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首都明珠石佛洞介绍

首都明珠石佛洞介绍

2023-01-05 07:53:5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卡萨布兰卡的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首都明珠石佛洞介绍,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首都明珠石佛洞介绍,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首都明珠石佛洞介绍

篇1:首都明珠石佛洞介绍

首都明珠石佛洞介绍 -资料

北京市西山地区有幽深的峡谷,有龙潭的瀑布,有风景如画的十渡山水,龙门涧俗称小桂林,水清林茂,怪石嶙峋,而最为奇特的还是石佛洞,

石佛洞坐落于距城区50公里的房山南侧西山境内车营村西坡,为我国华北地区少见的一个巨大洞穴系统。明代和尚园广法师于正统十一年(1446年)云游到此发现此洞,同年在洞口西南侧的崖壁上雕刻“十王地藏”石像,建有寺庙供祭石佛。当时因该洞深奥奇妙,难见洞穴真面目,称为“潜真洞”,刻“潜真洞”三字于洞口。又于明景泰七年(1456年)春三月,在洞内一个大厅中镌造“十王教主地藏王菩萨”的大理石佛像3尊。此后改潜真洞为“石佛洞”,又称“十佛洞”。

石佛洞是因石灰岩受地下水溶蚀和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六层水平溶洞,第一层洞长327米;第二层洞长849米,有一条高31米的垂直形管道洞穴与第一层洞穴相通;第三层洞长450米;第四层约60米;第五层约500米;第六层尚待进一步探测。从第一层洞口到第六层洞底的深度约120米。近年来经过深入的实地查勘,石佛洞的各曾洞穴依次被发现,并证实在第六层之下为一地下河系,可能与相距4000米的“三英洞”同属一条地下河形成的洞穴系统。

石佛洞生存于古生界的奥陶系的石灰岩中。距今约4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在这平坦的浅海环境内沉积了厚层的碳酸岩类可溶性物质并加以压实成为石灰岩。其后受地壳运动几经沧桑的变迁,至7000万年前,华北地区发生了造山运动,北京西山就此上升成陆地。被抬升为陆地的石灰岩,在雨水和地下水的溶解和沉淀作用下,生成众多溶洞和洞内各种景物,石佛洞系统就是其中之一。近几百万年前以来,因北京地区的地壳运动具有间歇性震荡的特点,即有时地壳上升,雨水和地下水一般以向下垂直流动为主;有时地壳相对稳定,雨水和地下水则以水平流动向河谷流出,因此在石灰岩中就留下了垂直的和水平的相互交错的洞穴系统。又因地壳上升或稳定的幅度和时间不同,石佛洞不同层次的洞体空间、两层间洞穴的高差也有差异。

现已查明,石佛洞总体是沿一断层的下盘发育,地下水沿断层流动扩大空间的。根据测量,洞内温度常年为11~13℃,与北京地区的年平均温度相差不大。在地表洞穴的顶部裂缝中冬夏都有空气流动,冬天从洞内喷出的水汽与寒冷的岩石表面接触常形成冰柱;夏天洞内喷出的却是凉风,说明洞内外空气是在交换的。洞内还栖息着大量蝙蝠和低等动物马陆。前者是半穴居动物,白天在洞内休息,傍晚开始就外出大量捕食飞虫;后者是全穴居动物,以残存的有机物、蝙蝠粪便和其他动物尸体为食物,因而它们的眼睛逐渐退化,以触角代替眼睛。

石佛洞自最上第一层到底下第六层,按由老到新的发育顺序,洞内堆积物的年龄,大体上也是上老下新依次变化。在总长2500余米的洞穴系统中,洞的宽度自6~8米不等,有的地方仅1米,狭小的仅容一人弯腰通过。全洞有大小支洞60多个,各个支洞也有各种形态的洞厅和通道。

第一层洞内堆积物以高大壮硕的石柱、石塔和石笋为主体,除水塘中目前尚生长着“石莲花”外,细小的化学沉淀物如石花、石枝等十分少见。可见这里的堆积物已经停止生长,并且较为老化。这层洞穴的堆积物虽曾受到过损伤,但仍有“佛堂”、“水帘洞”等6个高大厅堂组成廊道式洞体,有28处形态各异的景点吸引着游客。

第二层洞穴是以“井冈山”中心大厅为枢纽,组成包括东西支洞和光明路支洞在内的观光路线,

资料

其中光明路支洞以粗大的石柱、石塔和雄伟的石幔称奇,而其他支洞则以细小的石花、石枝、鹅管和洁白纯净的石笋为特点,许多针状或粒状石花仍然处于成长之中。

第三层洞穴以下为封闭式洞穴,对外尚未开放,洞内环境未曾受到干扰,故化学沉淀物最为丰富,色彩也最为艳丽,其中以成片的针状石花和小水池内成串的金黄色方解石结晶的粒状石花为主体,尤以璀璨晶莹的小石花最具吸引力。在附近500米长的洞内,四壁一片琅??缁ㄋ平酢⒀だ龆嘧说氖?Γ?褂霸谇宄旱乃?刂校磺逦??亮痢⑶ё税偬?氖?ㄓ姓胱春屯抛矗?淮卮兀?淮源裕?栏皆诟髦侄鸦?锷希谎┗ㄗ吹木Щㄊ???由焐?ぃ换褂行∏闪徵绲氖?啤⒕вê?兜亩旃艿龋?颜?龆囱ㄗ笆纬晌?叵旅怨?桶子窕?取5谌?愣词鞘?鸲囱ㄏ低持凶蠲匀说亩囱ǎ?亲钣锌蒲а芯亢凸凵图壑档谋Χ础?br />

第四层洞穴因有大量化学沉淀物堵塞了洞穴通道,因而人可通行的长度不大,洞内的化学沉淀物以粗大壮实的石柱、石笋为主,景物不多。

第五层洞穴的洞壁和洞顶没有化学沉淀物,而以泥土沉积为主,在有水流经过之处,生长有针状石花、穴珠,并有沙滩,位置稍高、常年有水而又不为洪水淹没的水池里却生长着茂盛的白色方解石结晶的粒状石花。在雨季时,这里可能会有洪水的`淹没和冲刷,在洪水的主流线两侧沉积有地表带入洞内的沙土,在主流线地区则生长着针状石花,这种石花处于随长随冲、随冲随长的过程中。

石佛洞的沉淀物不仅优美动人,而且种类很多,计有30多种形态,如鹅管、石笋、石柱、石塔、钟乳石(各种形态均有)、石帘、石幔、石瀑布、边石坝、穴珠、钙板、钙膜、卷曲石、石花、石枝、晶花、石毛、石菊、石葡萄、石灯和石莲等,其中最为奇特的是石花类、月奶石和石塔。针状石花主要存在于洞内的斜壁和石笋之上,质地纯净透明,呈丝针状向四周伸展,粗者如玉簪,细的如毛发,性脆易折断。它们或呈片状、团状、簇状紧贴洞壁,或呈帽状戴于石笋上。对于它们的形成,科学家尚未定论,但多数人认为是洞穴空气中含有碳酸钙微粒的过饱和气溶胶,其胶粒的直径相当于一滴水直径的一千万分之一,这种微细的质点呈胶体状悬浮于空气中,一旦它们与其他物体相遇时,就附着其上,碳酸钙就分离出来,并结晶为文石或方解石,由此不断的依附、分离,结晶而成向不同方向延伸的针状石花。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毛细管水的渗析作用,即由饱和水中的碳酸钙经过结晶而成晶体,毛细管水的渗析作用不受地球重力的制约,随机地向任何方向伸展。粒状石花形态也极为复杂,有结晶坚硬的,也有质地松软的和葡萄状的方解石晶体。这种粒状石花多分布在洞壁斜坡上和石帘的中下部,外表呈金黄色方解石小晶体,有的以灰华物加厚,染有一层红色土的薄壳。这种粒状石花,多是由滴水飞溅后的水珠中析出碳酸钙而成的。因为含过饱和水的水滴冲击地面,在分散为小水珠时,二氧化碳就被释放出来,而水珠中的碳酸钙就析出沉淀下来,然后再发生结晶作用,成为粒状石花。又因为从裂缝中下渗的滴水有时带有粘土物质,故粒状石花的纯度不是很高,往往带有粘土,很少有白色的结晶体。在第二、三层洞穴中还可以发现月奶石和石莲花,是一种乳白色浆状塑体,也有干燥呈粉末状。月奶石的成因至今鲜为人知,有人认为它是未结晶的过饱和溶液;也有人认为它是细菌作用的有机酸沉淀物。

石佛洞已开放为旅游洞穴,每年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如果与相距4000米的三英洞相通,又可为首都增添一个游览胜地。三英洞主洞长1200米,支洞长400米,一共五层,洞内景色奇绝,堆积物千姿百态,晶莹洁白,闪闪发光,熠熠生辉。三英洞若能相继开放,则将展示北京地下绝妙的“仙境”,也可显示我国北方洞穴系统发育的特点。首都明珠石佛洞---中国著名洞窟介绍

篇2:临沧耿马石佛洞遗址

临沧耿马石佛洞遗址 -资料

石佛洞系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由地壳的自然运动变化而形成,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洞穴遗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耿马县城南25公里处的'小黑江畔,

资料

整个洞深不可测,秘不可探,洞口高达20余米,宽至50米还多,就在洞口下文化堆积层厚达3米,其中竟有早期人类房屋柱洞。从考古发现看。石佛洞遗址的主人早在三千年前就会牛耕,会种稻,会烧陶,其石器精致,陶彩精美,造型精细,创造了西南最先进的新石器文化。

篇3:奥运场馆介绍:首都体育馆

首都体育馆 The Capital Indoor Stadium

Venue: Capital Indoor Stadium

Location: Baishi Bridge,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ype: Renovated

Olympic competitions: Volleybal

Paralympic competitions: None

Floor area (sq m): 54707 sq m

Permanent seats: 18000

Temporary seats: 0

Groundbreaking date: May 18,

--------------------------------------------------------------------------------

篇4:奥运场馆介绍:首都体育馆

地点:海淀区白石桥

场地类型:改扩建比赛场馆

奥运会期间的用途:排球

残奥会期间的'用途:无

建筑面积:54707平方米

固定座位数:18000个

临时座位数:无

建设开工时间:5月18日

已将近40岁的首都体育馆,在此举办过多次国际大赛和大型活动后,进行了奥运工程改造。此次改扩建给首都体育馆增添了新的生命力,在比赛场地东西两侧增加12个观众包厢,在馆外东西两侧各设两部电梯,还改善了通风空调、广播音响等设施。

篇5:首都经贸大学的介绍与相关考研

关于首都经贸大学的介绍与相关考研

关于901

大部分人在看过之前的帖子后已经搞清楚了几本书之间的关系,于是开始研究更深层次的问题了,我也只能时时跟进了。

首先是复习资料的问题,我之前只说过四本书,但是大家普遍询问有没有学校自己办的辅导班或者自己出的资料什么的,在这里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大家,首经贸从来没有以官方的名义办过任何关于考研的,尤其是关于901的辅导班,一些考研机构开办的901的辅导班基本上都是糊弄人的(注意,我说的不是骗人)。不排除首经贸的老师自己接私活出去讲课的,甚至大部分的901辅导班都不是首经贸的老师,而是其他各个学校的老师过来赶场的,但是讲得内容肯定是一样的,就是把经济学给你串一遍。周围有一些同学去上过这些901辅导班,评价极低,各种脏字,我就不打了。讲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如果一个老师已经混到了能够出考研专业课考试题的地位,那他一定是教授加博导了,是肯定不会出来降低身价挣这种钱的,所以,出来讲课的……不管他怎么吹你都别指望能有什么!

