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攀枝花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建议

攀枝花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建议

2023-02-08 08:21:5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无根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攀枝花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建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攀枝花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建议,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攀枝花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建议

篇1:攀枝花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建议

攀枝花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建议

攀枝花市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可供开发的潜力很大.但是,将近40年的工业和城市建设使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因此,本文在提倡开发生态旅游的同时,也指出攀枝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刻不容缓,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才能促进攀枝花市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 者:罗辅燕 苏智先 张Z霞 岳宝良 邓于思  作者单位:罗辅燕,张Z霞(西华师范大学生物系,四川,南充,637002)

苏智先(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岳宝良(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河北,石家庄,050021)

邓于思(攀枝花市电视台,四川,攀枝花,617000)

刊 名:攀枝花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ANZHIHUA UNIVERSITY 年,卷(期): 21(1) 分类号:F59 关键词:攀枝花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资源  

篇2:香格里拉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香格里拉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香格里拉的生态旅游资源是该区发展旅游的`基础(主要)资源类型.本文在对该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调研和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香格里拉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作 者:范斌 明庆忠 赵飞羽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5(6) 分类号:F592.7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可持续发展   香格里拉县  

篇3:甘肃生态旅游资源与开发

甘肃生态旅游资源与开发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时尚的`休闲娱乐方式,正日渐被人们所青睐.文章首先探讨了甘肃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就主要生态旅游资源类型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甘肃省发展生态旅游一些思路.

作 者:索安宁 赵晓晗 巨天珍  作者单位:索安宁,巨天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赵晓晗(甘肃林业学校甘肃天水 741020)

刊 名: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SONGLIAL JOURNAL 年,卷(期): “”(4) 分类号:F590.7 关键词:生态旅游   生态景观   开发  

篇4:天柱山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天柱山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江淮大地,一支独秀,巍巍天柱,独立峻峭.地处安徽省潜山县的天柱山既以雄、奇、灵、秀南国第一的景色吸引游人,又以汉武封古岳遗迹众多闻名于世.天柱山属大别山山脉,呈季风北亚热带气候特征,春秋多雨,秋冬干冷,年平均气温9.5℃左右,平均降水量1900mm,全年无霜期235天.

作 者:聂爱武  作者单位:安徽省潜山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 刊 名:安徽科技 英文刊名:ANHUI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1 “”(9) 分类号: 关键词: 

篇5:惠州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开发对策

惠州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开发对策

1.生态旅游的涵义和开发原则 1.1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理念,在1983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首次提出时,是指“观览自然景物的旅行”,重点强调“被观览的景物不应受到损失”,保护好生态资源的永续性,让这些资源能够无限地持续存在下去.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的内涵也不断丰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生态旅游不再单纯是指到未开发的自然界中去观赏,还包括对地质、植被、野生动物等方面的科学考察,对当地历史、民俗等人文方面的探究也成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 者:朱文转 李传红  作者单位:朱文转(惠州市环境技术中心)

李传红(惠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刊 名:环境 英文刊名:ENVIRONMENT 年,卷(期): “”(z1) 分类号:F59 关键词: 

篇6:萍乡市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与开发研究

萍乡市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与开发研究

主要介绍了萍乡优秀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根据萍乡的经济、环境和文化特色,提出了发展萍乡文化、生态旅游建议,为推动萍乡市旅游业的大开发,振兴萍乡经济提供参考.

作 者:胡冬初 刘小艳 邓树波 胡光辉  作者单位:萍乡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萍乡,337000 刊 名:江西林业科技 英文刊名:JIANGX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 分类号:F590.3 S788.2 关键词:文化   生态   旅游   萍乡  

篇7:试论龙门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试论龙门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革新突飞猛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人厌倦了工业发展城市的污浊与喧嚣,向往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成为多数人的奢望.与此同时,生态旅游产业正在迅速兴起,生态旅游为开放的市场提供了众多的商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也成为各地政府特别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大好机遇.龙门县作为国家环保总局确定的第二批试点地区之一,近些年来,该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实施和发展“一强”(生态强县)“二大”(水泥大县、旅游大县)发展战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工业经济与生态经济取得“双赢”发展.它成功的经验值得自然环境资源类似地区借鉴与推广,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引起必要的重视.

