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介绍贵州香纸沟的导游词
“烨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关于介绍贵州香纸沟的导游词,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关于介绍贵州香纸沟的导游词,供大家阅读。
篇1:精选贵州香纸沟导游词
香纸沟位于贵阳市东北部的乌当区新堡布依的族人乡境内,距市区36公里,从贵阳乘车60分钟便到景区,交通便利。
香纸沟,沟谷深切,峰峦叠嶂,瀑布飞流。这里不仅有着迷人的高原峡谷风光,浓郁的布依风情。最令人称奇的是景区内保存着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古法蔡伦造纸作坊系统。当地布依同胞就地取材,以竹为料,从伐竹、破竹、蒸竹、沤竹、水车碾竹、竹帘抄纸等72道工艺流程、均显得古朴而奇特,这是一种远古文明,也是一个奇迹,一个秘密。
香纸沟鼠阳境内一颗“绿色宝石,天然氧吧”,逝老蔡伦造纸自然博物馆。
香纸沟景区由“龙井湾、锅底箐、马脚冲、南静寺、白水沟、红子沟、葫芦冲、方丈沟”等十余个小景区组成,共有七十余个景点。 香纸沟盛产“香纸”主要是民间祭拜时用来焚烧的神圣“纸品”,绝不是现代纸可以随便代替的。而造纸为什么成为香纸沟人世代相传的产业呢?个中故事颇为有趣。
话说600多年前的民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调北增南”时,由湖南的侯爷,越国汪公率领的一支来到这里屯驻,为祭军中阵亡将士,在此修碾伐竹造纸做祭品,用香纸做香(因湖南简称“湘”),为表思乡之情,就把这里定为“湘子沟”。后来香纸渐成为当地的特产行业,地名和特产恰同音,地名也就演变成了“香纸沟”。如今,这里的百姓,还供奉着“越国汪公,蔡伦先师”。
篇2:关于介绍贵州香纸沟的导游词
离贵阳市3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异常美丽且安逸清新的省级风景名胜区____香纸沟。香纸沟景区由“龙井湾、锅底箐、马脚冲、南静寺、白水沟、红子沟、葫芦冲、万丈沟”等组成,共有七十余个景点。景区内集山、水、石、林、竹、洞、寺庙为一体,各具精华山水兼顾,加上原始手工造纸技艺构成了如今香纸沟独具特色的景观。景区内地表水与地下水渗漏涌出,交替平凡,各种上升、下降岩溶达60余处,自然形成山沟、绝壁、栈道、伐道、刀脊,因白水河支流落差形成的叠水瀑布,构成了景区的岩溶景观。香纸沟的山,山峰造型优美、怡静间丰富动人,悬崖绝壁,奇峰异石,动人心魂;香纸沟的水,水质清澈见底,涓涓细流,小桥流水交相辉映;香纸沟的树古木参天,古藤垂悬;香纸沟的竹林茂盛,葱翠郁滴,香纸沟的布依人用他们淳朴的民歌唱到:香纸沟有山又有河,还有古树古水车,青山绿水待春风,布依山歌等贵客。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这片热土上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铸就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这里幽静而清新的秀美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避开了都市的喧嚣与霓虹灯的闪烁成为了在城市中奔忙的人群中理想休闲地。
600多年历史的香纸沟“土法造纸”工艺:这种手工造纸技艺,因与东汉蔡伦的造纸技艺一脉相承,被称作“世界最古老的造纸术活化石”,早已闻名遐迩,20__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调北征南”时,越国汪公从江浙率兵进湖南转贵州,带领一支军队来到这里屯驻。大量的湘人在这里定居后,看到这里虽然土地贫瘠,但水源充足,竹子丰富,尤其适合生产纸品。为了祭祀军中阵亡将士和生存的需要,他们便操起了世代相传的古老造纸技艺。于是,源于湘人蔡伦的“蔡侯纸制作技艺”便传到这里。因造出的纸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而湖南又简称“湘”,为表思乡之情,湘人就把这里定名为“湘子沟”。自那时起,“香纸”逐渐成为当地的特产行业,地名也就逐渐演变成了“香纸沟”。“香纸”曾被皇帝御赐为“神圣纸品”。
在香纸沟,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造纸,造纸首先是选料取材。香纸沟的“香纸”原料来源于竹,竹子肉厚、质密,成浆率高,韧性好,易成型,使这里的纸品质地优良。由于香纸沟的纸由竹而来,于是香纸沟人对竹有着敬畏之心,在砍竹前,先要举行庄重的仪式,在竹子前烧三炷香后再砍竹,而砍竹用的工具只能用柴刀,忌用蔑刀,因为柴刀砍竹有“发财”之意,而“蔑”音同“灭”,有“灭竹”之意。有了原料,就进入了造纸的第一道工序——煮:将砍下的鲜竹子捶烂后,再将其与石灰掺水混合,将之放到那个石砌的大锅里,下面加柴生火,在锅里煮上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竹子就变得非常软烂;再经过半个月的浸泡,然后开始造纸的第二步——碾:经过10多个小时的碾压,竹子被彻底的碾成泥状;第三步叫“抄纸”,其中包含了很多细碎的工作,比如要先把“竹子泥”和水按比例勾兑,之后还要把起“润滑”、“分层”作用的桦叶水倒入,再将抄好的香纸压缩、挤压水分、晾干……从取料到制成成品,共包括了伐竹、破竹、沤竹、煮竹、碾压、提浆、抄纸、压榨和烘晾等72道工序。这里的人们受文化习俗诸多因数的影响,至今仍保留原始传统的造纸技艺,这对总结我国造纸的历史,有着‘活化石’的作用。”
山也青幽幽,水也青幽幽。
美丽多情香纸沟,天地如锦绣,
丛丛野花绽开口,片片竹林荡绿绸,
水车哗哗笑,石碾转溜溜。
中华土法造纸术,传承到永远。
清新迷人的香纸沟,雨甜风也柔。
凉爽伴你下河谷,芬芳托你上本楼。
