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6月17日是第几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17日是第几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2022-12-29 08:23:0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只消极人类”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6月17日是第几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6月17日是第几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6月17日是第几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篇1: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日和干旱日

:“通过可持续粮食系统实现所有人的粮食安全”

:土地是人类的未来,免受气候危害为先*

:不要让我们的未来枯竭*

:健康土壤维系生命:让我们遏制土地退化*

:森林为民*

:改善土壤 改善生活*

:节约土地和水资源,保护我们共同的未来*

:防治土地退化以促进可持续农业

: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挑战

:沙漠之美-荒漠化的挑战

:妇女与荒漠化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日和干旱日]

篇2:6月17日是第几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的主题是“通过可持续粮食系统实现所有人的粮食安全”。

地球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异变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它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1994年12月,第49届联大正式通过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将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12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正式生效,为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制定防治荒漠化纲要提供了依据。

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全世界的生态安全、消除贫穷、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造成严重影响。据联合国统计,全球26亿人直接依赖于农业,而用于农业的52%的土地受中度或严重的退化影响。土地退化影响全球15亿人。由于干旱和荒漠化,全球每年失去1200万公顷的土地(相当于每分钟损失23公顷),而这些土地本可以生产万吨粮食。贫困人口的74%直接受到全球土地退化影响。

目前,全世界有近10亿人缺乏足够的营养,而生活在土地退化地区的民众受影响最大。如果土地退化如预计的那样,全球粮食产量到2035年将减少12%。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致辞中说,土地退化和荒漠化会削弱人权,首先是食物权,而保障世界所有人享有食物、水和人的安全的权利完全是可能的,但人类必须改变现有的土地利用方式,保护能够提供粮食或淡水的每公顷土地,避免土地的继续退化,同时尽所能恢复退化的土地。

篇3:6.1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1994年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大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决定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荒漠化是指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过度耕种、过分放牧和狂砍滥伐森林,使土地变得贫瘠,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从而加剧了荒漠化对人类的威胁。

荒漠化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早在1975年联大就通过决议,呼吁全世界“向荒漠化进行斗争”。1977年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世界荒漠化问题会议,提出了全球防治荒漠化的行动纲领。1994年11月14日,包括我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巴黎签署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这项由世界环境和发展首脑会议提议制定的公约,要求国际社会加强合作,进一步开展防治荒漠化的斗争。,为推动整个国际社会重视荒漠化问题,并促使与荒漠化相关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联合国大会将定为“防治荒漠化国际年”。

虽然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为控制荒漠化进一步扩大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全球荒漠化现象依然很严重。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气候变暖导致占全球41%的干旱地区土地不断退化,全球荒漠面积逐渐扩大。目前,全球有110多个国家、共10亿多人受到荒漠化威胁,其中1.35亿人面临流离失所的危险。全球每年因土地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20亿美元。

荒漠化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还需要人们持续不断的努力。

篇4: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

6月17日是第22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全球各地都在举行相关的宣传普及活动。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防治荒漠、利国惠民”

【解读】旨在凝聚社会共识,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全社会参与荒漠化防治,实现绿色发展,惠及亿万百姓。

荒漠化

1.世界荒漠化状况:荒漠化是全球的环境问题,在各大洲均有分布,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0亿多人口约占陆地面积1/3的范围受到荒漠化的威胁,特别是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受影响的面积和人口数目都很大的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

2.非洲的荒漠化状况:非洲总面积的1/3是沙漠,仅撒哈拉沙漠面积就达777万平方公里;东西非地区过度放牧,牧草干枯,沙丘移动加大荒漠化加剧;南非地区,载畜量过大,生产力呈下降趋势;北非大部分地区牧草地都有流沙移动,沙丘侵入,饮水不足等导致严重的风蚀、水蚀。

3.非洲荒漠化的原因:①非洲地表水资源分布不一,地区差异很大②气候环境恶劣③土壤条件差④干旱⑤水土流失⑥灌溉方式传统

4.中国荒漠化状况:中国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理范围―即湿润指数为0.05―0.65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

5.中国荒漠化成因:

(1)自然因素:近几十年冬季少雪,夏季少雨,造成地表水下降,致使地表植被干枯退化,主要体现在内蒙古东部、甘肃西部、宁夏西南地区。

(2)人为活动: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森林滥伐、河流污染、人口用水压力等造成生态系统失调,在加之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导致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6.中国土地荒漠化类型: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盐渍荒漠化、盐碱荒漠化。

7.荒漠化的危害:土地退化、生物群落退化、气候异常、水文状况的恶化、污染环境、毁坏生活设施和建设工程等。

类型介绍

(按气候区分类)

