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轻声的歌唱的课堂故事
“蓝色的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让孩子轻声的歌唱的课堂故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让孩子轻声的歌唱的课堂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让孩子轻声的歌唱的课堂故事
让孩子轻声的歌唱的课堂故事
今天下午两节四年级的课。说实话,因为我一直对低年级比较在行,上他们的课,自己心里总是有点打鼓。他们不象一年级的小朋友,那么好哄,使我能很好的控制课堂。可是四年级,我就有点吃不消了。首先,他们的纪律是我很头疼的问题。再者,就是我自己的问题了,我的钢琴伴奏不是很好,在教学方法上面,也有所欠缺,尽管我已经想了很多办法,但是效果确实不理想。
今天又是这样。一开始练声,他们就用很大的声音。我不停的跟他们是说“小声点”,可是没用,反到是增加了他们跟我唱反调的兴趣,越唱越大。唱歌的时候就更是如此。简直成了吼歌,节奏也唱得乱七八糟的。后半节课我教他们“红领巾”操,因为没有伴奏带,只好让学生自己唱。音乐是E调的《让我们荡起双浆》。他们到是情绪很好。
下课后,一位教研所的老师走了进来。原来她在隔壁开会,一直在听我这节课。对于我这节课的缺点,也当然是“一耳了然”。首先,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变声阶段,唱E调对他们的嗓子很不好,在这个时期,我可以把调降低一个音,以保护他们娇嫩的嗓子;第二,从练声到唱歌,整个声音的音量也太大了,不但破坏了学生的嗓子,而且给人感觉非常的不美。其实我曾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学生的不配合,加上我的不形象,每次就是“小声点”,一直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今天经过这个老师一指点,我决定第二节课上就专门训练学生的这个方面。
课堂一开始,我先用轻柔的〈〈布娃娃要睡觉〉〉的音乐让他们安静下来。接着轻轻的和他们问好。之后,来了一个比赛。每组派出一个代表,跟许老师说一句话,要求:用最小的声音,但是要让一米之外的我听清楚每一个字。这两个条件都做到了,就是优胜组。结果,他们做得非常的好。接着是和同桌之间也这样说说。这样,基本上他们“学会“了小声说话。
于是,再用这种感觉来唱练声曲的〈〈月亮爬上来〉〉,比一比,那组唱得最有感觉。再是顿音的练声,用同样的感觉,这样,学生再也不象以前大声的吼了。
唱歌部分,我先选了一首宁静的歌曲〈〈唱给***摇篮曲〉〉。“这首歌曲是个完整的`故事,你们用歌声“讲”给老师听吧!记住,你们是在和许老师讲悄悄话哦!”起调之后,我在前指挥,唱完之后我们整整楞了几秒种,才从歌曲的情绪中回来,我不禁带头鼓起掌来。我从来没有听他们如此认真的唱歌,如此的有感情。他们来劲了,要求继续唱。我拿出歌,让他们分析,再轻声的带感情唱。以往经常是我分析歌词歌谱,让他们怎么怎么唱,学生感觉都没什么兴趣,可今天完全不同,我才发现他们是如此的有主见,我只要稍稍提示,他们都能说出来,处理很恰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人提出来了,有些歌曲很劲爆,用轻声能唱吗?我们一起讨论,之后一起唱,怎么才可以用小小的声音来突现力度呢?并且一起实践,我们甚至找了一些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来示范。基本上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最后,我告诉大家,他们现在正处于变声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不要大声说话唱歌,不然声带会血肿,会受伤,给我们带来不好的影响,可能使我们长大以后的声音不那么好了。“原来是这样!”学生都非常理解了。于是我们在很快乐的氛围中愉快的结束了这堂课。它给我的启示特别的深,也让我知道,我要学的,要积累的东西真的还很多,我只有不段进步,才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才对得起我那些可爱的学生们!