作 者:曾树鸿  作者单位:龙门县环境保护局规划管理股 刊 名:环境 英文刊名:ENVIRONMENT 年,卷(期): “”(z1) 分类号:F59 关键词: 

篇8:旅游资源开发相关论文

旅游资源开发相关论文

旅游资源开发相关论文【1】伏牛山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

一、伏牛山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条块分割严重,旅游发展滞后。

伏牛山贯穿多个市县,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旅游区涉及多个市县和多个相关部门,条块分割明显,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和整体优势发挥。

另外,伏牛山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的引进、利用渠道与伏牛山地区旅游资源整体开发的实际需要不匹配,投资分散,回报率低,自我积累能力低,导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优化和市场宣传、促销严重滞后。

(2)开发深度不够。

伏牛山独特旅游资源仅仅以观光为主,集中在了石人山、白云山等少景区,目前旅游业却偏好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等特点,景区的旅游产品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入境游客少。

(3)人才短缺,思想落后。

目前,伏牛山区旅游管理机构,从业务人员学历结构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并不多,毕业于旅游专业的更是寥寥无几,这无疑给导游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至于对旅游资源和景区策划、开发、营销和科学管理高级人员更是廖若晨星,严重制约了伏牛山旅游业的发展。

二、伏牛山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原则

(1)全局性、整体性原则。

全区各景区的开发建设都要服从全局性、整体性原则,严格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分批有序开发,避免条块分割、多头领导、急于求成,乱开发乱建设,以致影响投资效果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可持续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对资源进行全面管理的指导性方法,目的是使各类资源免遭破坏,使自然和文化资源得到保护。

伏牛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应把对自然景观资源、自然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做到有利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保护性开发。

(3)市场导向原则。

伏牛山地区旅游发展应当把伏牛山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把旅游的未来发展视为一种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明确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威胁,面向旅游者进行设计、开发、生产、包装和行销。

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带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4)循序渐进原则。

对于经济实力落后的伏牛山地区,虽然其旅游资源众多,但不能不加选择地盲目开发,更不能不分先后地全面开发,应该选出特色突出、互补性强的旅游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快速启动伏牛山地区旅游业,然后再分期分批循序渐进地开发建设,形成滚动式发展。

保持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平衡,是保持伏牛山风景区资源特色、使其旅游业持续性吸引游客的前提之一。

因此,考虑到旅游对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消除这些影响的能力,伏牛山的旅游开发应当循序渐进。

三、伏牛山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战略

(1)双七战略。

双七原则即“七个结合”和“七化开发”。

从以单一的观光旅游为主向多方位、综合化的开发形式转化。

在开发建设中,不仅要注重观光旅游的开发,更要注重休闲度假旅游、科考教育旅游、生态文化旅游的规划和建设,扶持度假、休闲、文化、生态等旅游产品的开发。

在开发中坚持“七化”开发原则。

“七个结合”即:旅游开发与山区脱贫致富相结合、开发旅游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旅游开发与城市休闲园林景观建设相结合,旅游硬件建设与软件配套相结合,远期开发与近期建设相结合,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相结合,宏观布局与微观建设相结合。

“七化开发”即:旅游氛围要突出生态化、项目设置要突出特色化、建筑物要求景观化、旅游服务要求标淮化、旅游饮食要突出乡土化、旅游商品要体现地方化、娱乐设置要求层次化。

(2)可持续发展战略。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以环境的可承载能力为限,可持续旅游的首先标志是旅游开发与环境的协调,作为旅游环境系统与旅游开发中间环节的环境承载力,应当成为判断旅游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伏牛山风景区的.开发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其指导思想,以确保在资源开发时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认真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针对景点游客容量,制定相应开发现摸,同时确保此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不危害此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利益;

根据资源特征采取不同开发形式,根据经济发展以及技术条件,确定资源开发次序,促进全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伏牛山地区生态环境、社区居民和旅游者三者关系的协调和利益的兼顾,使该区环境社会和旅游经济能够稳定持续地发展。

(3)区域一体化战略。

由于伏牛山地跨三市八县,造成条块分割严重,为了扭转这种部门之间画地为牢、各自为战的局面,为了发挥其总体优势以及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补的旅游网络体系,伏牛山应该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