还有是关于押题的,的朋友们可能还没有涉及到这个东西,我提前跟你们说一声,省得到时候受蛊惑分心。每年一般到十月份和十一月份左右,各大考研机构就会陆续推出各高校的专业课押题,吹得神乎其神,价格贵的离谱,一般是三套左右。目前我手里有和两大机构(和)的901押题,一共12套,在我考研时是极为认真的分析过这些押题和真题的关系的,可以说相当不靠谱,纯粹糊弄考生的,基本都不准。价格一般是三套500元,不能单买,如果你是和同学一起买的话,花个几十块钱倒是可以看看,否则强烈不推荐。在这里揭露一下,虽然这些押题宣传说都是出题老师出的,但其实就是找研究生糊弄的,还是前面说过的,真正出题的教授是根本不会搭理这些机构的。

关于复试

我比较想不通怎么有那么多13年考试的人初试还没考呢就这么关心复试,我推测可能是大家对信息掌握得还不是很透彻吧,今天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

我想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初试占总成绩70%,复试占30%的政策吧,没错,首经贸执行的就是这个政策。乍一看复试的比例还不算小,导致了不少人的担心,但你一定要看到基数的大小。初试考四科,500分;复试考四科,100分。看出来了么?本来复试的总分就这么少,然后比例还给弄得这么低,你说复试能有多重要?大家正常的复试成绩一般都是60+到80+,也就是说复试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差距是20左右,再乘以0.3,才差了6分。所以说,初试才是最重要的,无比重要的。如果你进复试的时候排名靠前,那你大可放心,后面的人很难完成潘康哪嫦的。而如果你的排名很靠后,那你也别太指望复试能提高你的名次,做好可能要接受调剂的准备吧。还有一些同学担心的问题是他们的本科院校并不是很好,怕在复试里会有歧视,我觉得这就更没必要了。首先首经贸不歧视那些所谓的三本学校,它没有这个资本。其次,在复试的四门考试中,真正能够看到你本科学历的只有专业课面试这个阶段,这个部分在复试中占30%,所以,它在总成绩占的比重就是100*0.3*0.3,有多重要你清楚了吧,可以说对大局几乎没有影响的。

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大家很关心复试中刷不刷人的问题。我只能这么跟大家说,大部分专业不刷人,尤其是不太热的专业。在大部分专业中,如果你进了复试线,你基本就能确定留在首经贸了,但如果你的初试成绩较低,那可能面临调剂的风险。给大家举个例子,我考的是土资,是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在同一个学院中属于管理学科的还有行管和教育经济,今年的招生计划是土资4人,教育经济4人,行管15人。当初试成绩出来后,土资正好有4人上国家线,教育经济1人,行管30人,所以首经贸给出的复试线中土资和教育经济都是国家线,行管是第18名的线,365,这样行管的总成绩最后三名就去了教育经济。当然,我在这里只是说的大部分专业!

我之所以大半夜的里吧嗦说这么多复试的消息,就是想给13年考的同学们最明确的消息,然后希望你们能够别被这些东西干扰,好好准备初试。复试这东西每年都不一样,复试的政策也是每年初试成绩出来之后才定下来的,所以完全别去担心复试的事情,纯属浪费时间,如果你初试考个400看谁敢刷你!

关于复习方法

很惭愧,我是速成型选手,我的复习方法实在是拿不出手。基本上来找我的人都会打听一下我的方法,我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包括对论坛里的朋友。我想说的是,学习方法这东西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各方面条件不同,从而导致方法不同,不要盲目轻信别人的方法。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那个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所以不要刻意去从别人身上找方法,最好的方法其实就在你自己身上,是需要你自己去发掘的。

关于导师

这是给今年刚刚考完的同学写的,现在结果早已尘埃落定,通知书也马上就要发下来了,所以的'朋友们就都将目光转向了选导师的事情上。选导师一般是九月份开学后进行的,具体的过程我不了解,但先下手为强,如果你有明确的目标,那现在就联系也是可以的。我认为还是首先你要对自己未来两年或三年有一个具体规划,还要对毕业后的职业规划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这样才能挑到自己最理想的导师。导师没有好坏之分,但确实是级别越高的导师会掌握更多的资源以及给予你的机会,这里的级别有两种,一种是职称,教授和副教授;另一种是行政级别,院长副院长系主任之类的。正常的导师大致会分两类,一种是特别能让你干活的,保证让你上学期间能累死累活的,但结果是你的科研成果会很多,认识相关专业的大神或者牛人也不少,如果你想选这样的生活,就去尽力找级别高的老师。另一种导师基本就没什么项目,资源比较少,跟他混三年大部分都是放羊状态,你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去实习挣钱,一般这样的导师都是级别比较低的。

关于首经贸

这次只说首经贸的周边,有不少人都打算来首经贸这边租房,就近复习,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具体情况。首经贸的准确地址是丰台区花乡张家路口121号,紧邻樊家村,在西南三环和西南四环之间。樊家村这个地方大家可以打听打听,可以说是人杰地灵,盗匪横生~所以不建议大家来这里租房,尤其是女生,晚上不太安全。环绕首经贸的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小区,叫万年花城,由于今年年底将通地铁,所以周围的房租都比较贵,目前一居室的价格是+。首经贸校内的考研宿舍也不要考虑了,本校的学生要申请也得排个一年的队。但是如果想来学校自习的话环境还是不错的,学校及其教室可以无限制出入,暑假会开几个大阶梯教室,按往年经验八点半以前来没问题。平时学校的自习室和教室也都随便进,但占座比较费劲。

篇6:安徽紫微洞导游词介绍

紫微洞位于巢城北郊,又称双井洞,因洞有大小两个天然井状出口而得名。总长3000米,主洞长达1500多米,是典型的地下河型洞穴,洞穴呈廓道状,以雄、奇、险、幽见长,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为“江北第一大洞”。紫微洞10大洞天,36主景,72辅景,先陆路游览,后水路荡舟。

紫薇洞,最妙的要数洞内的“四绝”、“三奇”景观。“四绝”为天沟、天板、天漕,玉螺账,石鹅管和天外飞瀑。“三奇”为铁索寒桥、双井开天、地下长河。此外,“龙潭听涛”、“群猴朝圣”、“洞中大龙湫”、“九龙壁”、“石葡萄”、“石 褶裙”、“石针”、“石笋”、“葫芦寿星”、“猴子捞月亮”、“八戒照镜子”等景点,以及王乔炼丹留下的胜迹,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看到“紫薇洞”第一反应‘仙人’修炼居住的代名词,时常把那个仙境梦地镶嵌在这个名字之上。紫薇洞位于巢湖西紫薇山上。山上遍布一种小树当地人管叫爱情树前往游玩的情侣往往用红丝带系在树上以表爱情忠贞不渝。内有紫薇洞位于山的正中间,此洞形成于地下暗河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的隆起。所以,洞内暗河在冲击下形成的一道一道的层纹十分清淅,内有石钟乳但不多。偏洞内则显得更有历史感,内有五百石罗汉刻于石壁之上,但所有的罗汉全部无头,像是被人抠去一般,成为千古之谜。偏洞相传为古代某王子修炼之所。

篇7:安徽紫微洞导游词介绍

欢迎大家来到安徽紫薇洞!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景区大门的楹联上联是“紫气腾盈纵横十里生秀色”;下联是“微风荡漾经纬万方蔚雅怀”,横批“紫微洞天”。

内有紫微洞位于山的正中间,此洞形成于地下暗河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的隆起。所以,洞内暗河在冲击下形成的一道一道的层纹十分清淅,内有石钟乳但不多。

偏洞为王乔洞。相传春秋时代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姓姬,名晋,字子晋,居洞炼丹,得道成仙。“王乔洞”因此得名。王乔洞是安徽惟一一座佛教造像摩崖石窟,内有五百石罗汉刻于石壁之上,但仅有一尊有头,很明显是被人刻意把头部凿掉了,凿刻深度两厘米左右,根据凿刻技巧判断为能工巧匠所为,但为何凿去成为千古之谜。清朝末年《巢县志》上就有记载:“独一尊完好,余皆无头”。

最妙的要数洞内的“四绝”、“三奇”景观。“四绝”为天沟、天板、天漕,玉螺账,石鹅管和天外飞瀑。“三奇”为铁索寒桥、双井开天、地下长河。此外,“龙潭听涛”、“群猴朝圣”、“洞中大龙湫”、“九龙壁”、“石葡萄”、“石 褶裙”、“石针”、“石笋”、“葫芦寿星”、“猴子捞月亮”、“八戒照镜子”等景点,以及王乔炼丹留下的胜迹,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紫薇洞与一般溶洞不同,紫薇洞是由于常年受地下河的冲刷而形成 的廊道式溶洞,水源可能是在洞形成时来自四面八方,既有地表水也有地下水。紫薇洞旁边还有个王乔洞时安徽省唯一的一座摩崖石窟,里面所有的雕像除了一个稍微大点的有头以外,其他的都没有头。是什么原因形成的“无头佛”,一直不得而知。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篇8:安徽紫微洞导游词介绍

前不久在朋友的热情邀请下,我们冒雨对紫薇洞进行了一次造访。紫薇洞位于巢湖市北郊紫薇山上,又称双井洞,因洞中有大小两个自然井状出口而得名,总长3000米,主洞长达1500多米,是典型的地下河型洞穴。紫薇洞以雄、奇、险、幽见长,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为“江北第一大洞”。听朋友说,以前有一个放羊娃,放羊回家时发现少了一只羊,于是全家出往寻找,在杂草丛中,发现了一个洞口。大人们放绳索下往,发现了那只丢失的羊。同时,发现了这个长达三千米的紫薇洞。

进进洞中,虽值夏末,但是我仍然感觉一阵阵冷意透骨。在石壁上彩灯的照亮下,我们沿着廊道,迂回盘恒,石壁跌宕起伏,钟乳纷呈,石柱林立,怪石嶙峋,洞中匿洞,洞洞相通,洞下生河,洞上飞瀑,宏伟深邃,奥妙诡谲。双井开天,近在咫尺的大小两个井口,距洞底深度近30米。刚到第二个天井,忽然停电了,洞内一片漆黑,我们聚在天井下,借着天窗的亮光,用手机给洞外的朋友打电话。这时工作职员打手电筒过来引导我们往回走到进口。

不一会电来了,我们又对工作职员一翻叮嘱再次进洞。过了双井观天,远远传来流水高处落下的声音,转过两道弯,侧下里石壁上一道瀑布飞流直下,水花四溅,午后的暴雨汇集到地下造就这一异景。最惊险的要数“铁索冷桥”了,走在上面幌幌悠悠,桥下水流轰叫,让人胆战心惊,又仿佛置身仙境。洞中的仙女迎宾、龙潭听涛、群猴朝圣、葫芦寿星、猴子捞月亮、八戒照镜子、神仙对弈等景点,也同样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快到尽头是一段地下暗河,有船夫早早等候送我们一程。

过了暗河,是一道笔挺的高高而上的台阶通往洞外。站在台阶下,蓦然回首,我忽然想起,这不就和人生的道路一样吗,布满曲折惊险,经过努力和探索不断前进。展看前方,在灯光的照射下道路固然那么宽敞,但是同样要付出艰辛的汗水,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好!