温馨祥和好日月,如梦醉心头。
篇3:关于介绍贵州香纸沟的导游词
香纸沟是一个汉族和布依族的杂居地。
大约620__年前,明太祖朱元璋调北填南,有中国造先师蔡伦的后裔彭氏三兄弟从湖南新化来到此地,见这里漫山遍野,茂林修竹,景色又秀丽宜人,觉得是造纸难得的风水宝地,遂之定居于此。从此,中国造纸文明便在这些谷沟溪流中生根发芽,为纪念祖先,人们给这里起名叫湘纸沟。 湘约沟人巧妙地利用溪流、竹林、石料等大自然恩赐的资源造纸。后来,人们因为这里生产的纸有着奇特的香味,就把原来的名字“湘纸沟”改成了“香纸沟”。香纸沟有一个金打洞的传说,人人皆知,据老人们讲,很多年前,当地一位姓金的大户,在白水河的下游人工开凿了一个引水洞,这条洞足足打穿了一座山,将白水河的河水引出洞外,惊动了龙脉,从此以后姓金的大户便衰败了,除留下几座孤坟外,金家后人竟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香纸沟现在只有汪家、胡家、彭家、罗家这些大家族了。
香纸沟景区内风景优美,集山、水、竹、林、泉、飞瀑、溶洞、奇峰怪石、幽谷深潭为一体。古老、完整的原始手工造纸作坊、古朴典雅的少数民族木结构民居错落有致地点缀于山水之间。
所记载,蔡伦造纸有72道工序,原料主要采用麻和树皮,香纸沟的造纸至今仍采用这72道工序,只不过是采用青竹为原料,因为当地有取之不尽的青竹。青竹砍回来,就进入了古老的造纸程序:捶打、浸泡、蒸煮、发酵、漂洗、碾压……整个造纸过程历时3个月。香纸沟的人们农忙种田,农闲造纸,生活过得丰实而有序。
香纸沟的造纸经历了上百年的沉寂之后,在今天又充满了新的生命活力。置身其中,会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香纸沟的魅力不仅在于她仍然保存和使用着古老的造纸技术,更在于这种技术从古至今永不衰朽的生命力。
篇4:贵州香纸沟的导游词
离贵阳市3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异常美丽且安逸清新的省级风景名胜区____香纸沟。香纸沟景区由“龙井湾、锅底箐、马脚冲、南静寺、白水沟、红子沟、葫芦冲、万丈沟”等组成,共有七十余个景点。景区内集山、水、石、林、竹、洞、寺庙为一体,各具精华山水兼顾,加上原始手工造纸技艺构成了如今香纸沟独具特色的景观。景区内地表水与地下水渗漏涌出,交替平凡,各种上升、下降岩溶达60余处,自然形成山沟、绝壁、栈道、伐道、刀脊,因白水河支流落差形成的叠水瀑布,构成了景区的岩溶景观。香纸沟的山,山峰造型优美、怡静间丰富动人,悬崖绝壁,奇峰异石,动人心魂;香纸沟的水,水质清澈见底,涓涓细流,小桥流水交相辉映;香纸沟的树古木参天,古藤垂悬;香纸沟的竹林茂盛,葱翠郁滴,香纸沟的布依人用他们淳朴的民歌唱到:香纸沟有山又有河,还有古树古水车,青山绿水待春风,布依山歌等贵客。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这片热土上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铸就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这里幽静而清新的秀美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避开了都市的喧嚣与霓虹灯的闪烁成为了在城市中奔忙的人群中理想休闲地。
600多年历史的香纸沟“土法造纸”工艺:这种手工造纸技艺,因与东汉蔡伦的造纸技艺一脉相承,被称作“世界最古老的造纸术活化石”,早已闻名遐迩,20_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篇5:贵州香纸沟的导游词
在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调北征南”时,越国汪公从江浙率兵进湖南转贵州,带领一支军队来到这里屯驻。大量的湘人在这里定居后,看到这里虽然土地贫瘠,但水源充足,竹子丰富,尤其适合生产纸品。为了祭祀军中阵亡将士和生存的需要,他们便操起了世代相传的古老造纸技艺。于是,源于湘人蔡伦的“蔡侯纸制作技艺”便传到这里。因造出的纸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而湖南又简称“湘”,为表思乡之情,湘人就把这里定名为“湘子沟”。自那时起,“香纸”逐渐成为当地的特产行业,地名也就逐渐演变成了“香纸沟”。“香纸”曾被皇帝御赐为“神圣纸品”。
在香纸沟,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造纸,造纸首先是选料取材。香纸沟的“香纸”原料来源于竹,竹子肉厚、质密,成浆率高,韧性好,易成型,使这里的纸品质地优良。由于香纸沟的纸由竹而来,于是香纸沟人对竹有着敬畏之心,在砍竹前,先要举行庄重的仪式,在竹子前烧三炷香后再砍竹,而砍竹用的工具只能用柴刀,忌用蔑刀,因为柴刀砍竹有“发财”之意,而“蔑”音同“灭”,有“灭竹”之意。有了原料,就进入了造纸的第一道工序——煮:将砍下的鲜竹子捶烂后,再将其与石灰掺水混合,将之放到那个石砌的大锅里,下面加柴生火,在锅里煮上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竹子就变得非常软烂;再经过半个月的浸泡,然后开始造纸的第二步——碾:经过10多个小时的碾压,竹子被彻底的碾成泥状;第三步叫“抄纸”,其中包含了很多细碎的工作,比如要先把“竹子泥”和水按比例勾兑,之后还要把起“润滑”、“分层”作用的桦叶水倒入,再将抄好的香纸压缩、挤压水分、晾干……从取料到制成成品,共包括了伐竹、破竹、沤竹、煮竹、碾压、提浆、抄纸、压榨和烘晾等72道工序。这里的人们受文化习俗诸多因数的影响,至今仍保留原始传统的造纸技艺,这对总结我国造纸的历史,有着‘活化石’的作用。”
山也青幽幽,水也青幽幽。
美丽多情香纸沟,天地如锦绣,
丛丛野花绽开口,片片竹林荡绿绸,
水车哗哗笑,石碾转溜溜。
中华土法造纸术,传承到永远。
