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桃花源记中一词多义

桃花源记中一词多义

2022-10-19 08:45: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夏之光夏之雨冬之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桃花源记中一词多义,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桃花源记中一词多义,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桃花源记中一词多义

篇1:桃花源记中一词多义

桃花源记中一词多义

1、乃:

(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2、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3、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4、舍:

(1)便舍(shě)船:动词,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5、中:

(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6、志:

(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7、之:

(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8、为:

(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9、遂:

(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10、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11、闻:

(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拓展阅读:《桃花源记》赏析

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近,又暗示所行已远。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第二段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最后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对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寻访无着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在《桃花源诗》的结尾处就剖露了“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心愿。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但《桃花源记》的艺术成就和魅力绝不仅限于此,陶渊明也不仅仅是企望人们确认其为真实的存在。所以,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徜恍迷离,便是这些话题中最堪寻味之笔。它所暗示于世人的是似在人间非在人间,不是人间胜似人间,只可于无意中得之而不可于有意中求之,似乎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着某种微妙的内在联系。这虚渺灵奥之区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世人是难以揭晓的。它的开而复闭,渔人的得而复失,是陶渊明有意留下的千古之谜,“惹得诗人说到今”。可是,他又在《桃花源诗》中透露了一点消息,说“一朝敞神界”之所以“旋复还幽蔽”,乃是因为“淳薄既异源”!原来桃源民风淳厚,人间世风浇薄,惟恐“使武陵太守至焉,化为争夺之场”(苏轼《和桃花源诗序》),玷污了这块化外的净土,即使像刘子骥那样的人间高尚之士,也得不到一睹仙境的机缘。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此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其一个特点。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篇2:桃花源记一词多义

桃花源记一词多义

乃:

(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1)便舍(shě)船:动词,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

(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

(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为:

(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遂:

(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

(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以上内容为应届毕业生网分享给大家的桃花源记一词多义!

篇3:桃花源记一词多义

桃花源记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1、 舍:(1)便舍船:舍弃

(2)屋舍俨然:屋舍

2、寻:(1)寻向所至:寻找

(2)寻病终:随即、不久

3、志:(1)寻向所志:标记

(2)处处志之:做标记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志趣

4、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不足为外人道也:对

5、属:(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2)属予作文以寄之:通“嘱”嘱托、嘱咐

(3)召令徒属,徒属皆曰:等、辈

(4)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5)属引凄异:连接

6、若 (1)仿佛若有光:好像

若听茶声然

皆若空游无所依

门庭若市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及、比得上

曾不孀妻弱子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

(4)若有作奸犯科:如果、假如

7、乃:(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竟然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3)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于是、就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就是

8、遂:(1)遂于外人间隔:于是、就

(2)遂迷,不复得路:终于

9、及:(1)及郡下,诣太守:等到

及鲁肃过浔阳

及日中则如盘盂

(2)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桃花源记的成语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桃花源记以什么为线索

《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

《桃花源记》标准全文翻译

篇4:桃花源记中的一词多义

桃花源记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篇5:桃花源记中的一词多义

1、舍:(1)便舍船:舍弃

(2)屋舍俨然:屋舍

2、寻:(1)寻向所至:寻找

(2)寻病终:随即、不久

3、志:(1)寻向所志:标记

(2)处处志之:做标记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志趣

4、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不足为外人道也:对

5、属:(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2)属予作文以寄之:通“嘱”嘱托、嘱咐

(3)召令徒属,徒属皆曰:等、辈

(4)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5)属引凄异:连接

6、若(1)仿佛若有光:好像

若听茶声然

皆若空游无所依

门庭若市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及、比得上

曾不孀妻弱子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

(4)若有作奸犯科:如果、假如

7、乃:(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竟然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3)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于是、就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就是

8、遂:(1)遂于外人间隔:于是、就

(2)遂迷,不复得路:终于

9、及:(1)及郡下,诣太守:等到

及鲁肃过浔阳

及日中则如盘盂

(2)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桃花源记中一词多义】相关文章:

1.木兰诗翻译一词多义

2.木兰诗中一词多义辨析

3.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知识点总结

4.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之一词多义

5.小石潭记一词多义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

7.湖心亭看雪的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8.桃花源记中的成语

9.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

10.桃花源记中的重点句子

下载word文档
《桃花源记中一词多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