篇9:南天一绝燕子洞介绍

南天一绝燕子洞介绍 -资料

被誉为“南徼奇观数第一”的燕子洞,位于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县境内,北距昆明市250公里,南离县城30公里,洞分为两部分,上干下水,总游览面积约10万多平方米。洞内秋去春来,巢居百万雨燕,每年春夏之间,群燕飞舞盘旋,剪翠裁雪,是绝无仅有的洞穴生态景观。每年立秋时节(8月8、9、10日),为“燕窝节”,洞内举行“采燕窝”活动,高空作业,惊险绝伦。

旱洞为一巨大穿洞,洞厅高40多米,十分宽敞,可容千人。数十块摩崖石刻及各类碑刻遍布洞壁四周,与水洞口钟乳石悬匾遥相呼应,相映成趣。旱洞紧连一小洞,小洞口的悬崖上有一石殿,殿内有石帘、石幔、石台,殿前有凌空栈道依壁而建,称“悬空回廊”。据介绍,旧时燕子洞的水上游廊为木栈道,与岩间石壁上的楼阁紧紧相连,栈道高10丈有余,下临滔滔泸江河,中间独有一大木柱支撑,两头跨在高山岩石上,犹如云雾山中建楼阁,风来云荡,摇摇晃晃,游客到此,既赏心悦目,又提心吊胆。目前的悬空回廊已改建钢筋混凝土建筑。

水洞为珠江水系泸江河上流的伏流河段,伏流段长约5000米。洞口高50米,宽30多米,雄伟壮观,洞中f岩嵯峨,气势磅礴;钟乳石悬垂,千姿百态,探索其间,如仙府神游,又似龙宫探幽,蔚为奇观。

穷胜不妨穿险洞    燕子洞实际上是一系列石灰岩洞穴群体的总称,洞中有洞,洞外有洞,曲折离奇,复杂惊险。它之所以吸引着人们的游魂,在于“洞府深深映水开,幽花怪石白云堆”的古、奇、幽、深的古洞奇观。伏流入口处,滔滔的泸江水,像千万匹脱缰野马,从空旷的洞口奔腾而泻,咆哮其间,鸟声、水声、风声、人声,声声巨响,在洞内轰鸣碰撞,令人耳眩神迷;在洞中高处俯视泸江河水,宛如彩带一环,这里的灯彩、奇石、人流统统都倒映在水中,水光浮丽,怪影粼粼,又使人心旷神怡。

由洞口导入第一景区“龙泉探幽”,犹如进入蓬莱仙境,世外桃源,又像一叶扁舟划进浩瀚无垠的艺术海洋之中。那彩石生辉,似形如物,活龙活现,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其中有拔地而起,高34米的“擎天玉柱”;有头披轻纱、安详恬静的“龙女初嫁”;有似晨曦薄雾中刚沐浴出水的“少女晨浴”;还有“天外来客”、“雄狮迎宾”、“玉案石屏”、“青翠竹林”等十几个景点。

高出河床35米的悬崖峭壁上是第二景区“天街撷美”,全长250多米,面积达2300多平方米。这条长廊被石柱、石幔、石帘、石屏风等隔成十几个厅堂,主要景点有“倩女迎宾”、“象耳空垂”、“龙宫瑰宝”、“古堡黄昏”等。多由钟乳石组成,有的如瀑布飞泻,有的像万把钢锥直刺而下,下面是一排排宽敞的石床,青苔覆盖其上,正如清代朱风森赋诗所云:“石乳悬香雪,仙床拥翠鬟。”其诗情画意,吸引着游人流连忘返。

第三景区为“梦幻世界”,是与水洞连接的旱洞,景色最为壮观。洞高40米,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景观也较为集中。较突出的有“天鹅戏蟾”、“双螺对语”、“犀牛望月”、“鲲鹏展翅”、“南极仙翁”、“北极雪豹”等奇异景观。

燕子洞水景之美,为“江波荡漾青罗带,岩石虚明碧玉环”;钟乳石之奇,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石乳挂缨络,阴冰凝EX”;景观之幽,为“天凵褙嗖患悄辏洞中风景异尘寰”。因而领略了燕子洞的水、石的色彩和神韵后,何必“寻春那止看群山”呢?

燕昵情悠悠

燕子洞因燕子而得名,燕子又是其一大奇观。燕子洞的燕子,主要是小白腰雨燕。雨燕和家燕不同,家燕属雀形目,雨燕属雷燕目,主要有白腰雨燕、针尾雨燕、棕雨燕、金丝雨燕等。它们每年初春开始,从马来西亚等热带地区飞来这里,生育子燕,到了初秋,才带着小燕回老家过冬。这里成为雨燕的第二故乡和生长之地。雨燕不仅与燕子洞有着深厚的友情,与游客也很亲密。凡到燕子洞观看它们纷飞表演的游客,它们总是以优美的动听的歌声、笑声欢迎,有时还低飞到游人身旁和人低语亲昵,啁啾细语,使人倍加游兴。特别是它们从野外飞回洞内时那种喜乐之声和奔腾而下的流水声汇成一曲悦耳动听的古洞交响曲时,更是激动人心。对燕子奇观,清人傅为(左讠右上宀下一)有诗云:“百万燕呼淝水战,一知浪吼浙江潮”。在这里观古洞洪波,听燕呼浪吼,真使人惊心动魄,不亦乐乎。

“广阔洞庭招燕居”。燕子洞里成千上万的雨燕栖息,是有着它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因为洞内悬崖绝壁,石缝纵横,岩穴众多,鼠、蛇等天敌难于攀援至此,雨燕可以在此安静地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洞内地下河流过,空气流通,湿度相宜,洞外田野宽旷,溪旁灌木杂草丛生,因而滋育着无数昆虫等低等动物,为雨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这种良好的生态系统,构成了“古洞奇观,春燕云集”的独特景观。

琼浆燕液觅宝品

雨燕营巢时,嘴里吐出蛋白质含量很高的唾液,与草凝结成杯状巢,人们将巢取下蒸出的液体,就凝聚而成著名的,与鱼翅、熊掌齐名的山珍美味佳品——燕窝。据说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亲口尝其美味后,特意从马来群岛带回奉献给皇上。而慈禧太后在世时,特别喜欢吃建水燕子洞产的燕窝,故当地每年都选出上好燕窝进贡给她。燕窝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铁、钙等物质外,还有补肾益气、和中开胃、止久泻、益小耳瘟疹等特效。近年来,燕子洞开发出以品“燕窝粥”为主的美食旅游,有人说不吃燕窝稀饭,是终身遗憾。被誉为“南徼奇观数第一”的燕子洞,位于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县境内,北距昆明市250公里,南离县城30公里。洞分为两部分,上干下水,总游览面积约10万多平方米。洞内秋去春来,巢居百万雨燕,每年春夏之间,群燕飞舞盘旋,剪翠裁雪,是绝无仅有的洞穴生态景观。每年立秋时节(8月8、9、10日),为“燕窝节”,洞内举行“采燕窝”活动,高空作业,惊险绝伦。

旱洞为一巨大穿洞,洞厅高40多米,十分宽敞,可容千人。数十块摩崖石刻及各类碑刻遍布洞壁四周,与水洞口钟乳石悬匾遥相呼应,相映成趣。旱洞紧连一小洞,小洞口的悬崖上有一石殿,殿内有石帘、石幔、石台,殿前有凌空栈道依壁而建,称“悬空回廊”。据介绍,旧时燕子洞的水上游廊为木栈道,与岩间石壁上的楼阁紧紧相连,栈道高10丈有余,下临滔滔泸江河,中间独有一大木柱支撑,两头跨在高山岩石上,犹如云雾山中建楼阁,风来云荡,摇摇晃晃,游客到此,既赏心悦目,又提心吊胆。目前的悬空回廊已改建钢筋混凝土建筑。

水洞为珠江水系泸江河上流的伏流河段,伏流段长约5000米。洞口高50米,宽30多米,雄伟壮观,洞中f岩嵯峨,气势磅礴;钟乳石悬垂,千姿百态,探索其间,如仙府神游,又似龙宫探幽,蔚为奇观。

穷胜不妨穿险洞    燕子洞实际上是一系列石灰岩洞穴群体的总称,洞中有洞,洞外有洞,曲折离奇,复杂惊险。它之所以吸引着人们的游魂,在于“洞府深深映水开,幽花怪石白云堆”的古、奇、幽、深的`古洞奇观。伏流入口处,滔滔的泸江水,像千万匹脱缰野马,从空旷的洞口奔腾而泻,咆哮其间,鸟声、水声、风声、人声,声声巨响,在洞内轰鸣碰撞,令人耳眩神迷;在洞中高处俯视泸江河水,宛如彩带一环,这里的灯彩、奇石、人流统统都倒映在水中,水光浮丽,怪影粼粼,又使人心旷神怡。

由洞口导入第一景区“龙泉探幽”,犹如进入蓬莱仙境,世外桃源,又像一叶扁舟划进浩瀚无垠的艺术海洋之中。那彩石生辉,似形如物,活龙活现,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其中有拔地而起,高34米的“擎天玉柱”;有头披轻纱、安详恬静的“龙女初嫁”;有似晨曦薄雾中刚沐浴出水的“少女晨浴”;还有“天外来客”、“雄狮迎宾”、“玉案石屏”、“青翠竹林”等十几个景点。

高出河床35米的悬崖峭壁上是第二景区“天街撷美”,全长250多米,面积达2300多平方米。这条长廊被石柱、石幔、石帘、石屏风等隔成十几个厅堂,主要景点有“倩女迎宾”、“象耳空垂”、“龙宫瑰宝”、“古堡黄昏”等。多由钟乳石组成,有的如瀑布飞泻,有的像万把钢锥直刺而下,下面是一排排宽敞的石床,青苔覆盖其上,正如清代朱风森赋诗所云:“石乳悬香雪,仙床拥翠鬟。”其诗情画意,吸引着游人流连忘返。

第三景区为“梦幻世界”,是与水洞连接的旱洞,景色最为壮观。洞高40米,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景观也较为集中。较突出的有“天鹅戏蟾”、“双螺对语”、“犀牛望月”、“鲲鹏展翅”、“南极仙翁”、“北极雪豹”等奇异景观。

燕子洞水景之美,为“江波荡漾青罗带,岩石虚明碧玉环”;钟乳石之奇,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石乳挂缨络,阴冰凝EX”;景观之幽,为“天凵褙嗖患悄辏洞中风景异尘寰”。因而领略了燕子洞的水、石的色彩和神韵后,何必“寻春那止看群山”呢?