清新迷人的香纸沟,雨甜风也柔。
凉爽伴你下河谷,芬芳托你上本楼。
温馨祥和好日月,如梦醉心头。
篇6:贵州香纸沟的导游词
香纸沟是一个汉族和布依族的杂居地。
大约620_年前,明太祖朱元璋调北填南,有中国造先师蔡伦的后裔彭氏三兄弟从湖南新化来到此地,见这里漫山遍野,茂林修竹,景色又秀丽宜人,觉得是造纸难得的风水宝地,遂之定居于此。从此,中国造纸文明便在这些谷沟溪流中生根发芽,为纪念祖先,人们给这里起名叫湘纸沟。 湘约沟人巧妙地利用溪流、竹林、石料等大自然恩赐的资源造纸。后来,人们因为这里生产的纸有着奇特的香味,就把原来的名字“湘纸沟”改成了“香纸沟”。香纸沟有一个金打洞的传说,人人皆知,据老人们讲,很多年前,当地一位姓金的大户,在白水河的下游人工开凿了一个引水洞,这条洞足足打穿了一座山,将白水河的河水引出洞外,惊动了龙脉,从此以后姓金的大户便衰败了,除留下几座孤坟外,金家后人竟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香纸沟现在只有汪家、胡家、彭家、罗家这些大家族了。
群山环绕的香纸沟是封闭的,也正是因为封闭,古老的造纸术历经千年不变,流传繁衍,古法造纸早已成为这里人生活的一部分。为纪念祖先,人们给这里起名为湘纸沟。后因这里生产的竹纸有着奇特的香味,故而改名为香纸沟。
香纸沟香纸沟景区海拔960—1563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阴天多,日照少,年均气温15度,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一年四季皆是旅游好时节。
香纸沟景区内风景优美,集山、水、竹、林、泉、飞瀑、溶洞、奇峰怪石、幽谷深潭为一体。古老、完整的原始手工造纸作坊、古朴典雅的少数民族木结构民居错落有致地点缀于山水之间。
篇7:贵州香纸沟的导游词
古人所记载,蔡伦造纸有72道工序,原料主要采用麻和树皮,香纸沟的造纸至今仍采用这72道工序,只不过是采用青竹为原料,因为当地有取之不尽的青竹。青竹砍回来,就进入了古老的造纸程序:捶打、浸泡、蒸煮、发酵、漂洗、碾压……整个造纸过程历时3个月。香纸沟的人们农忙种田,农闲造纸,生活过得丰实而有序。
香纸沟的造纸经历了上百年的沉寂之后,在今天又充满了新的生命活力。置身其中,会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香纸沟的魅力不仅在于她仍然保存和使用着古老的造纸技术,更在于这种技术从古至今永不衰朽的生命力。
名为香纸沟,实与造纸分不开的,路上常有废弃的木屋,只余柱子顶部之类,里面杂躺着圆圆的轮子,积满灰尘,山民大哥告知那就是曾经的造纸工具,他们曾经辉煌过,现在静静地睡在那里了。然终于见到一部造纸坊,外面安着水车,山泉冲下,水流车转,车转碾动,碾走了日月年华,传承了先人的智慧。竹子变成了纸浆,纸浆变成了香纸,香纸变成了祭奠先人的纸灰,纸灰又孕育了满山遍野的大片竹林,千百年来,日子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循环中流倘了。
两个多小时的游玩,同事甚是抱怨什么也没有,只看了一部水车。我却甚为满足,旅行正如人生,没有什么目的,上路便开始了。整天的烦事俗务,高楼大厦,尾气噪音,使我更想到野外走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还乡,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每每想起,总令我羡慕不已,要想如此,我怕是退休以后才能够了。
篇8:贵阳香纸沟介绍
香纸沟位于贵阳市东北部的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境内,距市区36公里,从贵阳乘车60分钟便到景区,交通便利。
香纸沟,沟谷深切,峰峦叠嶂,瀑布飞流。这里不仅有着迷人的高原峡谷风光,浓郁的布依风情。最令人称奇的是景区内保存着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古法蔡伦造纸作坊系统。当地布依同胞就地取材,以竹为料,从伐竹、破竹、蒸竹、沤竹、水车碾竹、竹帘抄纸等72道工艺流程、均显得古朴而奇特,这是一种远古文明,也是一个奇迹,一个秘密。
香纸沟是贵阳境内一颗“绿色宝石,天然氧吧”,是古老蔡伦造纸自然博物馆。
香纸沟景区由“龙井湾、锅底箐、马脚冲、南静寺、白水沟、红子沟、葫芦冲、方丈沟”等十余个小景区组成,共有七十余个景点。 香纸沟盛产“香纸”主要是民间祭拜时用来焚烧的神圣“纸品”,绝不是现代纸可以随便代替的。而造纸为什么成为香纸沟人世代相传的产业呢?个中故事颇为有趣。
话说600多年前的民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调北增南”时,由湖南的侯爷,越国汪公率领的一支军队来到这里屯驻,为祭军中阵亡将士,在此修碾伐竹造纸做祭品,用香纸做香(因湖南简称“湘”),为表思乡之情,就把这里定为“湘子沟”。后来香纸渐成为当地的特产行业,地名和特产恰同音,地名也就演变成了“香纸沟”。如今,这里的百姓,还供奉着“越国汪公,蔡伦先师”。
篇9:贵阳香纸沟导游词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南怀瑾先生曾花了很多篇幅来解释这个道理,我不甚以为然。仁者同样也可乐水,智者未必就不爱山。去年春季我曾行进在塞北大漠中,寸草不生的地方你见不到一滴水。远观贺兰山苍苍,身边黄沙茫茫,只是不可能风吹草地见牛羊了。身处此境,你有慷康悲歌的苍凉,不会有游山玩水的兴致。故而山水相依,相得益彰,山无水不峻,水无山非柔。阴阳平衡,天之道也。
