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尊师重道的话语
“荡麦⇔凯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古代尊师重道的话语,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古代尊师重道的话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古代尊师重道的话语
古代尊师重道的话语
古代尊师重道的话语
1、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2、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6、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7、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8、疾学在于尊师。
9、古之学者必有师。
10、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11、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
12、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13、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14、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15、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16、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17、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18、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9、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20、若要好,问三老。
2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2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2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2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2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2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2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2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3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3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3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3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35、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
36、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37、圣人无常师。——韩愈
38、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39、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40、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41、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4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4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44、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45、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篇2: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
--读《程门立雪》故事有感
德班
[内容提要]本文从《程门立雪》故事引出尊师重道,借“二祖断臂求法”之经历阐述“明师难遇,真道难逢”的道理,借古喻今,旨在提醒我们“明师已遇,真道已逢”应珍惜德门之缘,“亲其师,则信其道”,若不信师,则难受其道。敬师且对师所授之理信受奉行,才是真正的尊师重道。
北宋时期,有一天,杨时和学友游酢,因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得正确答案,就一起去程颐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他们行至半途,就下起雪来了。赶到程颐老师家时,适逢程颐老师坐在火炉旁闭目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外等候。过了良久,程颐老师醒来,从窗口发现了站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他们浑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程颐老师急忙起身迎他俩进屋。后来,杨时学到了程门理学的真谛,世称“龟山先生”,被后人推崇为“程学正宗”.“程门立雪”的典故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影响久远。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尊师重道是指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者,人之模范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 等等。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的道德观念。
为何“尊师”有如此重要呢?
我们人易迷于乱世,不辨是非,难识正邪,而须借善知识来引领,区别正邪是非,若无贤能之人作导引,我们一生都会很迷茫,不知所措,犯诸多错误也不觉。所以选择良师是如此的重要!而“良师”与其传授的“道”是一体的,我们在明师的指引下,接受其授予的道理,并将此道理内化于心,通过此明灯作指引,我们的人生才有了正确的方向,我们一生的努力才不会白费!而选择什么样的“师”,就靠我们用智慧去识别了,也依我们过去所修的善根福德因缘,所以自古有“明师难遇”“真道难逢”的感叹。因此自古寻师求道之人必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寻到“明师”,得到“真道”!
二祖“断臂求法”之经历便能说明寻师求道之艰辛与诚敬。
慧可禅师为求法来到达磨祖师面壁的地方,朝夕承侍。开始,达磨祖师只顾面壁打坐,根本不理睬他,更谈不上有什么教诲。但是,慧可禅师并不气馁,内心反而愈发恭敬和虔诚。他不断地用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激励自己:“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就这样,他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呆在洞外,丝毫不敢懈怠。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晚上,天气陡然变冷,寒风刺骨,并下起了鹅毛大雪。慧可禅师依旧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天快亮的时候,积雪没过了他的膝盖。这时,达磨祖师才慢慢地回过头来,看了他一眼,心生怜悯,问道:“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慧可禅师流着眼泪,悲伤地回答道:“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达磨祖师道:“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诸佛所开示的无上妙道,须累劫精进勤苦地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证得。岂是小德小智、轻心慢心的人所能证得?若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来希求一乘大法,只能是痴人说梦,徒自勤苦,不会有结果的)。”听了祖师的教诲和勉励,为了表达自己求法的殷重心和决心,慧可禅师暗中拿起锋利的刀子,咔嚓一下砍断了自己的左臂,并把它放在祖师的面前。顿时鲜血红了雪地。达磨祖师被慧可禅师的虔诚举动所感动,知道慧可禅师是个法器,于是就说:“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诸佛最初求道的.时候,都是不惜生命,为法忘躯。而今你为了求法,在我跟前,也效法诸佛,砍断自己的手臂,这样求法,必定能成)。”
二祖求法之虔诚,故能得达摩祖师传授心法,并最终得道。“尊师”与“重道”是一体的,“尊师”之“诚”方能得师之真传。弟子与师“心心相印”,才能体会“心法”的妙用,真道才能在师徒间自然流淌。而今我们入于德门,虽难于效法二祖“断臂求法”之举,但二祖求法之诚值得我们效法。“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当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今生我们有此佳缘听闻佛法,亲近师尊,何不信师尊?何不穷究鸾文之理?若不信师尊又怎得其道?