燕昵情悠悠

燕子洞因燕子而得名,燕子又是其一大奇观。燕子洞的燕子,主要是小白腰雨燕。雨燕和家燕不同,家燕属雀形目,雨燕属雷燕目,主要有白腰雨燕、针尾雨燕、棕雨燕、金丝雨燕等。它们每年初春开始,从马来西亚等热带地区飞来这里,生育子燕,到了初秋,才带着小燕回老家过冬。这里成为雨燕的第二故乡和生长之地。雨燕不仅与燕子洞有着深厚的友情,与游客也很亲密。凡到燕子洞观看它们纷飞表演的游客,它们总是以优美的动听的歌声、笑声欢迎,有时还低飞到游人身旁和人低语亲昵,啁啾细语,使人倍加游兴。特别是它们从野外飞回洞内时那种喜乐之声和奔腾而下的流水声汇成一曲悦耳动听的古洞交响曲时,更是激动人心。对燕子奇观,清人傅为(左讠右上宀下一)有诗云:“百万燕呼淝水战,一知浪吼浙江潮”。在这里观古洞洪波,听燕呼浪吼,真使人惊心动魄,不亦乐乎。

“广阔洞庭招燕居”。燕子洞里成千上万的雨燕栖息,是有着它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因为洞内悬崖绝壁,石缝纵横,岩穴众多,鼠、蛇等天敌难于攀援至此,雨燕可以在此安静地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洞内地下河流过,空气流通,湿度相宜,洞外田野宽旷,溪旁灌木杂草丛生,因而滋育着无数昆虫等低等动物,为雨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这种良好的生态系统,构成了“古洞奇观,春燕云集”的独特景观。

琼浆燕液觅宝品

雨燕营巢时,嘴里吐出蛋白质含量很高的唾液,与草凝结成杯状巢,人们将巢取下蒸出的液体,就凝聚而成著名的,与鱼翅、熊掌齐名的山珍美味佳品——燕窝。据说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亲口尝其美味后,特意从马来群岛带回奉献给皇上。而慈禧太后在世时,特别喜欢吃建水燕子洞产的燕窝,故当地每年都选出上好燕窝进贡给她。燕窝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铁、钙等物质外,还有补肾益气、和中开胃、止久泻、益小耳瘟疹等特效。近年来,燕子洞开发出以品“燕窝粥”为主的美食旅游,有人说不吃燕窝稀饭,是终身遗憾。被誉为“南徼奇观数第一”的燕子洞,位于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县境内,北距昆明市250公里,南离县城30公里。洞分为两部分,上干下水,总游览面积约10万多平方米。洞内秋去春来,巢居百万雨燕,每年春夏之间,群燕飞舞盘旋,剪翠裁雪,是绝无仅有的洞穴生态景观。每年立秋时节(8月8、9、10日),为“燕窝节”,洞内举行“采燕窝”活动,高空作业,惊险绝伦。

旱洞为一巨大穿洞,洞厅高40多米,十分宽敞,可容千人。数十块摩崖石刻及各类碑刻遍布洞壁四周,与水洞口钟乳石悬匾遥相呼应,相映成趣。旱洞紧连一小洞,小洞口的悬崖上有一石殿,殿内有石帘、石幔、石台,殿前有凌空栈道依壁而建,称“悬空回廊”。据介绍,旧时燕子洞的水上游廊为木栈道,与岩间石壁上的楼阁紧紧相连,栈道高10丈有余,下临滔滔泸江河,中间独有一大木柱支撑,两头跨在高山岩石上,犹如云雾山中建楼阁,风来云荡,摇摇晃晃,游客到此,既赏心悦目,又提心吊胆。目前的悬空回廊已改建钢筋混凝土建筑。

水洞为珠江水系泸江河上流的伏流河段,伏流段长约5000米。洞口高50米,宽30多米,雄伟壮观,洞中f岩嵯峨,气势磅礴;钟乳石悬垂,千姿百态,探索其间,如仙府神游,又似龙宫探幽,蔚为奇观。

穷胜不妨穿险洞    燕子洞实际上是一系列石灰岩洞穴群体的总称,洞中有洞,洞外有洞,曲折离奇,复杂惊险。它之所以吸引着人们的游魂,在于“洞府深深映水开,幽花怪石白云堆”的古、奇、幽、深的古洞奇观。伏流入口处,滔滔的泸江水,像千万匹脱缰野马,从空旷的洞口奔腾而泻,咆哮其间,鸟声、水声、风声、人声,声声巨响,在洞内轰鸣碰撞,令人耳眩神迷;在洞中高处俯视泸江河水,宛如彩带一环,这里的灯彩、奇石、人流统统都倒映在水中,水光浮丽,怪影粼粼,又使人心旷神怡。

由洞口导入第一景区“龙泉探幽”,犹如进入蓬莱仙境,世外桃源,又像一叶扁舟划进浩瀚无垠的艺术海洋之中。那彩石生辉,似形如物,活龙活现,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其中有拔地而起,高34米的“擎天玉柱”;有头披轻纱、安详恬静的“龙女初嫁”;有似晨曦薄雾中刚沐浴出水的“少女晨浴”;还有“天外来客”、“雄狮迎宾”、“玉案石屏”、“青翠竹林”等十几个景点。

高出河床35米的悬崖峭壁上是第二景区“天街撷美”,全长250多米,面积达2300多平方米。这条长廊被石柱、石幔、石帘、石屏风等隔成十几个厅堂,主要景点有“倩女迎宾”、“象耳空垂”、“龙宫瑰宝”、“古堡黄昏”等,

资料

多由钟乳石组成,有的如瀑布飞泻,有的像万把钢锥直刺而下,下面是一排排宽敞的石床,青苔覆盖其上,正如清代朱风森赋诗所云:“石乳悬香雪,仙床拥翠鬟。”其诗情画意,吸引着游人流连忘返。

第三景区为“梦幻世界”,是与水洞连接的旱洞,景色最为壮观。洞高40米,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景观也较为集中。较突出的有“天鹅戏蟾”、“双螺对语”、“犀牛望月”、“鲲鹏展翅”、“南极仙翁”、“北极雪豹”等奇异景观。

燕子洞水景之美,为“江波荡漾青罗带,岩石虚明碧玉环”;钟乳石之奇,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石乳挂缨络,阴冰凝EX”;景观之幽,为“天凵褙嗖患悄辏洞中风景异尘寰”。因而领略了燕子洞的水、石的色彩和神韵后,何必“寻春那止看群山”呢?

燕昵情悠悠

燕子洞因燕子而得名,燕子又是其一大奇观。燕子洞的燕子,主要是小白腰雨燕。雨燕和家燕不同,家燕属雀形目,雨燕属雷燕目,主要有白腰雨燕、针尾雨燕、棕雨燕、金丝雨燕等。它们每年初春开始,从马来西亚等热带地区飞来这里,生育子燕,到了初秋,才带着小燕回老家过冬。这里成为雨燕的第二故乡和生长之地。雨燕不仅与燕子洞有着深厚的友情,与游客也很亲密。凡到燕子洞观看它们纷飞表演的游客,它们总是以优美的动听的歌声、笑声欢迎,有时还低飞到游人身旁和人低语亲昵,啁啾细语,使人倍加游兴。特别是它们从野外飞回洞内时那种喜乐之声和奔腾而下的流水声汇成一曲悦耳动听的古洞交响曲时,更是激动人心。对燕子奇观,清人傅为(左讠右上宀下一)有诗云:“百万燕呼淝水战,一知浪吼浙江潮”。在这里观古洞洪波,听燕呼浪吼,真使人惊心动魄,不亦乐乎。

“广阔洞庭招燕居”。燕子洞里成千上万的雨燕栖息,是有着它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因为洞内悬崖绝壁,石缝纵横,岩穴众多,鼠、蛇等天敌难于攀援至此,雨燕可以在此安静地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洞内地下河流过,空气流通,湿度相宜,洞外田野宽旷,溪旁灌木杂草丛生,因而滋育着无数昆虫等低等动物,为雨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这种良好的生态系统,构成了“古洞奇观,春燕云集”的独特景观。

琼浆燕液觅宝品

雨燕营巢时,嘴里吐出蛋白质含量很高的唾液,与草凝结成杯状巢,人们将巢取下蒸出的液体,就凝聚而成著名的,与鱼翅、熊掌齐名的山珍美味佳品——燕窝。据说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亲口尝其美味后,特意从马来群岛带回奉献给皇上。而慈禧太后在世时,特别喜欢吃建水燕子洞产的燕窝,故当地每年都选出上好燕窝进贡给她。燕窝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铁、钙等物质外,还有补肾益气、和中开胃、止久泻、益小耳瘟疹等特效。近年来,燕子洞开发出以品“燕窝粥”为主的美食旅游,有人说不吃燕窝稀饭,是终身遗憾。被誉为“南徼奇观数第一”的燕子洞,位于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县境内,北距昆明市250公里,南离县城30公里。洞分为两部分,上干下水,总游览面积约10万多平方米。洞内秋去春来,巢居百万雨燕,每年春夏之间,群燕飞舞盘旋,剪翠裁雪,是绝无仅有的洞穴生态景观。每年立秋时节(8月8、9、10日),为“燕窝节”,洞内举行“采燕窝”活动,高空作业,惊险绝伦。

旱洞为一巨大穿洞,洞厅高40多米,十分宽敞,可容千人。数十块摩崖石刻及各类碑刻遍布洞壁四周,与水洞口钟乳石悬匾遥相呼应,相映成趣。旱洞紧连一小洞,小洞口的悬崖上有一石殿,殿内有石帘、石幔、石台,殿前有凌空栈道依壁而建,称“悬空回廊”。据介绍,旧时燕子洞的水上游廊为木栈道,与岩间石壁上的楼阁紧紧相连,栈道高10丈有余,下临滔滔泸江河,中间独有一大木柱支撑,两头跨在高山岩石上,犹如云雾山中建楼阁,风来云荡,摇摇晃晃,游客到此,既赏心悦目,又提心吊胆。目前的悬空回廊已改建钢筋混凝土建筑。

水洞为珠江水系泸江河上流的伏流河段,伏流段长约5000米。洞口高50米,宽30多米,雄伟壮观,洞中f岩嵯峨,气势磅礴;钟乳石悬垂,千姿百态,探索其间,如仙府神游,又似龙宫探幽,蔚为奇观。

穷胜不妨穿险洞    燕子洞实际上是一系列石灰岩洞穴群体的总称,洞中有洞,洞外有洞,曲折离奇,复杂惊险。它之所以吸引着人们的游魂,在于“洞府深深映水开,幽花怪石白云堆”的古、奇、幽、深的古洞奇观。伏流入口处,滔滔的泸江水,像千万匹脱缰野马,从空旷的洞口奔腾而泻,咆哮其间,鸟声、水声、风声、人声,声声巨响,在洞内轰鸣碰撞,令人耳眩神迷;在洞中高处俯视泸江河水,宛如彩带一环,这里的灯彩、奇石、人流统统都倒映在水中,水光浮丽,怪影粼粼,又使人心旷神怡。

由洞口导入第一景区“龙泉探幽”,犹如进入蓬莱仙境,世外桃源,又像一叶扁舟划进浩瀚无垠的艺术海洋之中。那彩石生辉,似形如物,活龙活现,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其中有拔地而起,高34米的“擎天玉柱”;有头披轻纱、安详恬静的“龙女初嫁”;有似晨曦薄雾中刚沐浴出水的“少女晨浴”;还有“天外来客”、“雄狮迎宾”、“玉案石屏”、“青翠竹林”等十几个景点。

高出河床35米的悬崖峭壁上是第二景区“天街撷美”,全长250多米,面积达2300多平方米。这条长廊被石柱、石幔、石帘、石屏风等隔成十几个厅堂,主要景点有“倩女迎宾”、“象耳空垂”、“龙宫瑰宝”、“古堡黄昏”等。多由钟乳石组成,有的如瀑布飞泻,有的像万把钢锥直刺而下,下面是一排排宽敞的石床,青苔覆盖其上,正如清代朱风森赋诗所云:“石乳悬香雪,仙床拥翠鬟。”其诗情画意,吸引着游人流连忘返。

第三景区为“梦幻世界”,是与水洞连接的旱洞,景色最为壮观。洞高40米,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景观也较为集中。较突出的有“天鹅戏蟾”、“双螺对语”、“犀牛望月”、“鲲鹏展翅”、“南极仙翁”、“北极雪豹”等奇异景观。

燕子洞水景之美,为“江波荡漾青罗带,岩石虚明碧玉环”;钟乳石之奇,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石乳挂缨络,阴冰凝EX”;景观之幽,为“天凵褙嗖患悄辏洞中风景异尘寰”。因而领略了燕子洞的水、石的色彩和神韵后,何必“寻春那止看群山”呢?