除了山水,人文的东西我也喜欢,比如名人墓,站在他们前面,鞠个躬,磕个头,他们生前叱咤风云,故去一抔黄土。历史的长河中有他们的小小浪花,总是让我景仰。广州冯如,黄花岗墓,长沙蔡锷,黄兴墓,北京梁启超,齐白石,南怀仁,袁崇焕,文天祥,孙传芳等(八宝山那更是灿若群星),南京的墓更是比比皆是,中山陵,廖仲凯何香凝,方孝孺,徐达,李文忠,还有石子岗外渤泥国王墓等。如果将他们都聚在一起,会如何呢?美国作家房龙写了一本书《与世界伟人谈心》,设想举办谈心晚宴,伊拉斯谟首先到场,华盛顿,莫尔,文坛三巨匠等还有我国的孔子等统统参加,当真是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确是本好书,只是有点难懂,要有耐心。
北京人文的东西很多,我在那读书四年没觉得,前年出差一年,真是如鱼得水,它有一种通票,仅有80元,汇集了几百家景点,博物馆便有无数,小汤山的航空博物馆,中医大学的中医药博物馆,什么前门的钱币博物馆,更多的古驿站,印刷,坦克,机车,火箭等等,五花八门,更多的还有民间的。我按图索骥,周末一一带了通票拜访过去,真是大快朵颐,好比饥饿的人进了面包房,只嫌时间不够。
贵阳来不到一月,便去了黄果树,黔灵公园,花溪,达德书院 ,阳明祠,甲秀楼,文昌阁。渐渐便去河滨公园,森林公园,南郊公园,顺海公园,白云公园,这一年来,黔灵公园便去过无数次。各地自有其特色,贵阳森林之城,绿山秀水,同事说香纸沟不错,今天同去了。
山道弯弯,中巴车顺势而上,早进了乌当的群山腹地,来到景区时,已是正午12点多了。老兰,阿贵,小徐和我早已饥不可耐,点了小鱼,咸肉,土鸡蛋,风卷残云毕出门,纯朴的山民早围上来,我们谈妥一人一匹马,来回50玩两条沟就可以了。
看着平时道貌岸然的同事们骑在马上一颠一颠地走,我不觉好笑。山路漫长,约有十几公里,本是闲逛,无所谓速度,马儿慢悠悠地走,我便慢悠悠地看。两边山好高,人在谷中,好比碗里的一只小蚂蚁,道旁的竹叶是那种生命的旺盛的绿色,间或有一朵小黄花杂在其中,前面山岩没被杂草树藤挡住的灰色中带点黄或黑,仿佛水墨山水中的飞白。极目望处,远方山峰刺破青天锷未残。清风徐来,深吸一口气,闭上双目,真乃人间仙境。想那些神仙美眷携手闯荡江湖,陶醉于此,必能忘了人间的险恶吧。
蹄声得得,时而上行,时而下坡,马儿是识途的,那位山民大哥不用怎么管,胯下那匹4岁小枣红马,按人的年龄算来,正是小伙子呢。有时倒也调皮,路上长有野草,便去大嚼特嚼,一棵吃完,再吃一棵,山民便折了一根比牙签还细的树枝,高高举起,却未落下,爱惜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我此马再养八九年便要卖了再养小马,十几岁的马,未来的结局,大多会成为人们的腹中之物,想想这些马的一生,内心恻然。不知是否有一天马可以与人平等共处,自由弛骋,洗澡打滚,不用再供人类驱使了。
时当夏季,山泉流下,路旁老农吆喝老牛耕地,老牛负轭前行,老农老牛均不是很老,但观之辛勤操劳,令人同情也倍加珍惜粒粒来之不易。拐过一道弯,农夫村姑蓄水插秧,刚站起的柔绿色小苗在泥水中煞是好看,这便是秋天的希望了。过不了多久,这里便是金黄的一片,甜甜山泉孕育出的稻米,不知是谁有福消受呢。
潺潺流水声中,不时有小鱼出没其中,放学小童提了钓杆,手里提了几只可怜的馋嘴小鱼,石头上的不知名的小鸟,用嘴巴啄一下脚,再理理翅膀,仰天啁啁,甚是自得,正是“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家养的鸟儿衣食无忧,比起它来云泥之别了。
名为香纸沟,实与造纸分不开的,路上常有废弃的木屋,只余柱子顶部之类,里面杂躺着圆圆的轮子,积满灰尘,山民大哥告知那就是曾经的造纸工具,他们曾经辉煌过,现在静静地睡在那里了。然终于见到一部造纸坊,外面安着水车,山泉冲下,水流车转,车转碾动,碾走了日月年华,传承了先人的智慧。竹子变成了纸浆,纸浆变成了香纸,香纸变成了祭奠先人的纸灰,纸灰又孕育了满山遍野的大片竹林,千百年来,日子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循环中流倘了。
两个多小时的游玩,同事甚是抱怨什么也没有,只看了一部水车。我却甚为满足,旅行正如人生,没有什么目的,上路便开始了。整天的烦事俗务,高楼大厦,尾气噪音,使我更想到野外走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还乡,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每每想起,总令我羡慕不已,要想如此,我怕是退休以后才能够了。
篇10:贵阳香纸沟导游词
香纸沟位于贵阳市东北部的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境内,距市区36公里,从贵阳乘车60分钟便到景区,交通便利。
香纸沟沟谷深切,峰峦叠嶂,瀑布飞流。这里不仅有着迷人的高原峡谷风光,浓郁的布依风情。最令人称奇的是景区内保存着国内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古法蔡伦造纸作坊系统。[2]当地布依同胞就地取材,以竹为料,从伐竹、破竹、蒸竹、沤竹、水车碾竹、竹帘抄纸等72道工艺流程、均显得古朴而奇特。
群山环绕的香纸沟是封闭的,也正是因为封闭,古老的造纸术历经千年不变,流传繁衍,古法造纸早已成为这里人生活的一部分。为纪念祖先,人们给这里起名为湘纸沟。后因这里生产的竹纸有着奇特的香味,故而改名为香纸沟。[3]
香纸沟香纸沟景区海拔960—1563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阴天多,日照少,年均气温15度,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一年四季皆是旅游好时节。
篇11:贵州四洞沟导游词
亲爱的朋友们:
您们好,今天我们要去的景区是四洞沟,我是导游小*。
四洞沟位于赤水大同河畔闵溪沟谷,离城区十五公里,是赤水的骨干景区,是您来赤水不得不游的景区!可能有人要问,四洞沟是不是有四个洞?不是,《说文解字》里说:“洞者,疾流也。”四洞沟风景区曾被国务院旅游资源考察团专家称为“万竹之园”、“小家碧玉”、“没有败笔的景区”。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去看看这是怎么样一个“没有败笔的景区”呢?