热带荒漠与温带荒漠

热带荒漠

成因: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温带荒漠

成因: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以上皆为一般情况下的成因,也有例外的,如巴塔哥尼亚高原的荒漠化,是由于其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而形成的。

影响形势

记载,中国西北地区从公元前3世纪到1949年间,共发生有记载的强沙尘暴70次,平均31年发生一次。而新中国建国以来近50年中已发生71次。不过历史记载与现今气象观测在标准上差异较大。

中国荒漠化土地中,以大风造成的风蚀荒漠化面积最大,占了160.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仅土地沙化面积扩大速度,每年就有2460平方公里。

根据对国17个典型沙区,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陆地卫星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也证明了中国荒漠化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土地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

篇5: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演讲稿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每年的6月17日是联合国制定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呼吁人们重视土地沙化这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一、确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背景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economicandsocialcommissionforasiaandthepacific,escap)结合亚太地区情况认为:“荒漠化应包括湿润半湿润地区由于人为活动引起的向着类似荒漠化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1949年,奥布里维尔(a.aubreville)认为非洲热带森林线后退了60-400km,是滥伐和火烧造成的,并论述了热带森林如何变成热带草原和最终变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他把这种环境退化称之为“荒漠化”。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西部非洲特大干旱加快了这一地区的土壤荒漠化进程。1968-1974年的'干旱期曾造成非洲撒哈拉地区(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和塞内加尔)的特大干旱,夺走了20万人和数百万头牲口的生命。这场旱灾持续时间之长、破坏之大,令世界震惊。它产生的长期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对荒漠化问题的极大关注。为此,联合国在1975年以3337号决议提出“向荒漠化进行斗争”的口号,并于1977年8月29日至9月9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荒漠化问题会议,产生了一项全球共同行动的综合的和协调一致的方案;制定了防治荒漠化的行动计划;数十亿美元投入了治沙行动,各种抗旱防荒漠化的行动计划随之产生。

然而,自那时以来,全球荒漠化问题不但没有缓和,反而变本加厉,更加严重了。目前,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约9亿人。

荒漠化在全球范围内呈扩大的加剧的趋势。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20世纪末,全球已损失1/3可耕地。

在人类当今面临的诸多生态和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在撒哈拉干旱荒漠区的21个国家中,80年代干旱高峰期有3500多万人受到影响,1000多万人背井离乡成为“生态难民”。

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问题,而且演变成经济和社会问题。荒漠化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动荡。

二、人类对荒漠化的反思翻阅一下人类文明的历史不难看到,由于人类的无知和傲慢而造成土壤破坏的事例比比皆是。

v.g.卡特和t.戴尔在名着“土地和文明”中写到:“人类踏着大步前进,在这走过的地方留下一片荒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口、黄河流域等古代文明发祥地,现在都变成了荒漠。在几经盛衰的北部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突尼斯、克里特、希腊、意大利、西西里、墨西哥、秘鲁……也到处可以看到土壤流失所造成的荒漠景象。这些景象比其他什么都更有力地证明了,人类在文明的旗号下对于环境的掠夺达到何种激烈的程度。

篇6: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活动方案

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一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为做好“6·17”宣传活动,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现将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做好2016年“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工作的通知》(林沙综字〔2016〕 5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一、抓好组织领导。各市、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有专人、有行动、有成效”,要充分发挥当地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密切配合,统一行动,共同做好“6·17”宣传工作,确保荒漠化防治宣传工作有序扎实进行。

二、突出宣传主题。今年“6·17”的宣传口号为“汗滴禾下土,收获盘中餐”,主题是“绿化荒漠,守护家园”。各地要紧紧围绕主题,确定宣传重点,结合防沙治沙执法年活动和当地实际,制定宣传工作方案,突出宣传《防沙治沙法》《xx防沙治沙条例》及执法成果,宣传生态改善、民生进步的荒漠化防治典型,特别是防沙治沙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宣传防沙治沙工作的成效和经验。

三、创新宣传形式。各地要在认真总结以往宣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努力扩大宣传工作的影响。要在“6·17”当天开展一次“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集中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展示宣传展板,散发宣传单,悬挂宣传横幅等方式,营造宣传氛围。同时,通过采访领导、专家和发表专题文章,组织防治荒漠化、防沙治沙专题报道,向公众编发公益短信,以及播放宣传片、公益广告等,引导全社会对荒漠化防治的关注,提高广大群众生态意识,深入持续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

【6月17日是第几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相关文章:

1.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宣传标语口号

2.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节约用水的作文

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哪一天

4.第64个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活动总结

5.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发言稿

6.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标语

7.6月5日世界环境日优秀演讲稿

8.第16次世界知识产权日倡议书

9.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10.6月5日世界环境日是由哪个国际组织确定的

下载word文档
《6月17日是第几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