燕昵情悠悠

燕子洞因燕子而得名,燕子又是其一大奇观。燕子洞的燕子,主要是小白腰雨燕。雨燕和家燕不同,家燕属雀形目,雨燕属雷燕目,主要有白腰雨燕、针尾雨燕、棕雨燕、金丝雨燕等。它们每年初春开始,从马来西亚等热带地区飞来这里,生育子燕,到了初秋,才带着小燕回老家过冬。这里成为雨燕的第二故乡和生长之地。雨燕不仅与燕子洞有着深厚的友情,与游客也很亲密。凡到燕子洞观看它们纷飞表演的游客,它们总是以优美的动听的歌声、笑声欢迎,有时还低飞到游人身旁和人低语亲昵,啁啾细语,使人倍加游兴。特别是它们从野外飞回洞内时那种喜乐之声和奔腾而下的流水声汇成一曲悦耳动听的古洞交响曲时,更是激动人心。对燕子奇观,清人傅为(左讠右上宀下一)有诗云:“百万燕呼淝水战,一知浪吼浙江潮”。在这里观古洞洪波,听燕呼浪吼,真使人惊心动魄,不亦乐乎。

“广阔洞庭招燕居”。燕子洞里成千上万的雨燕栖息,是有着它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因为洞内悬崖绝壁,石缝纵横,岩穴众多,鼠、蛇等天敌难于攀援至此,雨燕可以在此安静地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洞内地下河流过,空气流通,湿度相宜,洞外田野宽旷,溪旁灌木杂草丛生,因而滋育着无数昆虫等低等动物,为雨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这种良好的生态系统,构成了“古洞奇观,春燕云集”的独特景观。

琼浆燕液觅宝品

雨燕营巢时,嘴里吐出蛋白质含量很高的唾液,与草凝结成杯状巢,人们将巢取下蒸出的液体,就凝聚而成著名的,与鱼翅、熊掌齐名的山珍美味佳品——燕窝。据说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亲口尝其美味后,特意从马来群岛带回奉献给皇上。而慈禧太后在世时,特别喜欢吃建水燕子洞产的燕窝,故当地每年都选出上好燕窝进贡给她。燕窝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铁、钙等物质外,还有补肾益气、和中开胃、止久泻、益小耳瘟疹等特效。近年来,燕子洞开发出以品“燕窝粥”为主的美食旅游,有人说不吃燕窝稀饭,是终身遗憾。被誉为“南徼奇观数第一”的燕子洞,位于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县境内,北距昆明市250公里,南离县城30公里。洞分为两部分,上干下水,总游览面积约10万多平方米。洞内秋去春来,巢居百万雨燕,每年春夏之间,群燕飞舞盘旋,剪翠裁雪,是绝无仅有的洞穴生态景观。每年立秋时节(8月8、9、10日),为“燕窝节”,洞内举行“采燕窝”活动,高空作业,惊险绝伦。

旱洞为一巨大穿洞,洞厅高40多米,十分宽敞,可容千人。数十块摩崖石刻及各类碑刻遍布洞壁四周,与水洞口钟乳石悬匾遥相呼应,相映成趣。旱洞紧连一小洞,小洞口的悬崖上有一石殿,殿内有石帘、石幔、石台,殿前有凌空栈道依壁而建,称“悬空回廊”。据介绍,旧时燕子洞的水上游廊为木栈道,与岩间石壁上的楼阁紧紧相连,栈道高10丈有余,下临滔滔泸江河,中间独有一大木柱支撑,两头跨在高山岩石上,犹如云雾山中建楼阁,风来云荡,摇摇晃晃,游客到此,既赏心悦目,又提心吊胆。目前的悬空回廊已改建钢筋混凝土建筑。

水洞为珠江水系泸江河上流的伏流河段,伏流段长约5000米。洞口高50米,宽30多米,雄伟壮观,洞中f岩嵯峨,气势磅礴;钟乳石悬垂,千姿百态,探索其间,如仙府神游,又似龙宫探幽,蔚为奇观。

穷胜不妨穿险洞    燕子洞实际上是一系列石灰岩洞穴群体的总称,洞中有洞,洞外有洞,曲折离奇,复杂惊险。它之所以吸引着人们的游魂,在于“洞府深深映水开,幽花怪石白云堆”的古、奇、幽、深的古洞奇观。伏流入口处,滔滔的泸江水,像千万匹脱缰野马,从空旷的洞口奔腾而泻,咆哮其间,鸟声、水声、风声、人声,声声巨响,在洞内轰鸣碰撞,令人耳眩神迷;在洞中高处俯视泸江河水,宛如彩带一环,这里的灯彩、奇石、人流统统都倒映在水中,水光浮丽,怪影粼粼,又使人心旷神怡。

由洞口导入第一景区“龙泉探幽”,犹如进入蓬莱仙境,世外桃源,又像一叶扁舟划进浩瀚无垠的艺术海洋之中。那彩石生辉,似形如物,活龙活现,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其中有拔地而起,高34米的“擎天玉柱”;有头披轻纱、安详恬静的“龙女初嫁”;有似晨曦薄雾中刚沐浴出水的“少女晨浴”;还有“天外来客”、“雄狮迎宾”、“玉案石屏”、“青翠竹林”等十几个景点。

高出河床35米的悬崖峭壁上是第二景区“天街撷美”,全长250多米,面积达2300多平方米。这条长廊被石柱、石幔、石帘、石屏风等隔成十几个厅堂,主要景点有“倩女迎宾”、“象耳空垂”、“龙宫瑰宝”、“古堡黄昏”等。多由钟乳石组成,有的如瀑布飞泻,有的像万把钢锥直刺而下,下面是一排排宽敞的石床,青苔覆盖其上,正如清代朱风森赋诗所云:“石乳悬香雪,仙床拥翠鬟。”其诗情画意,吸引着游人流连忘返。

第三景区为“梦幻世界”,是与水洞连接的旱洞,景色最为壮观。洞高40米,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景观也较为集中。较突出的有“天鹅戏蟾”、“双螺对语”、“犀牛望月”、“鲲鹏展翅”、“南极仙翁”、“北极雪豹”等奇异景观。

燕子洞水景之美,为“江波荡漾青罗带,岩石虚明碧玉环”;钟乳石之奇,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石乳挂缨络,阴冰凝EX”;景观之幽,为“天凵褙嗖患悄辏洞中风景异尘寰”。因而领略了燕子洞的水、石的色彩和神韵后,何必“寻春那止看群山”呢?

燕昵情悠悠

燕子洞因燕子而得名,燕子又是其一大奇观。燕子洞的燕子,主要是小白腰雨燕。雨燕和家燕不同,家燕属雀形目,雨燕属雷燕目,主要有白腰雨燕、针尾雨燕、棕雨燕、金丝雨燕等。它们每年初春开始,从马来西亚等热带地区飞来这里,生育子燕,到了初秋,才带着小燕回老家过冬。这里成为雨燕的第二故乡和生长之地。雨燕不仅与燕子洞有着深厚的友情,与游客也很亲密。凡到燕子洞观看它们纷飞表演的游客,它们总是以优美的动听的歌声、笑声欢迎,有时还低飞到游人身旁和人低语亲昵,啁啾细语,使人倍加游兴。特别是它们从野外飞回洞内时那种喜乐之声和奔腾而下的流水声汇成一曲悦耳动听的古洞交响曲时,更是激动人心。对燕子奇观,清人傅为(左讠右上宀下一)有诗云:“百万燕呼淝水战,一知浪吼浙江潮”。在这里观古洞洪波,听燕呼浪吼,真使人惊心动魄,不亦乐乎。

“广阔洞庭招燕居”。燕子洞里成千上万的雨燕栖息,是有着它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因为洞内悬崖绝壁,石缝纵横,岩穴众多,鼠、蛇等天敌难于攀援至此,雨燕可以在此安静地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洞内地下河流过,空气流通,湿度相宜,洞外田野宽旷,溪旁灌木杂草丛生,因而滋育着无数昆虫等低等动物,为雨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这种良好的生态系统,构成了“古洞奇观,春燕云集”的独特景观。

琼浆燕液觅宝品

雨燕营巢时,嘴里吐出蛋白质含量很高的唾液,与草凝结成杯状巢,人们将巢取下蒸出的液体,就凝聚而成著名的,与鱼翅、熊掌齐名的山珍美味佳品——燕窝。据说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亲口尝其美味后,特意从马来群岛带回奉献给皇上。而慈禧太后在世时,特别喜欢吃建水燕子洞产的燕窝,故当地每年都选出上好燕窝进贡给她。燕窝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铁、钙等物质外,还有补肾益气、和中开胃、止久泻、益小耳瘟疹等特效。近年来,燕子洞开发出以品“燕窝粥”为主的美食旅游,有人说不吃燕窝稀饭,是终身遗憾。南天一绝燕子洞---中国著名洞窟介绍

篇10:贵州织金洞导游词介绍

各位游客: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织金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的两个景区:东风湖景区和恐龙谷景区。我是东风湖云谷公司的××号导游员,很高兴有机会为大家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感受东风湖,热爱东风湖,让大家通过游览东风湖领略到贵州最壮美的喀斯特高峡平湖的风采,让大家愉快地度过一生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天。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八仙洞。在进入八仙洞游览之前,让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今天主要参观的东风湖。我们脚下这条深谷里的水面就是乌江。乌江是长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她有两条源流,北源叫六冲河,南源叫三岔河,都发源于贵州西部地势最高的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

两条源流分别在深深的峡谷里流淌了几百公里后,终于汇合成了乌江,又继续在深深的峡谷里流淌,横贯贵州的中部和北部,最后在重庆市的涪陵汇入了长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在这里修筑了东风水电站的大坝,湖面倒灌进两条源流各有几十公里,使滚滚的乌江变成了一个三叉形的十分平静的湖面——东风湖。

现在我们就要下到码头去乘船游览东风湖。从八仙洞到湖面的垂直高度是 200多米,修建上下缆车的计划正在制定,今天只有辛苦大家下行这一段了,请大家小心!

水西坐佛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开始游览东风湖。我们左面的山崖上耸立的这尊佛像有300多米高。他法相端庄,和善慈祥,正默默地祝愿大家,在此去东风湖游览的过程中欢乐愉快!

各位游客,东风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拥有两岸的悬崖峭壁。这些悬崖峭壁一般都在300米以上,气势壮伟、气象万千。那么这些峭壁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大约是在七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时代,今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地壳运动——地质学上称之为“燕山运动”。

这次运动在今日贵州的地盘上造成了一 条从西部往东北走向的大裂谷,裂谷底部后来就成了一千多公里长的乌江的河床,我们今天游览的东风湖处在乌江的上游。实际上也就是这条大裂谷的上段。在这里。相对深厚的岩层使形成的裂谷比别的地方深了许多,自然也精彩了许多。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的喀斯特风光不仅在乌江所有的峡谷风光中无与伦比,就是在全世界所有的峡谷风光里也首屈一指。

不过,再美好的风光都要有起码的进入条件,才能够得到天下游客的青睐。有一个数据大家应该知道,在乌江上游的448公里河段上,落差就多达1636米,拥有十分丰富的水电资源。从上个世纪中期国家就开始了乌江梯级电站的开发。我们现在航行着的东风湖就是其中的一个电站。

东风水电站大坝坝高162米,形成的湖面倒灌入乌江的两条源流都远达三十多公里以外。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游览整个东风湖的方便条件。应该说,大家都是很有福气的了,如果你是在上个世纪来的话,无论如何也是看不到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神奇风光了!