朋友们,现在到达景区大门,请看牌楼“四洞仙境”四个大字,是中国宗教界领袖人物、书法大师赵朴初先生当年不顾年事已高,游览四洞沟被景色所折服,为赤水人民留下的墨宝。
现在来到第一洞——水帘洞瀑布。水帘洞位于距景区大门约1.5公里的闵溪之上,瀑布宽35米,高21米,和十丈洞大瀑布相比,是“小家碧玉”。瀑布下方的水潭叫碧波潭,潭中有竹筏供大家游玩。瀑布后面有一条天然石穴,瀑布像帘子一样把石穴遮住,所以叫水帘洞。石穴内有“水帘洞”三个大字刻于崖壁,更显瀑布壮观神奇。漫步瀑后石径,可观瀑布赏“洞中盆景”,由于石道比较湿滑,请大家注意安全。
四洞沟风景秀丽迷人,清代诗人黄三之分别有诗为证。诗云:“首洞横滩一字河,水穿石孔鼓琴歌。湖中小石时藏露,俨若清波拥翠螺。”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山不绿,无绿不竹,这个说法在赤水得到真正的注释。大家都知道,来赤水是洗肺的,来赤水景区就更别用说了,纯天然氧吧。四洞沟的竹子依溪而列,一直蔓延到两岸山顶,又有四级瀑布点缀,因此,显得特别风雅别致,有“万竹之园”之称!
朋友们请看,第二洞——月亮潭瀑布到了。瀑布宽42.5米,高6米,距水帘洞瀑布约600公尺。那一线瀑布石崖,像极天边银光闪闪的半边月,而瀑布下的深潭,又像一轮满月,从天上落在这万绿丛中,形神皆真。那边有棵槐荫树,民间传说是“月老大人”,据说当地青年男女谈情说爱,都要双双邀约来这里拜月台,向槐树许愿,挂“同心结”,互赠信物。
有诗云:“二洞滩形偃月弯,泉飞十尺注深潭,悠悠滚滚波涛涌,浪沃山花木叶船。”
接下来欣赏的是第三洞——飞蛙岩瀑布。瀑布宽43米,高17米,距月亮潭瀑布约1公里,因瀑布上方大石酷似青蛙而得名。现在来到瀑布上方,请看,在溪流中轴线上是否依次排列着三种动物?“飞蛙”在前,“巨蛇”在后,蛇尾上有头“石像”。传说玉蟾梦想人间美景,偷偷来到四洞沟欣赏美景,忽见嫦娥寻来便慌忙回宫,却将躯壳遗落,玉蟾躯壳受日月精华,加上丹霞地貌的影响,变成红色。红色玉蟾壳引来蛇的偷袭,被嫦娥发现并用石像镇住蛇尾,将蛇化为石头,当地人就将这叫做“飞蛙岩”。
有诗云:“三洞滩头两水飞,蛤蟆姿势避长蛇,晴川彩澈云开候,湖底青天漾翠微。”
现在来到第四洞——白龙潭瀑布。瀑布高45米,宽33米,是闵溪梯级瀑布中最高、最壮观的,距飞蛙岩瀑布约1.1公里。在这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有桫椤、竹海、奇石异树陪衬,银白色溪水从天而降,如白龙出山云中落锦,冲击在岩石上,变换出多姿多彩的仪态,直落沟底,其势宏伟、飞珠吐玉。身临其境,返璞归真,引出人们无限幽情与遐想。
有诗云:“悬空四洞卅余高,瀑布飞风草木摇,一味清凉幽且雅,潮声若断好吹箫。”
曾经,有三位当代名流也被四洞沟景色所折服。画家李白诗说这里是画、是诗、是赋、更是神话!音乐家罗念一说这里是歌、是舞、是剧、更是和弦!山水资源专家杨冠雄说这里是风、是雅、是颂、更是天籁!
朋友们,游览完四洞沟这个有山有水、有声有色、有人有文、有情有义的景区后,你是否也被这个“没有败笔的景区”所折服呢?
朋友们,今天的行程到此结束,愿您们在赤水期间吃好喝好玩好,旅途愉快!下次再来赤水记得联系小*哦!感谢大家,再见!
篇12:贵州四洞沟导游词
好啦,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四洞沟景区的大门口。四洞沟景区于1990年正式对外开放,9月被百龙旅游集团托管经营。请大家抬起头来,我们的面前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门楼,上书“四洞仙境”四个大字,这是著名的书法家、全国政协副主席赴朴初老先生生前来四洞沟观光游览后留下来的墨宝,意思是说四洞沟景区内峡谷幽深、沟壑纵横、满山滴翠、飞泉成瀑,宛若一处美妙的仙境。
来到赤水之后,大家心里肯定在纳闷,赤水怎么这么多“洞”呀?实际上,在贵州黔北地区,“洞”是古汉语的遗留用语,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工具书《说文解字》上解释说:“洞者,疾流也!”从这里可以看出,“洞”并不是指山洞或溶洞,在当地人的口语中,“洞”就是指瀑布之激流,“一帘瀑布”就是“一洞”。那么我们四洞沟景区就是一条由四个大的梯级瀑布组成的幽深峡谷,总长4.5公里,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壮观的瀑布,还可以欣赏翠竹、绿树、繁花、桫椤和缓缓流淌的小溪以及千姿百态的丹霞奇石。请大家来到四洞沟景区的导游图前来,图上清晰地标示了我们今天所要欣赏的四个梯级瀑布:水帘洞、月亮潭、飞蛙崖、白龙潭。等一会儿我们便从这个大门进去,沿着溪流两岸的游道,忽左忽右,宛如当年的红军四渡赤水一样,不时地跨过闵溪,溯溪而上,去欣赏四洞沟的美丽景色,约需4个小时的时间。
【天恩桥】在验票口的前方,溪流之中,显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进入景区的第一个景点:天恩桥。您看,两座巨型石板桥横卧溪流之上,恍若上天所赐,专为大家的到来而精心铺设的一样,故名天恩桥。实际上,天恩桥的每块石板均重达5吨以上,修建于160多年前,耗费了当地老百姓300多个工时。
【过验票口】经过验票口后,我们就完完全全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啦。这条淙淙流淌的小溪名叫闵溪,溪水清澈干净,溪底丹霞岩石泛发红光,溪旁河柳丛生,挨挨挤挤,游道两旁篁竹比比皆是,构成一个恬淡的世外桃源,所以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中外游客称四洞沟景区为“万竹之园”、“没有败笔的景区”,从而使四洞沟景区获得了“小家碧玉”的美誉。今天,我们就要亲手去撩开“小家碧玉”那迷人的面纱。
