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八节》原文及翻译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八节》原文及翻译

2022-09-29 08:17:4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蓬松鸡蛋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八节》原文及翻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八节》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借鉴。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八节》原文及翻译

篇1:《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八节》原文及翻译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八节》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孟子曰:“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

翻译

孟子说:“古代设置关卡,是准备抵抗残暴的;如今的关卡,却是用来推行暴政的。”

读解

古代的贤王设置关卡,是因为爱民,是害怕外来的侵略伤害到自己的百姓,这就是古代贤王能够尽心知命而采取的'最佳行为方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形势的变化,人们私有欲的膨胀,守关的将士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中饱私囊,就开始盘剥百姓,而且越来越残暴。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人们越来越缺乏爱心!而缺乏爱心,就是不能尽心知命。而不能尽心知命,也就不会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

篇2: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原文翻译

作者:佚名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曰:“吾明告子。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在所益乎?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文言文翻译:

鲁国君想让慎子做将军,孟子说:“没有教育人民就使用他们,这叫坑害百姓。坑害百姓的'人,在尧舜时代是不允许存在的。一仗能打败齐国,占领齐国的南阳,虽胜利然而却是不可以的。”

慎子突然发怒不高兴地说:“这话我慎滑厘听不懂。”

孟子说:“我明明白白告诉你,天子的土地纵横千里;不够一千里,就不够接待诸侯。诸侯的土地纵横百里,不够一百里,就不够奉守宗庙的礼制。当年周公被封在鲁地,方圆百里;当时土地不是不够,而封地是俭约百里。太公被封在齐地,也是方圆百里。土地不是不够,而封地是俭约百里。如今鲁国已经有五个方圆百里了,你以为有王者兴起,是使鲁国的封地有所减损呢?还是会使其更增加?不用战争而把彼国的土地拿给此国,仁者都不愿有所为,何况是用战争屠杀去求取得到呢?君子之侍奉君主,就是要努力把君主引向正道,立志于爱民而已。”

篇3:《孟子·尽心章句下》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孟子·尽心章句下》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翻译

孟子说:“喜好名声的人能够谦让一个有千乘兵车的国家,如果不是这样的人,即便是叫他让出一碗饭、一碗汤,他也会表现出不高兴的神情。”

读解

有爱心的`人才会谦让,才会有同情心,既然都能让出千乘之国,何况是一碗饭、一碗汤呢?这就是拥有爱心的最佳行为方式。当然,没有爱心的人别说是千乘之国了,一碗饭一碗汤也是舍不得的,这就是没有爱心的行为方式。

篇4: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一节原文及翻译介绍

尽心章句下·第一节

作者:佚名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公孙丑曰:“何谓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文言文翻译:

孟子说:“很不仁爱啊梁惠王!仁爱的人把所喜爱的推及到所不喜爱的,不仁爱的人把所不喜爱的推及到所喜爱的`上面。”

公孙丑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孟子说:“梁惠王为了扩张土地的缘故,不惜让自己的人民粉身碎骨上战场,打了败仗,又准备再战,因此驱使自己所喜爱的子弟去献身,这就称之为把所不喜爱的推及到所喜爱的上面。”

篇5:《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原文及翻译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原文及翻译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作者:佚名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文言文翻译:

孟子说:“从尧舜到商汤王,经历了五百多年;象禹和皋陶,那是见到而且知晓的;象商汤王,则是通过传闻才知晓的`。从商汤王到周文王,又经历了五百多年,象伊尹、莱朱,那是见到而且知晓的;象周文王,则是通过传闻才知晓的。从周文王到孔子,又经历了五百多年,象太公望、散宜生,那是见到而且知晓的;象孔子,则是通过传闻才知晓的。从孔子到现在,有一百多年,离开圣人的时间还没有多远,距离圣人的故乡又这么近,但是却没有能继承的人了,恐怕也不会再有能继承的人了。”

篇6: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九节原文及翻译

关于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九节原文及翻译

尽心章句下·第十九节

作者:佚名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

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文王也。”

文言文翻译:

貉稽说:“我很大地不理解于众人的议论。”

孟子说:“这没有什么妨碍。读书人都憎恶这种众人的议论。《诗经》上说:‘内心很忧愁,被那些小人所怨恨。’孔子就是这样的。《诗经》上又说:‘展现而不断绝他的.怨恨,也不失去对他的问候。’周文王就是这样的。”

篇7:孟子尽心下原文和翻译

原文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 (1)不相征也。  ”

注释

(1)敌国:指地位相等的国家。“敌”在这里不是“敌对”的意思。

翻译

孟子说:“春秋时代没有合乎义的战争。那一国或许比这一国要好一点,这样的情况倒是有的。所谓征,是指上讨伐下,同等级的国家之间是不能够相互讨伐的。”

篇8:孟子尽心下原文和翻译

原文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翻译

孟子说:“能工巧匠能够教会别人规矩法则,但不能够教会别人巧。”

篇9:孟子尽心下原文和翻译

原文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1)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2)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3)既成,粢盛既洁(4),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注释

(1)社稷;社,土神。稷:谷神。古代帝王或诸侯建国时,都要立坛祭祀 “社”、“稷”,所以,“社稷”又作为国家的代称。(2)丘:众。(3)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4)粢(zi):稷,粟米。粢盛既洁的意思是说,盛在祭器内的祭品已洁净了。

翻译

孟子说:“人民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君欢心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八节》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原文及翻译

2.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一节原文及翻译介绍

3.孟子万章章句原文翻译

4.孟子告子下原文及翻译

5.《庄暴见孟子》的原文及翻译

6.《次北固山下》原文及翻译译文

7.孟子原文语录

8.《鲁肃过蒙屯下》原文及翻译

9.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10.《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下载word文档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八节》原文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