无字碑林

各位游客,请注意左面峭壁的上部,有一片片平坦的岩面,仿佛是一面面人工凿成的石碑。现在它的上面还没有写字,那是为所有游览东风湖的游客准备的。今后,如果有谁写有好的文章,就请交给我们,我们公司一定给你刻写在那些石碑上。在大家的作品雕刻上去之前,我们还是暂时将其命名为“无字碑林”。

那么,什么是东风湖最美的东西呢?

有人说,最美的是湖岸的岩壁,七千多万年前的那场燕山运动将大地撕裂,形成了数百米高的两相对峙的悬崖峭壁后,又经历了七千多万年的日晒雨淋冰雪风霜,再加上不同地段地形地物的差异,使东风湖的这些绝壁异彩纷陈、气象万千,具有了勾魂夺魄的无穷魅力。

有人说,最美的不仅是岩壁,还应该加上水面,由于是百里高峡平湖,水波不兴,一平如镜,倒映着从未受到破坏的青山画岩,比重庆的三峡雄奇,比桂林的漓江秀美,毫不夸张地说:“东风湖山水甲天下”!

还有人说,最美的是世世代代生活在湖岸的苗家儿女,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去到了苗寨,你会领略到最具独特魅力的西部苗族风情。

那么,究竟哪一个说法对呢?各位游客,前面就要进入东风湖的中心湖区了,请大家自己用心去体会吧……

天竹峰(第一次眺望)

各位游客,前面这尊独秀山峰名叫天竹峰,又名叫笋子岩。她独立于湖水边,高350多米,直径也是300多米,四周都是垂直绝壁,无路可走。峰顶有6000多平方米面积,又长着一片茂密的森林,除了百鸟翔集以外,一般人和走兽都是上不去的。

不过也有例外,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道家一代宗师张三丰到西南地区传经布道,见这天竹峰壮伟秀丽,便攀着巨大的青藤到了峰顶,就在那峰顶结庐修行、招收门徒。成就了道家在云南贵州的一方功果。张三丰在那天竹峰上传道三年后离去了,再没有什么外面来的人上去了,只有当地胆子大的苗族小伙子偶尔有人去过。据他们讲,那峰顶有座石块垒的道观,有块岩石上还刻有张三丰的手迹:“西南第一峰”。由此可知,天竹峰的确是道家的一座圣峰。

篇11:贵州织金洞导游词介绍

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城东北二十三公里处的官寨乡,它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洞,空间宽阔,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一座规模宏伟、造型奇特的洞穴资源宝库。织金洞最显著的特征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大、奇、全。”

“大”是指织金洞的空间及景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奇”是指景观及空间造型奇特。“全”是指洞内景观形态丰富,类型奇全。

看了有关织金洞的资料,我们穿过了一片树林,来到了洞口,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织金洞内。洞内很深很宽,在游览的过程中导游向我们介绍了雄伟壮观的“地下塔林”、虚无缥缈的“铁山云雾”、一望无涯的“寂静群山”、磅礴而下的“百尺垂帘”、深奥无穷的“广寒宫”、神秘莫测的“灵霄殿”、豪迈挺拔的“银雨树”、纤细玲珑的“卷曲石”、栩栩如生的“普贤骑象”…..一处处场景让我们留恋忘返。

美丽、壮观的织金洞,果然“名不虚传”。

篇12:贵州织金洞导游词介绍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城东北23公里处的官寨乡,距省城贵阳12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特大型溶洞。1980年4月,织金县人民政府组织的旅游资源勘察队发现此洞。它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洞,洞长6.6公里,最宽处175米,相对高差150多米,全洞容积达500万立方米,空间宽阔,有上、中、下三层,洞内有40多种岩溶堆积物,显示了溶洞的一些主要形态类别。洞内地形复杂,有迎宾厅、万寿宫等十个景点、四十多种岩溶形态,有“岩溶博物馆”之称。

洞外有地面岩溶、峡谷、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观与布依、苗、彝族村寨。织金洞是该景区的精华,它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一座规模宏伟、造型奇特的洞穴资源宝库。洞深10余千米,两壁最宽处173米,最高达50米。织金洞风景名胜区成功升级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根据不同的景观和特点,分为迎宾厅、讲经堂、雪香宫、寿星宫、广寒宫、灵霄殿、十万大山、塔林洞、金鼠宫、望山湖、水乡泽国等景区,有47个厅堂、150多个景点。洞内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石柱、石幔、石花等,组成奇特景观,身临其境如进入神话中的奇幻世界。

最大的洞厅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每座厅堂都有琳琅满目的钟乳石,大的有数十丈,小的如嫩竹笋,千姿百态。还有玲珑剔透、洁如冰花的卷曲石。霸王盔、玉玲珑、双鱼赴广寒、水母石、碧眼金鼠等景观,形态逼真,五彩缤纷。特别是那高17米的“银雨树”,挺拔秀丽,亭亭玉立于白玉盘中,人人赞叹。织金洞不仅有很高的旅游、美学价值,而且对于研究中国的古地理、古气象学等都有极高的科学价值。[3]

九四年唯一代表亚洲加入国际洞穴旅游协会,与黄果树、龙宫、红枫湖三个国家级景区形成了贵州西部旅游黄金环线。

织金洞已开发的洞厅47个,洞厅最宽处173米,一般高50—60米,最高达150米。洞内地形复杂,有迎宾厅、万寿宫等10个景点、40多种岩溶形态,有“岩溶博物馆”之称。

规模宏大,形态万千,色彩纷呈,是织金洞景观的显著特色。察洞内长度达12.1公里,相对高差150多米,已勘最宽跨度175米,一般宽高在60米一100米,总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堆积物平均高度为40米左右,最高的达70米,囊括了全世界溶洞堆积物类别的40多种堆积形态,呈现出万干气象,无限风光,雄伟壮观的“地下塔林”、虚无缥缈的“铁山云雾”、一望无涯的“寂静群山”、磅礴而下的“百尺垂帘”、深奥无穷的“广寒宫”、神秘莫测的“灵霄殿”、豪迈挺拔的“银雨树”、纤细玲成的“卷曲石”、栩栩如生的“普贤骑象”、“婆媳情深”……一幅幅大画卷,一处处小场景,令人心魄震惊,叹为观止。据专家考察比较,织金洞规模体量、形态类别、景观效果都比誉冠全球的法国和南斯拉夫的溶洞更为宏大、齐全、美观。

瑰丽多姿的喀斯特地貌风光,把织金洞映衬得气势恢宏。在织金洞地表周围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有典型的罗圈盆、天生桥、天窗谷、伏流及峡谷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被国际知名的地貌学家威廉姆称为“世界第一流的喀斯特景观”。

洞外有地面岩溶、峡谷、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观与布依、苗、彝族村寨。整个风景名胜区面积450平方公里,除织金洞景区外有织金古城、裸结河峡谷、洪家渡景区。织金城建于公元1382年,三面环山,一水贯城,城内有71处清泉,庵堂寺庙50余处,有结构奇特的财神庙、洞庙结合的保安寺等。

20织金洞风景名胜区成功升级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织金洞[1]地处乌江源流之一的六冲河南岸,属于高位旱溶洞。洞中遍布石笋、石柱、石芽、钟旗等四十多种堆积物,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洞道纵横交错,石峰四布,流水、间歇水塘、地下湖错置其间。被誉为“岩溶瑰宝”、“溶洞奇观”。

织金洞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溶洞之王”在于它在世界溶洞中具有多项世界之最。如整个洞已开发部分就达35万平方米;洞内堆积物的多品类、高品位为世间少有;洞厅的最高、最宽跨度属于至极;神奇的银雨树,精巧的卷曲石举世罕见。最大的景物是金塔宫内的塔林世界,在1.6万平方米的洞厅内,耸立着100多座金塔银塔,而且隔成11个厅堂。金塔银塔之间,石笋、石藤、石幔、石帏、钟旗、石鼓、石柱遍布,与塔群遥相呼应。

[2]洞内空间开阔,岩质复杂拥有40多种岩溶堆积形态,包括世界溶洞中主要的形态类别,被称为“岩溶博物馆”。洞外还有布依、苗、彝等少数民族村寨。谷牧的“此景闻说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游。”中国作家协会副会长冯牧有诗曰:“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琅嬛胜地瑶池境,始信天宫在人间。”二牧之词被认为是绝唱。

篇13:有关介绍韩国首都首尔的初中英语作文

Seoul (in the Korean language, ) is the biggest city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 (South Korea), and its capital. Before 1945, it was the capital of all korea. Since South Korea was started in 1948, it has been the capital, except for a short time during the Korean War. It has a population of 10,276,968, and is 610 km² wide.

Seoul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on the Han River near the sea. It i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South Korea. It is not far from korean Demilitarized Zone(DMZ) , a buffer zone between North Korea and South Korea.

Seoul is the center of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transportation, and education for South Korea. Seoul is one of oldest cities in Korea. Its history can be traced to the year 18 BC. The Goryeo Dynasty built a palace in Seoul, which was called “the Southern Capital”. Later dynasties, including the Joseon Dynasty, also made Seoul their capital. It was still the capital during the colonization by Japan from 1910 until 1945. Seoul hosted the Olympic Games in the summer of 1988.

篇14:范仲淹的《风水洞》诗文相关介绍

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

神仙一去几千年,自遣秦人不得还。

春尽桃花无处觅,空馀流水到人间。

篇15:古洞紫烟蓬莱洞-介绍

古洞紫烟蓬莱洞-介绍 -资料

蓬莱洞又名蓬莱仙洞,位于安徽省石台县城东9公里处,该地为晚唐著名诗人杜荀鹤的故乡,洞体全长3000多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和地下河四层结构,内有“迎宾厅”、“探海长廊”、“东海龙宫”、“通明宫”、“迷仙宫”、“玉蟾宫”、“银河长廊”、“瑶池”、“南海”和“送客厅”等游览点,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

洞内钟乳石累累,绚丽多彩。洞府仙景,神奇幻幽;奇特景观,得天独厚。明末《石埭县志》记载:“蓬莱仙洞······内有积翠台、莲花柱、华盖岩,夕照光明,五彩烂然。”洞府具五大特点:一是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二是景色奇丽,引人入胜;三是结构复杂,道路崎岖;四是空气新鲜,干湿适宜;五是温度宜人,四季如春。此洞还以巨幅山水壁画、白色透明的罗纱帐、碧玉般的石花、洁白晶莹的天丝“四绝”著称。

蓬莱仙洞的原洞口不大,朝西向上而仰,直2米,故有“夕照光明,五彩烂然”之感。洞内景观奇特,洞外山清水秀,内外景致交融,令人陶醉。相传蓬莱仙子偏爱这里的旖旎风光,才移居于此。他在洞内指石为物,将洞府装点得如同仙境琼台一般,蓬莱仙洞也就因此而得名。