【发电房】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排房子,大家猜一猜,这排房子除了居住外,原来还有什么用途?(略为停顿)大家没有猜到吧,这曾是四洞村的发电房,修建于1963年,当时造价仅1万余元,发电量只有几个千瓦,不够村子里的照明用电,后来虽然更换了一台20千瓦的发电机,但终因发电量太小而旅游业已蓬勃地发展起来了,所以被淘汰了,这栋房子也变成了居民用房,等会儿往前走几步您就能看到已被废弃不用的引水坝在无形中变成了闵溪汛期来临时减缓洪水冲击力的阻力坝,又在为新的造福人类的事业默默地奉献着。
【擦耳岩、猴跳石】我们前进方向的右边有一块石头,名叫擦耳岩,虽然我们今天所走的游道已十分地宽敞,但在旅游开发之前,这里地势险峻,却又是当地村民进出的必经之道,所以每每经过只能擦耳而行。从擦耳岩的位置往溪流中望过去,溪流中几块巨石随意摆放,不成规则。据当地老百姓相传,有一年,道教鼻祖张三丰带着一箱宝物准备去给东海龙王祝寿,当他走到四洞沟时,因迷恋沟中美景耽误了时辰。鸡叫了三遍之后,张三丰还没有起身赶路的念头,致使装着宝物的巨箱不劈自开,但见箱盖、箱体四散五裂,片刻之间便化为红色巨石横卧溪流之中,令张三丰懊恼不已。年长日久,这几块巨石便成了我们面前的这幅模样,因经常有猴子在这些巨石上跳来跳去,故曰猴跳石。
【轿亭】顾名思义,轿亭就是轿夫营运的“车站”。这些轿夫全部是四洞沟土生土长的苗家汉子,其轿子又叫滑竿,全部就地取材,加工而成,两根竹竿架上一把软竹躺椅,人躺在上面,可以尽情地悠哉悠哉。因四洞沟景区由四个瀑布即四洞组成,而每个洞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所以从轿亭开始,坐滑竿的话,其政府指导价是每洞20元,最低优惠价是每洞10元;不过,我们团队中重量级的人物坐轿的话,那就得付重量级的钱,给多少就看您自己的啦。
【竹笋、竹荪】赤水市位于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接之处,年均气温17℃,降水量1200—1300毫米,生态植被良好,气候四季宜人,是竹子的理想生存地。您看游道两旁,竹子成片成林,蔚为壮观。大家都知道,春天是万物生长发芽的季节,也是竹笋拱土而出的时节,但是在赤水市任何一个地方,竹子都是在夏秋季节发芽成笋,拔节生长,持续时间长达6个多月,您说奇怪不奇怪?!而且在竹林中还生长着一种特别名贵的食物:竹荪。这个“荪”是由“草”头和“孙”字组成的,是一种叫隐花菌的菌类植物,属担子菌纲、鬼笔科。当枯死的竹竿和飘落的竹叶腐烂变霉以后,在一定的气候、土壤、阳光等条件下,加上强烈的温差变化,年长日久便生长出竹荪这种名贵的滋补食品。远在古代,竹荪便作为贡品进贡皇帝,被誉为“京果之王”,如今钓鱼台国宴也经常以竹荪烹制佳肴接待国际贵宾。从清朝中期至解放前,四洞沟等地出产的竹荪价格最高时竟与黄金等价,一家三口的农户只要采到四两到半斤的竹荪便可保证全家人一年都不干活,也不愁吃穿。竹荪生长在哪里,哪里就充盈着散逸的清淡幽香,将其晒干后,这种幽香更加芬芳,泌人心脾。竹荪质地细腻,味道鲜美,清脆爽口,煮汤时加一点竹荪,不但可以调味,而且还可以防腐,几天内不会变味,因此它具有色、香、味三绝的特点。竹荪的蛋白质含量达到30—40%,含有人体必需的19种氨基酸、赖氨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不仅对高血压、支气管炎、风湿病有特殊疗效,而且对胆固醇、脂肪过厚等病症也有明显疗效,同时,对人体肝脏益处多多,具有治癌防癌的作用。
【树抱石】在游道的右上方,一堵石壁之上赫然生长着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强劲有力的根茎紧紧地缠住石壁,我们叫它树抱石。这是一棵榕树,属大叶科,因果实和树皮皆成黄色,所以又名黄果树。传说古时候,赤水河两岸有一户姓黄的人家和一户姓马的人家因一场纠纷而打起了官司,姓黄的人官司败了以后便倾家荡产,不得不借住在山里的岩洞中生存,死后魂灵转化为一棵树,得名黄果树。但是黄姓人家的后代不甘心,又层层上告,终于转败为赢,逼得姓马的人也只有远逃深山,连衣服都没有穿的,死后魂灵转化而成的树也是没有树皮,赤条条的,得名马林光树。目睹紧抱着石头的榕树根须,品味着黄马两姓人家的争斗,我们明白:和气是多么地可贵,和为贵啊!为人处世,行事做人,都应以和善为本,而不应争强好胜。
【双船石】请大家随着我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在溪中,两块巨型的丹霞石并排顺溪而卧,仿佛两条渔船沿溪而下,直奔赤水河,入长江而去。清朝一位本土佚名诗人赋诗曰:南天门下石双船,并列停靠水让关;若有仙人亲驾驭,长江水里都循环。现在我们已经欣赏到了双船并行的雄姿,那么诗中的“南天门”又在哪儿呢?我们慢慢往前走,去找南天门吧。
【神龟石、撑腰岩】前进方向的右边大山中伸出一块巨石,远观如一只巨大的乌龟从大山中伸出它的头部,因其巨大,恐修道成仙,故名神龟石。在神龟石的下方自然形成一个岩罩,岩罩有一个充满阳刚气息的名字,叫撑腰岩。我们大家可以找来细竹竿或枯枝折弯后撑在岩罩之中,凡有“腰酸背痛腿抽筋”的朋友,只要您诚心地在撑腰岩中撑上一根棍子或竹竿,包您回家以后“腰不酸背不痛腿也不抽筋”了。
【南天门】站在撑腰岩前,朝对面大山望去,但见一堵巨大的石壁矗立在远方,石壁上自然形成一幅规模宏大的天宫宫殿图,右下方便是通往仙境的南天门,当地曾有俗语“跨过渡仙桥,爬上天堂岩,穿越南天门,便可到达神仙宫殿。”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已经到了仙境中很久了,因为渡仙桥在景区的外面。(如若天气不太晴朗,能见度低,就要求客人展开想象力充分地想象南天门。)