篇2:让孩子快乐地歌唱
让孩子快乐地歌唱
京豆妈妈
小豆一直喜欢听儿歌,听大人唱歌。小豆的特点,听什么都要一遍又一遍,直到她能背下来,当然,她不喜欢的除外,那样的她根本不听。起初是为了哄豆睡觉,尽管我从小五音不全,从不张嘴唱歌,也为了豆而放开喉咙了。豆能说话以后,很快就开始跟着大人背歌词,而且有些怪声怪调。(其实那是她在学调,只是我不知道,开始还以为她发音不准呢。)后来,豆开始自己要唱歌了,两岁了,有一阵子,进了电梯就开始唱《卖报歌》,“啦啦啦,啦啦啦……”弄得大家都看她,小东西还挺得意。当然,词差不多,调只是稍有意思。最近,(豆2岁3个月了)特别爱看姥爷买的一张儿童歌谣的VCD,我突然发现,小豆能唱些简单的歌了,象“拉锯,送锯,你来,我去,拉一把呀,送一把,娃娃快快长,长大骑白马。”豆能把调唱个八九不离十了。
说实话,因为我从小在这方面自己特遗憾,所以也担心豆,现在豆能这样,真的好开心的。尽管豆唱歌在节奏、音调上还有问题,可她毕竟才2岁3个月,她已经能够快乐的放声唱了!
而且,在给豆唱歌的过程中,妈妈自己也打开了心结,敢于放出声音来唱歌了,而姥姥给妈妈的评价,居然是唱得还可以了!要知道,我从小首先是从自己母亲那里得到的印象:不会发声、五音不全!
想起了我小时候。我出生后,爸爸就去军恳了(老大学生的经历),妈妈自己在北京带着我,上班就把我托给别人看,两岁的时候,妈妈因为要生弟弟,把我送回了上海奶奶家。我是4岁时候回的父母身边,印象中好象自己什么也不会,特别笨,和小朋友也玩不到一处,尽管后来上学我成绩好,听话,是周围人心目中的好孩子。
妈妈应该是那种性格挺活泼的人,打小唱歌跳舞玩各种游戏都很好,当然也很想帮我的。现在我还记得妈妈教我唱歌,发声,可我就是声往肚里吞,如今想起来其实不光是没法好听,还是怯生生的.;妈妈在家里教我跳皮筋,教我跳绳,教我玩其他的游戏,可我就是玩不好。那时一个感觉,我真的很笨,上学后还老体育不及格(直到上了初中才改观)。
现在想来,妈妈是很想教我一切,可最重要的一条她却没能帮助我,那就是“自信”!而“自信”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啊。(而在我那不成功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深了自己笨的认识,更打击了自信。)要不是我一直是老实孩子,学习又好,很得老师的偏爱,我真不知我会成为什么样。尽管从小做班干部,有机会参加各种活动,我知道,我的自信心还是不强,经常会畏难,会退缩。
好象有点说远了。昨天,听了小豆在唱歌(真的是放声唱),妈妈说我小时候,她总教我发声,说我总不会,等等。我是真的记不清了,记得清的是自己总是畏惧很多,总是觉得自己笨,总想着逃避。我不想说这里有我妈妈的责任,但那一代人确实不那么注意(也没有精力去注意)孩子的心理发育!清楚地记得在大学里,我从同学在校合唱团练声学会了发声,(不过,还是不敢在人前大声唱。)从校园的舞会上学到了一个女孩子的自信,真的记得那种快乐,那是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
有了孩子,我并不很在意她到底有多聪明,学到了多少东西,能让父母在人前有多骄傲,真的,我不想让她和周围的孩子做比较,我想,每一个孩子都是特殊的,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享受他自己的快乐的童年,在童年,智力开发是重要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更为关键的是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有良好的性格。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访问
篇3:让课堂活起来,让孩子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让孩子动起来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它往往能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幼儿园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热潮,老师们应充分认识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育理念并逐渐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活动当中,让孩子们真正在课堂中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真正做到让课堂活起来,让孩子动起来呢?下边将对我组织的一次大班科学教育活动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纲要>>指出:“教育内容应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和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好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抓住幼儿这一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开展教学。一次,我在教室里收拾储物柜时无意间把一个塑料袋捏笼,袋子鼓起来了,几个孩子发现后便好奇的问:“老师,塑料袋没装东西,为什么鼓鼓的?”另几个孩子也围过来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我。于是,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开展了一次“空气在哪里”的科学教育活动。