一入洞门,就是“迎宾厅”,有钟乳石形如“八仙”和“神狮”。“八仙”各显神通,纷纷渡过波涛险恶的大海。其旁有地下水逐渐干涸而凝积起来的钟乳石,形似“神狮”,抖动着缕缕青丝,头舞足蹈地迎接贵宾。其下为滴水滴到洞底,与泥浆相混、钙化成为“莲花宝罩”。由“迎宾厅”入地洞,可见一条弯曲狭长的廊道,长达800米,狭而陡峻,是由水流向下溶蚀时所形成的狭谷,称为“探海长廊”。在长廊内有“三岔口”、“古栈道”、“铁板桥”以及“小龙潭”等景点,其中“闹海金钟”最为奇特,它高8米,周长21米,形如洪钟。在“闹海金钟”旁有一石刻诗文,为清末期一位秀才汪琴北在甲戌年(1934年)所写:“古洞苍然被紫烟,何年此地驻神仙。我来不敢高声语,恐有群真下九天。”“三岔口”景点有大量卵石堆积,系地下河带来停积起来的,可知这里早年为地下河道所在。附近亦有诗一首:“此处仙居傲水帘,花果山中挂白猿。古今兴亡皆有数,今日忽展一洞天。”其意显然指这里与花果山一样美好,令人感叹不已。这种“傲水帘”的情景,下雨时在入口处可以看到,特别是在梅雨季节景色最佳。

经过400米长的“探海长廊”的地洞后,就可以进入最低层的地下河中。地下河的总长度约1000米,一直通到入洞口的左侧。其中有景点“白龙潭”和“古栈道”。“古栈道”位于地下河之上,是早期地下水冲刷和溶蚀岩石而成的沟槽,沿洞壁分布,形似陡壁栈道。沿着栈道,经过铁板桥,又可回到地洞口。在地洞口与中洞交界处,有景物“莲花台”、“华盖伞”、“莲花池”、“东海龙宫”和“一线门”。通过“一线门”,进入“东海龙宫”内,有景物“灵芝药臼”、“灵芝塔”,后者系滴水在洞床上,逐渐凝积长大,表面为灵芝状的灵芝塔。在“灵芝塔”对面洞内有一幅美丽的图画,形似蓬莱三岛的“海市蜃楼”。过东海龙宫,就是一条通往天庭的大河,称“通天河”。它长达数十米,河道盘旋曲折,两侧波光粼粼,原来是一股地下水从天洞飞泻直下,冲击溶蚀而成。

经过“南天门”,离开中洞,就上到天洞中,

资料

天洞是1984年开发时发现的。在“南天门”口部有螺旋形的石笋挡住去路,此景点称“神螺锁天门”。钻过天门,登上天堂,满眼所见为“金光万道滚红霞,瑞气千条喷紫雾”,这就是玉皇大帝居住的宫殿——“通明宫”。通明宫长48米,宽30米,高20余米,总面积1400多平方米,是蓬莱仙洞较大的洞庭之一。中间直立一大石笋,形似“擎天玉柱”,全身金雕玉琢,十分华丽。这通明宫中有“太白金星府”,其府门前上面悬挂着各色各样、大小不一的宫灯;有“灵霄宝殿”,中间是玉帝,后面是黄伞,前面是一座御香炉;在“灵霄宝殿”外围为各路神仙驾着祥云来朝见玉帝,故曰:“群仙朝玉皇”,气势恢宏,神态逼真。

穿过30米长的长廊,可达“迷仙宫”,实则是迷宫状洞穴。共有五个洞口,其间曲折离奇,主洞中有支洞,大洞套小洞,洞洞相通。“迷仙宫”的形成是因为原来的地壳形成中,岩层与岩层之间有缝隙,而地壳运动又受挫动而产生断层和裂缝,地下水沿着地层间隙流动,就溶蚀成东西向的主洞;沿着挫动的裂隙流动,就溶蚀成北东向的.支洞;主洞与主洞相交处,就生成了大厅。在“迷宫洞”内可见到一幅13米长的立体山水壁画。它是洞壁的崩塌堆积物,又经过碳酸钙凝结和在长期风化过程中受到一定剥落的结果。这是蓬莱仙洞的第一绝,为一般洞中所不见。壁画上有千年峰、五福峰、芙蓉峰、万岩峰、虎牙岩、三天岩、黄山和峨嵋山等山形,形态逼真,山势迷漫,峰岩互立。再前即为“广寒宫”,行人到此,看到一片冰天雪地,给人以寒冷悚然之感。这是蓬莱仙境的第二绝,绝在方解石结晶体的纯度极高,绝在洞顶水流形成激流旋涡,形成螺旋上升的奇特大厅结构。

过“迷仙宫”,就到“银河长廊”。“银河长廊”全长200多米,洞体雄伟壮观,星光闪烁,横贯天际,人称“天河”。洞床平坦宽阔,沿途景色秀丽。长廊中有神龟昂首向前,称“神龟指路”。其他景点有“河神守门”、“倒挂金龟”、“天马行空”、“孔雀开屏”等。长廊尽头,是一个由水流带来的堆积体。再向上就是蓬莱仙洞中景色最美的洞厅,叫“王母瑶池”。其中有“紫竹林”,上面是青枝绿叶,中间是紫竹杆,下面是仙笋林立。其前面是洁白如玉的透明的方解石结晶。这是蓬莱仙洞的第三绝。这种晶莹透亮的盾状钟乳石,是o绡天丝形成的“罗纱帐”。瑶池是圆形边石坝体,坝边洁白如玉,如宝石镶嵌,结构精巧,玲珑剔透,池中滴滴玉液,清澈透底。瑶池的位置在蓬莱洞最高处,由岩石中渗出的含有碳酸钙的地下水,首先在此凝析出碳酸钙,这种纯洁的碳酸钙体经结晶变成方解石,洁白无暇,形成罕见的“瑶池仙境”。再往前就是“南海”和“潮音殿”。“南海”的钟乳石特别长,高约20多米、长17米、宽约6米的钟乳石从洞顶悬垂,形似巨型牙雕,,雄伟壮丽,结构奇特,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其下为众多高矮不一的石笋,如“五百罗汉”、“二十四神”,构成一座“千佛山”。其中有云盘一座,四周镶嵌方解石,中间一石笋,兀立中盆,极像南海观世音。“潮音殿”因与“南海”相邻而得名,殿内有大量细长的鹅管状钟乳石,分布面积不下100平方米,形如蚕丝,从洞顶直下,故称“天丝”。它的形成是因为洞顶有大量细密的两组裂隙,裂隙的空间大小相仿,却彼此漏水,洞顶下渗的地下水分布在各裂隙间,均匀地滴水而成。值得注意的是“潮音殿”的生成与众不同,它不仅气势磅礴,是硕大的大殿,而且是在地下河水的旋转冲刷下形成洞穴,洞壁上有沟槽,洞顶有旋流涡穴。

蓬莱仙洞地处长江中下游,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荒山、九华山的江边景区,她不仅给上述两风景名胜区增辉添色,也使游人游了佛山、奇山后,领略地下世界神奇山水的风采。

古洞紫烟蓬莱洞---中国著名洞窟介绍

篇16:H岈奇绝栖霞洞介绍

H岈奇绝栖霞洞介绍 -资料

清代诗人袁枚曾有诗曰:“桂林诸洞皆(左山右含)岈,就中奇绝称栖霞,”栖霞洞又名七星岩、碧虚岩、仙李岩,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公园内的普陀山西北侧山腰上,是我国最早开发和进行科学考察的著名洞穴之一,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徐霞客于1637年初夏曾两次入洞探查究竟,留下丰富的现场观察的记载。

七星岩洞穴有众多洞口,已构成一个复杂的洞穴系统。主要由上下层洞穴组成,其间高差为25~35米。上层洞穴长1100米,下层长1090米,上下层之间有多处垂直的竖井相连通。上层为干洞,下层为水洞,向北流出于豆芽岩。水洞沿普陀山西南麓和西北麓流过,沿途有回头岩、水岩、黄岩、黑岩、教子岩、曾公岩、元风洞等与之相通。上述各洞位于山麓地带,并吸收地表水流进入山体内地下河中,称为脚洞。它们接纳普陀山南面大片平原上的汇集水流,呈指状连接进入七星岩地下河中。上层洞穴为开放游览洞,高出当地枯水位约35米,洞体宽敞,以矩形断面为主,最宽处可达50米,洞高在20米以内,洞穴游览面积为1.7万平方米。

下层洞穴在平面分布上,除个别地段外,并不与上层洞重叠,洞体的规模较小,一般宽1~7米,许多地段为裂隙性断面,方向的变化多呈直角转弯,是受岩石裂隙的制约,不及上层洞穴弯曲、蜿蜒。

七星岩雄伟深邃,绚丽奇特,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纷列杂陈,酷似一条彩色斑斓、令人神往的画廊。著名的景点有“白兔守大门”、“南蛇出洞”、“乌龙饮水”、“嫦娥奔月”、“古灯台”、“白玉长廊”、“米粮山”、“瓜果山”、“云山壁画”、“九龙戏水”、“石林幽境”等40多处。游人从岩口沿石级下到“第一洞天”大厅时,就见许多景点,亦能触景生情。洞厅左侧石崖上横出足有20米高、上面平坦的石台,就不难使人置身于当时地下河对洞壁的冲刷,地壳抬升,河水下切的莽莽苍苍、飘渺无际的意境中去。河水是造就七星岩之神,哗哗河水,塑造了洞穴,雕成了平台,河水何去?在驻足神往,凝视洞顶钟乳石生成的“鲤鱼出洞”时,仿佛鲤鱼的鳍、尾均会飞动,鱼儿正跃向洞口。洞门后就是一条颜色洁白无暇的平坦的长廊。宋代刘克庄写诗赞长廊为:“玉为墙壁雪为城。”清诗人袁枚诗曰:“以云作地石作天。”这清丽的诗句,把人们带到冰晶玉洁、云地石天的仙境中去。如果游人在长廊轻轻跺几脚,就会发生出嘭嘭之声,故这长廊亦称为“空谷传音”。这里正是干洞和水洞交汇,洞底的底板很薄的地方。在洞口,可以见到小白兔,一见到游人意欲逃窜,扒门使劲往上爬。再进,到达景点“米粮山”、“瓜果山”,眼前呈现一派丰收景象,钟乳石似瓜如果,稻禾麦穗,比比皆是,或悬于洞顶,或挂于廊壁。在“九龙戏水”景点,钟乳石奇美,如巨石镇蛇,似九龙戏水。在右侧为一幅“水上行舟”图,船逆水而上,白帆青山,云岚烟雨,不是丹青,胜似丹青。左边像一幅“山川行人”图,山上树木成林,参差错落,淡墨成韵;桥下流水潺潺,泛出阵阵白花;桥上行人匆匆,构成青山、绿水、小桥、行人浑然一体的画卷。

再进是“石林幽境”,其内前面是一个宽阔的洞室,展示出海阔天空、茫茫瀚海景象,

资料

后侧是石柱成林,如剑戟,似华表,有的气势磅礴,大有“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概;有的娇小秀气,又有细柔得随风起舞的飘逸情趣。在这一片极为美妙的石笋林中,掩映出一条石径,道路曲折迂回,走在其间,如入林间小道、月下静林的寂谧世界,令人心向往之。向前为“鹊桥”,桥两岸婷立着牛郎和织女,几近相见几遥远,构成了人生波折和悲剧。“女娲殿”,即是女娲补天处,在远古洪荒时期,天塌一角,女娲举石飞天,补了漏天,但也遗落了补天时的一块巨石,留在洞中。洞庭的最后,就是“寿桃厅”,一个大蟠桃似的钟乳石生长在一个晶莹光洁的碳酸钙石盘中。这是七星岩对游客的良好祝愿。