【鲸鱼上岸、猿猴做梦】停,请大家停下来,往前看:溪流右边,游道左边,一块巨石横嵌其中。虽然竹林和小树挡住了部分视线,但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不是一只鲸鱼在往前跑着赶路吗?!噢,原来不仅大海里有鲸鱼,四洞沟也有鲸鱼,得知各位朋友今日来四洞沟观光游览,便急着跑上岸来欢迎大家的到来。绕过鲸鱼石,透过溪边的桫椤树叶望过去,溪中一块石头神似一只猴头正在打瞌睡,做起了美梦,而且美梦正酣啊!真乃是“鲸鱼上岸催路走,猿猴美梦正当头。”
【水帘洞瀑布】(岔路口标牌处开讲)今天游览四洞沟的第一洞—水帘洞瀑布马上就要到了,大家也许已经听到水帘洞瀑布訇然作响的声音啦。水帘洞瀑布宽37.5米,高31米,取意瀑布倾泻而下如白纱珠帘悬挂石壁。清代本土诗人黄三之有诗赞曰:首洞横滩一字河,水穿石孔鼓琴歌;湖中小石时藏露,俨若清波拥翠螺。瀑布下方水潭名叫碧波潭,潭中有竹筏供大家游玩,到上面照相每人1元,坐在上面绕潭游玩一圈每人2元。瀑布左边石壁上镌刻有“水帘洞”三个朱红大字,可做拍照留影的背景。三个大字下方便是太皇石,穿过太皇石便可到达瀑布背面去伸手触摸瀑布。因太皇石这处岩罩过于低矮,既使皇帝来了也要低头勾腰才能穿过,连皇帝都要鞠躬的人就只有太皇帝了,故此石得名太皇石。
【清心湖、台湾岛】与水帘洞瀑布进行“亲密接触”之后,登上几步石阶,我们便到了清心湖。清心湖乃人工湖泊,平均水深不到2米,因渐离水帘洞瀑布的轰响可以清心怡神而得名。湖上有竹筏供大家乘坐游玩,前进近300米仅收每人2元钱,还可以亲耳免费聆听原汁原味、优美动听的苗家山歌。竹筏行到中途,溪湖之中出现一个小岛,形似台湾岛,而又好像赤水市著名的地方小吃——猪儿粑,我们叫它台湾岛。在四洞沟,“台湾岛”被紧紧地簇拥在大家庭之中,享受着大家庭的温暖,这昭示着真正的“台湾岛”在不久的将来也必将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篇13:贵州四洞沟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来到四洞沟景区游览, 我是你们的导游, 我叫刘玉,大家可以叫我小刘, 我们的旅程即将开始, 大家跟我来吧! 接下来我们到达的是 “ 没有败笔的景区” 四洞沟, 下面我会沿途给大家介绍一下四洞沟的具体景观和观赏 要点。
大家以看到这块摩崖石刻, 四洞沟景区是赤水国家级重点风景名 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境内 , 离城区十五公里。
景区是由四洞沟一段约四公里的山溪间,按大致相等的距离排列着四级跌水瀑布为主体, 包括华平瀑布, 构成赤水“ 千瀑之市” 的形象景区。
四洞沟梯级瀑布, 是赤水河畔一奇观。
从赤水市城沿赤水河溯流而上, 两岸万竿翠竹临水而立。
一片翠绿从中, 忽而闪出 点点惺红的土壤与粉壁青瓦的农舍, 宛若置身 画图之中 。
至大同河, 弃舟登岸, 即向四洞沟进发。
沿途林木茂密, 到处飞帘 溅珠, 在长约 5 公里的路上串连着 4 级形态各异的瀑布, 这四级瀑布瀑宽均在四十米左右, 落差高者近五十米, 它 们形态各异, 神韵俱佳, 有如翠螺沐浴, 或似新月 流光, 或若玉蟾戏蛇, 或像云中落锦。
有趣的.是, 每一瀑后都有一洞穴, 形成四处“水帘 洞” 景观。
四洞沟也因此而得名。
首先我们的第一站, 水帘洞瀑布, 瀑布幅宽 37. 5 米、高 31 米, 株帘悬挂, 白 纱绢绢, 声若雷 鸣, 气势万钧。
“ 水帘 洞” 三个朱红色大字雕刻崖壁, 更显瀑布壮观神奇。
好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月亮潭瀑布, 瀑布宽 42 米、高 10 米, 远看秀美得如一把向下的弯形银梳。
继续往前走, 我们来到的是飞蛙崖瀑布, 瀑布高 26 米、宽 43 米。
上游有一巨石形如巨象; “ 象” 的前边湖水中有一蝌蚪状石滩。
形若游蛇; “ 蛇”前则是石蛙, 仿佛“ 蛇” 正追吃“ 石蛙” , 妙趣横生。
构成一幅“ 蛇蛙戏水图” 。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 最后一个瀑布, 白龙潭瀑布, 它 四洞沟瀑布群中最大的一个瀑布, 瀑布高 60 米、宽 23 米, 瀑声如雷, 雨雾弥漫, 飞流直下, 气势恢弘, 动人心魄。
瀑下“ 白 龙潭” 龙翻水沸, 飞珠溅玉, 银光闪烁。
瀑下有一巨石形如巨蛙。
从赤水桐梓公路边的闷头溪口 沿溪旁石板道缓步而行, 大家顺我的手望去, 但见那山 岩之上挂着大约四、五级瀑布, 袅袅娜娜地从楠竹林海中 钻了 出来, 俨然一位刚从碧海中出浴的少女。
景区内 峰媚岭秀, 景色优美, 谷底翠竹繁茂, 山 间林木葱茏, 溪边奇形怪状的丹霞石星罗棋布, 水中天然植物盆景和丹霞石铺成的道路旁桫椤,小金花茶等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植物随处可见。
景区内 尚有两汇水“ 水乡秀色” 和贵州保存完好, 雕刻精湛的郑氏石坊, “ 茶伦造纸坊” 等人文景观, 以及神奇的石项山, 渡仙桥等丹霞奇观。
去四洞沟的途中青山隐隐, 碧水悠悠, 山光水色, 相映成趣。
立于瀑下使人几疑为身 在仙乡 , “ 此间乐, 不思家也! ” 。
好了 , 我们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 , 请大家注意时间, 准时回到我们的车上。
篇14:贵州四洞沟导游词
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踏上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来到美丽而神秘的赤水做客。
