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节
“pza31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转山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转山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转山节
转山节,也称泸沽湖转山节,流行于宁蒗彝族自治县,是摩梭族朝拜格姆女神山的节日。转山节行于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白露前后),是摩梭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认为摩梭人对格姆山的崇敬,是因山上的云来雾往直接影响泸沽湖地区的农耕,所以摩梭人才把白露节令前后丰收在即的日子,定为崇敬山水的节日。其时,摩梭人身着盛装去朝拜泸沽湖畔的格姆女神山(又名狮子山,狮子山是格母女神的化身,格母神是摩梭女儿国最高保护神)。人们到山上烧香磕头,悬挂彩色经幡,敬献供品,祈求女神福佑。
目录历史考究神话传说节日内容历史考究转山节的由来,究其渊源,当属于人类早期的自然崇拜。摩梭人古代属游牧民族,后来逐渐定居于山岳之间。江湖之滨,所以摩梭人最早崇拜的自然实体固然是山和水,转山转海就是摩梭人崇拜自然实体的群众性活动。根据民间传说,转山节(wagua)即始于摩梭祖先泥月乌时代。据史书记载,摩梭祖先泥月乌约在唐初定居并得势于永宁,所以转山节也当始于唐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少数民族较早的传统的民族节日。 最初的转山节(wagua),不是集中于永宁正东方的格姆山下(汉语称狮子山,位于宁菠县永宁坝与泸沽湖之间,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6公里。南高北低,褶皱紧密,灰白色调鲜明,同名主峰海拔3754米,高出湖面1000米左右,酷似一头狮子,俯视着泸沽湖。“格姆”一词原是藏语,全称为“探览斯根格姆”。探览意为“通向涅馨移花接木之路”,斯根意为“狮子”,格姆意为“高大的女子”。摩梭人取“高大的女子”词义而称格姆山,并沿用至今),而是哪个摩梭村落靠着哪座山,村民就去敬拜祭祀那座山。转山节源于摩梭人最初的自然崇拜,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中唐以后,泸沽湖曾为土番所据,随着佛教的传入,转山节逐渐附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整个泸沽湖人转山时皆集中到格姆山,因为生活在格姆山下的泸沽湖人,从格姆山的阴晴云雾判断天气,并认为这是女神格姆为族人发出的信号。当地谚语说:“格姆山戴帽,农夫睡觉”,意即当云雾笼罩格姆山就要下大雨。所以,泸沽湖边的人把格姆山当作共同崇拜的山神,而且当地人经过长期总结,发现处暑和白露两个节令之间是决定粮食增减的关键时刻,所以逐渐变成一种社会约契,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这天,泸沽湖村村寨寨、家家户户都来共同敬拜格姆山,祈求格姆女神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元代开始佛教传人永宁,转山节就附上了很浓厚的佛教色彩。在藏传佛教的地域名称中,永宁被称为“塔垅”、“探揽”“达蓝”等。永宁的格姆山(狮子山),因其雄伟壮观,倚天耸立,昂头挺胸,颇能代表摩梭人的气质。被藏区称为“森格格姆”,“森格格姆”又代表了美丽女神的化身。所以后来永宁盆地和泸沽湖滨的摩梭人就集中朝拜祭祀格姆山。金沙江畔的摩梭人和蒗蕖坝子的摩梭人,虽不能到格姆山朝拜,但仍有朝拜各村落所靠之山的习俗和遗风。