早为人知的七星岩具有它的.灵气和仙气,使人在其中游览,如徜徉在仙境里。“超尘静境”的洞穴,引发了历代文人墨客多少诗兴,在岩洞内外留下了数十件石刻。最早的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高僧昙迁(542~607)所题“栖霞洞”摩崖石刻,距今已有1400多年。宋代范成大的《碧虚铭》、柯梦得的《方公祠堂迎送神曲》和梁世安的《七星岩·西江月》,其后,明代张文熙的“第一洞天”石刻,都能使游人在游览过程中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书法艺术上给人以更大的启迪。

七星岩生存于普陀山。普陀山是桂林诸山中风景荟萃的名山,洞穴众多,除七星岩外,还有元风洞、普陀岩、玄武洞、白鹤洞、四仙岩、寿佛洞、朝云洞、弹子岩、留春岩、省春岩、曾公岩等。元风洞冬暖夏凉,因而石壁上有“温凉别况”岩刻。“普陀石林”景点的岩石,称为瑞石,受人青睐。据说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写的《九成宫醴泉铭》碑,即用此石刻成。

七星岩坐落的普陀山,山体面积只有0.425平方公里,而地面的洞口却多达27个,洞穴总长度达4257米,洞穴总面积为37199平方米。如此众多殊长的洞穴发育在普陀山,其原因是:第一,山体内部有结构较粗、厚度较大、岩性较纯的石灰岩。第二,地层的倾角较小,有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高角度裂隙非常发育密集,从而岩石具有很高的渗透性。第三,这里洞穴形成的初期是在地下水面以下的潜流条件下发育的(接近于地下水面的浅饱水带),这时的洞穴是椭圆形的横断面。随着灰岩的不断被溶蚀,洞穴空间逐渐出露到地下水面以上的充气带内,当时地壳逐渐上升,水量有增无减,水面逐次下降,就形成矩形断面。后来,地下水面有较大的下降,洞穴完全高出于地下水面,成为干溶洞,地下水在较低的地下发育下层洞穴,同时形成地下河。

从洞穴的溶蚀形态特征可以看出,七星岩洞口始终是一个进水口,天岩洞口也是一个进水口,它们所在山体的边缘部位没有主要的出水口,而水流可能在“万里长城”景点的洞段内直接转入地下,也即是上下层洞穴在那里是相通的。

从普陀山众多洞穴的类型来说,主要有两类,即穿洞型洞穴和脚洞型洞穴。穿洞洞穴是山体被侵蚀、溶蚀缩小,存在于山体内部的洞穴被揭露、缩短,以至于进口和出口彼此可见。而脚洞的形成是山外的水流流入山体内部,因而它的口部多数是扁圆的,洞内也有较多的田野泥砂卵石被带入。地壳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后变成干洞,因此它有不经过地下水面以下潜流条件作用的特征,没有椭圆管道,没有水平边槽、石龛等形态特征,在洞口部位却保留着山外水流入时形成的波浪状的流蚀痕迹。

七星岩的形成及其特点,在峰林平原地区有着广泛的代表性。H岈奇绝栖霞洞---中国著名洞窟介绍

篇17:旅游景点善卷洞导游词介绍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游览善卷洞。

现在我们已来到善卷洞门楼前。高大巍峨、气宇轩昂的门楼在绿树翠竹的映衬下,显得古朴、华贵而典雅。著名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的“善卷洞”三个大字赫然醒目,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让我们进门楼细心漫游这“万古灵迹”。

前面巨大而奇崛的太湖石上镌刻着四个隶书大字“万古灵迹”,这是由宜兴籍著名书画家钱松岩先生写的。善卷洞古在哪儿?一是溶洞形成于一百多万年前;二是这棵被称为原始社会活化石的小叶银缕梅;三是洞的得名。我们还是边走边说吧。

善卷洞得名于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古籍《庄子》载:“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逍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于是不远万里之遥,来到江南这处荒山石洞中隐居,后人就把这个洞称为善卷洞。善卷洞全洞面积约5000平方米,洞内游程800米,共有三层,层层相连;分上、中、下、水四洞,洞洞相通,就像一幢石雕大楼。尤其是“洞中有河,河可通舟;船在水中行,浆往天上撑。”堪称一绝。历来与比利时的“汉人洞”、法兰西的“里昂洞”并称为世界三大奇洞。

现在,大家来到了洞口,一块七米多高的巨石挡住了去路,你可别小看这块石头,它已经是三万多岁的高龄了,而且是每五十年长一公分,一点一点长高的。因为洞顶岩层滴下的水中含有丰富的碳酸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这些碳酸钙就逐渐凝固起来,“滴水穿石”在这儿变成了“滴水长石”。遗憾的是,1957年洞口出现塌方,加固后的洞顶不再滴水,巨石停止了生长。它好像黄河激流中的中流砥柱,因此称为“砥柱峰”,古时也叫“小须弥山”。好,让我们绕过巨石,进洞探奇。

现在我们到了中洞,这个大厅叫“狮象大场”。既然叫狮象大场,就应有狮有象。我们先看狮子,大概因为长时间的站立,它感到十分疲惫,正躺下来休息,还张着大嘴在打哈欠,嘴里露出一对大门牙,侧过的头上只能看到一只眼睛,腰身凹进,臀部突出,尾巴自然地拖在地上,仔细看,身上还长有长长的狮毛,颜色是青色的,真是地地道道的青狮。大家看像不像?像。那就请大家换个角度来看大家。

大象精神抖擞的站着,长长的鼻子拖在地上,象牙、前腿、后腿清晰可见,唯独看不见它的尾巴。为什么呢?原来象王的尾巴又短又小,和它宠大的身躯相比,实在有损它象王的威严,因此它偷偷地把尾巴藏进了山洞。

青狮、大象如此之大,称它们为狮王、象王大概不过分吧。狮王、象王分列两旁,而且脑袋都朝着洞口,既像守卫善卷洞的两名卫士,又像两位好客的主人,欢迎各位的光临。

大家随着我来看一块奇石,我们称它为“多变石”。在不同的角度看,它一会儿像猿猴,一会儿像蛤蟆,一会儿又像狐狸、像海豹……因为洞内的钟乳石都是形象化的石头,一定要站好位置才能看得逼真。用我们的行话讲,叫不说不像,说了看看有点象,角度站得好,越看越像。好,请随我继续向前。

在这石壁上刻有“欲界仙都”四个大字,在佛教教义中,欲界指的是红尘,也就是人类居住的这个花花世界,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人间天堂”的意思。这四个字是梁代的贞白先生陶弘景给善卷洞赞语。陶弘景是我国道教中有名的人物,为道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在当时,他有“山中宰相”之称。好,既然这位“山中宰相”都给了善卷洞这么高的评价,那么大家都不要客气,请随我上天堂一游。

朋友们抬头看一下洞顶,上面的岩石似云雾布满了整个山洞,四周白茫茫一片云雾迷漫,雾气腾腾,好似站在海中心一样看不到边,所以上洞称为“云雾大场”。

上洞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终年温度保持在摄氏23度左右。也许有的朋友要问:上洞是否安装了空调,要不,怎么会保持恒温呢?不是安装空调的缘故,而是靠一块大石头起了一定的保温作用,整个山洞都是由石头组成的,至于是哪一块,朋友们在游览时不妨仔细观察一下,等上洞游览完之后,我再为大家揭开谜底。

请看上面一硕大的蝙蝠正展开双翅向各位飞来,在它的身后还紧跟着一只小蝙蝠。在古代,蝙蝠是被当作一种吉祥物来看待的,有“万福来朝”“五福临门”“福寿双全”之说。

在这小水池旁还长着一棵杨柳树,从树杆中的小窟窿可以看出它已生长了许多年了,可仍显得生机盎然,树枝茂盛,那下垂的柳枝,似乎对各位的到来正表示着热烈的欢迎。

头顶上这片钟乳石和中洞中的“砥柱峰”一样,也是由滴水长成的,不同的是,这片钟乳石现在还在不停地往下滴水,不停地往下生长,假如有哪位不相信的话,不妨拿出尺子来量一下它现在的长度,等五十年之后再来量一次,就可以证实我的话是真是假了。站在这个角度看,这片钟乳石好似一片含苞待放的荷花,朋友们想看荷花开放,就请跟我往前走。

请朋友们往下看,这个景象不由得想起古文《爱莲说》中的描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矣。刚才还是含苞待放的荷花,现在到了水里已竟相开放了,不知可有哪位朋友已闻到了荷花的清香。

实际上,刚才我们看到的只是水中的倒影,下面的水不深,只有十几厘米,可是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幽深,也显得更漂亮了。

请朋友们向我靠拢一点,前面我们讲过,看景要站好角度,否则,就成了糊里糊涂钻山洞了。

篇18:旅游景点善卷洞导游词介绍

各位游客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宜兴善卷洞。我是你们今天的.小导游喻妍,大家可以叫我喻导。

首先,我们来到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乡。由于我的学识,我只知道他们最后双双化为蝴蝶,成了民间的爱情神话。请游客们跟我往前走,就来到蝴蝶展示厅,这里的蝴蝶大小不一,五颜六色,有红的.黄的.黑的.白的......像天空飞着颜色不一的蝴蝶风筝一样。大家向前走,来到野人谷,观看古时候人的生活既住所,还有发型,衣着等。

现在我们来到了善卷洞。善卷洞是著名的石灰岩溶奇洞,宜兴“三奇”之首。位于宜兴城西南约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长约800米。全洞分上中下三洞组成,洞洞奇异而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长120米,游人多以洞中泛舟为一乐事。开始我们游玩中洞,中洞有狮王,象王。你们看,这些石头上还有红红的痕迹呢!狮王卧在地上,眼睛向四周张望,看上去凶猛极了!你们再看,还有象王,它移动着自己的身子,像是在往前方注视着什么。请大家往上望去,你们会看到钟乳石,我来告诉大家钟乳石是有生命的,它也会生长,不过很久只会长一点,还是向下长,小的像鹅管,大的像冬天的冰柱一样,很是千姿百态啊!大家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上洞,上洞的石头有很多,多的数不清,千奇百怪,大小不一,可以说是石阵了......

我们再往前走,出了善卷洞。使人惊叹的事情来了,“水晶宫”。游客们要18个人坐在一艘船上通过这神奇的水晶宫。首先提醒游客们不要乱动,否则会掉到水里的。通过水晶宫的路线陡峭无比,游客们带着既紧张又刺激的心情,你一句,我一句的在诉说着自己的感受。大家快看那水底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石头,仔细观察有些石头上面亮晶晶的,有的像蝴蝶,有的像鸭蛋石,还有的有着花的纹印一样......姿态不一。游客们,水晶宫的游玩结束了。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千万要记住,不要乱扔垃圾!!!

先说到这吧,希望大家能愉快的度过这一天!

【首都明珠石佛洞介绍】相关文章:

1.宋明珠简历(宋明珠个人资料和介绍)

2.首都博物馆调查报告

3.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4.神茶,温润石佛散文

5.洞读后感

6.洞导游词

7.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招生简章

8.美国首都华盛顿作文

9.石佛真的是神仙下凡六年级作文

10.探洞 范文

下载word文档
《首都明珠石佛洞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