二、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丰富的活动材料陶行知先生曾说“动手即动脑,动脑即动手”,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欲望,并从中获得丰富的经验。例如在科学活动“空气在哪里”的教学中,可以为孩子准备塑料口袋、塑料管、吹气玩具、气球、塑料瓶、玻璃杯等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通过操作材料,在操作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得出结论。因此,教师在选用材料时首先要考虑材料本身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意义与价值,能否为幼儿的探索提供机会;其次还要考虑简便有效,尽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以及利用废旧、环保材料等三、设置疑问激发兴趣“疑”是探索的起点,以疑激趣,以趣激学,让幼儿在渴望寻找答案的心理状态下开始学习,再通过实践操作达到教学的目标。例如我在活动开始时做了一个“手绢为什么不湿”的实验:把手绢塞进杯底倒扣着浸入水中,让幼儿猜想:手绢湿了吗?“湿了”孩子们肯定的回答。拿出来一看,“咦!手绢为什么不湿?”“杯子里有什么东西挡着不让水进去呢?”孩子们在疑问中开始了尝试和探索。接下来做第二次实验:将杯子压入水下倾斜,是气泡冒出“哎呀!什么跑出来了?”“手绢湿了吗?杯子里为什么会跑出泡泡呢?”这再次激起幼儿的好奇。“为什么手绢第一次没湿,第二次却湿了呢?”我故意反问,目的是让幼儿思考、猜想、引起争论,把活动推向高潮。
四、活动形式的游戏性和趣味性幼儿园教学,以游戏为主要手段。为了激发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活动形式要具有游戏性和趣味性,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轻松愉快的获得知识。例如我在本次活动中,组织幼儿用塑料管对着玻璃瓶中得水吹气,用塑料瓶对着脸部挤一挤,让幼儿吹气球,用手抓一抓,用鼻子闻一闻,用塑料袋装一装等趣味性活动,让幼儿通过做以上几个游戏去感知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气味也没有颜色的。
五、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整个活动中,作为教师的我向幼儿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让幼儿回答,而是引导孩子思考、讨论,让他们通过探索自己去寻找答案,亲身经历发现的过程,并不断加以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充分体会到成功与快乐。
以上只是我对本次教学活动的不成熟的总结与反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不断积累经验,求实创新,设计活动时多考虑幼儿的个性特点和他们真正的需求,从有利孩子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组织教学,为共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篇4:让孩子享受到课堂的快乐
让孩子享受到课堂的快乐
让孩子享受到课堂的快乐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孩子,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课堂带给他们的快乐。今天,在黄老师的语文课堂上,黄老师终于看到了孩子们如花的笑脸。
一、让情绪进入课堂。
黄老师引入课题时,学生们懒洋洋地读着课题,于是,他让喜欢钱学森的孩子介绍钱学森,果然,听者正襟危坐,全神贯注;说者绘声绘色,眉飞色舞。当孩子们看着钱学森的相片再读课题时,情绪就进入了课堂。