神话传说关于泸沽湖转山节的传说有很多版本。 版本1 传说,格姆有闭月羞花之貌,又有慈悲之心。她是摩梭人的美神和守护神。据说,有一次,她的情人瓦如普那来走婚,他们久别重逢,彻夜难眠,不觉间公鸡已啼呜。瓦如普那匆忙上马,因为天亮后他就无法动弹。驱马驰骋中的男神回头望女神时,突然马失前蹄,跌下了一个深深的山谷。就在那一瞬间天光大亮,男神再也回不去了,成了一座依依不舍的雕像。女神望着望着,流下了相思泪,泪水积满了那马蹄窝,泸沽湖便诞生了。后来守望的女神化作狮山,守护着这里的摩梭人。 版本2 传说泸沽湖一带早先没有山,而格姆女仙经常和众男山神夜里从北方飞来湖里洗澡,谈情说爱,雄鸡报晓时又飞回北方。某夜,众男山神等候了很久,梅姆女仙姗姗来迟,他们正要嬉戏,可是雄鸡报晓,东方发白,他们飞不回去了,于是格 泸沽湖转山节 姆便流落在泸沽湖畔,变成了现在的格姆女山;众男仙则簇拥在她的周围,分别变成了哈瓦男山、则支男山、阿沙男山等。还传说格姆女神很善良,她经常骑着白马(一说骑鹿)外出巡游,不仅保佑这一带的人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而且特别赐予妇女体壮貌美,婚姻幸福,子孙繁衍。又说这位格姆女神十分美丽,她与周围的男山神结交“阿夏”(情侣),过着自由的生活。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是格姆女神的节日,各地山神都要前来聚会欢娱。 这一系列传说,使狮子山成为当地摩梭人顶礼膜拜的女神山。在其南麓松林中,还建有神庙,庙内墙壁上绘有披发眈足、骑鹿的格姆女神画像。此外,泸沽湖的里格岛上也有一神鑫,内供骑马张弓的格姆女神泥塑像。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这里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朝山活动,摩梭语称之为“格姆刮”,意为“转女山”。从祭女神的活动及其神话传说中,可以窥见妇女在摩梭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们的婚姻形态。
节日内容转山,摩梭语称“俄过”,又称“日则过”。“日则”即山神,“俄”为山、“过”为转。山腰间,都有各户和公共朝拜山神的固定烧香祭祀点,称为“索夸苦”。 总述 每到农历初一、初五、十五和二十五日清晨,各家的人都要到自家相应的“索夸苦”烧上一笼新鲜松叶香磕头敬山神。祭拜者,虔诚地磕着头,口中不断祈祷,直到香火烧尽,烟消云散方归家。对于虔诚的善男信女来说,每天清晨都必不可少地上山去烧香敬山神。转山节最隆重的是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是格姆女神的盛大节目。这天一大早,湖畔的村村寨寨便欢腾起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都换上崭新的衣裙,佩上漂亮的服饰,带着丰盛的酒菜,喜盈盈地从木摞子房里走出来,从山间林中钻出来,从船上跳下来,从四面八方涌向格姆山。矗立湖边的格姆山东南面.距山顶百米处有一个山洞当地人称“格姆尼柯”,意思是格姆仙人洞或格姆山女儿洞。人们到了此洞的山脚下,先向格姆山烧香祈祷,敬供瓜果酒肉然后以此为起点,环山绕行。目的地便是“格姆尼柯”。转山节(wagua)是摩梭人的重要节日。它主要以祭祀活动和群众联欢为主。主要祭祀天地神、日月神、山神、水神和格姆女神。群众联欢主要是唱歌、跳舞、结交阿夏等活动。届时摩梭喇嘛们都头带鸡冠佛帽,身披新袈裟,带着佛事活动的用具,骑着马,吹着大号和唢呐,到格姆山下烧香念经。他们祈求佛神来帮助格姆女神,保佑摩梭人生活的地方吉祥如意、家屋和睦、幸福美满、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这天是摩梭人最虔诚的一天,也是他们吃饭最讲究的一天。