首先,应该制定伏牛山整体开发的统一规则,规范其开发行为,实现该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其次,伏牛山各县市要建设一体化的旅游交通体系等基础设施系统;

再次,伏牛山没有成形的核心品牌,致使该区品牌杂乱,缺乏竞争力,因此,应该整合伏牛山形象,提高其识别性。

(4)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导向战略。

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应注意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特色,以市场为导向,才能得到旅游者的认可,否则盲目开发将会受到市场的惩罚。

因此,伏牛山风景区的旅游开发应当把伏牛山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把旅游的未来发展视为一种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深挖其特色,明确优势、劣势,正视机遇、威胁,从旅游者的需求进行设计、加工、再创造,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带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篇9:影视旅游资源开发

【摘 要】影视产业的发展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一些旅游产业凭借在影视资料中出现的频率受到更多人的追捧,这样就会扩大当地旅游产业的开发程度。

因此对影视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是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主要是根据当前我国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使得影视旅游产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篇10:高校旅游资源开发

[摘 要] 高校旅游是一种时尚特色旅游项目,本文在界定高校旅游概念的基础之上,简要分析了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益以及负面影响。并且通过对山东烟台和威海地区高等学校旅游资源开发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为例,总结了山大威海分校的旅游资源的优势和不足,并且针对性的提出开发建议。

[关键词]高校旅游 开发收益 资源状况 特色旅游

一、高等学校旅游概况及利弊分析

1.高校旅游简介

高校旅游是一种时尚特色旅游,属于文化性体验旅游。它以高等学校为旅游目的地,对高校幽雅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科研水平等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与体验。这种旅游形式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强调对旅游者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上的满足。

从本质上来说,高校旅游兼具公益性质和商业性质,且公益性质愈加突出。

有关资料显示,近三年来到高校旅游特别是名校旅游的人数正在逐步增加。随着高校旅游业的兴起,高校旅游带来的各种问题也随之显现,因此,深入研究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对于尚未完全形成旅游市场的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高校旅游资源开发效益分析

(1)各界人士通过高校旅游,对大学有了直接的认识,对学校的教学科研成就和学校环境有了更新的了解,从而提高高校知名度。对于参观的学生来说,游学并举,使他们有了奋斗目标和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大,同时满足了家长望子成龙心理,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从而利于招生、学生就业和扩大社会影响力;

(2)高校旅游项目的完善与高校旅游资源的全面开发能够促进高校与企业间的横向交流,促使高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也为高校学生创造了实习与勤工俭学的机会;

(3)高校旅游合理的开展有利于师生对自身价值和肩负责任的更进一步认识,对师生有激励作用。

3.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的负面影响

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可否认会带来诸多收益,但是也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过多的游客进入校园,必定会对教学秩序和学校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高校作为教学和科研的神圣殿堂,安静和优雅的环境是不容许破坏的,因此,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注意保护学校环境,尽量不影响教学秩序。

二、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旅游资源状况分析

1.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简介

学校坐落于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美丽滨城威海,校园景色怡人,山、海、湖、林皆具,文化底蕴深厚。

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现有韩国学院、商学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翻译学院、艺术学院、海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13个学院和3个教学部,42个本科专业,34个硕士专业,9个博士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六大学科门类,已形成了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留学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

学校基础教学设施完,主体建筑12层、面积2万多平方米并的全开放图书馆拥有中外文藏书100余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教学、科研实验室62个,语音室28个,多媒体教室74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7万余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1万多个。

2.开发校园旅游资源的优势

(1)地处旅游资源丰富的美丽滨城威海,威海是中国著名的港口及旅游城市,是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是中国首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之一,是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也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城市。

2009年5月被评选为国家森林城市,是旅游度假的胜地,游客资源丰富。开发高高校旅游资源的话,有丰富的客源市场。

(2)校园环境清新幽雅,依山傍水,对于游人来说具有独特的魅力。

(3)校内丰富的文化活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于游客来说是另类的体验。

(4)修学旅游资源充裕丰富。

三、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旅游资源开发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缺乏市场化运作

山大威海分校的校园旅游处于起步阶段,以高校自主开发和游客自发浏览模式为主,这种状况造成高校丰富的旅游资源的浪费。调查显示:90%的.游客以自主前往的方式来旅游,只有不足10%的游客是参加旅游团。