《学记》曰:“……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从而信奉师长传授的真理。如果能够这样做,即使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
“亲其师,则信其道”.我们亲近师尊,信任师尊才能从鸾文所示之理中见收获。佛陀对信心的赞叹:“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唯信能入,唯智能渡”.而“一分恭敬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十份收获”是“以普贤心修布施”,普贤心是圆满的恭敬心,同时也是“广修供养”的根本。若我们对师尊有夹杂、有怀疑,对鸾文半信半疑,则我们从鸾文中所得就很有限,更谈不上将鸾文所示之理用于生活了!比如,我们生病了去找医生看病,若我们不信医生的医术,对医生所开的药方有怀疑,医生开了六种药,自己擅自主张只服用三种药,如此,我们的病能治好吗?当然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对鸾文所述之理不可以提出质疑,若对 鸾文之理有不明白的地方更需要我们亲近师尊,努力修习去探究才能找到答案,这里的“疑问”与“半信半疑”的“疑”是不同的。“半信半疑”是信心不足,立场不坚定;而对鸾文之理有质疑之“疑”,是修习过程中领悟能力未到,功夫不够而产生的疑问,这是修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佛法是经得起质疑的。《中庸》曰:“诚者,成也”.这里的“诚”是全身心的投入,彻底的相信,无染污。若要学有所成,必是在“诚”中见获!
曾有初次参鸾之人对我们开乩前的敬师仪式很不理解,认为我们的德教太注重形式了,认为那些仪式是多余的。对此我不敢苟同,敬师仪式意义有三:首先,“礼本于诚”,通过此仪式表达我们对师尊的恭敬之心,由内而外“恭敬”一如;其次,我们的心念本是散乱的,通过此仪式,可摄受一心,诚心现前,为闻法作准备,用清净心闻法受益才深;再次,“礼本折慢幢”,通过此仪式去除“我慢”,常人“我慢”如须弥山大,不肯低头,而通过此仪式正可放下“我执”,践行“无我”.所以不可小看此仪式之重要性。此仪式正是“尊师重道”的一种表现形式。
具德的上师是延续我们慧命,引领我们出离生死走向解脱到达光明彼岸的大恩人。师尊之恩恩深似海,纵使粉身碎骨也难以回报!师尊就像一块磁铁,而我们就是一块未经淬炼的生铁,牢牢地被师尊吸引,无法逃离,完完全全被师尊摄受,甘愿降服自己于师尊!愿我们大家都以自己清净的身语意供养恩师,践行“一德”大法,并将此大法弘传于天下,这才是真正的“尊师重道”!
篇3:古代名人尊师重道的历史典故
古代名人尊师重道的历史典故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2000多年前的古书《礼记》里记载:“天生时而地生时,人其父生而师教之。” 老师是伦理道德、知识、价值观念的传授者,教人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是道德的表率。《礼记·学记》中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尊师才能重教,这不仅是对教师的尊崇,也是对体现在教师身上的人类文明的充分肯定。古人尊师敬师的例子很多,以下为其中几例。
儒商始祖——子贡
子贡,孔子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民族英雄——岳飞
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汉明帝——刘庄
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一代明君——唐太宗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给几位皇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之人,如李纲、张玄素、魏征、王圭等,而且一再教导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有一次,李纲因患脚疾,行走不便,当时皇宫内制度森严,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子迎接老师。还有一次,唐太宗听到有人反映皇四子李泰对老师王圭不尊敬,他当着王圭面批评李泰说:“以后你每次见到老师,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李泰见到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位皇子对老师都很尊敬。
理学家——杨时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古代尊师重道的话语】相关文章:
1.尊师重道
2.尊师重道作文
7.话语
9.古代成语故事
10.古代诗词






文档为doc格式