这天也是泸沽湖畔的情人节,许多爱情都是在这天产生。 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五,崇信万物有灵的摩梭人都要举行盛大的转山节活动。 奇特的走婚习俗 转山节的头一天,摩梭人就开始准备转山所用的东西,他们砍下长竹杆,剥下竹叶,只留下竹杆尖上的竹叶,然后绑上金幡,用一只口袋装上五谷杂粮,杀猪宰羊,准备好第二天转山时的食物,然后把马喂得饱饱的,早早地入睡了。 清晨天空刚露出鱼肚白,许多游人都还在梦中,一串串的马铃声便打破泸沽湖的宁静,一个村一个村的摩梭人有的牵着马,有的骑着马,穿着艳丽的服装,带着丰盛的酒肉佳肴,成群结队地向着他们心中的圣山格姆女神山进发。 这时候,有心的小伙一定要等到心中爱慕的姑娘,而姑娘也要在包里装上一条花腰带,看是否能遇见心中的.白马王子。因为这天也是泸沽湖畔的情人节,许多爱情都是在这天产生。 在中国大地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今天,泸沽湖的摩梭人家却仍然保留着古代时的“阿肖”婚姻形态。 “阿肖”是摩梭人中有情爱关系的男女双方的互称,其特点是亲密伴侣之间不存在婚嫁,男女双方都属于自己的家庭. 婚姻形式是男方到女方家走访、住宿,第二天早晨回到自己家中。因为是由男方的“走”来实现婚姻,所以当地人称之为“走婚”。一个男子或一个女子的“阿肖”数目有多有少,双方的“阿肖”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 这种婚姻关系不受家长、亲族的干预和强迫,也不注重门第。身份和地位,选择上较为注重对方的才干、人品、外貌等。“阿肖”关系的建立较为自由,一般多在日常生活。劳动和转山转海等节日中建立,大多以女方的爱憎来取舍,男方向女方赠送头巾。衣物、糖果等,如果女方乐意接受,便可建立“阿肖”关系。 “阿肖”关系的建立比较自由,解除也很方便。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双方觉得感情不好,性格不合,任何一方都可以结束这段婚姻关系。只要给对方一个提示.或长期不来往,就算解除婚约。讲究的野餐 人们到了山下,先圈下自己的地盘,三个大石头顶个锅,生上火,烧上茶,然后带上拜山的食物,轻装上山。女神庙位于格姆神山的山脚处,二十多分钟就可到达,虽不大,但香火旺。特别是这天,近万人共同汇集这里,朝拜心中的女神,场面很是;隆观。庙门两边是用木材堆成的烧香墙,上面放上青松枝,每人到了这里,先 撒五谷,然后再在每堆松枝上放上荞面,顶礼莫拜,口中念念有词,保佑平安,围着女神庙转三圈,一边转一边撒五谷,再插上竹杆,绑上金幡佛像,拜完下山,让下一轮人拜山。从早上到下午,拜山的人群像牵线一样。 回到自己的地盘上,一大家人开始准备丰盛的午餐,多以烧烤为主,烤猪、烤羊,这时你随便走进哪“家”,好客的摩梭人都会给你让出座来,打上一碗酥油茶,拿出烤得黄黄的米粑,让你先吃一点,等猪羊烤好后再喝上“苏里马酒”或“咣档酒”,吃烤肉。
篇2:转山节是哪一天
转山节是哪一天 星期几
转山节行于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白露前后),是摩梭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认为摩梭人对格姆山的崇敬,是因山上的云来雾往直接影响沪沽湖地区的农耕,所以摩梭人才把白露节令前后丰收在即的日子,定为崇敬山水的节日。
2015转山节是公历9月7日,星期一。
转山节的来历
转山节的由来,究其渊源,当属于人类早期的自然崇拜。摩梭人古代属游牧民族,后来逐渐定居于山岳之间。江湖之滨,所以摩梭人最早崇拜的自然实体固然是山和水,转山转海就是摩梭人崇拜自然实体的群众性活动。根据民间传说,转山节(wagua)即始于摩梭祖先泥月乌时代。据史书记载,摩梭祖先泥月乌约在唐初定居并得势于永宁,所以转山节也当始于唐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少数民族较早的传统的民族节日。