2.尚未形成良好的旅游氛围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游客前往高校旅游的目的是访亲问友,而且停留的时间较短,75%在4小时以下,而且主要进行的活动66%是参观自然景观和校园建筑,没有时间体会文化氛围。

3.旅游资源的开发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学校的环境

调查研究显示:55%的在校学生不赞成学校开发旅游资源,其中32%的同学认为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30%认为会破坏校园环境。高等学校本来就是进行科研和教学的地方,理应有一个幽雅安静的环境。游客的大量涌入必然会对校园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以学校环境承受能力为依据,同时考虑可能会对教学秩序造成的影响。

4.高校旅游的观念尚未普及,旅游项目单一

调查结果显示:80%的游客认为高校旅游仅仅是校园观光,对于休学旅游,参加学校文化活动等等知之甚少。

四、关于校园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1.开发原则

(1)坚持教学科研为主,兼顾各方利益。

高校主要是进行教学科研的场所,因此高校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不能妨碍正常的科研和教学,在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同时不能忽视在校学生的利益。

(2)坚持政府主导,政校企三方合作的模式。

政校企三方合作的模式是指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由政府负责牵头,高校提供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条件,由企业负责客源市场的开发和宣传。由于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因此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协调优势,将企业市场方面组织运营的优势和高校资源基础方面的优势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兼顾了各方利益。

(3)坚持适度开发原则。

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建立在不破坏高校现有环境为基础,以高校资源的承受能力为依据。

(4)坚持保持高校原有特色的原则。

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坚持高校的旅游特色,不能一味的追求流行,增设人工景点,而忘记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失去其特有的人文环境和学术氛围。

2.产品开发种类

(1)校园生活体验游

可以组织游客主要是上班族前来参加高校的特殊文化活动。在纾解压力的同时满足了上班族对校园生活的向往。

(2)故地重游

各届已经的学生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少有机会返回母校,有着强烈的故地重游的愿望。邀请校友进行故地重游,不仅满足了他们的愿望,而且增加了学校的旅游客源,增进了校友和学校的感情。

(3)中小学生理想游

中小学生具有强烈的了解高校、体验大学生活的愿望,他们渴望接触高校与大学生进行直接交流。高校旅游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而且组织学生参加高校旅游更容易得到学校和家长的认可。

(4)中国文化体验游

来自国外的游客特别是国外的留学生具有强烈的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到高校参观,更容易使他们接触到中国古老文化的精髓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因此,开发高校旅游更容易吸引国外的游客。

(5)毕业庆典游

高校毕业生毕业是一个光荣的时刻,毕业生可以邀请家长,朋友亲戚观赏毕业典礼,校内留影,参观学校等。

3.营销方式的选择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作为一个特殊的旅游景点,应该考虑多种营销方式,在结合政府政策和兼顾各方利益的同时,以最低的成本将旅游产品提供给游客。方法如下:

(1)主要采用政校企三方合作的模式

由于我国的高校一般属于国立学校,直属教育部,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多方利益,因此应该充分利用政府协调优势和企业的营运组织优势,建立政校企三方合作的模式。

(2)借助学校的社团进行文化交流,借助学校的网站进行宣传

(3)由合作企业在学校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游客接待和管理工作。

(4)可以在寒暑假期间开放参观学校风景,体验使用学校设备。

(6)可以开发具有独特标志的高校旅游纪念品,如太阳帽,钥匙链,T恤,明信片等。

参考文献:

[1]金世胜. 高校旅游开发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372 - 374

[2]徐凌. 论校园旅游[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35 - 37

[3]闫红霞. 高校校园旅游经济的客源市场开发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5)∶153.

[4]冯昆思.关于发展我国校园旅游的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5)∶58 - 61

[5]李勇泉.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生态经济,2005,(5)∶90 - 92

[6]金世胜.高校旅游开发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372 - 374

[7]陆莹等.成都高校旅游市场前景分析[J].天府新论,2004,(6):145-146

【攀枝花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建议】相关文章:

1.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工作报告

2.泸州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3.信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与开发

4.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5.旅游资源评价

6.旅游资源实习报告

7.开发及应用个人简历

8.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9.提高工作效率建议及具体措施

10.党员个人总结及建议

下载word文档
《攀枝花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