二、预习与分享,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前一天,孩子们就进行预习,自己抄写了这一课词语。这节课,老师组织学生依次看词语,让他们提醒同伴哪些字容易写错,引导他们关注词语的意思。对于“富裕”一词,孩子们最容易写错,黄老师突然让他们不看书,在一旁默写“富裕”,结果有孩子写成了“衣+容”,还有不少孩子写成了“视字旁”.于是黄老师鼓动他们从意义上想,怎么记好这个词。没想到,班长站起来说:“富裕就是衣食无忧,五谷丰登所以是‘衣’和‘谷’。”一句话,说得大家禁不住赞叹。“袒露心迹”的意思是“坦白心声”但两个字有区别,于是学生说“解开衣服,敞开胸怀”.没有去在意呈现形式,就让学生依次去讨论了。然后再给予3分钟,让他们在课桌上写。紧接着,就打开听写本听写,结果有一大半同学是100分,他们当然是乐呵呵的了。黄老师不喜欢突然袭击,前一天布置抄写词语时就告诉他们课堂上要听写;生字新词交流前,也让他们知道一会儿要检查。这样孩子更容易紧张地投入学习,也更容易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给予方法,让揣摩写作顺序充满趣味。
孩子们做怕的是分段,因为心中没底。这次,黄老师提了三个问题,课文以人名为题,写了他的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能找到相关提示吗?于是,学生发现了课文写钱学森回国一事,按时间顺序写的`,有五个明明白白的时间。于是,不由分说就把文章分成了五段。在此基础上,黄老师让他们齐读文章,做到正确、流利,更要关注有没有更简洁明了的时间顺序。个个雄赳赳地读,读完就发现课文是按照“回国时”“回国前”“回国后”写的,黄老师故意说“啊,文章写倒了啊!”眉头紧锁,思考再思考,忽然一女生说:“对呀,以前我看过的破案片,总是写说某人死了,再回放是怎么死的,所以应该是正确的啊!”她的发言得到了响应,几个男生还忍不住窃窃私语,估计是交流剧情。于是,黄老师就顺他们的意,给他们三分钟时间交流剧情。完了,黄老师问:为什么要这样拍电影啊?……“吸引我们看”;“留下悬念,让黄老师们忍不住猜测,忍不住看下去”;“一开始就暗示黄老师们影片很好看,要追踪人是怎么死的?”……黄老师颔首默认,问:“那么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于是顺理成章地认识到了倒叙的作用,压根儿没需要老师灌输什么“设置悬念”“引发阅读兴趣”“一读开头,就知道钱学森很爱国”之类的话,学生已经完全懂了。
也许,以优质课的角度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还不够丰满,但大部分孩子学会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掌握了一种分段方法,了解了倒叙,我就觉得黄老师这第一课时是扎实的、有效的。更重要的是,黄老师让孩子享受到了课堂的快乐!
篇5:家教课堂:让孩子把话说完
家教课堂:让孩子把话说完
一次听了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上课伊始,她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后,马上就有一个女孩举手。老师示意她起来回答,但是,女孩刚说了一半,老师发现她答非所问,马上打断了她的回答:“我问的不是这个问题,请你坐下去再想一想!”女孩弄得满脸通红,剩下来的时间里,她再也不敢举手了。
在那样的`场合下,老师追求的是课堂的完美。她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必须百分之百地回答正确,否则,对不起,请你不要再说了。现在的教育一直在呼吁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尊重孩子的表达。但是,一个连孩子的话语都不能认真倾听下去的老师,这“主体”的位置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一次,在整理房间时,无意中看到女儿写的一篇日记,那里面满是委屈:“爸爸一本心爱的书不见了,他几乎把整个家翻遍了,也没找到。后来,她认定是我弄丢了,把我找来质问。我正要解释,他不容分说地就大骂了我一顿……”看完那篇日记,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那本书是一年前借给了一个朋友,时间一长,我就忘了,以至于错怪了女儿。女儿本是个爱看书的孩子,自从那次以后她再也不敢到我的书橱里找书看了。其实,如果我能听女儿把话说完,就不至于发生这一切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父母就可以对孩子想怎样就怎样,不等孩子说完就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孩子说的有道理,应该多加赞赏;说的不合理,可以进一步交流,帮孩子认识错误,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被父母的重视,才能真正做孩子的朋友。就像上面说到的那个老师,为什么不能让孩子把话说完呢?即使她的答案是错误的。就像我错怪了自己的女儿,况且她还没有犯错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权,让孩子把话说完,就是对孩子的人格的一种尊重。让我们放平视线去看待孩子,用真诚宽厚的心去爱孩子,特别要时刻提醒自己:“让孩子把话说完!”
【让孩子轻声的歌唱的课堂故事】相关文章:
2.让课堂充满活力
4.普通话的轻声
5.孩子课堂表现评语
6.让生活常驻课堂
8.聪明孩子故事
10.如何让孩子好好学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