转山节的习俗与活动
清晨,太阳还未升起,永宁坝还沐浴在晨雾中,村子里就已欢闹起来。小伙子们准备着盛装,姑娘们在阿妈的操劳下打扮得花枝招展,老人们则在为欢度转山节而准备着经幡。扎美寺的僧侣们骑着马,当头戴高高的鸡冠帽出现在公路上时,朝拜的队伍便紧跟其后,浩浩荡荡,场面十分壮观。
到山脚祭拜山林后,人们纷纷把准备好的“风马旗”布条拴在树上,喇嘛们则坐成几排吹响长号和锁呐,人们此起彼伏面山叩拜,在喇嘛的育经声中,朝拜的队伍缓缓绕祭坛及女神三周,并在女神庙里焚香、升篝火、献祭品、叩头祈祷,祭毕人们便在草地上围成一个个圆圈,点燃篝火,煮酥油茶,吃野餐,咏调子…… 。
最热烈的是“凤凰舞”。随着鼓声,两只“凤凰鸟”欢快起舞,一群身着百褶长裙的摩梭少女手持花环,在“狮子”与“凤凰”之间来回穿梭歌舞,充满欢快的节日气氛。入夜,人们就地露宿,跳锅庄舞。年轻的小伙姑娘随着长笛声手挽手地欢快漫舞,姑娘的百褶裙像白云在空中飘动―――锅庄会,已成为摩梭男女一年一度的狂欢盛会。
篇3: 转山观后感
今天,真的感谢老师让我们观看了《转山》。我真的感触很深。电影的意义或许不仅仅是供人消遣和放松心情,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信念,一种关于爱,关于生命的信仰。片中张书豪为了完成哥哥骑车去拉萨的夙愿,遇到了“川哥”,遇到了家中失去顶梁柱的藏族家庭,途中遇狼,看见思念家人的留守儿童与妇女打电话给最亲爱的人。我不止一次被感动,不止一次的为之泪流满面。爱是一首经久不衰的歌.因为爱,我们坚持着,不断向前,向前!
当我看到小男孩小心翼翼的为他戴上帽子,恋恋不舍的问了声,哥哥什么时候回来时,他殊不知结果是未知的。此时,林书豪或许有对孩子的不舍,或许也在心里问了一句同样的话,但他的结果是否定的。一场场离别的场景,如电影浮现在眼前。生命的离别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当“川哥”口中说着未来的美好憧憬时,跌下了山崖,摔成重伤。最后终于见到了神圣的“冰激凌“山峰,这是一种信念,我想到了,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无论你怎么打算的多好,未来是不可测的,但是我们要有自己的目标,在此生有自己的追求,并且实现。这是生命的意义!
篇4: 转山观后感
传闻11月上映,因为穷,所以只能等盗版下载了,就在昨天,终于得到下载地址了,于是下载完了,今晚上刚刚看完了。
看完了以后模仿小学生作文,写个观后感吧。
1.总体还行,因为看过N多骑行日志了,感觉没网上传闻的那么好,因为是电影,剧情都压缩到极点了吧,还不如车友们的骑行日志真实有趣,转山原没看过,我想原著应该也不错吧。
2.不管是开车还是骑车,哪怕是骑自行车、走路,一定不能走神,不能得意忘形,否则掉山沟里很正常。走路拿手机上网撞过电线杆,骑自行车接电话摔了N次,骑自行车一回头撞到路基,还有车友骑车下山往后一看,差点摔下山去,开车撞到人什么的事,每天都在发生……
3.要爱惜自己的驴,虽然前面猪脚踢了N次自己的驴,但是最后他还是良心发现了,把他的驴擦得干干净净。
4.大冬天的骑行西藏,是疯了吧,人也该偶尔疯一次。
5.走出去了,就要走到底,走出去以前,还是先规划好比较好一点,没头的苍蝇一样乱撞,很容易就没信心了。
6.人难得有喜欢的东西,得像晓川这样,喜欢就去做。
完了。
顺便一提,明天想去草原看看。
篇5: 《转山》观后感
那是离太阳很近的地方,那是离天堂很近的乐土,那是摄人魂魄的拉萨!傲立的雪山、白色的云朵,蓝色的湖泊,绿色的森林,神秘的玛尼堆,飞舞的玛尼旗,与转山朝拜的虔诚藏民融为一体,来西藏吧,这里可以荡涤你的思想,可以净化你的心灵!
