门(今江苏徐州)。神宗政和三年(1113)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而卒。其词多咏物、颂谀之作,常与晁补之唱和,风格近周邦彦,气魄较周豪放,而不及周工致。在创制新调方面有一定贡献。著有《闲适集》已佚,今传《闲斋琴趣外篇》。

篇11:《寒食》阅读答案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

①一、二两句在情与景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4分)

②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篇12:《寒食》阅读答案

10.①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

②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

【阆苑寒食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1.寒食翻译

2.寒食 古诗

3.寒食是什么节日

4.寒食教学设计

5.寒食古诗意思

6.寒食古诗的意思

7.寒食韩翃赏析

8.寒食原文及翻译

9.《寒食》原文及译文

10.《寒食》原文及翻译

下载word文档
《阆苑寒食抒情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