我是大家此次赤水之行的导游
赤水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就是位于赤水市15公里的四洞沟景区。
四洞沟曾被国务院旅游资源考察团称为“万竹之园”、“楠竹之乡”、桫椤王国、“没有败笔的景区”。
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繁茂的竹海和成片的桫椤。
景区内峡谷幽深,谷底翠竹挺秀,山间树木葱茏,还有小黄花茶和鹅掌楸等珍稀植物,沿着景区四公里的河段上,均匀的分布着4条形态各异的瀑布群,在《说文解字》里说:“洞者,疾流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洞并不是指山洞或溶洞,在当地人口中,洞就是瀑布之激流,所以,瀑布就是洞,这就是四洞沟得名的缘由。
初进景区,大家可以看到这座牌楼,还有高悬于牌楼之上的题字,这便是赵朴初先生所作。
当四洞沟刚刚发现时,就引起了不少探奇揽胜者一睹为快。
其中便有中国宗教界领袖人物、书法大师赵扑初先生,他不顾年事已高,也慕名前来游览,游览之后,余兴正浓,即展纸磨墨,一气呵成“四洞仙境”4个大字。
有了这幅墨宝,赤水人随即住建了这座设计新颖,巍峨壮观,造价不菲的牌楼大门。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四洞沟的第一洞——水帘洞瀑布,它高31米,宽37.5米。
与贵州其他瀑布相比,它就是小家碧玉了,但它自有不一般的看点。
大家看,那石壁上刻有“水帘洞”三个朱红大字,更显瀑布的神奇和俊美。
漫步瀑后石径,可观瀑布赏“洞中盆景”。
清代诗人黄三之赞曰:
“首河横滩一字河,水穿岩石鼓琴河。
湖中小石时藏露,俨若清波拥翠螺。
沿着石栈,我们来到了四洞沟的第二洞——月亮潭瀑布,瀑布宽42米,高10米,呈一个弧形,远远望去就像一把向下的弯形银梳。
瀑布前方的水潭面积宽阔,只要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夜空中的月亮就会和潭中的倒影交相辉映,璀璨夺目,所以就命名为月亮潭瀑布。
清代诗人黄三之为二洞所提诗为:
二洞滩前偃月湾,泉飞十尺注深潭。
悠悠滚滚波涛涌,浪沃山花落叶船。
现在,我们来到了第三个瀑布——飞蛙崖瀑布,瀑布宽43米,高26米。
瀑布上游有一巨石形如巨象,象前边的湖水中,有一蝌蚪状石滩,形若游蛇,蛇前方则是石蛙,这就形成了一副景象,仿佛蛇正在追吃石蛙,石蛙为了逃命,急切的想从瀑布上面跳下来,可不知为什么又不跳了,保留着这个跳跃的姿势,所以
人们叫这为“飞蛙崖瀑布”。
黄三之在此试曰:
三洞滩头两水飞,蛤蟆姿势避长蛇。
晴川彩澈云开启,湖底青天漾翠微。
现在,我们 来到最后一个瀑布,也是最大的一个瀑布——白龙潭瀑布,瀑布之水从宽23米,高60米的悬崖上跌落下来,正好砸在一座石头上,银白色的瀑水与这座石头连成一线,化成了一条栩栩如生的白龙,所以,就把这瀑布命名为白龙潭瀑布了,如果在枯水季节,我们可以在潭底看到一只石鞋,相传是古时候,潭上有一只金鸭子在戏水,有一个白胡子老人为了捕捉这只金鸭子,丢下了一只鞋子,但是鸭子却化成了一道彩虹,横在潭上,而鞋子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化成了一只石鞋。
除了四个瀑布之外,四洞沟景区还有郑氏节孝牌坊。
此牌坊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历经风雨剥蚀仍保存完整。
(牌坊高11.76米,是用丹霞石砌建的思柱三门三楼,坊首正中竖有宝顶。
整座石牌坊规模宏大、造型精美,牌坊部件上遍刻各种浮雕透雕装饰图案,有喜剧、战场、文官、武士等造像,造型端庄、形象生动。
)
在四洞沟景区前公路左侧,离公路30米,有一座横跨于冲沟之上的天然石桥。
桥身是长20米、宽3米、厚2米左右的丹霞石,桥高6.2米,桥面平整,周围翠竹荫蔽,桥下流水潺潺。
当地传说,心术不正之人,过桥要遭“报应”,有德孝之人从此桥上走过,可以得益成仙,所以称它为渡仙桥。
各位团友,我们这次的四洞沟之旅就到此结束了,希望您玩得愉快,如果您还意犹未尽,那么神奇而又丽的四洞沟欢迎您再次光临,谢谢大家!
篇15:贵州香纸沟喀斯特区域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贵州香纸沟喀斯特区域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本文报道了贵州省香纸沟喀斯特区域苔藓植物42科110属281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藓类植物26科87属236种(含种下分类单位),苔类植物15科22属44种(含种下分类单位),角苔1科1属1种.在苔藓植物的.区系组成中,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7科;含5种以上的优势属11属.该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划分为12种类型.
作 者:彭涛 张朝晖 PENG Tao ZHANG Zhao-hui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01 刊 名:贵州科学 英文刊名:GUIZHOU SCIENCE 年,卷(期):2009 27(4) 分类号:Q949.35 关键词:苔藓植物 区系 香纸沟喀斯特区域 贵州【关于介绍贵州香纸沟的导游词】相关文章:
3.牟尼沟导游词
5.贵州导游词开场白
7.冰峪沟导游词
10.贵州大小七孔导游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