很早之前就一直关注这部电影,期待已久了。
一个人骑行20xx多公里到达西藏的旅程,这个崇尚自由的流浪故事令无数年轻人向往,震撼人心!整部电影,没有半句废话,看人情,看光景,看生命。生命,就是一场旅程。对于我这么一个喜欢旅游,喜欢自由的人来说,这部电影无疑是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我也走过转山路,72拐的惊险让我不能忘怀。
整部影片给我最大的感触不是书豪那不畏艰难为哥哥完成他未完成的愿望的精神;也不是那路上朝拜者信仰的坚定;而是当剧情到书豪跟晓川大哥在山腰看梅里雪山的时候,很可惜,没有如愿,是晓川的话和他那虔诚的心让我很有感触,晓川说:“我来3年了,依旧没看到梅里雪山。”但是他依然坚定的来了,活着意义何在?晓川在一次次跋涉中抓住了生命的核心,“医生说我找死,我觉得不对。我不想死,我热爱生命,所以必须走,必须走出去。”
很欣赏晓川大哥幽默的话语:“原来是你没诚意。”这句话是在他脱光衣服后依旧看不到梅里而发出的一句感慨。那需要多大的毅力、多大的勇气啊。
不过影片很真实的描绘的进藏路上的艰险,真的是一句废话都没有,很精致。看完这个片子,想到某个朋友也是利用暑假从川藏线骑自行车去的西藏,他的朋友说当时他骑车时还被狼追。不过我的朋友不愿告诉我当时旅程发生了什么,刚刚在看这个影片的情节时,总让我猜想他当时的情景。
一路上有欢歌笑语,一路上有悲喜离合,一路上还有人间冷暖。书豪骑在路上,寻找价命值,完成自我。这不像是电影,更像是宗教,是一个你自己朝拜你自己的理想,你的信念,你的追求的机会。
篇6: 《转山》观后感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看《转山》这部影片,反正我是看了,看的我热血沸腾,当然不是杀日本鬼子的那种,那种只是为了正义的伸张,而这种热血沸腾,是与众不同的,是震撼心灵的那种,它可以让你净化你的心灵,让你悟出更多的道理,如果有过那种经历,我相信,生命中没有什么事情还能难倒你。
当看到晓川掉入悬崖的那一刻,我的心真的震了一下,一个生命就此而差点结束,他让我明白做事情真的.要很小心,不管你认为你有没有把握,现实生活中的我,总是觉得很多事情在我的掌控之中,可是未然,一切都不在手中。我总是想把东西拽在手里紧点,可是越紧它越掌握不住,人生亦是如此!
晓川还是活过来了,活过来了又继续上路,很佩服这种人,对于一种生活的狂烈热爱,是没有什么能够抵挡的住的。他说:喜欢路上的味道,喜欢去看那个雪山冰淇淋。扪心自问,我虽没有那种顽强的意志,但我也想能够走上那条路,静静的享受美好的风景,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净化一下自己浮躁的心!
那是一种挑战,挑战自我的超级表现,旅行,是自我的一种解脱,而骑行,则是对自我的一种救赎。看完之后,我觉得我此生不会做骑车去西藏这种危险的事情,更多的是对自己,对亲人的责任和牵挂,我没有那种勇气!本身我也是放不下的人,所以我坚信我会踏上那片土地,但不是通过骑行!
所以,我是打从心里崇拜佩服这些勇敢上路的人们,唯有遥祝骑行在进藏途中的兄弟姐妹们一切安好,祝你们平安。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如果你真的想好了,就出发吧。
篇7: 《转山》观后感
等了好长时间,这部电影终于上映了。我迫不及待的去大上海影城观看了这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这是一部专门为骑行者们量身打造的影片。故事主线是讲述一位骑友的弟弟为了完成他生前的愿望,独自骑行滇藏线在路上所发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从俩个骑行者的嘴里听到这样的话,一下就戳中了我的泪点。我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骑友,跟很多人说过自己想去这里,想去那里,信誓旦旦扬言的一人旅行。但是总有各种理由为自己搪塞,资金不够,工作忙等等!总之只要你不想去做的,你总有说不完的理由让自己缓一缓等一等不着急。因此你只能成为别人绚烂生活的羡慕者,围观者,或者嗤之以鼻的轻声一笑,自欺欺人地说一句“那又怎样”。只能想影片里的哥哥一样写满了一本子的骑行日志,却只能化为冰冷的躯体带着自己的梦里梦境永远永远的再见。男主角张书豪是幸运的,他有这样一个契机让迷茫的想要逃离的自己,背负着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执着踏上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道路,去寻找未来,去认知自我。一个人,骑车20xx多公里,从丽江到拉萨,为的是替逝去的亲人实现梦想,这样简单纯洁的心性无需太过复杂的诠释。
其实片中最令人感动的还是李晓川这个人物。坚持滇藏骑行的糕点师,可以让人依靠的大哥,等待梅里十三峰现身的孩子。没有这样一个人带着张书豪一段路,可能张书豪就无法坚持过前半程。那巨大的雪山冰淇淋最后还是眷顾了这样虔诚坚持不懈的孩子,他带着身上的七根钢钉上路,他随时能问到在路上的味道,他想活着,热烈的活着,因此他不允许自己耗费时光,浪费生命。他说:“我热爱生命,所以我必须走出去。”冰淇淋打火机和雪山冰淇淋相互遥望,坚持下去吧,如果有一天你厌烦了什么,那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至少你有一些事是在一直坚持的。
在骑行的路上,我可能无法做到张书豪那样的壮举,但是作为一个普通骑友,我也愿真心祈祷所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梦想执着追求者们,平安。
篇8:《转山》观后感
为什么要走?只因路在脚下。
两年前看的《转山》这书,也是两年前去的西藏。只因转山这部电影,那些回忆那些没有完成的梦想又一起燃点起来了。这是一部关于梦想,关于信仰的电影。
记得两年前考虑去西藏的时候,是打算骑行青藏线进去的,那时候因为看了天涯上一个很有名的牛人月光1981只身骑行川藏线的帖子,血脉喷张。于是买了自行车和装备,练习了几个月,也约好了骑行的同伴。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却只是很安逸地坐了飞机去,惭愧不已。虽然去了拉萨,去了珠峰,可是一直有心结,总觉得只有用徒步或骑行的方式去西藏,才是心灵的净化和梦想的完整。每一个修行的人,都知道修行是艰苦而漫长的。我也想以这种修行的方式,去到西藏。
人只有梦想,有信仰,才会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主人公张书豪为了完成哥哥的梦想,没有一点骑行经验就只身踏上了滇藏之路。在同行的川哥掉下悬崖受伤后,一个人继续骑行。面对寒冷、高原反应、食物中毒以及恶犬时候的那种精神状态,歇斯底里达到了极致。我明白,比起那种肉体上的痛苦,心灵上的孤独和精神上的摧残是最可怕的。如果没有信仰支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那么,你就有可能半途而废。
在这压抑且让人窒息的都市里,我们戴着面具,每天朝九晚五地过着操蛋一样的生活。是该给自己的心灵找个出口了。
只有在路上,我们才会知道自己是怎么样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就像张书豪一样,谁会想到这个文质彬彬的台湾男生,竟然骑完了1800多公里的滇藏线。我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张书豪,可这却又是真正的张书豪。没有面对绝境的那种无法回头,我们永远不会发现真正的自己。
也许回来了,我们还是过着操蛋一样的生活,可是我们经历过那些内心的洗礼,已经变的异常的强大,或许若干年后,还可以跟儿子吹吹牛逼,你老爸骑行过西藏,知道不?
【转山节】相关文章:
1.转山抒情散文
3.武功山帐篷节体会
5.转大学申请书
6.入党转正书
7.转考试心得
8.转租房合同范本
9.转预备思想汇报
10.转预备党员思想汇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